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尋找班雅明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與目的

比較遠,以便更自由地發揮想像。」12

其實是需要來自遠方的訊息,這便是為什麼童話故事總是要說:「很久很久以 前……」因為,這是通往一切神奇世界的開始。然而,《墨水心》的「真」畢竟不是

「真」;「假」也不全是「假」。《墨水心》如此逗誘,回到那個非真非假、既真又假的 故事曖昧情境裡。只有在那個情境下,故事才能繼續有意義,繼續帶我們整理,組織 紛亂的認知與經驗資料。

故事為什麼重要?因為人們的認知與經驗間,永遠存在著落差。很多事,是無法 經驗的。許多切身實在的經驗,又沒辦法以理智來解釋。當認知與經驗兜攏不來時,

怎麼辦?就講故事。就像文本中的主角一樣,拿自己寫的書與故事創造出來的一個世 界,找到自己的方法,透過故事將自己的恐懼與心魔表達出來,藉由主角的女兒,透 過「閱讀」這種行為更敏銳地感受外在世界,「說」出了他期待。小說的功能像是三 稜鏡,將生存的現實碎解成細部,用全然不同的方式來觀看每個部份。

小說能暫住在他人的意識裡面,為同理心鋪路,那躲在故事背後的一切,也就是 在《墨水心》裡所追尋的。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與目的

12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著。王永年、林之木等譯。林一安主編。《博爾赫斯全集‧小說卷》(Obras Completas)。杭州:浙江文藝。1999。頁 317。

朱學恒與奇幻基地結束了合作關係。朱學恒是托爾金(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魔戒》系列作品的譯者,如果不是他推展奇幻的熱情加上彼得‧

傑克遜(Peter Jackson)電影加持,並且正巧碰上《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臺灣不會有一波奇幻文學閱讀熱潮,城邦集團也不會為朱學恒專闢一塊「奇幻基地」

供他揮灑,各出版社更不會前赴後繼推出以「奇幻」為名的各類作品。隨著朱學恒的 離去,出版界要問的是:奇幻熱退了嗎?或者這是個重新洗牌後的開始?

2000 年皇冠推出《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13 余華著。《世事如煙》。台北:遠流。1991。頁 6。

14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著。陳重仁譯。凱林‧安德‧米海列斯庫(Mihailescu Calin Andrei)編。

《波赫士談詩論藝》(The Craft of Verse)。台北:時報。2001。頁 104-6。

Stone)第一冊中文繁體版,比J.K.羅琳(J.K. Rowling,1965-)的著作完成日整整晚了 三年。該書也曾在幾家大出版社間投石問路,但都沒通過評估,《哈利‧波特》雖橫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驗》到《哈利‧波特:

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加起來超過三百萬冊。 出版了九冊,每冊都有五萬冊以上的銷量。作者向達倫(Darren Shan)15曾來臺灣舉 辦簽書會,十分轟動。一位書迷在網路上留下此言:「《向達倫》比《哈利‧波特》

還好看」。天下遠見文化子公司小天下,則引進一樣是「人物生動有趣,劇情冒險刺 激」的《波特萊爾大遇險》(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16系列十冊。《向達倫》

大戰《波特萊爾》之外,允晨文化推出號稱「德國的J.K.羅琳」的德國青少年文學大 師柯奈莉亞‧馮克的《神偷——旋轉木馬》(Herr der Diebe)和《波提拉與偷帽賊》

Potilla und der Mutzendieb),大田則有柯奈莉亞‧馮克的《銀龍騎士》(Drachenreiter

15 向達倫(Darren Shan)本名為達倫‧歐沙納希(Darren O'Shaughnessy,1972-)。

16 雷蒙尼‧史尼奇(Lemony Snicket)著。江坤山譯。《波特萊爾大遇險》(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台北:天下遠見。2002。

和《墨水心》,兒童文學大師C.S.路易士(C.S.Lewis,1898-1963)《納尼亞魔法王國》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七冊則首度完整出版。日月出版集團一直到今年才加 入奇幻文學行列,為之策劃「當代奇幻經典」Edge書系的是代號「灰鷹爵士」的譚光 磊,他早在《哈利‧波特》紅翻天之前就投入歐美奇幻文學研究,首推書有《黑暗地 底城》(Dark Cities Underground)、《精靈戰記》(Faerie Wars)和《鏡子國來的 人》(Der durch den Spiegel Kommt)。

隸屬共和國文化的繆思出版則是奇幻的另一重鎮,繆思奇幻館的主編認為:「我 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 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是繆思奇幻的 開館宣言,它同時也技巧地為「奇幻」下了一個寬廣的定義。在這個定義之下,它出 版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1929-)的「地海傳說」系列六冊,勒瑰恩是村 上春樹最愛的女作家之一,西洋文學評論大師哈洛卜倫(Harold Bloom,1930-)認為 她「超越托爾金」;接之又推出菲力普曼(Philip Pullman,1946-)《黑暗元素》(His

Dark Materials Trilogy)三部曲,由西徂東,去年開始出版日本奇幻小說家夢枕貘的

《陰陽師》,這一系列充滿奇美色彩但不嚇人的鬼故事剛好補充了《哈利‧波特》、

《魔戒》或向達倫所欠缺的奇幻元素,結果一炮而紅。

關心奇幻文學創作的人恐怕會問,那麼臺灣的《哈利‧波特》、《魔戒》或《陰 陽師》在那裏?如果沒有本土創作接續,一個文學類型是很難紮根的,松山高中一年 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春天出版社的《風動鳴》就是答案;入圍 2004 年皇冠大眾小說獎的《懷沙》,也是一部「歷史奇幻」,作者夏佩爾嘗試用寫作回答 一個問題:「何謂中國奇幻」;而聯合文學剛推出的《艾莉亞》,則是插畫家李永平 寫了兩年又畫了兩年的一部奇幻小說、繪本;奇幻基地則為有意投入奇幻文學寫作的 人翻譯了《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17

奇幻文學在臺灣能不能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穩定類型,答案就在新一代寫作者的 筆下了。每一個故事背後隱藏的秘密,都必須有讀者將它讀出來,奇幻小說正是帶有 這種特性。其實說書藝術無所不在,不論學校或圖書館、家庭或電視、酒館或餐館、

午休間、機場或火車站。電話、戲院或電影院……等等,處處可見說書藝術的蹤跡,

17 作家文摘出版社(Writer's Digest Books)編。林以舜譯。《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The Writer’s Complete Fantasy Reference)。台北:奇幻基地。2003。

說書藝術非但沒有在 1930 年代銷聲匿跡,時至今日,顯然說書藝術也並非面臨存亡 關頭;但是班雅明所談論的是另一種說書,而他所討論的這種說書在今日的社會似乎 已經佚失;這些潮流,我們稱之為商業化、工具化與人工化的說書。

保留這些說書的藝術,藉由想像建構自己的另一套文本,輕叩聽書人心底的聲 音,把被說書的文本串成新的說書文本,找出如此連貫的關係,是本論文最重要的探 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