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七節 資料處理

研究者將受試者在各實驗階段之「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評量表」、「清 潔工作效率評量表」及「自我教導策略使用情形評量表」的得分表現繪製 成曲線圖,以視覺分析法進行目視分析,同時為增加客觀性輔以 C 統計考 驗進行資料的處理。以下就本研究所使用之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學習成 效統計分析、視覺分析法與 C 統計考驗詳述說明之。

壹、 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

本研究以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考驗評分之客觀性。研究者為主要的評 分者,為增加觀察信度,邀請校內教師擔任另一位評分者。該教師為合格 特教老師,工作至今已進入第八年,且畢業於台師大身心障礙教學碩士班,

不論在理論或是實務上,都具相當程度的經驗。研究者與共同觀察者從三 名受試者的紀錄影片中,分別在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隨機抽取一次的 影片,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進行評量,再將評量結果作一致性信度考驗,

信度百分比需達 90%以上。觀察者間一致性計算公式如下:

貳、 學習成效之統計分析

為了解受試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效,研究者根據「清潔工 作技能正確率評量表」、「清潔工作速度評量表」及「自我教導策略使用情 形評量表」評量記錄受試者分別在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的學習表現,

上述評量以通過百分比做為統計分析,計算方式分列如下:

評量一致的次數 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

評量一致的次數+評量不一致的次數

X100%

一、 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計算公式

二、 清潔工作速度得分計算公式

三、 自我教導策略習得計算公式

參、 視覺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採視覺分析法(visual inspection)進行資料處裡,分析受試 者在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的學習成效,將取得之各資料點繪製成曲線 圖,在進行階段內與階段間的分析比較,內容詳述如下:

一、 階段內分析(杜正治,2010)

(一) 階段長度計算

計算單一階段資料的數目決定該階段的長度。

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 評量表得分 評量表總分

X100%

清潔工作速度得分百分比﹦

工作速度得分 量表總分

X100%

自我教導策略習得度﹦

正確習得策略步驟得分總和 量表總分

X100%

(二) 趨向路徑預估

本研究使用中分法畫出代表階段內的趨向線,代表受試者在該實驗階 段內的表現走向。以「/」表示趨向升高,加註「+」代表受試者表現為

「進步」;「\」表示趨向下降,加註「-」代表受試者表現為「退步」;「─」

表示趨向持平,加註「=」代表受試者表現為「維持」。

(三) 趨向穩定性計算

本研究採 10%作為穩定標準百分比,畫出穩定標準範圍,再計算落在 此範圍內的資料點百分比,得到趨向穩定百分比。以 85%為標準,當穩定 百分比超過(含)85%,表示該階段資料呈穩定狀態,反之若穩定百分比 低於 85%,則視為不穩定。

(四) 趨向內資料路徑

使用手繪法畫出各階段的資料路徑,分析與決定階段內是否有兩條明 顯的資料路徑。若無,只註明一條明顯資料路徑;若有,則分別註明之。

同時加註符號「+」為趨向升高,表示「進步」;「-」為趨向下降,表示「退 步」;「=」為趨向持平,表示「維持」。

(五) 水準穩定性與範圍

資料點中最高點與最低點之差值為水準範圍,加總範圍內的資料點數 值再除以資料點總數,即得水準平均數。利用水準平均數畫出穩定標準範 圍,再計算所有資料點中落在該範圍內所佔之百分比,此即水準穩定百分 比。以 85%為標準,當穩定百分比低於 85%,則該階段資料不穩定;反之 若穩定百分比超過(含)85%,則視為穩定狀態。

(六) 水準變化

指同階段內最後一個資料點與第一個資料點的縱軸值相減,得到之差 值若為正值,表示受試者表為進步;負值則表示為退步。

二、 階段間分析(杜正治,2010)

(一) 變項改變之數目

一般而言指介入實施或效果之維持,通常一改變一個變項為主。

(二) 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

記錄前後兩個階段的路徑,藉由觀察其變化正向或負向,來判斷介入 效果為何。

(三) 趨向穩定性變化

記錄並比較前後兩階段間的趨向穩定性變化。

(四) 水準之絕對變化

為實驗的立即效果,計算方式為前一階段最後一個資料點與後一階段 相減,所的差值越大,效果越明顯。

(五) 重疊百分比

計算後一階段的資料點,落在前一階段範圍內的百分比數值。介入期 與基線期的重疊百分比越低,表示介入成效越好;維持期和介入期的重疊 百分比越高,代表有較佳的保留效果。

肆、 C 統計考驗

在單一受試的研究架構下,以視覺分析為主的資料分析過程與結果,

通常遭到過度主觀的質疑,因此本研究使用 C 統計(Tryon’s C Statistics)

輔助資料分析的進行,以彌補視覺分析資料之不足。C 統計又稱為簡化時 間序列分析(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之 C 統計考驗(Fitz & Tryon, 1989;引自杜正治,2010),為一種 Z 考驗,將資料值帶入公式即可計算 出如介入效果、維持效果等各種處理效果(杜正治,2010)。

以下就 C 統計之計算公式,與 C 統計應用於階段內及階段間的資料 分析加以說明。

一、 C 統計計算公式

= 1 − ( )

( ) =

( )( ) = 二、 階段內

C 統計應用於階段內,意指將每一階段所有資料皆帶入公式所得之 Z 值,可用以判斷資料的穩定程度。若 Z 值達顯著水準,表示受試者在該階 段的表現變化甚大,非呈穩定狀態。反之,若 Z 值未達顯著水準,則表示 受試者表現呈穩定狀態。(杜正治,2010)

本研究將受試者在各階段的清潔工作技能正確率與工作速度之得分,

以及自我教導策略習得度的得分以 C 統計進行考驗。若 Z 值達 p<.05 顯 著水準,表示受試者在該階段表現呈不穩定狀態,反之若 Z 值未達 p<.05 顯著水準,則代表受試者在該階段表現情形穩定。

三、 階段間

若資料分析範圍擴及鄰近階段,則可將兩個不同階段之資料帶入 C 統計之公式得到 Z 值,進行階段間比較。例如,比較基線期與介入期,若 Z 值達顯著水準,表示介入效果顯著,反之則介入效果不佳;若比較介入 期與維持期,當 Z 直達顯著水準,代表保留效果不佳,反之則效果顯著。

本研究為探討自我教導策略對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清潔工作學習 之介入與保留的成效,因此針對兩個部分進行階段間的資料分析,第一部 分為基線期與介入期的資料分析,若 Z 值達 p<.05 顯著水準,表示自我 教導策略介入受試者清潔工作學習有顯著的成效,若 Z 值未達 p<.05 顯 著水準,則介入成效不彰。第二部分為介入期(後三點)與維持期的資料 分析,若 Z 值達 p<.05 顯著水準,代表自我教導策略的介入成效無良好 保留效果,反之則保留效果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