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alavan 不明 Itjapau Padain(高燕)下方,是 Kapadainan(舊高燕)之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07

表 2-3 Kapadain 之地 Vutsul(布曹爾)部族始祖一覽表

順 位

稱 謂

姓名 家氏 遷徙地 變遷與發展

1 長 女

Samuakai Pakedavai Kapadainan(

舊高燕)

Padain(高燕)部落的舊址 之一,約有百餘戶人家。

2 長 男

Sakinukinu Parorayan Tjinkulan

Calisa 部落的上方,形成 Sakinu 深林。

3 次 男

Sapulalungan Chiagalaus(大 武山)

昇天即登上大武山成為 雷神。成為五年祭祭祖的 二個對象之一。

4 三 男

Sapuljaljuyan Kazangiljang 屏東平原加 吶埔

(Vengalit)

下海即沿著隘簝南溪下 到平地,成為平埔族的祖 先。也是 Vutsl 支糸五年 祭祭祖的二個對象之一。

5 次 女

Salalemungan

不明

Ljiyaljiyangan

位於 Padain(高燕)與 Calisa 部落的中間山脊。

6 三 女

Sakaljaljuljalj 不明 Lalakayan

位於 Calisi 部落內。

7 四 女

Salavan 不明 Itjapau

Padain(高燕)下方,是

Kapadainan(舊高燕)之一

的部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08

四、Panapnayang 部族的起源說

太古時候,在 Panapanayang 有個叫做 Nunur 的神人,從地裡生出來,祂把一 根竹子插進土中,而從其上節生出 Pagumalay(男)、次節生出 Pagumsir(女),兩人 結為夫妻,生下 Padungav(長男)、Rayrauy(次男)、Pakuskus(長女)、Suwalagaw(次 女)四個兒女,此四人長大後,長男 Padungav 與長女 Pakuskus 結婚,次男 Rayrauy 與次女 Suwalagaw 結婚。後來,這兩對夫妻為覓求居住地,長男長女夫妻往北之 地遷徙,而次男次女則居住在太麻里地區一帶,他們的後裔子孫,就是現在 Panapanayang 部族的人。84

至於本地區為何稱之「Panapanayang」地區。跟據知本耆老陳新福說:「昔 日有一位 Tarumak 之地 Padain 系排灣族的 mamazangiljan,來到知本做客,其後引 酒做樂時,他提出要求,「我從這裡射箭出去,箭射到那裡?這段距離的土地範 圍就是我的領域。」當時,我們 Seqalu 的人,並不中意他的能力,就答應了他的 玩笑。結果,他這一射,射到了金崙一帶的地方。部落人看到他的神力都震住了,

無話以對的,只好讓地。後來,由於此地是用射箭之力取得的榮譽,而排灣語稱

「箭」為「Panaq」,大家商議這個來歷,就以「箭」之名來紀念,稱之為「Panapanayang」

之地區,而後居於此地區者,稱之 Panapanayang 部族之人,這是傳說的由來。

五、Muqami 支系的起源說

恆春地方居住的原住民族有 Seqalu 部族、排灣族、阿美族、馬卡道平埔族,

蔡此所謂「阿美族」?就是其族內分類為恆春阿美的系統,在恆春地區因他們融 入排灣族社會生活圈,講排灣語,崇尚排灣風俗,因而被排灣人稱之「Muqami」

部族。

根據筆者訪談羅義雄耆老說:

阿美族古名是「Valis」族,他們是由六族中的不同民族所融合而來,

84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書稿》,頁 217。口述者:陳新福,男,23.8.12 生,居於台東

縣台東市知本里西昌街 55 巷 6 號,田調日期:1997.9.7。頁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09

始祖是從 Paliljalilau 現址恆春登路上岸,該族是台灣最早的原住民 族,現在台灣土地上,凡種植刺竹之地,該地則曾有阿美族人的祖先 居住過,這是我們研究阿美族文化重要的方向」。85後來筆者又再次造 訪,他另外告訴我說:「約在 1200 年前,恆春半島的阿美族人、卑南 族人是漂流而至 Kalalovaoqan 之地,阿美族是是靠海產物生存的民族,

其日常生活本尌備有木或木筏,對洪水氾濫最能適應及解危。86 然其後強調民族的遷徙路線,他是如此說:

阿美族、卑南族的始祖遷台路線應從恆春登路而來,而排灣族是從南大 武山南下立足於 Kalovoaqan 之地,排灣族人稱該地區為 Paqaluqalu 地 區,在此區阿美人、卑南族、排灣族第一次共同相處,建立關係。87 對其所言,筆者按照文獻記錄的神話傳說故事與其他耆老所作的口述歷 史,有關排灣族到台東的時空背景及其源流相似的地方很大,認為同可作為 參考的資料。

國家體制介入恆春地區的事務始,該地區的居民中,除墾殖外,還需要人力 調度應付不同地族群關係,所以有很多的阿美族人來到海產豐富的地方支援或改 善自己環境生活。在此,排灣族人把阿美族稱之 Qami-Qami。1931 年移川等進入 恆春地區調查時稱:

他們是從台東馬蘭之地原址、或遠從花蓮附近的 Sakiraya 族居地遷來,

也尌是來自東部北方的移民。阿美族在恆春地方 Seqaro 部族的威權下,

屈尌下屬的身分。88

但是,筆者在此要澄清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注意排灣人從大武山南下到台東 地區建立 Paqaluqalu 部族。之後,此種人先後與卑南族相融而合成 Seqalu 新部族;

85

張金生, 《排灣族部落踏查實錄書稿》,頁 11。口述者:羅義雄,男,2.12.6 生,居於台東縣 太麻里鄉大王村 1 鄰 2 號,田調日期:1997.9.11。

86

同上註,頁 13。

87

同上註,頁 13。

88

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研究;楊南郡譯註,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頁

3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110

又與來自東海岸一帶之 Bangtsal 族相融合成 Amis 新族群。所以,在他們的族群 中,有的講排灣語,有的講兩種以上的生活語言。因此,在當代的族群關係,彼 此能互相包容共同生活。然其主要因素,在他們都會講排灣語共同生活。

至於說,恆春阿美稱 Muqami 部族有沒有神話起源的傳說,筆者確實難於尋 覓,但從林金泡未出版的遺著稱:「祖先是在 Votol(蘭嶼)大地震後,從石頭生 出阿美族、卑南族的祖先。」89但這同樣的地點 Votol(蘭嶼),在 Muqami 部族卻 指稱是大 Sanasai,稱綠島是小 Sanasai。但不分如何稱呼,Sanasai 是綠島,比綠 島大的島當然是大 Sanasai,就是 Votol(蘭嶼),這就不必質疑。阿美族人公認此 話是他們神話的誕生說,對此筆者曾訪問都蘭村的林正春耆老,他的說法也是相 同的。

根據《邊政學報》;《台灣文獻》由龍寶麒引自《排灣族信仰體系》頁 186-187,

有一則排灣族與蘭嶼關係的傳說稱:

很久以前,在東南方的海上有一個叫 Masaisai(馬賽賽)的小島。在那裡,

人民過著快樂舒適的生活。某一年,該島突然出現很多鬼,居民大受其 擾。這時,有一位青年人起來領導大家生火,圍成一個圓圈,老幼婦孺 在中央睡覺,由年青人環繞他們唱歌跳舞,通霄達旦來藉此驅鬼,這很 可能尌是排灣族有火和酷愛歌舞的起源。但是,如此仍無法抵抗鬼的侵 擾,只好搭木筏四處漂流,後來居民在今高雄的下淡水溪附近登路,建 立第二家園。

後來,排灣人漸向山中撤退,在此次民族大遷移中,有一年青人率族人 披荊斬棘,克服困難以抵達新聚點,他是 Alapilin,成了排灣族第一位 英雄。他與妻 Kivi 教族人耕種、造屋、並制定社會制度,創立祭祀天 地的儀式,Alapilin 為日後男巫的始祖,而 Kiv 則為女巫的第一人。

89

林金砲, 《恆春阿美遷徙史暨重點家族生命史》(台北市:原民會原住民自助文化研究高級班 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