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地創業歷程與關鍵要素之探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地創業歷程與關鍵要素之探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在地創業歷程與關鍵要素之探究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指導教授:鄭至甫 h e n g c h i U博士 研究生:陳參騰.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九月.

(2) 誌謝 研究所的這兩年,時間過得非常的快,感覺好似還在新生訓練,跟著吳靜吉老師 在山上藝中舜文大講堂玩著認識同學的團康遊戲,一轉眼我已經在寫論文的謝詞了, 真的是自己感到非常驚訝。 首先要感謝小鎮文創、老寮、和大山北月,百忙之中願意接受我論文的訪問,也 希望他們在在地創業的歷程中能越來越成功,特別是何培鈞先生,除了論文的問題在 其他地方也給我很多的指導,你的熱情是真正的感動了我們。 而在科智所的這兩年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時給自己的期許就是不要空手而回,. 政 治 大 小吳老師的實用、李仁芳老師強調的價值、蕭老師對事情的剖析、邱老師的策略,還 立 畢竟這裡有太多厲害的老師,大師吳靜吉老師的課我也修到了,從溫老師的智慧、到. ‧ 國. 學. 有我最愛的瑜倩老師帶我了解真正的文創是什麼,最後當然是我的指導老師鄭老師, 如此有耐心地教導我們,身為一個 PM 該具備的專案管理和生產管理知識,以及不厭其. ‧. 煩的等待我和指導我各種有關論文的問題,這些人這些事都讓我獲益良多,也改變了. sit. y. Nat. 很多,也讓我知道我當初上榜後的選擇是沒有錯的,畢竟從理工到商管,是還有一些. io. er. 徬徨,但進來科智所後學到的不只實用,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都是身為一個理工. al. v. n. 學生沒見過的,也因為這些東西是我有興趣的,我也更比以前更認真的學習,雖然還. i n C U hengchi 是有很多不足,但真的要謝謝科管智財所改變了我。. 另外一部分當然是所有所上的同學們,你們真的很不一樣,絕對找不到第二群一 樣的人了,沒有人會一直出國、會創業、同時又會講一些有的沒的,加上你們也能忍 受我的鬧事,實在不知道要謝誰,那就不如謝個王偉帆吧,同為獨生子的安和路哥、 小楷評,等人族繁。以及「人中之龍-黃泓帝巨」粉絲專頁對我的人生的啟發。 最後還是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當初莫名其妙地說要來考商管研究所,還花了這 麼久時間準備,從來沒學過這些科目,也根本不知道考不考得上,你們還是堅定地支 持著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真的很感謝你們,一直是對我這樣的信任,希望我現在 沒有讓你們失望,以後也是。. ii.

(3) 摘要 近年來,台灣對地方文化的認同與地方文化意識高漲,青年回鄉創業,例 如各類巷弄創業與咖啡店,而台灣各地傳統農村也正好遭遇到人口老化、外移 等相同之問題;也因此,有一部分創業者選擇在地創業的方式,同時兼顧「社 會創業」 、「社會企業」的理念與精神,但重點是擺在解決地方問題,協助地方 發展,共同的特色就是會大量整合在地資源,因此本研究欲探究在地創業家是 如何走過在地創業的歷程,如何整合在地資源使之達到平衡,提供有志返鄉之 在地創業者參考。. 政 治 大 月」、「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三個研究個案,除了先從個案的創業歷程觀 立 本研究採個案分析法,選擇多個案分析,共有「老寮 hostel」、「大山北. ‧ 國. 學. 察,也試著從 Timmons Model 創業三要素「機會」、「團隊」、「資源」三者的動 態變化,以及內外部的資源分析與串聯,和個案公司擁有的獨特性與競爭優勢. sit. y. Nat. 之發展過程。. ‧. 來建立核心資源,探討在地創業從無到有,資源不斷交互影響,壯大企業本身. io. er. 在研究的結果中,我們發現在地創業家從認知到挖掘創業機會、到發現機. al. iv n C hengchi U 自身堅持之理念,但為了解決地方問題與推維持穩定收入常會陷入兩難。另外 n. 會皆從自身經驗出發,因此易受自身經驗影響而不同。而在地創業家一定會有. 在地創業家自身擁有的資源一開始容易不足,創業家也會認知到此點,因此會 積極在社會關係及社經資料蒐集與調查上,以利未來企業發展與資源串聯,使 創業三要素能達成穩定平衡。 我們也針對這些研究發現與結論給出實務上的建議,除了取得創業三要素 與外部資源互動之平衡,這是必須要做好之基本功外。也最好能在不偏離在地 創業理念之前提下,專心在本身的核心能耐和事業上,善用可掌握之外部資源 去發揮最大效益,通常就對地方發展產生正向影響。 關鍵字:在地創業、社會創業、創業歷程、Timmons Model. iii.

(4)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perceptions of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awareness garner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aiwan. That is, a variety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n domestic neighborhoods appeared.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ssues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labor force immigr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a number of entrepreneurs have adopted the notion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enterprise,” with emphases on solutions to local struggles and assistance to local development when starting up their businesses. A common feature for such operation is the substantial integration on local resources; thus, this study is anticipated to dig into local entrepreneurial processes and the balances achieved under integrations of local resources. Meanwhile, this study may also be seen as a guidance for future entrepreneurs in developing their businesses locally.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ase study method, “Mountain Lodge,” “Big Hill North Moon” and “El Patio Del Cielo” are the three research case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cases, this study adopts the framework of the Timmons Model, namely the three elements – opportunity, team, and resource – and the dynamics among them, along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 analyses and connection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uniquenes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of the research cases in developing core competence from scratch to the current stage..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This study concludes with the finding that recognitions and explorations of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erive mostly and mainly from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local entrepreneurs, which varies greatly for one and another. Generally speaking, local entrepreneurs tend to be determined as to their beliefs, however, they may be in a dilemma when trying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resolving local issues and maintaining a stable cash flow. Moreover, entrepreneurs, at early stage, often encounter lack of resources. Being aware of such situation, entrepreneurs tend to involve actively in networking and relevant social and economic insight gatherings to facilitate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nection, of which, eventuall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entrepreneurship shall be in a stable equilibrium.. Ch. engchi. i Un. v. In addition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 a number of practical suggestions. Besides balanc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ractions with external resources, local entrepreneurs are recommended not to depart from the premise of their entrepreneurial concept. Local entrepreneurs should focus mainly on core competence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external resources in maximizing the outcome. By doing so, positive impacts on loc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nticipated. Key Words: Local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immons Model. iv.

(5) 目錄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IX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政 治 大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立 第二節、研究動機........................................................................................ 4. ‧ 國. 學. 第四節、研究流程........................................................................................ 8 第二章、文獻探討 ............................................................................................... 9. ‧. 第一節、 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業 .................................................................. 9. sit. y. Nat. 壹、 創業動機與創業精神........................................................................... 9. io. er. 貳、 社會創新............................................................................................. 10. al. iv n C hengchi U 第二節、在地創業與社區發展.................................................................. 11 n. 參、 社會創業 .......................................................................................... 10. 壹、 在地創業............................................................................................. 11 貳、社區互動性.......................................................................................... 13 參、農業產業鏈與體驗經濟...................................................................... 14 第三節、 創業機會、團隊與資源 ............................................................ 15 壹、創業歷程 ............................................................................................ 15 貳、Timmon’ s Model ............................................................................... 16 參、Christian’s Model ................................................................................. 17 肆、創業機會.............................................................................................. 17. v.

(6) 伍、創業團隊.............................................................................................. 18 陸、創業資源.............................................................................................. 19 第三章、研究方法 ............................................................................................. 22 第一節、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工具.......................................................................... 23 第四章、研究個案分析 ..................................................................................... 27 第一節、 老寮 Hostel................................................................................ 27 壹、個案介紹 ............................................................................................. 27 貳、創業歷程 ............................................................................................. 28. 政 治 大. 參、創業三要素之動態關係 ..................................................................... 32. 立. 肆、內部與外部資源分析 ......................................................................... 38. ‧ 國. 學. 伍、在地創業對地方之影響 ..................................................................... 40. ‧. 第二節、 大山北月 ................................................................................... 42 壹、個案介紹 ............................................................................................. 42. y. Nat. er. io. sit. 貳、創業歷程 ............................................................................................. 43 參、創業三要素之動態關係 ..................................................................... 47. n. al. Ch. i Un. v. 肆、內部與外部資源分析 ......................................................................... 54. engchi. 伍、在地創業對地方之影響 ..................................................................... 56 第三節、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 ........................................................... 58 壹、個案介紹 ............................................................................................. 58 貳、創業歷程 ............................................................................................. 59 參、創業三要素之動態關係 ..................................................................... 63 肆、內部與外部資源分析 ......................................................................... 71 伍、在地創業對地方之影響 ..................................................................... 73. vi.

(7) 第五章、研究發現與討論 ................................................................................. 76 第一節、 跨個案整理與比較 ........................................................................ 76 第二節、 創業三要素的動態關係 ................................................................ 80 第三節、 在地創業內外部資源分析 ............................................................ 81 第四節、 在地創業對地方之影響 ................................................................ 82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8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84 第二節、 實務建議 ........................................................................................ 8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91. 政 治 大.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 92. 立. 參考文獻…………………………………………...……….………………... 93.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Un. v.

(8) 表目錄 表一-1 台灣社會企業發展之五大類型 ...................................................... 1 表二-1 創業團隊的權力分配 .................................................................... 19 表三-1 訪談對象 ........................................................................................ 25 表三-2 訪談大綱. .................................................................................... 26. 表四-1 老寮外部資源的整合 .................................................................... 39 表四-2 老寮資源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 40 表四-3 大山北月外部資源的整合 ............................................................ 54. 政 治 大 表四-5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外部資源的整合 .................................... 72 立 表四-4 大山北月資源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 55. ‧ 國. 學. 表四-6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資源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 73 表五-1 創業機會比較 ................................................................................ 77. ‧. 表五-2 個案資源盤點彙整表 .................................................................... 78.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五-3 個案間之獨特性與可模仿特性 .................................................... 80. Ch. engchi. viii. i Un. v.

(9) 圖目錄. 圖一-1 研究流程圖 .................................................................................... 8 圖二-1 Timmon’s Model 動態模式............................................................ 17 圖二-2 核心資源之特性 ............................................................................ 20 圖四-1 老寮營運模式 ................................................................................ 32 圖四-2 老寮團隊與機會動態變化 ............................................................. 35 圖四-3 老寮機會與資源動態變化 ............................................................. 36. 政 治 大 圖四-5 大山北月之媒體報導(2014.11 天下雜誌) .................................... 45 立 圖四-4 老寮團隊與資源動態變化 ............................................................. 38. ‧ 國. 學. 圖四-6 大山北月之媒體報導(2014.10 Taipei Walker 景觀好店 60 選) . 45 圖四-7 大山北月團隊與機會動態變化 ..................................................... 50. ‧. 圖四-8 大山北月機會與資源動態變化 ..................................................... 52. sit. y. Nat. 圖四-9 大山北月團隊與資源動態變化 ..................................................... 53. io. er. 圖四-10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團隊與機會動態變化 ........................... 66. al. iv n C hengchi U 圖四-12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團隊與資源動態變化 ........................... 71 n. 圖四-11 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機會與資源動態變化 ........................... 69. 圖五-1 在地創業個案階段性分類 ............................................................ 90. ix.

(10)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台灣近年地方認同感與地方文化意識高漲,青年紛紛想返回故鄉創業,例 如台南林立的特色文創小店、餐廳與咖啡店;另外一方面「小確幸」和「社會 創業」「社會企業」,這幾個新興詞彙也漸漸的流行起來,青年族群想運用自己 的力量在這個社會立足,青年創業漸成一股風潮。而其中更有一群人,是集兩 者之大成,真正想要為這個社會貢獻一己之力,期待能由家鄉做起,解決一些 台灣鄉村地區較常遇到之問題,例如人口產業外移。期待帶起正向循環,也就. 政 治 大. 是在地的社會創業,整合了社會企業與在地方創業兩者的概念,就形成了整合. 立. 在地資源又能為地方發展帶來貢獻的在地創業。. ‧ 國. 學. 國外在地創業的案例在英國有社會企業村(community-owned social enterprises)之概念,由於原先社區資源之不足,地處偏遠,但這反而激起了當. ‧. 地強大的自助與創業精神,居民們創設各種商業體,與政府單位合作提供原先. Nat. sit. y. 鎮上所缺乏的網路、運輸、健康、餐飲、旅遊等各種服務,之直接使村莊成為. n. al. er. io. 一家公司,也使得 Alston Moor 這個英格蘭極為偏遠的小鎮重新有了生氣。台. i Un. v. 灣目前有很多探討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的文獻,社會創業的歷程也有很多討. Ch. engchi. 論,社企流網站和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2013)也整理了目前台灣社會企業 發展的五大類型如下表:. 表一-1 台灣社會企業發展之五大類型 社會企業類型. 發展內容. 積極性就業促進型. 是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 透過創新的就業機制,讓原本處於社 會邊緣處的弱勢者能夠有穩定與專業 的就業訓練與工作機會,並結合商業 1.

(11) 模式的組織發展,讓整體就業機制與 工作環境能夠永續經營。 地方社區發展型. 強調社區整體發展與營造,在台灣由 於社區營造與社區共享概念較不普 及,因此大部分的社區發展組織多以 各種志願結社與非營利組織面貌經 營;但其他國家(如英國)則致力集結 社區中各種社會企業與就業機制,來 發展社區本身的特有意象與總體營. 會共享價值。. 學. ‧ 國. 立. 治 政 造,進而凝聚社區整體就業優勢與社 大. 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 是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 ‧. 透過社會企業提供的付費服務與銷售 產品,讓消費者/使用者付費的同時,. y. Nat. 主要收入來源。. n. al. er. io. sit. 也能將營收利潤作為組織永續經營的. 公益創投的獨立企業型. Ch. engchi. i Un. v. 創投組織的目的在於出資協助新的社 會企業,並提供完善的資金管理機 制、績效監督與評價機制。透過創投 公司的輔助,社會企業得以在最初缺 乏資金時期獲得協助,進而致力發展 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 社會合作社. 是所有社會企業發展最久遠的組織面 貌,其發展可源自於 19 世紀歐洲。. 2.

(12) 合作社特性在於強調組織內部的利益 關係者可透過組織所追求的集體利益 獲得保障,並積極參與組織內部事 務,合作社任何發展的好壞都直接影 響到參與組織內部的利益關係者的權 益。 資料來源: 社企流網站. 由上列表可知,台灣較為常見的社會企業類型都已經有所討論,例如積極. 政 治 大. 性就業促進型的就有大誌雜誌、黑暗對話;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的社企流. 立. 等,但可歸類於地方社區發展型的在地創業,此類型的社會企業是一個較少人. ‧ 國. 學. 討論的範疇,台灣的發展相對較少也較晚,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地方之問題. ‧. 而發展出來,而在地社會創業的事業體也較新,很值得觀察目前的在地創業對 象及其未來發展,這也是一個研究缺口;另外政府也推動了農村再生計畫,及. y. Nat. 也因此應運而生,希望能找出在地創業之關鍵因素。. n. al. Ch. er. io. sit. 青年創業盛行的情況下,在地創業變成一個可以解決地方問題的方式,本研究. i Un. v. 而創業過程也一直是有關於創業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而究竟是什麼動機. engchi. 吸引這些創業家返鄉創業,而在地創業的當地外部資源是他們所能利用的最大 資產,資源卻是有限的,他們又是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又兼顧永續發展的議 題,達成他們創業獲利來源和期待達成的增進社會利益目標,都是想要展開本 研究之動機,也希望能藉此更深入了解社會創業與在地創業的運作模式,希望 能歸納出一些重點與知識,提供給未來在地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作為資源運用 與解決問題之參考。. 3.

(13) 第二節、研究背景 壹、農村人口外移及老化 產業逐漸外移,造成台灣鄉村人口跟著外移,農村人力也不斷老化,這是 台灣近年來遇到的問題,而在媒體不斷的鼓吹青年返鄉下,也多少推波助燃了 這一群人,為地方盡一份心力,問題看似也有所改善,但真正的成效又有多 少。在許多人眼中,在台灣傳統農村從事耕作的只是少數農民,但事實上,和 農作有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包括了代耕、育苗、資材、倉儲、運銷等,影響層面 相當廣大,靠農吃飯的人口高達百萬人。也因為這些問題不斷被放大,台灣地. 政 治 大 而根據農委會 101 年農業統計要覽(2012)的資料顯示,在 1992 年我國農 立. 方人口外流問題與台灣年輕人不願從事農業相關產業的問題也逐漸被重視。. ‧ 國. 學. 業就業人口共 100.5 萬人,但至 2012 年我國農業就業人口下降至僅 54.4 萬人。 顯見台灣農業人力結構嚴重出現斷層。我國農民之平均年齡為 63 歲,2012 年. ‧. 65 歲以上農業就業人口共 9.3 萬人,占總農業就業人口 54.4 萬人之 17.1%。農. sit. y. Nat. 業勞動力高齡化現象下,高齡農民更可能因無力從事農業生產,致使農業部門. io. er. 生產力遞減、或農業經營日趨粗放,甚至農地閒置與荒廢問題。最主要的問題. al. iv n C hengchi U 決問題的方向都以農業產業升級著手,希望能有效提升傳統農作之收入以解決 n. 還是來自於台灣傳統的農業就業人口失業率高,及收入低兩方面,因此目前解. 此問題。. 貳、地方認同意識高漲 地方認同的定義在 Proshansky(1983)的認知中,是一個比地方依附、歸 屬感、和根著感更高層次之概念,加上了必須能夠在該地區自我認知與自我實 現需求之內容,但受詬病的地方是對於形成地方認同之過程並沒有多做討論。 台灣的地方認同則是從 15 年前天下雜誌所推動的 319 鄉向前行專題開始時常被 提及,到吳念真的台灣念真情節目。另外政府單位,前台北縣長在蘇貞昌縣長. 4.

(14) 任內所推動的一鄉鎮一特色的節慶活動,也影響到了全國各地,由於當時是台 灣各地傳統文化紛紛出現消失之危機,各地方政府紛紛響應,至此也一直延續 到了近期各類旅遊行腳節目,無不以土地為出發,也衍伸出了後來單車環島等 與土地結合的深入在地旅遊方式,期待對在地或當地多元的文化學習參與。. 參、背包客大增,深度旅遊興起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14)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 2014 年來台旅客突破 990 萬人次,達 990 萬 6201 人次,創歷史新高,較前一年的 801 萬 6820 人次 成長約 24%,也是歷年最高增幅。各主要區域來台旅客人次均大幅成長,在創. 政 治 大. 造觀光經濟效益上,預估帶入觀光外匯收入約台幣 4370 億元,台灣已逐步成為. 立. 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 ‧ 國. 學. 而深度旅遊在目前普遍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普遍的了解是為了對異地或. ‧. 異國了解多一點認識與知識,包括歷史、生活、文化等,能真正了解並體驗一 個地區獨特之文化底蘊。吳穎、鄧祝仁(2006)認為,深度旅遊就是現在的旅. y. Nat. er. io. sit. 行者為了獲得身心舒暢愉悅,實現自我放鬆、自我完善的旅遊行為方式;深度 旅遊要素組合與大眾旅遊比較還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食、住、行、遊、. n. al. Ch. i Un. v. 購、娛等要素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第二,旅遊的每個要素都是體驗價值鏈. engchi. 的一部分,近來台灣許多在地創業多採用開咖啡廳、經營旅店、打工換宿的模 式,是否也與此有旅遊方式興起有所相關,而由上述兩點出發我們也可以就後 面的個案發現,個案公司是否在利用與創造資源時有整合到這幾點於其中,以 符合使用者之需求。. 5.

(15) 肆、政策發展 農村再生計畫,是總統馬英九任內在「愛臺十二建設」的項目之一,目的 主要是希望透過整合規劃促進臺灣農村活化再生,激發農村社區居民由下而上 發起,增進家園營造理念共識,《農村再生條例》已於 2010 年 8 月 4 日公布施 行,有了法源依據後,使得推動農村再生施政計畫更有依據動力。另一項行政 院青年創業專案 (經濟部彙提;行政院 103 年 3 月 19 日核定) ,當中明定創 業青年範圍為 20 歲至 45 歲之「廣義青年」,但非僅推廣青年畢業即投入創業行 列,希望青年在自身累積職場工作經歷或有充分準備後,得運用政府豐富創業 輔導資源,協助其創業圓夢,也提供各項條例補助,但內容其實較為空泛不明 確,對青年之創業幫助有限。. 立. 政 治 大. 其中行政院青年創業圓夢網,整合了行政院十三個相關部會內容為一個網. ‧ 國. 學. 站,只要是有關創業的全部內容及法規各部會都在裡面,每個月最後一個禮拜. ‧. 更新,可以不用讓有意青年創業者還必須到各部會裡面去尋找資料,最主要的 目的是要希望能消弭城鄉差距,讓台北和屏東的年輕人能在創業時在同一個出. y. Nat. n. al. er. io. 之降低也有很大幫助。. sit. 發點,達到機會均等,打破資訊的不平衡,對於青年創業的相關方案申請門檻.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Ch. engchi. i Un. v. 台灣目前的就業環境,對於青年朋友是較為不利的,青年的薪資整體較為 偏低,實質薪資相對於十年前毫無成長,而台灣的傳統產業,甚至是曾經風光 一時的科技業,也都面臨到了需要轉型,但產業創新力卻嚴重不足之問題,也 為了要使有更多元的產業發展,政府和民間積極鼓勵青年創業,希望能帶起領 頭羊的作用,許多民間機構及青年朋友也群起響應。而在構思創業概念之過程 中,由於青年對土地與地方認同的觀念改變,導致青年們似乎較常由自己生長 的地方開始,思考有什麼可以創新改變,或帶來商機之機會,並可以同時達到. 6.

(16) 回饋地方的目的。 由此角度出發,而台灣目前的研究多以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業相關,對於在 地創業的相關研究似乎較少,也缺乏各個在地創業之歷程比較,因此本研究選 擇此面向切入,在上述這群具有執行力之青年到底具有什麼特質,又是如何地 運用這些在地資源?甚至是串聯起來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在這動態過程中的關 聯互動,並且新創的事業是不是都能從顧客的角度出發,除了解決問題外,也 能夠吸引外來客群,能有穩定之獲利來源,都是本研究發起之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以其對應之研究問題如下列:. ‧ 國. 學. 1. 在地創業家如何辨識創業機會,並選擇返鄉創業?. ‧. 2. 機會、團隊、資源在創業三要素在動態變化下是如何交互影響?. sit. y. Nat. 3. 分析在地創業者如何走過在地創業的歷程,如何整合在地資源使之達到平. io. n. al. er. 衡? 並對在地產生影響。. Ch. engchi. 7. i Un. v.

(17) 第四節、研究流程. 在地創業背景知識探索. 產生研究動機與問題. 初步訪談離釐清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相關文獻探討. 擬定研究架構選定個案. n. er. io. sit. y. Nat. al. 個案訪談、次級資料蒐集. Ch. engchi. i Un. 研究分析發現. 結論與建議. 圖一-1、研究流程圖. 8. v.

(18)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題希望能整理出在地創業的歷程,包括在地創業家如何運用當地 資源,進而帶動區域發展之動態過程。由此順序進行,在第一節先定義出什麼 是創業家的創業精神,再歸納出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業的意涵;第二節則著重在 討論在地環境和新創事業在創業過程兩者所發生之互動關係;第三節會討論創 業者是如何辨識機會、建立團隊與資源運用,藉由此三個面向以做為後續個案 分析準則之確立。. 政 治 大. 第一節、 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業. 立. 壹、 創業動機與創業精神. ‧ 國. 學. Herbert(1976)將動機定義成「個人花費精力去滿足某一需求或目的之歷 程」,故動機是推動行為之力量,而從 Maslow(1943)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 ‧. 論》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他認為人類在工作有三種動機需要,包括成就需. Nat. sit. y. 要、權力需要、及親合需要。從這三者來看,成就需要與權力需要,定義了成. n. al. er. io. 功和不受他人控制之人類需求,也激勵了創業動機。而親合需要與人際關係相. i Un. v. 關,這也和社會創業的創業家目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之觀念相似,社會創業家. Ch. engchi. 的動機也為了滿足以上這些需求,也因此創業者必須要有明確的創業動機及企 圖,才具備冒險開創新事業之創業精神。 而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一個創業的過程,其中包含了新產 品或服務的機會被確認與創造,最後形成了產生財富的能力(Peter Drucker, 1985),一般而言創業精神並非強調在開創新事業,創業精神是一種行為而非人 格特質,是著重在創新的過程,以及此事件是否創造新的價值,是否能將此產 品帶入現有的市場或社會活動中,並且能夠持續運作,在地創業在創造新的價 值和對於當地各層面的影響也與創業精神之定義相合。以達自我肯定與認同之 目的,也就是同時滿足自身對在地文化之認同,還有創業所實現之自我認同。 9.

(19) 貳、 社會創新 Peter Drucker 在創新與創業精神提到:「將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並產生新 價值者,即是創新行為」(Peter Drucker, 1985),而從創新的本質上來看,Peter Drucker 認為創新只分為經濟創新和社會創新兩種,經濟創新指的是獲取經濟利 益,社會創新的獲益者為他人,而延伸下來在社會創新的定義上來說,Phills、 Deiglmeier、Miller(2008)認為社會創新是一個社會問題的新解決方案,比現 有方法更有效率及永續性,並是種能為整體社會創造價值的工具。 另外 Peter Drucker 又提到了若這個社會經濟走向創業型態,自然而然就能 達成社會創新,例如可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來解決社會問題(Peter Drucker,. 政 治 大. 1985)。這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面向,但要徹底解決社會問題確實是需要一定程. 立. 度的創新,而社會創新就是在創新的定義上,加上了對社會關懷的價值,簡單. ‧ 國. 學. 來說就是應用知識和科技就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以達成公眾的需求。而這在現. ‧. 代社會的框架下就是社會更為需要的創新行為。. 也因此整體來說社會創新是一種解決方案,社會企業不一定有社會創新,. y. Nat. 有效的利用,以及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n. al. 參、 社會創業. Ch. engchi. er. io. sit. 而社會創新不一定是由社會企業所創造,重點在這個解決方案對於社會資源更. i Un. v. 社會創業往往被當成社會創新的方法或途徑,本質上來看社會創業之定 義,社會創業是用商業手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可以算是社會創新的一個支流,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社會創業只是組織或企業內部落實社會責任的行為。而放大 來看,Alvord、Brown、Letts(2004)認為要做到社會創業,就必須持續運用社 會資源與結構性改變,帶來持續性的變化。Mair and Marti(2006)則是認為社 會創業是一種程序,包括了創新性的資源獲取及資源組合管理,用以追求社會 需求觸發社會變革。社會企業領域既無資本市場又缺乏經濟誘因,在吸納財務. 10.

(20) 資源與經營管理人才方面有其先天上的限制,因此創業者的名譽聲望與經營能 力所受到的認同程度,在資源獲取上則扮演重要的角色;企業家如何發現機 會、整合資源、利用機會實現價值的過程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彼得杜拉克也提 到,不是所有創業都會具有創新的特質(Peter Drucker, 1985)。而社會創業必定 具有某些社會創新的目的,必定更符合創業之精神,也就是其創業帶來的價值 是能為社會帶來其正面影響的,並有創新的過程和作為,也因此社會創業家在 創業的歷程也應該更深入探討。 而「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 織,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其組織可以以營利公. 政 治 大. 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 立. 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 ‧ 國. 學. 益。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也. ‧. 提到,資源與規模,正是企業所能產出的:企業經由運作產生營收、利潤,進 而擁有更多資源,也足以解決資金不足的窘境;同時藉由利潤的產生,可使解. y. Nat. er. io. sit. 決之道更為長遠、壯大,並且生生不息(Michael E. Porter, 2011)。但目前社會 企業能缺乏一套衡量機制來檢視對於解決社會問題的完成度,目前為止也較沒. n. al. Ch. i Un. v. 有一個普遍的標準能夠同時衡量社會和經濟效益,因此目前能做的只能夠以不. engchi. 斷檢視社會企業預期成果與實際成果之差異,來做出社會企業間之比較。. 第二節、 在地創業與發展 壹、在地創業 在地創業的定義,歸類於在創業時引用外部資源,且資源大多來自於當地 現存之既有資源。Westlund(2003)則將外部社會資本細分為三:(1)生產相 關資本,包含與供應商、產品使用者、合作研發夥伴之間的聯繫;(2)環境相 關資本,包含與當地/區域環境、政治決策者之間的聯繫;(3)市場相關資本,. 11.

(21) 包括商標及一般顧客關係;其中第二項之環境相關資本就與在地創業之所含有 的資本十分相關。 而本研究認為地方的智慧資本是可以用以評量在地創業之構面。智慧資本 (Intellectual capital)是指那些可以幫助廠商取得競爭優勢的知識、實體經驗、 組織技術、顧客關係和專業技能等的總和(Edvinsson、Malone, 1997),如果把 廠商轉化成一個地區與其他區域之競爭,地方智慧資本看待為在地經過長久發 展與社會建構過程後的結果,在當地自然與環境條件下形塑並構成在地社會、 文化、制度與結構特色,也同時孕育出具有在地特性的人力資本與科技進步; 而創意資本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影響人才條件、科技進步、在地包容 性以及風土人文特色。. 立. 政 治 大. 總結而言,地方智慧資本可視為較為「本地」與「長期」發展的概念,在. ‧ 國. 學. 變動上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創意資本則較偏向於「流動」以及較為「短期」影. ‧. 響的概念,相較之下容易根據潮流發展在短時間內引進外來文化或輸出本地特 色。而利用地方的智慧資本來提升地方的競爭力,就形成創意城鄉的概念,在. y. Nat. er. io. sit. 地創業與創意城鄉有相關性,區域要發展成創意城鄉,必須涵蓋縣市、鄉鎮、 村里、社區等各個地理區域社群,並指稱整體所有創意人才活動並帶來文化創. n. al. Ch. i Un. v. 意新動力的地區,其中包括關係結構、社交網絡、社會關係、人際互動等部. engchi. 分,作為鞏固並促進個人與機構間創意流通的系統。而在創意城鄉中,人力資 本建構網絡正是創意氛圍的核心,而創意網路的健全與繁榮,更是產生創意與 創新的關鍵。因此創意資本與地方智慧資本為創意城鄉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其透過在地的包容心和特殊的風土民情,於創意人才進駐與科技的發展下,能 產生一連串的創意與創新活動,並提升在地經濟條件。在地創業行動的發生常 常是啟動地方產業發展與創意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吸子(Johannisson & Lindholm Dahlstrand, 2009; Johansson, 2008),能夠具體展現出地方發展因脈絡 與情境的不同,地方資本整合後所展演出的多樣性面貌,由一個點慢慢擴展到. 12.

(22) 線與面,可能從在地創業開始的場域,擴展到社區及城鎮,而在地創業家是否 能發現機會,並運用此一資源,符合創意城鄉的最終目的,這也是我們在後面 的個案分析要探討的。. 貳、社區互動性 社區(community)這一概念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Tnnies, 1887)首先 提出。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Robert Ezra Park(1952)是最早對社區下定義的社 會學家之一。 所謂社區,是以一定地域為基礎,具有相互聯繫、共同交往、共 同利益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所結構成的一個社會實體。 社區的特徵有區域. 政 治 大. 性、共生性、聚集性、多樣性。(Park, 1952)而社會學家 George A. Hillery. 立. (1955)曾研究出社區的 94 個定義,歸納出多數社會學家所認同的社區含. ‧ 國. 學. 義,應包括三個要素:地理區域、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夏忠堅,1997) 「社. ‧. 區是定住空間的範圍,居民主體、認同、共識、共同體是社群的對象,自然、 產業、設施、空間、活動與居民是社區生命的要素」(陳其南,1995)。而社區. y. Nat. er. io. sit. 的本質意義比較接近於「社群」或「共同體」,而非單純的空間地域單位,也非 行政體系一環,應該是指一群具有共識的社會單位(陳其南,1997)。. n. al. Ch. i Un. v. 社區營造這個名詞則是始於 1993 年,由當時臺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 engchi. 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 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 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 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申學庸,1993)。這個概念對於後來的地方 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台灣也從 90 年代開始了社區再造思潮,而前文建 會主委陳其南(1997)也說:「社區總體營造最重要的精神,便是地方住民『由 下而上』去決定他們的公共事務」。一個地方若以社區來看,其也不單單只是空 間,更包含到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等,空間尺度也從小到大並非單一領. 13.

(23) 域,也因為這樣人與空間產生的互動性特質,社區營造之概念對於地方文化發 展的影響性是十分重要的。 美國社區學的專家桑德斯 Irwin T. Sanders(1975)則在歸納了社區研究的 理論後,分為社會場域論、社會體系論與社會衝突論,而在社會場域論中又提 到可以用以下的架構作社區觀察,包括有涉及的人、採取行動之社團和時間過 程之階段這三個觀點。. 參、農業產業鏈與體驗經濟 最近在農業發展中,出現了農業產業鏈中六級產業這個新名詞,該詞是源自. 政 治 大. 日本,2010 年日本正式通過《促進農林漁業六級產業相關法案》,將六級產業. 立. 化定義為「農林漁業等一級產業與二級產業的製造業、三級產業的零售業等透. ‧ 國. 學. 過事業間合作,有效活用農林漁村之農林水產品、土地、水等資源,以促進農. 念。. ‧. 林漁村活性化發展」,提倡「一級產業+二級產業+三級產業=六級產業」的概. y. Nat. er. io. sit. 這項概念的成立主要是因為產業推動的歷程中,農業發展逐漸式微,再加上 WTO 體制後低價農產品的大量輸入,因此發展出產業間應共同合作的模式,或. n. al. Ch. i Un. v. 是由農業延伸到二級、三級產業創造新的附加價值,來創造新的附加價值與雇 用機會。. engchi. 而如果由傳統的產業分級來分析產業與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之 關係,初級產業指的是:消費農漁業產品,並沒有額外的附加價值。而二級產 業,則指的是工業時代的供應加工製造產品,附加價值升高,三級產業與服務 相關,供應最終產品,附加價值更高,四級產業是最新的體驗知識時代出現 的,可能創造體驗式知識經濟並設計一個舒適、高雅的消費空間提供消費,附 加價值最高(Pine、Gilmore, 1999)。 體驗經濟是依客戶心理滿足,提供難忘的體驗,並探討如何通過更好的滿. 14.

(24) 足用戶的精神需求,實現産品與服務的價值增值。是以服務為重心舞台,以商 品為素材道具,創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感覺活動的高附加價值經濟。體驗經濟 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書作者 Pine(2003)指出,農產品是可加工 的,商品是有實體的,服務是無形的,而體驗是難忘的。當消費者購買體驗 時,它是在花時間享受企業所提供的一連串身歷其境的體驗。體驗除了直接訴 諸消費者的感官享受之外,更多的是通過營造一種感性氣氛和想像空間從而刺 激起消費者的慾望,當然這其中經常使用的元素包括了性感、美麗等等美好的 事物。由於這些體驗和慾望往往與消費者的個人喜好相關,所以也有人把這種 體驗時代稱之爲『個性消費時代』。. 政 治 大. 而從上述方式來看,台灣先前農業旅遊相關的體驗經濟多為短期或一次性. 立. 的,成果較為粗糙,較無法提升產業整體價值。一個從事「體驗經濟」的地. ‧ 國. 學. 點,如果其體驗內涵做不到差異化,很快地就會失去其獨特性,從而失去其經. ‧. 濟價值;一個從事「體驗經濟」的地點,如果其體驗內涵很貧乏或粗糙,就不 值得被一再重複地體驗,也就很容易變成「一次性消費」,很快地就會失去其新. y. Nat. er. io. sit. 鮮感,從而失去其經濟價值。. n. al. ni Ch 第三節、創業機會、團隊與資源變化 U engchi. v. 壹、 創業歷程 Steyaert (2007)將創業當成「動詞」來研究,指出創業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 歷程,因此用開創以突顯創業連續、流變的歷程。因此對於創業歷程的理解不 再侷限於特定時點上的突發性,而是一種開放結果的一連串事件組合,以連續 性發展的狀態去看創業的生成(becoming)、變化(changing)等流動的歷程。 從開創觀點關注的也不是單一的創業行動者,而是以創業者的行動作為創業 研究的主體,必須要從創業者與共同創業者(co-entrepreneurs)的建構行為做出 發。. 15.

(25) Steyaert 與 Katz (2004)提出了創業是一種實踐性質的整體歷程,並非傳統 「目標-手段」(means and ends) 的單向結構關係,因此歷程就成為了研究創業 的重點。在開創觀點下從創業發展的歷程去研究創業,其認為創業行動並非是 經由理性規畫之下所逐步完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是創業者在許 多情境的觸動下而展演,進而創造下一步的行動。因此從創業歷程的去探究創 業者的行動、創新思維、面對情境的處理與學習能力,更能幫助我們從更細緻 的情境層面去看行動與歷程。. 貳、 Timmons Model. 政 治 大. Timmons(1999)在 Creating New Venture 提出這個理論,他指出必須要將. 立. 機會、創業團隊與資源做出最適當的搭配,才會是一個成功的創業活動。他也. ‧ 國. 學. 十分強調這期間的動態平衡,最初步必須要能發掘機會,從無到有;而在初期. ‧. 團隊的組成是最重要的,接下來營運活動啟動後才是資源的進駐,因此必須要. Nat. er. io. sit. 性,創業家在這整個過程的角色與領導又顯得格外重要。. y. 很著重在這整個過程的動態平衡與分配。而創業過程又充滿了風險與不確定. 在兩兩互動關係的方面,Timmons 認為由於機會的模糊性、市場的不確定. n. al. Ch. i Un. v. 性和資本市場的風險性,和外在環境的變遷,此時就必須要倚靠創業家的領到. engchi. 創意和溝通來解決各種問題做動態的彈性調整,而在地創業中創業家的腳色通 常就更為重要,也因此在地創業感覺在 Timmons Model 中更重視創業家的外在 調適彈性組合以達成彈性目標,而團隊部分之功能有與創業家重複之態勢。. 16.

(26) 機會. 團隊. 配適與缺口 外在力量. 模糊性. 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環境. 資源. 治 政 圖二-1 Timmon’s Model 動態模式 大 立 資料來源:Timmons 與 Spinelli(1994). ‧ 國. 學 ‧. 參、 Christian’s Model. Christian(2000)將創業管理分成創業家(Entrepreneur)與新事業. y. Nat. er. io. sit. (New Venture)間的互動,再加上時間為橫軸,成為創業的流程管 理 (New Venture Process Management),但他也沒有忽略影響創業活動的外部. n. al. Ch. i Un. v. 環境網路 (Environmental Networking),這樣就將此三個議題分為創業管理的. engchi. 核心問題。所以他提出來的創業管理模式也與 Timmons Model 相似,但可能更 著重在創業家在整個流程的管理與訓練來達成創業家與新事業的互動,最後達 成創業活動的成功。. 肆、 創業機會 在本研究中我們想了解社會創業者,是如何辨識並衡量機會,並比較與一 般新創企業有何不同。Eric Ries(2011)在精實創業(lean start-up Model)中所 提出的精實創業模式,有點類似 try & error 的概念,逐漸取代傳統的方式。更. 17.

(27) 重視實驗;比起直覺,它更重視消費者回饋意見;比起傳統「一開始就設計完 整」的方式,更重視反覆設計。(Steve Blank, 2013),藉由驗證來確立機會,現 在,新創公司以測試假設、搜集早期顧客意見、對目標顧客展示「最精簡可行 產品」進行創業,與以往依商業計畫書執行、祕密模式營運、推出全功能產品 原型的方式大不相同,也由於創業適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因此關鍵在於速 度而非成本,精實創業的六個核心概念就是想法(ideas)、建構(build)、產品 (product)、測試(meature)、資料(data)、學習(learn)。 而 Zero to one 作者的 Peter Thiel(2014),則強調水平式進步與垂直式進步 的不同,在書中作者提到創業者希望創造的是具有創新力的獨佔企業,而非只. 政 治 大. 是從一到多的水平式創新,但這種創業的構想是否過於樂觀,多數社會創業家. 立. 對於創業機會會有很多理想化、完美化之觀念,而社會創業及在地創業者也大. ‧ 國. 學. 多需要利用各種外部資源,此也較不適合傳統先將一切構想及商業模式思考完. ‧. 整,這種閉門造車的創新方式,在辨識機會時及初始創業過程要如何在這兩種 概念下取得平衡,避免掉創業構想一開始就過於理想化,造成風險過高或是時. y. Nat. n. 伍、 創業團隊. al. er. io. 重點。. sit. 程延宕,資金來源,收支無法平衡等問題,這都是在後面個案我們要去觀察的. Ch. engchi. i Un. v. 一般將團隊定義為:在特定的可操作範圍內,為實現特定目標而共同合作 的人的共同體。Jon R.Katzenbach(1993)認為團隊有如下特徵:(1)團隊擁有一 個共同的任務和目標,(2)成員同舟共濟,共同承擔風險與責任,(3)成員間知識 技能具有互補性,(4)成員之間信息共享,彼此尊重、誠信,(5)對團隊的事務盡 心竭力,全方位奉獻。 創業團隊是指在創業初期,為共同目標努力的有目的性特殊群體,創業團 隊的組成往往也影響後續事業發展甚鉅,Peter Thiel(2014)在 Zero To One 一. 18.

(28) 書中也提到,創業者之間最好對彼此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會比起平常聽到的能 力與專業互補更為重要,另外由於創業家通常都有異於常人的特質,目的性非 常明確,因此對經營權(ownership)與所有權(possession)和控制權 (control)的分配也十分重要,另外就是團隊內的人必須要全職投入,並且能 持開放的態度讓創新創業能夠持續,這才是能讓新創事業實際發展的動力。. 表二-1 創業團隊的權力分配表 類別. 負責事務. 所有權(possession). 法律上擁有公司股權. 經營權(ownership). 立. 政 治實際負責公司的日常營運 大. 控制權(control). 負責監督督導公司事務. ‧ 國. 學. 資料來源:Zero to One(Peter Thiel,2014). ‧ y. Nat. 陸、 創業資源. er. io. sit. 人才、技術、資本與市場是創業的四大要素,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於企業意 義重大(Timmons, 1999),但若不能有效利用,已獲取的資源仍會逐漸消失。. n. al. Ch. i Un. v. 林強(2003)又將創業資源分為直接的資金資源、管理資源、與人才資源;和. engchi. 間接的政策資源、訊息資源和科技資源。. 1984 年,Wernerfelt 依循 Pemrose(1959)的觀點,在策略管理上發表企 業資源應包含有形與無形資產,企業制訂決策應以「資源」觀點取代過去以 「產品」為觀點,由此出現「資源基礎觀點」一詞(Wernerfelt, 1984)。而 Grant(1991)將資源區分為: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三類,以便加以 分類成:人力和技術資源、財務資源、生產經營性資源,這也是首次有資源基 礎理論(RBT)出現。Barney(1991)則進一步將資源定義為「公司內所有的 資產、能力、組織程序、公司屬性、資訊、知識等;它們是公司所能掌握並能. 19.

(29) 促進公司策略的建構與執行的因素,以提升公司效率與效能」,而 Barney (1991)也認為競爭優勢之所以能夠持久,是因為公司所擁有之異質性 (heterogeneity)及不可移動性(immobility)資源中,有部分的資源尚具備有 價值性(value)、稀少性(rareness)、不可模仿性(imperfect imitability)以及 不可替代(insubstitutability)等特性,並認為資源是否具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的潛力,取決於這四項特質,此即稱為「資源基礎模式」,四種特性(VRIN): 1. 價值性(valuable):此種資源可以在企業設想或執行企業策略時提高效率和 效用。 2. 稀少性(rare):是公司之獨特資源,若是掌握在競爭對手手上,就無法帶來 競爭優勢或持續的競爭優勢。. 立. 政 治 大. 3. 不可完全模仿(imperfect imitable):資源特性不容易模仿,來自獨特的歷史. ‧ 國. 學. 情境(unique historical condition)、獲取資源的連結關係的因果模糊性(causally. ‧. ambiguous)和社會複雜性(social complex)。. 4. 不可替代(non-substitutability):此資源找不出一種即可複製又不稀缺少的替. er. io. sit. y. Nat. 代品。. 這比較從組織的觀點出發,但也可運用在新創事業的分析中,也因為此應. n. al. Ch. 用性,而引起產學界間的廣泛討論。. engchi. i Un. 建立核心資源 不可模仿性 價值性 稀少性 持久性 圖二-2:核心資源之特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v.

(30) 而美國的經濟學家 David J. Teece(1992),Teece 等人提出了動態能力理 論;Teece(1997)為了彌補資源基礎理論的不足,又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論,即動 態能耐理論(dynamic capabilities),動態能耐強調企業的是核心能力應適當地 運用、整合與重新配置組織內外部技術、資源與功能的能力,藉使目前的核心 能力而達到與經營環境的協調一致,這是一種核心能力內生並且動態養成的概 念。吳思華(2000)則是提出了企業的核心資源應具有獨特性、專屬性、與模 糊性。藉由以上分類,我們將資源的利用分類成除了利用自有從組織內部內生 的內部資源外,在資源整合又分成人脈的資源整合、訊息的資源整合、技術的 資源整合、產業的資源整合、與政府的資源整合等。但兩者也有可能有重疊的. 政 治 大. 地方,但如果能完整利用外部資源(OPR,outer person resource),對於創業是. 立. 更有幫助的,對於在地創業而言,要如何有效的利用自身連結在地外部資源,. ‧ 國. 學. 有效率的整合,持續其優勢,也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後續觀察的重點。.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Un. v.

(31)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架構 本研究著重的部分是在地創業動態過程探討,主要目的要釐清在地創業之 動態過程,因此創業者的創業精神,與其歷程對其選擇社會創業及創業各階段 之影響是非常重要,參考前一章的文獻探討,建立起一系列之分析架構。 本研究先從直觀的創業歷程看起,對於在地創業的創業家通常對土地有連 結或在地認同感強,因此本研究會進而針對創業家的個人經歷,如何影響整個 個案的初期發展和內部資源的培養,再到發現如何辨識機會,組成團隊,整合 在地外部資源再做整理。. 立. 政 治 大. 接著本研究會藉由 Timmons Model 三構面,分析個案團隊、機會及資源之. ‧ 國. 學. 相互關係,及動態過程之因素及影響。Peterson 及 Albaum(1984)認為「創業 家是組織資源、管理和承受企業交易風險的人。」,所以第二部分除了 Timmons. ‧. Model 三構面的動態變化,另外特別強調在創業者和團隊與在地資源互動與串. Nat. sit. y. 聯的這一部分,如前述文獻提到的五大面向:人脈的資源整合、訊息的資源整. al. n. 分析整理。. er. io. 合、技術的資源整合、產業的資源整合、與政府的資源整合等,以此為基礎做. Ch. engchi. i Un. v. 第三部分再經由實地觀察和與個案公司訪談,了解創業公司實際營運後, 對當地的場域會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地方智慧資本在個案公司營運後之變 動與比較,評估地方創新成效是否會因此提高,因為這會對個案公司成功與否 產生重大影響,本研究並會以訪談法研究,經過分析與整理過後,以創業個案 公司之過程與其關鍵成功要素作為結構,這些在第四章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呈 現。. 22.

(32)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工具 壹、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設計上,通常分為量化研究方法和質性研究方法。而此兩大 類的方法各有優缺點及適用情境。若研究架構欲探討變數之間的關聯性時,使 用量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較為適合;若想探討事件發展的原因及內涵,則需使 用質性方法。Walker(1985)認為質性方法的分析比量化分析更具有解釋性與 創造性。 然而,因為個案研究的資料分析具有主觀性,故常會令人質疑其資料的可. 政 治 大 (plausibility)與批判度(criticality),做為判斷質性研究優劣的標準。分述如 立 信度及可靠度,而蕭瑞麟(2007)則提出真實度(authenticity)、合理度. ‧ 國. 學. 下:. 1. 真實度:個案描述要有讓人親臨現場的感覺,愈貼近現場,真實度愈. sit. y. Nat. 與分析。. ‧. 高,此外,研究者須說明從哪一種專業領域切入,進而規範所蒐集的資料範圍. io. al. er. 2. 合理度:個案研究頇提供足夠的證據,且章節環環相扣以支持所提之論. v. n. 點。研究者也頇提出獨特的見解,並找出研究結果與過去文獻相同、相異處, 提出合理說明。. Ch. engchi. i Un. 3. 批判度:研究者必頇進行反思,質疑文獻中所存在的假設,嘗試從另一 個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 根據上述用以檢驗質性研究品質的準則,可以使主觀的分析過程融入客觀 的元素,提高個案研究的可信度與精采度和亮點。 而個案研究方法又可分為單個案及多個案的模式、依據單一分析單位 (unitary unit)或多元分析單位(multiple unit),可發展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整 體性(holistic)單個案、嵌入式(embedded)單個案、整體性多個案,以及嵌 入式多個案研究。整體性單個案指的是在個案研究中只有單一的研究對象,可. 23.

(33) 能是一個產業、組織、部門或個人。嵌入式單個案指的是同一個案研究中同時 包含兩個以上的研究對象,例如組織內的不同部門。而多個案指的是同時研究 兩個以上的個案,亦可分成單一和兩位以上的研究對象。此兩種構面會形成上 述四種個案研究的類型。(許家瑋,2008) 單一個案通常較適用於檢驗一個成熟理論的關鍵性個案、檢驗一種極端或 獨特的個案,或是揭露式的個案。多個案可視為多重實驗,是一種重複檢驗的 邏輯,其所獲得的證據較為廣泛,通常被認為證據力較強,且相對於單個案而 言,多個案研究是一種整體性的研究,所獲得的結論較為穩健,也較具有說服 力。(Yin, 2003). 政 治 大. 多個案研究可視為一套完整的研究流程,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主要是. 立. 採用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為主,利用文獻回顧法(Literature Review):文獻. ‧ 國. 學. 包含書面文獻、影像紀錄,雜誌、期刊,報紙採訪紀錄等初級資料(secondary. ‧. source),並建立起分析架構。蒐集次級資料並使用訪談法來深入了解在地創業 者的整個創業歷程及回饋機制,最後再以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stusy)和探. y. Nat. er. al. n. 貳、 研究個案選擇. io. 做出結論。. sit. 索性研究法(exploratory research),來比較歸納出個案間之共通性、特質以及. Ch. engchi. i Un. v. 從前述文獻我們以台灣目前的社會創業案例為主,找出幾個由在地創業的 代表個案,本研究選擇多重個案(multiple-case)去做整理與分析,選擇出的三 個個案,皆是以解決地方問題為出發點的在地創業為主,並且都帶有社會企業 的意涵,期望本身的創業行為能帶動地方發展,為地方未來發展和青年返鄉等 議題帶來貢獻。且創業者在選擇創業目標以及判斷創業機會時,皆或多或少受 到了其成長環境或學經歷背景之影響,如本研究選擇的,苗栗縣南庄鄉的老 寮、南投縣竹山鄉的天空的院子、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北月,皆是以農業為主. 24.

(34) 較純樸的鄉鎮,同時也是產業面臨轉型,人口外流嚴重的農村地區,本研究也 會在後對各個案做詳細的介紹與分析。. 參、 資料蒐集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是質化研究中經常採行的資 料蒐集方法之一,可經由訪談的過程,分析出受訪者的動機、態度、做法等, 而深度訪談法又可分為非結構式、結構式與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選擇半結構 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又稱為引導式訪談,可由較寬的研究議 題收斂,針對研究議題設計訪談大綱,作為依據以導引訪談之進行,藉此呈現 受訪者較真實之感受。.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肆、 訪談對象與訪談大綱. Nat. n. 大山北月創辦人莊. i Un. 2015 年 7 月 10 日 電話訪談. engchi. er. io. 及老寮創業團隊. Ch. 訪談時間. sit. 訪談方式. 老寮 HOSTEL 計畫 2015 年 6 月 18 日 現場訪談. al. y. 表三-1 訪談對象. 訪談日期. 主持人邱星崴. ‧. 一、訪談對象. v. 共 1.5 小時. 2015 年 6 月 28 日 現場訪談. 1 小時. 2015 年 7 月 15 日 現場訪談. 1.5 小時. 凱詠. 天空的院子、小鎮 文創負責人何培鈞. 25.

(35) 二、訪談大綱 訪談目的:了解個案公司在地創業之創業歷程的動態變化. 表三-2 訪談大綱 一、創業發展階段-在地創業者如何辨識、評估與發展機會? 1.. 為什麼當初會選擇來這裡創業?覺得這裡有機會的原因是?. 2.. 過去的生活與經驗對創業動機有何影響? 二、創業初期所需要之資源盤點. 1.. 當初評估自己擁有的能力是什麼? 例如對地方之掌握程度。. 2.. 創業資金來源為何? 是如何選擇創業團隊與夥伴?. 3.. 當初是如何選擇產品? 有得到過什麼來自外部的建議嗎? 與評估自身擁. 立. 政 治 大. 三、. 創業實踐過程,如何在創業歷程中做中學?. ‧. ‧ 國. 學. 有的能力有關嗎?. 如何尋找合作對象、整合在地的資源?. 2.. 創業遭遇之困難與支撐點? 可從個人、經濟、和社會三個層面來談。. sit. er. 經營現況分析. al. iv n C 覺得做過最成功的案例是什麼? h e 此經驗對之後經營有幫助嗎? ngchi U n. 壹、. io. 四、. y. Nat. 1.. 貳、 評估個案公司的經營成效,對在地發展有產生什麼實質影響? 五、. 未來發展. 1.. 現在與未來的經營與創業初期方向上有改變嗎? 如果有的話原因為何。. 2.. 對個案公司未來五年或十年的想像是? 希望達成什麼目標,是否有思考 如何擴大其影響力?. 26.

(36) 第四章、研究個案分析 第一節 老寮 Hostel 壹、個案介紹 老寮是位在苗栗南江老街上的一棟青年旅舍,距離南庄老街走路約十分鐘 的路程,開放了短期、長期的打工換宿,除了和附近種植咖啡、橘子、地瓜等 農友們合作農事體驗外,也邀請長期換宿生們雕刻老寮印章、訪談老街歷史、 拍攝記錄片、記錄村莊影像等等活動。老寮就像個媒介,帶領著不同的青年, 用各種方式來到農村。老寮集結了苗栗台三線深度旅遊、農創產銷、藝文公民. 政 治 大. 講堂、手工藝工作坊等,這樣的背包旅宿空間,期待能成為一個認識山林的入 口和親近土地的出發點。. 立. ‧ 國. 學. 老寮的創業家邱星威是南庄當地人,回來南庄地方貢獻已經第八年,因為 農村已經快要消失,所以他希望有新的產業能讓農村活絡,這樣年輕人才有條. ‧. 件回鄉。老寮背包客棧就是他思考了這麼久時間才出現的產物,這也只是第一. Nat. sit. y. 步,未來則還有更多如農創店的規劃,以串聯整個產業鏈。. n. al. er. io. 老寮名稱的由來,是來自於當初古早農人在耕作時有很多工寮,因為他們. i Un. v. 上山下山很麻煩,而寮就是一個暫時的居所,例如種茶就叫茶寮,樟腦寮就教. Ch. engchi. 叫腦寮或是炭寮等,工作的人們都會睡在裡面,而邱星崴覺得跟青年旅館的意 境很符合,也希望可以成為旅行的人暫時休息的居所,成為進入山林的入口, 因此才有了老寮這個名字。而此地又位在當地河流與中港溪匯集的交界,古早 客家人總為靠水維生,他們由於較晚來台灣,因此只能從沿海地區一路往上游 尋找可以開發之地區,後來才來到南庄此處,而此處原有原住民泰雅族和賽夏 族掌握原料等資源,客家人就與他們合作開發,例如賽夏族人有樟腦林的所有 權和使用權,而客家人擁有製作樟腦的開發技術等,也使得此處的聚落和商業 越來越發達,繁榮一時,大南埔也是個地理位置形成的貿易地區,一直經過時 光的物換星移,到現在的農村文化沒落,觀光產業的發展卻是南庄商業化沒有 27.

(37) 主題性的千篇一律賣些小吃的老街。因此也才有了老寮的誕生,期望重新成為 大家認識這塊有歷史有故事山林的入口。. 貳、創業歷程 一、概念形成 老寮的創業緣起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苗栗在地文化式微(例如:充斥歐風 建築的民宿、老街異質性低),二是農村人口外流、老化,三是農地遭受剝削以 及地方傳統產業停滯,老寮期待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創辦人邱星崴在創立老寮 之前已在苗栗從事農村工作長達八年之久,對當地的土地以及人有著深刻的了. 政 治 大. 解。邱星崴為土生土長南庄子弟,自小由阿婆一手帶大他,在就讀台大社會系. 立. 及清大人類所期間於外地求學,但也試圖開始重新認識家鄉,卻發現南庄這個. ‧ 國. 學. 家鄉,既陌生又熟悉,也從大學時期開始返鄉溯源。客家人擅長開山墾田,再. ‧. 難纏的山坡河谷,都能被他們的技術及經驗克服。早期桃、竹、苗一帶的開墾 便是閩南人、客家人和平埔族人,合作開墾北部平地、丘陵的過程。就是客家. y. Nat. n. al. er. io. 田。. sit. 人利用巧手,把堆滿石頭的河谷平原填平,把荒地整治成適合種植作物的良. Ch. i Un. v. 邱星崴說,八年前大學時一份作業機緣下了解到南庄有許多美好文化及過. engchi. 去的榮光,促使他開始探討地方農村問題,也因此跟在社運認識的夥伴並回來 從事青年旅社,盼年輕人進入南庄,透過參與地方產業、文化,深入認識南 庄。. 28.

(38) 原因第一最主要當然是因為這是我的故鄉,我一直在從事地方的農村工 作,回來創業就只是在這些事中找到一個好的營運模式而已,另外一方面就是 台灣的狀況如果選擇一個過去很繁華的貿易的地帶,然後有很多個部落,其實 是很適合推動深度旅遊的,剛好這個地方就符合這些條件,有著其複雜性與其 多樣性。. 經由上述的種種原因及過程之影響,邱星崴認為利用青年旅舍之方式是一 個最快速能把人帶進來的營運模式,也因此選擇老寮 hostel 作為他的創業第一 步,對他來說創業只是一種手段,也就是換了一個方式想要解決前述苗栗台三. 政 治 大. 線農村地區遇到的種種問題。沒有選在南庄老街卻選在一個吊橋之外的地方也. 立. 是希望與傳統民宿或旅遊方式做出區隔,希望遊客能真正了解在地文化,和客. ‧ 國. 學. 家人一樣與山林和平共處。. ‧. 老寮選定的範圍是台三線南北 40 公里,這是因為以前一個農夫扛著扁擔能 走一天的距離,就是 40 公里,所以老寮就以這為一個合理的範圍著手進行。在. y. Nat. er. io. sit. 這當中的範圍總共有六種文化可以看,有客家、賽夏、泰雅、漳州人等,苗栗 這裡其實在以前就是一個最國際化的地方,這些老房子,就是 19 世界國際貿易. n. al. Ch. i Un. v. 下的產物,邱星崴認為:真正的國際化其實在自己腳下,社區營造常講一句. engchi. 話,燈塔下的寶藏,燈塔是看著遠方,但其實競爭力是來自你自己的腳下,也 就是自己的故鄉。這也是會有老寮這個概念形成的原因所在 二、前期準備 老寮在創業的過程中也遭遇了許多問題,由於創業家邱星崴最初是以大南 埔地區為據點推廣他的理念,成立了大南埔辦公室處理農村事務,但當初位處 較為偏僻,較無法吸引人流,因此希望能從離南庄老街較近的老江街上作為開 始之據點。其中最大的困難是改變當地人的觀念及取得土地與空間。在農業合 作上,農民有自己相傳的農業工法,無法接受不噴灑除草劑、讓田地看似「無. 29.

(39) 人管理」的有機栽種方式;而在老寮經營空間的取得上,因當地居民對於過去 白色恐怖與三七五減租政策仍有心理陰影,恐懼將自己所有的土地租給別人, 儘管答應免費整修但卻沒有人願意提供房屋,這與客家人的習俗有關,對他們 來說老一輩的觀念,房子是一個家的感覺和後來事業的根基,不可以隨便出售 或出租,需要不斷的利用外在人脈才找到目前老寮的現址。 邱星崴先生過去本身所學是有關社會學以及人類學方面,因此在當地他較 能夠輕易地做出有深度的旅遊規劃。另外就是結合地方的農產品部分,做農村 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幫農民把農產品賣掉,那必須要把故事說得好,讓 這個東西有質感又兼具文化的深度,那就是要透過我過去所學社會學還有人類. 政 治 大. 學去做整合,經由這些內容的充實才能夠填滿老寮這個空間。. 立. ‧ 國. 學. 三、經營初期. 初期要怎麼填滿這個空間,就是以 hostel 為主,在地旅遊為輔,從創業初. ‧. 期以來不斷修正方向,一開始人力不足的情況出現,也都以換宿生為主,換宿. y. sit. io. er. 後龍也有聯絡。. Nat. 生的提供方面,老寮不是換一個點,而是換一個網絡,包括位在隔壁的峨嵋、. al. iv n C hengchi U 創業、社區營造,其實是不太看好也不太信任的。然而邱星崴並不因此氣餒, n. 過程中,也曾因團隊的經驗不夠而吃盡苦頭。農民們起初對於年輕人從事. 反期許老寮團隊能以時間累積信用,用誠意換取當地居民的信任。到現在逐步 達成收支平衡,老寮開幕僅約半年時間,但發展狀況卻已出乎邱星崴的想像, 業務、貴人與可使用的空間都不斷出現,也吸引許多觀光客與媒體爭相前來。 但在邱星崴的藍圖裡,老寮只是翻轉苗栗經濟生態的第一步。並計畫開出之後 的第二據點農創店,從三四級產業一路向上串聯,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 鏈,真正提供一個環境,達成青年人口回流之目的。. 30.

(40) 四、經營現況 老寮目前是以複合式經營為主,提供 Hostel 的住宿和民眾聚集場域以及文 化展演空間、藝文工作坊,地方性展覽、在地及外地文化人講座。戶外體驗的 活動,主要會是以依季節時宜性的推出活動,例如春季的螢火蟲和桐花季的參 訪體驗,和夏季的朔溪行程。老寮的深度旅遊導覽以民族節慶與蔬果產季為主 軸,並與苗栗在地人合作企劃而成。從節慶分,有祈天祭、賽夏族矮靈祭、客 家人迓媽祖、收冬戲等傳統民俗活動;從四季水果產時分,四月時有桂竹筍, 五、六月有水梨、百香果,十月則有甜柿。旅人除了親身體驗民俗節慶的氛圍 外,也能在當地農民帶領下,深入田野,感受採果的辛勞與樂趣,或親手製作. 政 治 大. 實用手工品,深刻融入當地的農村生活。. 立. 老寮在深度旅遊的路線上,雖然配合苗栗客運台灣好行的路線,但卻堅持. ‧ 國. 學. 不帶背包客到一般知名的景點,他們認為讓旅人體驗特屬當地的人、事、物,. ‧. 才是深度旅遊的意義,因此安排的行程多以苗栗南庄當地農家與現存古道為 主。另外老寮也提供旅遊諮詢服務及客製化的行程,給喜愛自由行的旅客。. y. Nat. er. io. sit. 在 Flying 的募資計畫的提案中(2014),也有提到目前老寮的營運模式, 目前老寮的獲利來源平日仍以床位出租為主,假日提供場地租借與套裝行程,. n. al. Ch. i Un. v. 採預約制較多,以及目前也會另向公司行號提案員工旅遊或員工訓練之計畫,. engchi. 像是與國泰和社企流等都有合作的規劃,可能會提供的是團體行程之包套。而 就本研究之調查,目前老寮在假日訂位幾乎都會額滿。價位主要是在一床 500600 元之間,雙人房是 1200-1400 元間,最多一晚可以提供 28 個床位,人事支 出開銷與收入約為 25 萬/月左右打平,住宿 15 萬,旅遊行程 10 萬,創投部分 的投資則主要支出在即將開幕之農創店之籌建以及人事費用相關。.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chools may first relate the four basic learning areas (personal, social, academic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the personal level of students and then extend to the family and

stating clearly the important learning concepts to strengthen the coverage of knowledge, so as to build a solid knowledge base for students; reorganising and

Offi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Virgi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 (2013). Mileston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 guide to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0) From initial education to working life – making transitions work, Par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questions and we are dedicated to are dedicated to are dedicated to are dedicated to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you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you the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y Define  clearly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can  simply  be  defined  as  a  rise  in  GDP  or  GDP  per 

• Nokia has been using Socialtext wiki software for a year and a half to facilitate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in its In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