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分析與處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以逐字稿為主,進行質性研究的蒐集與分析,其資料處理結果如下:

壹、 轉騰文字搞與編碼

受訪資料部分,為了方便編碼與分析,本研究將十位正式受訪者予以編號,其依序 為 A、B、C、D、E、F、G、H、I、J。逐字稿部分,編碼原則為(英文/數字/數字),第 一個數字為兩位數,代表受訪者之逐字稿中的頁數,而第二個數字亦是兩位數,代表受 訪者之逐字稿中的第幾行。例如:A0103 表示這個對話摘自 A 受訪者的逐字稿中,第 1 頁第 3 行,以此類推。研究者騰稿時,受訪者的情緒、笑聲、無奈、呼吸急促、沉默等 一併紀錄。本研究會反覆聆聽錄音檔,並對照逐字稿內容、校正錯誤,但本研究會盡量 保持受訪者所講述的內容;為了使語句更加順暢,本研究會刪除一些重複性的「嗯…然 後…阿…對…」之類的語贅詞。基於受者訪個人權益與研究嚴謹度,而要求研究者本身 不能隨便播放訪談錄音檔及透露逐字稿內容,一切內容僅有研究者已知,受訪者皆以化 名方式呈現;轉騰完成後,將逐字稿交給受訪者檢核內容是否有誤。

貳、 信度分析

資料分析前,本研究邀請三位編碼員進行編碼,就研究目的、名詞解釋、韌性歷程 等概念一併瞭解後,將以十份訪談逐字稿進行獨立編碼。首要編碼步驟為界定母群體,

並抽取樣本;再者定義基本單位與類別,以單字、自義、句子、主題、段落做為紀錄單 位,並定義類別;此時,須避免同一單位可被歸入為兩個或更多的類別中,反之則違反 基本統計假定,易產生可疑結果。本研究之編碼規則以英文-數字-數字所組成,前者英 文表示受訪者編碼號,中間數字為頁數,後者數字為行列數。

內容分析法基於兩種一致性原則:(1)分析者一致性:不同編碼員使用相同類目於相 同內容,應該得到相同結果;(2)時間一致性:一個編碼員或一群編碼員在不同時間,

使用相同類目於相同內容,應該得到相同的結果(引自王石番,1991,頁 306)。

內容分析法的信度設計分為三種類型:穩定性(stability)、可複製性(reproducibility) 與準確性(accuracy) (Krippendorff, 1980),穩定性意旨分析過程是否始終不變,其可藉由 不斷測驗來看出端倪,且不可當作裁定內容分析資料作為推論的唯一指標。可複製性又 稱編碼員相互同意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相互主觀同意度(intersubjective agreement) 或相互共識(consensus),其指在不同的環境及地點,不同的編碼員在複製過程的相似性;

39

其要求編碼員編碼時必須做到絕對獨立,不可一邊編碼一邊討論,此舉將會互相影響修 正的過程(Krippendorff, 1980)。若在實際編碼過程中遭遇到問題,編碼員需暫時擱下工 作、互相討論、修正不合適的觀點,達成協議後再繼續編碼,信度就會提升(Krippendorff, 1980)。

本研究以一位研究者、一位連鎖餐廳主管、一位休閒事業經營學系的助理教授以及 一位觀光事業學系的助理教授,取四人所獲得之共識部分來做為一致性的程度(參考附 錄五至附錄九),並分派單元給類目。研究樣本、類目與分析單元確定後,進行資料分 析,並於此之前建立信度。根據 Holsti (1969)所提出的內容分析之相互同意度與信度計 算公式做為本研究信度分析之依據。本研究編碼員信度分析為六尺度,分別為 A+(非常

40

參、 效度分析

效度指檢測或使用測量工具就能測出特質或功能,即正確性(簡茂發,1982)。其 他學者則主張效度乃一個測量使用上的有效性(Noll, Scannell, & Craig, 1979)。其測量後 能達到研究者的某個目的之程度(Mehrens & Lehmann, 1973)。Budd, Thorp, & Donohew (1967)認為內容分析效度的測量方法較推薦以下五種:評審團法(jury)、已知團體法 (known group)、獨立效標法(independent criterion)、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及預測效 度(predictive validity)。其中評審團法為延伸邏輯驗證,優於邏輯驗證;由研究者針對研 究問題有其見解的專家,評斷研究設計、變項定義及抽樣方法之研究過程,適時提出看 法與改進研究流程的品質(王石番,1991,頁 321)。吳統雄(1985)將效度可分為三個 種類: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及構念效度。內容效 度中包含專家效度,專家針對欲測量之內容進行審視與核定;效標關聯效度又稱為效標 效度,多數使用在心理學測量,其主要預測研究者欲探討的某些特質;構念效度有建構 效度之別稱,主要目的為研究者是否測量到欲研究之構念(construct),並進行推論。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站在質性的角度來檢視內容效度,認為一個好的研究不應只從一 個角度來看,假若站在受試者的觀點,將能使工具在修辭上更貼近受試者的語言,避免 掉一些問卷調查研究的限制(連怡鈞、林寬佳、林惠如,2010)。過去量表發展常以質 性研究作為開端調查,且傳統自述量表內容效度都是採用專業專家的建議(連怡鈞等人,

2010)。且內容效度對質性研究的資料有初步建構上的幫助(Zuckerman, 2008)。Lynn (1986)表示內容效度為一個決定研究工具品質的過程,可運用在工具發展(development) 或判斷(judgment)的兩個階段,去看研究工具是否具有代表性與關聯性。多數學者對內 容效度的定義皆為測量工具的項目是否具有合適性(Polit and Beck, 2008;Wynd, Schmidt,

& Schaefer, 2003)。

本研究為確保訪談大綱能有效協助取得重要資訊,正式訪談前透過三位學者專家 (含研究觀光事業學系及擔任餐飲業主管)對訪談大綱提供的建議,獲得專家效度。首先,

研究者於 2014 年 9 月以開放式的訪談大綱,邀請餐飲業相關研究之專家與業界人士,

分別依其專業經驗提供改善訪談大綱與訪談設計之建議,並於 2014 年 10 月收得專家效 度,正式訪談大綱為經專家建議後,修改為訪談大綱〈修改版〉(參考附錄二)。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