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翻譯是一門古老的行業,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人類之間的溝通。在 二十世紀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普及之前,人與人的溝通受時間與空 間的侷限,但隨著全球化來臨各行各業的面貌可謂出現重大變化,

包括翻譯產業(Taylor-Bouladon,2007)。翻譯產業出現鉅大變化 之際翻譯需求亦持續成長,而譯者為提升自我競爭力,必須同時滿 足交件日期日縮短之翻譯市場需求並維持一定翻譯品質。為同時提 升翻譯效率與維護品質,譯者必須尋求可協助譯文標準化之工具與 科技,因此產生本研究調查台灣筆譯工作者目前使用翻譯工具情形 之動機。

過去,翻譯的主要目的是出版,但全球化後情勢已出現重大轉變

(ABI,2002;World Bank,2003)。過去,許多譯者窮其一生可能 只完成一本譯作,流傳後世;翻譯一本書的時間往往耗費數個月甚 至數年,然後出版供一般大眾閱讀。時至今日,翻譯的性質與內容 皆已產生鉅大變化;翻譯已從一門藝術演變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舉 例來說,在全球化的驅動下,許多跨國企業在不同市場同步推出各 式各樣的產品與服務。隨之帶動的是語言服務產業的迅速發展;產 品能否在世界各國市場同步受到消費者青睞,箇中很重要的因素之 一,是該產品的各種文字說明能否即時被翻譯成當地消費者慣用的 語言。翻譯的需求因此自一九八 O 年代大幅成長;與此同時,資訊 科技普及移除了許多時空限制,使廣散各地的資訊得以跨越空間藩

籬,更方便協調與翻譯工作(Hofmann 和 Mehnert,2000)。二十年 前,就有翻譯學者指出,不斷成長的國際行銷、政治合作與科技資 訊 市 場 帶 動 翻 譯 需 求 爆 發 性 成 長 , 而 且 譯 者 經 常 供 不 應 求

(Lawson,1988)。和過去相比,譯者的工作量增加、客戶要求更 迅速的翻譯,但翻譯品質仍必須維持一定水平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而透過各種協助譯文標準化之翻譯工具,譯者可以提升自我競爭力 並在全球化後的翻譯產業中生存。ABI(2002)產業報告表示個人 翻譯案件將逐漸被專案為主的譯案取代,並且預估全球人工翻譯市 場規模將從 2001 年的 71 億美元市值,成長為 2007 年的 115 億美 元;軟體本土化市場同一時期則從 11 億美元成長至 2007 年底的 34 億美元。

透過資訊科技系統,過去集中於一地的翻譯工作不再受地域限制;

這 也 正 是 全 球 化 經 濟 中 分 散 控 制 因 素 的 例 子 之 一 (Cronin , 2003)。即使譯者翻譯的內容不見得全然與過去不同,翻譯工作的

「方式」碓實已有鉅大改變。舉例來說,全球化後的資訊傳播更加 迅速,某款數位相機若先在美國市場推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可能 立刻就能得知上市的資訊。數位相機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新款示 的銷售關鍵期通常是上市後的頭幾週(Topping,2000)。為求相同 產品能同時在全球各個目標市場同步推出,關於產品的所有文件、

手冊和軟體的翻譯,就非常重要。然而,身處資訊時代,譯者收到 原文的方式不太可能是傳統郵件而是數位檔案,方便利用網路檢索 查 閱 以 維 翻 譯 品 質 。 「 沒 有 翻 譯 , 就 沒 有 產 品 」 (Topping , 2000),足以形容全球化帶動下,翻譯性質與內容已大幅改變的事 實。

ABI(2002)產業報告中,除了將翻譯市場分為人工與機器翻譯,

也預測企業市場的機器翻譯收益將高於零售、原廠委託製造加工、

網路以及正視四種市場。另外,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LISA)則是 將「本土化」(或稱本地化)定義為一產品為適應某特定環境或市 場而去迎合當地語言、文化與技術需求的過程;上述數位相機的例 子就是本土化市場的其中一例。

許多國際組織也是本土化翻譯市場的要角。單單世界銀行在 2001 會 計年度委外翻譯業務的總值就高達美金 1400 萬元(行政院新聞局,

2004)。LISA 針對同年全球與本土化相關的費用,保守估計約為 50 億美元,實際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全球翻譯產業市值的估計數 字則從美國翻譯協會的 180 億美元到歐盟執委會的 300 億美元不等

(LISA,2003)。翻譯需求大增之後,譯者為滿足客戶,勢必提升 自身的工作效率,應運而生的是語言相關軟體。這類軟體的技術發 展歷史己經超過半個世紀,包括機器翻譯、翻譯記憶、術語管理、

語音辨識、光學辨識軟體等。即便如此,真正將這些翻譯相關工具 應用在翻譯工作上的譯者,仍然為數不多。譯者未使用這類軟體的 原因可能有許多種。Fulford(2001)曾針對英國的自由筆譯工作者 對翻譯工具應用情況作一份調查,結果發現,擔心本身的專業能力 被翻譯軟體取代、軟體入門門檻過高,以及不瞭解使用翻譯工具的 好處為何等等,都是這類軟體普及率不高的原因。

依據 Fulford(2001)研究調查,本研究試圖沿用類似研究方法,利 用網路問卷的方式調查台灣地區筆譯工作者對翻譯工具的使用情 形,同時詢問譯者對翻譯工具軟體的使用經驗、看法與建議。

第二節、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

本論文目的係探討在面臨全球化競爭與壓力下,台灣譯者是否為提 升自我競爭力而採用語音辨識、翻譯記憶及術語管理軟體三種翻譯 工具;透過問卷調查試圖瞭解其使用情形,並特別針對翻譯記憶軟 體使用者,調查該類軟體之主要效益,藉此推廣翻譯記憶軟體之優 點,讓更多譯者深入瞭解翻譯工具潛在優點,甚至促使尚未使用的 譯者進一步考量自己是否適合使用翻譯工具。另外,藉由問卷結果 分析受訪譯者之身分背景與使用工具及應用情形間的關係,探討譯 者對新科技之接受程度。

從 Fulford 和 Zafra(2005)研究中整理出的 ICT 工具與自由譯者工 作流程項目與活動表(表 1-1),可以看出翻譯過程中所用的工具其 實有很多種,但本研究範圍僅包括翻譯記憶與術語管理軟體,加上 Fulford(2001)研究中調查的語音辨識軟體,無法全部調查。另 外,研究問卷於受訪者背景部分,詢問譯者提供翻譯服務時採用了 哪些工具;這些工具部分與 ICT 工具重疊,但考量研究範圍可能太 大,本研究並未於受訪者勾選其翻譯時使用工具後繼續分析這些 ICT 工具之使用情形(翻譯記憶軟體除外);詳細研究方法請見第 第三章。

1-1:翻譯工作項目與 ICT 支援工具簡化表

工作項目(Activity) ICT 支援(Support)

文件製作、資料搜尋與取得、翻譯、

聯絡溝通、行銷與工作取得、投標翻 譯案件、企業管理

文字處理軟體、影像簡報軟體、網路 出 版 軟 體 、 桌 面 出 版 軟 體 、 搜 尋 引 擎、電子百科全書、術語管理軟體、

翻 譯 記 憶 軟 體 、 機 器 翻 譯 、 電 子 郵 件、線上論壇、網路行銷、資料庫軟 體、試算表軟體…

資料來源:翻譯並簡化自Fulford 和 Zafra(2005)

本研究對象主要為台灣地區的筆譯工作者。「台灣地區筆譯工作 者」之定義涵蓋過去或目前正從事翻譯工作之譯者,不限翻譯語言 組合及是否曾知道或使用過上述之相關軟體。同時,因本研究設計 完成之問卷是透過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WWW)公開,實際填寫 問卷之受訪者不一定身處台灣本地區,故研究對象嚴格來說為「來 自台灣地區並且使用網際網路的筆譯工作者」,也因為如此對象無 法再額外限制為「自由譯者」。

第三節、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除了本章緒論之外尚分為第二章文獻探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