•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壹、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自我教導策略透過單一受試法中的跨受試多基線設計進行 實驗教學,以提升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清潔工作學習之成效。本節 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的分析整理,提出研究架構 如圖 3-1 所示。自變項為自我教導策略,依變項為研究對象是否能習得 自我教導策略與清潔工作學習之成效,以及是否能有維持成效;清潔工 作學習成效則分為技能正確率及效率兩個部分。研究對象為三名特教學 校高職部二年級中重智能障礙學生。

自變項 受試者 依變項

自我教導策略

三名高職中重度智能

障礙學生

1. 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 2. 清潔工作速度

3. 自我教導策略習得 4. 維持成效

控制變項 1. 教學者與評量者 2. 教學時間與地點 3. 受試者流失 4. 同時事件

圖 3-1 研究架構

貳、 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研究變項為分為自變項、依變項與控制變項。自變項為自我 教導策略;依變項為受試者的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與工作效率,以及自我 教導策略的習得;控制變項為教學時間與地點、教學者與協同觀察者、受 試者流失、同時事件。

一、 自變項

自我教導策略為本研究自變項,為研究者將受試者所欲學習之清潔工 作技能內容,以工作分析分解成若干步驟,再根據 Meichenbaum 於 1986 年提出的自我教導訓練實施方式,所設計而成的實驗教學活動。目的在於 教導受試者以口語提示自己完成連續之工作流程,進而提升工作正確率與 工作速度。

二、 依變項

(一) 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

研究者將連續工作流程經工作分析後,共有二十個步驟,依據「清 潔工作正確率評量表」觀察記錄三名受試者分別於基線期、介入期、維 持期的工作表現。評量表總分為 100 分,研究者依照二十個步驟分別記 錄受試者得分,評分方式為獨立正確完成得分 5 分,若提示下完成則得 分 0 分,再將計分結果換算成百分比即為受試者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

(二) 清潔工作速度

研究者將工作分析後的二十個工作步驟,分為「掃地」與「擦玻璃」

兩部分,以「清潔工作速度評量表」分別記錄三名受試者這兩部分清潔 工作在不同實驗階段的工作速度表現。評量表總分為 20 分,掃地與擦玻 璃各佔 10 分,「掃地」工作的完成標準時間為 2 分鐘,「擦玻璃」工作的 完成標準時間為 3 分 30 秒,評分方式為工作速度越快,越接近標準時間 者得分越高,兩個部份之得分總和即為其完成清潔工作的速度表現。

(三) 自我教導策略習得

本研究在各實驗階段使用研究者自編之「自我教導策略使用情形評 量表」,觀察評量受試者在完成清潔工作過程中,是否能有效使用自我教 導策略協助自己完成各項工作步驟。受試者若能自己念出自我教導口述 詞得 5 分,在唸出口述詞後能正確完成清潔動作,每個步驟得 2 分;反 之如果在提示下完成則得分皆為 0 分。評量表總分為 100 分,將計分結 果轉換成百分比後即得受試者之自我教導策略習得度。

(四) 維持成效

介入期結束一週後進為維持期,三名受試者分別接受三次的維持期 評量,研究者以自編之「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評量表」、「清潔工作速度 評量表」、「自我教導策略使用情形評量表」對受試者的工作表現進行記

錄評分,以評量受試者在一週後是否能維持期學習成效。

三、 控制變項

(一) 教學者與協同觀察者

在教學的部分,為了避免不同教學者介入造成實驗結果的誤差,故 皆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評分部分,由研究者擔任評分者,並邀請校內 教師擔任另一位評分者。該教師為合格特教老師,工作至今已進入第八 年,且在前年於台師大身心障礙教學碩士班取得碩士學位,不論在理論 或是實務上,都具相當程度的經驗。研究者以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考驗 評分之客觀性。

(二) 教學時間與地點

教學時間為每週一、三、五上午第二節到第四節的職業課,教學介 入期為期二週共 6 次教學。教學地點為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兒童動物園 區,為自然情境。評量地點與教學地點相同。

(三) 受試者流失

進行研究前,研究者徵得受試學生家長同意並填妥家長同意書(附 錄一),並取得導師同意,避免受試者在實驗期間出現轉學或缺席狀況。

(四) 同時事件

研究者在進行實驗教學前,確認受試者之前並未受過自我教導策略 相關課程訓練。實驗期間也會取得受試學生所有任課教師與家長之同意,

確認在研究過程中不會對受試者進行相同或類似的教學活動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