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分析語法實驗的前測與後測

7.1 存現句教學上的建議

7.1.3 藉由測試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應於韓語表示存在的句子範疇。

因為韓語的主格助詞具有表現焦點與引介的功能,存現句的賓語需要翻譯成主格 助詞「-이/-가(-i/-ga)」結合的樣子,即將存現句翻譯成韓語時,存在物必須與主格助 詞「-이/-가(-i/-ga)」結合。因此,會使韓籍學生產生疑惑,為何要把句子的主語放在 動詞的後面。針對韓籍學生設計存現句課程時,需要強調韓語主格助詞的功能。

韓語主格助詞表示未知的信息,而補助助詞表示已知的信息。「有」字句和存現 句的存在物翻譯成「-이/-가(-i/-ga)」結合的樣子,然而「在」字句和一般語序的存在 句需要翻譯成補助助詞「-은/-는(-eun/-neun)」結合的樣子。因此,教學時透過與韓語 比較的方式可幫助學生容易理解「為何分成兩個語序」。並且透過練習,使學生熟悉 將與主格助詞「-이/-가(-i/-ga)」結合的第一個句子翻譯成「有」字句和存現句,將與 補助助詞「-은/-는(-eun/-neun)」結合的第二句子翻譯成「在」字句和一般語序的存在 句。

韓語表現定性的冠詞不發達,而往往句子內名詞組的定性很模糊。並且主格助詞

「-이/-가(-i/-ga)」和補助助詞「-은/-는(-eun/-neun)」又能表現定性。相反地華語使用 語序來表現定性,華語表現定性的方式與韓語不同。

總而言之,韓語的主格助詞「-이/-가(-i/-ga)」與引介功能、信息傳達、主題的表 現、焦點的表現、定性的表現息息相關。對於主格助詞的理解有助於了解存現句,因 而存現句的教學必須從對於韓語助詞的了解開始進行。

7.1.3 藉由測試結果

本研究的前測結果顯示,學生不太了解華語以存現句語序來表示存在的方式。初 級階段的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之後,有明顯的進步。然而中、高級階段的學生進步 不大,反而容易產生混淆,故定性教學等等越早進行越有效。中級和高級階段的學生 在學習華語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本課程所講解的內容,並且他們的華語已經固化,而 短短的2堂課未能完全糾正他們已經固化的語法錯誤。由此可知,基於功能語法的存現 句教學越早實行越有效。

前測和後測的結果顯示,若要幫助學生學習存現句,2堂課仍嫌不足,需要更多時 間的講解和練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認為存現句教學的關鍵在於定性教學。本研究的測試結果顯示,參加測試 的學生不太了解華語表現定性的方式。「從舊到新」的通則、主題和焦點的概念以及 引介的功能都有助於了解華語定性的表現方式。因此,透過「有」字句和「在」字句 讓學生在學華語的初級階段先接觸「從舊到新」的通則;給初級階段的學生介紹主題 和焦點的概念以及引介的功能,以便使初級階段的學生有系統地學習華語表現定性的 方式。然後等到這些學生學華語學到中級階段時,再次透過這些基於功能語法的角度 來介紹且教導存現句表現定性的方式。由此可知,存現句的教學需要分層次讓學生學 習。

韓籍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並且他們不太了解華語句子分配主題和焦點的通則,

因而往往按照韓語語序來分配華語語序。此外,韓語表現定性的方式很模糊,干擾韓 籍學生學習華語的定性。並且韓籍學生不太理解華語分配定性的通則而容易產生混 淆。

本研究認為若透過對比的方式教導韓籍學生2個語言表達存在語意的差異,就能幫 助學生較快學習華語存現句型。並且藉由2次的測試得出針對韓籍學生的定性教學越早 越有效,針對韓籍學生解釋定性有關的語法概念需要充分的時間和練習。總而言之,

為了使學生了解存現句並把它應用在華語生活上,需要更多時間的講解和練習。

7.2 結論

本文使用對應於華語一般語序存在句和存現句的韓語句子來比較2個語言表達存在 的方式而歸納出一些對應規則,但是韓語沒有只對應於華語存現句的句型,因此韓籍 學生不太了解為何華語需要存現句來表達存在語意。

華語為孤立語,沒有形態變化,語序起到重要的作用。華語以語序來表現主題與 焦點,因而需要以存現句來表達存在語意。而存現句不可以帶有定名詞組的論元。

相反地韓語為黏著語,有形態變化,語序也比較自由。韓語使用助詞來實現主題 與焦點。韓語引介性存在句以主格助詞來表達引介的語意。由此可知,主格助詞能實 現焦點。與華語的引介性存在句,即存現句相比,韓語引介性存在句可以帶有定名詞 組論元。

韓語的冠詞系統不發達,往往使用主格助詞或補助助詞來表示定性。韓語「있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itta,有/在)」動詞與主格助詞、補助助詞搭配或者有時省略這些助詞以表達「在」字 句的語意以及「有」字句的語意。然而韓國學生不太清楚韓語助詞與傳達信息以及定 性之間的連貫性。因此,韓籍學生不太了解華語表示存在時,為何需要分為「在」字 句和「有」字句。

本文從功能語法的觀點來探討華語存現句與韓語存在句的特徵,得出此2種語言以 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存在語意。本文認為存現句呈現出華人表達語言的基本模式,若從 功能的觀點來了解存現句,有助於了解整個華語句型。

本文從功能語法的觀點來針對韓籍學生設計存現句課程,藉此使學生了解華人為 何以存現句型來表達存在語意而讓學生順利學習存現句型。並且本文透過華語和韓語 的對比分析、針對韓籍學生的前導研究歸納出存現句學習上的難點,以便針對這些難 點設計課程。設計課程後,再次做前測和後測,而且在2次的測試中間給學生上2堂語 法課。前測和後測的結果顯示,若要幫助學生學習存現句,2堂課仍嫌不足,需要更多 時間的講解和練習。

本研究的前測結果顯示,韓籍學生不太了解華語表示存在的方式,並且這些學生 不太了解華語表現定性的方式。本研究認為存現句教學的關鍵在於定性教學。基於功 能語法的存現句教學越早實行越有效,並且這樣的存現句的教學需要分層次來讓學生 學習。

韓籍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往往按照韓語語序來分配華語語序。此外,韓語表現 定性的方式也很模糊,會干擾韓籍學生的定性學習。藉由對比的方式,教導韓籍學生2 個語言表達存在語意的差異,就能幫助學生較快學習華語存現句型。

以前韓國華語語法書沒有從功能的觀點分析華語語法,因而無法解決學習者所面 對的語法問題,最近才漸漸開始從功能的角度去解釋華語語法,然而尚未積極應用在 教學上。因此,本研究從存現句切入將功能語法應用在韓國學生的華語學習之上,證 明功能語法在教學上的可行性與實用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書目

1. 丁崇明,2009,《現代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中華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2006,《漢語研究與應用》,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3.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 王海峰,2011,《國別化對韓漢語學法(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 王紅 彭小川 李守紀,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 館。

6. 王曉亮,2006,〈漢語存在句式的認知分析〉,《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5卷第4 期,66~69。

7. 方經民,1994,〈有關漢語句子信息結構分析的一些問題〉,《語文研究》,第2 期,39~44。

8. 史有為,2001,《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9. 北京語言大學,2007,《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0. 朴正九(박정구), 19 88 , 《存在文에 쓰이는 動詞의 特性 研究(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bs used in Korean Existential Sentences)》,首爾大學大學院碩士 論文.

11. 朴正九(박정구) , 2005 , 《 박샘의 친절한 중문법(Dr. Park’s Sweet Chinese Grammar)》,다락원(Darakwon).

12. 沈家煊,2006,《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宋玉柱,1991,《現代漢語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宋玉柱,1982,〈動態存在句〉,《漢語學習》,第6期。

15. 宋玉柱,1982,〈定心謂語存在句〉,《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16. 呂文華,2008,《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7. 呂必松,2007,《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金岩,1997,〈漢語存現賓語在朝鮮語中的對應形式〉,《漢語學習》,總第101 期,30~32。

19. 金岩,1996,〈朝鮮語和漢語主語的對比〉,《漢語學習》,總第96期,32~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金明淑,2003,《韓國學生漢語習得情況的調查與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21. 李大忠,1996,《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2. 李英哲,2001,《漢語歷史共時語法論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3. 李臨定,1986,《現代漢語句型》,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李臨定,1987,《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人民教育出版社。

25. 李臨定,1988,《漢語比較變換語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6. 李炳官(이병관),2010,《나의 사랑 중국어법(My Lovely Chinese Grammar)》,

Shinasa.

27. 李彰浩(이창호), 1996, 《 현대한어 주제에 관한 담화 화용론적 연구 (A Discourse Pragmatic Study on the Modern Chinese Subject)》,高麗大學校大學院博 士論文.

28. 李瀅鎬(이형호), 1991, 〈 存現文 動詞에 관한 考察(A Study on the Verbs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中國文學硏究》.

29. 李翊燮(이익섭) , 2005,《韓國語文法(Korean Grammar)》, 首爾大學出版社.

30. 肖奚強,2009,《外國學生漢語句式學習難度及分級排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31. 周健,2005,《對外漢語語感教學探索》,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

32. 周健,2009,《漢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33. 周小兵,2009,《對外漢語教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34. 周小兵,2004,《對外漢語教學入門》,中國:中山大學出版社。

35. 周小兵 朱其智 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 大學出版社。

36. 林齊倩 金明淑,2007,《韓國留學生介詞「向」、「往」使用情況的考察》,暨 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2期,15~24。

37. 吳中偉,2004,《現代漢語句子的主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8. 邵菁、金立鑫,2007,《認知功能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8. 邵菁、金立鑫,2007,《認知功能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