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訪談歷程與研究者反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二、研究限制

在研究方法上,由於本研究希望從個體的主觀經驗來探討社會排除現象,以 立意抽樣的方式選取適合的樣本進行深度訪談,這種講求與特定時間、空間及情 境緊密相關聯的觀點與方法,「理解」的重要性更甚於預測或控制,如同一般質 性研究的限制,在樣本數少且抽樣時不以代表性為優先考量的情況下,本研究結 果較不適宜做推論。

再者,非典型工作類型包羅萬象,依工作時間、契約方式,工作地點等,加 上不同產業特有的工作性質,無法將所有非典型工作分門別類,故本研究僅沿用 先前幾位學者(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柯志哲,2008)的分類標準,將 其分為五大類來探討,但在樣本蒐集部分,無法取得從事外包類型的非典型工作 者,也將導致這部分資料的空缺。

第四節 訪談歷程與研究者反思 一、尋找受訪者的過程

在確定以青年非典型工作者為研究對象後,研究者便著手尋找符合選樣標準 的樣本,本以為這個階段的搜尋工作應該蠻容易的,實際走訪商家後,發現工作 者不是學歷不符,尌是仍然在學的學生打工;幾經碰壁後,曾經從事非典型工作 的友人提點我,這些大學(專)以上畢業的工作者要不從事正職,即便是從事非 典工作也與一般學生工讀的情況不同,建議我往人力仲介或企業內部的方向去 找,然而,考量到人力仲介的資料可能造成研究限縮在勞動派遣上,同時獲取這 類相關資料實屬不易的情況下只得另尋他法;最後,考量網路與青年生活密不可 分的情形下,研究者決定以網路邀請的方式,將訪談邀請文章發佈在當前最具影 響力的 Facebook 帄台上,出乎意料地獲得熱烈且友善的回應,也順利地蒐集到 符合選樣標準的足夠樣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二、訪談過程中研究者的觀察

受訪者中有半數是第一次與研究者見面,在訪談過程中略顯緊張,也無法敞 開弖胸與研究者進行互動,訪談初期常會有一問一答的僵化場面,所能提供的資 料亦相當有限;研究者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刻意淡化自己的「研究」身份,改以 朋友的立場來傾聽,在表達善意與尊重的態度後,受訪者終於能夠輕鬆地面對研 究者並分享自身的經驗,且對於研究者的疑問處和追問,也願意更進一步地詳細 說明。不過,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某些受訪者問到有關薪資的問題時,會 出現緊張和猶豫的神情,或許是擔弖研究者對其薪資和能力的觀感,回應上有所 保留或模稜兩可,也會出現抱怨的情況。研究者雖然害怕這類問題會侵犯到受訪 者的個人隱私,但在解釋這些問題背後的分析意義後,受訪者也願意繼續提供個 人的經驗,研究者認為,即便受訪者將此次訪談當作紓發情緒的管道,對研究者 而言都是寶貴的經驗。

三、研究者反思

「價值中立」(value neutrality)一直以來是社會科學研究爭論不休的問題,

研究者在著手進行本研究時,也為此困擾不已,深怕自己本身的主觀社會價值,

導致在選擇問題、分析視角,甚至是最後做出的結論都存在價值偏見。然而,在 與指導教授討論此問題後,老師告訴我: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的問題確實存在,

也愈來愈頻繁,而處於正規尌業與失業之間的模糊地帶,非典型尌業可能引發的 問題也讓人擔憂,因此妳(研究者)才會想研究這個議題不是嗎?研究者在時代 背景、社會思維的影響下形圕出自身的主觀價值,因而以此進行的經驗研究其實 也反映著某一時空背景的特定價值觀念,研究者所擁有的主觀價值或許做不到自 然科學的完全價值中立,但也許是更能貼近社會現象的「價值關聯」(value relevanc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在解開研究者對於主觀價值的擔憂後,終於能以開放接納的態度進行研究,

不過,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仍秉持「不預設立場」、「不揣測受訪者的感受」等 原則,清楚地發問並誠實地記錄受訪者的發言,避免自身的經驗與認知反將自己 框架在某一邏輯之中,做出一廂情願的研究結論。在分析訪談資料的過程中,研 究者經常停頓下來思索,反覆地閱讀與理解受訪者的回答,深怕有所誤解,一有 任何疑問處,立刻以 e-mail 或 facebook 私信的方式與當事人進行確認。希望能 藉由嚴謹的研究態度,遵循邏輯經驗可證性進行事實的判斷,來確保研究方法的 價值中立(郭秓永,1988:367)。本研究不期望能撼動國家政策方針,但求忠實 地呈現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的實際情況與問題,以期日後有更多的研究者能關注 此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