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van Hiele 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van Hiele 理論與相關研究

l957 年,荷蘭著名教育學家van Hiele 及 Dina van Hiele-Geldof 夫婦提 出一套幾何思考發展模式,van Hiele 的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幾何的思考有著一 定的發展層次,經由教師或引導者適當的引導,,將可協助學生達到較高層次的 幾何思考的(van Hiele, 1957; van Hiele-Geldof, 1957; Usiskin, 1982; Hoffer, 1983; van Hiele, 1986; Fuys, 1988)。van Hiele 的理論乃是以物件導向為出發點,

其幾何思考之理論,包含三大範籌,即:領悟的本質、幾何思考的層次、以及五 階段學習模式。van Hiele 將學習幾何的過程區分咸五個層次:層次一:視覺的層 次;層次二:描述的層次;層次三:理論的層次;層次四:形式邏輯的的層次;層次 五:邏輯法則的層次(吳德邦,1999; van Hiele, 1986) 。

一、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

van Hiele 將幾何的思考層次區分成五個層次,根據 van Hiele 研究顯示,五個 層次有其次序性,學習者的發展層次一定是循序漸進,學習者需擁有前一層次的 各項能力,才能有效進行下一層次的教學活動。以下為五個幾何思考層次的內容

(van Hiele, 1986):

(一)層次一:視覺的層次(visual)

屬於此層次的學生,藉著視覺觀察圖形的外形輪廓來辨認圖形,如長方形 是瘦瘦長長的,圓圓的東西屬於圓形,像門的形狀為長方形,像太陽的形狀為 圓形,此階段兒童的靠視覺來作幾何思考推理。並能依據圖形的外貌確認命名 比較及操作圖形,但不了解這些幾何語言的真正意義。此階段學童可以分辨、

稱呼、比較及橾弄幾何圖形。透過視覺的知覺來觀察幾何形體,以具體物的整 體輪廓來辨認圖形,因此,這階段的學童宜多安排知覺感官操作的幾何活動,

來獲得幾何圖形的正確概念。

(二)層次二:描述的層次(descriptive)

具備辨別圖形特性的能力,透過實際驗證及觀察的方法,分析幾何圖形的 組成要素及圖形的性質,也利用視覺來觀察組成幾何圖形的基本構成要素與幾 何圖形之間的關係,試圖分析幾何概念,但無法說明這些圖形特徵之間有何關 係存在。例如:會知道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個邊,卻無法解釋內角大所對的邊 就越長。又如:學生會知道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但卻不知道 這些幾何圖形之間有何關係存在。此階段的學童可以從圖形的構成要素以及構 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分析圖形,學生藉由構成要素的名稱,和構成要素之間的關 係來分析圖形。依其幾何經驗建立圖形所具有之特性,並且運用圖形之特性來 解決幾何問題,並且可以利用實際操作(如摺疊、尺量,以格子觀察或設計特 別的圖樣)的方式,此階段的學童,雖發現圖形的共有性質也能描述圖形的定 義,但不易精簡描述的過程。教學上宜安排一些製作及檢驗的活動來獲得幾何 圖形的性質。

(三)層次三:理論的層次(theoretical)

建立圖形和性質之間的關係,了解構成各種圖形的要素,並根據圖形的性 質及構成要素,進一步形成抽象的定義,探索各種幾何圖形的內在屬性、以及 瞭解圖形之間的包含關係。例如包含關係:正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種,正 方形是長方形的一種等。可以透過非正式地論證,能有邏輯地去分析幾何性質 與先前學到的幾何性質作連結。也能更進一步探索幾何圖形內在性質關係及各 幾何圖形間的包含關係,如:平行四邊形是四邊形兩雙對邊相等,而不必將所 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均描述出來才能確認是否為平行四邊形。在了解圖形內在 關係後,可以建立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種;可以知道 n 邊多邊形的內角和 為(n 一 2)180 度等概念。

(四)層次四:形式邏輯的的層次(formal logic)

能夠經由抽象的幾何思考推理過程,來證明各種幾何的問題。能夠了解推論 的重要性,並了解到幾何定理有不同的方式證明,也能了解其充分或必要條件的 內在關係,例如:學生能知道正方形也是長方形又是平行四邊形也是菱形。可以 理解一個幾何定理的充分或必要條件之內在關係,發現正逆命題問的差異性,例 如正方形四邊等長,但四邊等長不一定是正方形。不必靠記憶公式來証明幾何問 題,用演繹邏輯證明定理,也了解不同的幾何系統。如歐氏幾何和非歐幾何。 進 而可以在一個公設系統中建立幾何理論。

(五)層次五:邏輯法則本質的層次(the nature of logical laws)

這個層次是最高的層次,達到此層次能夠了解公設化系統的意義,能夠在不 同的公設體系中,建立定理並且分析或比較不同公設系統,甚至可自創一種幾何 公設系統。達此階段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公設系統中建立定理,並且分析或比較 這些系統的特性。例如能區別歐幾里德幾何與非歐幾何的差異,也可了解抽象推 理 幾何,。此層次一般人很難達到,即使是以數學為專業者亦不易達成。

二、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的特性

van Hiele(1986)指出:幾何思考層次具有某些基本固有的特性存在,而許 多學者對於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的特性也有相當程度的描述。根據 Crowley

(1987)對於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的特性的描述,他提出了五個特性,茲將 這五個特性分述如下(吳德邦,1998; 譚寧君,1993; Crowley, 1987; van Hiele, 1986):

(一)次序性(Sequential)

在van Hiele 幾何思考的發展層次中,學習者的發展層次一定是循序漸進,

在達到任何一個層次之前,必須擁有前一層次的各項概念與策略(Crowley, 1987)因此學生不可能已達第二層次而未達第一層次,或已達到第三層次而 未達第二層次。

(二)增強性或加深加廣性(Advancement)

從一個層次進階到下一個更高的層次,是受到教學的影響而不是因年齡 因素,教師適當的教學與引導可以提升學童的幾何思考概念,但是無法使 學生直接跳過某一層次,如幾何層次一的學童不會沒有經過幾何層次二,

就直接達到幾何層次三,因為在每一幾何思考層次中,先前一個層次的隱 藏元素為下一個層次的顯現因素,即某一層次的內在性質為下一層次的外 在因素。在某一層次只有圖形的外在因素被接受了,要在下一層次才能被 分析研究,如果教導程度較高的學童超過他實際層次的其他能力,亦是可 行的,但不宜強迫灌輸。因為這些方法或許能夠增強過程發展,但也有一 些過程會阻礙各層次間的轉換(Crowley, 1987)。

(三)內因性與外因性(Intrinsic and Extrinsic)

先前一個層次的隱藏元素為下一個層次的顯現因素,即某一層次的內在性 質為下一層次的外在因素。例如:在層次一中,僅由圖形的外觀來辨認圖 形,然到了第二層次,則是發現由圖形的特徵和組成要素來進行分析。

(四)語言性(Linguistics)

每一個層次均有其獨特的語言性,擁有特定的語言符號以及和語言符號 的相互關連系統,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層次解讀也是不同,因此正確的概 念在某一層次中,不代表可行於另一個層次時,這個幾何概念就必須要改

變。如:正三角形可稱為等腰三角形,在第二層次的學生可能無法將上述 觀念概念化,但到了第三層次即可能理解其間的關連性(Crowley, 1987)。

(五)不配合性(Mismatch)

不同思考層次的人,彼此間相互的溝通、暸解是有問題的。低層次學童 無法暸解較高層次的課程或是幾何問題。老師的教學是高於學童的層次,

那麼期望的教學效果或是學習歷程就不會產生,對於教師的教學過程、教 材內容、教具的選擇、教具的準備和語彙的應用,均是高於學童的層次,

學童是無法完全理解其過程與結果,反而產生更多的疑惑與問題(Crowley, 1987)。

小結:

國小低年級學童大都均在第一層次的視覺期,故其對幾何圖形的了解須 藉由實物的操作、堆積、分類、觀察、描述與比較,較為知覺性的方式,經 過無數次具體經驗,使其在具備豐富視覺層次經驗後,進而達到較高層次。

中年級學童大約可以達到第二層,高年級學童大約在第二層至第三層的過渡 時期。

就由瞭解幾何層次之間的特性,從學童的幾何思考層次去觀察學童的立 體圖畫表徵能力,試圖找出此種關係間的性質,是本研究所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