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季辛吉的戰略與敘利亞的立場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敘利亞急於收復失土,故有與埃及採取同一行動之必要。

2、 在敘利亞一項要求華府應採取新政策的重要聲明中,敘利亞認為美國中 東政策確有調整,且對敘國有了重新的認識與瞭解,美敘關係的改善,

不僅有益於兩國外交發展,亦將間接影響以色列的強硬態勢。36

肆、季辛吉的戰略與敘利亞的立場

1973 年戰爭初期,季辛吉的主要目標即是加強美國在中東的實力以防備蘇 聯,並且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但部分美國的官員卻對美國提供以色列援助將造成 石油的禁運,並讓蘇聯從反美風暴中獲利的困境感到憂心,季辛吉因此意識到其 先前的外交政策必須有所調整。以色列當前所擁有的武力不足嚇阻阿拉伯國家以 維持和平,而不戰不合的現狀亦是阿拉伯國家所難以忍受的,一個以色列安全無 虞以及美國利益獲得保障的中東穩定局勢,至少需以幾個局部和平方案對阿拉伯 國家的利益做出讓步。美國唯有主導解決方案,方能將蘇聯勢力隔除在外,因此 目前以阿的僵局不啻是美國推動和解方案的最好機會,儘管美國並不希望由蘇聯 支援武器裝備的阿拉伯國家贏得勝利,但她也不希望以色列取得全面性的勝利。

因此,美國拖延了對以國軍事物資的運送,並干涉戰爭讓埃及在西奈半島的第三 軍團(Third Army)免於潰敗,以顯示出美國對以國的承諾僅在於其生存權的維 護,而非在於協助其擊潰阿拉伯國家的軍力。37

季辛吉戰後的策略即是讓阿拉伯國家及以色列均認為美國是唯一可靠的調 停者。對以色列而言,美國是武器裝備的供應者,唯有美國能對以色列施壓使其 讓步。同時季辛吉亦盡力分散要求依照聯合國 242 號決議案為基礎的全面性和平 方案的國際壓力,因為若以國際會議的方式解決以阿衝突,蘇聯勢必會在會議中 扮演重要角色並找到介入點,因此美國必須透過與相關國家以一對一磋商的方式 來推動和平談判,如此方能透過美國絕對的影響力獲致其所需的成果。

36 石樂三,〈美俄與中東〉,《問題與研究》,頁 58。

37 Alasdair Drysdale and Raymond Hinnebusch, Syria and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NY: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1), p. 1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季辛吉全力避免全面性的和平方案產生以及碰觸關於巴勒斯坦問題,因為這 屬於核心的議題,38

其主要戰略手段即是透過與埃及的結盟以取得新的有利點,讓以國認為阿拉 伯國家已幾乎做好準備接受解決方案,同時讓其他阿拉伯國家被迫遵循埃及的腳 步,這意味著美國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沙達特,以讓其離開堅持全面性解決方 案必須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和以色列從所有佔領區撤軍的陣營,如果敘利亞無法接 受全面性解決之外的方案,那美國就必須鼓勵埃及「走自己的路」。

他將重點置於周遭議題並透過停火談判減輕軍事威脅,延長 解決的過程,並阻擋任何欲將談判議題連結最終結果的企圖;在另一方面,季辛 吉要讓阿拉伯國家認為他有全面解決的誠意,尼克森也向阿拉伯領袖做出執行聯 合國第 242 號決議案的承諾,然而季辛吉拒絕對談判結果做出保證;季辛吉亦告 訴以色列,要求其做出讓步是避免以國捲入全面性的解決方案。

季辛吉戰略最早可從埃以停火談判中證明,他曾兩次否決以國從西奈半島撤 軍,因為這將讓敘利亞獅子大開口,此外,他認為以色列應該是在美國壓力下緩 緩改變主意。在 1973 年 12 月與阿薩德的會面中,季辛吉迴避了阿薩德對為何巴 勒斯坦人權利未包括在國際和平會議的議程,以及美國是否偏好「土地換取和平」

(Land for Peace)解決方案的質問,季辛吉表示他無法保證最終的談判結果,

但以色列撤軍會分幾個階段進行,和平協議最後將與所有議題相結合。尼克森總 統隨後告知阿薩德,美國將循序漸進將以色列推向戈蘭高地議程,直到以色列發 現。季辛吉亦勸阻尼克森給予阿薩德確切的保證,福特(Gerald R. Ford)總統 上台後亦告訴敘利亞,尼克森總統的承諾對新政府並無拘束力。39

季辛吉的動作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否真想達到全面解決的目的,他承認他所想 達到的部分解決沒有敘利亞的參與將毫無作用,因此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在 1974 年的敘以戈蘭高地隔軍協議上,如果美國身為調停者的可信度要確立的話,敘利 亞必須獲得足以等同之前埃及在第一次蘇伊士運河停戰協定中所獲得的利益,要

38 石樂三,〈季辛吉與中東和平〉,《問題與研究》,第 14 卷,第 2 期(1974 年 11 月),頁 33。

39 Alasdair Drysdale and Raymond Hinnebusch, Syria and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NY: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1), p. 1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終止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的政策則必須仰賴此點。此外,沙達特若在和解進度上 超越敘利亞過多,他將被指責為切割和平的阿拉伯叛徒,並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孤 立,40

季辛吉在外交上的手段是最終成功的關鍵,他的方式是先詳盡瞭解雙方的提 議,而後嘗試將雙方連結,告訴和平失敗的可能後果並強調和平的機會與利益。

美國的建議則是最後才提出,舉例來說,談判曾因阿薩德拒絕對以色列要求禁止 巴勒斯坦游擊隊在戈蘭高地發動攻擊做出保證而一度瀕臨破裂,季辛吉則要求以 色列接受阿薩德同意之美國建議的解決方式,而該協定將禁止攻擊活動,阿薩德 亦將遵守該協定之規範。

而敘利亞與以色列一旦達成協定,將對溫和派阿拉伯國家所希望的和平進 程有決定性的進展,並確保美國在中東外交上的優勢。儘管以色列人已瞭解與沙 達特和解的利益,然而季辛吉仍須對其施壓,使其對阿薩德做出讓步,季辛吉對 以色列做出保護沙達特是以國利益所在的警告,而和平進程若遭挫敗,那戰端將 再度引發,蘇聯將趁機介入並干涉埃及,對解決的方案施壓。

季辛吉成功的獲得敘國領導人的信任在於他讓敘國相信他是一個「公平」的 調人,而這也是談判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敘利亞因此在季辛吉的「穿梭外交」

(Shuttle Diplomacy)下保證將參與美國的和平進程,敘利亞希望季辛吉能扮演 積極的調停者而非僅轉達以色列立場的調人。大馬士革方面亦向美國做出讓步,

以表示敘利亞並非和平的障礙,並且希望和平進程能有所超越,非僅限於一個停 火協議。這項季辛吉與阿薩德談判過程的成就開創了對全面解決方案的嘗試。41 敘利亞之後,季辛吉緊接著繼續在埃及方面調人的工作,以色列公開表示其 目的在於分離埃及、敘利亞與阿拉伯國家,42

40 沙達特曾一再表示埃及不願單獨與以色列簽訂任何和平協定,除非約旦或敘利亞與以色列先

完成一項軍事隔離或停戰協定。但埃及不反對以個別談判的方式,逐步解決中東問題,最後透

過日內瓦和議簽訂一項持久性的中東和平協定。見石樂三,〈季辛吉與中東和平〉,《問題與研

究》,第 14 卷,第 2 期(1974 年 11 月),頁 32。

季辛吉的戰略即是防止阿拉伯國家

41 Alasdair Drysdale and Raymond Hinnebusch, Syria and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NY: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1), pp.181-182.

42 以色列的和談原則係藉「一份和平換取一份領土」(A Piece of Peace for A Piece of Territory )取得安全保障並分化阿拉伯國家。見石樂三,〈日內瓦中東和平會議的前途〉,《問 題與研究》,第 16 卷,第 5 期(1977 年 2 月),頁 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聯合起來對抗以色列。在第二次西奈停火談判(Sinai II)中,以色列清楚表達除 非埃及同意正式停止交戰狀態,並維持「局部和平」(Separate Peace),否則 她無意再度做出原先的領土讓步。對埃及而言,如此一來,沙達特勢將處於政治 孤立,季辛吉警告以色列,此種作法將讓阿拉伯國家將再度團結,巴勒斯坦問題 將成為焦點並與戈蘭高地、西奈半島議題連結,導致國際會議勢的召開。在無法 獲得進展之下,福特政府重新評估其中東政策,並向資深外交以及區域專家諮詢 全面解決的合適方案,但福特與季辛吉並無意願去承受該決定之國內政治成本,

最後以色列接受了在西奈半島限制埃及駐軍,並在雙方之間安插美國觀察員的協 議,透過一個無停戰之名有停戰之實的協議,換取美國持續提供高科技武器,維 持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以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43為了確保以色列的 安全,美國亦承諾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未承認以色列前,不會與之對話。44

季辛吉的戰略構想即以色列的安全在美國武器提供下將進一步強化,而埃及 與敘利亞兩國對以的威脅勢將減輕,如此以色列定有足夠信心追求更全面的和平 解決方案。但部分以色列戰略家卻視第二次西奈半島協議是終結羅傑斯計畫的大 好機會,並讓以色列足以延伸強化其在約旦河西岸以及戈蘭高地的實力。就如同 季辛吉承認的,當他要求拉賓讓步,拉賓說以色列太弱以致無法讓步;在美國提 供更多武器後,拉賓改稱色列足夠強大,不需讓步。儘管最終在季辛吉的強烈壓 力下,以色列仍是讓步了,不過卻也消耗光了以色列的容忍度,以致未來讓步的 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

在敘利亞方面,阿薩德則開始認為美國的戰略在於讓維持以色列的強大優勢 軍力,並分化想堅持取得全面和平解決方案,且拒絕接受低於聯合國第 242 號決 議案條件的阿拉伯國家。從大馬士革的立場來看,第二次西奈協議讓以色列得以

在敘利亞方面,阿薩德則開始認為美國的戰略在於讓維持以色列的強大優勢 軍力,並分化想堅持取得全面和平解決方案,且拒絕接受低於聯合國第 242 號決 議案條件的阿拉伯國家。從大馬士革的立場來看,第二次西奈協議讓以色列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