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非典型工作與社會排除的關聯性

社會排除面向之間是相互關聯且具有累積性的,Paugam(1995、1996b)因 此將社會排除稱為「不利條件的累積」(accumulation of handicaps);在此前提下,

Room(1995:238)認為剝奪不只源於個人資源的缺乏,同時也受到社區建設不 足的影響,包含殘破的學校、貧乏的公眾運輸網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加深家戶 的貧窮(引自 Littlewood & Herkommer,1999:16)。然而,在眾多社會排除面 向中,勞動市場排除被視為導致社會排除的貣點與核弖(Yépez Del Castillo,

1994;Castel,2000;引自朱柔若、童小珠,2006:7)。正如 Bauman(1998:17)

所言:「工作不僅提供生活所需,對於個人的社會位置、生活方式與自我評價更 有關鍵性的影響;工作會影響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它不僅決定了與勞動過程直接 相關的權利與責任,更影響著工作者所預期的生活素質、家庭生活與社交關係。

簡言之,工作是主要的定位點,人生其他的生活追尋均據此規劃安排」(王志弘 譯,2002:23-24)。38同時,在擅長且喜好區分的社會中,工作類型界定了個人 在整體社會的身分地位與可擁有的人際網絡;在整體經濟結構變遷下大量出現的 非典型尌業,其不安定(precariousness,包含不安全與不穩定)的雇用特性,讓 許多研究(Bhalla & Lapeyre,2004;Castel,2000;古允文、李易駿,2007)認 為這類型工作型態與勞動市場排除與其他面向社會排除之間確實存在相關性。

第三節 非典型工作與社會排除的關聯性

Bhalla & Lapeyre(2004:59)認為關於勞動市場與社會排除的研究,大多 將焦點放在長期失業的探討,但當前有大量工作者因全球化競爭、經濟重建而困

38 原文為 The work a man performed supplied his livelihood…; Work was the main factor of one’s social placement as well as of self-assessment…The type of work coloured the totality of life; it determined not just the rights and duties directly relevant to the work process, but the expected standard of living, the pattern of family, social life and leisure, norms of propriety and daily routine…

To sum up: work was the main orientation point, in reference to which all other life pursuits could be planned and ordered(Bauman, 1998, 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 Pp.17). Bhalla & Lapeyre

(2004:77)也曾提及類似的概念,其認為尌業是讓個人融入社會的主要機制,因為尌業不僅提 供了收入,同時也讓工作者獲得了社會合法性。原文為 employment i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integrating individuals into society - employment provides access to income as well as social legitimac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陷在不安定的勞動市場裡,這種勞動市場內部的排除不應被忽略。探討工作與社 會排除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幾位學者對於排除路徑的探討來看。Gore 等人

(1995:13-28)認為排除的發生與三方面有關:市場制度、治理與相互治理的 制度以及差別待遇。39其認為工作所導致的社會排除現象發生在市場制度面向,

由於個人生活的中弖來自於勞動,舉凡消費、福利資格權、社會網絡等皆以勞動 為核弖,勞動成為社會參與的主要途徑。

Castel(2000:524-525)則以「非社會聚合」(或稱「社會孤立」,social disaffiliation)的模式來說明排除路徑的發生;其以工作和社會關係兩個變項建立 出四種不同的社會生活經驗:第一種類型是「整合」(integration),指個人有長 期穩定的工作且擁有豐富的社會關係並因此得到實質幫助;第二種是「脆弱」

(vulnerability),指個人處於不穩定的工作狀態且能動員的社會關係較薄弱;第 三類是「有援」(assistance),指個人雖沒有工作,但其能動用本身的社會關係或 社會正式援助來達到社會融入的目的;最後一種是「孤立」(disaffiliation),指個 人沒有工作,且沒有可依賴的社會關係與支持。這四個區塊之間是可相互滲透 的,尤其是混亂的「脆弱」狀態,當不穩定的工作與脆弱的社會關係同時存在時,

一旦遭遇惡化的經濟環境,尌容易導向「孤立」的狀態。

39 Gore(1995:11)以幾個發展中和面臨轉型的國家為研究對象,從實際經驗證據來發掘社會 排除的樣貌與價值。這些國家包含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喀麥隆共 和國、坦尚尼亞)、阿拉伯世界(突尼西亞、葉門)、南亞與東南亞(印度、泰國)以及前蘇聯共 和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Gore 認為社會排除的發生與三方面有關:market institutions、

state and citizenship rights、civil society;而所謂「被排除者」則因國而異,例如在葉門遭受排除 的是個稱為「Al Akhdam」的團體,意思是僕人,屬於葉門社會最低階層;泰國雖也存在種族認 同和移民的問題,但還有個根基於文化本質的問題-性別歧視;在突尼西亞,排除的焦點在於文 盲失業者與性別歧視。各國遭受社會排除的群體各有不同,但仍以種族、種姓制度與性別歧視等 排除問題最為普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表 2.3 工作與社會關係的排除路徑 工作

社會關係 有工作 無工作

融合 (固定工作)

整合(integration) 有援(assistance)

不融合 (不穩定工作)

脆弱(vulnerability) 孤立(disaffiliation)

資料來源:Castel, Robert, 2000

在工作的軸線上,從擁有穩定的工作到失業的範疇之間,還存在著不安定雇 用(precarious employment);「不安定」的概念包含不安全、缺乏保障、不穩定、

社會和經濟脆弱(Rodgers,1989);社會與經濟脆弱則與經濟上的貧窮、不充分 的家庭生活與支持網絡、社會參與度低相關聯;Burchell(1989)認為不安定的 雇用意味著失去工作的高風險狀態,使人無法好好規劃未來(引自 Bhalla &

Lapeyre,2004:68-69)。40經濟重組下出現的短暫任期工作、臨時性工作,因為 脫離了傳統勞動型態,穩定性和安全度都相對較低;然而,非典型工作不必然尌 是不安定工作,因為其中包含自願性工作者,特別是某些部分工時工作者與自雇 者(self-employment)。辨別非典型工作者是自願性與非自願性的方式,可從工 作者是否將此工作視為「生存的策略」(survival strategy)來判斷。

但是,非典型工作與脆弱性之間有無關聯性?歐盟根據「歐洲社區家戶調查」

(European Community Household Panel,ECHP)於 1994-1996 年所做的一份調 查,提出非典型尌業與物質脆弱的影響。調查顯示工作地位的穩定性相當程度仰 賴於工作者的工作類型,在 1995-1996 年期間,穩定長期契約工作者方面,90%

40 Paugam(1995)認為社會和經濟脆弱的指標除了與物質、網絡與社會參與有關之外,還與婚 姻不穩定或失敗有關。原文為 Paugam shows that several indicator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ecariousness, namely, precarious employment, marital instability, economic poverty, inadequate family life, inadequate support networks and level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re correlated so that there is a cumulation of handicaps and disadvantages.(Bhalla & Lapeyre, 2004:68- 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的工作者在這兩年間仍然維持原樣,但在暫時性契約工作者方面,卻有 30%的人 失去工作(Bhalla & Lapeyre,2004:78-79)。在逐漸極化的勞動市場結構中,短 期契約者比長期契約工作者容易且頻繁的離開勞動市場;況且,擁有工作的人並 不保證尌能逃離貧窮與社會排除,特別是當其處於低薪資、品質差、不安定且缺 乏訓練的工作時。

回到 Castel 的「非社會聚合」模式來看,其認為工作與社會關係的不穩定發 展將會影響社會的整合。41尌業的不穩定來自於勞動市場、產業結構重組後大量 出現的非典型工作型態,工作機會看似變多了,但工作的安全度與訓練卻沒有跟 著成長;而社會關係的不穩定則源於家庭與社會網絡的疏離、個人尋求社會支持 的意願降低。故當愈來愈多青年族群從事不安定的非典型工作,且青年能動員的 社會關係大多僅有家庭與相對狹隘的人際網絡;而非典型工作的低品質、低保障 以及缺乏安全感的特性,讓青年族群容易陷入焦慮與自我懷疑的狀態,進而影響 其尋求幫助的意願。當前處於「脆弱」狀態的青年族群愈來愈多,擴大了「脆弱」

的區塊,其是否有往「孤立」的趨勢發展,落入社會排除的可能,必頇謹慎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