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排灣族Mamazangiljan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排灣族Mamazangiljan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4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民族學系 博士論文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排灣族 Mamazangiljan政 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 治. 大. 立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 A Study of The Change. ‧ 國. 學. of Mamazangiljan In Paiwan Society. ‧. n. Ch. engchi. y. sit. io. Chin-sheng Chang. al. er. Nat. 張金生. i n U. v. 指導教授:張駿逸 博士 童春發 博士 Advisor:Jiunn-yih CHANG, Ph.D. Chun-fa Tung, Ph.D.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July, 2013.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 誌. 我竟不知研究的路途走得遙遠而艱辛,只能怪我難捨繁瑣俗事,無法推託情 況下,造成一覺驚醒,原來已經過了十個寒暑的壓力,到如今,怎麼過了最後緊 要關頭的過程,我都還不敢再回顧想像。在此想要說的話是感謝的話。總之,我 心中充滿感恩與感謝,那種感動,對不擅於用筆墨表達的我而言,難以形容,希 望所有關心我能否順利畢業的弟兄姐妹,接受我絕對是用心的,誠摯的感謝。 考取政大博班,對我的人生規劃來說是純屬意外,考前連請公假的進修申請 表都沒有提報,使在錄取後不能請公假上課,而被迫辦理退休。後來到校進修正 進入學習狀況之際,又一時的衝動,在沒有家族人脈與財力的情況下,居然又意 外的當選了鄉長。任職鄉長期間,全心投入為鄉民服務的事業中,難免擱置了學 業。雖然在連任之路失利,不過家人都喜歡我再回到學術的路途上來。然在此刻, 又有愛之團隊的紀先生,希望能帶領原住民子弟推動地方產業,讓部落的生活環 境改善,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收益。為此難於拒絕他良善的下,從學第八年 的下半年起,開始在我的土地上規劃執行產業發展計畫,目前已有宮寮民宿、原 味餐、原住民工藝、Cimo(箕模)部族服飾、南田石藝館、小型會議室、導覽解說、 以及種養有機土雞、台灣鯛、蔬菜等產業,以上全為我任鄉長時之施政重點,能 在卸任後實現,除特別感謝愛之團隊經費上全力支援外,我更感謝上帝,身為基 督耶穌的子女,我真的經歷體認神是愛我的。我的阿爸父神,祢垂聽到了我內心 哭泣的哀求與渴慕,主謝謝祢。 原本為以上林林總總的事務忙迫,能否得到博士學位已經是無指望的事,尤 其在撰寫論文史的研究中,我已經變成常敗將軍,心中鬱悶苦惱,真幾度想要放 棄。但是又想到這是神的恩賜時,又不敢輕言放棄,唯恐得罪神的美意,這是我 最擔心害怕的事,所以就決志爭取到最後一天。主阿!感謝祢。我清楚的記得, 最後期限的前一天早上 7 月 29 日,神差派林修澈教授打電話通知,要我趕緊準 備口考,這天上掉下來的消息,讓年紀已老大不小的我,居然掉下了喜泣的老淚, 感謝主, 祢一直在陪伴我。 準備口考的時間雖然倉促,幸好平日就有點滴的累積,再加上指導教授張駿 逸、童春發的積極輔導,多所指引與斧正,才得以順利通過口試。回想踏進學術 領域,關懷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的步履,最初是由林志興、譚昌國等教授的啟蒙, 使我學習研究之路都能順利。更感謝修業期限將滿,有可能退學除籍之際,指導 老師張駿逸教授、所長張中復教授及所內師長們,全力協助賜予機會,准予延長 年限,我才如願以償得到學位。 由於勇於闖盪,我的一生跌跌撞撞,一直沒有給家人安定的家。但是,緊要 之際,全家人還是緊緊的共同連結在一起,記得口考的那一天,全家一同北上來 關心爸爸的事。看到家人對我的期待,我第一次發現,過去的日子,我太在乎自 己和別人的需求,從未認真感受家人的感覺,使他們受苦受累了。在此、我願藉 著神的感動與恩賜所結的果實,在這麼多的老師、長者、弟兄姐妹關懷與支持下, 深深的向永不放棄我的愛妻春英與三個兒子黃龍、漢青、漢忠及媳婦孫子們表達 內心無限的感謝,更願意與家人全體一同,向愛我們、支持我們家人的長官、親 朋好友,致上最大的謝忱。.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張金生謹識 2013.11.28.

(4) 摘. 要. 「mamazangiljan」家族是排灣族傳統生活的中心,更是歷史共同記憶的來 源,在日常言談中,在互相介紹之餘,總會聊起彼此是屬於哪一家 mamazangiljan,因為 mamazangiljan 的家氏,是代表他自身以及他所屬人民生活 的中心,舉凡宗教祭儀、婚喪喜慶、政治與生計活動均與密不可分,mamazangiljan 更是集體的象徵,對外代表家族或聚落至上榮耀。 本研究係以重建排灣族歷史為目的,試圖依靠部落口傳與文獻資料來耙疏整 理排灣族 mamazangiljan 的宗支系譜關係,雖然遭遇到文獻支離,耆老記憶有限. 政 治 大 發現排灣族 mamazangiljan 立的制度與宗支關系,深受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而產生. 及版本多元的困難,筆者仍努力尋找與釐清其內部關係。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 ‧ 國. 學. 變異和變遷。其一是排灣族在歷史發展中與周邊族群的互動關係,與周邊族群長 期涵化(acculturation)的結果,形成排灣族的五大部族。研究中,筆者特以地理居. ‧. 中的 Cimo(箕模)部族為基幹,追尋宗支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其二是近代國家力. sit. y. Nat. 量的介入。在此,筆者描述了排灣族納入國家體制後,種種國家力量的介入與取. al. er. io. 代現象,以及該力量如何造成 mamazangiljan 制度的崩潰,在理解此一歷史過程. v. n. 後,進一步探索文化復振,重現排灣族傳統制度的可能性。. 關鍵字:mamazangiljan. Ch. 排灣. engchi. 頭目. 部族. i n U. 宗譜.

(5) Abstract “Mazazangiljan” family is not only the center of the traditional Paiwanese life, but also the source of the common memor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lan. When Paiwanese people introduce themselves, they will usually indicate which Mazazangiljan they affiliate with. The Mazazangiljan is the center of its affiliated people’s life activities, such as religious rituals, wedding ceremonies, politics, as well as livelihood. Furthermore, Mazazangiljan is the symbol of the group. It represents the honor of the clan, or the hamle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build the Paiwanese history. It attempted to make use of oral data and printed documents, and then to systemize the lineages of the Paiwanese Mazazangiljans. There were a number of obstacles to the study, such as incomplete documents, loss of memories by the elders, and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memories. Nevertheless, the writer sought to investigate and examin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Mazazangiljan’s lineages.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writer found out that the Paiwanese Mazazangiljan system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Mazazangiljans’ lineages had been influenced and altered by two major factors. First, dur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fter a long time of interaction and acculturation with its neighboring tribes, the Paiwanese tribe branched into five groups. The writer used the Cimo group, which is geographically at the center of the five groups, as a central base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d.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groups. Second, it is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tate. The writer describes how the Mazazangiljan system collapsed after the Paiwanese group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tional system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tate. The writer further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resurrecting the culture and rebuilding the traditional Paiwanese system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history.. Ch. engchi. i n U. v. key words: mamazangiljan, Paiwan, Paiwanese, chieftain, tribe, genealogy.

(6)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緣起╱13 研究主題╱15 研究方法╱20 章節安排╱61. 第二章 識別、神話源起與體系 第一節 第二節. 人類學者的識別╱67 什麼 mamamzangiljan╱72. 第三節 第四節. 神話起源╱81 排灣族體系╱111. 63. 政 治 大 Cimo 支系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佈╱183 立 Laval 支系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佈╱238. 第三章 地理範圍及其部落分佈………………………………. ‧ 國. ‧. Vutsul 支系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佈╱245 Panapnayang 支系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佈╱315 Muqami 支系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佈╱319. 第四章 從社會生活中看 mamamzangiljan…………………… 權利與義務╱32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物質文化與 mamamzangiljan╱331 歲時祭儀與 mamamzangiljan╱335 生命禮儀與 mamamzangiljan╱355. n. Ch. sit er. io. al. 321. y. Nat. 第一節. i n U. v. engchi 第五章 mamamzangiljan 的變遷………………………………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173.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1. 375. 國家以前╱380 國家間接統治(荷治時期到滿清時期)╱386 日治時期╱388 民國以後╱396 原運之後╱424. 第六章 結論……………………………………………………. 449. 參考書目………………………………………………………… 459.

(7) 附表次 表 1-1. 排灣族內宗家 mamazangiljang 形成及其分家一覽表╱4. 表 1-2. 2013 年排灣族各村落 mamazangiljang 與頭目家族名冊╱41. 表 2-1 排灣族內各部族的生活習俗比較╱65 表 2-2 大洪水來襲之後各部族形成的關係╱86 表 2-3 Kapadain 之地 Vutsul(布曹爾) 部族始祖一覽表╱107 表 2-4 排灣族內部族分布現址概況表╱112 表 2-5 排灣族恆春地區族群關係的演變與發展╱117 表 2-6. 政 治 大 Cimo(箕模)部族創基地及其體系發展之關係╱139 立. ‧ 國. 學. 表 2-7 Cimo(箕模) 部族與 Seqalu 人的淵源發展一覽表╱165. 表 3-2. 排灣族 Cimo(箕模)部族的部落分布╱190. 表 3-3. 排灣族 Laval(拉瓦爾部族的部落分布╱239. sit. y. ‧. Cimo(箕模)部族及其他部族關係與發展╱183. Nat. 表 3-1. er. io. 表 3-4 Laval 部族與上 Calisian 部族之關係與發展一覽表╱240. n. 表 3-5 Vutsul(布曹爾) a部族 iv l mamazangiljan 與其他部族的關係與 發展╱256. Ch. n U engchi. 表 3-6 排灣族 Vutsul (布曹爾) 部族的部落關係分布╱258 表 3-7 Arangiyan mamazangiljan 家族的部落關係分布表╱283 表 3-7 Teboloajai mamazangiljan 家族的部落關係分布表╱283.

(8) 附圖次 圖 1-01 圖 1-02 圖 1-03 圖 2-01 圖 2-02 圖 2-03 圖 2-04 圖 2-05 圖 2-06 圖 2-07 圖 2-08 圖 2-09. 排灣族內各部族分布圖╱3 排灣族的形成與及其族內部族的關係圖╱8 排灣族現行村落分布圖(2013 年) ╱12 童春發教授詮釋排灣族「mamazangiljan」示意圖╱75 排灣族 Cimo(箕模)部族遷徙路線圖╱95 排灣族 Laval(拉瓦爾) 部族遷徙路線圖╱101 排灣族 Vutsul(布曹爾) 部族遷徙路線圖╱106 Cimo(箕模) 部族形成的新部族的關係圖╱115 排灣族的形成與其族內部族的關係圖╱116 排灣族各宗族部落發展形成圖╱119 從 Kalalovauqan 之地發展形成 Laval 部族的關係圖╱126 Laval(拉瓦爾) 部族 mamazangiljan 的形成圖╱127. 圖 2-10 圖 2-11 圖 2-12 圖 2-13 圖 2-14 圖 2-15 圖 2-16 圖 2-17 圖 2-18 圖 2-19. Laval(拉瓦爾) 部族 Darimarau 宗族譜╱128 Laval(拉瓦爾) 部族與魯凱族建立之關係圖╱129 從 Kalalovauqan 之地發展形成 Vutsul 部族的關係圖╱132 排灣族 Vutsul(布曹爾) 部族 Mavalyo 宗族譜╱133 排灣族 Cimo(箕模) 部族 Lovaniyau 宗族譜╱143 Chianaumaq 之地小 Lovaniyau 家族的分布圖╱147 Cimo(箕模) 部族與魯凱族的系統關係圖╱152 Tjuauuuvulje(大龜文)之地 Lovaniyau 家族的系譜╱155 Tjuauuuvulje(大龜文)之地 Tjuleng 家族的系譜╱157 al v Tjuleng 家族 Tjuauuuvulje(大龜文)之地 Lovaniyau 與 i n Ch mamazangiljan 之關係源由圖╱158 engchi U Tjuljevekan 家 mamazangiljan 地位的形成始末圖╱161 Kaviyangan(舊佳平)之地 Djinglol 家族遷變圖╱163 Panapanayan(巴納巴納央)部族 karangiyan 宗族譜╱168 排灣族 mamazangiljan 與部落形成發展圖╱176 排灣族 Cimo(箕模) 部族部落發展變遷圖╱229 排灣族 Laval(拉瓦爾) 部族部落發展變遷圖╱241 排灣族 Vutsul(布曹爾) 部族部落發展變遷圖╱164 排灣族 Panapanayan(巴納巴納央)部族部落發展變遷圖╱320 排灣族民族社會機體形成的理論架構╱448. n.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圖 2-20 圖 2-21 圖 2-22 圖 3-01 圖 3-02 圖 3-03 圖 3-04 圖 3-05 圖 5-01. 立. 政 治 大.

(9)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根據筆者訪談羅義雄耆老曾說過,排灣族最早並無階級制度,但是領導族人 的責任落在長嗣的身上,而長嗣的主要任務均與祭儀有關。若依歷史發展的軌跡 來看,形成階級劃分的時代,很可能是發生在恒春地區與小矮人共居時的時代裡。 貴族家系很可能因農耕生活而得到發展,形成最初的 mamazangiljan 領導階層, 之後成為排灣族社會制度構成主要的核心制度。 生活在傳統社會的排灣人,因無文字,無法留下記錄,雖然在時間上相距甚. 政 治 大 灣人應當認真面對這個事實存在的問題。因為,排灣族的後代子孫,原本就有義 立 遠而且模糊,我們不能放棄認識祖先們所經過的坎坷路和辛酸血淚的奮鬥史,排. ‧ 國. 學. 務還原自己祖宗的真面目,來重新檢討定位在現實社會的符號,讓原初社會的民 族社會機體有系統的回歸到現實的社會環境裡,使被遺忘的傳統 mamazangiljan. ‧. 的文化倫理與秩序得以重建,並從不同地角度創寫排灣族歷史,讓所追溯的宗家. sit. y. Nat. 體系帶來活化民族生命的契機。. al. er. io. 排灣族不是單一族群延續而成的民族,而是多元部族形成的一個民族。排灣. v. n. 族族內有如(圖 1-1/頁 3)有 Cimo(箕模)、Laval(拉瓦爾)、Vutsul(布曹爾)、. Ch. engchi. i n U. Panapanayang(巴納巴納央)、Muqami(姆阿美)等五種部族。早期傳統的生活方式, 各部族都有其空間霸權的族群意識,在有限的生活空間裡,各部族為了生活常發 生衝突或造成殺戮戰場而有相互毀滅的危機。所以,在這樣的現實環境生存,常 見弱勢家氏或部落不知不覺的消聲匿跡。但也有些家氏或部落面對不同族群的適 應過程,可以順勢重新重組部族的結構,而構成另一種新的文化共同體,這如(表 1-1/頁 3)可以對照如(圖 1-2/頁 8)之內容,從排灣族內族群歷史的形成與演變是可 以得到見證的。所以,在這裡,筆者要循序追溯相關系統的緣由,來剖析排灣族 社會權力結構及其對後來變遷發展的結果。 排灣族的宗家如(表 1-1/頁 4)可分為 Arangiljang、Lovaniyau、Mavalyo、Darimarau 頁 1.

(10) 第一章. 等四大宗族。其中以兄之 Lovaniyau 家為 Cimo(箕模)部族的宗家,稱之大 Lovaniyau 家,而以弟為其分家稱之為小 Lovaniyau 家;Mavalyo 家是 Vutsl(布曹爾)部族的宗 家,是從南大武山地區 Saliyaliyan 之地的小 Lovaniyau 家分立而來的,在 Kapadain 之地建立的;而 Darimara 家是 Laval(拉瓦爾)部族的宗家了,從 Tavalan 之地遷到 Parilayan 之地建立。各部族皆有異同的祖源說,所謂「異」,是指發展過程中渗 入了其他異族的成份之意,如 Laval(拉瓦爾) 部族有魯凱族的血緣因素。所謂「同」, 就是指共享排灣族共同祖先與文化之意。然其所衍生出之宗支系關係,可以從上 而下或從下而上之系譜找出宗譜彼此間之系統關係,使族內各家宗譜完成連結後,. 政 治 大. 就容易找到自己系統座標上正確的位置。.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頁 2.

(11) 第一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1 排灣族內各部族分布圖 張金生 制 2013.06.09. 頁 3.

(12) 第一章. 表 1-1 排灣族內宗家 mamazangiljan 形成及其分家一覽表 宗家. 主要分家. 1、Darimarau 宗 1-1、 家 Tagiradan. 部族名. 部 族 創基地 之形成 Laval 部族 Kaluvoaqan Kongada 族+魯凱族 avan(多 納). 發源地到創基地 由始祖 Satoko 與 Ljavuwan 之地來 Kazangiljang 家在 Davalan 之地建業 後,移入 Parirayan(大社)之地建立 宗家地位。而本家是老大先離開移 住高雄縣多納部落。 始祖 Satail 是次子,他從 Davalan 之地分離到 Tovasavasai(青山)之地 創 Darimarau 宗家的分家。. 1-2、 Demalalat. Tovasav asai(青 山) Lalikim 族+ 2、Lovaniyau 宗 2、恆春系的 Cimo(箕模) 龍鑾潭 Valis 族+ 家系統 註:此系是 大 部族 Sizor 族`= (Lingdu 兄的系統,其以恆春地 Lovaniyau Kaluvoa wan) 區為發展的基地。 qan 族。移居 本家 恆春地區。 註:以下是宗家系 統主要的後代系 統。.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鵝鑾鼻的 Ngeluljang(尼路讓)等 地登路→舊來義→洪水氾濫,兄妹 逃亡,倖存在 Avulungan(大武山) (約 2000 前左右間)地區之 Pucpuc 之地,生聚繁衍經過數百年後,南 下經過 Kulali 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三 和村之 Lovuuaqan 遺址(約 1000 前 左右間),後經過 Cavalji 等地到恆 春地區之 Pakalacimocimo 之地,在 此兄(大 Lovaniyau)弟(小 Lovaniyau) 分離,兄往 Lingduwan(龍鑾)之地 建基業,後拓展到里德、永靖、貓 仔等支系 mamazangiljang 家,建立 恆春地區四大 mamazangiljang 的勢 力。而其弟往 Saliyaliyan 之地建立 Mavalyo、Arangiyan 等家族後, Arangiyan 家往 Adavayan 之地拓 展。小 Lovaniyau 與 Mavalyo 家到 Chiagalaus 地區分別到 Chianauep、 Chianaumaq、Tjusepiyoma 等地建 業。 本家是從 Panapanayan 之地到 Lupaqac 之地建立 Giling 家。而其 地分離建立 Valiyus 家。而其子孫 到 Kalachialan 之地建立同家名的 Giling 分家。 從 Lovaniyau 宗家在 Lingduwan(龍 鑾)之地分出的支系家族。建基永 靖之地。. n. Ch. 2-2、 恆春系的 Mavalyo 分 Cimo(箕模) 家 部族. Kaluvoa qan 族移居 恆春地區的 Pacimocimo 之地,然後 到龍鑾潭一 帶建基業。. engchi. 2-3、 Tjalingilj 分 家 2-4、 Galurigul 分 家 2-5、Tarialep 卑南系的 分家 Cimo(箕模) 部族. 北里. er. io. al. Lalikim 人與 Valis 人. sit. y. Nat. 2-1、Giling Valis 系的 分家 箕模部族. Lalikim 人+ Piyoma 人= Seqalu 人. v i n 永靖(射 U 麻里) 貓仔. 從 Lovaniyau 宗家在 Lingduwan(龍 鑾)之地分出的支系家族。建基貓 仔之地。. 里德. 從 Lovaniyau 宗家在 Lingduwan(龍 鑾)之地分出的支系家族。建基里 德之地。. 佳興. 從 Lovoaqan 之地到 Piyoma 之地形 成 Paqaluqalu 新族群後,循線經過 Tjuavalji、Pacavan、Aljungaic、 Atsedas、Seveng 等地到 Padain 之地 拓展。. 頁 4.

(13) 第一章. 2-6、 魯凱系的 Kazangiljang Cimo(箕模) 分家 部族. Lalikim 人+ 魯凱族. Qutsapu ngan(舊 大武). 2-7、Dinglo 恆春系的 分家 Cimo(箕模) 部族. Kaluvoa qan 族移居 恆春地區的 Pacimocimo 之地,然後 到龍鑾潭一 帶建基業。. 佳平. 原族名 Lalikim 族的 Cimo 部族. Janauma q. Cimo(箕模) 部族. Cimo(箕模) Kaviyangan 部族. Cimo(箕模) 部族. Cimo(箕模) Djadjuladan 部族. ‧. ‧ 國. 政 治 大. Cimo(箕模) 部族. 立. 此是宗家之弟系統的 Lovaniyau 家,從 Chianaumaq 之地南遷 Kaviyangan 之地的 Chiyaziyayate 之 地定居。後經 Chialjaavus、Paljus、 Rarekerek 等地到 Tjuauvuuvulje(大 龜文)之地,為內文系 Lovaniyau 家 體系的主流。. 學. 3、Lovaniyau 宗 3、 家之弟的系統 Saliyaliyan 系的 Lovaniyau 分家 3-1、東 Lovaniyau 分家 3-2、西 Lovaniyau 分家. 本家是從 Panapanayan 之地到 Qucapungan 之地建立 Kazangiyan 家。其後,隨著魯凱族系的 Mavalyo 家經過 Adel、Maledep 等地舊 Talumak 之地建業。 從恆春地區 Lingduwan(龍鑾)之地 到文樂、赤山建部落並與馬卡道族 先融合後到 Kaviyangan 創基業。. 平埔化的箕 箕模部族+ 馬卡道人 模人. n. al. Ch. Kuljaljau (舊古 樓). i n U. v. e n g c h i Pungti(. 3-4、Tsuluvu Cimo(箕模) 分家 部族 3-5、Layang 分家 3-6、 Lovaniyau 分家 3-7、 Lovaniyau 分家 3-8、 Mavalyo 分 家. 原族名 Lalikim 族的 Cimo 人。. er. io. 3-3、Giling Cimo(箕模) 分家 部族. sit. y. Nat. Cgljaavus 之地的 Lovaniyau 家的長 賜子率領部眾到餉潭之地與 MakatauP 族融合在此地區一帶各 部落,後來,有部眾族人移往 Paliljaliljau 地區再與 Lovaniyau 宗 家後代共居生活。 從 Panapanayan 之地隨著 Lovaniyau 家恆春地區後,又隨著 Lovaniyau 宗家之弟挺進到 Kulasan 之地,留 在本地建立 Giling 家,後到 Kuljaljau 之地建業。 從 Panapanayan 之地隨著 Lovaniyau 家恆春地區後,又隨著 Lovaniyau 宗家之弟經過 Kulasan 到 Saliyaliyan 之地時,分離到 Punti 之地建立兩家為其分家。其後兩家 併為 Tarialep 家。. 原族名 Lalikim 族的 Cimo 人。. 舊佳興). 卑南化箕模 Lalikim 人+ Katipul( Paqaluqalu= 人 知本) Seqalu 人. 從 Janaumaq 之地到分別到 Djadjuludan、Dangti 之地後經過到 Vavikal 到 Katipul 之地。. 魯凱化箕模 Paqaluqalu Darumak 從舊高燕之地到 Chiagalaus 地區之 人+魯凱人 Djalumak 後再移住台東境內之 人 (東興) Djalumak(舊東興)之地。 +箕模人 Cimo(箕模) 部族. 原族名 Lalikim 族的 Cimo 人 。. Tjusepay oma. 從 Saliyaliyan 之地遷到 Tjusepiyoma 之地建立的 Mavalyo 家族。該家是 Lovaniyau 宗家之弟的分家,後與 到 Chianaulep 之地的 Lovaniyau 家 族人共居,該地人口才增加。. 頁 5.

(14) 第一章. Vutsu(布曹 爾) 部族. Cimo 部族. Tjusepay oma. 從 Tjusepiyoma 經 Kaviyangan、 I-timo、Kasepaiwanan 到 Kapadain 之地建立 Mavalyo 家,成為 Vutsu 部族的創始家族。. Cimo(箕模) 部族. Cimo 族+卑 南族. Katipul( 知本). 本家是宗家之弟系統的 Lovaniyau 家,是在 Saliyaliayan 之地建立的 家族,後來先到 Tjusepiyoma 經過 Kaviyangan、加祿堂等地遷到知本 部落建基業。這家系統,後於從 Tjuavalji 之地長子到 Baleveleve 之 地與卑南族融合形成 Seqalu 的 人。但他們同有相同的家名。 本家是宗家之弟系統的 Lovaniyau 家,是在 Saliyaliayan 之地建立的 家族,後來先到 Tjusepiyoma 經過 Kaviyangan 到加祿堂之地,由此兄 地分離,兄遷到知本之地,而弟遷 到貓仔部落建基業。 係屬 Mavalyo 分家在 Kasepaiwan 之 地的主要支系之一。. 4-3、Taligu Cimo(箕模) 分家 部族. Cimo 族. 4-4、 Luluwan 家 4-5、 Paketavai 家. Cimo 部族+ Laval 部族. Vutsul(布曹 爾) 部族 Vutsul(布曹 爾) 部族. Piyoma. 4-6、 Cimurulan 家. Kalachia lan. 4-7、 Vutsul(布曹 Kazangiljang 爾) 部族 分家 4-8、 Vutsul(布曹 Kazangiljang 爾) 部族 分家. Makazay zzaya. io. n. Ch. 箕模人+馬 卡道人+ Seqalu 人. v ni. Kuvalen g(姑仔 崙). 夫妻從 Lovoaqan 之地,到 Kuvaleng 之地建立 Kazangiljang 家後,因夫 妻是兄妹而分離,二者分別由妻下 平地 Larekerek 之地,建立同家號, 而其兄則往山上移住 Qotsapungan 之地建同名家號。他們後來的子孫 分別同往到 Padainan 之地共創 Kazangiljang 家。. 恆春地 區. 馬卡道人從屏東平原遷入(清朝約 300 前左右間)恆春地區。 Muqami(阿美)人稱居住在恆春地 區的平埔族為 Paliljaliljau 人. engchi U. Galuligil 家 平埔化 註:日治時代被稱 Paliljaliljau 之總頭目。 人. 係屬 Mavalyo 分家在 Kapadainan 之 地的主要支系之一。. er. Nat. Vutsul(布曹 爾) 部族. al. 先到 Makazayzzay 之地建立 Kazangiljan 家業後其子送回 Kaspadainan 之家後帶到 Talavatsan 之地建立 Paketavai 家族,之後成 為拓展到 Laval 支糸、魯凱族的地 區部落勢力。係屬 Mavalyo 分家在 Kapadainan 之地的主要支系之一。 從 Padain 之地遷入,使現在平和村 的語音受其影響甚大。 係屬 Mavalyo 分家在 Kapadainan 之 地的主要支系之一。. ‧. ‧ 國. 政 治 大. 學. 4、東 Lovaniyau 家的 Mavalyo 家 系. Kasepai wan Talavats an. y. 立. 貓仔. sit. 4-1、 Mavalyo 分 家 4-2、 Mavalyo 分 家. 頁 6.

(15) 第一章. 德文系的 Lovaniyau 家. Cimo(箕模) 部族. 原族名 Jalumak 此是宗家之弟系統的 Lovaniyau Lalikim 族的 家,從 Chianaumaq 之地南遷時, 註:位於南 Cimo 部族+ 經過 Darumak 之地留下七戶部眾 大武山。 魯凱族 照顧 Tjusepiyoma 之地幼小的 。 Mavalyo 家 mamazangiljang,而後又 隨同 mavaliyo 家輾轉到 Kapadainan 之地經過魯凱族部落後再到德文 (Tjukuvulje)之地,成為德文系小 Lovaniyau 家。Chianaulep 之地的人 後到 Jalumak 之地共居。. 不明. Muqami 人. Cimo 族+ Amis 人南下 恆春地區而 形成。. 不明. Bongkutsung Lalikim 人+ 小矮人 a 人. 5、小 Lovaniyau 分家 註:此系是弟 的系統,其以 Chiagaaus 地區為發展的基地。. 立. 從恆春到 Rovoaqan 之地移住 Valangau(馬蘭)之地 Amis 人再回到 恆春地區時的族外稱,所謂恆春阿 美。. 政 治 大. 生活在恆春地區後移往大竹篙溪 以南間之領域如 Kuvaleng、 Tjuaovoovolje 等地。. ‧. ‧ 國. 學. 附註: 一、本表是從 Lovaniyau 宗家的系統來論述排灣族部族的分遷與形成的過程,以核心部落分為四階段說明如下:洪水時 代後第一次大遷徙從 Avulongan 區域到 Lovoaqan 之地為列第一階段;經往 Lingduwan 之地創基業為列第二階段;又回溯 北往 Chiagalaus 地區之 Chianaumaq、Chianaulep、Tjusepaiyama 等地之拓展為列第三階段;後分別南下到 Kaviyangan、 Chialjaavus、Kasepaiwan、Kaepadainan 等地為列第四階段的部落發展情形。 二、Lovaniyau 與 Mavalyo 兩家族之名常在同一部落如恆春地區部落、南大武山部落、Kaviyangan、Tjukuvulje、Tjuauvuuvulje、 知本、東興、平和、Maedep 等地都重複出現的現象,由此可見,彼此間之關係,非比平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頁 7.

(16) 第一章. 圖 1-2. 排灣族的形成與其族內部族之關係圖 魯凱族 Laval 支系. 註:居霧頭山的 Parasidan 之地. Lalikim 族. 註:來自 Kadumuan 的 Tavaran、Deran、Tubung 等三 家族遷到 Tavaran 之地與來自大姆姆山之魯凱族相 融生活,後經過 Enalan 之地到 Parilayan 之地定居, 形成 Laval(拉瓦爾)支系。. 註:大洪水逃到 霧頭山的 Kadum Uan 之地。. Cimo 主系 Kayumuan. Vutsl 支系. 註:來自恆春地區。. Lalikim 族. 註:來自玉山族群。. 註:在 Kapadain 之地 相融合成。. 註:在 Kasepaiwa 之地. Lalikim 族 註:大洪水逃到. Kapaiwanan 族. Lalikim 族. Taivuvu(北大武山)。. 註:Paiwan 族的前身。. 立. 相融合成。 註:Laval(拉瓦爾)支系之後,來自 Kadumuan 山的 Manigai、 Tuuliid 等兩家到 Taivuvu(北大武山)之 Kasepaiwan 與 來自恆春地區的 Cimo(箕模)主系居住,形成 Vutsul(布 曹爾)支系。. 政 治 大. Lalikim 族. 註:大洪水逃 Avulungan(南大武山) 的 Pucpuc 之地。. ‧ 國. 學. Cimo 主系. 註:南下到恆春地區的 Kaluvoaqan 族稱之 為 Cimo 主系,此乃排灣族五大支系之一。 註:大洪水後,Pucpuc 之地的兄妹後代到恆春. sit. y. 地區建立 Lovaniyau 家 Cimo 主系 的四大 mamazangiljang 家族。註:本系統為恆春地區大 Lovaniyau 宗家之 拓疆。 弟分離的系統。該系統北往 Chiagalaus 之地. io. an 族。. 註:從恆春地區到小琉球(Sakibao) 移居者稱之。本地人與恆春同種。. v. 註:Kaluvoaqan 族與卑南族合成的新族群。自稱之族名。. n. al. Paqaluqalu 族. er. Nat. 之地居住。在此與原居於恆春地 區之 Valis(阿美族前身)、Sizul(卑 南族前身)等族融合成 Kalu voaq. Lami 族. ‧. Kaluvoaqan 族. Kaluvoaqan 族. 註:南下移入恆春地區。 之後代東移到台東縣境 Lovoaqan. Ch. i n U. 小矮人. engchi. 註:原居恆春地區。. Kaluvoaqan 族. Bongkutsunga 族 註:居於金崙溪以南到恆 恆春地區。. Kaluvoaqan 族 Pantsal 族 註:阿美族. Amis 支系. Muqami 支系. 註:居馬蘭平原一帶。註:從馬蘭平原一帶移住恆春地區者稱之,此乃排灣族五大支系之一。. Seqalu 族 註:現講卑南語,但不承認是卑南族的人。. Seqalu 族 註:講排灣語。. 魯凱族. Panapanayang 支系 註:以太麻里溪以南至南興溪以北之沿海地區。 係排灣化的卑南族人,此乃排灣族五大支系之一。. 頁 8.

(17) 第一章. 本文對「民族」的詮釋,純視有廣義同祖親屬的超地域團體社會單位。然對 組織成員的辨認條件分有名稱、同一語言、領域、共同文化、統一祖先的傳說等 元素,進而再看從內部各部分間的互動例如通婚、遷徙、戰爭、媾和等以及族內 族群主義或族群精神發展的情況、程度有無建立成員的共識。 還有另從部落權力核心變遷的影響,協助排灣人追溯認同自家 mamazangiljan 的社會問題是件十分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在探討家氏與宗家間的歸屬問題,家氏 與其部族定位認同之問題,嘗試以排灣族 mamazangiljag 家氏系統作為族群認同 與意識邊界的標準,運用此一具體的家氏脈絡,來辨認各 mamazangiljan 所屬部. 政 治 大 遷所造成社會制度與倫理的混淆問題。 立. 族之關係,俾能解決排灣族從傳統 mamazangiljang 地位被瓦解後,到部落權力變. 國家體制力量介入排灣族社會,mamazangiljan 部落權力核心的形式、結構以. ‧ 國. 學. 及內涵都改變。就其改變的動力與原因,屬於傳統體制方面的,將澄清傳統. ‧. mamazangiljan 地位的淵源關係,與當今部落「頭目」所形成的不同背景因素,而. y. Nat. 在生態環境方面將檢視政權、宗教、遷徙、權力分配等與環境互動時所發生的變. er. io. sit. 化,對傳統 mamazangiljan 體制及其部落領導者所產生之影響。然到排灣族傳統 mamazangiljan 體制遭受到外來政權壓迫而面臨瓦解之時,這個現實環境的因素受. al. n. v i n 制而不能逃避,但要檢討的是,排灣族人當面臨各國政治體制下所加諸於 Ch engchi U. mamazangiljan 家族的壓力時,其對自己反思的能力何在?部落權力形式與結構的 改變固然無法避免,但在傳統社會的體系,mamazangiljan 家族存在現代排灣族社 會的意涵是值得深入探討,例如傳統 mamazangiljan 家族的體系,在當今排灣族 社會永續發展存在的啟示與意義更顯重要。 本論文研究的範圍遍及排灣族的神話到現代的現實生活做一次的檢視與反 省。有關 mamazangiljan 的誕生、演變與發展,從中擬先瞭解排灣族是如何形成? 有幾種部族形成一個排灣族?本文是從 Cimo 部族在排灣族的關發展與從文獻探 討的方向反思兩個層面進行研究。第一層面研究方式是以排灣族有 Cimo、Laval、 頁 9.

(18) 第一章. Vutsul、Panapanayang、Muqami 等五種部族所形成,本研究是從 Cimo 部族的角度 來探討排灣族整體性的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現象,尤其是從 mamazangiljan 的建構 來看部落整體的遷徙演變過程的結果以及 mamazangiljan 家氏在各部族裡所發展 出的宗譜構圖,讓人能從排灣族另一個面向得到歷史的真相。第二層面研究的現 象是從文獻探討尋找可以聯結排灣體系的依據源由,期待能從中整理出較完整地 族內 mamazangiljan 家氏系統所屬,來幫助排灣人建構自家歷史發展的網路。 在這研究裡,筆者以為最難拿捏的是標定發生的年代或時間,排灣人原本苦 無自己文字的紀錄,是故無法來撰寫以前發生的歷史。而今在文獻所記載的紀錄. 政 治 大 過程,無法與其相互對應把它聯結起來,所以造成研究上很大的困擾。因此,筆 立. 是族外學者們所留下的部落耆老口述歷史,他們在時間上的論述,在事實發生的. 者選擇偏重事件發生的闡述與詮釋,來建構本研究的方法與內容。至於時間上的. ‧ 國. 學. 確立,因證據不夠明確,筆者不敢隨意來自我認定,避免犯下不能諒解的過失。. ‧. 本文是建構排灣族歷史的初級研究,由於研究相關資料搜集十分困難,所以. y. Nat. 日本學者所記錄留下的文獻更顯出它的重要性。如果當下不靠他們的文獻內容來. er. io. sit. 補實聯結,本文必會陷入乏善可陳的研究結果,因此,在這研究過程中,以日本 文獻為重的理由,是筆者只能接受而不能選擇的路,這一點一定要先聲明交待清. n. al. 楚。. Ch. engchi. i n U. v. 至於研究的地理對象,以排灣族現在的生活領域如(圖 1-3/頁 12)之屏東縣三 地門、瑪家、泰武、來義、春日、獅子、牡丹、滿州1,恆春鎮等九鄉鎮及台東 縣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台東市新園里、台東市知本里2與卑南鄉東興村3等 共有 82 個村落地之 mamazangiljan 家氏關係為研究對象。但為溯源更豐富的史料, 願把所研究的領域放得更顯寬廣,田野的場域將擴及到卑南族、阿美族、魯凱族、 1. 2. 3. 滿州鄉位於恆春地區,古社會是排灣族箕模人居住之地,但到清朝時代漢人進入混居,後來 漸成為平埔族。 知本里古社會的居民是排灣族與卑南族通婚共居的族群,原本使用排灣與卑南等族雙語系的 族群,後來完全被卑南族同化。 東興村古社會的居民是排灣族與魯凱族通婚共居的族群,原本使用排灣與魯凱等族雙語系的 族群,後來完全被魯凱族同化。 頁 10.

(19) 第一章. 雅美族等族群以及屏東縣萬巒、新埤、枋寮、枋山、小琉球、恆春鎮等地的平埔 族耆老之歷史口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頁 11.

(20) 第一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3 排灣族現行村落分布圖 張金生 制 2013.06.09. 頁 12.

(21) 第一章. 第一節 研究緣起 mamazangiljan 是傳統排灣族社會制度的核心人物。排灣族各 mamazangiljan 地位來源都有不同的神話傳說、創始祖發祥地、或結合前述「發祥地」與「誕生 故事」兩種要素者,這些說法均構成 mamazangiljan 地位及其權力合理化的重要 基礎。mamazangiljan 家族居於社會中之優勢而演變與發展,往往由核心部落內的 核心宗家漸向衛星部落成立分家展開,最終連結成傘狀複雜的系譜關係。 研究排灣族 mamazangiljan 制度的基礎,是始於日本殖民時代之人類學者, 並延續迄今,經許多人類學者接力所共築而成。不過,進入 21 世紀之後,隨著. 政 治 大 產法的立法等,吸引了其他學科的研究者,特別是法政學科,陸續加入對 立. 原住民社會文化法政體系的建置需求,例如民主自決與自治的規劃,傳統智慧財. ‧ 國. 學. mamazangiljan 制度相關的研究,使研究旨趣與方法不再限於人類學領域。不過, 人類學研究奠下的豐厚研究基礎與累積的知識,仍是此類應用研究憑藉的基礎。. ‧. 根據筆者多年來對此一議題的關注與研究發現,有關排灣 mamazangiljan 制. sit. y. Nat. 度的研究中,似乎較少以下面之面相之研究: (1)以全族宏觀此一制度內在變異. al. er. io. 的研究視野、 (2)統觀 mamazangiljan 制度在捲入國家體制之後,各種促變力量. v. n. 造成的演變現象的綜述,以及(3)觀察進入 21 世紀後因應原住民法制建設需求. Ch. engchi. i n U. 而引進法政學者研究的成果及其意涵。另外, (4)原住民研究法制之人才雖然不 多,但是本族研究者的研究表現,亦頗值得關注與觀察。是故,均納入本文之中 觀察討論。 為此,筆者擬先回顧人類學研究的主要領域,說明其成就與貢獻。其次,筆 者特別希望由回顧 mamazangiljang 各種相關名稱的指稱意義,省思 mamazangiljang 的內在意涵,在這方面由排灣語的詞彙解析入手,或許可以提供我們新的理解與 發現。最後,筆者仍希望能由全族宏觀的角度來,看此一制度的內在變異與經歷 的變遷,了解進入國家社會之前即已存在的傳統變異,以及進入國家社會之後所 經歷之各種促變之力,包含來自社會之外的壓力,以及社會之內的盼望與願望。 頁 13.

(22) 第一章. 排灣族人經歷異族之統治,從專刊、田野的報告書、以及國內外學者所撰寫 的相關書籍等之論述,我們很容易尋找得到。但至今,我們確定對排灣族社會最 高權力的 mamazangiljan 與其家族系統化的比較與分析之研究,國內外尚無一本 可資參考的文獻,這是族內耆老最隱憂的未來趨向,也是比較擔心在意的事。他 們惟恐辭世後,無人能正確的口傳排灣族的歷史文化,因為此將面臨社會解構的 危機或民族體被徹底改變的疑慮,尤其民族的生命將成為時下永遠無法挽回的祭 品。由此,筆者被激發出積極的使命感,立志要完成地方耆老的付託,這是最主 要的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論文報導後,自當會激勵一股強烈的使命,希望傳統文化在快速消逝前,能從耆 立. 然而,一個接受過民族學、人類學訓練的原住民孩子,看過很多學者專家的. 老們的口述與記憶中,蒐集或搶救過去殘存的社會文化特質。然而特別的是排灣. ‧ 國. 學. 族的社會是貴族社會,部落社會有 mamazangiljan 制度,民族的命運歷經荷蘭、. ‧. 滿清、日本及民國政府的治理,透過不同的政體統治、所遭受的遷徙移入移出、. y. Nat. 征服同化、欺壓與籠絡等政策,排灣族的本質確有很大的改變與影響,排灣人為. er. io. sit. 重建傳統 mamazangiljan 的系統,確立各 mamazangiljan 家氏的社會地位,讓各 mamazangiljan 的家氏有脈絡可以連結到自己的宗家,這對排灣族社會秩序與家族. al. n. v i n 意識的再造會有很大的助益,而深知這份研究是極大的挑戰,但只能選擇盡全力 Ch engchi U 而為之。. 吳燕和說:「基本上,撰寫民族誌的方法,並非測試特別的假設與理論,而 是很有系統的搜集人類學材料,以便把各族群或民族的文化拿來比較,而瞭解他 們的文化意義。」4所以,民族誌研究的重要性除了闡述文化與社會的外貌及基 本的行為規範之外,無疑的細節是後人能據以進一步分析研究的寶庫。可是,無 法掌握的事實,在早期的研究者,如何找到適當的報導人,來轉述其所知的內容,. 4. 吳燕和,〈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 ,《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 7 期(1993 年 4 月), 頁 9。 頁 14.

(23) 第一章. 這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所在。而族內人不同的撰寫情境是把自己的文化當做對天地 自然、生活關係以及行為規範的藍圖,自然會有多一份民族意識的融入,而這份 情感是時空背景在環境中所薰陶蘊育出來的,他人是感受不到的。筆者從事民族 誌之研究的過程中,最富趣味的是,當發現自己的認知不足而陷於文化系統或理 論無法連結的時候,耆老的一語道破,澄清疑慮的剎那,那是最讓人吸引享受的 地方。. 第二節 研究的主題. 政 治 大 群關係,對以下研究的方向與目標會有幫助。 立. 在這裡論及排灣族 mamazangiljan 制度研究之前,筆者以為先談排灣族的族. ‧ 國. 學. 排灣族是經歷文化合成發展過程的民族體,然筆者以為研究排灣族的歷史文 化,最先要先釐清的問題,在恆春地區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恆春地區是排灣人最. ‧. 早移住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先被開發同化的地域。在此,筆者依據恆春地區考古. sit. y. Nat. 學研究的成果,來分辨排灣族內部族的分類與遷徙。例如鵝鑾鼻第四史前文化相. al. er. io. 出現,以陶器為主流不具紋飾的素面陶,在恆春國家公園內至今仍有排灣族與阿. v. n. 美族居住分佈,文獻資料也有 Silaya(西拉雅)族的活動記錄,從此除了可瞭解恆. Ch. engchi. i n U. 春地區與史前時期文化之間的關係外,更要緊的是,李光周與尹建中說:「鵝鑾 鼻第四文化層次居於重要的族群銜接發展地位」 。5然到第五文化層次的時候是以 阿美文化為代表,6「阿美族是從南方的蘭嶼、綠島移來的」 ,7其存在的時間或可 早至 1500 年前。阿美族有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 阿美等五種支系,在此只有恆春阿美與排灣族在這時期建立族群關係。當時,恆 春阿美的古稱族名,羅義雄說是「Valis 族」 。8而到第六文化層次是以排灣文化為 5 6. 7 8. 李光周;尹建中編,《墾丁史前住民史文化》(台北:稻香,1996),頁 144-145。 阿美族內有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等五群,其中有 Amis(卑 南阿美)、Muqami(恆春阿美)等與排灣族群在 1500 年間建立族群關係。 李光周;尹建中編,《墾丁史前住民死文化》,頁 147。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書稿》(台北市:國家文化基金會計畫成果報告書,2002),頁 頁 15.

(24) 第一章. 代表,其存在的時間可早至 1500 年前或稍晚。所以羅義雄耆老說: 「恆春地區原 古時代有小矮人,Lalikim(排灣古名)、Valis(阿美古名)、Sizul(卑南古名)、 Silaya(西拉亞族)等五大族群相融」之論說。9然對排灣族的來源,有些學者如 葉神保、蔡光慧主張排灣族是「自北南遷」者。其實,此一論述,要看在哪一個 文化時間的定點,如果指的是 Butsul(布曹爾) 部族的起源,筆者是完全可以接受 的。但若指的是排灣全族的起源,這個問題可以再探討。因為鳥居龍藏曾說: 「台 東太麻里溪以南沿海(Paqaluqalu)至恆春上(Tjuaovoovolj)、下蕃(Paliljaijau) 地區之地者,是排灣族的種族。」10第七文化層次是以 Silaya(西拉亞)族文化為代. 政 治 大 滿)、Makatau(馬卡道)等三族群,長期以來,考古學者已經注意到分布於台南、 立. 表,其存在的時間可早至 1200 年前。西拉亞族內有 Shilaya(西拉亞)、Tauvaran(大. 高雄一帶之所謂「茑松文化」與西拉雅族之間的先後文化。也發現茑松文化在台. ‧ 國. 學. 南、高雄一帶史前文化的層次地位與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鵝鑾鼻第四史前文化相隸. ‧. 屬同等而視之。第八文化層次是以漢人為文化相,最早到瑯嶠地區者,可溯源到. y. Nat. 南宋末年帝昺(1278)崖山之役失敗以後渡海逃竄而來者。11而有規模的拓植,則於. er. io. sit. 明鄭永曆 15 年以後才見到,當時是以現在車城地區為開屯招佃的地方,到明末 漢人移入,帶進了文字,結束了台灣原住民族的史前時期,開始進入歷史時期。. al. n. v i n 由上而論,來到恆春地區族群的先後順序,分別由小矮人、Valis(阿美族前身)、 Ch engchi U Lalikim(排灣族前身),,Silaya (西拉亞)、Zizul(卑南族前身),Makatau(馬卡道)、. 漢人等。 根據李坤修的研究報告指出舊香蘭遺址文化的出土文物包括「石刀、骨腳器、 陶器等,其上出現蛇形紋飾。除此之外,還發現隨地散落的琉璃珠和溶解玻璃材 料的證據,證明這遺址可能曾經是一個琉璃珠的製造場所。更驚人的是,還發現. 9. 10. 11. 11。口述者:羅義雄,男,2.12.6 生,居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 1 鄰 1 號,田調日期:86.9.11。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書稿》,頁 11。口述者:羅義雄,男,2.12.6 生,居於台東縣 太麻里鄉大王村 1 鄰 1 號,田調日期:86.9.11。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市:遠流,1996), 頁 277。 李光周;尹建中編,《墾丁史前住民史文化》,頁 150。 頁 16.

(25) 第一章. 鑄造青銅刀的模具範,而從模具特徵推論,所鑄造的器物包括青銅刀和青銅鈴。」 12. 而在排灣族內之部族中,只有 Cimo(箕模) 部族擁有青銅刀和青銅鈴的珍藏,然. 此在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它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是甚麼?國內人類學家蔣斌說的很 有道理,他認為「不妨把排灣族視為一個多元群體排灣化的過程下的產物。」13 然而,我們也知道,各族群的文化在同一個地區環境是很容易移借,使有些是相 同的文化特質,未必就可證明是係同一民族。民族的遷移,實際上是一種擴散, 不是遺棄整個民族的祖居地,在排灣族群的遷徙也是如此。 筆者分析歸納過往有關排灣族 mamazangiljan 的人類學研究,發現以下幾種. 政 治 大 公式,足以解釋所有現象。其二,假定排灣族是一個相關聯的大體系,試圖經由 立. 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一,努力尋找建立排灣族社會制度的通則,希望能找到一種. mamazangiljan 家系的系譜串聯,建立一個宏觀的排灣社會網絡。其三,是針對第. ‧ 國. 學. 一和第二類研究的反省與補充,試圖更貼進排灣人的日常實際生活,去檢視過去. ‧. 所建立的典範與通則,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與運作,並且觀察其「常」與「變」。. y. Nat. 而自從原住民社會倡議自治之聲崛起,以及要求保護傳統集體智慧財產權後,相. er. io. sit. 關的應用研究成為筆者認為值得關注的第四類研究取向。. 以下僅就前文所提四個領域,進一步分別回顧過往相關重要的研究。. n. al. Ch. engchi. i n U. v. 一 建立社會結構典範的研究. 由於排灣族呈現了清楚的階級社會特性,人群構成由最高貴族到最低平民間, 顯現依次而降的階級秩序,而此一秩序的構成方式與動能,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 點,排灣族階序社會結構關係的構成有兩大支撐面相,即親屬構成與地域構成原 則。一般而言,衛惠林(1956;1960)、李亦園(1982)、松澤員子(1986)、林衡立(1955)、 石磊(1971;1997)、蔡光慧(1998)、葉神保(2002;2011)等人的研究中都曾著墨於. 12 13. 譚昌國, 《排灣族》(台北市:三民,2007),頁 153。 潘英海, 〈區域研究在平埔族群研究上的意義〉 ,潘英海、劉益昌收於編者, 《平埔族群的區域 研究論文集》(南投:台灣文獻會 1998),頁 108。 頁 17.

(26) 第一章. Paiwan 族主要社會結構形成的兩個面相。但由李亦園於來義的研究中,卻特別呈 現出 Cimo(箕模)主系的社會構成傾向血親家系的親族構成原則,更甚於其他排灣 社會。而林衡立,石磊等學者的研究則較著力於呈現地域關係的面相。所以,由 前述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當中,讓我們可以瞭解排灣族社會是如何透過親屬、婚 姻與地域關係交錯的原則,構成排灣族社會的面貌。 其實,在建構排灣族社會規範的研究類型中,其他研究,如藝術、建築等物 質文化的研究,也協助構築了排灣族社會結構的風貌。佐藤文一(1944)、千千 岩助太郎(1960)、陳奇祿(1978)以及高業榮(1997)等人之研究均屬之,他們雖非. 政 治 大 發揮了呈現排灣族階級性社會結構特性的重要性。 立 建立族域宗支系譜關係之研究. 學. 二. ‧ 國. 直接關注 mamazangiljan 制度議題,但物質文化研究中呈現的階級專屬性,確實. ‧. 就筆者的研究,綜合文獻與口傳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排灣族大致可以分成五. y. Nat. 個部族,但其中有神話傳說源起的有三大宗家。其中 Laval(拉瓦爾) 部族以. er. io. sit. Durimarau 家族為宗家,Vutsul(布曹爾) 部族以 Mavlyo 家族為宗家,Cimo(箕模) 部 族以 Rovaniyau 家族為宗家。然而進一步從《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神話傳說中. al. n. v i n 來看,三部族的排灣族始祖都指向由太陽卵生的說法。提供了歷史同源認同的深 Ch engchi U 厚基礎。. 有鑑於排灣族社會顯現的階層擴散性及其口述歷史呈現的跨聚落特性,具有 網絡性關聯,促使日治時期台灣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教室的人類學家們(移川子 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興起此類的研究,他們試圖透過普遍性口傳資料的 蒐集與整理分析 mamazangiljan 間廣泛系譜關聯中,去聯結排灣族各部落歷史發 展的網絡關係。《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無疑是此類研究中的典範,但是 相關研究其實在更早的《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 《蕃族調查報告書》等中即已開始積累相關研究成果。雖然在《臺灣高砂族系統 頁 18.

(27) 第一章. 所屬の研究》乙書之後,此類研究似乎中斷而無人持續,但是,有趣的是到了 20 世紀末期,此類研究又漸興起,如蔡光慧(1998)、童春發(2000)、王貴(2002)及 張金生(2006)等陸續投入排灣族 mamazangiljag 口傳歷史的調查與整理研究,而上 述研究有一共同的特性,即,他們均為排灣族籍的研究者。何以 20 世紀末及 21 世紀初交替的年代,湧現不少的族裔研究者,且多關注族域宗支系譜的研究。筆 者以為,與原住民文化意識的高漲,排灣族認同的作用,以及重建歷史的盼望有 密切的關係。 三 當代日常生活觀察之研究. 政 治 大 的視野與抽象社會結構原則的建立,使得該等研究呈現的排灣族社會構成原則未 立 第一類與第二類型的研究是早期人類學的旨趣,然而此類研究過度關注全域. 能清楚呈現排灣族人實際生活中的樣貌。由於缺乏部落實際生活中的互動與政治. ‧ 國. 學. 操作的描述。約於 1980 年代以後開始出現對前述研究類型的反思,新興的研究. ‧. 試圖經由實際生活的觀察,去檢視建立社會規範的典範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並. y. Nat. 且觀察其變遷。國內學者如吳燕和(1993) 、胡台麗(1998;2003) 、譚昌國(2003;. er. io. sit. 2007)等人均可屬之。雖然他們的研究主題不一定以 mamazangiljan 制度為標的, 可是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所呈現的民族誌和觀察當下的社會生活. al. n. v i n 實況。他們用生活型態、物質文化、影像紀錄特別關注 mamazangiljan 在生活上 Ch engchi U. 的地位及其對社會秩序、風俗、生活等功能表現,在研究的成果上突顯排灣族 mamazangiljan 的特色。 不過,當研究的焦點與目光投射到當下排灣族社會實況之時,其實,就會浮 現經歷外力影響與形塑的社會文化變遷實況。mamazangiljan 制度的演變雖然未成 為研究者的焦點,但是相關人類學,甚至社會科學的排灣族研究當中,或多或少 都涉獵到 mamazangiljan 制度在社會生活實況中的變遷。例如蔡明璋(1984)、蔡 瑞明(1984)及黃文一(2004)從他們的研究呈現中,我們可以發現,經歷了日 治與戰後國府國家體制的衝擊,mamazangiljan 制度已遭遇相當大的變遷。對此, 頁 19.

(28) 第一章. 高德義(2008)對 mamazangiljan 制度有如下的描述: 國府推動山胞「平地化」及「現代化」的政策是促變原住民社會的主力, 在排灣族社會出現身份「逾矩」 、名字使用權「氾濫」 、貴族傳統權力遭 「侵害」的現象。14 四. 法政應用的研究 觀察進入 21 世紀後因應原住民法制建設需求而引進法政學者研究的成果及. 其意涵。特別是原住民社會倡議自治之聲崛起以來,以及要求保護傳統集體智慧 財產權之後,相關的應用研究成為筆者認為值得關注的第四類研究取向。而此類. 政 治 大 刻正進行之「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計畫等研究團隊推動中。由於建置新的自治 立 研究正由東華大學的高德義之原住民自治,以及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黃居正. 體制,以及維護傳統智慧等研究,勢必涉及傳統排灣族 mamazangiljan 制度及價. ‧ 國. 學. 值的重現,如何重現傳統,成為此類研究的關注焦點,所以此類研究就不得不重. ‧. 新檢視過往人類學研究的成果,並由過去的基礎,用之於對未來發展的想像與規. y. Nat. 劃,顯現了應用研究的取向。例如,高德義在《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 er. io. sit. 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研究:排灣族及雅美族個案》的研究計畫中提出「貴族院」 制度的概念,做為排灣族自治政府架構下安置 mamazangiljan 的構想,然而,這. al. n. v i n 是否為最妥適的安排,能否重現傳統的價值與適應新時代的需求,筆者認為需要 Ch engchi U 更深入與嚴謹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探討本文的內容,要先瞭解排灣族是如何形成的一個民族,從羅義雄口傳的 歷史與《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 、 《蕃族調查報告書》等之記載可知,古社 會恆春地區先有 Lalikim(古排灣人)、Valis(古阿美人)、Sizul(古卑南人)、Silaya(西. 14. 高德義, 〈邁向多元一體的族群關係:原住民基本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 《民族政策與社會發展》, (台北市:永望,1994),頁 60-61。 頁 20.

(29) 第一章. 拉亞)、小矮人等族群初次的文化融合,而先後形成 Bongkutsunga、Kalalovoaqan、 Makatau(馬卡道)等新部族;15後有 Katumuan(玉山)、16 Rekai (魯凱)、 Piyoma (卑 南)、Pangtsal (阿美)、Kalalovoaqan、Makatau(馬卡道)、Bongkutsunga 等族群二次 的文化再融合,才形成排灣族內現在的 Cimo、17Laval、18Vutsul、19Paqaluqalu、Amis 等不同地部族。20其後,才有 Amis 與 Cimo 等部族合成而造就到恆春地區的 Muqami 新部族,也就是恆春阿美;而 Cimo 與 Paqaluqalu 等部族的合成文化,凡繼續講 卑南與者為卑南人,而改說排灣語者成為 Panapanayang 新支系發展演變結果。而 到近百年來與 Makatau(馬卡道)人通婚,才有平埔族建立合成族群講閩南語的問. 政 治 大 然以上群體漸漸擴散而融合在一個大環境成為地區性「同一語言」的民族時, 立. 題。. 其中形成 Cimo 部族者,以 Lovaniyau mamazangiljan 家族為其宗家;Laval 部族者,. ‧ 國. 學. 則以 Darimarau mamazangiljan 家族為其宗家;Vutsul 部族者,則以 Mavalyo. ‧. mamazangiljan 家族為其宗家,而其他如 Muqami、Panaoanayan 等部族因很早就融. y. Nat. 入 Cimo 部族的生活範圍,他們視其居住地而歸屬該部落 mamazangiljan 家之民。. er. io. sit. 探討本論文,所面臨的瓶頸萬重山,尤其現實生活已到文化模糊的這個地步, 族內學者應該提出是文化的解釋性,而非現象的代表性。日本的人類學家與國內. al. n. v i n 的專家學者對排灣族所研究出來的結果是現象的一般性,要到深入之處,研究者 Ch engchi U. 若不懂當地的語言,就很難去瞭解領悟文化內涵的本質或在不同時代變遷發展的 內在意義與影響。所以不同的學者常在同一地點進行田野調查研究之結果,所研 究的兩份報告常發生出現先後不盡相同的結果。例如現在北排灣地域的部落耆老 們,還有人知道自己是 Vutsul(布曹爾)群或 Raval(拉瓦爾)群,但居住在. 15. 「部族」的族稱,筆者以為民族尚未形成前,以部族之稱取代形成民族的支系的稱呼。. 16. 潘立夫,《排灣族採訪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5),頁 6-10。. 17. 鳥居龍藏,《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頁 277。原排灣族的主系北遷到 Paumaumauq 地區之族外稱。 以大母母山地區之 Parilayan(大社)部落為生活核心的新族群。 以 Kavulongan(北大武山)地區之 Padain(高燕)部落為生活核心的新族群。 Panapanayan 群係指排灣化的卑南族人,以 Tsalavi(太麻里)為其生活核心的空間。. 18 19 20. 頁 21.

(30) 第一章. Paumaumauq(包貓貓克)地區之 Cimo(箕模)人,居然沒有人知道 Cimo(箕模) 人是甚麼來路?更可笑的是箕模(Cimo)人就是知道自己是 Cimo(箕模)人, 也不敢承認自己是 Cimo(箕模)人的事實,這是多麼荒謬的事。但這種現象存 在的原因,無怪乎猶如失散多年的父子關係,一時很難相見如故,雙方需要時間 互相適應,更何況現在的 mamazangiljan 也不知道自己的地位是從何而來,而今 其地位又逐在國家體制的掌握中被「現代頭目」取代。所以文獻中所見傳統文化 的研究,並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排灣族傳統文化,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研究 mamazangiljan 體制來論,一般所見,國內外人類學者好像皆在解構. 政 治 大 沒有中止間斷過,所以增加了現在研究的阻力。但是,筆者並未感到困難而畏縮 立 排灣族社會文化的特質,助長同化政策早日實現,然此作為,在排灣族社會從來. 退卻。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人來認真正視此一問題,現在同在的 Vutsul(布. ‧ 國. 學. 曹爾)、Raval(拉瓦爾) 、Cimo(箕模)、Panapanayang(巴納巴納央)、Muqami(姆. ‧. 阿美)等之部族,就要步入原初社會 Ngerel(小矮人) 、Valis、Lalikim、Sizul 等族. y. Nat. 群的後塵,自然消失在大社會的民族熔爐裡,排灣族內的民族社會機體,爾後就. er. io. sit. 難於完整地考究。因此,排灣族若再失去 mamazangiljan 家氏的系統,自古所依 存的傳統文化制度,容易失根而無法延續,排灣族名下的各部族,將盡失其民族. al. n. v i n 的特質而走入歷史的灰燼。然而,筆者為達到研究的目的,在此列舉研究的途敬 Ch engchi U 徑與方法,來說明如之:. 一 歷史研究法:文獻探討。 我曾在課堂上親耳聽到「原住民沒有歷史」的說法?當時,我只欲往「歷史」 的定義找理由,後來才發現,原來過去非原住民書寫的原住民史實都不是原住民 自己的歷史,所以「原住民沒有歷史」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非原住民者所書寫 的思維充滿統治者的色彩,主觀的種族偏見與文化差異的隔閡,時常扭曲被研究 民族的社會文化的特質。因此,以「殖民史或開發史的立場,將排灣族視為被征 頁 22.

(31) 第一章. 服或同化的對象」所研究的成果,21基於歷史的主體意識不是來自原住民自己的 意識,單靠殖民者的偏見和想法,來主導原住民歷史的詮釋權,這也不是族內能 完全認同的。 排灣族在部落的最高領導者族內稱「mamazangiljan」,用排灣人的生活語言 來詮釋,其地位可比喻為「坐鎮在領域的磐石,深受人民擁戴,而族人尊重之程 度,凡他所決定的事務都成為族人共同遵守的法律。畢身之權威,始從祖源,他 們有異於常人的誕生說,所以權力的始源是神所賦予的」。所以排灣族 mamazangiljan 的地位十分崇高,凡其管轄之民,所發至內心自然流露的真情,誠. 政 治 大. 如古代漢人帝制社會對待君王或皇帝一般,神賦予之天子命格,擁有至高的權力, 管理眾人之事。. 立. mamazangiljan 與部落的關係是相互依存,mamazangiljan 家族的演變與發展,. ‧ 國. 學. 從部落的分合可以找出端倪。核心部落內的宗族 mamazangiljan,到衛星部落的分. ‧. 家 mamazangiljan,可以連結成一個傘形系統,讓 mamazangiljan 家分遷到各部落. y. Nat. 後,仍能找到回歸宗家的脈絡。由此,不論 mamazangiljan 家族的系統是從上而. er. io. sit. 下如何展開到最底層的分家 mamazangiljan,或由下而上的追溯唯一的宗家,總是 能從生子家庭、生長家庭找到根幹家庭的根源,藉以分辨釐清傳統與非傳統. n. al. mamazangiljan 家族的由來。. Ch. engchi. i n U. v. 針對研究主體的方法,首要克服的問題是要先了解排灣族形成與發展,在國 家體制進入到排灣族的生活環境前,在族內存留的族群,部族、部落、家氏還有 哪些?雖然呈現灰色的族群邊界,過去他們的祖先如何在同一個生活的空間裡相 互適應,進而經過族群關係的結果互相認同,現在我們又要如何來分辨出他們彼 此間原有不同的文化,這是研究主體之前,就必先做好的準備?而有關此一問題 的解決,若能從 mamazangiljan 系統所屬與部落的變遷與發展來切入,不失為可 依循的途徑。因為各族群宗家 mamazangiljan 的來源有神話傳說確認其地位,而. 21. 譚昌國,《排灣族》,頁 152。 頁 23.

(32) 第一章. 其分家 mamazangiljan 擴展的勢力範圍或在形成中所建立的地域共同體,在確定 有哪些群體元素後,試著探討各族群異同的文化內涵,可從不同的元素來分辨排 灣族內不同的部族。 本文還有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在傳統 mamazangiljan 系統重建排灣族社會的倫 理道德與秩序,也就是說,研究去分辨「mamazangiljan」與「頭目」的異同,期 能在有眾多頭目家中找到一條族人建立傳統家族意識的憑藉,讓族人有自己真實 的定位與選擇,來回歸到自己宗家的一條路上,這就是松澤員子所謂的「一條路 理論」 ,22並能在同路上活化家族生命發展之途,開創自家歷史共業。本文為達到. 政 治 大 mamazangiljan 家族之系譜,也要調查記錄分析各家在各世代的部落遷徙與變遷, 立 此一目的,至少參照《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排灣族 78 家以上之. 讓 mamazangiljan 家族的地位突顯的更具正當性,使部落分離隨著 mamazangiljan. ‧ 國. 學. 家勢移動的理論得到合理的詮釋。其次,論及部落權力核心的變遷,在傳統社會. ‧. 的發展較為緩和遲延,一般偏重於經濟因素,而在國家體制的力量介入排灣族社. y. Nat. 會時,政治性的考量高於原住民的需求,社會發展幾乎陷入政策性的操作手段,. er. io. sit. 用壓迫欺詐的方式滿足侵略者殖民的需要,也因此造就了非傳統 mamazangiljan 破壞排灣族傳統體制的事實與遺憾,這是難於挽回的民族災難。然而,現今當我. al. n. v i n 們承認台灣多元文化的事實之際,政府不要再重蹈覆轍,再犯同樣的錯誤。 Ch engchi U. 筆者為了達到研究主體的目的,單靠民族史、誌的資料是不足的,在研究的. 過程中,不能侷限在其資料之保存,筆者必須結合其它學科以及田野調查所做之 記錄來相互應用,發揮彼此截長補短、相得益彰的需求。因而先前把國內外學者 所有研究之相關文獻資料,就議題的論述分類為政治與政策、社會變遷、 mamazangiljan 與部落、民族史、民族誌、傳說與神話、共同體、生活文化、地方 史料、其它等參考資料,以為如此分類會有助於全盤掌握本文的主體意識,對前. 22. 松澤員子原著;張燕秋譯, 〈東部排灣族之家與親族:ta-djaran〈一條路〉之觀念為中心〉 ,收 於黃應貴, 《台灣土著社會論文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 ,頁 445-478。 頁 24.

(33) 第一章. 後論述之議題容易緊密連結達到集中焦點之功效,並解決問題核心的癥結,來回 歸完成研究的目的。以下是探討文獻的回顧,其中所作的評析在這研究中可以作 為撰文的依據,在此臚列以下並說明之。. (一) 國外學者之研究 日本人類學家坪井正五郎博士居於台灣新領土的地形與民俗尚未發生遽變 之前,建議日本政府趕快決議撥經費協助台灣學術調查。終於 1896 年由人類學 助手鳥居龍藏有機會最先到台灣調查研究。鳥居龍藏於 1896 年 12 月從東海岸向. 政 治 大 年 8-12 月偕同鳥居龍藏到台灣台東及恆春半島,調查卑南族、排灣族、斯卡羅 立. 南迴繞台灣南端至東港,進入大武山周邊巡訪排灣族各部落。後由森丑之助 1898. 族及恆春平埔族,就在此時,他們結識 Ji-julasuwan(豬嘮束) 或 Lonkyaow 社總頭. ‧ 國. 學. 目潘文杰與平埔族 Maktao(馬卡道)人頭目潘萬金。231900 年 1-2 月則同往西北從南. ‧. 部枋寮往中、北排灣群調查。到 1901 年森丑之助單身前往蘭嶼調查,停留 24 天,. y. Nat. 是年 12 月又從回潮州再度到望嘉部落調查,就在此時,在望嘉部落入口處拍攝. er. io. sit. 頭骨架。1904 年 4 月前,森丑之助第二次前往蘭嶼調查時,後到 9-10 月從浸水 營古道翻越中央山脈尾稜下至水底寮,轉往牡丹調查。1905 年 3-10 月他以殖產. al. n. v i n 局囑託參加植物調查與植物標本採集的身分,私下再前往台灣南部及恆春半島排 Ch engchi U 灣族與小部分之魯凱族時,繼續從事原住民部落調查的工作。同時,拍照來義、 古樓、佳平、文樂、佳興、望嘉、三地門、北葉、丹林、瑪家、口社、德文、筏 灣、內文等部落 mamazangiljan 貴族住宅及男女服飾等。1906 年 3 月又前往恆春 半島調查,拍攝內文部落男女、頭骨架及從清兵擄獲的大砲。1909 年 4 月由蕃務 本署發行森丑之助小冊的《排灣蕃語集》。1912 年 8 月日本三省堂《日本百科大 辭典》出版,其中第六卷有「台灣蕃族」 ,係由森丑之助撰寫的。同年 12 月參與. 23. 在此之所謂「頭目」不是「mamazangiljang」 ,而是恆春地區平埔族的領導者,其家勢有無擴及 上蕃之部落,那是日本文獻所載。事實上,根據牡丹鄉耆老林金德(1920、1、11 生,田調日期: 1997、10、8)並不為然,認為那是潘文杰誇大其詞,根本沒有那回事。 頁 25.

(34) 第一章. 編纂台灣總督府蕃務本署《理蕃概要》一書,其中〈蕃族總說〉出自他的手稿。 1915 年 8-9 月由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發行森丑之助所著之《台灣蕃族圖譜》第一 卷及第二卷;從森丑之助來台研究的經歷,讓我們刮目相看的是,他以陸軍自願 役通譯的身分來到台灣,在沒有人類學的背景,卻能創造台灣原住民族調查研究 的基石,當時被譽為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調查的權威,真是當之無愧。 森丑之助對台灣原住民在人類學的貢獻有三:一 石器時代考古學的遺址的 踏查。二 民族誌的台灣巨石文化、神話傳說等資料的採集與研究。三. 社會學. 的原住民社會組織、律法、經濟的研究、體質測定、拍攝與原住民的生活寫照。. 政 治 大 丑之助開始調查後發現不同的見解,提出異於一般平地人對原住民社會是一個弱 立 所以從此才知道台灣排灣族的部落有組織、有律法的文明社會。所以 1896 年森. 情,他有深入不同的看見說:. 學. ‧ 國. 肉強食的野蠻社會的錯誤觀念。認為原住民族都有獨立自主精神、尚武精神及純. ‧. 台灣原住民族從來沒有臣服於任何外界的政權,他們內心深處自己是. y. Nat. 完全獨立自主的人,所謂「順從」 、 「歸順」 、 「歸順的義務」 ,在原住民. er. io. sit. 心目中根本沒有意義。至於異國佔據蕃地,是祖先傳下來的自主土地, 對政權的移轉,滿清政府割台給日本,所割讓的土地是漢人的土地,. al. n. v i n 不是他們的傳統領域。史上所見 那是塘塞上級的報告, C h 「蕃人已歸順」, engchi U 不論是以物示好、帶到異國出遊、展現軍備與力量等,他們都認為是 示好的態度,彼此立場站在對等的地位。只要有異族侵略、橫奪土地 的 意圖,他們以為不抵抗而喪失土地是最大的恥辱,土地保存下來是為 傳給子孫,所以奮戰至死絕不終止。24 鳥居龍藏有四次來台調查的記錄,而森丑之助比鳥居龍藏早一年接觸台灣原 住民,他們在調查的過程中,曾於 1896 年在東海岸第一次見面,第二次見面是 在恆春地區,第三次見面時,森丑之助是擔任鳥居龍藏的通譯,然後繼續在原住. 24. 森丑之助原著;楊南郡譯,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台灣探險》(台北市:源流,2000),頁 75。 頁 26.

(35) 第一章. 民地區探險研究。25 1900 年第四次到台灣調查,森丑之助仍做鳥居龍藏的地理嚮導與原住民語 譯員,森丑之助會說漢語、泰雅語、布農語及排灣語等原住民語言。在 8-9 月他 們完成橫越台灣中央山脈的壯舉。到 1910 年 12 月 25 日-1911 年 2 月第五次來台, 他接受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要請,以蕃務本署「囑託」的身分調查原住民族。 同年 1911 年 6 月從屏東縣潮州前往來義鄉古樓部落,由此橫越中央山脈到台東 縣大武鄉大鳥萬部落,拍到太麻里部落 mamazangiljan 夫人及其服飾。此路線清 代所謂之「南路」。26. 政 治 大 人提供比較並考證時代變遷的文獻資料,對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重建之貢獻卓著。 立 鳥居龍藏的《台灣探險》與森丑之助的《生蕃行腳》所調查的紀錄,足為後. 也從他們實際的與原住民族接觸的經驗,發現原住民的文化文明。對已被平定的. ‧ 國. 學. 平地庄子,在他們研究台灣的時期,實際上仍是殺戮戰場,白天喬裝善良百姓,. ‧. 晚上卻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們破除野蠻可怕的原住民地區,卻是和平的園地,. io. er. 日本學者的調查老埤庄內頭人潘乾坤時,曾說:. sit. y. Nat. 兩地事實構成明顯的對比,在視野上,形成認知不同的感受。. 我們這一族叫 Makattao 人,原來和台南方面的平埔仔(Siraiya)是同. al. n. v i n 一個祖先傳下的,我們居住在以鳳山方面為中心的平原。舊城原是放 Ch engchi U 索(即今屏東縣林邊之地)的故地。. 25. 26.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頁 293-294。1896 年鳥 居龍藏第一次以理科大學雇員身分被東京大學派遣到台灣做人類學調查,他是單獨一個人來 的。1897 年 10 月第二次以同樣的身份派遣到台灣蘭嶼調查,由同鄉人類學研究者中島藤太 郎陪伴,但不幸因事故死亡。1898 年 6 月以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助理身份第三次到台灣調 查,由姓鹽田的青年雕刻家陪同,他以為「排灣族分布於東海岸知本溪以南,有清兵駐守一 帶族群,一直到恆春板半島的山地,分為 Parijarijao、Chakubokubun、Pakarukaru、Subon 四個 群。」這種說法是有緣故的,因為鳥居龍藏曾甘冒天然災害與人為的危險進入蕃地作精密的 體質測定,也作語言、習俗比較等研究結果, 「排灣這一種族,實際上是恆春上蕃社 (Tjuauvuuvulje)、恆春下蕃社(Pariljariljau)及東海岸(Paqaluqalu)群所形成」 。又說:「恆春上、下 蕃的排灣蕃、卑南蕃及阿眉蕃的體質大概是一致的,沒有差異,但是太麻里番 (Paqaluqalu) 在體質上個人間差異很大。」 廖秋娥, 〈台東縣大武地區的區域形成與轉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論, 2001),頁 27。所稱「南路」為清政府所開,分別由赤山、楓港、射寮、恆春、三條崙為起點 都卑南道為終點。也是現在所稱的崑崙坳古道、南迴(台九線)公路、大鳥萬古道、卑南覓至 恆春古道、浸水營古道等。 頁 27.

(36) 第一章. 由此可證,所謂 Makattao(馬卡道)人,係源從放索之地的故地而來,然其指 稱之故地即是 Sakipao(小琉球)庄,由此遷到放索之地與 Siraiya(西拉雅)族通婚而 形成一個新族群,所以會有同祖先的問題。還有伊能嘉矩談到 Tsarisien (澤利先) 族的淵源時,他把 mamazangiljan 的名字 Takanao 與 Ravuras 當作一個部族名來援 用,27雖不為過,但需說明清楚。而鳥居龍藏對排灣族的祭祀行為批判說: 「製作 人頭形狀的刺球,拋空用竹竿接球的技巧,從這種風俗可以看出上蕃社的落後」, 28. 此言差矣!他沒有看出祭祀活動的意涵就算了,無為的亂下定論,去曲解排灣. 人的文明,這容易遭人質疑,族內貽笑大方。. 政 治 大 個新組織,台灣總督府對首度見到未開化的台灣原住民十分重視。剛開始,台灣 立. 1901 年成立「台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會」 ,專責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的 一. 舊慣調查會從事調查的工作者,並未受過特殊之訓練,他們是根據一定的制式規. ‧ 國. 學. 格目錄填實所需內容,雖然有很多重要部分遺漏了,但仔細的研讀這些資料,你. ‧. 會發現未曾注意的生活細節,反而可提供寶貴的資料。從其調查的結果,共有二. y. Nat. 十六冊報告書,綜合最重要的部分,對整體台灣原住民族來說,便是對族群的分. 辭典,也使當代在政治統治上更加有效率。. n. al. (二)國內學者之研究. Ch. engchi. er. io. sit. 類記載;對排灣族來說是資料篇的貴族系譜,它已成為後人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的. i n U. v. 國內著名的人類學家石磊教授的名著《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 調查報告》詳實的民族誌調查報告,已成為排灣族研究的經典範例,可做為與其 他排灣族部族與不同地區社會文化現象比較的基礎。因為族內本有不同的部族所 組成,如其神話傳說、祖源誕生、社會組織、繼嗣制度、祭祀行為、風俗習慣等 不同之論述,事實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深入探討。所以研究一個民族的問題,一 定要從整體的觀念著手,以族內的部族做研究的基礎,回溯不同的形成原因與淵 27 28. 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 《台灣踏查日記》(台北市:遠流,1996),頁 398。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頁 290。 頁 28.

數據

圖 2-19    Tjuauvuuvulje(大龜文)之地 Lovaniyau 與 Tjuleng 等兩家 mamazangiljan 地位關係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為籌劃辦理水族養殖技術士技能檢定以配合國內水族業蓬勃之發展,及相關行業

臺中市別名「文化城」。清朝之前,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

而此時,對於相對成長率為 k 的族群,其滿足族群成長模型 的解為指數函數 Ce kt ,此時的 k 便是指數中時間 t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