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新北投火車站於 1916 年四月一日落成並啟用,一直到 1988 年臺北市捷運工 程局開始興建捷運之際,將北淡線沿線之舊火車站接續移除。其中包含了臺北、
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以及新北投 等共 12 個車站。這 12 個老火車站,皆面臨拆除以及遺棄的危機之中。
新北投火車站是由日據時代所保留下來,具有獨特的建築風味,深得臺灣民 俗村董事長施金山先生的喜愛。當時施先生與臺北市政府面會,並以象徵性之新 臺幣一元將新北投火車站賣給施先生,因此自 1988 年後至今,新北投火車站得 以保存,並落地深根於彰化。
然而鄉土文化逐漸抬頭的今日,有越來越多的新北投在地居民,殷切盼望著 新北投火車站能夠再次地回到故鄉來。透過臺北市文化局的推廣,在地的文史工 作者、地方團體開始對公益信託有了概念,並建構出簡單的雛型,並期望透過公 益信託所募得的資金,讓新北投火車站再次回到故鄉。
公益信託的範圍廣泛,我國信託法於民國八十五年公布,其中在「公益信託」
一章指出,所謂「公益信託」是以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 以公益為目的信託,而公益信託之受益人須為不特定多數人。為因應公益信託所 成立的基金,募得財務由受託銀行的信託部處理,一般會成立監察人及諮詢委原 會辦理捐助範圍的確定贊助對象之選定、公益設施種類之決定及其他受益相關意 見之提供。
2006 年的時候,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以 26 億股票市值投入公益 信託中,引起社會關注;這是一個企業家的投資,反觀我們一般民眾,在英國對 於小市民的公益信託,行之有年,也是社會運動之一。以英國為例,於 1895 年 成立的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每次國家信託要修復一個古蹟,就會發起 全民募款,主要是以「一個人的十萬元,不如十萬個人的一元」概念匯集眾人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力量,以全民參與的方式來達成公益信託的目的。國民信託強調,成功的公益活 動不單靠企業單一、大筆預算的捐獻,而是能夠透過「運動」,喚起更多市民大 眾的關心與投入,才能讓公益事業的過程與結果更具意義。
在臺灣,就文化方面之公益信託,對於古蹟之保存與維護,主要有兩個案例,
分別是臺北市古蹟公益信託─北投古蹟專案以及新竹竹塹基金會,前者的成立目 的是期望將新北投火車站購回,讓新北投火車站再次回到北投地區;而後者目前 做出來的成果是將於黑蝙蝠中隊成立了文物陳列館。這兩者的操作方式,皆是透 過公益信託,成為一個大眾參與的活動。
從 2003 年 9 月開始結算至目前,依照行政院的 8 個部門、9 個委員會以及 各地方政府,依其主管業務訂有不同公益目的之公益信託設立監督辦法;計算至 2013 年第三季,全臺灣設立的案件共有 103 件1,按照不同的目標及性質所設立 的公益信託基金,其中教育佔了 41 件、內政佔了 36 件、衛生福利佔了 13 件、
法務類有 10 件,最後的文化類僅有 3 件,可見文化公益信託在臺灣上有極大發 展 空間,有賴民間、政府共同推動。由永豐銀行所負責執行的「臺北市古蹟保 存與發展基金」之信託金額為 1.1 億元,但北投古蹟專戶「新北投車站風華重現」
僅 有 578,212 元2,預 計 勸 募 金 額 和 過 去 新 北 投站 啟 用 年份 與 日 期相 同 的
「19160401」元為代表,即大約兩千萬元,尚有一段差距。
古蹟本體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老化,而其特殊性常需要相當可觀的維護費用,
因此在古蹟數量達到一定數目後,絕非政府所能負擔,勢必要靠全民的力量,共 同維護先民所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因此依據國外公益信託基金的成功案例,成 立臺北古蹟公益信託基金北投古蹟專案,以公益信託的概念,轉由全民共同維護 北投的古蹟。
貳、 研究動機
「公益信託」是一種結合民間資源,並且促進公民參與公益事務以及國家社 會福利的發展,使我國社會能夠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又政府對於社會需要之投 入層面極廣,在政府收入尚未提高的前提之下,各事業部門所劃分之經費勢必短
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信託商業同業公會,網址:http://www.trust.org.tw/statistics/
2 更新至 2012 年第一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缺,透過公益信託,公民能夠直接將金錢投入到自己所關心的社會發展,且在臺 灣是一個新興的群眾運動,在臺北地區的北投是第一個實行的案例,位於北投溫 泉親水公園周邊,是北投溫泉文化的發源地,經過社區居民以及八頭里仁協會的 共同努力,坐落於新北投一地的歷史古蹟得以繼續保存,留給未來的孩子。
以北投為例,除了新北投火車站激起了公民行動外,若曾走訪一趟北投溫泉 博物館,更能夠親身感受到環境的清幽雅致,且每每到了假日時刻遊客滿溢,在 管理與維護上,北投溫泉博物館一方面為了能夠保持環境的整潔,降低志工媽媽 打掃的負擔,同時在另一方面能夠控管人數,減少因進入古蹟的人數過多,造成 古蹟乘載超重,降低了古蹟的保存年限,因此在進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際,都必 須換上室內拖鞋。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 1995 年由北投國小黃麗美老師的帶領下,簽署了一份聯 署書,這份聯署書是從北投國小開始的,而在地居民也因為受到感動,紛紛簽下,
要求市政府保存並修復北投溫泉博物館,使得北投溫泉博物館方能有今日的面貌 呈現於大家的面前。
這是社區動員的開始,也呼應了公益信託的本質─「公民參與」。而文化保 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受到重視,上網搜尋「文化資產保存 法」的新聞內容,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臺灣幾乎每一天都有古蹟受到破壞。而期 望藉由公益信託激起民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概念的古蹟公益信託,也就成為了研 究者所想要研究的動機。又古蹟公益信託是個新興的行為,在臺灣不過運作短短 九年,因此期望藉由研究瞭解古蹟公益信託對於文化資產管理的差別在哪裡,是 不是真的能夠讓文化資產更得以保存良好,在於公益信託之後,有個完善的管理 機制,於是也就產生了研究者的研究動機。
將以上描述之研究動機,以歸類方式而言,共有以下三點:
一、北投的公民參與行為能夠產生已有足夠背景,要如何讓公益信託也能夠成功 發揮的方式是什麼。
二、文化類型的公益信託在臺北市成為首例,觀察此一個案做研究,勢必有機會 能夠替未來研究鋪路。
三、公民參與的精神,是由小處凝聚然後放大而成,因此社區型的公民參與,是 透過什麼方式凝聚而成,進而影響政府行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