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遊戲分類與學校教育活動

第五章 Caillois 遊戲理論評析及對教育的省思

第三節 遊戲分類與學校教育活動

Caillois 指出遊戲所具有的四種類別:競爭型遊戲、機運型遊戲、模仿型遊 戲以及眩暈型遊戲,這四類型的遊戲源自於人類的原始衝動。Caillois 也提出依 照遊戲的精緻程度,或者說是對於規則的重視程度,可以將遊戲放在 paidia-

ludus 所形成的連續線段上進行探討。本節則試圖運用 Caillois 的遊戲分類學討論 當前學校教育活動。

壹、 遊戲的四種類型

一、 競爭型遊戲

競爭型遊戲無庸置疑的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佔有相當程度的比例,小至教 室內、教學中所實施的小遊戲,教師慣以分組競賽的方式,加上口頭、實質的獎 勵,都屬於這類型的遊戲,大至具有規模的運動競賽、班際的趣味競賽等,都是 屬於競爭型的遊戲,而從Caillois 的角度來看,學校教育如此重視,或者說包含 如此多成分的競賽型遊戲實在無可厚非。

競爭型遊戲由勝過他人的慾望所引起,在規則的引導下,使競爭更具合理性,

競爭所強調的諸多特質,如公平、努力、堅持、紀律、專注等,無一不是學校教 育之中所強調的,而競爭型的遊戲正提供了這樣的教育目的一個合理的管道,同 時又不失娛樂性。

然而,強調競爭型遊戲所帶來的災難也不容教育者忽視,Caillois 明確的指 出絕對的平等永遠不可能實現,而競爭型遊戲的目的在於使參與者透過努力在公 平競爭之下獲得特定項目的勝利,在這樣的情況下,顯而易見的某種特定的價值 已經被教育者所確立,以運動競賽來說,最為常見的田徑比賽,當學校教師特別 看重這種比賽,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似乎也意味著其他的價值受到忽視,在強調

75

多元化的社會中,這樣獨尊的現象,是否代表某些學生必然地受到放棄,引用老 子所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若將教師比喻成老 子所說的君王,當教師獨尊某種特別的價值,勢必驅使學生為了獲得勝利不擇手 段,在完善的規則控制之下也許能夠避免這樣的遺憾,但對於先天即存在劣勢的 玩家/學生,強調競爭型遊戲或許是另一種壓力以及痛苦。

二、 機運型遊戲

機運型遊戲顯然不受到當前學校的重視,或許當前學校教育測驗之中隱含了 機運的色彩(選擇題),但這樣的測驗形式實際上也無法被稱作是機運型遊戲,

根本的差異即在測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樂趣,而是為了用以理解學生的學習 歷程與結果,在本質上即有極大的差異。而機運型遊戲的缺席,其根本的原因與 Caillois 所說的遊戲特質有所呼應,即機運遊戲全然的拋棄競爭型遊戲所具有的 隱含特質:紀律、訓練、專注、努力等,機運型遊戲強調的是等待,完全被動的 等待最後的結果,並將一切交由命運的安排,Caillois 具體地指出機運型遊戲隱 含的意涵可能包括了鼓勵怠惰、宿命論以及迷信,除此之外,因為多數機運型遊 戲涉及金錢的交換,這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之中更加不能夠被接受,似乎也使得機 運型遊戲在學校之中並不常見。

然而機運型遊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席,是否會帶來另外的災難,也值得教育 者省思,就Caillois 的觀察,競爭型遊戲與機運型的遊戲兩者為基本關係組之一,

且兩者為互補關係,因此機運型遊戲在學校教育之中的缺席,更顯得格外弔詭。

Caillois 曾說這類型的遊戲更加受到劣勢玩家的青睞,其將勝敗完全的交由命運 決定的做法,是否在教育的場合就代表著絕對的負面,研究者認為實際上也不盡 然。Caillois 在《人、遊戲與競賽》特別指出《機運型遊戲的重要性》,機運型遊 戲在人類文化發展中扮演一定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社會經濟上所帶來的影響不容 人們所忽視,而具體機運型遊戲如何融入到學校教育之中,或許可以從機運型遊 戲所開展出來的機率、幾何學進行切入,使得這類型的遊戲不至於在學校教育之

76

中缺席,為在強調競爭型遊戲的學校教育提供一個適當的出口。

三、 模仿型遊戲

模仿型的遊戲在教學現場似乎也不少見,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之中,多數學校 皆以辦理戲劇、話劇等形式進行,如Caillois 所觀察到的,模仿型遊戲多與藝術、

文化做出連結,自古希臘時期起,戲劇被視為酒神祭祀的一環,在傳統的文化之 中,戲劇也扮演著獲取神秘力量的儀式,成為人類發展中重要的文化產物之一,

也使得模仿型遊戲在重視文化的教育之中不曾缺席。

模仿型遊戲強調的是放棄自我,扮演他人,在特定的時間空間之下,使自己 與他人相信自己成為他者,而就Caillois 的觀察,模仿型遊戲時常與競爭型遊戲 產生連結,人們透過模仿去感受競爭型遊戲的刺激,同時也將個人意志反射到競 爭型遊戲的玩家身上。

當前學校教育之中,透過戲劇進行模仿型遊戲的同時,也將戲劇與文學作出 連結,若回顧研究者自身的求學階段,最為明顯的例子即是「英語話劇」,教師 企圖透過這樣的遊戲,使學生學習基本的英語對話、美術創作、劇本撰寫等能力,

然而,使學生在滿足成為他人的慾望時,亦達成教師的教學目的;除了英語話劇 之外,當前歷史科也常以角色扮演的遊戲形式進行,透過模仿歷史上的人物,讓 學生對於這些歷史活動有著更深入的印象,達到教學上的效果。

四、 眩暈型遊戲

眩暈型遊戲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之中,也是明顯缺席的一類遊戲,眩暈型遊戲 強調的是感官認知的暫時性破壞,賦予一種肉體上的恐懼,Caillois 進一步指出 這類型的遊戲時常與無秩序的、破壞的慾望相連結,而這正可能是眩暈型遊戲在 當前強調理性的學校教育之中不常見的原因。

然而這類型的遊戲也應當受到重視,據Caillois 所說,四類型的遊戲源自於

77

四個人類原始的慾望,而與眩暈型遊戲直接相關的破壞慾望,更是必須在規則的 保護之下才能獲得適當的抒發,避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考察了各類型教育 活動之後,研究者認為,探索教育或許能做為這類型遊戲的典範。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是將原來戶外學校的冒險性戶外活動,如:

攀岩、泛舟、登山等活動,簡化至學校內實施的一種活動課程,並且由原來強調 體能活動的取向,轉向團體動力的培養與探討,探索教育最早在 1971 年於美國 提出,課程目的是要幫助學生變得更活潑、警覺性高、負責任,而直接與探索教 育有關的教育理論則包含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以及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觀點(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具體實施 時先是從破冰(彼此認識)、溝通一直到完成一個冒險性的活動,這樣的過程是 以團隊合作為標的,而最終目的是在建立個人的責任感(personal responsibility)。

廖炳煌(2001)則進一步的指出冒險性的訓練要素包含了不確定性、緊張以及神 祕感,而這也與暈眩型的遊戲不謀而合。

Caillois 所界定的眩暈型遊戲的特質,強調失衡、刺激、恐懼等情緒,在探 索教育之中都能獲得充分的滿足,且在探索教育強調安全保護的情況下,玩家更 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獲得放鬆,宣洩人類原始對於失序與破壞渴望,在眩暈型 遊戲普遍缺乏的教育場合,探索教育似乎正提出了一種出路。

貳、 遊戲的精緻性

paidia 的遊戲,若以 Caillois 的說法來看,指的是那些較為鬆散、強調自由 的遊戲,而學校教育之中,這類型的遊戲似乎比較少見,學校所強調的如運動競 賽、戲劇表演,多是強調精緻、規則的遊戲,而這樣的現象也正如Caillois 所觀 察的,這類型的遊戲強調的是即興,享受的是來自以自由為主的樂趣,然而學校 的教育之中,多受到理性的驅使,強調規則的重要性,因此paidia 的遊戲似乎較 為少見,但若擴大範圍來看,實際上教育階段的差異也影響著這兩類遊戲的強調,

78

幼兒園或是國小中低年級的階段,教師也可能運用paidia 的遊戲來進行,並不先 設立明確的規則,而是讓兒童自由的探索,若非必要,兒童是可以在這樣以自由 為主的遊戲進行活動,直到國小中高年級之後,隨著知識體系的建構,規則逐漸 地受到重視,因此後期的教育階段則較重視ludus 的遊戲,期盼學生能在受規則 導引之下,充分的展現個人的努力與訓練成果。

在此研究者也試著反思這樣的現象,若回到Caillois 對於 paidis-ludus 的論 述,規則的強調是在玩家進行遊戲活動時逐步開展的,而這也隱含著文明、文化 的發展,也象徵人類開展個人的創造力,然而教育現場中,雖然遊戲的規則在不 同的教育階段獲得逐步的重視,然而,規則的建立卻是來自於遊戲者之外,即教 師所建立的,舉凡運動競賽、戲劇表演,甚至是一般各式的遊戲競賽,規則似乎 不是在玩家的討論之下而產生,而是由代表著權威的教師所建立或導引的,這樣 的遊戲規則雖然有時並未受到學生的反彈,然而套裝的規則被引入之後,學生的 創造力喪失了,而是被動地進行遊戲,成為遊戲中的客體,這也成為教育的另一 個問題,教育應使人開展個人的潛能以及創造力,然而在遊戲之中卻仍未可見,

就 Caillois 所觀察的,paidis-ludus 的歷程應該隱含著人們對於工業社會,異化 的反動,然而在學校之中,雖然具有遊戲,但仍可能是一種異化的遊戲,仍無法

就 Caillois 所觀察的,paidis-ludus 的歷程應該隱含著人們對於工業社會,異化 的反動,然而在學校之中,雖然具有遊戲,但仍可能是一種異化的遊戲,仍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