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地區筆譯工作者運用翻譯工具之現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地區筆譯工作者運用翻譯工具之現況"

Copied!
1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Thesis Advisor: Dr. Tze-Wei Chen 指導教授:陳子瑋博士. Translation Tools: A Survey of their Adoption by Taiwan-Based Translators 台灣地區筆譯工作者運用翻譯工具之現況. Advisee: Wei-Ming Shih 研究生:施偉銘. August, 2007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

(2) 致謝詞 您手上這本論文的誕生過程中,有許多人貢獻與付出;最最最功不 可没的,實屬陳子瑋教授。百忙之中,陳教授從論文研究方向、問 卷設計,到曠日費時的親閱修改,皆耐心指導,不斷鼓勵。. 問卷設計階段,感謝陳碧珠老師、鍾欣戎學姊提供寶貴意見與訂正 方向。寫作過程,非常幸運有與我一同為畢業奮戰的陳珮馨同學, 替我打氣,為幾乎快住在研究所內的我買師大夜市的戰糧。感謝范 家銘學長借我翻譯產業報告,並分享許多寫論文的經驗。論文寫作 期間,在所上曾為我加油打氣的所有師生,而且不限「師大人」: 謝謝你們。. 另外,特別銘謝回答問卷的所有研究對象。你們提供的數據及見 解,是本論文不可或缺的主幹。感謝口試委員周中天及張俊盛兩位 教授不吝指教。最後,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讓我三年在師大翻譯研 究所的求學生涯無後顧之憂。. 希望以上謝詞有涵蓋到我應該致謝的所有人,如有遺漏,我可以請 你吃頓飯。.

(3) 摘. 要. 隨著翻譯產業蓬勃發展,筆譯工作者面臨日益升高之翻譯需求時, 除了準時交付翻譯案件,仍需同時滿足翻譯的質與量。藉助翻譯工 具,譯者便能提升工作競爭力,因應產業變化後之翻譯工作形態; 翻譯工具協助整合譯文內容、提升翻譯效率、降低翻譯成本。. 本研究旨在探討面臨全球快速變化的翻譯產業,台灣地區之筆譯工 作者是否為提升自我競爭力而採用語音辨識、翻譯記憶及術語管理 三種翻譯工具。透過網路問卷瞭解受訪譯者背景與各項工具之使用 情形後,本研究再針對翻譯記憶軟體調查使用效益,期藉此讓更多 台灣地區譯者瞭解、甚至採用翻譯工具。. 本研究以英國學者 Heather Fulford 於 2001 年針對英國自由譯者進行 之翻譯工具調查方法為基礎,並將調查結果與其他英國近年相關研 究成果逐一比較。研究發現第一,台灣譯者運用語音辨識、翻譯記 憶及術語管理軟體之情形比 2001 年英國譯者使用情形普遍,而單 就翻譯記憶軟體普及率卻不及其他研究所得結果。第二,促使台灣 譯者使用調查中三種翻譯工具之主要誘因為來自翻譯客戶之要求。 第三,台灣譯者對三種翻譯工具所持態度正面多於負面。第四,為 使翻譯工具更普及,其未來研發應著重於簡化使用軟體之前置工 作,亦即工作環境之設定。. 關鍵字:翻譯工具、語音辨識、翻譯記憶、術語管理、翻譯產業. i.

(4)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rising demand of transl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translators mus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ir clients by completing work punctually while maintaining quality. With the aides of translation tools, translators can maintain consistency of translation work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s well as lowering costs.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option of voice recognition, translation memory and terminology management software amongst Taiwan-based translator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se translation tools and to explore Taiwan-based translators’ perception about them. Based on Fulford’s 2001 study, this survey compares research results of recent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UK, and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discoveries: 1) Ado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ools is more pervasive in Taiwan as of 2007 than in the UK in 2001, whereas the take-up rate of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alone appear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UK reserch results, 2) Demands from clients serve as the most compelling force for Taiwan-based translators’ adop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3) Taiwan-based translators in general hold favorable views toward translation tools, 4)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ools are suggested to adress the issue of complex work-environment set-up procedure to increase the adoption rate. Key words: translation tools, voice recognition, translation memory, terminology management, translation industry ii.

(5) 目. 錄. 摘 要.........................................................................................................................i Abstract ......................................................................................................................... ii 表索引...........................................................................................................................v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1 第二節、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4 第三節、論文架構....................................................................................................5 第二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翻譯與翻譯產業........................................................................................7 2.1.1 翻譯的定義...................................................................................................7 2.1.2 翻譯產業涵蓋範圍及現況...........................................................................8 2.1.3 翻譯品質之界定.........................................................................................12 第二節、品質管制..................................................................................................15 2.2.1 品質與標準化.............................................................................................15 2.2.2 協助譯文標準化之工具與科技.................................................................17 2.2.3 翻譯工具之使用狀況.................................................................................32 第三節、科技與產業..............................................................................................49 2.3.1 新科技之引進與產業變革.........................................................................49 2.3.2 翻譯新科技對翻譯產業之影響.................................................................52 第四節、小結..........................................................................................................53 第三章、研究方法......................................................................................................55 第一節、研究步驟..................................................................................................55 第二節、研究對象..................................................................................................56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58 3.3.1 研究問題.....................................................................................................58 3.3.2 研究工具.....................................................................................................58 第四節、調查問卷..................................................................................................62 3.4.1 問卷設計.....................................................................................................62 3.4.2 前測與修正.................................................................................................63 3.4.3 問卷內容大綱.............................................................................................64 第五節、分析方法..................................................................................................67 第四章、問卷結果與分析..........................................................................................70 第一節、受訪者背景資料......................................................................................70 4.1.1 性別.............................................................................................................71 4.1.2 年齡.............................................................................................................74 4.1.3 一年之內從事有償翻譯.............................................................................76 4.1.4 受訪者翻譯時身分.....................................................................................77 4.1.5 翻譯資歷.....................................................................................................80 4.1.6 最高學歷.....................................................................................................83 4.1.7 翻譯訓練.....................................................................................................85 4.1.8 翻譯語言組合.............................................................................................87 4.1.9 翻譯題材.....................................................................................................90. iii.

(6) 4.1.10 每週平均翻譯字數...................................................................................92 4.1.11 提供翻譯服務時使用之工具...................................................................93 4.1.12 翻譯時網際網路與電子郵件應用之範圍...............................................94 第二節、譯者對翻譯工具之看法與態度..............................................................96 4.2.1 看法與態度.................................................................................................96 4.2.2 對翻譯工具的其它意見與感想.................................................................98 第三節、取得管道與時間....................................................................................100 4.3.1 語音辨識:取得管道與時間...................................................................100 4.3.2 翻譯記憶:取得管道與時間...................................................................102 4.3.3 術語管理:取得管道與時間...................................................................103 4.3.4 小結...........................................................................................................104 第四節、未使用翻譯工具....................................................................................105 4.4.1 人數...........................................................................................................105 4.4.2 語音辨識軟體...........................................................................................106 4.4.3 翻譯記憶軟體...........................................................................................108 4.4.4 術語管理軟體...........................................................................................110 4.4.5 小結...........................................................................................................112 第五節、翻譯工具於翻譯工作之應用................................................................113 4.5.1 語音辨識軟體...........................................................................................113 4.5.2 翻譯記憶軟體...........................................................................................114 4.5.3 術語管理軟體...........................................................................................116 4.5.4 翻譯記憶軟體主要效益...........................................................................118 第六節、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情形....................................................................120 4.6.1 語音辨識軟體...........................................................................................120 4.6.2 翻譯記憶軟體...........................................................................................122 4.6.3 術語管理軟體...........................................................................................123 4.6.4 曾經使用卻放棄使用之原因...................................................................125 第七節、最大使用誘因........................................................................................127 4.7.1 語音辨識軟體...........................................................................................127 4.7.2 翻譯記憶軟體...........................................................................................128 4.7.3 術語管理軟體...........................................................................................130 4.7.4 小結...........................................................................................................131 第八節、總結........................................................................................................133 第五章、結論............................................................................................................138 第一節、研究結果................................................................................................139 5.1.1 受訪者背景...............................................................................................139 5.1.2 研究發現...................................................................................................141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143 參考文獻....................................................................................................................146 附錄 A1:前測版問卷..............................................................................................150 附錄 A2:正式版問卷..............................................................................................157 附錄 B:受訪者對翻譯工具之看法........................................................................166 附錄 C:受訪者未使用翻譯工具之原因................................................................170. iv.

(7) 圖索引. 圖 2-1:Translator’s Workbench 翻譯環境. 23. 圖 2-2:Wordfast 翻譯環境. 24. 圖 2-3:SDLX 翻譯環境. 25. 圖 2-4:Transit 翻譯環境. 25. 圖 2-5:Déjà Vu 翻譯環境. 26. 圖 2-6:使用翻譯記憶時間長度. 44. 圖 3-1:研究步驟. 56. 圖 3-2:PTT 上站人數統計. 60. 圖 3-3:研究分析架構. 69. 圖 4-1:本研究受訪者性別. 72. 圖 4-2:受訪者性別分佈比較. 73. 圖 4-3:本研究受訪者一年內從事有償翻譯之比例. 77. 圖 4-4:本研究受訪者翻譯資歷. 80. 圖 4-5:本研究與其它研究受訪者翻譯資歷比較. 82. 圖 4-6:本研究受訪者最高學歷. 83. 圖 4-7:本研究受訪者接受翻譯訓練之情形. 86. 圖 4-8:本研究受訪者之翻譯工作語言. 88. 圖 4-9:本研究受訪者翻譯文件類型. 91. 圖 4-10:本研究受訪者每週平均翻譯字數. 92. 圖 4-11:本研究受訪者對三種翻譯工具之綜合看法. 98. 圖 4-12:曾經取得翻譯工具之情形. 104. v.

(8) 表索引 表 1-1:翻譯工作項目與 ICT 支援工具簡化表. 5. 表 2-1:翻譯產業之廣義定義. 9. 表 2-2:加拿大語言工會定義之翻譯產業範圍. 10. 表 2-3:Fulford(2001)研究對象使用翻譯工具情形. 35. 表 2-4:翻譯工作項目與 ICT 支援工具. 38. 表 2-5:TM Survey 2006 專業領域. 40. 表 2-6:TM Survey 2006 專業譯者運用網路方式. 41. 表 2-7:TM Survey 2006 未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受訪者聽聞過之產品 43 表 2-8:TM Survey 2006 未使用翻譯記憶翻譯全部文件最常見原因. 44. 表 2-9:國外各項研究比較. 49. 表 4-1:受訪者填寫問卷時所處地理位置. 70. 表 4-2:本研究受訪者年齡. 74. 表 4-3-1:Fulford 2001、Fulford 和 Zafra 2005 研究受訪者年齡. 75. 表 4-3-2:Fraser & Gold(2002)英國譯者問卷調查. 75. 表 4-4:本研究受訪者提供翻譯服務時之身分. 78. 表 4-5:TM Survey 2006 受訪者工作身分. 79. 表 4-6:各項研究受訪者擁有翻譯專業之比例. 85. 表 4-7:本研究受訪者翻譯語言組合. 90. 表 4-8:本研究受訪者提供翻譯服務時的工具. 94. 表 4-9:若翻譯時用到網路及 Email,應用範圍為何. 95. 表 4-10:若翻譯時用到網路及 Email,應用範圍為何. 95. 表 4-11:受訪者對翻譯工具之看法(態度). 97. 表 4-12:受訪者取得語音辨識軟體之時間. 101. vi.

(9) 表 4-13:受訪者取得語音辨識軟體之管道. 101. 表 4-14:受訪者取得翻譯記憶體之管道. 102. 表 4-15:受訪者取得翻譯記憶軟體之時間. 103. 表 4-16:受訪者取得術語管理軟體之管道. 103. 表 4-17:受訪者取得術語管理軟體之時間. 104. 表 4-18:曾經取得但未曾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人數. 105. 表 4-19:從未使用語音辨識軟體之原因. 107. 表 4-20:從未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原因. 110. 表 4-21:取得但從未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原因. 111. 表 4-22:從未使用術語管理軟體之原因. 112. 表 4-23:取得但從未使用術語管理軟體之原因. 117. 表 4-24-1:曾經取得並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資歷. 118. 表 4-24-2:曾經取得並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主要翻譯文件類型. 120. 表 4-25: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受訪者認為之主要效益. 124. 表 4-26-1: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性別. 124. 表 4-26-2: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年齡. 125. 表 4-26-3: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資歷. 125. 表 4-26-4: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身分. 125. 表 4-26-5: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主要翻譯文件類型. 125. 表 4-26-6: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每週翻譯字數. 125. 表 4-27:放棄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受訪者棄用原因. 126. 表 4-28:語音辨識軟體最大使用誘因. 128. 表 4-29:翻譯記憶軟體最大使用誘因. 130. 表 4-30:術語管理軟體最大使用誘因. 131. 表 4-31:本研究主要數據. 136. vii.

(10)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翻譯是一門古老的行業,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人類之間的溝通。在 二十世紀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普及之前,人與人的溝通受時間與空 間的侷限,但隨著全球化來臨各行各業的面貌可謂出現重大變化, 包括翻譯產業(Taylor-Bouladon,2007)。翻譯產業出現鉅大變化 之際翻譯需求亦持續成長,而譯者為提升自我競爭力,必須同時滿 足交件日期日縮短之翻譯市場需求並維持一定翻譯品質。為同時提 升翻譯效率與維護品質,譯者必須尋求可協助譯文標準化之工具與 科技,因此產生本研究調查台灣筆譯工作者目前使用翻譯工具情形 之動機。. 過去,翻譯的主要目的是出版,但全球化後情勢已出現重大轉變 (ABI,2002;World Bank,2003)。過去,許多譯者窮其一生可能 只完成一本譯作,流傳後世;翻譯一本書的時間往往耗費數個月甚 至數年,然後出版供一般大眾閱讀。時至今日,翻譯的性質與內容 皆已產生鉅大變化;翻譯已從一門藝術演變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舉 例來說,在全球化的驅動下,許多跨國企業在不同市場同步推出各 式各樣的產品與服務。隨之帶動的是語言服務產業的迅速發展;產 品能否在世界各國市場同步受到消費者青睞,箇中很重要的因素之 一,是該產品的各種文字說明能否即時被翻譯成當地消費者慣用的 語言。翻譯的需求因此自一九八 O 年代大幅成長;與此同時,資訊 科技普及移除了許多時空限制,使廣散各地的資訊得以跨越空間藩. 1.

(11) 籬,更方便協調與翻譯工作(Hofmann 和 Mehnert,2000)。二十年 前,就有翻譯學者指出,不斷成長的國際行銷、政治合作與科技資 訊市場帶動翻譯需求爆發性成長,而且譯者經常供不應求 (Lawson,1988)。和過去相比,譯者的工作量增加、客戶要求更 迅速的翻譯,但翻譯品質仍必須維持一定水平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而透過各種協助譯文標準化之翻譯工具,譯者可以提升自我競爭力 並在全球化後的翻譯產業中生存。ABI(2002)產業報告表示個人 翻譯案件將逐漸被專案為主的譯案取代,並且預估全球人工翻譯市 場規模將從 2001 年的 71 億美元市值,成長為 2007 年的 115 億美 元;軟體本土化市場同一時期則從 11 億美元成長至 2007 年底的 34 億美元。. 透過資訊科技系統,過去集中於一地的翻譯工作不再受地域限制; 這 也 正 是 全 球 化 經 濟 中 分 散 控 制 因 素 的 例 子 之 一 ( Cronin , 2003)。即使譯者翻譯的內容不見得全然與過去不同,翻譯工作的 「方式」碓實已有鉅大改變。舉例來說,全球化後的資訊傳播更加 迅速,某款數位相機若先在美國市場推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可能 立刻就能得知上市的資訊。數位相機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新款示 的銷售關鍵期通常是上市後的頭幾週(Topping,2000)。為求相同 產品能同時在全球各個目標市場同步推出,關於產品的所有文件、 手冊和軟體的翻譯,就非常重要。然而,身處資訊時代,譯者收到 原文的方式不太可能是傳統郵件而是數位檔案,方便利用網路檢索 查 閱 以 維 翻 譯 品 質 。 「 沒 有 翻 譯 , 就 沒 有 產 品 」 ( Topping , 2000),足以形容全球化帶動下,翻譯性質與內容已大幅改變的事 實。. 2.

(12) ABI(2002)產業報告中,除了將翻譯市場分為人工與機器翻譯, 也預測企業市場的機器翻譯收益將高於零售、原廠委託製造加工、 網路以及正視四種市場。另外,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LISA)則是 將「本土化」(或稱本地化)定義為一產品為適應某特定環境或市 場而去迎合當地語言、文化與技術需求的過程;上述數位相機的例 子就是本土化市場的其中一例。. 許多國際組織也是本土化翻譯市場的要角。單單世界銀行在 2001 會 計年度委外翻譯業務的總值就高達美金 1400 萬元(行政院新聞局, 2004)。LISA 針對同年全球與本土化相關的費用,保守估計約為 50 億美元,實際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全球翻譯產業市值的估計數 字則從美國翻譯協會的 180 億美元到歐盟執委會的 300 億美元不等 (LISA,2003)。翻譯需求大增之後,譯者為滿足客戶,勢必提升 自身的工作效率,應運而生的是語言相關軟體。這類軟體的技術發 展歷史己經超過半個世紀,包括機器翻譯、翻譯記憶、術語管理、 語音辨識、光學辨識軟體等。即便如此,真正將這些翻譯相關工具 應用在翻譯工作上的譯者,仍然為數不多。譯者未使用這類軟體的 原因可能有許多種。Fulford(2001)曾針對英國的自由筆譯工作者 對翻譯工具應用情況作一份調查,結果發現,擔心本身的專業能力 被翻譯軟體取代、軟體入門門檻過高,以及不瞭解使用翻譯工具的 好處為何等等,都是這類軟體普及率不高的原因。. 依據 Fulford(2001)研究調查,本研究試圖沿用類似研究方法,利 用網路問卷的方式調查台灣地區筆譯工作者對翻譯工具的使用情 形,同時詢問譯者對翻譯工具軟體的使用經驗、看法與建議。. 3.

(13) 第二節、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 本論文目的係探討在面臨全球化競爭與壓力下,台灣譯者是否為提 升自我競爭力而採用語音辨識、翻譯記憶及術語管理軟體三種翻譯 工具;透過問卷調查試圖瞭解其使用情形,並特別針對翻譯記憶軟 體使用者,調查該類軟體之主要效益,藉此推廣翻譯記憶軟體之優 點,讓更多譯者深入瞭解翻譯工具潛在優點,甚至促使尚未使用的 譯者進一步考量自己是否適合使用翻譯工具。另外,藉由問卷結果 分析受訪譯者之身分背景與使用工具及應用情形間的關係,探討譯 者對新科技之接受程度。. 從 Fulford 和 Zafra(2005)研究中整理出的 ICT 工具與自由譯者工 作流程項目與活動表(表 1-1),可以看出翻譯過程中所用的工具其 實有很多種,但本研究範圍僅包括翻譯記憶與術語管理軟體,加上 Fulford(2001)研究中調查的語音辨識軟體,無法全部調查。另 外,研究問卷於受訪者背景部分,詢問譯者提供翻譯服務時採用了 哪些工具;這些工具部分與 ICT 工具重疊,但考量研究範圍可能太 大,本研究並未於受訪者勾選其翻譯時使用工具後繼續分析這些 ICT 工具之使用情形(翻譯記憶軟體除外);詳細研究方法請見第 第三章。. 4.

(14) 表 1-1:翻譯工作項目與 ICT 支援工具簡化表. ICT 支援(Support). 工作項目(Activity). 文件製作、資料搜尋與取得、翻譯、 文字處理軟體、影像簡報軟體、網路 聯絡溝通、行銷與工作取得、投標翻 出 版 軟 體 、 桌 面 出 版 軟 體 、 搜 尋 引 譯案件、企業管理 擎、電子百科全書、術語管理軟體、 翻譯記憶軟體、機器翻譯、電子郵 件、線上論壇、網路行銷、資料庫軟 體、試算表軟體… 資料來源:翻譯並簡化自 Fulford 和 Zafra(2005). 本研究對象主要為台灣地區的筆譯工作者。「台灣地區筆譯工作 者」之定義涵蓋過去或目前正從事翻譯工作之譯者,不限翻譯語言 組合及是否曾知道或使用過上述之相關軟體。同時,因本研究設計 完成之問卷是透過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WWW)公開,實際填寫 問卷之受訪者不一定身處台灣本地區,故研究對象嚴格來說為「來 自台灣地區並且使用網際網路的筆譯工作者」,也因為如此對象無 法再額外限制為「自由譯者」。. 第三節、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除了本章緒論之外尚分為第二章文獻探討,第 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問卷結果與分析,以及第五章結論。以下將 各別描述章節架構:. 第二章首先回顧與本研究相關文獻。第一節先探討翻譯之定義與翻 譯產業涵蓋範圍及現況,比較國內外翻譯產業報告中界定之翻譯活 動有哪些,以及各類翻譯活動近年來創造之產值,進而界定翻譯品 質,討論過去與現在翻譯活動性質出現何種變化,以及在產業轉變. 5.

(15) 的同時,譯者如何面臨競爭並提升自身競爭力;第二節著重於翻譯 品質之管制,介紹品質與標準化概念以及協助譯文標準化之工具與 科技,包括本研究調查之語音辨識、翻譯記憶與術語管理軟體,最 後透過四項國外相關之研究解釋翻譯工具之使用狀況;第三節探討 新科技之引進與產業變革,以及翻譯新科技對翻譯產業之影響。. 第三章為本研究主要面向之說明,包括研究步驟、研究問題與研究 工具,最後詳細說明調查問卷各項細節,從問卷之前測與修正、擬 定後大綱與結果回收後之分析方法。. 第四章為問卷結果與分析。各小節按照第三章之分析方法,利用圖 表呈現問卷所得之結果並進行分析。各節結果與分析依序為受訪者 背景、取得翻譯工具之管道與時間、未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分 析、正在使用翻譯工具之受訪者分析、放棄使用翻譯工具之情形, 以及翻譯工具最大之使用誘因;最後綜合所有受訪者對三種翻譯工 具的看法與意見,並提出總結。. 第五章為結論,首先簡述本研究之動機、步驟與各項問卷設計與公 開之細節,再於第一節裡依問卷調查結果,列出受訪者背景與各項 研究發現。此部分將重述研究問題並進行總結;第二節為研究限制 與未來研究建議,提出本調查過程中面臨之限制並提出建議供未來 研究參考。. 6.

(16)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將針對研究相關議題進行文獻探討。首先就界定翻譯與翻 譯產業之範圍,檢視翻譯產業現況,並闡釋翻譯品質如何界定。第 二部分探討品質與管制之間的關係,包含品質與標準化的角色,哪 些工具與科技可以協助譯文標準化,再進一步討論翻譯工具在國外 的使用狀況。本研究以英國學者 Fulford(2001)、本土化產業標準 協會(LISA)及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主持之 TM Survey 2006、 Fulford 和 Zafra(2005)與 Dillon 和 Fraser(2006)各項研究,介紹 翻譯工具在國外的使用情形。本章第三部分探討科技與產業之關聯 性,檢視引進新科技會為產業帶來何種變革,進而分析翻譯新科技 對翻譯產業之影響。. 第一節、翻譯與翻譯產業. 2.1.1 翻譯的定義. 翻譯(translate)一詞,根據牛津英文字典的解釋為「將一種語言轉 換 成 另 一 種 語 言 , 同 時 保 有 原 語 語 中 的 意 義 。 」 ( http://dictionary.oed.com/cgi/entry/50256320?query_type=word&quer yword=translation&first=1&max_to_show=10&single=1&sort_type=alp ha;2007 年 5 月)。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出版之國語辭典第四版 中,翻譯的定義為「將某種語言文字用另外一種語言文字表達」以 及「從事翻譯的人」。行政院新聞局(2004)於民國九十三年出版 臺灣翻譯產業現況調查研究總結分析報告,其對翻譯之定義為「人 類互動過程中,將口語或文字在不變更原文意思之前提下,由一種 7.

(17) 自然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之活動及過程」。這三種不同定義 均指出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過行政院新聞局(2004)的 產業報告中特別指出翻譯是一種「活動」與「過程」,較另外兩項 定義更為詳細。由於本研究調查的是譯者使用翻譯工具之情形且實 際探討譯者翻譯過程中之細節,因此除了認同上述三種定義重疊之 部分,採用產業報告提出之翻譯定義。. 2.1.2 翻譯產業涵蓋範圍及現況. 釐清翻譯定義之後,本研究亦有必要釐清翻譯產業與其範圍。行政 院新聞局(2004)的產業報告中,引用行政院主計處之定義以最終 產品(即「產出」)為產業之範圍界定。若一種產業從事多種以上 業務,則以其主要營業項目為分類標準。該份產業報告中為翻譯產 業提出廣義定義;就翻譯型態而言,有口語翻譯、文字翻譯、手語 翻譯及機器翻譯。不過由於機器翻譯的「最終產品」仍需譯者操作 機器方能產生(譯文),因此不被新聞局產業報告視為翻譯產業的 一部分;換言之,機器翻譯僅能視為利用機器翻譯活動中的中間投 入,而非最終產品。至於與其它翻譯型態相關之翻譯活動最終「產 品」和產業成員,請見表 2-1。. 8.

(18) 表 2-1:翻譯產業之廣義定義. 定義. 翻 譯 及 摘 譯. 翻 譯 翻譯活動最終產品 活 動 及相關產品 型態 人類互動過 口 語 口語譯出語 程中,將口 翻譯 語或文字在 書籍、雜誌 不變更原文 商業文書、契約、 意思之前提 證書 下,由一種 新聞 自然語言轉 專業技術文件 換成另一種 文 字 譯 出 影視節目字慕 自然語言之 翻譯 文字 活動及過 政府文件 (含法規) 程。 「摘譯」之 企業內部文件 譯文文字均 軟體 出自原文, 僅經過摘要 手 語 手語譯出語 而無增添任 翻譯 何文字之翻 譯方式。. 翻譯產業. 自由譯者、翻譯社、翻譯志工、 秘書、接待人員、政府、導遊 出版社、自由譯者 翻譯社、自由譯者、提供翻譯服 務之相關企業 新聞編譯單位 翻譯社、自由譯者 廣播電視節目後製公司、翻譯 社、自由譯者 政府單位譯者、翻譯社、自由譯 者 企業內譯者、翻譯社、自由譯者 軟體本土化企業、翻譯社、自由 譯者、資訊公司 手語譯員. 資料來源:行政院新聞局(2004). 國外方面,加拿大於 2003 年成立的語言工會(AILIA)旨在推廣加 拿大的語言產業,並做為這些原本零碎且分散之相關產業主要發言 管道。AILIA 透過各種活動與研究調查推廣加拿大與國際間語言產 業,並於 2004 年公佈一項名為加拿大翻譯產業的調查報告。報告中 認定之翻譯產業範圍主要為翻譯、口譯以及本土化三大領域,詳細 範圍匯整如表 2-2。. 9.

(19) 表 2-2:加拿大語言工會定義之翻譯產業範圍. 文字翻譯. 口譯. 本土化. 口語翻譯. 網站、軟體、文件等 語言科技. 翻譯管理. 專業術語 專業領域用語 視聽翻譯. 研究與發展、運算工具 生產. 專案協調. 過音、影片字幕、電視. 技術及專業寫作. 譯者訓練. 後製. 與譯者合作. 翻譯校訂. 核對、修正. 機器翻譯校訂 資料來源:翻譯自加拿大翻譯產業報告(2004). 由表 2-2 可見,雖然 AILIA 條列之細項乍看之下較少,但其對翻譯 產業範圍之定義與國內新聞局的產業報告認定之範圍大致相同。新 聞局產業報告未將本土化與文字翻譯和口譯並列為三大範圍,但卻 另外註明「手語翻譯」型態,可見台灣與加拿大對翻譯產業之定義 同中帶異。相同之處在於兩者皆將文字翻譯及口語翻譯列為翻譯產 業最大的兩種範疇,不同之處在於國內報告將本土化納入文字翻譯 架構,加拿大報告則是另闢第三範疇歸類本土化,但未將手語翻譯 納入翻譯活動之型態分類。本研究認為全球化衍生之大量翻譯需 求,及第一章提及之頻繁跨國經濟活動造就本土化產值快速成長, 本土化確實可視為翻譯產業裡文字和口語翻譯之外的主要區塊。.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顧問公司 ABI 於 2002 年公佈一項名為「語言翻 譯、本土化及全球化」的全球市場預測報告。該項報告與台灣和加 拿大兩項產業報告差異較大,僅將翻譯市場粗分為人工翻譯與機器 翻譯兩類。人工翻譯指的是精通來源語與譯出語的人,直接將文章 從一種語言譯入另一種語言;此類翻譯之結果精準度性高,但過程 卻非常耗時,成本也很高。而機器翻譯則是利用預先寫好的程式在 電腦上自動翻譯,雖然快速但翻譯準確性可能遠不及人工翻譯 (ABI,2002)。除了翻譯產業的界定,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亦就. 10.

(20) 本土化的範圍畫出具體輪廓。該組織公佈的全球化產業入門手冊 (LISA,2007)指出,本土化是為因應不同市場之差異性而調整相 關產品或服務的過程。範圍定義雖然簡單,實際上卻涉及許多層 面,包括如何在其它市場銷售商品、商品如何設計、建立並維護以 及產品服務等。LISA 指出現今服務供應商的工作範圍已由提供翻譯 服務逐漸發展為提供全球化特定服務,可見翻譯產業本身又可向外 延伸至各種與全球化相關之業務與技術層面。. 以上這四項產業報告除界定翻譯產業之外同時評估市場規模及提出 預測數據。其中,加拿大的 AILIA 報告引用 ABI(2002)的預測數 據,表示人工翻譯市場規模在 2001 年市值為 71 億美元,估計到 2007 年可成長到 115 億美元。軟體本土化市場則從 2001 年的 11 億 美元,成長為 2007 年底的 34 億美元。針對加拿大國內市場,AILIA 預測技術文件翻譯將出現強勁成長,原因為報告公佈當時只有 8%的 該類文件被翻譯,而需要翻譯的技術文件又以每年 25%到 30%的速 率成長(AILIA,2004)。. 除了 AILIA 引用之數據,ABI 另外將機器翻譯市場分為零售、企 業、原廠委託製造加工(OEM)、網路及政府五大區塊。其中除了 零售市場皆預估會出現成長趨勢,且以企業市場的機器翻譯收益成 長率最高,溫和預測將從 2001 年的 2400 萬美元成長為 2007 年的 5780 萬美元,成長率 16%。LISA(2007)則曾評估 2001 年全球化 產業規模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 相對之下,國內行政院新聞局(2004)的翻譯產業報告對台灣翻譯 產業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台灣地區 2003 年各家軟體本土化公司的年 11.

(21) 度總營收超過兩億七千七百萬新台幣,其中又以英文為主要案件的 原文大宗,佔 88.22%;日文則佔 10.58%,名列第二。相形之下, 新聞局的台灣翻譯產業報告預估數據較國外的 LISA 與 AILIA 報告 來得小,但無論如何,翻譯產業不斷成長已成事實,譯者有必要在 此一趨勢中釐清自己的位置及競爭力。就翻譯而言,除了準時交付 譯案外,就屬翻譯品質與競爭力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透過科技輔 助快速產生大量譯文已不再是夢想,但若品質無法滿足客戶,翻譯 產出的量再大、速度再快亦無法獲得市場青睞。以下將就翻譯品質 之界定提出世界銀行集團之案例,說明翻譯已不再只是個別譯者單 打獨鬥的局面,而是時常得攜手合作,為規模可觀的企業或組識提 供翻譯服務。. 2.1.3 翻譯品質之界定. 前述各項產業報告均預測翻譯市場將不斷成長。在翻譯需求激增之 際,譯者除了面臨提升翻譯速度之壓力,還須兼顧翻譯品質。為達 此 目 的 , 許 多 譯 者 選 擇 使 用 翻 譯 科 技 協 助 翻 譯 工 作 ( AILIA , 2004)。為提升翻譯品質,譯者可以運用之翻譯工具有許多種,包 括機器翻譯、術語管理軟體、翻譯記憶軟體,以及語料庫等等,而 翻譯工具與翻譯品質之間的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翻譯的品質究竟如何評量是否有機制可循?House(2001)曾提 出三種評估翻譯品質的方法。第一種是唯心主義出發的評量方式, 認為文意是存在於語言使用者腦中的概念,因此翻譯是譯者直覺反 應產生之詮釋;文字本身不帶有核心意義,任何人皆能賦予文字不 同的意義。第二種是回應方法(response-based),主張文意來自外 12.

(22) 在可察覺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讀者閱讀翻譯文章時所出現的反應 應該與讀原文的讀者相同,才能算是好的翻譯品質。第三種是語篇 與論述方法(text and discourse based),主張文意產生自上下文及 各種語言學單位;翻譯品質的好壞,端視讀者的當地文化是否能接 受翻譯的形式與功能。. 透過 House(2001)提出的三項翻譯品質評估方式來看翻譯工具, 譯者使用翻譯工具時顯然是在理解原文後將自己對原文的詮釋輸入 至翻譯工具中,因此本研究認為唯心論並不適用,因為翻譯最基本 目的在於溝通,若譯文可任由讀者隨意詮釋意涵,討論翻譯品質便 無意義可言;簡言之,譯文品質須同時為許多人接受,而非譯者 「自己覺得好就好」。另外兩種評估品質的方法較符合本論文中探 討之範疇,即翻譯工具產生之譯文,因為翻譯品質是否達到預期標 準,可藉由讀者閱讀譯文之反應評量(即第二種回應方法),或者 利用第三種語篇與論述方法,檢視一個社會是否能廣泛接受譯文的 翻譯風格、翻譯形式與功能,而藉助翻譯工具則可以確保譯文及譯 法之一致,不會造成不同譯者間因主觀判斷而出現多種翻譯風格。. 網際網路興起與資訊科技不斷發展之下,過去翻譯產業中由個人譯 者獨自翻譯的情況開始產生變化。拜資訊科技之賜,大量電子檔案 如今可在極短時間內傳遞世界各角落,不同譯者彼此合作的機會因 此增加;另外,翻譯社承接的譯案規模也日益龐大,唯獨客戶對翻 譯品質的要求不變,甚至更高。許多譯者合作進行之翻譯案件,為 求譯文中術語一致或滿足客戶一貫翻譯風格,勢必藉助翻譯工具。 換句話說,翻譯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 13.

(23) 歐盟及各種跨國性非政府組識為順利運作,更是造就龐大的翻譯商 機(ABI,2002)。. 翻譯的需求自 1980 年代起不斷大幅成長,與此同時,資訊科技普及 移除了許多時空限制,使廣散各地的資訊得以跨越空間藩籬,更方 便協調與翻譯工作(Hofmann 和 Mehnert,2000)。以世界銀行集團 為例,它是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 多邊投資擔保公司及國際解決投資爭端中心,五個關係密切之機構 所組成。這些組織集合而成的世銀集團相當龐大,每個組識各有超 過一百個會員國及為數繁多的官方語言,所需的翻譯工作不計其 數。自 1944 年成立至 2001 年之間,各組識所有的翻譯工作皆由各 單位自行決定,世銀集團並未制定一套語言及翻譯政策。各組織自 行決定哪些文件需要翻譯以及該向集團內部或外部尋求翻譯服務標 準不一,造成整體翻譯量與花費難以估計。世銀集團過去一貫的語 言翻譯策略非常有彈性,不同文件依不同企業主的需求分派不同譯 者或翻譯公司承接,只要能滿足利益關係人之利益與需求,翻譯即 算圓滿成功。不過這套策略對於龐大的世銀集團而言卻帶來許多缺 點,包括組織錯失與利益關係人溝通之時機、缺乏一套機制協助工 作人員在獲取充分資訊時採取語言及翻譯之活動、集團中心無法充 分支援及協調各組織、缺乏選擇與審查翻譯供應商之標準、缺乏收 集與分享知識之系統、相同的品質整合流程等等。簡言之即無法確 保翻譯品質(World Bank Group,2003)。. 然而為求流通文件內容之一致性、品質及效率,只以人工翻譯絕非 解決之道。為此世銀集團終於在 2001 年 8 月頒佈集團內部文件翻譯 之架構準則,且開宗明義期望集團內的翻譯具有內容一致性,且具 14.

(24) 一定翻譯品質及效率,同時將集團內需要翻譯的文件列出四大範 疇:關於世銀各集團組識業務與策略思維的公開文件、民眾公開諮 詢之文件、關於各國家或計畫之文件或出版品,以及網路內容。為 達前述內容、翻譯品質與效率之成效,世銀集團計畫執行兩階段投 資:首先升級設備以求更有效率地管理集團內部翻譯文件,進而提 高更大量的翻譯管理。因此世銀集團 2004 會計年度的重點在於升級 翻譯設備、建立術語清單、擬定翻譯及語言相關準則供工作人員遵 循,並將這架構運用於世界各地(World Bank Group,2003)。. 為確保翻譯品質,世銀集團認為翻譯架構必須採取不同的獨立流 程:審查翻譯供應商、審查專業術語、審查文件格式、協調與修 訂。這些流程再經由一套規定和技術標準為整個品保流程把關,同 時運用可由遠端幫助並管理此品保流程之相關工具。這套流程已普 遍被翻譯產業視為最佳範例(World Bank Group,2003)。本章後 續將探討可以協助譯者維持翻譯品質的各項翻譯工具,但在介紹各 項翻譯工具之前將先就品質與標準化進行文獻回顧。. 第二節、品質管制. 第一節談到翻譯品質如何界定,背後牽涉的除了翻譯流程中使用的 工具,還涵蓋更廣泛的品質與標準化層面問題。. 2.2.1 品質與標準化. 一篇翻譯文章的品質優劣與否常牽涉個人的主觀意見,但就翻譯產 業而言若沒有一套翻譯品質標準,則在上述世界銀行集團或其它大. 15.

(25) 型組織裡,語言翻譯工作過程中將造成可觀的財務、人力與資源浪 費,甚至錯失商機與造成溝通障礙。因此標準的制定相當重要。許 多學者亦曾對標準或標準化提出不同定義。. 所謂標準,是為了解決實際或潛在問題而制定的一套方法,遵循這 套方法可為參與各方帶來好處(de Vries,1999)。Dale 和 Oakland (1991)則認為凡是能提升前後一貫性,而為產品、服務或流程增 進效率的活動,即可稱為標準化。另外,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及歐盟 執委會分別於 1979 及 1983 年為標準提出定義為「經公認機構認可 並供共同且重覆使用,但不具強制性之產品或相關製程及生產方法 之規則、指南或特性之文件」。從上述 de Vries、Dale 和 Oakland 與 歐盟三種對標準的定義,可見其背後的涵義事實上大同小異,都是 為了簡化流程提升效率而制訂的一種規範,而翻譯產業屬服務業之 範疇,因此也需要標準化以提升翻譯服務品質。. 對於品質的把關,不同機構可能採取不同標準與制度,同時考量採 取標準之目的。舉例來說,美國翻譯協會採行的認證 (accreditation)制度,目的是為了確保加入該協會之譯者擁有其要 求之最低標準;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LISA)採用之品質管制模式 則是為本土化企業會員的本土化產品品質把關,包括產品組件、翻 譯文件以及其它語言相關細節。. 翻譯工具的出現為翻譯產業的標準化帶來許多正面幫助。例如術語 管理軟體可同時提供許多譯者在翻譯相同詞彙時採用相同譯法,這 對於需要多位譯者的大型翻譯案件特別有助益,譯文也因此不會出 現相同詞彙多種譯法之情形,不但節省後續校訂審稿成本,更能提 16.

(26) 升翻譯效率。事實上,LISA 制定的術語庫交換 TermBase eXchange (TBX)標準已於本研究進行之際交付國際標準組識,可望於 2007 年第三季成為未來翻譯工具標準之一(http://www.lisa.org,2007 年 8 月)。另外,有組織性之翻譯記憶軟體資料庫亦能改善譯文內容 一致性與翻譯速度(Gow,2003),顯示翻譯工具對提升翻譯品質 確實有所助益。總而言之,標準就使用翻譯工具而言,目的不外乎 是提升翻譯效率、翻譯內容的一致性以及降低成本。現今許多與翻 譯相關的科技及工具皆有助於翻譯工作之標準化,本章接著將繼續 探討不同種類之語言科技。. 2.2.2 協助譯文標準化之工具與科技. 語言科技是一種電腦工具或程式,目的為協助人類適應一種產品與 其語言內容,以求在國際市場中有最佳的使用效果(Langewis, 2002)。根據 Shadbolt(2002),這類工具主要可分為機器翻譯、 國際化及本土化,其中包括翻譯記憶與電腦輔助翻譯(譯者利用翻 譯相關軟體進行翻譯),以及包括多語工作流程的多語言內容管 理。多語工作流程系統是種可建立支援及協調多種不同工作的環 境,幫助多語產品開發的電腦程式(Langewis,2002);產品相關 的語言工作全部由多語工作流程系統包辦。除了語言科技, Langewis(2002)也曾對翻譯工具下過定義:協助從事翻譯工作人 員的電腦程式。這些電腦程式純粹協助人類提供環境,在符合成本 效益之前題下適時完成高品質的翻譯工作。這類型的工具包含翻譯 記憶(或稱文句記憶,一種同時將原文與譯文儲存於一資料庫的電 腦軟體)、術語管理系統(將單字和片語及其相關資訊記錄在一資 料庫之軟體),以及機器翻譯(由電腦自動產生的翻譯)等等。本 17.

(27) 研究題目中所指之翻譯工具、以及問卷當中涵蓋之翻譯工作種類為 語音辨識軟體、翻譯記憶軟體,以及術語管理軟體。一般人對翻譯 工具抱有迷思,認為軟體可以全自動把原文翻成譯文,完全不需譯 者,然事實並非如此。使用這些工具之目的,不外乎提升翻譯品 質、效率、增加譯者競爭力與議價能力,而非純粹快速並大量產生 低品質的譯文。各種機器翻譯在考量控制語言與次語言的情況下, 皆能提升翻譯準確性與原文忠實度(Kenny,2001)。. 事實上,不論是利用電腦、打字機打字,還是用紙筆翻譯, Langewis 認為每個人每天翻譯的量都差不多。雖然每日平均翻譯的 字數會依語言、文件類型與複雜程度不同而有所增減,平均來說每 人每天大約可翻譯兩千字。既然譯者的「產量」無法實質提升,翻 譯工具是否會反其道而行,降低譯者的工作效率呢?為避免如此情 況,Langewis 也提出三個譯者提升生產力的黃金守則:第一,處理 更少的文字;第二,避免重覆;第三、避免與翻譯無關的工作。任 何軟體都必須符合這三條法則其中一條,才能被歸類為翻譯工具, 否則該軟體對譯者的生產力可說毫無助益(2002),但是這三項黃 金守則是 Langewis 由譯者角度而非翻譯產業面出發所提出的觀點。 另一方面,Lange 和 Bennett(2000)也認為翻譯需求不斷成長的結 果,已使大家瞭解翻譯工具的使用有其必要,而且確實可以提升譯 者的生產力;翻譯工具可幫助譯者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工作並準時 完成前後一致的譯文,達到協助譯文標準化之目的。. 釐清語言科技與翻譯工具之定義後,以下將就本研究中調查的三種 翻譯工具分別討論,依序為語音辨識軟體、翻譯記憶軟體以及術語 管理軟體。 18.

(28) 談到語音辨識,其實此類技術早已充斥人類日常生活。舉凡利用電 話語音系統啟用信用卡,或說出人名在行動電話上聲控撥號等等, 不勝枚舉。大英百科全書對「語音辨詞」一詞之定義為:電腦系統 接 收 聲 音 輸 入 後 處 理 或 轉 換 為 書 面 語 言 的 能 力 ( http://concise.britannica.com/ebc/article-9379270/speech-ecognition; 2007 年 6 月)。維基百科對語音辨識科技的定義,則是利用含有特 定運算規則的電腦程式,將人類的聲音轉換成文字之過程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eech_recognition;2007 年 6 月)。由 這兩項定義來看,上述的例子便不屬於本研究中探討的語音辨識範 疇,而是更廣義的「聲控」,不牽涉轉換文字的過程。電腦在辨識 片 語 或 句 子 之 前 , 必 須 先 辨 識 音 位 ( phoneme ) ( Kurematsu , 1992)才能進一步轉換成文字。除此之外,語音辨識在翻譯過程 中,還包含許多不同技術和運作原理。. 根 據 微 軟 官 方 網 站 的 解 釋 , 語 音 辨 識 引 擎 ( speech recognition engines)實際上是許多驅動軟體的組合,能夠將聲音訊號轉換成數 位訊息,再將電腦可辨識的語音以文字形式傳送到應用程式裡。大 部分的語音辨識引擎皆支援連續語音輸入,代表使用者可以對著麥 克風,用日常會話的速度持續說話。電腦上的語音處理技術主要可 分為兩大類別:一、語音辨識,即接受並處理有聲語言的功能; 二、語音合成,透過文字產生或合成有聲語言,回應使用者的功 能。語音辨識(從聲音到文字)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擷取使用者聲音,並將其數位化; 二、轉換數位音訊成基本語言單位或音位(morpheme); 19.

(29) 三、從音位建構單字; 四、分析上下文,針對聲音相似字找出正確的單字。. 雖然語音辨識軟體本身不具翻譯語言的功能,本研究仍將這類軟體 納入問卷當中,原因是語音科技與翻譯產業在許多方面無法分割 (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2002)。另外,也因為仍有某些譯者 承接譯案時以傳統翻譯稿件居多而非電腦檔案,此時若譯者是在電 腦上進行翻譯工作,部分譯者選擇先將原文轉換成電子檔以利保存 與建立資料庫。這過程除了以雙手打字,另一種較具經濟效益的方 式即透過語音將文字輸入電腦。. Fulford(2001)的研究中,發現回覆回卷的英國自由譯者每週平均 翻譯 7,826 字,而這些受調查的譯者使用翻譯工具軟體的比例並不 高;在分析的 62 位受訪者中,只有一位正在使用語音辨識軟體。然 而根據 Hine Jr.(2002)的計算,在熟悉原文的情況下以每分鐘 125 字的打字速度,利用語音辨識軟體,譯者即可一天之內對軟體口述 四萬字。現在電腦已非常普及,運算速度亦與日俱增,加上電子檔 形式的原文稿件也佔大宗,不過語音辨識軟體仍是產生譯文初稿的 有效工具(Hine, Jr.,2002)。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兩種產品為 IBM 公司的 ViaVoice,以及 Dragon Naturally Speaking,但研究調查中並 未對特定軟體設限。. 本研究調查的另一種翻譯工具為翻譯記憶軟體。事實上「翻譯記 憶」一詞,最早是由 Trados 公司的人提出(Hutchins,1998),此 類工具是一種會同時將原文與翻譯後的句子儲存於一資料庫的電腦 軟體(Langewis,2002)。這類軟體會自動重覆使用譯者翻譯過的 20.

(30) 內容(Japan Inc.,2003),方式是比對資料庫中完全相符或相似度 與譯者預先設定吻合的譯文(Höge,2002)。舉例來說,使用者開 始利用翻譯記憶軟體進行翻譯前,必須先設定工作環境,包括建立 主要翻譯資料庫供日後譯文存取,以及設定比例供軟體自動「模糊 比對」(fuzzy matching)新翻譯的原文稿中與資料庫譯文相似之句 子或段落。符合使用者設定模糊比對比例的原文,軟體即可自動從 資料庫中截取儲存譯文取代原文。另一方面,不同翻譯軟體採用之 運 算 機 制 不 同 , 也 會 出 現 屬 性 不 同 的 模 糊 比 對 功 能 ( Zerfaβ , 2002)。再者,自資料庫截取的譯文可能不見得與原文全完相同而 是極為相似,譯者只需稍作修飾即可。模糊比對的單位可以是單字 或句子,因此 Esselink(2003)曾說翻譯軟體其實只是儲存已譯過句 子的資料庫而已。因為是資料庫,代表譯者使用翻譯記憶軟體的時 間越久資料庫所儲存的比對資料就會越豐富;再者,翻譯記憶的品 質通常取決於之前的譯文品質,而資料庫維護的程度,以及翻譯者 使用該工具的熟練程度則密切影響翻譯的效能(LISA,2007)。. 根據 Langewis 的說法,翻譯記憶軟體並不會增加譯者翻譯的平均速 度,它只是符合翻譯工具三項黃金守則之一,主要為避免重覆翻譯 相同或類似的文字。一般來說,最能彰顯翻譯記憶軟體使用效益的 工作,即處理重覆性高的文件。事實上,其目前使用最廣的領域之 一為本土化(localization),目的就是為了儘量避免翻譯重覆的文 字,整合翻譯流程(Cronin,2003)。舉例說明,許多產品與服務 銷往各國不同市場之前,使用手冊、安裝軟體,及售後服務流程等 語言說明和文字必須符合當地消費者習慣和生活型態。產品與服務 流程中大部分文字若已經過翻譯,則進入另一市場時不需針對新市 場全盤重頭做起。換言之,翻譯記憶運用於修飾前一版本之譯文可 21.

(31) 以節省可觀的開銷;需要重新翻譯的情況通常是推出斬新產品之 際。因此,企業佈局全球化的同時,翻譯記憶軟體順理成章成為本 土化市場中極為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時帶動翻譯產業採用協助標準 化工具與科技之趨勢。. 網際網路上許多網站提供的翻譯功能基本上屬於全自動機器翻譯的 一種。網頁的翻譯介面背後其實是一個具有分析能力的翻譯引擎, 如 多 語 言 機 器 翻 譯 系 統 SYSTRAN 。 其 它 知 名 網 站 如 Google 、 AltaVista 等均提供線上翻譯功能,但如同 Maia(2001)指出,機器 翻譯在全自動化與高品質之間只能滿足其中一項,不可能同時獲得 快速且品質高的譯文。雖然網路上獲取訊息時通常只要有粗略的翻 譯讀者就能感到滿意,但以目前翻譯科技水準,全自動高品質的機 器翻譯尚難以實現;這樣高的目標已被放棄了(馮志偉,2006)。. 台灣坊間知名的 Dr. Eye 譯典通為一套電子字典軟體,在不斷更新之 下已具備即時翻譯功能。其官方網站宣稱「支援中/英雙向、中/日雙 向、簡/繁雙向,十種的翻譯類型的整句、整段、整篇翻譯。原譯文 對 照 , 閱 讀 整 篇 外 國 文 章 頓 時 變 輕 鬆 」 (http://www.dreye.com/tw/product/pc/dreye80pro.php;2007 年 7 月 18 日)。 然而 Dr. Eye 的翻譯功能與粗略之機器翻譯並無二致,無 法滿足要求高品質之使用者。其字典與百科全書功能實際上為離線 (offline)語言翻譯資源,與使用 CD-ROM 的情形相同,譯者不需 透過網路即可搜尋光碟裡的資料。不過上述這類依賴機器翻譯的產 品並不能視為翻譯記憶軟體。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商業翻譯記憶軟 體,包括 Translator’s Workbench、SDLX、STAR Transit、Déjà Vu、 Wordfast 等等。不同翻譯軟體有其不同的功能,但除了「翻譯」功 22.

(32) 能之外,依據 Zerfaβ(2002)的描述,上述常見軟體皆具有字數計 算與模糊比對的功能。. 翻譯記憶軟體的翻譯環境主要分為兩大類(Zerfaβ,2002):一類 是使用者在現有的編輯環境中配合翻譯記憶軟體工作,例如 Translator’s Workbench 及 Wordfast(見圖 2-1 與圖 2-2)。譯者翻譯 時,在微軟的 Word 文書處理軟體中即可檢視整份翻譯文件,但需 要運用其它檔案格式配合 Word 使用時,這些檔案必須先經轉檔處 理,或者直接使用其它的編輯軟體。. Translator’s Workbench 翻譯環境. 以 TRADOS 工具列 與 Word 介面整合. Word 視窗 待翻譯區塊. 圖 2-1:Translator’s Workbench 翻譯環境 資料來源:Zerfaβ,2002. 23.

(33) Wordfast 翻譯環境 Word 嵌入套件 (plug-in) 以 Wordfast 工具列與 Word 介面整合 Word 視窗 待翻譯區塊. 圖 2-2:Wordfast 翻譯環境 資料來源:Zerfaβ,2002. 只要待翻譯的文件能在 Word 中順利開啟,透過 Word 編輯的翻譯記 憶軟體便不需轉檔;需要處理其它檔案格式時則有另一套工具 (TRADOS 為 TagEditor)協助處理,或將檔案轉換成 Word 可開啟 之形式以進行翻譯,但翻譯結束後這些檔案必須再轉換回原本文件 格式。 另 一 類 翻 譯 環 境 為 翻 譯 記 憶 本 身 內 建 的 編 輯 器 , 如 SDLX 、 Transit、Déjà vu (見圖 2-3、圖 2-4 及圖 2-5)。使用者將待翻譯的 檔案匯入編輯軟體,以雙欄表格呈現,一格即為一句子或單字區塊 (segment),或以不同視窗分別呈現原文與譯文。紀錄原始文件結 構的資訊,在兩種呈現方式中抑或顯示於區塊內,抑或完全不出在 編輯環境中。. 24.

(34) SDLX 翻譯環境 SDLX 內建編輯器 原文與譯文呈現於不 同欄位並以區塊 (segment)分隔. 圖 2-3:SDLX 翻譯環境 資料修改自:Zerfaβ,2002. Transit 翻譯環境 Transit 內建編輯器 原文與譯文呈現於不 視窗;翻譯時原文會 被覆蓋過去. 圖 2-4:Transit 翻譯環境 資料修改自:Zerfaβ,2002. 25.

(35) Déjà Vu 翻譯環境 Déjà Vu 內建編輯器 純文字表格. 圖 2-5:Déjà Vu 翻譯環境 資料修改自:Zerfaβ,2002. 開始翻譯之前,內建編輯器之翻譯記憶軟體會列出所有支援的檔案 格式清單。不過有些軟體一次只能轉換一種檔案格式,有的則允許 同一翻譯案(project)轉換一種以上的檔案格式。. 字數計算方面,視翻譯記憶軟體是否使用 Word 軟體而有所不同。 Word 計算每個字母組成的單字基準為兩個空格之間一字。由獨立符 號組成的一串字元,如「$, %, #, &」,Word 會視為四個字。單字之 間若由冒號或連字號(hyphen)連結起來,Word 即視整串為一字, 例如「fly-away、translation:memory」。SDLX 提供兩種計算字數的 方式:利用 Word 計算功能,或 SDLX 獨特的算法。SDLX 計算字數 時會將數字與特殊符號一併納入,但排除列表開頭的符號或排序數 字。另一種計算方式,例如 Translator’s Workbench,則是只計算可 翻譯的原文,數字與獨立符號皆不計算,亦即每個「字」代表兩個 空格間一個以上的字母(Zerfaβ,2002)。目前對於計算字數並無 一套標準,不同軟體計算的字數最高可能出現 30%的差異(LISA, 2004)。. 26.

(36) 雖然翻譯記憶軟體種類眾多,但本研究問卷中並未限定受訪者須使 用過何種產品方能回答,而是詢問其持有的整體看法與所有相關使 用經驗。. 本研究中調查的最後一種翻譯工具為術語管理軟體,而此類工具的 目的 LISA(2007)也一語道破:「高品質的翻譯技術需仰賴正確的 專用辭彙,以便更利於讀者理解及降低與翻譯過程中所需的時間和 成本」。這句話正是術語管理軟體的目的。本章前述的翻譯工具黃 金三守則中,術語管理便是儘量替譯者避免與翻譯無關的工作,如 開啟瀏覽器,再透過搜尋引擎篩選專業用詞。. 術語管理是具有將單字(words)和片語(phrases),一併與其相關 的資訊記錄在一資料庫的軟體,有利語言相關的應用工具 (Langewis,2002)。利用術語管理功能,譯者在翻譯同類型或大 量的文件時,可以確保同樣術語有相同的譯法,提升翻譯品質。同 時由一位以上的譯者共同負責的大型翻譯案件,使用術語管理軟體 的效果更顯而易見。這類軟體使用時通常會結合翻譯記憶系統(軟 體)和文書處理軟體,提高翻譯效率。共同使用,Langewis 提出的 三個黃金守則便能同時兼顧兩項,避免重覆翻譯及執行和翻譯不相 關的工作。. 術語管理與翻譯記憶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提供使用者搜尋專業術 語之資料庫平台,後者則協助使用者翻譯時擷取已完成的譯文資 料。詳細地說,翻譯記憶軟體所儲存之資料以曾經翻譯過的句子和 段落為主,目的是避免譯者一再重覆翻譯相同或極為類似的原文以 求提升整體翻譯效率;術語管理軟體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者必須 27.

(37) 事前建立特定術語資料庫供日後查詢。舉例來說,相同的單字在不 同技術領域可能出現詞性和譯法不同的情況(如英文 capital 依不同 文本可譯成「首都」與「資本」),透過術語管理軟體,譯者翻譯 時若對單字譯法產生疑慮,即可查詢翻譯社或自行事前建立之術語 資料庫,省下其它管道的查尋時間並加速翻譯。. 許多翻譯記憶軟體內建術語管理功能,但也有獨立銷售之術語管理 軟體。術語管理軟體具有讓譯者自行建立字彙的功能。有些字詞在 不同專業領域或文章結構中,會代表不同的意義。透過自行建立字 彙的功能,譯者可自行定義某一字詞在不同領域中該如何翻譯,使 譯文前後一致。舉例來說,除了儲存不同語言的單字,術語管理的 概念,還包含這些單字的其他相關資訊以便日後依不同特性搜尋排 列,如詞性(動詞或名詞等)、性別(陽性或陰性等)、專業領域 (財經或藝術等)(Hine, Jr.,2002)。另外,術語管理軟體中自行 建立的字彙,能與翻譯記憶資料庫互動,提醒正在翻譯的人該字如 何翻譯才會貼切內容。. 翻譯記憶與術語管理軟體捆綁同售的情形雖然存在,但兩者仍不能 混為一談。有些翻譯記憶軟體中附有術語管理的功能,但由於其功 能可獨立使用,本研究仍視術語管理軟體為個別的翻譯工具軟體。 這類軟體較常見的有 SDLX TermBase、TRADOS MultiTerm 等等。. 在介紹完以上各種協助譯文標準化之翻譯工具與科技之後,接著將 簡述翻譯工具發展沿革。翻譯記憶的概念約起源於 1970 年代。1980 年代末期第一套商業化的翻譯記憶產品上市,但卻直到二十世紀末 相關產品才有商業利益可圖,帶動許多公司跟進發展。常見的翻譯 28.

(38) 記憶軟體包括 TRADOS、Déjà Vu 、Wordfast、SDL Trados 2006 等。. 機器翻譯是一種由電腦自動產生的翻譯,過程中人類介入可有可無 (Lawson,1988;Hutchins,1997),但是 Hutchins(1997)表示機 器翻譯產出之譯文若要達到人工翻譯的水準勢必由譯者事後介入繼 續修改譯文。事實上機器翻譯是翻譯資料庫中沒有的文字,大多數 系 統 按 照 語 法 分 析 原 文 , 再 根 據 分 析 結 果 產 生 譯 文 ( LISA , 2007)。機器翻譯也屬於翻譯工具範疇,且同時擁有各種翻譯工具 之中最悠久的發展歷史,最早可回溯至 1947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 間。當時美國科學家與數學家 Warren Weaver 因具有破解敵軍密碼 之長材,遂認為機器翻譯可以輕易達成,且後來成功說服美國政府 投入鉅資發展機器翻譯。然而當時的研究結果證明機器翻譯存在諸 多問題,品質不佳,使 Bar-Hillel 於 1959 年發表一篇報告,指出 「全自動高品質機器翻譯」(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Machine Translation,FAHQMT)在技術上與哲學上不可能實現。他認為, 機器翻譯在全自動化與高品質,只能選擇滿足一項,不可能兩者兼 顧(Maia,2001)。Bar-Hillel 的報告可說重重打擊了機器翻譯的研 究。後世許多反對機器翻譯的專家學者,幾乎都引述 Hillel 的報告 「證明」機器翻譯不可行。經歷二十世紀九零年代的快速發展,機 器翻譯的功能與使用介面已大幅改善,而使用上現存的問題多與人 力翻譯時常接觸到的類似(Maia,2001),然而即使有無數專家學 者不斷研究與推廣,帶動機器翻譯技術近年來的長足進展,現今世 界裡還是有許多人對翻譯相關的科技抱持懷疑或負面的態度,然而 譯者對機器翻譯持負面看法實際上不難理解。有學者認為受過傳統 翻譯訓練的譯者對翻譯品質要求甚高,不論是以功能或創意導向的 29.

(39) 文學翻譯皆如此,因此無法接受機器翻譯的產出(Maia,2001)。 隨著機器翻譯與其它翻譯技術不斷提升,Maia(2001)也表示專業 譯者不可避免的會感受到威脅。Vasconcellos(1994)發現填寫美國 翻譯協會問卷的譯者中,對機器翻譯持負面態度的人佔多數;這些 譯者擔心機器翻譯有朝一日將奪取其工作機會。不過在辯論機器翻 譯發展潛力的同時,許多人常忽略即使人類翻譯也不見得完美 (Lawson,1998),所以機器翻譯雖然可創造翻譯速度上之優勢, 譯者必須回歸翻譯品質訴求,檢視快速產出之譯文風格譯與翻譯形 式能否滿足讀者,一旦瞭解科技並非翻譯過程中的全部,人才是重 點,譯者便不需過度擔心被科技完全取代(Japan Inc.,2003)。但 在機器翻譯日益普及之際,許多人也開始對它產生不切實際的期 望,因此 Vasconcellos 認為專業譯者有義務持續教育大眾翻譯的本 質。. 廣義來說,機器翻譯技術是電腦試圖模仿人類翻譯自然語言的過 程;即使人類在過程結束時常介入翻譯工作,整個主要過程為自動 完成(Vasconcello,1994)。由電腦產生的翻譯又分兩種:人類介 入的機器翻譯(Human-Asissted Machine Translation,HMAT),以 及 機 器 協 助 的 人 類 翻 譯 ( Machine-Assisted Human Translation , MAHT)。由於機器翻譯系統普遍昂貴又龐大,一般自由譯者不太 可能自行購買,且在品質無法滿足多數譯者的情況下,機器翻譯最 主要的價值仍在於速度(Brace,2000)。. 如上述,近代機器翻譯的研發一般認為始於 1947 年,而且自 1950 年代開始,就有人預測電腦將取代人類成為翻譯工具( LISA, 2007)。然而事隔超過半世紀,科技發展即便日新月益,機器仍然 30.

(40) 無法完全取代人類譯者,而是讓許多單調、重複性極高且容易出錯 的翻譯工作,能自動化完成,提高生產力。儘管如此,機器翻譯的 品質並非總是差強人意;在特別設定的用語情境(如天氣預報、交 通報導),高品質的機器翻譯可以實現,且自動產出的譯文甚至不 需人類譯者再校稿編輯。加拿大環境部(Environment Canada)採用 的 MÉTÉO 機器翻譯系統,就是知名的例子之一;MÉTÉO 系統負責 英語和法語氣象預報的雙向翻譯(Vasconcellos,1994)。. 近 年 來 , 機 器 翻 譯 發 展 逐 漸 走 向 「 範 例 式 」 ( Example 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EBMT)與「統計式」兩大方向。以範例為本 的機器翻譯主要是藉由許多雙語範例,讓電腦以類比方式得出翻譯 的通用規則,再將這些規則套用在其它句子的翻譯;統計式機器翻 譯則是透過統計分析大量雙語例句,標註每句原文的翻譯(張俊 盛,2006)。兩套方式各有利弊,機器翻譯也不該被視為單一問題 來解決,張(2006)亦認為未來機器翻譯的發展,必然要走向兩者 結合之路,因為範例式機器翻譯若完全不靠語言規則與文法,慮執 行效率可能不彰。. 機器翻譯及其它翻譯技術與時俱進的同時,許多專業譯者因為這些 科技帶來的可能性而倍感威脅。Garcia(2005)回顧 TRADOS 二十 年的發展時,直言譯者越不瞭解 TRADOS,對該軟體就越感恐懼。 但誠如日本主要出版多語言使用手冊的公司 Navix 總裁松村肇表 示,使用者才是重點,不是科技本身(Japan Inc.,2003)。專業譯 者必須能夠駕馭現有科技;瞭解這些技術本質及運作方式,讓其成 為自己的優勢方能避免被翻譯科技奴役(Maia,2001)。. 31.

(41) 2.2.3 翻譯工具之使用狀況. 談過品質、標準化及可協助譯文標準化的各項工具後,本小節將探 討國外四項針對翻譯工具之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分別為本土化產 業標準協會(LISA)針對本土化企業進行的翻譯記憶工具使用情 形;英國自由譯者使用翻譯工具使用情形(Fulford,2001;Fulford 和 Zafra,2005);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進行的 TM Survey 2006; 最後是 Dillon 和 Fraser(2006)關於英國譯者對採用翻譯記憶軟體 之意見調查。. 2.2.3.1 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研究. 本土化產業標準協會(LISA)每隔幾年就會針對本土化與翻譯產業 的企業,調查翻譯記憶產品的使用情況,例如企業如何導入與使用 翻譯記憶技術以達降低成本、提升服務的品質與速度,企業每年利 用翻譯記憶翻譯的字數,及其與翻譯記憶軟體各個面向之關係,如 翻譯記憶庫平均規模與使用時間長度等等。最近的一份報告名為 LISA 2004 Translation Memory Survey ,是 2002 年同類型調查的追 蹤研究。. LISA 將問卷置放其官方網站(http://www.lisa.org)供會員填寫。公 開時間為 2004 年八月到十月,回覆樣本 274 件,多出 2002 年研究 樣本(134 份)一倍以上。由於 LISA 的翻譯記憶調查報告幾乎完全 針對企業的應用面,許多分析參考價值雖高,卻無法直接與本研究 之內容對等比較。儘管如此,2004 TM Survey 仍有其引用之價值。. 32.

(42) 該項調查發現,自 2002 至 2004 間使用翻譯記憶工具的企業明顯增 加,且使用的方式也趨向多元複雜,不過翻譯記憶的應用與企業的 翻譯量並無直接關係。68%受訪樣本表示其所屬的企業每年平均翻 譯字數少於一千萬字;翻譯記憶使用最多的企業,一年平均翻譯字 數介於五至一千萬,而每年翻譯字數超過五千萬字的企業,使用翻 譯記憶的情況反而較不普遍(LISA,2004)。. 沒有使用翻譯記憶工具的企業最常指出的原因包括組織內的翻譯記 憶使用者間缺乏協調,軟體對 XML 或內容管理系統支援程度不 足,以及需要與沒有使用翻譯記憶的客戶合作。研究中甚至指出, 儘管電子檔案的應用日益明顯,仍有許多大型企業表示,其未採用 翻譯記憶工具的純粹是因為紙本翻譯之故,代表非電子檔案格式之 文件在翻譯產業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報告也指出,某些語言的 翻譯量不高才是企業未採用翻譯記憶最主要的原因,佔 21%。1990 年代末期銷售的翻譯記憶產品最常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支援的語言 種類不夠多,特別是雙位元(double-byte)語系如中文、日文與韓 文,以及雙向(bi-directional)語言如阿拉伯和希伯來文。然而這樣 的情形已明顯改善,現今常見的翻譯記憶軟體皆已支援雙位元及雙 向語言,因為 2004 TM Survey 中表示,語言支援度不足為主要「未 採用翻譯記憶工具」的使用者人數,近年來也因翻譯記憶工具的發 展而降至剩下 5%。再者,企業沒有使用翻譯記憶軟體翻譯所有語言 的文件,也和缺乏語言支援無關。. 運用翻譯記憶資產具的優勢會隨著時間增長。2004 TM Survey 指 出,長期使用翻譯記憶可以降低翻譯與本土化的成本;欲從這些語 言工具資產的應用獲得最佳效果亦需要時間累積。研究還發現,使 33.

(43) 用翻譯記憶工具愈久的企業,用這類工具負責其翻譯的內容比例就 愈高;在 2002 及 2004 年的 TM Survey 均得到相同結果。. 由於 2004 TM Survey 針對的是企業使用者,問卷同時發現使用翻譯 記憶軟體,每年為受訪者所屬企業省下的平均開銷為 62 萬 4,766 美 元,證明翻譯記憶除了可提升翻譯效率亦能節省企業成本。有些受 訪者表示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以及提升企業本土化作業的品質,才是 其使用翻譯記憶工具的主因。. 從以上研究發現明顯可見 2004 TM Survey 單就翻譯記憶軟體調查, 且受訪對象為企業使用者,與本研究性質不同,因此無法就研究對 象進行比較,但由於 LISA 組織於翻譯產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 色,在此仍舉出此項報告呈現企業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之狀況。. 2.2.3.2 英國學者 Heather Fulford 研究. 相較於偏向產業的調查,Fulford(2001)關於翻譯工具的初探研究 則是針對英國的自由譯者。其發現個人電腦日益普及後,大多數英 國自由譯者亦改變翻譯平台,開始在電腦上進行翻譯工作,透過文 字處理軟體而非打字機或聽寫機。電子郵件也取代傳統郵件,成為 傳遞文件的主要管道;網路成為搜尋專業述語最常用的資源,取代 紙本字典等工具。. 然而 Fulford 亦發現英國譯者使用翻譯工具的情形不甚普遍。其研究 一共發出 188 份問卷,最後供分析的有效問卷為 62 份(約 35%)。 研究對象中,只有一位正在使用語音辨識軟體,另一位表示曾經用.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article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article, “Skills requirements for MIS staffs – the study of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 school,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1) involv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groups with high involvement have a higher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extent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ntegration of price and volume moving average approach in Taiwan stock market, including (1)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optimizing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ran- sca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hrough literatures relevant to service quality, service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this research conducts study on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theme

The results obtained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at (1) establishment of windows programming for the tunnel wriggle survey method, (2) establishment of windows

In estimating silt loading (sL) on paved road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results of visual road classification in the Hsinchu area from recent years, and randomly selected roads on

The methodology involved i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doption, including the fact proposed by Holak (1988) that product attributes, consumer characteris- 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