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七節 綜合討論

本節旨在探求網路部落格對於使用者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態度的影 響,並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整體效果以及變項間做進一步探討,以明 確地呈現網路部落格對於使用者寫作表現之影響。

從效果量公式可發現,當效果量為正數時,代表實驗組優於控制 組;當效果量為負數時,代表控制組優於實驗組。根據 Cohen(1977)

對後設分析效果量之定義,當效果量大小為 0.2 左右時,代表效果「低

(一)整體效果

透過表 4-33 可瞭解網路部落格對於使用者中文寫作在文章架 構能力之效果量平均值 0.4140 介於 0.2 至 0.5 之間,趨近中等程 度正面成效,且大部分文獻之效果量均呈正值,說明實驗組均優 於控制組;英文寫作之文章架構能力的效果量平均值 0.2699 介於 0.2 至 0.5 之間,趨近中等程度正面成效,且大部分文獻之效果量 均呈正值,說明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中文寫作修辭能力之效果 量平均值 0.4938 介於 0.2 至 0.5 之間,趨近中等程度正面成效,

且全體文獻之效果量均呈正值,說明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英文 寫作修辭能力之效果量平均值 0.4016 則達中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且 75%的文獻之效果量呈正值,說明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總字 數之效果量平均值 0.3854 介於 0.2 至 0.5 之間,且全體文獻之效 果量均呈正值,說明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

綜觀上述研究成果,僅見 4 筆效果量為負數,足見網路部落 格對於寫作上的成效。不論中文寫作亦或是英文寫作,網路部落 格對於使用者之文章架構能力、修辭能力以及總字數方面均有所 助益,進一步點出網路部落格應用於寫作活動遠勝於傳統寫作教 學活動。

(二)ES 值標準差分析

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中文寫作 修辭能力、英文寫作修辭能力以及總字數之標準差分別為

0.4254、0.4726、0.5678、0.9164 以及 0.4612,其標準差均不大,

表示經由後設分析所計算出的效果量落於平均值附近,即代表後 設分析所得效果量平均值在該五向度具高度代表性,充分反應出 各效果量的特性。其中,英文寫作修辭能力該向度之標準差較其

他向度之標準差大,說明網路部落格對於使用者英文寫作修辭能 力的影響有較大的落差,其原因在於大部分研究均支持網路部落 格對於使用者的英文修辭能力有正向的影響,但賴孝媛(2007)

及簡啟雯(2005)卻持反向意見,致使效果量標準差增大。且本 研究各向度的研究樣本數均不超過 15 筆,是為小樣本,故易受極 端值影響,令標準差隨之增大。

(三)ES 值偏態比較

網路部落格應用於寫作活動在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為負偏 態,而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中文寫作修辭能力、英文寫作修 辭能力以及總字數此四向度則為正偏,即表示後四向度內效果量 眾數落於低分群,大部分研究之效果量皆小於平均值,僅中文寫 作文章架構能力之相關研究高於效果量之平均數,說明網路部落 格對於使用者的中文文章架構能力之正向影響遠大於其他變項。

(四)ES 值峰度比較

峰度是一種測量的量數,可瞭解相同變異情況的常態分配資 料分佈情形,若峰度小於|3|稱為低闊峰(platykurtic),峰度大於

|3|稱為高峽峰(leptokurtic),而峰度約為|3|稱為常態峰

(mesokurtic)。

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中文寫作 修辭能力、英文寫作修辭能力以及總字數之峰度分別為-0.955、-1.460、-0.068、-0.532 以及 0.202,均為低闊峰,其效果量次數分 配曲線較為平坦且兩尾厚實,即表示網路部落格對於使用者寫作 能力的影響有較大的落差,部分使用者具顯著的影響,但部分使 用者在透過網路部落格寫作後,對於寫作能力僅有些微的影響。

(五)出版形式

透過表 4-34 可得知,網路部落格運用於寫作活動在不同出版 形式上的趨勢。本研究資料來源,大部分源自博碩士論文,僅少 數為期刊文章。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期刊文章多為質性研究,

著重於研究內涵的描述及討論,故缺乏後設分析所需之研究數 據,因此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樣本多為博碩士論文。雖本研究多採 用博碩士論文,在出版形式該向度中出現高度落差,透過

Fail-safe Number 檢定後達顯著水準,得知本研究之研究樣本數已具備

代表性,未收錄的相關研究不會影響本分析結果,故出版形式的 落差並未造成本後設分析研究上的缺失。

表 4-34 不同出版形式對使用者寫作能力影響之比較

變項

n

1 a

n

2 b

n

3 c

n

4 d

n

5 e 期刊 2 0.3527 3 0.3780 2 0.3043 2 0.8848 1 0.3141 博碩士論文 13 0.4234 3 0.1619 13 0.5230 6 0.2405 5 0.3997 註:a=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b=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

c=中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d=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e=總字數 ES 平 均值,n1=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2=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 相關研究樣本數,n3=中文寫作修辭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4=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5=寫作總字數之相關研究樣本數。

(六)學習階段

藉由表 4-35 可發現,不同學習階段的使用者運用網路部落格 於寫作活動的差異。由於本研究所採用的總字數之研究樣本多為 國小階段學生,其效果量趨近 Cohen(1977)所定義的中等程 度,即表示網路部落格寫作對於國小學童之寫作總字數具有一定 的正向影響,原因在於國小階段的使用者學習自主性較其他階段 的使用者低落,故教師給予較多的寫作引導及回饋,進而提升其 寫作總字數,而高中職及大學學習階段之研究均只有一筆,故無

法得知不同學習階段的使用者,其寫作總字數的差異為何。而中 文寫作之相關研究採用的對象為國小以及國中階段的學生;反 之,英文寫作研究之研究對象則多為高中職以及大學階段的學 生,僅有一筆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階段的學生,因中、英文寫 作研究之研究對象學習階段不同,故無法直接進行推論。而本研 究發現,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及修辭能力研究樣本數較大且平 均效果量較為相近,其他學習向度上之平均效果量則差異較大,

其原因可能在於本研究之樣本數為小樣本,易受極端值影響。其 中,英文寫作修辭能力研究樣本中,在國小階段該變項之效果量 為-0.7346,遠低於其他學習階段之效果量平均值,但其僅有一筆 研究樣本,故難以與其他學習階段進行比較與推論。

本研究之研究樣本數為小樣本,且各變項間未能相互對照以 進行研究推論,故無法證明學習階段該向度對於網路部落格對於 使用者寫作表現之影響。

表 4-35 不同學習階段對使用者寫作能力影響之比較

變項

n

1 a

n

2 b

n

3 c

n

4 d

n

5 e 國小階段 12 0.4531 ― ― 12 0.4247 1 -0.7346 4 0.4692 國中階段 3 0.3709 ― ― 3 0.7707 ― ― ― ― 高中職階段 ― ― 2 0.3958 ― ― 3 0.6637 1 0.1217 大學階段 ― ― 4 0.2070 ― ― 4 0.4890 1 0.3141 註:a=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b=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

c=中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d=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e=總字數 ES 平 均值,n1=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2=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 相關研究樣本數,n3=中文寫作修辭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4=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5=寫作總字數之相關研究樣本數。

(七)研究設計方法

透過表 4-36 可得知,不等組前後測其寫作表現之平均效果量 略優於單組前後測,其原因可能在於單組前後測之實驗設計相較

於不等組前後測組別網路寫作課程時數較短,故學生未能熟悉網 路部落格寫作環境時已進行學習成效後測,進而影響其學習成 效;亦或是因為教學平台的改變致使實驗組學生產生霍桑效應的 情況,而霍桑效應是指參與者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所引發的學 習動機(李進寶,1984)。其中,中、英文寫作之修辭能力該向 度所獲得的平均效果量在不同研究設計方法上具較大差異,說明 學習環境對於使用者的學習成效帶來極大的影響。而本研究之研 究樣本在總字數該變項上僅獲得一筆單組前後測,其餘皆為不等 組前後測,故無法瞭解使用者的總字數能力是否因為研究設計而 有所差異。

表 4-36 不同研究設計方法對使用者寫作能力影響之比較

變項

n

1 a

n

2 b

n

3 c

n

4 d

n

5 e 單組前後測 6 0.4743 2 0.2549 6 0.7068 2 -0.1372 1 0.3141 不等組前後測 9 0.3737 4 0.3582 9 0.3519 6 0.5811 5 0.3997 註:a=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b=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

c=中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d=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ES 平均值,e=總字數 ES 平 均值,n1=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2=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之 相關研究樣本數,n3=中文寫作修辭能力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4=英文寫作修辭能力 之相關研究樣本數,n5=寫作總字數之相關研究樣本數。

(八)統計方法

透過表 4-37 可得知,在不同的統計設計方式下對於網路部落 格之寫作態度上有何差異。透過平均數及標準差為計算值之研 究,其平均效果量皆優於以 F 值或 t 值為計算值之研究,其原因 可能在於 F 值與 t 值均為加工後的統計值,雖能表達原始數據所 代表的趨勢及意涵,但計算過程中也消除了原始數據的全貌,故 透過 F 值與 t 值為計算值可能造成效果量失真的情況,進而影響 後設分析的結果推論。然而,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英文寫作修辭

能力以及總字數三向度,透過 t 值與 F 值為計算值之研究僅有一 筆,故無法瞭解使用者的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英文修辭能力以及 總字數能力是否因為統計方法而造成差異。

表 4-37 不同統計方法對使用者寫作能力影響之比較

變項

n

1 a

n

2 b

n

3 c

n

4 d

n

5 e M、S 10 0.4398 5 0.3120 11 0.5401 6 0.4514 5 0.4599

F

5 0.3624 ― ― 4 0.3667 1 0.4823 1 0.13

t

― ― 1 0.0547 ― ― 1 0.0216 ― ― 註:a=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b=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

變項

n

1 a

n

2 b

n

3 c

n

4 d

n

5 e M、S 10 0.4398 5 0.3120 11 0.5401 6 0.4514 5 0.4599

F

5 0.3624 ― ― 4 0.3667 1 0.4823 1 0.13

t

― ― 1 0.0547 ― ― 1 0.0216 ― ― 註:a=中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b=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能力 ES 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