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imo(箕模)部族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83

第一節 Cimo(箕模)部族的地理位置與部落分布

Cimo(箕模)部族的始祖源於大洪水災難倖存的兄妹二人,及長,結婚生子後,

子孫興旺,大舉東移遷往台東縣境 Kalovoaqan 之地,在此與 Valis(阿美族的前身 之名)、Sirol(卑南族的前身之名)以及同源的 Lalikim(排灣族的前身之名)族匯聚共 生 Kalovoaqan 之地,因而鳥居龍藏稱之為「排灣」的族群,這是後來形成如排灣 族 Cimo(箕模)、Laval(拉瓦爾)、Vutsul(布曹爾)、Panapanayang(巴納巴納央)、

Muqami(姆阿美)等五大部族的發祥地。

排灣族內的五大部族,除 Cimo(箕模) 部族外,其他部族都曾與其他民族如 (表 3-1╱頁 184)相融合成新部族所致,所以,他們都能使用雙語以上的生活語言 與人交往,而產生民族邊界的灰色地帶。唯獨 Cimo(箕模) 部族是單純的使用單 一的排灣語,因此,筆者同意鳥居龍藏的看見,認定 Cimo(箕模) 部族系統是排 灣族内的主系。

Arangiyan 來義村 高武安 註:Kalalovauqan(卡羅拉發安)之地是 Lalikim、Valis、Siluze 等部族的開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85

Cimo(箕模)部族是講排灣語的排灣人,猶如同源地 Paqaluqalu(台東地區)與 Qutsapungan(舊好茶)的部族,因 Paqaluqalu(台東地區) 部族其受卑南族的涵化而 講卑南語;Qutsapungan 部族因受魯凱族涵化而講魯凱族語。但有部眾從其中分 離發展,如 Paqaluqalu 者再與魯凱族相融合居住在 Cimo(箕模)部族地區者成為 Panapanayan 部族,他們因居在排灣語言地帶而重回講排灣語的習慣。Qutsapungan 者在部落遷徙過程中,到 Tavalan 之地與逃難到 Kadumuan(霧頭)山的魯凱族族共 居合成 Laval(拉瓦爾)部族,始有講排灣語的現象重現。這以上民族發展的軌跡,

我們要先瞭解明白,才能追溯各家 mamazangiljan 家族的系統的源由,掌握脈絡 的宗支關係。

排灣族內最早形成的部族是 Cimo(箕模) 部族,因為該部族是排灣族的主要 體系。該部族在大洪水時代前,起源於恆春地區,後在大洪水期間逃到

Avulongan(北大武山)地區避難,直至生養後代人口增多,才南下東移到 Kalovoaqan 之地,在此開拓建立 Lovaniyau 家族的事業。以下如(圖 3-2/頁 230)是該家部落發 展的結果,從發展的路線上可以去瞭解現在排灣族的村落與以往祖先建立舊部落 的過程與關係。

從以上大洪水之後,Cumo(箕模) 部族的部落形成與發展,可知,Cumo(箕模) 部族的始祖遭逢大洪水之際,只有「倖存兩位兄妹逃往 Aulungan 地區的 Pucpuc 或 Pute」之地生養子孫,7從此家族興旺起來,創造 Karangiyan、Lovaniyau、Mavalyo 等三大宗家系統,其中以 Lovaniyau 宗家創始祖 Saljemedj 領導的家系勢力最大,

遍及排灣族如(表 3-2/頁 191) 各地部落。8從此 Lovaniyau 宗族開始介入 Aulungan 地區的族群融合關係,並分居向各處拓展疆域勢力。然到子孫眾多時,為避免 災難再發生受害,大舉南下東移到台東之 Kalovoaqan 之地開源。在此時,適逢

7

佐山融吉原著、余萬居譯註, 《蕃族調查報告書:排灣族、獅設族》(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1983〔1913-1921〕),頁 66。

8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 ,頁 12。受訪者:羅義雄,男,1913.12.6 生,居於台東縣太

麻里鄉大王村 1 鄰 1 號。田調日期:1997.9.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86

上第二次大洪水氾濫退潮的時期,他們後與「Valis(阿美族前身之名)」、「Sirol(卑9 南族前身之名)」等部族匯聚共居在 Kalovoaqan 之地。10這個時期,羅義雄耆老 說是約在「800 年前」的事。11然在此居住的期間,「祖先們不習慣風浪大的生活 環境,不得不移到有瀑布流水的 Saliyaliyang 之地。後來, Lovaniyau 宗家兄弟 率子女一行十多人往恆春地區的 Pakalacimicim 之地移住」,12在途中,遇見小矮 人,乃迎接為頭目」。13從此封立 Lovaniyau 宗家為其 mamazangiljan,使兄往 Lingduwan(龍鑾潭)之地創建 Lovaniyau 的宗家 mamazangiljan,部落開始進入神權 與人權併制的社會組織發展體系。而其弟則率部眾前往 Chiagalaus(南大武山)地 區拓展家業,在此建立小 Lovaniyau mamazangiljan 的家族系統。然在此生活的期 間,有位老祭師受到祖先的靈命,要求族人回到大洪水之前的故居 Chialjaavus(舊 部落)之地重整舊部落,並指明回復實施 Maljeveq 祭的習俗。而祖先們為遵守祖 靈的遺訓紛紛從 Chiagalaus(南大武山)地區分別南下遷徙,建立 Cimo(箕模)部族 在 Paumaumauq 地區的各部落,其中原居 Chianaumaq 之地者移往 Kaviyangan、

Djadjuludan、Dangti 等地,此乃 Cimo(箕模)部族南遷最先建立的部落;而後 Chianaulep 之地者移住 Tjusepiyoma、Pungti、Kuvaleng 等地。而 Tjusepiyoma 之地 者隨後移住 Kaspaiwan、Kapadain 等地,從此分別建立 Paumaumauq、Aulungan 兩地區的 Cimo 部族與 Vutsul 部族的基業。所以要論述排灣族的起源是從何而來?

除從部族有不同的說法外,還要注意時間點的問題在何處何時發生?才能辨識 其系統來源是東來說還是西來說。

「Cimo(箕模)」這個名稱,遠至東海岸亦有所聞知,在大武 Kuvaleng(姑仔崙) 之地之 Cimo(箕模) 部族是分布居住在 Kaviyangan(舊佳平)、Caljaabus(舊來義)、

9

Valis 族原居恆春地區,是阿美族的古名,第二次遭洪水災難時,在 Lovoaqan 之地登路。

10

Sirol 族原居恆春地區,是卑南族的古名,第二次遭洪水災難時,在 Lovoaqan 之地登路。

11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 ,頁 12。受訪者:羅義雄,男,1913.12.6 生,居於台東縣太 麻里鄉大王村 1 鄰 1 號。田調日期:1997.9.11。

12

佐山融吉原著、余萬居譯註, 《蕃族調查報告書:排灣族、獅設族書稿》,頁 69。

13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就慣習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番族慣習調查報

告書.第五冊,排灣族第一冊》,頁 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87

Bongarid(舊望家)等地。箕模部族的祖先來自 Djadjurutan 與 Tangdi 兩個地方。小 Lovaniyau 家的長嗣往餉潭居住,所以,餉潭熟番的祖先是從 Djadjulatan 過去的,

是 Sadilapan 家之哥哥,即是小 Lovaniyau 家族的長嗣後代。早期在 Djadjulatan 之地遭到蝦害而到餉潭逃難或到餉潭附近,而其鄰近之糞箕湖、萬龍兩庄之人 皆由餉潭分出,所以,餉潭的平埔族與 Cimo (箕模)部族都有深厚淵源關係。

Kaviyangan(舊佳平)、Chaljaavus((舊來義)、Puleti(舊佳興)、Kulaluts(舊泰武)、

Bongarid(舊望家)方面之諸部落是南部排灣族之發詳之地,因此,對其由來 之研究,在排灣族之調查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帶的地域,排灣族 Cimo(箕 模)部族稱之 Paumaumaq 地區。Paumaumaq 之意是故地,即是發祥地之家,是家 屋之「umaq(家)」的語源而來。所謂 Paumaumaq 地方的區域是這麼樣的地方,如 在其南之潮州區 Kasuvongan(舊士文)、Tjuauvuuvulje(舊內文)之地及 Palijaliljau(恒 春)方面之各原住民部落,對於 Kaviyangan(舊佳平)、Chialjaavus(舊來義)等地稱為 Paumaumaq 地區。在 Chaljangatowan(舊加樓板)則指 Koabal(舊古華)、Kasevengan(舊 士文)等兩地以北之地為 Paumaumaq 地區而言。以上可見「Paumaumaq 地區這個 地名,並非一定的區域,因各地所稱之祖源地不同有其不同之地區,似乎是一籠 統的泛稱地名。故在一般主要指稱係在 Kaviyangan(舊佳平)、Chialjaavus(舊來義)、

Vongarid(舊望嘉)等地附近一帶之地域,視為 Cimo(箕模)部族之 Paumaumauq 是有 意義。

筆者經由 Kaviyangan(舊佳平)部落及 Puleti 溪,而調查其眼前之 Puleti(舊佳興) 之地,其距離僅是短短的路程,而昔日的 Puleti(舊佳興)之地竟與 Kaviyangan(舊 佳平)與 Kulaluts(舊泰武)等二地處於敵對關係,其因雖有幾分婚姻關係,但其系 統有所區別,Kaviyangan 之地者,有一些是從 Kasepaiwan 之地遷徙而來的因素,

所以由他們的攻守同盟之團結來看,Puleti(舊佳興)之地只與 Kuljaljau(舊古樓)、

Putsunuq(舊文樂)、Tuakau(舊大後)等地之人交通;與 Kulaluts(泰武)、Tjuakuvulje(舊 內文)、Kaviyangan(舊佳平)、Caljaavus(舊來義)、Tsalasiu(舊丹林)等地則處於敵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88

關係,是應加予注意的事情。另有與 Kaviyangan(舊佳平)之地並稱的所謂

Panapanayan(太麻里)地區之古社而出的 Chialjaavus(舊來義)之地的祖先,14是具有 稱謂 Cimo(箕模)部族系統,這是 Cimo(箕模)部族第一個系統所衍生而來的。所以,

在 Chialjaavus(舊來義)之地以南之地的排灣族中,有自稱 Cimo(箕模)者混在是自 然的。而住有最多 Cimo(箕模)部族者,Chialjaavus(舊來義)、Vongarid(舊望嘉)等 二地。然從 Chialjaavus(舊來義)之地分出的 Cimo(箕模) 部族有 Pailus(舊南和)、

Rarekerek(舊力里)、Tjuauvuuvulje(舊內文)、Seveng(舊士文)、Chialjangaduwan(舊加 樓板)及 Rangde 等地同為箕模部族。

Tjuauvuuvulle(舊內文)之地的 mamazangiljan 之祖係出自 Chianaumaq 之地經過 Kaviyangan(舊佳平)之地到 Chialjaavus(舊來義)之地的小 Lovaniyau 家族,這一點在 Tjuauvuuvulle (內文)之地與 Chialjaavus(來義)之地均有所傳,據 Chialjaavus(舊來義) 之地所言,彼等是為 Cimo 部族。Cimo(箕模) 部族與 Vutsul(布曹爾) 部族之間究 有何區別?試看如(表 2-1/頁 65)他們自己作的區別,在 Chialjaavus(舊來義)之地,

他們認為 Chmo 部族之 mamazangiljan 家人死亡,會變成「vorong(百步蛇)」, mamazangiljan 之血族家人死亡時會變為「大青蛇」,蕃丁則會變為「其他的蛇」; 而在 Vutsul(布曹爾)部族,則認為族人死亡會變成「qasi(台灣龜瞉花)」,故以禁止 殺蛇。又 Cimo(箕模) 部族有其固有的六年祭(祖靈祭),其他所持土器之中,

Cimo(箕模) 部族並無稱謂 rurutan(甕)者,但有稱謂 jirong(陶甕)者。又有一說,

「rurutan」在 Vutsul l(布曹爾) 部族也沒有,是屬於 Cimo(箕) 部族所有者云。又 在石上雕刻一事,在 Vutsul l(布曹爾) 部族無此製,乃係 Cimo(箕模) 部族的風習 云。諸如此類,在 Chialjaavus(舊來義)部落,可以看出 Cimo(箕模) 部族與 Vutsul(布 曹爾) 部族之間有土俗之差異,但在其它部落,兩族之間看不出有什麼土俗上的 差異。

在這裡還想提到的問題是有關蘭嶼人與排灣族的關係?從蘭嶼的紅頭部落

14

「和 Kaviyangan(舊佳平)之地並稱的所謂 Panapanayan 地區之古社而出各的 Chialjaavus 部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