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Caillois 生平與遊戲研究背景

第二節 Caillois 的時代背景

Caillois 所生活的國家-法國,是一個文明悠久的國家,法國的建立從上古 時期經歷了希臘、羅馬文化的孕育,中世紀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在文化上呈現 多樣而豐富的面貌,而在學術思想上,受到理性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在Descartes 之後,理性主義成為法國文化的特點之一,直到 1920 年代,超現實主義大膽的 挑戰理性原則,才使得非理性原則逐漸抬頭(羅梵、馮棠、孟華,1998)。思想 家的理論與其生活背景具有相當的關連性,因而本節將簡述Caillois 所生活的法 國20 世紀之歷史,以作為了解 Caillois 的時代背景資料。

壹、 20 世紀法國重要歷史事件

Caillois 生活的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西方文化文 學及藝術中心,其地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讓給了美國(羅梵、馮棠、孟華,

1998)。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革,以及世界大戰所帶來的經濟蕭條,都是 20 世紀法國所面臨的重要危機。

法國的工業革命起於18 世紀末,法國政府透過制定經濟自由政策,確保了 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協助鐵路建設以及航運發展,而 當前所看到巴黎的城市面貌是在19 世紀中末,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由拿破崙三世 規劃而開始改建,法國投入了250 億法郎以上,拆毀了二萬七千所舊房屋,興建 了七萬五千座新建築而完成,巴黎城市的改建使得巴黎人口迅速增加,而當時的 城市規劃,將巴黎分成西部的貴族區域以及東部、北部的勞動者區域,也造成巴 黎的階級對立與矛盾(羅梵等,1998),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階級對立,因而成為 法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對立的情況不只出現在社會經濟上,藝術、文學領域 也多呈現二元對立的態勢。在文學藝術上,法國出現了受理性主導以及浪漫主義 主導的兩股勢力的對抗。法國自18 世紀受古典主義影響,藝術作品多呈現規整、

25

嚴謹、明晰,推崇理性為其主要特徵,然而到了 19 世紀起,法國社會受到資本 主義所帶來的對立、矛盾的影響,造成人們開始懷疑這些受理性主導的審美原則,

致使浪漫主義逐漸興起,浪漫主義反對理性作為審美的依據,改而強調美的無功 利性、想像的創造力、藝術的內省性質,這些影響結合法國本身的因素(盧梭的 藝術觀,大革命的社會變革),造就了法國浪漫主義的興起(羅梵等,1998:347),

也使得20 世紀的法國呈現了多元的「對抗」特質。

20 世紀初的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陷入了一片的動盪與不安。第一次世 界大戰中,因地緣關係,法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之一,戰後的法國在 人口、經濟等方面的損失遠超過其他戰勝國,甚至是戰敗國德國。戰間期的法國 雖高呼著戰勝國的名號,要求戰敗國家必須賠償,然而面對德國的消極抵抗,法 國政府卻顯得時而強硬、時而軟弱,以致於法國在戰間期雖有短暫的復甦,但在 1930 年面對經濟大蕭條時,又再次的倒下,且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爆發,

法國面對軸心國德國的侵略時,顯得毫無招架之力,甚至曾短暫的失去了自己的 國家,所幸在de Gaulle 的堅持之下,領導「自由法國」繼續抵抗德國的侵略,

在美、英兩國的救援之下,最終法國才得以解放。然而戰後的法國依然沒能立刻 穩定下來,仍持續的面對越南戰爭、阿爾及利亞獨立等內部革命聲浪,內憂外患 的情況,使得法國社會一片沉寂。戰爭的失利,無論是戰勝或是戰敗,除了經濟 上的損失,國家尊嚴的問題更是使得法國備感蒙羞,也令法國文化產生了急遽的 變化。面對社會的動盪不安,法國的知識份子將矛頭指向以理性和科學為主的傳 統價值,認為正是過去使歐洲人強盛且引以為傲的傳統理性思維,造就了歐洲成 為了冷酷無情的戰場且帶來一片的混亂,當時的人們無不深深地感到失望以及痛 苦(羅梵等,1998:343)。

貳、 重要思潮

在當時,普遍性的影響人們的重要思潮則為來自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 Sigmund Freud 的思想。Freud 的精神分析理論雖早在 1895 年即刊登在法國《精

26

神病學通報》上,然而全面性的發揮其影響力則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正式 展開,Freud 的精神分析理論除引起精神病學界的熱烈迴響外,也受到當時法國 的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Freud 的精神分析理論進一步影響了法國傳統的學術 研究取向,為20 世紀所興起的重要思潮-超現實主義運動與結構主義提供了一 定的理論基礎,而這兩個思潮也深深地影響了Caillois 的學術研究。

一、超現實主義

Henricks(2010)曾指出 Caillois 早期(1932-1934)的文學作品深受超現實 主義的影響,超現實主義對於無意識行為的重視,以及對於神秘現象的關注,深 深的吸引了 Caillois 的目光,雖然後期因為與超現實主義者發生理念上的衝突,

致使 Caillois 脫離了超現實主義的陣營,但 Caillois 仍未脫離超現實主義對其的 影響,甚至在其1974 年的著作中也再次宣稱,在某些方面我仍保持著超現實主 義(In this respect, I remain surrealist)(Caillois, 2003),顯見超現實主義對Caillois 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誕生於一次世界大戰後,是一場重要的文化和思想運動,雖然主 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但參與者多是帶著社會改造的理念投入這場思想運動 之中。超現實主義的出現深受瑞士蘇黎世的達達運動所影響,達達運動源於一群 在瑞士逃避戰禍的青年詩人和藝術家,「達達」(dada)的法文原義是兒語中的「馬」,

這樣一個與文學藝術毫無關聯的詞為名,象徵這個團體沒有任何既定的主張(羅 梵等,1998:439),也意味著這樣的一個團體是毫無意義且隨心所欲的(陳文海,

2004)。達達運動主要的創始人 Tristan Tzara 於 1918 年的《達達宣言(Dada Manifesto)》曾說:「達達並不代表任何事情」(Dada does not mean anything.)、「有 一個消極性的破壞工作必須要被完成」(there is a great negative work of destruction to be accomplished.)、「廢除邏輯(abolition of logic)、廢除記憶(abolition of memory)、廢除考古學(abolition of archaeology)、廢除先知(abolition of prophets)、 廢除未來(abolition of the future)」,因而反對過去的傳統價值,反對理性對生活

27

的支配,反對理性原則對藝術的影響,一連串的反對與破壞似乎成為達達的一切 目的與價值。

1919 年 Tzara 來到巴黎與超現實主義大家 Andre Breton 等文學小組接觸,達 達主義的中心隨之轉移到巴黎,此時超現實主義尚未正式的打出自己的名號,直 到1922 年時,Breton 提議召開「保衛現代精神」為主題的國際會議,Tzara 表達 反對意見,認為達達主義並非現代主義。Tzara 認為達達運動是純粹的破壞,甚 至連法國人自豪的「自由」價值,在Tzara 眼中也是一文不值,而對於法國出身 的 Breton 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其認為在破壞傳統價值之餘,應還要建立新的 文化、新的社會。自此雙方逐漸產生分歧,到了1924 年 Breton 發表了《超現實 主義宣言》(Surrealist manifesto),正式的確立了超現實主義(Surréalisme)一詞,

並且與達達主義宣告決裂,從此超現實主義便取代了達達主義,成為法國戰後重 要的思想之一,然而在1930 年代末期,超現實主義面對內部意見的不同,且隨 著Breton 遠走美國,使得超現實主義在法國逐步的走向黃昏,並且在 1969 年宣 告超現實主義運動結束。

超現實主義一詞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有明確的界定:

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純粹的精神無意識活動。通過這種活 動,人們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或以其他方式來表達思想的真正作用。

在排除所有美學或道德偏見之後,人們在不受理智控制時,則受思 想的支配。(袁俊生譯,2010:32)

而對於超現實主義的目標,似乎也明顯的與達達主義不同:

超現實主義的目標就是摧毀其他一切超心理的機制,並取而代 之,去解決生活中的主要問題。(袁俊生譯,2010:32)

從超現實主義宣言對超現實主義所下的定義來看,明顯的反映了超現實主義 對Freud 潛意識的重視。超現實主義同達達運動滿足於作為抗議的思潮,但除了

28

強調破壞舊有的傳統拘束之外,還是要能有所建設以回應生活中的問題。然而也 因此,超現實主義面對了一個兩難,即一方面反對文化、傳統對人類社會的支配,

卻又因仍置身於傳統之中,無法避免以文化傳統的思路進行研究,這樣兩難的情 境使得超現實主義找上了Freud 的潛意識理論。

Freud 認為人類的意識可分為意識、前意識以及潛意識,潛意識或稱無意識 是人類的自我(ego)層次,不受外在道德意識的影響;意識則是人類受到道德、

文化拘束所呈現的社會面貌;前意識夾在潛意識與意識之間,防止潛意識對意識 的影響,使人類的外在表現合乎社會規範。對超現實主義來說,潛意識作為人類 本能自我的階段,顯然未受資產階級文明的污染,是人類心靈中最後一塊淨土,

為了對抗資產文明的對人類的破壞,發展潛意識是唯一的方式,而具體的作為展 現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之中,Breton 曾在 1924 年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中,大力 的倡導「自動寫作」(Automatic Writing),力求排除一切思想、道德、審美的標 準,把意識活動按照最初的面貌完整的記錄下來。從表現上來看,自動寫作指脫 離理性控制而迅速在紙上的句子的痕跡;從原則上看,任何人都可以從事無意識 寫作。Breton 最終承認這樣的寫作方式並不完整,且根本沒有任何無意識的東西

(楊玉平譯,2008)。

1932-1934 年 Caillois 曾參與了 Breton 所帶領的超現實主義運動,他把超現

1932-1934 年 Caillois 曾參與了 Breton 所帶領的超現實主義運動,他把超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