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臺灣戰後的經濟發展(1949-1996)

第三節 臺灣戰後的經濟發展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3

第三節 臺灣戰後的經濟發展情形

本節將從經濟發展的數個面向,包括經濟成長(如國民人均 GDP 與人均所 得 GNI)、國民的平均壽命、國民的教育程度與國家的環境品質等面向,分析臺 灣在1949-1996 年之間的發展情形。

一、1949-1996 年的經濟成長

自 1949 年國民政府遷臺後,臺灣歷經幣制調控與土地改革的過程、完 成十大建設與十二項建設等經濟基礎建設、以及經由政府規劃的整體經濟策 略與方針,進而階段性的推行進口替代、出口導向與自由化等政策之後,臺 灣經濟發展的情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從動盪到穩定,再從穩定到經 濟起飛,之後創造舉世矚目的「臺灣經濟奇蹟」。圖4-3 中顯示,在 1951-1996 年期間,臺灣的人均GDP 與人均 GNI 皆是不斷的成長;276在1951 年,國民 的人均GDP 為 158 美元,因為處於戰後的 10 年,國家正值經濟調整與建立 制度期間,所以在 1960 年,人均 GDP 並無顯著的變化;然而,經過 10 年 的努力與建設之後,1970 年臺灣的人均 GDP 成長到 393 美元,成長約 2.5 倍;在1980 年,隨著經濟起飛與轉型,臺灣的人均 GDP 增長到 2,385 美元,

意即在1970-1980 的 10 年中,人均 GDP 成長超過 6 倍之多;之後,臺灣在 1992 年,人均 GDP 則突破 1 萬美元,1996 年更是達到 1 萬 3,428 美元。277 從 1950-1996 年期間臺灣的經濟成長中發現,臺灣的人均 GDP 在時間 的象限中,顯示出國家的經濟朝著增長的方向發展,倘若再將臺灣置於時、

空間的二維象限中,在同樣的時間軸上(1960-1996 年)與亞洲部分國家比

276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國內生產總值,包括民間消費支出、投資總額、政府開 支與淨出口等的總和,人均GDP=GDP/國內總人口數;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指國民 收入,包括工資、租金、利息與利潤等收入,人均GNI=GNI/國內總人口數。

277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參考網址:http://ebas1.ebas.gov. tw/pxweb/Dialog/Saveshow.asp,最後 瀏覽日期103 年 9 月 11 日。經濟成長是以國民生產毛額(GNP)的年增率來表示,而與國民 生產毛額有關係的還包括(GDP)、國民生產淨額(NNP)、國民所得(NI)、個人所得(PI)

及可支用所得(DI)等,請參考陸民仁,1997,《臺灣經濟發展與競爭》。臺北市 : 健行出版 社。頁17-24。本文僅就 1951-1996 年之人均 GDP 作為研究期間臺灣經濟成長之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4

較與分析臺灣的經濟發展情形,得知1960 年時,在亞洲的 13 個國家中,臺 灣的人均GDP 為第 11 名,然而,到了 1996 年,臺灣的人均 GDP 已增長到 排名第4 名,如表 4-1 所示。

圖 4-3 1951-1996 年臺灣人均 GDP 與人均所得圖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參考網址: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Sav eshow.asp,最後瀏覽日期:2014 年 9 月 11 日。

表4-1 臺灣與亞洲部分國家分別在 1960 年與 1996 年的人均 GDP(美元)

1960 1996

日本 7,118 37,422

香港 3,080 24,818

新加坡 2,251 25,796

南韓 1,110 12,249

馬來西亞 784 4,744

菲律賓 612 1,164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6

1951-1996年臺灣人均GDP與人均所得, 單位:美元

人均GDP 人均GN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泰國 317 3,055

印尼 196 4,154

巴基斯坦 188 487

印度 181 411

臺灣 164 13,428

尼泊爾 135 214

中國 105 703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Dowling and Valenzuela,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 2nd. ed., p. 5.與 World Bank,網址: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 /countries?page=3,最後瀏覽日期,

2014 年 9 月 12 日。

二、1949-1996 年間國民的平均壽命

在經濟發展的理論中,另一項經濟發展的指標為國民的平均壽命,圖4-4 中 顯示,1966-1996 年期間,以 10 年為一區間的列出臺灣人民的女性、男性與平均 壽命,在這30 年之間,臺灣人的平均壽命,無論是女性或是男性,皆是逐年增 加,例如在1966 年,國民的平均壽命為 67.46 歲,而在 1976 年與 1986 年則分 別增加到71.15 歲與 73.28 歲,到 1996 年,則增加到 74.95 歲;女性則是從 1966 年的 69.74 歲,分別增長到 1970 年的 73.6 歲,1980 年的 75.88 歲,以及 1996 年的78.05 歲,分析主要的因素在於國家對於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的重視。278在 圖 4-5 中,比較臺灣人民在 1990 年國民的平均壽命,不論是女性、男性或全體 國民,皆較世界各大洲和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長。

278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www.stat.gov.tw/mp.asp?mp=4,最後瀏覽日期,2013 年 9 月12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圖4-4 1966-1996 年臺灣人民平均壽命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www.stat.gov.tw/m p.asp?mp=4,最後 瀏覽日期,2013 年 9 月 12 日。

圖4-5 1990 年世界各洲與臺灣女性、男性與國民平均壽命

作 者 自 製 。 資 料 來 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網 址 : http://apps.who.int/gho/data/vie w.main.690?lang=en,最後瀏覽日期:2103 年 9 月 12 日。與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

www.stat.gov.tw/mp.asp?mp=4,最後瀏覽日期,2013 年 9 月 12 日。

三、1949-1996 年間國民的教育程度

67.46

71.15 73.28 74.95

69.74

73.6 75.88 78.05

65.18

68.7 70.97 72.38

1966 1976 1986 1996

1966-1996年臺灣人民平均壽命

平均 女性 男性

50 48 51

71 68

75

59 58 60

72 68

76

64 62 67

73.79 71.33 76.75

平均 男性 女性

1990年世界各洲與臺灣女性、男性與國民平均壽命

非洲 美洲 東南亞洲 歐洲 全球 台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自1949 年國民政府遷徙來臺後,在臺灣的初等教育部分,是以日本時代已 經推動的義務教育及中國大陸的教育體制作為基礎,之後,政府逐步的推動學制 的改革,主要的改革項目包括:課程的修訂、教師的甄選與訓練、義務教育的實 施、原住民教育的推行以及民間私塾的登記與管理等,279以下區分五個部分加以 說明:

(一) 國民教育的普及:1945 年,臺灣國民教育的就學率為 80%,在政府推動 國民教育之下,臺灣從1968 年正式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將國民教育 由六年延長為九年,原有初級中學從此改稱為國民中學,國民小學畢業 後,一律免試進入國民中學,取消初中入學考試;1996 年,國小生的就 學率99.02%,國中生的就學率達到 94.27%,2801950-1996 臺灣國民教育 百分比的示意圖,如圖4-6 所示。

圖 4-6 1950-1996 臺灣國民教育百分比示意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 Node=1052&Page=19 984&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Index=1,最後瀏覽日期 2014 年 9 月 11 日。

279 薛化元,《臺灣開發史》,頁 196。

280 薛化元,《臺灣開發史》,頁 197。並參考中華民國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

tw/pages/ detail.aspx? Node=10 52&Page=19984&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 f&Index=1,最後瀏覽日期 2014 年 9 月 11 日。

79.98

97.54 96.75 99.02

63.08

77.33 89.12 94.27

1950 1976 1986 1996

國小 國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8

(二) 聯招制度教育的公平性:國民政府遷臺之初,全國僅有臺灣大學、師範 大學、中興大學與成功大學四所學校採取個別招生,為求教育公平,杜 絶人情壓力,自1954 年起,政府整合這 4 所大學,開始辦理聯合招生,

其他各校相繼仿效,採取聯招制度,其優點在於教育的平等與公平競爭。

281

(三) 高等教育質與量的提升:為因應在1949 年後,臺灣的人口大幅增加與經 濟發展快速,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政策,朝向重質重量的發展,自1950 年到1996 年之間,臺灣的大專院校由 7 所擴增到 137 所。大學生由 7,660 人,擴增到29 萬 5,843 人;此外,在 1950 年,碩士班學生僅有 5 人,

1956 年時,博士班學生僅有 1 人,但是到 1996 年,臺灣的碩士班學生 為1 萬 2,649 人,博士班學生為 1,053 人。282

(四) 技職教育的提升:為因應1960 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大量中級技 術人才,政府從 1964 年起陸續核准大量專科學校創辦成立,並於 1968 年,在教育部增設技職教育司專司其事。至 1996 年止,全國高職計有 204 所,學生人數計 520,153 人,五專計有 70 所,學生人數為 412,837 人,大幅提升國內技職教育,孕育出無數的專業技術人才,當時許多的 技職學生在畢業後,直接投入國內生產業界就業,形成學術與產業無縫 接軌的情形。283此外,為配合國家經濟轉型與市場對高科技產業人才的 需求,政府於1995 年起,開放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格 為科技大學,並可附設研究所。

(五) 提升性別受教平等:臺灣男女性接受教育人數的比例,自基礎教育至高 等教育逐年提升,以下就 1950-1996 年期間,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 分別列出男女生在校的人數比例。

281 同註 43,頁 316。

282 同註 43,頁 316-317。並參考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各級學校校數、班級數、學生及畢業生 人數、教師人數及生師比」,參考網址: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23&C tNode=363 5&mp=4,最後瀏覽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283 同註 43,頁,317-3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1. 國小:臺灣在 1950 年國小女男生人數的比例為 63.8%,1976 年為 94.6%,

1986 年為 94.1%,到 1996 年為 92.8%。

2. 國中:臺灣在 1950 年國中女男生人數的比例為 50.2%,1976 年為 83.2%,

1986 年為 93.9%,到 1996 年為 94.4%。

3. 高中職:臺灣在 1950 年高中職男女生人數的比例為 22.9%,1976 年為 80.3%,1986 年為 98.7%,到 1996 年為 103.3%。

4. 大學:臺灣在 1950 年大學男女生人數的比例為 16%,1976 年為 57.3%,

1986 年為 76.9%,到 1996 年為 92.5%。

圖4-7 臺灣國小男女生人數圖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

=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最後瀏覽日期 2014 年 9 月 13 日。

0%

50%

100%

1950 1976 1986 1996

臺灣國小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男生 女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0 圖4-8 臺灣國中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 4075

&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最後瀏覽日期2014 年 9 月 13 日。

圖4-9 臺灣高中職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作 者 自 製 。 資 料 來 源 : 教 育 部 統 計 處 , 網 址 : http://www.edu.tw/pages/ detail.as 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最後瀏覽日 期2014 年 9 月 13 日。

0%

50%

100%

1950 1976 1986 1996

臺灣國中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男生 女生

0%

50%

100%

1950 1976 1986 1996

臺灣高中職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女生 男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圖4-10 臺灣大學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作者自製。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tw/page s/detail.aspx?Node

=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 df,最後瀏覽日期 2014 年 9 月 13 日。

四、1949-1996 年間國家的環境品質

由於國家的環境品質是世界各國永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影響甚鉅,

是以在探討經濟發展時,必須考慮環境品質亦是重要的指標之一,近年來,

許多研究以「綠色國民所得」(Green 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

「綠色國民所得」在於考量到自然資源的耗損(nature resource depletion)

與環境品質折損(environmental quality degradation)的程度,以國家經濟 收入調整國家的經濟措施,即調整原GDP 的型態,GDP 應包括運用天然資 源的成本與評估社會污染排放的成本。此外,有些人建議地球的環境損壞,

如地球暖化與臭氧層的耗損,亦應被扣除,然而,這些損壞程度不易估算;

另外,有些人建議對於環境品質的保護與環境損害的補償,如醫療費用的支 出,亦應被扣除,主要是因為假如環境沒有被破壞,將不會導致這些成本的 支出。284

我國政府於1971 年 3 月成立「行政院衛生署」,下設「行政院衛生署環

284 J. Malcom Dowling and Ma. Rebecca Valenzuela, 2010,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 2nd ed.

Singapore: Cengage Learning. p. 6.

0%

50%

100%

1950 1976 1986 1996

臺灣大學男女生人數比例圖

臺灣大學男女生人數比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