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幾年,台灣的電視頻道充滿韓劇、韓國綜藝節目,流行音樂節目全部開闢 韓國音樂環節;韓國娛樂消息佔據報紙大半版面;超商和書店雜誌架上眾多以韓 國偶像團體、美妝流行趨勢為主題的雜誌…。Google 公佈 2014 年熱門搜尋排行 榜,台灣熱門人物搜尋排行榜前十名中,第一、二、九名是韓國演員,第四名是 韓國偶像團體「少女時代」。然而,韓國娛樂內容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亞洲,擴展 至全球娛樂文化的重鎮美國。Google 2014 年美國青少年流行歌手熱門搜尋排行 榜,上升趨勢最快的前十名中,第三、六、九名由韓國偶像團體包辦;搜尋次數 最多的前二十名中,第十四名是出道未滿兩年的韓國偶像團體「EXO」。

國際上常以從「韓流」意譯而來的「Korean Wave」或是音譯的「Hallyu」

來指稱韓國以文化實力席捲各地,造成狂熱的現象。根據《韓流本色》,「韓流」

一詞出自台灣中國時報於 1997 年 12 月 17 日的新聞。但當時是取因為帶來濕冷 天氣而令人感到厭煩的「寒流」諧音,以「韓流入侵」的說法形容電視頻道充滿 韓劇的現象,帶有揶揄貶抑意味。隨著韓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創造高收視,

以及韓劇大量輸出亞洲,「韓流」的說法被中國和亞洲媒體廣泛採用並轉為褒意。

近年以韓國偶像團體為首掀起的 K-Pop1熱潮,則被稱為「新韓流」。新韓流打破 原先「韓流=韓劇,韓流粉絲=高年齡」的既定印象;韓流中心轉為偶像團體及其 所展演的流行音樂表演;主要閱聽人也變成 10~20 幾歲的年輕人;盛行地區則從 亞洲擴展到歐美地區(朴允善,2012)。以全球最大的音樂市場美國為例,韓國女 子團體「Wonder Girls」2009 年以〈Nobody〉一曲登上美國 Billboard 代表性排 行榜「熱門單曲榜 Hot 100」第 76 名,成為第一首由韓國人製作、韓國歌手演 唱而登上該榜單的歌曲。同年另一組女子團體「2NE1」首張專輯《To Anyone》

1韓國流行音樂(Korean Popular Music)的簡稱,也可寫作「KPOP」。類似用法如:J-Pop 指日 本流行音樂(Japanese Popular Music)。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則進入美國最大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的「Top Hip Hop」專輯排行榜第二名。

2011 年韓國男子團體「Big Bang」的專輯《Tonight》登上 Billboard 全球專輯 榜第 3 名。令人驚訝的是,「2NE1」和「Big Bang」並沒有任何海外宣傳活動,

仍然取得如此佳績。2011 年 10 月,美國權威音樂雜誌 Billboard 因看好 K-Pop 的發展潛力,開闢 K-Pop 專欄「K-TOWN」;並計畫與韓國演藝製作者協會建立合 作機制,進一步推進 K-Pop 的世界化。Google 董事長 Eric Schmidt 也在 2011 年 11 月於 YouTube 開設 K-Pop 專屬影音頻道,是 YouTube 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為 特定國家的音樂設立專屬頻道。根據國際唱片業交流協會 IFPI 的報告,韓國音 樂產值的全球排名從 2005 年第 33 名大幅爬升到 2014 年的第 10 名,亞洲區第 2,僅次於日本。值得注意的是,韓國人口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卻創造全球前 十的音樂產值,可見 K-Pop 在海外市場創造的營收對總體音樂產值的貢獻力道。

在跨文化傳播理論中,跨文化傳播能成功大多是由於輸出國和輸入國享有相 近的文化和歷史脈絡背景,尤其以相近的語言為主要傳播途徑。語言學家 George Weber 綜合評比母語使用人數、第二語言使用人數、使用國家數目和人口、在國 際使用該語言的主要領域數目、使用該語言之國家的經濟力量及社會與文學聲望。

六大因素後,將英語列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語言 2。回顧英、美兩國的歷史,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英美流行文化隨著殖民和戰爭時的軍隊被帶進許多國家,因而 英美流行音樂得以在全球暢行。如此看來,K-Pop 實為跨文化傳播難能可貴的成 功案例。韓語只有南、北韓使用,韓國在世界歷史發展上也未如歐美國家強勢,

韓語無疑是弱勢語言。K-Pop 卻不僅在亞洲獲得反響,更發展到歐洲和美洲地區。

反觀台灣身為華語流行音樂文化的重鎮,全球 80%的華語音樂是台灣的作品,

近年卻陷入發展瓶頸。從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公佈的數據來看,台 灣在亞洲地區音樂產業的地位已經動搖。音樂產業產值從 1997 年的亞洲排名第 2(僅次於日本)、全球排名第 13,滑落到 2014 年亞洲排名第 5(輸給日本、韓國、

2該研究公布在《最強語言: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語言》一文,載於《今日語言》(Language Today)1997 年 12 月,第 2 期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印度、中國),全球排名第 27。儘管數位音樂的銷售額從 2011 到 2013 年的有 40%

的年平均成長率,達到 6 億 6 千 1 百萬新台幣;但 2014 年實體唱片與數位音樂 合計的總銷售金額為 17 億 8086 萬新台幣,僅剩下 1997 年實體唱片銷售金額的 15%左右,主因是盜版唱片和非法音源猖獗。實體唱片的盜版比例從 2001 年高達 48%降至 2015 年 8%,但非法數位音源的比例從 2010 年到 2015 年皆超過八成。

實體唱片盜版比例的大幅降低,並非政府打擊非法業者的成效,而是侵權形式從 實體轉變為數位型態。除了盜版猖獗,基金會報告也點出音樂創作者創作意願降 低、企業投資意願低落、中國市場磁吸效應等台灣音樂產業現況。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提出之 102 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將台灣 面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面向。首先,人才方面,正規教育體系仍以古典音樂 為主,與流行音樂產業人力需求存在落差。另外,受到網路及行動科技影響,產 生許多創新商業模式,但音樂、科技、法律等領域的跨界人才十分欠缺。加上中 國挾資金與市場優勢,重金挖腳台灣核心人才,短期內人才外流無停止趨勢。環 境方面,國內多為複合式展演會場,欠缺重視音場設計的專業展演場地。另外,

國人有音樂消費習慣的比例僅五成,成為國人普遍的生活型態仍待推廣養成。受 到少子化影響,消費主力 15-34 歲人口自 2000 年之後減少約 71 萬人,也帶來市 場衝擊。產業方面,台灣歌手的音樂產出量呈下滑趨勢;在主要的中國市場,近 年也沒有太多新的台灣歌曲登上音樂排行榜,KTV 排行榜也多為經典老歌,且台 灣歌曲上榜比例從 80%降至 50%,顯示台灣音樂的質與量皆面臨喪失優勢的危機。

另外,網路世代消費者的閱聽行為重視視覺內容、多螢多頻同時互動,但滿足這 些需求的科技在流行音樂產業的應用仍待開發。法令方面,版權集管集團未能製 作公開的年收益報表,經常發生音樂創作者會員的款項爭議;且各集管集團的音 樂使用費率因管理的著作數量而有所不同,造成使用者困擾。位於產業鏈最前端 的詞曲創作者,從數位音樂服務分得的收益比重比實體專輯更少,加上在主要市 場中國的著作權法制尚待落實,長久無法獲得合理報酬,眾多因素打擊創作意願。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韓國和台灣同樣面臨由網路帶來的產業衝擊,韓國甚至因為 1997 年亞洲金 融風暴,國家經濟條件比台灣惡劣,而且韓語的影響力也絕對遠不如華語;何以 時至今日,台灣流行音樂在國際華語樂壇的光環黯淡許多,韓國流行音樂卻得以 風行亞洲,更受到 YouTube 和歐美樂壇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的重視,看 好未來發展潛力,在內容平台開設 K-Pop 專區,協力推廣 K-Pop 在全球市場的發 展。如果能深入探討韓國流行音樂產業在各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否能為面臨眾多 問題、逐漸衰退的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帶來啟發?另外,由 K-Pop 帶動的新韓流,

不只讓韓國流行音樂成長茁壯,更由於偶像歌手在年輕消費族群的影響力,讓韓 國風格的服飾、美妝保養品以及其他韓國娛樂文化,隨著偶像歌手風行亞洲,嘉 惠許多相關文創產業。台灣的文創產業是否也能夠透過對 K-Pop 成功模式的探 討,找出與台灣流行樂壇合作發展的契機?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