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格魯吉亞民族問題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格魯吉亞民族問題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 郭武平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格魯吉亞民族分離問題研究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 呂瑾玟.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  .

(2) 摘. 要. 格魯吉亞多民族組成的社會文化,使得自格魯吉亞獨立以來,少數民族分離 運動造成國家內部動盪不安,為確保國家領土完整、主權及國防安全等考量,格 魯吉亞以武力壓制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的民族分離運動,導致民族分離問題 演變為格俄戰爭,進而使得原本國內問題升高至國際衝突。此次衝突在法國總統 薩科奇(Nicolas Sarkozy)斡旋下,於莫斯科簽訂六項停火協議,但目前中央政府 與民族分離地區關係仍相當緊繃。俄羅斯對境內車臣(Chechnya)及印古什 (Ingushetia)爭取獨立極力壓制,但卻不遺餘力的在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 政 治 大 不同語言的分離運動?2008 立年在格俄衝突爆發後,各國際組織及西歐勢力第一. (Abkhazia)投入軍力資源及經濟投資;是什麼原因讓世界強權支持不同種族、. ‧ 國. 學. 時間反映出國際政治角力的現實面,我們又應如何解讀其背後意涵。綜觀格魯吉 亞內部因素及國際社會實際情況後,期能藉此預測未來格魯吉亞主權及領土完整. ‧. io. sit. y. Nat. n. al. er. 性的變化。. Ch. engchi.  . i n U. v.

(3)  .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文獻述評與章節安排........................................................................ 5. 第二章. 格魯吉亞內部民族分離運動...................................................................... 12. 第一節、. 多元民族文化的高加索地區.......................................................... 12. 第二節、. 歷史背景.......................................................................................... 16. 第三節、. 民族分離地區現況.......................................................................... 28. 政 治 大 格魯吉亞之民族政策.................................................................................. 39 立. 第一節、. 第四章. 民族政策作為.................................................................................. 47 民族政策困境.................................................................................. 49. ‧. 第三節、. 學. 第二節、. 民族政策法制規範.......................................................................... 42. 國際因素對格魯吉亞民族分離運動之影響.............................................. 52. Nat. y. 第三章. 民族分離問題癥結.......................................................................... 37. ‧ 國. 第四節、. 第二節、. 美國及北約尊重格魯吉亞領土主權.............................................. 53. 第三節、. 歐盟對格魯吉亞問題意見紛雜...................................................... 59. 第四節、. 鄰近地區對分離運動的反應.......................................................... 60. 第五節、. 聯合國扮演的角色.......................................................................... 63. n. al. er. sit. 俄羅斯支持格魯吉亞分離主義...................................................... 52. io. 第一節、. 第五章. Ch. engchi. i n U. v. 結論.............................................................................................................. 69.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南奧塞梯歷史年表.................................................................................... 77 附錄二、 阿布哈茲歷史年表.................................................................................... 80 附錄三、 格魯吉亞參與關於少數民族議題的雙邊協議........................................ 82 附錄四、 美國與格魯吉亞戰略夥伴關係章程........................................................ 84 附錄五、 北約與格魯吉亞關係里程碑.................................................................... 88 i .

(4)  . 圖次 圖 2-1 格魯吉亞地緣位置圖 ..................................................................................... 12 圖 2-2 高加索地區民族語系位置圖.......................................................................... 13 圖 2-3 格魯吉亞行政區域圖 ..................................................................................... 20 圖 2-4 阿札爾自治共和國地圖.................................................................................. 23 圖 2-5 格魯吉亞境內各分離地區位置圖.................................................................. 25 圖 2-6 格魯吉亞少數民族分布圖.............................................................................. 27 圖 2-7 阿布哈茲地理位置圖...................................................................................... 33. 政 治 大. 圖 4-1 高加索地區石油管線圖.................................................................................. 56. 立. ‧. ‧ 國. 學. 表次. sit. y. Nat. 表 2-1 高加索語系分類及分布地區.......................................................................... 14. io. er. 表 2-2 外高加索三國比較表...................................................................................... 15. al. 表 2-3 外高加索三國人均國民總收入...................................................................... 15. n. v i n Ch 表 2-4 格魯吉亞人口組成........................................................................................ engchi U. 19 . 表 3-1 非格魯吉亞族使用官方語言能力比較 ......................................................... 48. ii .

(5)  . 格魯吉亞民族分離問題研究 第一章. 緒論. 世界上多數國家並非由單一民族組成,因此民族問題成為普遍探討的議題之 一。格魯吉亞即為一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特殊地理位置與歷史淵源,形成多民 族組成的社會文化。自格魯吉亞獨立以來,少數民族分離運動造成國家內部動盪 不安,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在獨立紀念日的公開演說中,一再地強調 「團結就是力量」。1格魯吉亞為確保國家領土完整、主權及國防安全等考量, 以武力壓制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的民族分離運動,導致民族分離問題演變為. 政 治 大. 格俄戰爭,進而使得原本國內問題升高至國際衝突。此次衝突在法國總統薩科奇. 立. (Nicolas Sarkozy)斡旋下,於莫斯科簽訂六項停火協議,2但目前中央政府與民族. ‧ 國. 學. 分離地區關係仍相當緊繃。. ‧. 民族分離運動的原因,少數民族打著民族主義、民族自決的旗幟,還有哪些. sit. y. Nat. 現實面的理由?俄羅斯對境內車臣(Chechnya)及印古什(Ingushetia)爭取獨. io. er. 立極力壓制,但卻不遺餘力的在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Abkhazia)投入軍力資源 及經濟投資;是什麼原因讓世界強權支持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分離運動?2008. al. n. v i n Ch 年在格俄衝突爆發後,各國際組織及西歐勢力第一時間反映出國際政治角力的現 engchi U. 實面,我們又應如何解讀其背後意涵。綜觀格魯吉亞內部因素及國際社會實際情 況後,期能藉此預測未來格魯吉亞主權及領土完整性的變化。. 1.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獨立紀念日對民眾之公開演講稿: 「格魯吉亞社會從未曾如此 自由,我們感受到格魯吉亞的尊嚴。今天是第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團結就是力量。當我們靠 緊彼此並團結一致,就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夠擊敗我們。」原文參見: http://www.president.gov.ge/index.php?lang_id=ENG&sec_id=228&info_id=4741 2. 2008 年 8 月 12 日簽署六項停火協議:(一)不使用武力,全面終止所有軍事行動;(二)保障 人道援助的順利;(三)俄羅斯退回常駐地;(四)俄羅斯軍隊撤回戰端開啟前的句點;(五)在國際機 制建立前,由俄羅斯維和部隊採取安全措施;(六)國際社會就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未來地位與安 全確保之問題,進行協商。 http://big5.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080812/42231846.html 1 .

(6)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威爾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所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民族自決原則 (Self-determination of Nations)深刻影響著二十世紀的國際局勢變遷。第一次世界 大戰後依據民族自決原則,中東歐重新劃分領土範圍,出現新興民族國家;於亞 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也紛紛成立民族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亞非地區等殖民地則 趁勢獨立。1991 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以下簡稱蘇聯)瓦解,其境內各共 和國掙脫箝制起而獨立。而民族自決則成為爭取政治地位獨立的武器;民族自決 是以種族、語言、宗教、文化作為集體認同,再由此集體認同構築一個國家實體. 政 治 大 動紛擾不斷,造成國家局勢動盪不安。 立. 的基礎。格魯吉亞即於 1991 年 4 月 9 日正式宣布獨立,惟其境內各民族分離運. ‧ 國. 學. 首先,在本文中將透過瞭解格魯吉亞及少數民族的歷史背景與現況,再探討 格魯吉亞對境內少數民族的法制環境及當局政策作為;再就理論及實際情況,分. ‧. 析民族分離運動對於格魯吉亞國家認同及政治整合上所造成的種種問題。格俄戰. y. Nat. sit. 爭爆發之前,俄羅斯對當地分離主義運動即採取支持態度,並於衝突發生時以保. n. al. er. io. 護格國境內俄羅斯公民之人身安全為由出兵,此舉震驚國際社會。在國際舞台. i n U. v. 上,大國所扮演的角色足以左右一國的興衰甚至敗亡,而外交策略更取決於經濟. Ch. engchi. 利益,因此後續將就國際因素及國際組織對於民族分離運動的影響一一說明。 格魯吉亞是否能在內政、外交及經濟等多重變因下運籌帷幄,消弭內部分 裂,鞏固國家的統一;若未來局勢轉變,分離地區民族藉由俄羅斯之扶持成功獨 立,這些新興的民族國家是否能真正的獨立自主或成為俄羅斯的附庸國?實值得 探討。. 2 .

(7)  . 第二節、 壹、.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此研究方法廣泛應用 於社會科學領域。文獻分析法可協助我們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件相關因素,因既 有資料是長時間累積而成,藉由時間序列上事件的演變,我們可重建過去、解釋 現在,繼而推測未來發展趨勢。 文獻的來源類型及範圍簡述如下:. 政 治 大. 一、 研究專書:學者研究著作或期刊。. 立. 二、 官方文獻:各政府、歐盟、北約及聯合國官方文件如憲法、國際協議. ‧ 國. 學. 等。. n. al. er. io. 四、 網路資源:包括國際新聞、大英百科全書。. sit. y. Nat. 成果。. ‧. 三、 國際非政府組織文獻:非政府組織對國際事件的觀察報告如年度研究. Ch. i n U. v. 在上述資料來源的類型及範圍中,網路資源取得雖較為容易,但是作者在選. engchi. 擇資訊時務求來源的公正及客觀,儘量以原文作為參考資料。 文獻分析法的優點是作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更廣泛的視野去審視問 題的面向;從前人豐富經驗的累積中迅速找到之前問題的癥結,加入國際現況的 分析有助於評估日後情勢發展。缺點則為對於原作者的意見,由於闡述的方式不 同,可能有所曲解。另外,文獻是反映過去社會事實的記載,依照文獻資料分析 所獲得的資料,將與現實有時間差距。. 3 .

(8)  . 貳、. 研究範圍. 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的民族分離運動強烈衝擊格魯吉亞國家主權。國家主權 及民族自決權皆為民族國家發展形成的基本原則,兩者間互相依存及牽制;此兩 種權力皆曾是促使世界進步的驅力,而今卻也是現代國際社會動盪的來源之一。 國家主權原則首見於 1776 年美國獨立宣言,31791 年法國憲法中更明文表述 「主權是一完整不可分割、不可轉讓和不可侵犯的整體;它屬於國家;任何集團 或個人均不得將主權據為己有。」主權概念後來成為國際關係的主要準則,國家 與國家之間是平等關係,應互相尊重其主權地位;而上述文獻中一併提到民族與. 政 治 大. 民族間應為相互的平等,同時尊重其個別地位。4. 立. ‧ 國. 學. 現代民族國家在民族締造的過程中,透過制訂實施官方語言及推展教育來達 到同化效果,是為國家民族主義(State Nationalism)。少數民族由於對其種族文化. ‧. 的特殊認同,5激起爭取獨立自主地位的少數民族主義(Minority Nationalism)。本. sit. y. Nat. 研究主題中格魯吉亞與境內之民族分離運動地區,正是此兩種民族主義的相互衝. io. n. al. er. 突,並因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國際事件。. i n U. v. 對於民族分離運動,需從各方面探討為何這些民族要爭取獨立地位。格魯吉. Ch. engchi. 亞政府民族法制環境,對於民族國家締造所使用的手段,包括同化政策及當局針 對少數民族的政治作為。藉由公正客觀的國際組織觀察文件、或媒體報章雜誌及 學者對當時局勢的評論內容做分析,整理歸納格魯吉亞及國際各利益相關人. 3. 參見美國獨立宣言:「聯合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作為一自由獨立的國家,有權 宣戰、締和、結盟、通商和採取一切獨立國家有權採取的行動。」原文請參閱: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ce,http://www.ushistory.org/declaration/document/ 4 程人乾,「簡論國家主權原則與民族自決原則之間關係的演化」,《世界民族》, 第 2 期,(2001 年)。 5 少數民族之定義參見,Will Kymlicka 的著述:「少數民族意指那些因征服、殖民或割讓而非 自願地併入新政治體制的族群;在新的政治體制加諸他們身上之前,已有屬於自己的語言、社會 體制、文化及思想。」金里卡(Will Kymlicka),鄧紅風譯,《少數群體的權利: 民族主義、多元 文化主義與公民權》(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台 北:左岸文化,2004),頁 8-9。 4 .

(9)  . (stakeholder)的相互關係,及對此次衝突的回應,以便對於釐清問題核心及對未 來的國際情勢走向有更全面性的瞭解。 參、. 研究限制. 民主國家應能夠接受多元的聲音,媒體自由程度已然成為最能代表一國自由 程度的指標之一。根據 2011 年最新出爐的「自由之家」的年度評比,格魯吉亞 媒體自由程度自 2002 年來,至今仍處於「部分自由」(Partly Free)。 6由於政府 壓力或外力的干擾,新聞媒體記者無法客觀公正報導,內容取向往往操之於該媒 體的的政治色彩。文獻資料取材上受此限制,故將以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 政 治 大. 為主,並參考國際主流新聞媒體做為闡述現況之資料來源。. 立. ‧ 國. 學. 第三節、. ‧. 壹、. 文獻述評與章節安排. 文獻述評. sit. y. Nat. io. n. al. er. 一、 民族主義的定義. i n U. v.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族主義是促使一個國家興起的動力,也可以是. Ch. engchi. 導致國家分裂衰亡的主因;民族主義更是國際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二十世紀以來 許多國際衝突事件如科索沃(Kosovo)戰爭、車臣問題及本文所要探討的格魯吉亞 分離運動,皆導因於民族主義。以下就學者對民族主義的定義與陳述做介紹。 葛爾納(Ernest Gellner)提出國族(民族)主義是一項政治原則。主張政治與國 族(民族)的組成單元,此兩者須等同一致;也就是說國族(民族)主義乃是關於政 權正當性的理論。而國族(民族)主義產生的先決條件是國家的存在。只有在兩個. 6. Middle East in Decline as Global Press Freedom Hits Low Point. (2 May, 2011) [online] http://www.freedomhouse.org/template.cfm?page=70&release=1405 [Accessed 31 May, 2011] 5 .

(10)  . 人承認彼此屬於同一個國族(民族)時,這兩個人才屬於同一個國族(民族)。也就 是說,國族(民族)塑造個人;國族(民族)便是出於個人的信念、忠誠以及團隊心 的產物。只有在彼此認定成員相互之間必須遵守特定的權利義務關係時,一群人 才可能構成國族(民族)。7與葛爾納有相同概念的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在其 著作《民族與民族主義》一書中,他認為「民族主義早於民族的建立,並不是民 族創造了國家和民族主義,而是國家和民族主義創造了民族。」8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一書中,他認為所謂的民 族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同樣一個民族的人們不一定認識彼此,但卻可藉由心理. 政 治 大 由上述三位學者的觀點,英國社會學家史密斯(Anthony D Smith)給予民族的 立. 投射深信「我們」都是同一個民族的人,進而產生團結意識。9. ‧ 國. 學. 定義是:一群分享共同領土、共同神話、歷史記憶、公眾文化、經濟體系、法律 上權利與義務關係,而且擁有自己的命名的人群。在史密斯的定義中,不僅是血. ‧. 緣上的聯繫更有現代政治的客觀因素融會其中。10 美國社會學家布巴克(Rogers. sit. y. Nat. Brubaker):「一個國家之所以是民族國家,至少意味著,這個國家宣稱它是一個. al. n. 並為了此一民族而存在。」11. er. io. 民族的(nation’s)國家:由一個特定、有區隔、並且有邊界的(bounded)民族所構成,. Ch. engchi. i n U. v. 7. 葛爾納(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 《國族與國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頁 1~9。 8. 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台北,城邦文化出版社,2001),頁 14。 9.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台北:時報出版社, 1999)。 10. 江宜樺,《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台北:台灣大學,2003),頁 50~51。. 11. Rogers Brubaker (1992) Nationalism Reframed Nationhood and 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the New Europ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pp.20~21 6 .

(11)  . 英國學者瑰柏納(Montserrat Guibernau)在專書《無國家的民族:全球時代的 政治社群》中討論現代民族主義的演化:一、全球化: 她認為全球化使得經濟與 社會關係更緊密結合,造成國家職能弱化;地方型的民族主義在全球化推波助瀾 下力道更為增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等超國 家組織的興起,國家將部分職權讓渡予超國家組織,全球化進程加速使得民族國 家式微。過去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葉,民族主義運動的目的是擴張及統一境 內不同民族。而當二十世紀末,國家已無法全面掌控經濟、宰制文化,對於這些 無國家民族的民族主義反而是有利的發展環境。二、浪漫主義: 除了血緣關係之. 治 政 大 當代民族主義強調文化、語言對少數民族有其重要性。浪漫民族主義關注的焦點 立 外,一群人操持相同語言、擁有共同文化,這也是對彼此認同的主要來源;所以. 在弱小民族的文化生存權;而今已經更進一步到要求政治自決權。三、公民凝聚. ‧ 國. 學. 力:瑰柏納區分國家及社群的主要差異點在於認同,正因為集體認同的信念將少. ‧. 數民族凝聚為一體,才造成無國家民族內的民族主義興盛。瑰柏納主張無國家民. y. Nat. 族追求自決權不必然導致國家的分裂,因為他們是在現有的政治結構中爭取更多. er. io. sit. 的政治自主。無國家民族主義者試圖終結與國家的不平等關係,包括 1.政治或經 濟上的依賴;2.權利與資源的分配不均;3.少數民族發展自有文化受阻。該專書. al. n. v i n 是以歐洲國家為案例進行探討,雖然格魯吉亞的時空背景和案例有極為不同之 Ch engchi U. 處;但仍將以此三項不平等關係做為分析格魯吉亞境內分離問題的參考依據。12 二、 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 自由主義的觀點分為反對分離主義假設及支持分離主義的兩種論點。基於反 對分離主義假設的自由派觀點,他們認為分離的權利主張應有所限制,以保存重 要文化資產及民族自決作為訴求,不足以使其正當化。特別是要求脫離的族群,. 12. 瑰柏納(Montserrat Guibernau)著,周志杰譯,《無國家的民族:全球時代的政治社群》 (Nations without states: Political communities in a global age),(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2),頁 21-38。 7 .

(12)  . 他們在行動上正拿走現有國家的部分領土,這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正當性支持此 種行動。 柏區(Anthony H. Birch)和布坎南 (Allen Buchanan)屬於支持維護現有的國家 但也支持分離的權利。但這個權利是所謂補救(remedial)的權利,是當分離主義 份子遭受道德上不正當的處置時,此時學者認為可無視於反對分離主義的假設, 而擁有分離的權利。而就布坎南的理論而言,所謂的分離權力的不當處置,是指 不義的征服、剝削、種族滅絕的威脅以及文化消失的威脅。支持分離主義假設的 自由派觀點,不但同意有分離的權利,甚至完全容許單方面分離的權利。貝南. 政 治 大 道德權力之理論,符合自由民主的規則,對和平解決國界爭端提供了理論上的解 立 (Harry Beran)概述一個廣泛的政治疆界標準理論,其所建立的政治自決和分離的. ‧ 國. 學. 釋。貝南所主張的分離權利,不是基於分離主義份子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是 基於政治上的自由結合(free political association),因此可稱這個權利為無過失分. ‧. 離權利。依照這個民族自決理論,擁有自決權利及希望脫離的社群,他們只是實. y. sit. Nat. 踐自由結合的權利,也就不必證明其分離的正當性。13. n. al. er. io. 與分離主義常常被聯想在一起的恐怖主義,兩者的政治目標或許相似,也都. i n U. v. 賴於藉由恐怖抗爭的激烈手段去達成其政治目標。但我們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不同. Ch. engchi. 處在於恐怖主義背後是有特定國家或勢力支持。而分離主義運動卻是因為國際政 治的現實,該民族必須單獨奮戰,如同巴爾幹半島的科索沃(Kosovo),由於強權 國家所掌握的資源與勢力,一旦是發生在強權國家內部的分離運動,國際間少有 國家會願意站出來支持,也無怪乎分離主義運動不得不採取恐怖激烈的抗爭手段 轉向恐怖主義。. 13. 反對分離主義者認為除了在某些情況下,否則反對有權脫離;贊成分離主義者認為只要情 況允許便支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者,其贊成與否取決於考量後的決定。列林(Percy B. Lehning) 編,許雲翔、江佩娟、葉錦娟、劉文中譯,《分離主義的理論》(Theories of Seccession),(台北: 韋伯文化,2002),頁 2~4。 8 .

(13)  . 三、 國際關係之權力平衡理論 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對二十世紀晚期的情況,他認為「大國對文化自 由及多元主義的保護,絕對勝於以追求族裔、語言和文化同性質為目標的小國, 因為大國人民深知他們係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度內,因此必須彼此包 容。」14 從國際關係觀點出發,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國際是一個社會體系,並接納理性 主義部分假設,勾勒出另一種國際互動模式,繼而提出不同的國家利益設定。溫 特(Alexander Wendt)在《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一書中提到,國家利益可分為四. 政 治 大. 種,分別是實體的生存(physical survival)、自主(autonomy)、經濟福祉(economy. 立. well-being)及集體自重(collective self-esteem),這些都是客觀的利益。溫特承認國. ‧ 國. 學. 家體系的無政府狀態(anarchy);15而社會建構主義強調,無政府體系的結構及趨 勢取決於敵人、競爭者及朋友三種角色在體系中的主導位置;因而衍生出霍布斯. ‧. 文化(Hobbesian culture)、洛克文化(Lockean culture)及康德文化(Kantian culture)。. y. Nat. sit. 這三種文化再推演出不同國際體系及國際體系中不同內涵的無政府狀態。以目前. n. al. er. io. 國際社會狀態,主要為洛克文化式國際體系及康德文化式體系,兩者的代表分別. i n U. v. 為近代歐洲及北約組織。前者國家的角色互為競爭者,目標是追求安全,形成主. Ch. engchi. 權制度,造成權力平衡;後者是互為朋友,安全社群內彼此不以武力解決爭端, 運用談判及仲裁以鞏固安全。16. 14. 霍布斯邦 (Eric J. Hobsbawn)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台北:城邦文化出版社,2001),頁 246。 15. 無政府狀態(anarchy)一詞,指的是一種缺乏有效統治或治理的情況,同時也意味著混亂與 沒有秩序。在這種情況下,行為者 (國家) 彼此間至少在表面上都是平等的。張亞中主編,《國 際關係總論》,(台北: 揚智文化,2003),頁 70。 16. 陳欣之著,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理論:對現實主義的質疑」,《國際關係總論》,(台 北: 揚智文化,2003),頁 105~108。 9 .

(14)  . 政治上活躍的族群團體有四種類型與現代國家並存,1.國族主義者 (ethnonationalists),2.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s),3.社群競爭者(communal contenders),4.族群階級(ethnoclasses),前兩類是為要求與國家分離或尋求自治的 團體,而後兩者則是在現有國家體制內尋求更廣的政治參與管道。國族主義者與 原住民的差異在於兩者的政治歷史與特定訴求:國族主義者通常有過獨立經驗, 因此他們要求(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原住民則主要關注於其傳統土地資源與文 化的維護。社群競爭者是在多元社會(plural societies)中各種文化團體的一員,為 了分享政治權力而競爭。族群階級則是要求平等的權力與機會,以排除因其原籍. 治 政 大 中,具有相當規模與聚居某地區的族群團體,在當代政治運動中他們直接訴求的 立 和少數族群地位所產生的歧視效應。17國族主義者是居住在一個或數個鄰近國家. 是,要求更大範圍的自治權或獨立國格,並以其有過自治或獨立的歷史經驗來合. ‧. ‧ 國. 學. 理化其訴求。. 格魯吉亞民族分離問題所引起的國際衝突,將從權力平衡與國際體系來分. sit. y. Nat. 析。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在二十世紀建立現代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也使國. n. al. er. io. 際關係首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將問題焦點直接放在「國家間的關係」,國. v. 際政治的直接目的是權力;而外交決策者主要考量的則是:權力及國家利益。新. Ch. engchi. i n U. 現實主義派的學者華茲(Kenneth Waltz)透過體系理論(system theory),進一步為現 實主義創造更宏觀的視野。國際關係因為相互競爭的國家都希望能夠在整個體系 架構中取得保護自己的有利位置,國家在貫徹外交政策時,必然受到國際環境制 約。華茲強調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觀點並堅持由體系(system)的角度來理 解國際問題。18. 17. 葛爾(Ted Robert Gurr)及哈芙(Barbara Harff)著,鄭又平、王賀白、藍於琛譯,《國際政治 中的族群衝突》(Ethnic Conflict in World 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2002,頁 21~22)。 18. 蔡東杰著,張亞中主編,「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總論》,(台北: 揚智文化,2003), 頁 66~67。 10 .

(15)  . 貳、. 章節安排. 緒論中說明研究主題,目的與動機,援引學者的政治理論架構為本,輔以格 魯吉亞民族問題現況簡述及國際社會的反應,做初步介紹。 在第二章中,首先討論格魯吉亞民族分離問題,由各少數民族之歷史淵源、 地緣關係,討論這些背景因素如何導致分離主義運動的興起。接著藉由說明少數 民族的現況與困境,再從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等方面探究,以助於釐清民族分離 運動的起因。最後,將各少數民族產生分離運動的癥結點羅列歸納。. 政 治 大 法及法律條文;再透過當局政策作為來檢視對民族分離行為的應對策略,最後再 立. 第三章則探討格魯吉亞政府的民族政策,首先審視與少數民族權利相關的憲. ‧ 國. 學. 就格魯吉亞政府民族政策所面對的挑戰加以說明。. 而國際勢力介入對格魯吉亞民族分離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美國. ‧. 及俄羅斯這兩大強權國家,對於格魯吉亞的兩個分離地區的獨立運動立場呈現兩. Nat. io. sit. y. 極化,一度引起國際關係緊張。. n. al. er. 因此,第四章將歸納格魯吉亞與國際間各利益相關人在高加索區的地緣政治 拉鋸戰。. Ch. engchi. i n U. v. 藉由國際組織或非政府組織之觀察文件,及學術研究工作者對於 2008 年格 俄戰爭後當時局勢的評論內容做分析,另外,就國際組織如歐盟、北約等對格魯 吉亞的影響及未來可能走向加以說明。深信民族理性發展,並以最大多數人的利 益與福祉為前提下,能降低民族分離運動所導致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害。. 11 .

(16)  . 第二章. 格魯吉亞內部民族分離運動. 第一節、. 多元民族文化的高加索地區. 高加索地區位在歐亞大陸交會之處,自古以來就是各個民族政權擴張必經之 地,先後有歐洲的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及亞洲的亞述人、波斯人、阿拉 伯人和蒙古人,曾於此地建立行政制度。由於這樣的特殊地理位置,各種民族交 會、不同的語言、宗教、文化孕育出此地特殊的人文風貌。 地理區域的劃分,可將高加索山脈以北稱為內高加索或是北高加索區,北高. 政 治 大 索,三個主要國家分別是格魯吉亞共和國、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亞塞拜疆共和國。 立 加索區目前屬於俄羅斯聯邦。1高加索山脈以南則稱為外高加索區或稱南高加.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 格魯吉亞地緣位置圖 資料來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1/Un-georgia.png. 1. 北高加索屬俄羅斯聯邦境內有以下幾個民族自治區: 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North Ossetia-Alania)、印古什共和國(Republic of Ingushetia)、車臣共和國(Chechnya)、卡拉恰伊-切爾 卡什共和國(Karachay-Cherkess Republic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Kabardino-Balkaria)及達吉 斯坦共和國(Republic of Dagestan)。 12 .

(17)  . 本區域的複雜程度亦可由人種語系一窺其多樣性,如圖 2-2 高加索地區人種 語系位置圖中可見,高加索區有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peoples)、印歐人種(Indo European peoples)、阿爾泰人種(Altaic peoples)。加上高加索地區地形高低落差極 大,交通不便,各部族鮮少往來,造成語言種類複雜。而高加索諸語族則是獨特 發展出來的語系,不屬於印歐語系、阿爾泰語和閃米語系等大語系2。可以想見 當民族主義勢力抬頭,加上資通訊的發達,一旦有民族獲得獨立成功,其他各國 家內部的少數族群便會起而效法,也開始要求自治權力或是獨立的地位,這樣的 狀況造成國家內部動盪不安,也成為各國領導人棘手的課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2 高加索地區民族語系位置圖 資料來源: Perry-CastaÒeda Library, Map Collection: Russia and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Maps. 2. 印歐語系(Indo-European)主要代表語言: 俄語、伊朗語、西班牙語;阿爾泰語系(Altaic)主要 代表語言: 蒙古語、突厥語;閃米語系(Semi)主要代表語言: 希伯來語、阿拉伯語 13 .

(18)  . 由多數學者可接受的高加索諸語言的分類如下︰南高加索語族(卡特維爾 語)、西北高加索語族(阿布哈茲-阿迪格語族)和東北高加索語族(納霍-達吉斯坦語 族)。3 表 2-1 高加索語系分類及分布地區 南高加索語族(卡特維爾. 西北高加索語族(阿布哈茲-. 東北高加索語族(納霍-達吉. 阿迪格語族). 斯坦語族). 語) 格魯吉亞語:. 阿布哈茲語(Abkhaz):. 通行於格魯吉亞境內. 通行於阿布哈茲(Abkhazia). 納霍語支包括有: 1. 車臣語: 通行於車臣境內。. 共和國境內. 政 治 大. 通行於車臣、印古什境內 3. 巴茨語(Bats): 通行於格魯吉亞. 學. ‧ 國. 立. 2. 印古什語:. 阿巴札語(Abaza):分布在高. 達吉斯坦語支依地區再分為. 與拉茲語通用於黑海沿岸. 加索地區的西北部. 下列亞支:. 拉茲語(Laz):. 阿迪格語:卡巴爾達. 阿瓦爾-安迪-迪多. ‧. 明格列爾語(Mingrelian):. (Avar-Andi-Dido)諸語言:. 與明格列爾語通用於黑海沿 (Kabardian): 分布在高加索. y. sit. 塞拜疆一部分地區 烏比赫語(Ubykh):. al. 拉克-達爾吉(Lak-Dargin)諸. 語言: v 達吉斯坦中部 i n. n. 分布於厄爾布魯士山以南的 分布在高加索地區的西北部 高山峽谷地帶. Ch. engchi U. er. io. 斯萬語(Svan):. 達吉斯坦中部和西部以及亞. 地區的西北部. Nat. 岸. 萊茲吉(Lezgian)諸語言: 達 吉斯坦南部. 資料來源: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中文版,作者自行整理 外高加索的三個國家無論是在民族、語言、宗教信仰各方面都不相同,由表 2-2 可看出外高加索的多元及其獨特性。而蘇聯曾一度以蘇維埃人的理論將各個. 3. 卡特維爾語族(Kartvelian),阿布哈茲-阿迪格語族(Abkhazo-Adyghian, 納霍-達吉斯坦語 (Nakho-Dagestanian);《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 。 14 .

(19)  . 不同的民族納入版圖之內,推行同化政策也講求各民族的平等,但終究不敵民族 文化的情感導致民族國家獨立。 表 2-2 外高加索三國比較表 國家. 格魯吉亞共和國. 亞美尼亞共和國. 亞塞拜疆共和國. 語系. 高加索諸語系. 印歐語系. 阿爾泰語系. 東正教 83.9%. 基督教-亞美尼亞使徒 教會 94.7%. 伊斯蘭教 93.4%. 其他基督教派 4%. 東正教 2.5%. 一神論與自然崇拜. 亞美尼亞東正教 2.3%. 伊斯蘭教 9.9% 信仰. ,. 基督教-亞美尼亞使徒 教會 3.9% 天主教 0.8%. 立 其他信仰 0.8%. 1.3% 政 治 大. ‧ 國. 學. 無信仰 0.7%. 其他信仰 1.8%. 資料來源: CIA-the World Fact Book;作者自行整理。. ‧ sit. y. Nat. io. al. er. 表 2-3 外高加索三國人均國民總收入. v. n. 2000 至 2009 年人均國民總收入(美元). Ch. 2005. i n 2007 U. 國家. 2000. 2006 e n1,670 g c h i 2,090. 格魯吉亞. 700. 1,320. 亞塞拜疆. 610. 1,270. 1,890. 亞美尼亞. 660. 1,470. 1,920. 2008. 2009. 2,470. 2,530. 2,710. 3,830. 4,840. 2,580. 3,350. 3,100. 資料來源: Gross 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 2009;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 World Bank, 14,April,2011, 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DATASTATISTICS/Resources/GNIPC.pdf. 15 .

(20)  . 第二節、. 歷史背景. 要釐清格魯吉亞內部分離運動的遠因與近因,須先從格魯吉亞的歷史與各分 離地區的淵源說起。4公元前六世紀,格魯吉亞建立了科爾希達王國,四至六世 紀始建立封建國家,六至十世紀,形成格魯吉亞族,八至九世紀建立各封建公國 有卡赫其亞、愛列京及阿布哈茲王國。格魯吉亞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由 各公國組成,各公國間爭鬥頻繁。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持續將俄國勢力推向外高加 索,陸續將各公國納入沙俄政治勢力之下。十九世紀初,格魯吉亞南方的薩姆茨 科-札瓦科提(Samtskhe-Javakheti)、西南的阿札爾(Ajaria)及東北的阿布哈茲仍. 政 治 大 義;加上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與格魯吉亞民兵聯合收復了阿布哈茲。阿札爾也 立. 處於土耳其及波斯統治。俄國鼓勵各地區人民擺脫土耳其統治,鼓動各地人民起. ‧ 國. 學. 在 1878 年併入俄國,沙皇奧列格三世統治時期,格魯吉亞民主運動遭禁,1882 年高加索地區失去行政自治權力,沙俄鎮壓格魯吉亞的民族運動,格魯吉亞內部. ‧. 以保護民族語言以維持民族意識,作為抵抗俄羅斯同化的方式。. y. Nat. sit. 格魯吉亞地理位置特殊,受到土耳其、波斯、英國及法國的覬覦,沙俄欲控. n. al. er. io. 制格魯吉亞則需透過消除反俄勢力、掌控經濟及培養親俄的社會基礎,加強同化. i n U. v. 格魯吉亞人民等措施以鞏固自身勢力。十九世紀初在各個公國滅亡後,由於格魯. Ch. engchi. 吉亞貴族喪失參政權力,損失經濟利益,農民負擔沉重的稅務及勞役,人民反對 繼續接受沙俄統治而展開民族運動。格魯吉亞民族運動一直持續進行,從農民、 貴族階層及十九世紀初由工人和農民聯合反抗沙俄統治,格魯吉亞連番的民族起 義活動受到嚴厲鎮壓未能成功。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格魯吉亞政黨產生, 尤其以社會民族黨為最有影響力的政黨之一,1912 年該黨在俄國第四次國家杜. 4. 靳芳著,蘇暢主編,「第二章、歷史」,《格魯吉亞》,(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6 .

(21)  . 馬5會議中提出格魯吉亞政治獨立的要求,主張成立外高加索自治區,結合亞塞 拜疆及亞美尼亞再逐步實現國家自治。 1917 年俄國二月革命結束沙皇專制統治,格魯吉亞由各政黨自願組成民族 黨派聯盟,並籌建格魯吉亞全民委員會。1917 年十月革命,列寧建立新政權, 格魯吉亞方面不承認新政權,而建立屬於自己的機構—外高加索委員會於提比利 斯(Tibilisi 後為格魯吉亞首都),代表外高加索獨立於俄國之外。1918 年外高 加索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外高加索脫離俄國獨立的立場。格魯吉亞召開第一次全 民族大會,會中制訂格魯吉亞人民的行動綱領,提出以合法自治單位加入俄國的. 政 治 大 得政治勢力,原先格魯吉亞預定在俄國統治下建立合法政府及民主政體的計畫失 立. 提議,但未被俄國接受。同年俄國派兵進入格魯吉亞,俄國境內布爾什維克黨取. ‧ 國. 學. 敗。. 一次世界大戰列寧為使新政府獲得喘息的機會,於 1918 年 3 月與德國簽訂. ‧. 布列斯特條約,承認格魯吉亞獨立;6並承認德國的同盟國土耳其可獲得巴統等. y. Nat. sit. 三個地區。1918 年 5 月外高加索議會宣布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解體,格魯. n. al. er. io. 吉亞舉行全民族會議通過《格魯吉亞獨立法》,宣布格魯吉亞為一個主權獨立的. i n U. v. 國家,格魯吉亞對世界大戰採中立態度,與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無論格魯吉亞的. Ch. engchi. 人民是何種民族、宗教信仰或社會地位,格魯吉亞將保護所有公民的政治權力。 然而好景不常,另一波的階級鬥爭興起,布爾什維克黨推翻由孟什維克主導的民 族主義政府,取得執政權。. 5 . 國家杜馬 The State Duma (俄文: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ду́ма);為俄羅斯聯邦議會採兩院制,國家 杜馬即為下議院,代表各聯邦主體。 6.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常被簡稱 為布列斯特條約或布列斯特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8 年 3 月 3 日,蘇俄政府與同 盟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簽 訂的和約。蘇俄失去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和一部分的白俄羅斯;賠償鉅款 給德國。 17 .

(22)  . 1921 年 2 月蘇聯紅軍部隊推翻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成立格魯吉亞蘇維埃 社會主義共和國。格魯吉亞革命委員會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機關,同時席捲阿布哈 茲、南奧塞梯及阿札爾,同年俄羅斯和土耳其締結合約,土耳其歸還巴統及阿札 爾西部的土地,承認阿札爾是格魯吉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21 年初與俄羅斯 聯邦簽定軍事經濟聯盟條約。1921 年 7 月,格魯吉亞軍事委員會頒布法令,阿 札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立,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併入格魯 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7同年 12 月至隔年 2 月舉行格魯吉亞蘇維埃選舉, 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籌組格魯吉亞政府,並且頒布第一部格魯吉亞憲法。憲法明. 政 治 大 1922 年 3 月格魯吉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 同年以聯 立. 文規定阿布哈茲、阿札爾等領土不可分割,亦制訂了保護少數民族利益的政策。 8. ‧ 國. 學. 邦成員身分加入蘇聯。1922 年 4 月根據格魯吉亞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 法令,在格魯吉亞共和國設立南奧塞梯自治州。. ‧. 1936 年 12 月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y. Nat. sit. 1978 年格魯吉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刪除格魯吉亞語為國語此一條款,導致千. er. io. 名學生上街遊行。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則提出要求將其劃歸為俄羅斯聯邦管轄。. al. n. v i n Ch 1989 年格魯吉亞人民要求退出蘇聯。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內部民族主義者 engchi U. 要求恢復自治共和國地位,及退出格魯吉亞加入蘇聯。1989 年以加姆薩胡爾季 阿(Zviad Gamsakhurdia)為首的民族主義勢力堅決反對阿布哈茲分離運動,並 動員人民走上街頭加入反蘇聯統治的運動,蘇聯採軍事武力鎮壓,造成平民死傷 無數。同年 11 月阿布哈茲境內民族衝突擴大,格魯吉亞族與阿布哈茲族發生激 烈械鬥;於此同時格魯吉亞最高蘇維埃修改憲法,宣布對格境內的土地、礦藏、. 7. 1931 年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8. 1922 年格魯吉亞、亞塞拜疆及亞美尼亞成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保障聯 邦內部民族和諧。 18 .

(23)  . 河流、森林等自然資源擁有所有權;議會宣布格魯吉亞的法律至上,如蘇聯的法 令不符合格魯吉亞利益將停止其效力;並保留退出蘇聯的權力。 1990 年當蘇聯瓦解,格魯吉亞發表獨立宣言,改國名為格魯吉亞共和國。 1991 年 4 月正式獨立,退出蘇聯並選出加薩姆胡爾季阿成為第一任總統。1993 年謝瓦但澤(Eduard Shevardnadze)當選總統,1995 年 8 月通過新憲法,國名改為 格魯吉亞,同年 11 月總統大選,謝瓦但澤再以 72.9%的得票率當選連任總統。 自 1991 年格魯吉亞獨立後,除了為求統一的政治作為,亦希望透過同化政 策,強化各民族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度,以減低境內自治區分立的狀況,甚至要求. 政 治 大. 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非格魯吉亞民族以格魯吉亞語為官方語言,結果使得原先. 立. 的目的不但未能達到,反而更激發了這些民族的獨立運動。. ‧ 國. 學. 由下表的格魯吉亞人口組成來看,格魯吉亞族占總人口數的 83.8%,第二位. ‧. 的亞塞拜疆人及第三位的亞美尼亞人加起來不到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另外尚有. sit. y. Nat. 俄羅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包括有屬於卡特維爾語系(Kartvelian)的斯萬(Svan)及. io. er. 明格列爾(Mingrelians)、拉茲人(Laz)、敘利亞人、希臘人、庫爾德人、韃靼人及 烏克蘭人。為何人數比重占如此少數的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及阿札爾能造成格魯. al. n. v i n Ch 吉亞內部的動盪不安,甚至引發國際衝突事件。接下來分別就自然環境、歷史發 engchi U 展及中央政府政策及國外干預等後天因素說明。 表 2-4 格魯吉亞人口組成 民族. 格魯吉亞. 亞塞拜疆. 亞美尼亞. 俄羅斯. 其他. 百分比%. 83.8. 6.5. 5.7. 1.5. 2.5. 資料來源: CIA-World Fact Book,2002 年人口普查資料。作者自行整理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gg.html. 19 .

(24)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3 格魯吉亞行政區域圖. ‧. 資料來源: 格魯吉亞議會. y. Nat. 南奧塞梯. er. io. 壹、. sit. 網址 http://www.parliament.ge/pages/archive_ge/tvitmartveloba/maps/作者整理。. al. n. v i n Ch 奧塞梯人是數百年前從亞洲遷徙至此的阿蘭人,為薩爾馬提亞的部族之一, engchi U 定居於現在的北奧塞梯境內。 西元一世紀即在文獻記錄中出現,活躍於南北高 加索區,從事農業、手工藝及貿易。語源屬印歐語系的東伊朗語。中世紀在拜占 庭及格魯吉亞王國的統治下,奧塞梯人信仰基督教。因蒙古人統治,從原本頓河 區(Don River 位於俄羅斯境內)向南遷移至高加索山區及格魯吉亞王國境內,1767 年俄羅斯帝國帶來東正教,奧塞梯亦有少數穆斯林教徒。 奧塞梯民族分為南北兩個分支,北奧塞梯屬於俄羅斯聯邦,於 1924 年成立 自治州,1936 年升格為自治共和國。南奧塞梯則屬於格魯吉亞境內,1922 年建. 20 .

(25)  . 立自治州,由於南北奧塞梯屬於同一民族,使用同一奧塞梯語言,因此南奧塞梯 一直希望能併入北奧塞梯。 1990 年 9 月 20 日南奧塞梯自治州自行宣布退出格魯吉亞,成立南奧塞梯蘇 維埃民主共和國並加入蘇聯。格魯吉亞最高蘇維埃宣布此行動無效;同時調派部 隊前往南奧塞梯維持秩序,同年 12 月 9 日南奧塞梯自行召開立法機構選舉。格 魯吉亞最高蘇維埃宣布該選舉無效並且取消南奧塞梯自治州,並實施緊急狀態及 宵禁。此時蘇聯的總統戈巴契夫宣布兩方宣布獨立及撤銷自治州的行為屬違反憲 法行為,但流血衝突仍不斷增加,大批難民逃往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 政 治 大. 1991 年蘇聯瓦解,格魯吉亞境內的民族分離運動再現,南北奧塞梯召開特. 立. 別代表大會,決定聯合加入俄羅斯聯邦,有了北奧塞梯的援助,衝突規模擴大。. ‧ 國. 學. 由於有南奧塞梯百姓遭到格魯吉亞軍隊襲擊身亡,引起南北奧賽梯同仇敵愾,切 斷格魯吉亞天然氣管及封鎖公路運輸,1992 年謝瓦但澤和葉爾欽簽署索契. ‧. (Sochi)協議,9雙方達成調解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衝突的協議,南奧塞梯地區停火,. y. Nat. al. n. 阿布哈茲. er. io. 貳、. sit. 並由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共同組織維和部隊。. Ch. engchi. i n U. v. 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於 1990 年 8 月宣布獨立,1992 年 8 月阿布哈茲民族主 義政權宣布恢復 1925 年制定的憲法,重申獨立的決心。但謝瓦但澤堅決主張維 護格魯吉亞國家的統一及領土的完整性,乃派格魯吉亞軍隊大舉進入阿布哈茲境 內,造成流血武裝衝突,結果由俄羅斯居中調停,三方於莫斯科簽訂停火協議。 1993 年 9 月雙方再次發生衝突,謝瓦但澤被圍困於蘇呼米(Sukhumi)市中心;此 次危機由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出面調停,謝瓦但澤安全回到首都提比利斯。格魯吉. 9. 索契協議(The Sochi agreement) 為格魯吉亞-奧塞梯及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兩造衝突之停火協 議,格奧雙方停火協議簽署於 1992 年 6 月 24 日,格阿簽署於 1993 年 7 月 27 日。 21 .

(26)  . 亞因不願意加入獨立國家國協(簡稱獨聯體; CIS),10因此調解雙方衝突的俄羅 斯實際上採取偏袒阿布哈茲的立場。 阿布哈茲和格魯吉亞長久以來有著交錯的歷史淵源,即使阿布哈茲的語言和 格魯吉亞語完全不屬於同一語系,反而是和北高加索各語系較為相近。11在人口 組成的演變上:十九世紀因俄羅斯帝國統治此處,阿布哈茲人被迫遷往土耳其, 由俄羅斯人及格魯吉亞人遷入。在 1990 年代初期分離主義運動興起前,格魯吉 亞人幾乎占阿布哈茲境內人口的一半,而阿布哈茲人占不到五分之一,其餘為亞 美尼亞人和俄羅斯人。1993 年,衝突爆發後,幾乎所有格魯吉亞族被迫流離失. 政 治 大 種族清洗運動。1931 年阿布哈茲被併入格魯吉亞,雖有自治共和國之名,然卻 立. 所,其中也包括亞美尼亞人及部分俄羅斯人紛紛逃離阿布哈茲,格魯吉亞稱此為. ‧ 國. 學. 無真正自治之實。格魯吉亞當局為了掌控阿布哈茲,遷入大量的格魯吉亞人,並 規定阿布哈茲的幼童在學校必須學習格魯吉亞語;阿布哈茲人改用格魯吉亞的姓. ‧. 氏。種種對於阿布哈茲人在語言及文化上的強制轉變,使得阿布哈茲文化受到強. n. al. er. io. sit. y. Nat. 勢文化壓迫,不得不發起民族獨立運動,而引發 1989 年 4 月大規模的民族衝突。. 10. Ch. engchi. i n U. v. 獨立國家國協 (俄語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 СНГ)(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格魯吉亞於 1993 年 12 月加入獨立國家國協,於 2008 年退出。. 11 . 請參考表 2-1 高加索語系分類及分布地區 . 22 .

(27)  . 參、. 阿札爾. 阿札爾是格魯吉亞民族,但使用阿札爾方言,以格魯吉亞文字書寫。12阿札 爾自治共和國位於格魯吉亞西南,以黑海港口城市巴統(Batumi)為首府。鄂圖曼 土耳其帝國統治阿札爾約三百多年,1878 年沙俄重新併入版圖之中,但一次世 界大戰後又再度被土耳其占領。直到 1921 年成為蘇維埃格魯吉亞阿札爾自治共 和國。.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2-4 阿札爾自治共和國地圖. Ch. i n U. v. 資料來源: 格魯吉亞議會。網址: http://www.iatt-online.org/Georgia/adjara/Adjara_map.png,作者重新繪製。. engchi. 十九世紀中期高加索鐵路建設,1872 年開通提比利斯至波季間的鐵路,1833 年巴統-提比利斯-巴庫間的鐵軌完成鋪設。巴統成為歐洲及中亞地區的重要港 口,石油亦自巴統出口,使得巴統的地位更加重要。根據 2002 年人口普查統計. 12. 阿札爾 Ajaria,意為格魯吉亞的穆斯林,但實際上目前阿札爾有 60%以上都是基督教信仰。 參見:Regions and territories:Ajaria(8 Feburary, 2011)[online]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country_profiles/3520322.stm [Accessed 23 April, 2011] 23 .

(28)  . 數字約三十七萬六千人,居民主要組成為格魯吉亞人,其他還有俄羅斯、亞美尼 亞人、阿布哈茲人等少數民族。13 阿札爾並未像另外兩個分離地區宣布獨立,但在與提比利斯的關係上,阿札 爾實際是不受格魯吉亞中央政府控制的。阿巴希澤(Aslan Abashidze)自蘇聯時期 即領導阿札爾,1991 年蘇聯解體時,阿札爾保留其自治地位,阿札爾並未上繳 政府稅收,另外也私下籌組一支將近 1,500 人的地方武裝勢力。俄羅斯在巴統仍 留有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基地,格魯吉亞政府屢次要求廢除此基地,亦屢遭 阿札爾政府及俄方反對。2003 年 11 月謝瓦但澤因反對派勢力被迫下台,民眾反. 政 治 大 年 1 月阿巴希澤拒絕承認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新政權,造成與中央關係一度緊 立 對聲浪也群起集會要求阿札爾領袖阿巴希澤卸任,政府鎮壓驅離示威民眾。2004. ‧ 國. 學. 張;同年 4 月格魯吉亞軍隊在阿札爾邊界進行大規模軍事操演;阿巴希澤以避免 格魯吉亞軍隊入侵為由,下令炸毀三座通往格魯吉亞的橋樑。薩卡什維利 5 月 2. ‧. 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解除地方武裝,遭到阿札爾拒絕。緊張情勢一度升高,但. sit. y. Nat. 最後在薩卡什維利軟硬兼施的策略及俄羅斯協助下,14使此次危機和平落幕,阿. n. al. er. io. 巴希澤政權垮台,阿札爾再次由格魯吉亞中央政府控制。. Ch. engchi. i n U. v. 13. 2002 年人口普查資料,阿札爾人口數共計 376,016 人,格魯吉亞人占 93.4%,俄羅斯人 2.4%,亞美尼亞 2.3%,希臘人 0.6%,阿布哈茲人 0.4%,烏克蘭人 0.2%。[onlin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jara [Accessed 30 April, 2011] 14. 薩卡什維利支持當地反對派群眾走上街頭和平集會,以群眾力量壓迫阿巴希澤辭職。分化 當地文官組織,鼓勵武裝團體繳械。但仍保障阿巴希澤的人身及親屬的安全。俄羅斯在此次事件 中,協助格魯吉亞說服阿巴希澤提出辭呈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 阿札爾民意走向,俄羅斯不可 能支持已失去民心的阿巴希澤政權;(2)打擊車臣的武裝份子仍需要格魯吉亞的協助。 24 .

(29)  . 政 治 大. 立. 圖 2-5 格魯吉亞境內各分離地區位置圖. ‧ 國. 學. 資料來源: http://theyounggeorgians.wordpress.com/2010/06/16/ abkhazia-frozen-conflict/;作者重新繪製. ‧. Nat. y. 科維末-卡特利州. io. sit. 肆、. n. al. er. 在科維末-卡特利州(Kvemo Kartli)有 45%的居民為亞塞拜疆族;根據 2002. Ch. i n U. v. 年的人口普查結果,格魯吉亞的亞塞拜疆族共二十八萬四千餘人,約為全國人口. engchi. 的 6.5%,而有 78.9%的亞塞拜疆人居住在科維末-卡特利。15西元十六至十七世紀 由於突厥遷徙,亞塞拜疆人定居此區。格魯吉亞王國及後來的俄羅斯帝國與鄂圖 曼土耳其的戰爭衝突導致此區人口顯著下滑。十九世紀逃離鄂圖曼土耳其的亞美 尼亞及希臘難民遷入此區。. 15. 2002 年普查結果共計 284,761 人。參見: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Tolerance in Georgia [online] http://www.una.ge [Accessed 28 April, 2011] 25 .

(30)  . 伍、. 薩姆茨科-札瓦科提. 格魯吉亞南方的薩姆茨科-札瓦科提州與亞美尼亞南部及土耳其交界,其中 54.6%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族裔。札瓦科提行政區在 2002 年人口普查時,97%的亞 美尼亞族裔居住於此區。地勢平均高度一千多公尺,再加上冬天嚴寒的氣候,此 區缺乏積極佈建基礎建設。 2005 年開通的巴庫-提比利斯-杰伊罕輸油管,由該州經過。目前興建的巴庫 -提比利斯-卡斯(BTK)鐵路(又稱鋼鐵絲路),亦從該州經過。這些運輸路線的路線 設計,主要是避免經過與亞塞拜疆敵對的亞美尼亞境內。. 政 治 大 自格魯吉亞 1991 年獨立以來,此區也被認為是可能爆發民族分離主義的定 立. ‧ 國. 學. 時炸彈之一。雖然外界觀察家表示,2005 至 2006 年間,札瓦科提曾發生數起暴 力示威運動,預測未來此區可能傾向尋求自治或甚至獨立,但目前局勢仍維持穩. Nat. y. 其他少數民族. io. sit. 陸、. ‧. 定狀態。. n. al. er. 拉茲族的總人口數約五萬多人,在 1970 年預估主要分布地區為土耳其五萬. Ch. i n U. v. 人,格魯吉亞兩千人。使用拉茲語、土耳其語、格魯吉亞語。宗教信仰:土耳其. engchi. 的拉茲人信仰伊斯蘭遜尼教派,格魯吉亞的拉茲人信仰東正教。拉茲族基本上是 住在土耳其和格魯吉亞兩國的黑海沿岸,他們是古老的高爾基王國(Kingdom of Colchic)中的一支部族。在宗教信仰上,拉茲人起初先接受基督教,而後因鄂圖 曼土耳其帝國於十六世紀統治高加索區,因此大部分的拉茲人轉而信仰伊斯蘭遜 尼教派。拉茲族形成兩個主要的聚落,其中一個是在黑海東岸的省份,拉茲省 (Rize)及阿特凡省(Artvin)。另一組族人為逃離十八世紀俄羅斯的擴張而定居在阿 達帕札爾(Adapazar),薩潘卡(Sapanca),亞羅發( Yalova)和布爾沙(Bursa)分別分佈 在黑海的西邊、東邊及馬馬拉(Marmara)區。拉茲族使用拉茲語。拉茲語與格魯. 26 .

(31)  . 吉亞語及明格列爾(Mingrelian)16 及斯萬(Svan) 17等南高加索語相近。拉茲原有的 特性在格魯吉亞已經與格魯吉亞族融合,拉茲在現代的意義幾乎已被視為一個區 域分類,拉茲族主要集中在阿札爾區。.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圖 2-6 格魯吉亞少數民族分布圖. n. al. er. io. 資料來源 http://www.ecmicaucasus.org/maps/ETHNIC_MAP_of_Georgia.jpg. 16. Ch. engchi. i n U. v. 明格列爾文字介紹,參見:http://www.omniglot.com/writing/mingrelian.htm. 17. 斯萬語,參見表 2-1 高加索語系分類及分布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計目前 約有 30,000 至 80,000 人使用斯萬語,已被列為瀕臨滅絕的語言( definitely endangered language) 27 .

(32)  . 第三節、. 民族分離地區現況.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同為東正教信仰,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關係卻摩擦衝突不 斷;主因是格魯吉亞內部兩個屬於少數民族的自治共和國的問題。阿布哈茲自治 共和國和南奧塞梯自治州的民族主義運動自十九世紀起已展開,兩地一向與俄羅 斯關係交好密切。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少數民族急於爭取自決權利,甚至要求脫 離格魯吉亞獨立,以下將從少數民族所遇到的困境著手評估: (1) 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及所處的社會結構. 政 治 大. (2) 中央政府分配予少數民族的權力及資源不均. 立. (3) 少數民族無法發展或保有傳統語言及文化. ‧ 國. 學. 若現況中不符合上述幾點,將再探究驅使少數民族脫離的動力是從何而來。 南奧塞梯. ‧. 壹、. Nat. sit. y. 南奧塞梯位在高加索高原南部,屬於格魯吉亞中北部地區,首都是茨欽瓦利. n. al. er. io. (Tskhinval)。民族組成有奧塞梯人、格魯吉亞人及俄羅斯人。面積三千九百平方. i n U. v. 公里,2000 年估計七萬人。18奧塞梯可分為北奧塞梯及南奧塞梯;北奧塞梯屬俄. Ch. engchi. 羅斯聯邦,北奧塞梯最初只是屬於戈爾自治共和國的一個區。蘇聯瓦解後,北奧 塞梯升格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共和國。南奧塞梯人占自治州內部約占三分之二以 上多數,奧塞梯人與地處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North Ossetia-Alania)屬同一民族,其餘居民為格魯吉亞人。 1989 年時格魯吉亞政府要求訂定格魯吉亞語為官方語言。事實上,此地大 部分的人民除了本身原有的南奧塞梯語外,主要使用語言仍是俄羅斯語。南奧賽. 18. 南奧塞梯概況,http://news.bbc.co.uk/2/hi/africa/country_profiles/3797729.stm 28 .

(33)  . 梯族對格魯吉亞政府此一同化措施引起反彈。民族分離運動分子企圖脫離格魯吉 亞獨立,其行為阻礙了南奧塞梯經濟發展。南奧塞梯內部民生窮困,導致有走私 等常見的非法行為。1989 年蘇聯軍隊被派往該地維持和平。後續協商未能結束 衝突,當地至二十一世紀初仍有零星的戰鬥。2008 年 8 月衝突擴大,格魯吉亞 軍隊同時與當地的分離主義戰士,以及越過邊境藉口保護俄羅斯公民和駐守該區 的維和部隊的俄羅斯軍隊交戰。接下來幾天,俄羅斯軍隊攻占了南奧塞梯的首府 茨欽瓦利。戰火繼續蔓延到該國其他地方,其中包括位於格魯吉亞西北部黑海岸 邊的阿布哈茲,這是第二個想脫離格魯吉亞的地區。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經由法國. 治 政 大 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遭到格魯吉亞當局譴責,並受到國際社會其他國家的批 立 仲裁,簽署一項要求俄羅斯撤軍的停火協定,但緊張情勢仍持續。俄羅斯承認阿. 評。. ‧ 國. 學. 南奧塞梯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另外尚有木材加工、採礦、生產建築材料、. ‧. 食品生產及輕工業。蘇聯時期以供應肉品及奶製品為主,特別以乾酪製品及礦泉. sit. y. Nat. 水聞名,由於分離運動,格魯吉亞政府採行禁運措施及切斷電力輸送,導致南奧. al. er. io. 塞梯的經濟受到嚴重影響,2008 年與格魯吉亞的衝突爆發更使得大部分的基礎. v. n. 建設毀於戰火之中。目前由俄羅斯提供約 100 億盧布做為戰後重建基金。19. Ch. engchi. i n U. 南奧塞梯的例子中,是由於其與北奧塞梯共有的民族認同,因此一直以來亟 欲脫離格魯吉亞,希望與北奧塞梯合併統一。南奧塞梯民族反對受到格魯吉亞同 化,因為政策的壓迫使得分離運動更加興盛。由歷史背景因素及現代國際政治演 變,可以看出未來南奧塞梯仍將持續與北奧塞梯緊密連結,尤其是有了俄羅斯這 個大國源源不絕的財力物力及軍力支援,短期之內格魯吉亞無法使用武力手段, 逼迫南奧塞梯自治州安分的歸屬在格魯吉亞中央政府下。任何武力手段衝突都將. 19. 參見:南奧塞梯自有的非政府組織網站,網址: http://www.republicofsouthossetia.org/pages/our-economy/economic-overview.shtml 29 .

(34)  . 引起國際關切,而維持目前停火和平現狀,解除貿易禁令,並逐步開放雙邊貿易, 才是保障境內格魯吉亞民族生存權的最佳方式。 貳、. 阿布哈茲. 座落於格魯吉亞境內西北方,鄰近黑海、高加索山脈的西南方,東北方則 與俄羅斯相連;面積八千六百平方公里。2006 年人口統計約十五萬七千人至十 九萬人。此地對蘇聯的政治菁英來説,曾是他們在黑海地區主要的一個度假勝 地。但由於阿布哈茲的分離主義運動造成該地經濟蕭條;近來俄羅斯大量投資 阿布哈茲當地,鞏固與阿布哈茲的關係。. 政 治 大 經濟上,因為阿布哈茲的首都蘇呼米地區原本即為柑橘和茶葉兩項作物的主 立. ‧ 國. 學. 要產區,在蘇聯時期,它和俄羅斯南方的索契可視為同一經濟體系,阿布哈茲及 俄羅斯雙方之間的互動,比格魯吉亞的首都提比利斯來得更為密切頻繁。1993. ‧. 年發動分離運動與格魯吉亞中央政府決裂後,內部面臨嚴重失業問題。當地人民. sit. y. Nat. 另謀生路,只得靠販售當地盛產的柑橘買賣貼補生活所需。20. n. al. er. io. 阿布哈茲 1999 年自行宣布獨立,因遭到國際禁運制裁,與格魯吉亞邊境遭. i n U. v. 到封鎖,造成內部經濟蕭條;因此阿布哈茲在經濟上更加倚賴俄羅斯,它與俄. Ch. engchi. 羅斯仍維持通往蘇呼米邊界的鐵路線。. 阿布哈茲每到柑橘採收季節,就有數以千計的百姓推著盛產的柑橘,北上前 往俄羅斯邊境交易,靠著一季的柑橘買賣以賺取一整年的生活費。阿布哈茲與俄 羅斯在邊境的樸蘇河(Psou)窄橋兩端分別設置海關,人民在此買賣交易。即便是 平日得等上 10 小時,週末更要耗上整天才能過橋交易;因售往俄羅斯的農作物. 20. 在蘇聯時代擁有一個柑橘果園就能供得起一幢兩樓的房子和至少一輛車。蘇聯時代阿布哈 茲壟斷了柑橘生產。蘇聯時期家家戶戶過新年必備的柑橘有 85%都是來自阿布哈茲,也因此當 時的阿布哈茲能有很好的生活水準。每年一季的柑橘銷售至俄羅斯約可維持一個家庭一年的生活 開銷。 30 .

(35)  . 售價比國內高,所以阿布哈茲人不辭辛勞的帶著自家種植的果物前來販售。21經 濟窘迫的困境和蘇聯時期富饒的阿布哈茲,兩相比較落差極大,人民不滿的情緒 自然也更升高。1991 年蘇聯瓦解,市場經濟運作後,自世界各地開始進口的柑 橘對阿布哈茲造成衝擊;雖然主要進口國俄羅斯仍偏好黑海地區生產的柑橘,但 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從阿布哈茲輸出。即便阿布哈茲官方長期以來一直與俄羅斯溝 通,希望能再建新的通道聯絡兩地,俾有助於貿易行為促進經濟發展,但事實上 阿布哈茲當地人民仍無法感受到有任何實質改變。22 然而在 2008 年 8 月因南奧塞梯而起的格俄戰爭,俄羅斯軍隊輕易地利用阿. 政 治 大 (Kodori Gorge)的格魯吉亞駐軍驅逐出去。 立. 布哈茲穿越其境內抵達格魯吉亞領土。同時,阿布哈茲軍隊也將掌控科多里峽谷. ‧ 國. 學. 現任總統巴加普西(Sergei Bagapsh)曾於 1997 年及 2001 年任總理一職。2005 年 1 月在總統大選勝出,他強調與提比利斯的關係是兩個地位對等的主權國家,. ‧. 將持續與俄羅斯整合,並且持續與提比利斯方面協商主權問題。2009 年 12 月,. y. Nat. sit. 巴加普西再次獲勝贏得將近六成選票,這次競爭對手是原來的副總統卡欽巴. er. io. (Raul Khadzhimba),他指控總統過度依賴俄羅斯將對阿布哈茲造成危害。. al. n. v i n Ch 阿布哈茲當局於境內及俄羅斯出版報紙,因總統及其他領導階層掌控國家媒 engchi U. 體資源,新聞記者大都以執政當局馬首是瞻,導致無法公正客觀的報導。當地新 聞媒體對於執政當局和俄羅斯緊密相依的關係自然也不敢有任何質疑,而對格魯 吉亞方面的報導則是一面倒的負面新聞。網路使用率逐漸成長,當地網路供應商. 21. 阿布哈茲總理 Anri Djergenia 表示當每年二月中柑橘產季結束後,阿布哈茲改販售鮮花。 因每年 3 月 8 日的國際婦女節,俄羅斯的男性都會贈送婦女鮮花以表尊敬與愛意。阿布哈茲人稱 這個季節既是詛咒也是希望的季節。Inal Khashig, Tangerine Fever Grips Abkhazia. Institute for War & Peace Reporting, February 21, 2005. [online] I http://iwpr.net/report-news/tangerine-fever-grips-abkhazia [Accessed 27 April, 2011] 22. 進行交易人民仍須行賄當地值勤的官僚人員,因此新建通道對於實際執行勤務的官僚人員 無利可圖,這導致了基層官僚仍舊因循苟且。 31 .

(36)  . 透過俄羅斯的 ISP 業者提供用戶網路服務;當地觀察家表示,預估有 25%的人口 有使用網路的習慣。阿布哈茲的部落客(blogger)絕大多數都使用俄羅斯的網路平 台。 巴加普西總統於 2011 年 5 月底由於肺部手術併發症過逝,從紐約時報對這 位領導人在阿布哈茲政治上作為的報導,也可看出阿布哈茲所遇到的困難:「他 領導阿布哈茲族人從格魯吉亞脫離獨立而不被俄羅斯吸收成為附庸,他是一位足 智多謀的領導人。」在後蘇聯時代迂迴的民族主義氛圍中,雖然他是阿布哈茲族 卻娶了格魯吉亞妻子,即使在 1990 年代初期與格魯吉亞交戰,他仍能與姻親保. 政 治 大 為黑海濱度假勝地-阿布哈茲正式的領導人,亦獲得部分國際認同。但實際上他 立. 持良好關係。他也是 2008 年格俄戰爭的獲利者,在俄羅斯的軍隊保護下順利成. ‧ 國. 學. 仍處在未曾預料的困境中;為了籌辦 2014 年在索契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俄羅斯 人蜂擁而至購買黑海濱的不動產、積極對阿布哈茲當地的能源和交通建設產業私. ‧. 有化。來自俄羅斯的壓力逼迫他妥協,使他不得不面對指責他變賣家產的批評聲. sit. y. Nat. 浪。阿布哈茲的經濟命脈是出口柑橘,俄羅斯曾以禁止進口阿布哈茲的柑橘做為. n. al. er. io. 逼迫阿布哈茲政府妥協的手段。. i n U. v. 2008 年 3 月俄羅斯外交部宣布解除對阿布哈茲在貿易、經濟、財政及交通. Ch. engchi. 運輸上的禁令,並敦促其他獨立國家國協的會員國家跟進。由於阿布哈茲與格魯 吉亞的衝突,加上大環境的改變,使俄羅斯不再認為須要受到 1996 年 1 月 19 日經由獨立國家國協各國領袖會議通過對阿布哈茲的禁令。23阿布哈茲人口約二 十萬人,重申自己的獨立地位,並尋求俄羅斯及主要國際組織的認可。在 2 月 17 日科索沃宣布獨立後,俄羅斯的國家杜馬在 2008 年 3 月 13 日討論格魯吉亞. 23. 獨立國家國協 1996 年 1 月經過 12 個成員國首長一致通過名為”為解決格魯吉亞與阿布哈 茲衝突措施”實施對阿布哈茲的經濟禁令,內容包括雙邊貿易、金融、交通運輸、及任何對等國 家地位的互動行為。當時格魯吉亞總統謝瓦但澤說服葉爾欽採行此項方案;其他會員國也因為考 量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可能進行分離運動而同意制裁阿布哈茲。 32 .

(37)  . 分離地區阿布哈茲及南奧塞梯的議題。自 1991 年格魯吉亞獨立以來,南奧塞梯 及阿布哈茲就已經在爭取獨立地位。俄羅斯一再強調美國及國際社會若承認科索 沃,將為前蘇聯的分離地區開啟先例。解除交通運輸禁令後,會提高經由格魯吉 亞至亞美尼亞旅運人次及班次。24俄羅斯必須單獨行動,這是由於獨立國家國協 的其他會員國擔心境內分離主義會因為同意解除對阿布哈茲的禁令而興起。即使 有形式上的禁令但 成效不彰,阿布哈茲邊境與俄羅斯仍有頻繁的交易行為;俄 羅斯亦提供阿布哈茲人民可擁有俄羅斯公民身分。俄羅斯再度以經濟制裁壓迫阿 布哈茲,2004 年底至 2005 年初,人民支持的巴加普西以些微的群眾優勢擊敗另. 治 政 大 一職;為達到此一目的,俄羅斯再度實施經濟禁運措施,禁止阿布哈茲盛產的柑 立. 一參選人卡欽巴,但俄羅斯事實上已經決定最終結果,屬意由卡金巴擔任副總統. 橘進口至俄羅斯;而此次的禁運和 1996 年經由獨立國家國協所同意的內容目的. ‧ 國. 學. 完全不同。俄羅斯雖然口頭上承認尊重阿布哈茲的主權獨立,但在實際上卻展現. ‧. 出俄羅斯是如何干預一個國家的主權。25.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7 阿布哈茲地理位置圖 資料來源: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3261059.stm. 24. Russia lifts trade, economic, financial sactions on Abkhazia, RIANovosti, http://en.rian.ru/russia/20080306/100841122.html 3, Jnue, 2008, 25. Vladimir Socor, Moscow ”Lifts” the economics sanctions on Abkhazia,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ume5: Issue: 44, http://www.jamestown.org/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tt_news%5D=33441 7, March, 2008, 33 .

(38)  . 參、. 阿札爾. 阿札爾自治共和國或自治州的政治地位獨立,使得民族運動在內部透過有組 織的領導階層不斷的運作。俄羅斯或前蘇聯的國家對阿札爾友好提供援助,使得 民族獨立成為格魯吉亞政府頭痛的問題。同時地理位置上的不同,也會對民族獨 立運動的成敗造成影響;阿札爾共和國位於格魯吉亞西南部,濱臨黑海並與土耳 其、車臣相接,與車臣接壤的潘基西峽谷更是俄羅斯認為車臣叛軍窩藏的地點。 阿札爾共和國除沿海狹長地帶外大多為山地,面積三千平方公里。首府巴統 為最大城市,同時亦為黑海的重要港口,更是亞塞拜疆石油輸出必經之地。阿札. 政 治 大. 爾自十七世紀起為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所統治,1878 年被俄國兼併。1991 年. 立. 成為格魯吉亞境內的阿札爾自治共和國。2004 年 1 月阿札爾領導人阿巴希澤拒. ‧ 國. 學. 絕承認薩卡什維利政權,與中央政府關係緊張。2004 年 5 月,格魯吉亞在阿札 爾邊境實施軍事演習,阿巴希澤下令炸毀通往格魯吉亞橋樑,中央軟硬兼施促使. Nat. sit. y. ‧. 領導人自動下台和平解決此一衝突事件。. io. er. 經濟學人 2010 年的報導文章,提到了阿札爾首都巴統的現況,在前任領導 人阿巴希澤統治下,由於未曾好好經營阿札爾,此地經濟一度非常蕭條;而今巴. al. n. v i n Ch 統再次成為迷人的度假勝地,到處都是絡繹不絕的土耳其遊客。此地也成為格魯 engchi U 吉亞政府展現政績的所在;代表轉型的成效。同時也是向分離主義分子-阿布哈. 茲展示的模範榜樣。但巴統的真實面貌是在旅遊地區之外,到處仍可見明顯貧困 的民眾和普遍的失業情況。26. 26. Georgia’s mental revolution seven years after the Rose Revolution, Georgia has come a long way,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6847798?story_id=16847798, 19, August, 2010 34 .

(39)  . 肆、. 科維末-卡特利州. 根據 2009 年 9 月亞塞拜疆的媒體報導,NGO 組織-高加索研究中心 (the Caucasus Research Center) 主席 Kamran Ramazanli 在媒體上指出,27格魯吉亞境 內的亞塞拜疆裔居民受教育的權利遭到限制;從數據上來看, 1989 年格魯吉亞 境內共有 183 所亞塞拜疆學校、6,992 名亞塞拜疆籍教師及 49,805 名亞塞拜疆學 童。十年後數字下滑,學校 167 所、教師 4,481 名及 35,908 名學童。2009 年只 剩下 124 所學校、3,777 名教師,受教學童也僅剩 29,184 人。由於格魯吉亞的教 育法案,國家教育僅提供格魯吉亞語或阿布哈茲語,這使得亞塞拜疆裔的格魯吉. 政 治 大. 亞人受母語教育的權利遭到限制。. 學. 伍、. ‧ 國. 立. 薩姆茨科-札瓦科提. ‧. 提比利斯當局成功的改變做法來贏得亞美尼亞族裔的向心力,廢除帶有種族. Nat. sit. y. 歧視的措施,並且削減激進團體勢力。當局若能持續維持此一態勢,並使居住在. n. al. er. io. 札瓦科提區域內的九萬五千名亞美尼亞裔居民感受到政府對少數民族權利的尊. i n U. v. 重,則對原本因少數族群文化受到壓抑而走向民族分離主義的地區來說,可以說 具有正面的示範作用。. Ch. engchi. 不識官方語言再加上生活貧困,居民紛紛外移至亞美尼亞及俄羅斯。缺乏新 聞媒體的報導及社會關切,使此區域孤立無援,更令居民覺得被邊緣化。當地居 民缺乏身為格魯吉亞公民的認同感,寧可參與鄰國亞美尼亞的政治及文化活動; 民族主義分子藉此表達亞美尼亞族裔受到種族歧視的迫害,還包括對於經濟貧 困、失業問題以及缺少立法承認亞美尼亞語為札瓦科提地方語言。. 27. http://en.trend.az/news/society/diaspora/1758568.html 35 .

(40)  . 亞美尼亞政府則扮演穩定情勢的角色,逮捕在亞美尼亞國內散佈札瓦科提分 離主義的激進分子。惟格魯吉亞仍憂慮莫斯科方面對此區有所意圖,因區域內部 仍有蘇聯時期殘留下來的軍事基地;2007 年此基地關閉,莫斯科方面無法再操 控該地區。本區對於格魯吉亞領土的統合雖未造成立即性的威脅,但仍應建立與 地方領導人的互信關係,以提升對格魯吉亞的忠誠度。.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6 . i n U. v.

數據

表 2-3 外高加索三國人均國民總收入  2000 至 2009 年人均國民總收入(美元)  國家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格魯吉亞  700  1,320 1,670 2,090 2,470 2,530  亞塞拜疆  610  1,270 1,890 2,710 3,830 4,840  亞美尼亞  660  1,470 1,920 2,580 3,350 3,100  資料來源: Gross 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 200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世界銀行(World

Based on the forecast of the global total energy supply and the global energy production per capita, the world is probably approaching an energy depletion stage.. Due to the lack

Total spending and per-capita spending of visitors for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1 were extrapolated from 39,900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besides, data for the fourth

Total spending and per-capita spending of visitors for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were extrapolated from 47,300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besides, data for the third

Retrieved March 8,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site: http://www.ibe.unesco.org/publications/EducationalPracticesSeriesPdf/ prac10e.pdf Brophy,

Enterprise learning advances achievement: Combining PD,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real world experience propels student success. Retrieved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NCU) welcomes students with a range of qualifica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vary  accord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