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緣起

民國 68 年台北市信義計畫區首先推出都市設計後,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成為 台灣控管都市風貌的主要規劃方式,重點管控項目包括建築物量體、土地配置、

開放空間…等,如同一隻畫筆,刻畫出人們理想中的城市。囘顧過去二十年台灣 發展都市設計的歷程,由最初展現於都市計劃的細部計劃內發展至獨立的都市設 計審議機制,由最初侷限於都市景觀美化至現今融合居民想像與著重空間運用便 利性,足見其不斷成長蛻變為更具人性化的概念。

都市設計的用意在於營造更人性化的都市空間,提昇地區生活環境品質,而 都市設計的管控項目中,以建築退縮留設帶狀式開放空間供人行步道與植栽綠帶 使用為重點項目。近年來,隨著生態都市與永續發展觀念的風行,建築退縮的管 制更被賦予形塑都市意象、串聯社區綠網、提高地區綠覆率…等意義,在生活環 境優質化的訴求下,同時兼顧環境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意義。

高雄大學特定區劃設的緣起及願景,乃是建構在以「學校結合社區並帶動社 區發展」之基礎上,期以高雄大學為中心並結合其他週邊社區,塑造成一個優質 的大學城生活環境,其都市設計目標亦以「生態環境永續大學城」為題,高雄市 政府於民國 93 年 3 月 1 日公佈實施「國立高雄大學鄰近地區都市設計規範」,提 出一系列植栽綠化與開放空間的相關規定,期望將高雄大學的綠意延伸至鄰近地 區,同時促進高雄大學師生與鄰近地區居民建立親密互動模式;然而,在都市設 計規範公布之前,計劃區內有部分土地已開始進行動工興建,致使原規劃之綠帶 與開放空間系統難以全面施行,,形成綠帶破碎、人行空間斷裂的現象,不僅大 學城「綠意盎然」的景象難以實現,居民在步行移動之際,往往造成人車搶道現 象,不僅容易造成交通上危險,更漠視了人「行」的尊嚴。此外,由於公部門與 地方居民的溝通不足充分,無法使地方民眾理解都市設計管制之美意,使原本立 意良善的開放空間管制規定,遭致地方民眾與開發業者的反彈,面臨兩難的局面。

有鑑於此,本研究期望深入探究地方爭議之因,並統整相關各界對於都市設 計管制建築退縮之想法以供相關單位參考,並作為未來新開發地區都市設計規劃 之鑑。

二、研究目的

民國 71 年台北市信義計畫區首先成立都市設計委員會,開啟運用都市設計 手法營造都市環境的首章,二十年來展演出一系列豐碩成果,使台北市的都市景 觀呈現更適宜人居的全新風貌;繼之而起的高雄市於民國 79 年開始,將都市設 計管制規定納入都市計劃說明書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中,十餘年間完成數個成功個 案地區,包含最為人所熟知與讚賞的莫過於內惟埤文化園區;建築退縮規定在此 些都市設計管制地區成功的營造出舒適悠閒的人行空間與綠意盎然的都市綠 網,過去擁擠灰暗的都市景觀再不復見。

高雄大學特定區都市設計規範於民國 93 年 3 月 1 日公告實施,文中說明為 使高雄大學鄰近地區未來之建設能符合大學城之發展特色,確保環境生態永續發 展及提昇都市環境品質,以創造和諧雋永之都市空間,故而擬定一系列相關都市 設計規範條文,期能確切掌握計畫區之計畫精神及提昇審議效益;其中,建築退 縮之立意在於營造安全閒適的人行空間,並延伸高雄大學綠意於特定區中,形塑 社區綠網,提昇地方生活品質,進而營造大學城意象,在規劃與執行的過程中,

卻不斷有反對聲浪傳出,致使原行規劃面臨施行困難的局勢,甚且導致公部門與 地方民眾對立的情勢,成為近年來台灣實行都市設計的特殊案例。因此,本研究 以歷程紀錄、資料收集、相關單位訪談並配合相關文獻整理歸納,以下列三點為 研究目的:

(一)探討建築退縮與都市空間之結構關係。

(二)提出建築退縮作為人行空間之理想規劃原則。

(三)紀錄高雄大學特定區建築退縮管制執行之歷程及爭議內容。

(四)呈現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作為人行空間規劃之課題。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架構

一、 研究內容

台灣都市計畫法制演變的歷程中,建築退縮最早出現於日治時期,意在防 災;民國六 O、七 O 年代,各項重大建設接連啟動,市容因而顯得混亂,政府參 考國外諸多都市規劃與發展經驗,制定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期望藉此重整都市結 構、提昇環境品質,而建築退縮的功能也由原先純粹的防災機能,演化至今兼具 人行空間與環境綠化之重要角色。本研究藉由相關研究文獻資料的整理與案例分 析探討,解析建築退縮在現今都市空間結構中之角色功能,探討其在都市發展過 程中之實質意義,以高雄大學特定區為個案,深入探討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規 劃與執行過程中之課題,供日後類似相開發地區實施建築退縮管制之參考。

民國七十九年高雄市將都市設計管制規定納入都市計劃說明書土地使用管 制規定中,繼而開始一連串都市設計的施行計劃與法令增修,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高雄市政府公告進行高雄大學特定區的區段徵收作業,期望藉由大學的設立營造 地方人文氣息,帶動南部地方的學術交流,且在民國九十三年公佈國立高雄大學 鄰近地區都市設計規範,以建設確保環境生態永續發展及提昇都市環境品質之大 學城為標的,提出一系列都市設計規定,卻引發地區土地所有權人之異議,其中 關於建築退縮之規定尤是民眾爭議焦點,爭議起因初步理解乃因強制沿街退縮規 定使所有權人私有土地面積大幅縮減,土地所有權人認為其權益受損所致,因此 本研究將就建築退縮於都市空間之角色與定位為起點,探討國內外相關建築退縮 規劃設計理念,比較國內外建築退縮管制操作經驗,與高雄大學管制建築退縮執 行方式為比較,並配合相關各界人士之訪談與資料彙整,呈現高雄大學特定區都 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引起爭議之因,及相關各界對此規定之想法,供日後相關新 開發地區執行建築管制之參考。

二、研究架構

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之意義在於以法條的限制,規範地區的建設與開發能符合 其發展願景,解決地區發展之課題並形塑地區意象。規範項目包含建築立面、使 用強度、景觀設計、交通系統…等,其中關於開放空間之營造則以建築退縮規定 方式執行,是新開發地區實行都市設計的主要項目。

「建築退縮」意指建築外牆與建築線間需留設一定距離之空間,其使用類型 含括公私有人行步道、街道設施、綠化植栽帶、圍牆、停車空間等,而「退縮建 築深度」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條第四十七款之定義為:「建築物

外牆面自建築線退縮之深度;外牆面退縮之深度不等,以最小之深度為退縮建築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一、研究方法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與內容,將採用「歸納法」、「個案研究」進行。

(一)歸納法

1. 由都市設計、建築管制、街道規劃與民眾參與等相關研究文獻理論,

整理歸納建築退縮之意義與目的,解析建築退縮與都市空間之結構 關係。

2. 以國內外相關案例之操作經驗,比較高雄大學特定區實施建築退縮 管制之方式,解析實施之困境與爭議起因。

(二)個案研究

1. 統整高雄大學特定區都市設計規範自規劃至制定、修正過程中不同 階段意見溝通與民眾參與之紀錄,呈現開發過程中,各界想法與關 注焦點之轉變。

2. 訪談相關各界人士,如: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主權益促進會、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高雄市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特定區各里里 長…等,整理其對都市設計規範之疑議與期望。

自相關研究文獻與理論探討中,瞭解建築退縮的起源、演變歷程與現下在台 灣都市設計制度中所扮演之角色與任務,進而歸結出建築退縮與都市空間結構之 關係,並藉國內外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案例分析,擷取實施都市設計規範之技 巧與經驗,剖析高雄大學特定區實施之課題;以個案研究方式瞭解高雄大學特定 區都市設計規範之演變歷程,與爭議之起因、過程,進而訪談各界看法與立場,

呈現開發過程中,地區中開發者、居民與公部門間的立場觀點與想法差異。

二、研究流程

高雄大學特定區個案分析

z 地區發展現況

z 都市設計願景與制定原則 z 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條文內容 z 爭議過程與內容

z 各界相關人士立場與想法

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作為人行空間 規劃之課題

結論 研究緣起與目的

研究課題界定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z 建築退縮之演進與目的 z 現 行 建 築 退 縮 相 關 法

源依據

z 人行空間規劃相關理論 研究

國內外案例分析

z 建築退縮之理念與目的 z 規劃過程與審議流程 z 施行方式與獎懲措施 z 成效與優缺失

建築退縮作為人行空間之理想規劃模式

„ 法制面

„ 設計面

„ 經營管理面

圖 1-2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