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項 完全放任說之論證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利益衝突之規範

有關利益衝突之規範或解決機制,由於我國法並未建立完整體制,

故擬先探討學理上對關係人交易的兩種極端做法—完全放任及絕對 無效提出論證,繼而分析可能之規範方向,並參考外國法例的發展趨 勢,以分析我國法可能之規範方向。

第一項 完全放任說之論證

第一款 支持完全放任說的論點

完全放任說(Nonintervention Approach)又稱為市場調節說,亞 當史密斯(Adam Smith)提出,在完全競爭市場(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76中,市場機能( market mechanism)或價格機能(price

76 依照經濟學理論,完全競爭市場是一種市場組織,其具有以下幾點特性:第一,參與交易的

人數非常眾多,第二,個別買賣者對於其所買賣的財貨或勞務之價格沒有絲毫的影響能力、

第三、每一個廠商所提供的財貨或勞務品質完全相同,第四,每一個人或廠商都可以隨時進 入或退出市場,第五,每一個參與交易的廠商及金融消費者,對市場情況皆有充分的了解,

而且彼此行動完全獨立,互相不受影響,第六,資源可以自由流動,請參閱徐育珠,經濟學 導論,1995 年 10 月,頁 519-5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echanism)有如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會自動將 所有的生產要素作最合理有效的運用,從而促成經濟資源的最有效分 配,並且會在不知不覺中調和了公益和私益。因此,亞當史密斯原則 上反對政府過度介入經濟活動的運作,認為無論何種管制措施,都會 削弱市場機制的功能77

相信市場力量的主張認為,除非公司自行設限,以提供投資人保 護,使投資人可以免於喪失或減損其投資的風險,否則外部投資人必 然退出市場。因此,公司會自行於章程規定相關事前核可或事後審查 的方法,以避免不當的關係人交易。而投資人對於提供或不提供此種 保護的股票,自然作出選擇,給予不同的價格。特別是在公開市場交 易的股票價格事實上並非由投資人決定,而是由專業投資人決定,這 些專業投資人能有效的評估市場的價格,而這些資訊反映在市場上,

沒有資訊的投資人也可免費取得,公司自然會提供投資人所需的保護 措施78

另外,亦有認為關係人交易自以下三方面而言具有效率,因此無 管制必要79

(一) 關係人交易為代理人的報酬(insider dealing as a means of compensation):

在大型企業中,關係人交易是唯一有效的報酬方法。創新 可以增進效率及高收益;然而除非董事得以共享創新的價值,

否則並無誘因鼓勵其從事創新,因此,利用內部消息以進行交

77 徐育珠,經濟學導論,頁 552-553,1995 年 10 月增訂初版。

78 游啟璋,公司內部人自己交易的控制,政大法學評論,118 期,2010 年 12 月,頁 283-285。

79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0 (19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易的機會是鼓勵董事創新的有效方式80

(二) 關係人交易增進分配效率(就交易速度及順利狀況而言)

(insider dealing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allocative efficiency (both in terms of market speed and smoothness)):

經濟學家所稱的效率指的就是分配效率,亦即將稀少資源 分配予最佳產出者。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稀少資源的分配應由價 格機制決定。價格可以反應所有市場上可得的資訊,以供投資 人作決定81。但資訊揭露是非常耗費成本的,且可能因而超過 可得的效益,這些成本將須由公司及社會負擔;關係人交易可 以省去這些成本,因此關係人交易有利於公司及社會。

(三) 關係人交易執行(insider dealing and enforcement)問題

管制關係人交易的法規將耗費主管機關過大成本且無法 完全執行。

第二款 反對完全放任說的論點

由於只有在充分地蒐集及衡量資訊下,才可能反映價格,但代理 人與本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現象,以及投資人無法預期公司的關係人

80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1 (1993).

81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2 (1993).

將會有兩種資訊外部性效果。其一為「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在不對稱的隱藏資訊下進行交易時,資訊較少的一方,在選擇擁有資

委託人可能的或有風險(contingent risk),此一概念本身並非必然就

82 See Zohar Goshen, The Efficiency of Controlling Corporate Self-Dealing: Theory Meets Reality, 91 CAL. L. Rev., 393, 438, at 405 (2003).

83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2000 年,頁 348-349。

84 葉銀華,資訊不對稱與健全金融市場操作,產業金融季刊第 72 期,1991 年 9 月,頁 40。

85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1-52 (1993).

86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2-55 (1993).

87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57-58 (1993).

(incomplete contracting),甚至交易成本高到足以阻止契約成立的地 步。尤其在資訊不對稱的關係人交易下,違反完全市場或效率市場的 important to keep firmly in mind that it is contingent risk we are dealing with – that an interest conflict is not in itself a crime or tort or necessarily injourious to others. Country to much popular usage, have an “conflicts of interest” is not something one “guilty of”; it is simply a state of affairs.”

See Jeffery D. Bauman,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Materials and Problems, at 722 (7th ed.

2010).

89 See 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t 29 (1993).

90 See Robert Charles Clark, Corporate Law, at 151, 152 (198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總而言之,自經濟學最重視的效率(efficiency)觀點而言,只有 在契約雙方當事人須各自承擔因契約而生的成本及享受因契約而生 的利益,契約是最具效率的92。但關係人交易本質上具有代理人關係 下本人與代理人的利益衝突,以及代理人自己代理及雙方代理之衝突 情事,成本及利益係由本人負擔與享受,且代理人與本人間的資訊不 對稱,客觀上即存有代理人違背本人利益的或有風險或可能性;況且,

代理人面臨利益衝突情境,人性上難以期待代理人仍為本人利益行事。

法律不強人所難,對此無期待可能性的情境,法律上除了課與受託人 義務及對於交易實質上要求公平合理外,仍須對利益衝突設計一套解 決機制,對於此一道德危險予以一定程度之控管,以保護本人利益及 供代理人依循。另一方面,完全放任說將導致公司隨時存在無法預期 關係人交易的風險,將使投資人怯於投資,亦將影響公司及甚至整個 資本市場93。因此,本文認不宜採完全放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