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在本研究過程中,為力求研究之完整,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仍發現若 干的不足之處。

(一)抽樣限制

本研究問卷發放地點於夢時代購物中心館內的八樓卡友服務中心,針對已前往兌 換來店禮的顧客進行問卷調查,因夢時代購物中心的來店禮活動有最低消費金額門檻 限制,因此所發放採樣的對象則是以符合當次兌換標準的顧客,並未採樣到有資格兌 換來店禮卻未進行兌換的顧客。

(二)樣本限制

然而本研究因為時間、人力等成本的限制,問卷調查對象僅選擇夢時代購物中心 兌換來店禮的顧客為研究對象,其有限樣本,未能涵蓋所有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曾參 與相關來店禮活動的顧客,可能會有樣本及結構上的偏差,欠缺代表性。

(三)研究工具限制

每一個研究工具應該都會有所限制,就本研究的深度訪談而言,雖然可以一對一 的深入獲取顧客對於滿意度的詮釋,但相對的態度也比較主觀,而且研究者在與受訪 者談話的過程中,似乎不免有一問一答的情況發生,顧客完整回答其實比較有限。另 外,本研究問卷之衡量工具大多都引自國外學者的文獻實證問項或觀念,且這些問項 或觀念都使用在贈品相關比較多,甚少應用在來店禮,實在是國外幾乎沒有運用來店 禮這種方式當作行銷工具,難免會因為國內外的人文風俗習慣的差異,造成某些問項 的不適用,此亦本研究的限制之一。

二、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在各方面盡力求嚴謹完整,仍然發現若干的不足之處,也就是還有許多相 關的議題未被探討,值得後續研究者加以參考。

(一)針對同一樣本的追蹤研究

本研究雖然採縱貫面的問卷調查方式,但僅保持調查樣本的母體不變,針對當次 兌換來店禮的顧客進行問卷調查,每次問卷調查的樣本皆不同,由於近年來詐騙集團 的猖獗,顧客大多不願透露本人相關資料,因此對於維持同一樣本進行追蹤調查相當 的不容易,所以建議後續研究若能於會員資料庫,以資料採礦的方法針對同一樣本進 行長時間的追蹤調查,所得到的結果將更具完整性。

(二)探究樣本外的顧客對來店禮的態度

本研究是以曾經與經常兌換來店禮的顧客為探討滿意度的對象,但相信仍然有許 多顧客在購物中心內消費但未兌換來店禮,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拒絕免費,或者對於來 店禮總是興趣缺缺以及那些從來不換的顧客,對他們而言,來店禮在他們心目中代表 什麼,不換的原因又為何,或許是值得後續研究討論的方向。

(三)擴大研究母體的範圍

本研究僅針對單一母體,也就是夢時代購物中心的來店禮滿意度進行調查,而大 高雄的百貨商圈甚至是全國的百貨業環境的競爭條件型態也不同,因此僅針對單一購 物中心進行調查,對於資料蒐集的完整性與變異性,恐有不足。對於後續的研究,應 可以擴大母體範圍的調查,例如比較大高雄區域性,甚至是全台灣北中南全國性的顧 客對於來店禮的消費者行為,可以進一步的探討。

(四)其它影響來店禮滿意度的因素

本研究僅針對顧客來店禮的重視程度、兌換意願、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做相 關影響的探討,事實上,礙於研究設計限制,應還有其它許多與來店禮相關的因素未 被探討到,如顧客生活型態的差異、夢時代購物中心的企業形象及相關商品風險等等

,亦是值得後續探討的題材。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 Ruane, J. M. (2007)。研究方法概論(Essentials of Research Methods)(王修曉 譯)。台北:五男。

2. 中華民國購物中心協會(2002)。購物中心-最理想的零售模式,中華民國 購 物 中 心 協 會 會 訊 季 刊 。 ( 十 月 號 ) , 台 北 。 http://www.scdc.org.tw/market/20021004.php。

3. 王文正(2006)。產品知識及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的影響--產品類別的干擾 效果。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王文義(1997)。購物中心規劃指南(第一版)。台北:遠流。

5. 王旭民(1995)。參考價格建構方式、脈絡線索對消費者價格認知的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王曉晴(2009)。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30 年悍將,打造超強集 客力。Cheers,100。

7.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http://tie.tier.org.tw。

8. 朱家賢(2000)。促銷性廣告、產品品牌聯想形象、消費者屬性對廣告效果 影響之研究。國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百貨公司卡友專屬電子報。http://www.pchome.com.tw/。

10.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大型購物中心設置政策之影響評估。

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1.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 的操作與應用。台北:五南。

12. 李秉倫(2001)。折扣深度、產品屬性與促銷情境對品牌評價與購買意願影 響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怡君(2002)。贈品-主產品利益一致性與品牌權益對促銷效果影響之研 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林詩晃(2003)。紅利積點活動設計與積點贈品偏好之關係-探討「顧客忠 誠度」之干擾效果。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夏心華(1998)。促銷活動與產品涉入對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東吳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徐心怡(2000)。消費者促銷知覺價值與促銷偏好程度之研究-產品類別干 擾效果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徐芳盈(2003)。消費者對免費與自償贈品促銷組合之選擇意願與影響因素 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國際購物中心發展協會(ICSC)。http://www.icsc.org/。

19. 張俊惠(2000)。消費者對資訊線索來源使用差異之研究-構建式觀點。國 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 張紹勳(2009)。研究方法理論與統計。台北:滄海。

21. 陳士葦(2007)。免費贈品促銷形式對消費者整體評價及知覺操作意圖之影 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陳柏蓁(2004)。百貨公司贈品促銷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 —以台北市百貨公司 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許智誠(1998)。廠商之促銷目的與促銷事件誘因特性關聯性程度-以專家 及消費者觀點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梁宜峰(2009)。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2010 年我國百貨公司業分析。

25. 曾忠蕙、樓永堅與別蓮蒂(2009)。2009 臺大管理論叢,19(S1),95-126。

26. 黃仕揚(2009 年 11 月 09 日)周年慶來店禮狗貓拚場,吸金力超強。Upaper。

27.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初版)。台北:華泰。

28. 黃家蔚(2004)。促銷方式、產品涉入程度與促銷情境對消費者品牌評價與 購買意願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黃麗霞(2002)。贈品促銷型式對消費者的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之影響。國 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黃麗霞與張重昭(2004)。贈品促銷之價格呈現方式對促銷效果之影響。2004 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北:銘傳大學。

31. 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動態調查。http://www.moea.gov.tw。

32. 劉美琪(1995)。促銷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

33. 劉熙慧(2003)。百貨公司卡友來店禮消費者特性與生活型態之研究─以高 雄地區居民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劉耀東(2008)。中華民國購物中心協會-劉耀東談購物中心 The Shopping Mall of My Dreams. TCSC 2008 年系列活動國際產業大觀。(二月號),台北。

35. 盧昭燕(2009 年 10 月 7 日)。百貨開不停,誰賺到錢。天下雜誌,432。

36. 謝其淼(1999)。購物中心的經營策略。台北:詹氏。

37. 顏甫珉(2009 年 10 月 19 日)。小小來店禮 吸客磁力強。聯合報。

38. 顏甫珉(2009 年 12 月 21 日)。09 落幕 10 開場,瞻前顧後系列 6-百貨篇

,百貨戰場擴大,誰能殺出重圍。聯合報。

39. 顏惠卿(2001)。 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產業調查與技術,第 142 期, 96-108。

二、 英文部分

1. Aaker, D. A. (1973). Toward a Normative Model of Promotional Decision Making. Management Science. 19(6), 593-603.

2. Aaker, D. A. (1990). Brand Extension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7-56.

3. Alvarez, B. A. & Casielles, R. V. (2005).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Sales Promotion: the Effect on Brand Choic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9(1/2), 54-70.

4. Anderson, E. W., Fornell, C., & Lehmann, D. R. (1994).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Swede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3), 53-66.

5. Anderson, E. W. & Sullivna, M. W. (199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2, 25-43.

6. Andrews, J. C., Durvasula, S., & Akhter, S. H. (1990).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in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4), 27-41.

7. Assael, H. (1998).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NY: PWS-kent.

8. Atuahene-Gima, K. & Murray, J. Y. (2004).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Marketing Strategy Comprehens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68(4), 33-46.

9. Ba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16, 74-94.

10. Beatty, S. E. & Smith, S. M. (1987). External Search effort: An Investigation Across Several Product Categori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 83-95.

11. Beem, E. R. & Shaffer, H. J. (1981). Triggers to Customer Action Some Elements in a Theory of Promotional Inducement.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8, 81-106.

12. Belk, R. W. (1975). 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3), 157-164.

13. Bertrand, K. (1998). Premiums Prime the Market. Advertising Age’s Business Marketing. 83(5), 6.

14. Bitner, M. J. (1990). 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ronndings and Employee Respons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69-82.

15. Blattberg, R. C. & Neslin, S. A. (1990). Sales Promotion: Concept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Englewood Cloffs, NJ: Prentice Hall.

16. Bloch, P. H. & Richins, M. L. (1983).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Product Importance Percep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47(3), 69-81.

17. Bolton, R. N. & Drew, J. H. (1991). 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to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 375-384.

18. Broderick, A. J. & Mueller, R. D. (1999).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xegesis of the Consumer Involvement Construct: the Psychology of the Food Shopper.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 Practice. 7(4), 97-109.

19. Butcher, K., Sparks, B., & O’Callaghan, F. (2001). Evaluative and Relational Influences on Service Loyal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12(3/4), 310-327.

20. Caceres, R. C. & Paparoidamis, N. G. (2007). Service Quality,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rust, Commitment and Business-to-Business Loyal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1(7/8), 836-867.

21. Cadotte, E. R., Woodruff, R. B. & Jenkins R. L. (1987). Expectation and Norms in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4(3), 305-314.

22. Campbell, L. & Diamond, W. D. (1990). Framing and Sales Promo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Good Deal.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4), 25-31.

23.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 244-249.

24. Celsi, R. L. & Olson, J. C. (1988). The Role of Involvement in Attention and Comprehension Proces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 210-224.

25. Chandon, P., Wansink. B., & Laurent, G.. (2000). A Benefit Congruency Framework of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64(4), 65-81.

26. Chaudhuri, A. & Holbrook, M. B. (2001)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5(2), 81-93.

27. Churchill, G. A. & Sur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4), 491-504.

28. Cronin, J. J. & Taylor, S. A. (1992).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56(3), 55-68.

29. d’Astous, A. & Jacob, I. (2002). Understanding Consumer Reactions to Premium-based Promotional Offer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6(11/12), 1270-1286.

30. d’Astous, A. & Landreville, V. (2003).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Sales Promo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7(11/12), 1746-1761.

31. Davidson, J. H. (1987). Offensive marketing: How to make your competitors follow (2nd ed.). England: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32. Demby, E. H. (1973). Understanding America. Motivational Programmers, Inc.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8, 467.

33. Dhar, R. & Sherman, S. J. (1996). The Effect of Common and Unique Features in Consumer Choi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3, 193-203.

34. Dick, A. S. & Basu, K. (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d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 (2), 99-113.

35. Dommermuth, W. P. (1989). Promotion: Analysis, Creativity, Strategy(2nd ed).

Boston, Mass: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36.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3). Consumer Behavior.

Orlando, FL: Dyrden Press.

37.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D. T. (1978). Consumer Behavior(3rd ed.). Orlando: Dryden, 190-196.

38. Fay, C. J. (1994). Loyalties from Loyalties.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5(2), 47-51.

39.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 Journal

39.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