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男性參與方式與 CATCH 板運作狀況

一、 CATCH 板的失戀男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異性/同性友人可作為失戀時的傾聽對象,其朋友也給予 G 不同方式的 安慰,然而現實生活的支持力量仍有其侷限,一來可能友人的時間與地點難 以常常配合,需要協調之處多;二來當事者生活範圍小,接觸對象的經驗也 較相近,安慰與建議的形式趨於單一,這些原因都促使他接觸感情類看板,

希望獲得更多元的答案。G 表示起初並未特別鎖定 CATCH 板為參與對象,

而是在多方比較後,認為此看板風氣與內容較適合自己,便成為 CATCH 板 的忠實板眾:

[一開始]去看感情類有關的板,那時候是各個板都有看,但是覺得 CATCH 的資訊比較多,而且 CATCH 板的板風比較適合我,所以後來 才主要是看 CATCH 板。因為一開始並沒有特定資訊告訴我說,CATCH 的資訊適合我,所以一開始是隨意瀏覽,後來是看到有比較合的,

才開始去…。(受訪者 G,曖昧無果)

在 PTT 這個規模龐大的虛擬社群中,以男女互動、甚而更廣義的男女 關係為討論對象的看板不在少數,唯 CATCH 板以明確板旨與溫和板風,在 感情類看板中異軍突起,成為失戀男性取經之所,如受訪者 A 認為:「因為 它有講到自我提昇,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其他的板可能主旨不見得是 那種東西,而比較像是八卦還是什麼。」(受訪者 A,因第三者介入而分手),

對失戀男性而言,看板原因雖各自有別,然而他們仍能在慌亂與迷惑中,依 自身偏好與需求搜尋資訊,經過多方評比後選擇成為 CATCH 板成員,看板 時間隨個人事件的發展有所增減。

第二節 男性參與方式與 CATCH 板運作狀況

一、 CATCH 板的失戀男性

(一)、「不現身的獻身」──觀看者的擔憂

失戀男性出於不同的參與動機,參與形式也有相異之處。CMC 的溝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環境一般被認為有去除地理、時空限制的優勢,感情類看板也為失戀男性開 啟庇護之所,使他們難以言明的情感困境有了解除良機,但有些參與者仍有 顧慮,導致他們只肯作一名「潛水者」18、或利用更隱微的方式與成員互動,

累積看板經驗,如推文、寄站內信等方式,亦可能僅止於瀏覽文章:

個性關係吧,因為我覺得把自己的東西…有一種感覺是把自己的東 西放上網路,有點隱私…我不喜歡,應該是算感情的東西…(研究 者;因為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對啊。(受訪者 D,有追求對象)

[之後有遇到感情事件]應該也是不會[分享],因為我覺得感情這種 事,是自己的東西啊…網路都是陌生人,可是就變成說大家都在 看…今天你把你的故事放在上面,我不知道…我自己會覺得 PO 出 來給大家看就是怪怪的。(受訪者 B,有追求對象)

由於感情議題極度個人,要讓失戀的當事者回溯事件,陳述細節或個人 心境,重重私密感讓某些參與者心生疑慮,出於對私生活的保護,不願女方 被看板成員恣意評價,成為他人談資,也不願因成員發言動搖心志,如受訪 者 B 表示:「不想拿我自己當例子,因為我覺得…很容易被影響,…不管他 今天講得有沒有理論,你總是會被他所影響。」(受訪者 B,有追求對象), 這種擔憂特別出現在心意已決、欲從看板獲得支持的參與者身上。

受訪者 D 表示自己瀏覽文章的理由是「有點在找認同感的感覺,就是 自己遇到的東西是不是真的這樣子…就是有一種感覺要去尋求安慰。」(受 訪者 D,有追求對象),顯見失戀男性除利用看板蒐羅資訊外,更重要的是 獲得認同感──即便他們自始自終並未現身,而是透過他人的類似事件尋找 支持力量,藉由他人回應加強信念的情境裡,參與者對自己的處境並非全然 蒙昧,於此,看板反倒更像是他們的驗證工具,讓男性用以證明自己當前之 舉是正確的,持續的等待不會徒勞無功,加強信心與毅力,如受訪者 E 所言:

18 意指從未在看板中發文現身的成員,其參與看板方式僅止於瀏覽或者推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實我們自己心裡都已經有一個答案了,才去看那個板,找有沒有 人支持你的理論,支持了以後你才 OK,好,OK,我繼續等。其實 自己已經被朋友、或是身體裡的另一個聲音說,不可能了、這個人 對你沒興趣,你為什麼還要等?可是就是在那個板有人跟你說可以 等,那跟你身體裡的某個聲音 Match 到,然後就說,OK,那我就繼 續傻傻的等下去。(研究者:所以你是指一種認同感嗎?),對,就 覺得不只我一個人這樣。(受訪者 E,告白被拒)

因為不願被素昧平生的網友介入感情,這類參與者選擇將事件藏在心 底,主要利用瀏覽文章的方式參與看板,依據需求閱讀文章,或利用更隱密 的途徑,如推文(藏身在眾多回應者之間)、站內信等方式表達感想、發問 或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以「檯面下」的方式和成員交流,既可避免私生活為 人所知,亦可達到抒發感想、消解疑惑的功能,對百感交端的失戀男性而言,

作一名「潛水者」顯然有其益處。

虛擬社群的匿名性的討論甚繁,若針對較私密的感情議題,看板的匿名 性便更為重要,陳勁宇(2008)的研究亦認為虛擬社群的匿名性可能使當事 者較易吐露心聲,成為感情類看板發展的要素。但時至今日,縱使當事者只 是網路上的一枚 ID,顯然他們仍對親密關係的暴露心生疑慮,即便只要參 與者願意,網路身份與真實身份可以完全脫勾,個人身份相關訊息亦可隱匿

(簡恆信,1999),然對看板的某些參與者而言,ID 並不能達到完全隱藏資 訊的效果,因為當事者的 ID 已然行之有年,不可能為了一則發文改換身份。

再者,PTT 的身份申請需經過重重程序、CATCH 的發文亦有限制19, 不允許一時起意而利用新 ID 發文的狀況,故在必須使用慣用 ID 發文的情 形,參與者心有芥蒂,如 D 擔心回應的真實度:

我之所以不喜歡在 PTT 發問,其實就是你發文,有時候跟你想的結

19 CATCH 板的發文限制為註冊時間 30 天以上、劣文 2 篇以下。PTT 為避免蓄意鬧板,

或衝文章數等情事,各大看板均設有發文限制,規則各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果是兩回事,你就會覺得很生氣。…其實 PTT 上面假的事情還滿 多…。(受訪者 D,有追求對象)

我其實…不太希望說我不認識的人給我意見,因為我會希望說給我 意見的人是我信得過,他不會亂給意見,所以我會用我自己篩選的 一個條件,如果 PO 上網,那我也不知道回我文的這個人是什麼心 態這樣。(受訪者 C,因第三者介入而分手)

受訪者 C 亦認為,在無法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下,縱使能在看板裡暢 所欲言,然看板成員不認識當事兩造、對整體事件亦不理解,胡亂評判的情 況時有所聞,意見或分享的真假難辨,讓當事者特別對自己的完全坦誠(使 用慣用 ID 以示真誠)感到不悅,故 C 認為自己會篩選可傾訴的對象,尋求 意見時仍以現實親友為主,看板資訊作為參考之用。

同時,發文也為自己帶來人肉搜索20的風險:

PTT 的人肉搜索實在太可怕了,我不希望 PO 什麼,然後又被人家 挖出來說,欸,你看 CATCH 說欸他被劈腿耶…之類的,資料會被 人家舊事重提、拿出來吵。(受訪者 C,因第三者介入而分手)

由於虛擬社群規模龐大、參與人數眾多,發文者可輕易被搜尋引擎查 出,過往紀錄難以輕易消除,時過日久,事件於參與者的生命或許事過境遷,

但網路空間遺留的痕跡卻可能成為他人長時間的談資,搜尋力量的強大,使 當事者無法避免身份為人察覺的危險。

為消解成員對身份曝光的顧慮,CATCH 板等感情類看板設置由板主管

20 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可以是犯罪行為,或不違反法律,但為主流道德觀所憎 惡的行為,甚至只是一個不合常理的事件。事件發生後,相關人或對事情真相好奇者,往 往在網路論壇發表貼文,列出已掌握的人物資料,號召網民幫助查出該人身份和詳細個資 料。響應者透過網際網路,人際關聯等手段,尋找到更多資料,並以總結形式再次釋出網 上。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8%82%89%E6%90%9C%E7%B4%A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的「匿名 ID」機制(帳號為 Catch5,2008 年始啟用),成員可將文章按照 格式填寫後寄至其信箱,再由此 ID 一併發送,除管理者與當事者外,其他 成員無法得知原發問者身份。此機制確實多少降低了「人肉搜索」的風險,

但是對無意現身的失戀男性而言,發文者身份雖為掩蓋,然內容載明的事件 經過,仍可能成為有心人追索的目標;前述提及的「被成員評判/介入」、「回 應的真偽難辨」等缺陷,亦無法透過匿名 ID 完全解決。綜上可知,網路的 匿名性於此未能彰顯,成為這類參與者(計 4 位,佔本次受訪者 1/2)決定 潛水的原因。

(二)、「現身也獻身」──發文者的意圖

相較潛水者習慣利用「不為人知」的管道參與看板,另一類參與者則選 擇現身,除一般推文、寄信等方式外,他們堂而皇之地暴露身份,陳述自身 經歷、尋求解答,甚至晉身為支持力量的提供者,為看板成員分析事件、給 予具體建議,他們熟知網路的匿名性無法確實隱蔽身份,仍願意在眾目睽睽 下袒露自我,這類參與者講究當下心情的宣洩,希望疑惑找到確實解答,繼 而在事過境遷後,以「過來人」身份撰寫文章,和看板成員分享心得與收穫。

如以「自我提昇」為追求目標的受訪者 F,便將長期的看板經驗混合個 人學習心得寫成系列文章,其中有以個人事件為主體的「故事」類──<變 得認真讀書及人際關係提昇。還有尋求協助。>:「曾經看了數百篇文章…

又再次閱讀精華區裡許多朋友們的改變故事,也新發現了些令我自己驚訝的

又再次閱讀精華區裡許多朋友們的改變故事,也新發現了些令我自己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