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

為求釐清填寫本研究問卷之對象,問卷中對譯者的劃分方法引用自 許玉雯(2002)探討台灣譯者運用網際網路程度之研究;其將譯者 分為四大類型A)全職自由譯者、B)從事與翻譯無關的工作,但偶 爾兼差從事翻譯、C)受雇企業擔任全職翻譯,且偶爾在外兼差翻 譯、D)受雇企業擔任全職翻譯,但從不在外兼差翻譯。本研究問 卷沿用上述四種譯者之劃分法,主要原因為許玉雯以受過翻譯研究 所兩年專業翻譯訓練的台灣譯者為研究對象,與本研究界定之研究 對象相似。本研究之對象因問卷公開於網路,涵蓋範圍並未限定為 某翻譯研究系所或必須具備特殊學歷背景。

第一節、研究結果

5.1.1 受訪者背景

受訪對象超過六成為女性(62.4%),男性則佔全體 37.6%。年齡層 主要分佈在 20 至 30 歲(64%)與 31 至 40 歲(24.8%)之間。受訪 者年齡偏低可能與網路使用人口之分佈有關。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 心 2007 年 1 月公佈之網路使用調查,台灣地區個人網路使用者遍及 各年齡層,其中 12 至 15 歲、16 至 20 歲及 21 至 25 歲之上網比例均 達九成以上,但 21 歲以上的民眾上網比例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本研 究20 歲以上之受訪者年齡分佈與該報告數據吻合。

受訪者中 96%曾於填寫問卷時的過去一年之內從事有償翻譯;此一 數據使本研究各項步驟不致流於形式,因為若多數受訪者長時間未 從事有償翻譯,研究結果將不具實質意義。125 位填寫問卷之研究 對象中,全職自由譯者的比例最高(34.4%),其次是本身從事和翻 譯無關工作、但偶爾兼差從事翻譯的人(32.8%)。

研究對象方面,Fulford(2001)及 Fulford 和 Zafra(2005)的受訪 者主要為英國口筆譯協會會員,因此翻譯資歷比本研究對象高出許 多。本研究對象翻譯未滿十年者佔全體 78.8%,屬於 Fulford 所稱之

「翻譯新手」。

44%的受訪者曾接受過台灣翻譯研究系所的專業翻譯訓練,曾在國 外接受訓練者佔 9.6%。表示翻譯為「自學」的受訪者佔全體四成。

翻 譯 語 言 組 合 部 分 , 以 中 文 和 英 文 的 組 合 譯 者 比 例 最 多 , 達 72.8%。

除了翻譯語言組合,本研究受訪者翻譯之文件類型以人文類最多

( 70.4% ) , 財 經 商 業 類 居 次 ( 41.6% ) , 教 育 學 術 第 三

(38.4%)。不過受訪者每週平均的翻譯字數可能因整體翻譯資歷不 深而普遍偏低:低於五千字者佔 37%,介於五千到一萬字者 30%。

若根據 Langewis(2002)每人每天平均翻譯字數約兩千字計算,則 本研究每週譯量超過一萬四千字的受訪者只佔全體樣本 16%,表示 許 超 過 六 成 的 受 訪 者 即 使 承 接 筆 譯 案 件 , 平 均 翻 譯 字 數 仍 未 達 Langewis 提出的平均數。在提供翻譯服務時使用之工具方面,絕大 多數的受訪者皆已利用電腦上不同種類之軟體,吻合問卷透過網路 調查所預期之結果。最後,受訪者使用網路與電子郵件的應用範圍

方面,以搜尋專業術語、瀏覽相關領域資料以及查詢線上字典等工 具為最常見之用途,各有超過九成受訪者勾選。

5.1.2 研究發現

第 一 、 台 灣 地 區 筆 譯 工 作 者 的 翻 譯 工 具 使 用 情 形 比 起 Fulford

(2001)調查英國自由譯者發現之情形更為普遍。

Fulford(2001)研究對象使用語音辨識軟體的比例為 1.5%,本研究 則是 4.8%;翻譯記憶軟體,Fulford 所得之使用比例 8%,本研究為 18.4%;術語管理軟體,本研究的 11.2%也高出六年前 Fulford 研究 的 3%。假設 2001 至 2006 年之間,全球譯者對翻譯工具認識程度提 升以及網際網路使用人口不斷成長所致,則根據 Barras(1986)之 科技普及理論,這顯示過去六年間譯者對於翻譯工具的不確定性與 其衍生之投資風險,持有的態度已有所改善。

第二、來自翻譯客戶之要求是促進台灣譯者使用三種翻譯工具的最 主要誘因。

Dillon 和 Fraser(2006)研究發現,翻譯資歷介於 4 到 9 年的英國譯 者最可能主動對翻譯記憶軟體產生興趣且自發性採用此類軟體。該 研究也表示資歷介於 4 到 9 年的譯者最不易受到外在環境壓力而採 用翻譯記憶軟體。本研究的受訪譯者中,翻譯資歷未滿 5 年的人數 比例達 70.4%(見 4.1.5)。根據 Dillon 和 Fraser(2006)研究結 果,這些 70.4%的受訪者屬於更容易受到「客戶要求」之外在環境

因素而採用翻譯記憶軟體;換句說話,本研究翻譯資歷未滿 5 年的 受訪者佔多數的情況,可能間接導致三種翻譯工具全部以「來自翻 譯客戶之要求」為最主要使用誘因之結果。雖然 Dillon 和 Fraser

(2006)研究中未提及此一現象是否能套用於語音辨識與術語管理 軟體,但透過交叉分析本研究受訪者的翻譯資歷,本研究認為上述 論點除了翻譯記憶軟體外,也適用語音辨識與術語管理軟體。

第三、台灣譯者對調查中三種翻譯工具所持態度正面多於負面。

如前章所述,對翻譯記憶與術語管理軟體持正面態度的受訪者皆將 近五成,遠高於負面的 10.4%與 5.6%;語音辨識軟體的正面看法

(28%)則超過負面看法兩倍以上(12.8%)。配合本研究發現的 4.8%語音辨識軟體使用率,代表現階段台灣譯者使用語音辨識軟體 之情形尚未普,且對這類翻譯工具並無太多意見。這項研究發現顯 示三種翻譯工具在台灣翻譯產業中的前景可謂樂觀,因為 Barras

(1986)所提出的新科技普及先決條件中,譯者已對三種軟體的使 用效益持有正面看法。特別是翻譯記憶和術語管理軟體已有許多受 訪者瞭解其可協助翻譯內容標準化(提升翻譯內容一致性與節省搜 尋譯文和術語時間,進而節省成本),只要再配合第三項結論裡的

「客戶要求」外在因素,這三種翻譯工具在台灣未來的推廣相信前 景可期。

第四、翻譯工具未來之研究應著重於簡化前置工作。

新科技之普及除了整體產業基礎架構的配合,還包括科技本身牽涉 的投資成本(Barras,1986)。本研究綜合受訪者對三種翻譯工具提

出之意見與感想後,發現譯者尚未使用的原因主要與軟體屬性有 關,包括建立語音辨識環境曠日費時、翻譯和術語資料庫建立步驟 繁複、介面不夠人性化等。曾經取得三種翻譯工具的受訪者也多表 示未實際使用的原因為「沒時間」建立各種軟體所需之工作環境,

其各別比例為語音辨識 50%、翻譯記憶 62.5%、術語管理軟體 33.3%,可見軟體商未來研發時可進一步改善軟體介面與簡化使用步 驟。另外,配合台灣以中、英、日文三種主要語言為主之翻譯產業

(行政院新聞局,2004),軟體商研發時必須特別關注台灣多數譯 者翻譯這三種語言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