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範圍界定與限制

第一章 尋找班雅明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界定與限制

說書藝術非但沒有在 1930 年代銷聲匿跡,時至今日,顯然說書藝術也並非面臨存亡 關頭;但是班雅明所談論的是另一種說書,而他所討論的這種說書在今日的社會似乎 已經佚失;這些潮流,我們稱之為商業化、工具化與人工化的說書。

保留這些說書的藝術,藉由想像建構自己的另一套文本,輕叩聽書人心底的聲 音,把被說書的文本串成新的說書文本,找出如此連貫的關係,是本論文最重要的探 討目的。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界定與限制

本研究分析之文本,以大田出版社於 2005 年所出版的柯奈莉亞‧馮克作品——

《墨水心》,劉興華譯,為主要文本。英文版以 2004 年 The Chicken House 出版 Inkheart 為輔。由於文本的原文書 Tintenherz 是德文,筆者閱讀上有困難,因此排除德文原文 翻譯之探究。

由於「說書人」之論文及期刊極少,論文內容及標題大部分以「說故事」來做研 究。因此在尋找期刊及論文方面,較無充裕之文獻資料。在研究的過程中,顯得有點 困難,限制了筆者的研究範圍。也因筆者學識及經驗不足,在探究「說書人」的領域 上,只能做以下章節的討論。

筆者參考周慶華於《語言研究法》18中之傳統語義學中的說明圖(如圖一),並 將之改良,另建構本論文之分析圖(如圖二)。

思想(木本植物)

內涵

事物 語言

在這語義三角形中,思想如果要表達樹這種木本植物,就必須選定相關的語言 符號(不論是現成還是新創)來表達。而語言符號一但被選定了,它就有內涵 和外延等意義可以指稱。根據李安宅於《意義學》19中的說明:圖中所連兩端 事項為實現的代表直接的關係;所連兩端事項為虛線的代表間接的關係。

18 周慶華著。《語言研究法》。台北:紅葉。2004。頁 10。

19 李安宅著。《意義學》。台北:台灣商務。1978。

(樹) 指涉

圖一

筆者以論文章節架構,另繪製圖二,析論「說書人」、「聽書人」與「文本」之間 的關係。三角型的各邊,均代表著雙向關係,但因為雙向關係牽涉到複雜的理論分析,

筆者僅就單向部份詳述,至於雙向部份只做少部分的解析。如下說明:

一、說書人背後的動機 聽書人 一、時間

二、傳播與接受 二、空間

三、聽書人的期待 三、凝視

說書人 文本

一、召喚 二、互文性

三、談文本裡的說書角色 四

圖二

「說書人」與「聽書人」之間,一如語言與思想之間的內涵,需要有著魅力、情 感...等來聯繫,「說書人」獨特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動著「聽書人」,彼此 之間產生了交流。例如:佛陀說經的真情流露、說書人的停頓技巧...等。

而「說書人」與「文本」之間靠著臨場感、場域...等來聯繫。至於「文本」與

「聽書人」之間,如同事物與思想,並無直接關係,存在著間接關係。

「說書人」、「聽書人」與「文本」之間有單向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文本」也 會回饋給「說書人」及「聽書人」。

目前筆者只處理下列章節之說明,盼望「說書人」更多文獻資料及筆者有更多時 間,繼續完成未說明之部分,將整個說書人再現之架構說明得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