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學習態度方面,包含個人之學習興趣、個人對課業學習的態度、與個人對學校教 學環境的態度等之行為表現。

4.學習環境方面,包含學生個人家庭的物質及心理環境、學校之建築設備、課程安 排與教學活動等之行為表現。

5.身心適應方面,包含學生個人之自我觀察、自制能力、情緒穩定性、身體健康等 之行為表現。

由於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學生透過「同儕學習輔導」,個人之學習適應改變情形,

與「學習環境」較無相關,故本研究不採取該分量表之分數。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方式,分別說明如下。

本 研 究 運用觀察法、訪談法與學生文件資料蒐集之方式,蒐集以下各項資料:同 儕 學 習 輔 導 活 動 之 影 音 資 料、師 徒 札 記、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協 同 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家 長 迴 響 等;透過小師傅與小徒弟之學習表現、學習感受及互動情形之質性資料,

瞭解小師傅與小徒弟參與同 儕 學 習 輔 導 活 動 後 雙方在學習上的改變。另 以李坤崇

弟之「學習適應量表—增訂版」兩次施測的相關量化資料,以與質性資料互相參考佐證。

以下針對資料之蒐集與處理分析加以說明,詳述如下。

一、資料蒐集

(一)觀察法

觀察法係指在自然的情境中,透過感覺器官及相關工具來蒐集各式研究資料的歷 程,研究者必須在有目的之指引下,有計畫並有系統地進行觀察;而進行觀察時,必須 隨時記錄,並於事後將觀察資料轉成量化資料,以便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或行為做較客觀 性的描述與解釋 (周文欽,2002)。

本研究中運用觀察法所蒐集之資料有: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 與 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 兩 種,分別說明如下。

1. 研究者觀察札記

研究者觀察札記是採取每次同儕學習輔導活動結束後,將所觀察到的小師傅與小徒 弟之互動反應、現象及研究者個人省思立即記錄下來,避免資料遺忘及累積,以作為檢 視與改進同儕學習輔導活動及策略之參考依據。為進行資料分析之便利,在本研究中以

「研札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研究札記。

2. 協同研究者觀察札記

協同研究者觀察札記是由協同研究者於每次同儕學習輔導活動進行時,將其所觀察 到之小師傅與小徒弟的互動反應、現象及個人省思紀錄下來,作為檢視與改進同儕學習 輔導活動及策略之參考依據。為進行資料分析之便利,在本研究中以「觀札20090610」

表示2009 年 6 月 10 日的研究札記。

(二)訪談法

陳向明(2002)指出訪談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主要分為開放型訪談和半開放型訪談。

開放型訪談通常沒有固定的訪談問題,訪談者鼓勵受訪者以自己的語言發表看法;而在 半開放型訪談中,訪談者則根據自己的研究設計對受訪者提出問題,同時也鼓勵受訪者 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絕大多數研究進行之初期,訪談者多使用開放型訪談,隨著研 究逐漸深入,訪談者便轉向運用半開放型訪談,針對先前開放型訪談中出現的重要問題 再加以追問。

本研究中,研究者以半開放型訪談的方式,分別對小師傅與小徒弟進行訪談。訪談 主題以小師傅與小徒弟雙方之互動情形、參與感受及對學習上的影響為主;訪談工作自

「 同 儕 學 習 輔 導 」正式實施後即開始進行,於每週三早上導師時間對小師傅與小徒弟 同時進行訪談,訪談時間與次數視實際需求再作彈性調整。訪談過程採錄音與事後回溯 的方式紀錄,所收集的資料都將轉錄成逐字稿,進行後續之歸類、編碼與整理、分析等 工作。為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之 便 利 , 在 本 研 究 中 以 「 訪師徒 A20090610」 表 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 訪談組別 A 的小師傅與小徒弟。 本研究之訪談綱要資料,詳見附錄五。

(三)學生文件資料蒐集

1. 同儕學習輔導活動影音資料

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為能忠實地的記錄小師傅與小徒弟進行同儕學習輔導活動時

料。在本研究中以「影音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的同儕學習輔導活動影音 資料。

2. 師徒札記

師徒札記是於每次同儕學習輔導活動結束後,分別由小師傅與小徒弟將其於同儕學 習輔導活動中之發現、體悟及省思記錄下來,避免資料遺忘或累積,同時作為檢視與改 進同儕學習輔導活動的參考依據。為進行資料分析之便利,在本研究中以「師 A 札 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師傅 A 的師傅札記,以「徒 A 札 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徒弟 A 徒弟札記。

3. 家長迴響

家長迴響,是指參與研究之小師傅與小徒弟的家長於聯絡簿或電話訪談中,提供有 關「同儕學習輔導」之意見或發現、體悟及省思,研究者加以記錄下來同時作為檢視與 改進同儕學習輔導活動的參考依據。為進行資料分析之便利,在本研究中以「師A 親聯 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師傅 A 的親師聯絡簿家長迴響內容,以「徒 A 親

聯20090610」表示 2009 年 6 月 10 日的徒弟 A 的親師聯絡簿家長迴響內容。

(四)研究對象於「學習適應量表—增訂版」之得分

研究對象於「學習適應量表—增訂版」(李坤崇,1999)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

學習態度及身心適應等四個分量表的得分,按題目之正負向計分,得分愈高代表適應狀 況愈佳。

二、資 料 分 析

法 宅即便、 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 、 協同研 究 者 觀 察 札 記 及 訪 談 紀 錄 。 研究者針 對 以 上 所 蒐 集 到 之 質 性 資 料 加以摘要、註記,再逐一轉錄成逐字稿。為尊重保護研究對象 之隱私,本研究中之研究對象均以編號呈現,資料代號編碼方式,如表3-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