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訪談資料與分析

第二節 社團法人及非法人團體

壹、大旗美地區某愛鄉協進會

問題一、請問您在貴社區工作團體的職務是?

答:我是理事長。愛鄉協進會跟社區發展協會本質上都是在從事社區工作,譬如 社區營造、關懷據點。最大的差異點在愛鄉協進會比較不會有政治力介入,

這也是當初愛鄉協進會成立宗旨之一。

問題二、就您觀察,本地社區工作團體在經營運作上碰到哪些困難呢?

答:

一、 政治力的糾葛:以社區發展協會來說,雖然其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但實 際輔導機關是區公所,而區公所又跟里長關係密切,加上幾乎所有社區 活動中心都是當年鄉、鎮公所時代所建設,很多里辦公處就設在社區活 動中心,所以社區發展協會自然跟區公所關係密切,當然也跟里長密不 可分。同時,參與社區的民眾多半是地方熱心公益人士,與里長經營對 象多所重疊,一旦社區理事長建立起名望、班底或經營理念與里長有差

異,與里長的糾葛便勢不可免。社區發展協會之外的社區工作團體就比 較不會有這種困擾,因為我們的成員可以來自在地也可以來自其他地區,

與里長經營對象不太重疊。我們也比較不仰賴區公所輔導,在預算資源 方面不會排擠到其他團體。況且我們成立宗旨之一便是排除政治力干擾,

而聚焦於在地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認識以及專注於弱勢民眾的關懷扶助。

二、 業務能力的不足:本地社區工作團體不論是愛鄉協進會或是社區發展協 會都有人力不足的困擾。我是莫拉克風災之後返鄉服務的,回來之後發 現專業的常駐社工居然只有伊甸基金會有,整個社會福利服務工作幾乎 沒有專業的人做,資源輸送、轉介及個案追蹤等很多工作都難以跟市區 相比。而且我們的幹部都是兼職的,但是工作是需要多方橫向聯繫的,

例如:長照要跟衛生所照管中心,社區營造要跟文化局,農村再生要跟 水土保持局及農業局,社會福利要跟社會局,這樣的工作如果不是領有 一定薪資的專職是很難做得持久而深入的。

三、 財務能力的不足:唯一穩定的財源是會費,其他就靠計畫案。我們的人 事費都仰賴計畫案,如果拿不到計畫案,就無法多請 1 個人。產業的建 立不是沒想過,但這都不會長久,因為我們除了服務業之外,不是生產 者。所謂服務業就是最近很夯的一日農夫、生態小旅行之類的,我們去 當導覽員、解說員。而文創商品或農特產品的開發、製作及販售等,非 直接生產者,可能會有專利、商標及商業化的問題。

四、 政府的錢很難用:就是核銷問題。你也知道,政府經費核銷要求非常嚴 謹,加上個資法及其他法規對個案保護的考量,整個行政程序搞得非常 繁瑣,你們對內部這樣要求也就算了,對幫你們做事的民間團體也是這 樣,真的很頭大。

問題三、這些困難該怎麼解決?政府有辦法解決嗎?解決方案滿意嗎?

答:現階段只能自求多福吧。我們也知道政府預算很有限,所以我們會向民間大 型基金會申請計畫。社會工作很龐雜分工也很細,光靠政府是沒辦法的。民 間力量有時候又過於分散,如果政府能出面整合,而不是把預算資源分配出 去就了事,或許會更好吧。

你要知道人民團體跟公司沒有兩樣,開門就是要錢,協會一樣需要資金,資 金不會憑空而來,要有人去爭取,而缺人是普遍的現象。我是覺得企業可以 多幫忙我們,而且非營利組織真的不能營利嗎? 光靠募款跟政府補助真的越 來越難撐了,是不是有種社會企業概念? 我真想轉型為社會企業。

問題四、如果有足夠的資源,您最想從事哪種社區工作?

答:食農教育及兒少照顧。食農教育目的在推動食用在地食材以保護在地農業。

你看現在農藥這麼氾濫,如果能夠減少農藥使用是不是很好?只要不嫌棄品相,

減少保存期,盡快食用完畢,我們就可以少用點農藥。

兒少照顧目的在幫忙偏鄉的兒童及青少年,尤其我們這個地方隔代教養、新 住民家庭很多,加上圖書資源不是很充足,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有顯著城鄉差 異,這是我們想改善的。現在很多企業願意幫忙兒少,但是地點(硬體空間) 要克服,社區活動中心、寺廟的活動中心、學校減班多出來的教室等閒置空 間都可以運用。

問題五、請問您有聽過旗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嗎?其跟貴團體有無合作過?

答:

一、有聽過,但沒直接接觸過。因為我們這邊也有一個小型的社福中心。

二、 社會福利的計畫案,我們是直接向社會局申請,不是透過社福中心。

三、 就我了解,基本上社福中心只管個案,提供個案經濟扶助或保護服務等,

不會管民間組織,也不會有什麼輔導民間組織的作為。

四、 旗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目前角色應該是個綜合指揮機構,除了他本身業 務外,鄰近地區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都是受其督導的。

五、 保護業務好像也是旗山負責處理,不是我們這邊的社福中心處理。

六、 但是我們這邊的狀況,旗山方面會來了解。我看他們規劃活動都有考量 各區獨特性。

問題六、貴社區工作團體有無意願與能力,做為社區長期照顧服務據點呢?如果 欠缺能力,是指哪一方面?人力、組織、財務或其他因素?

答:

一、社區長期照顧服務,當然有意願呀。但過去經驗讓我們不敢做:那是一 個日間照顧的案子,衛生福利部補助我們 3 年之後不補助了,可是老人 家白天到社區關懷據點是需要有人接送、有人在現場陪伴、有人提供午 餐,甚至簡單護理服務也要有人做,沒有政府經費我們實在無法負擔這 些開銷。好不容易做出口碑、做出成果,突然因為沒有經費而終止,大 家都很難過。

二、 每個地區的老人家需要的長照服務種類都不一樣,個人認為社區長期照 顧據點所提供的服務不能有什麼都要做的心態,這樣品質會有問題。尤 其是接送及供餐服務,應該是由地區級專責機構統籌辦理,而不是丟給 社區工作團體自己去處理,這樣反而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及財政資源,

導致事倍功半。

三、 另外,長照需要的專業社工、護理人員或通稱的照服人員,我們這地方 都很缺。就算有錢進來,我們也不知道去哪裡請人。

四、 政府好像很需要社區推動長照 2.0 據點,但是錢跟人從哪裡來?錢會一直 來嗎?會不會又是一個像健保一樣的財政大黑洞。

問題七、貴社區工作團體曾從事社區營造工作嗎?過去是哪些機關團體輔導貴團 體呢?過程及結果感想如何?

答:

一、有申請過文化部的案子。老問題,行政手續很煩。

二、 某全國性大型基金會曾經補助過我們。他們也跟政府差不多嚴謹,但是 理念不太在地化,有時候也是有點困擾。

三、 我聽說政府有些經費只給社區發展協會,你看這個補助經費說明手冊就 寫得很清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四、 在高雄,輔導我們的是小鄉志業聯盟,他同時也負責社會局對全高雄社 區的培力服務。

貳、旗山某社區發展協會

問題一、請問您在貴社區工作團體的職務是?

答:我是理事長,目前是第一任。

問題二、就您觀察,本地社區工作團體在經營運作上碰到哪些困難呢?這些困難 該怎麼解決?

答:

一、計畫案的申請:這個非常困擾我們。像長期照顧服務,我們一開始問中 央的衛生福利部,結果衛福部叫我們問社會局,社會局又叫我們問衛生 局。長照 C 巷弄站所需的共餐、關懷訪視、電話問安以及健康促進等 4 大項服務,我們是旗山少數有辦法面面俱到的社區,但是我們專案人員 卻花了很多時間在申請案子,如果有一個單一窗口統一輔導辦理那不是 很好嗎。社區本身整體是社會局管,但社區營造的案子要找文化局、農 村再生要找水保局、長照在高雄要找衛生局,不同機關要求不一樣,我 們都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二、長期照顧的疑惑:我看長照網站,說十年計畫2.0 是要建立社區整體照顧 網,旗山衛生所也成立了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但是長照ABC 光是「巷弄 長照站(C 級)」我就爬文爬半天才稍微弄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跟「社區式服務」有什麼不一樣。更何況A級及B級服務中心在旗山怎 麼運作的,要怎麼跟我們社區長照柑仔店連結、合作,還是有很多不清 不楚的地方。

三、組織能量維繫不易:這是全台灣普遍的現象,有的社區比較依賴政府補 助,有的社區比較獨立自主,靠小旅行、文創或農特產品方式賺取棉薄 利潤來維持基本運作。自主性高的社區到最後反而可能樹倒猢猻散,因 為之前不太配合公部門,補助款進帳就不穩定,將來理事長任期屆滿,

組織改選重組後,後續經營團隊能否維持過往能量,都很難講。

四、政府補助款名目太複雜:各局處、各部門都有特定政策目的來編列預算,

給社區或其他團體來申請。拿人的手短,我們就必須為了大小計畫案的 補助款折腰。以後長照是要收費的,但是長照服務五花繚亂、據點還是 機構玲琅滿目,如果每一案都跟民眾收錢,民眾會不會翻臉?就遊樂園 一樣,我買了門票進去,要玩雲霄飛車還要另外付錢?政府應該設立一

個專責機構統一辦理,從受理申請、評估、提供服務等流程,所需費用

個專責機構統一辦理,從受理申請、評估、提供服務等流程,所需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