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宜蘭縣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宜蘭縣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分析"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第四十七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廖學誠 研 究 生:林韋伶. 中華民國一○七年六月.

(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宜蘭縣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分析 指導教授:廖學誠 研究生:林韋伶 論文內容:共一冊,文約五萬餘字,分作四章,以近四百字扼要說明. 摘要 文化慶典可展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與生活精神,透過慶典的舉辦可增進社區吸 引力,增加遊客前往的意願,提升當地知名度,為社區帶來實質的經濟利益,並 促進社區的均衡發展。而此慶典訂定須由有共同文化脈絡的社區成員達成共識 後,進而集體行動呈現出的成果。在此形塑的過程中,社會資本便無形的被建構 於社區成員之間,形成獨特的社會網絡。而社會資本的累積多寡,會影響慶典的 舉辦成效。故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理論為基礎,探討社區居民自主舉辦文化慶典, 社會資本在其中運作、影響的情形。本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崙埤社區舉辦的小米 收割祭為例,以崙埤社區居民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法、問卷調查。 在分析架構上,將社會資本分為四個特性:信任、互惠、規範、網絡。研究結果 顯示,目前崙埤社區的社會資本,主要以規範關係為主,其次依序為互惠、網絡、 信任。並透過此研究結果,可作為日後在社區推動文化慶典概念發展的經驗與範 例。 關鍵字:文化慶典、社會資本、社區發展、小米收割祭. i.

(3) Thesis Title: Social Capital Analysis of Millet Harvest Festival in Lunpi Community,. Yilan County. Thesis Director: LIAW, Shyue-Cherng Thesis Author: LIN, Wei-Ling. Abstract The cultural festival can show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spirits of life in each place. By holding the festival, it can increas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ommunity. It will attract the tourists the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The festival builds by the community members who have the same culture context and common consensus. They discuss a common goal, and then present the results of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ocial capital has been constructed by community members each other, and forming a unique community networks.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ffects the festival will success or not. Thus, this research’s topic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cultural festival, and Tatung Township millet harvest festival in Lunpi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he community to construct social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llect the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in Lunpi community. The social capital is classed to four features: trust, reciprocity, norms, and network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resent that norm is the first factor of social capital in Lunpi community. And then the second is reciprocity, network, and trust in turn. Through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the experience and example that how to promote community development by culture festival concept. Key words: Cultural festival,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Millet harvest festival. ii.

(4)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 9 第二章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發展及其社會資本 ..............................................21 第一節 崙埤社區小米生態園區及小米收割祭的發展歷程 .......................... 21 第二節 崙埤社區及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 ................................................. 36 第三節 小米收割祭現況................................................................................ 49 第三章 崙埤社區小米園區經營管理問卷分析......................................................55 第一節 受訪者屬性資料敘述統計 ................................................................ 55 第二節 受訪者對小米園區經營管理滿意度 ................................................. 57 第三節 崙埤社區的社會資本 ........................................................................ 71 第四節 滿意度、社會資本與行為意向之分析 ............................................. 85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附 錄 Ⅰ .................................................................................................................98 附 錄 Ⅱ ............................................................................................................... 100. iii.

(5) 圖 次 圖 1-1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位置示意圖 ..................................................... 10 圖 1-2 崙埤河濱公園全圖 ............................................................................. 11 圖 1-3 研究架構概念圖 ................................................................................. 19 圖 1-4 研究流程圖 ......................................................................................... 20 圖 2-1 宜蘭縣大同鄉 98 年度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 30 圖 2-2 100 年度 DALAH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 30 圖 3-1 小米園區經營管理滿意度主成分分析陡坡圖 ................................... 60 圖 3-2 轉軸後空間中的成份圖 ...................................................................... 60 圖 3-3 崙埤社區社會資本主成分分析陡坡圖............................................... 74 圖 3-4 轉軸後空間中的成份圖 ..................................................................... 74 圖 3-5 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的驗證性分析之路經關係圖 .............................. 87 圖 3-6 社會資本與行為意向的驗證性分析之路經關係圖 .......................... 89. iv.

(6) 照片次 照片 1-1 小米園區入口(攝於 2014/11/09) .................................................... 12 照片 1-2 小米園區內的穀倉......................................................................... 12 照片 1-3 小米園區展演場與生態教室(攝於 2014/11/09)............................. 12 照片 1-4 小米生態園區展演場與展售屋(攝於 2014/11/09) ......................... 12 照片 2-1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3 月) ........................................................... 33 照片 2-2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4 月) ........................................................... 33 照片 2-3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5 月) ........................................................... 33 照片 2-4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6 月) ........................................................... 33. v.

(7) 表 次 表 1-1 泰雅族三大祭典儀式........................................................................... 4 表 1-2 大同鄉、崙埤村人口比較表 ............................................................. 13 表 1-1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歷年舉辦日程表.............................................. 29 表 1-2 泰雅族小米收割祭的祭儀 ................................................................. 35 表 3-1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 55 表 3-2 受訪者對小米園區的經營管理滿意度之次數分配表....................... 58 表 3-3 受訪者對小米園區經營管理滿意度之因素分析 .............................. 61 表 3-4 性別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t 檢定 ...................................................... 63 表 3-5 年齡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F 檢定 ..................................................... 64 表 3-6 教育程度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F 檢定 ............................................. 65 表 3-7 職業類別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F 檢定 ............................................. 66 表 3-8 居住時間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F 檢定 ............................................. 67 表 3-9 社會組織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t 檢定............................................... 68 表 3-10 族別與經營管理因素組之 t 檢定 .................................................... 69 表 3-11 受訪者基本屬性與小米園區經營管理滿意度之檢定分析 ............. 70 表 3-12 社區居民的社會資本問項之次數分配表 ........................................ 72 表 3-13 社區居民的社會資本之因素分析表................................................ 75 表 3-14 性別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t 檢定表 ................................................ 76 表 3-15 年齡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t 檢定 .................................................... 77 表 3-16 教育程度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F 檢定............................................ 78 表 3-17 職業類別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F 檢定............................................ 79 表 3-18 居住時間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F 檢定............................................ 80 表 3-19 社區組織與社會資本因素主之 t 檢定............................................. 81 表 3-20 族別與社會資本因素組之 t 檢定 .................................................... 82 vi.

(8) 表 3-21 受訪者基本屬性與崙埤社區社會資本之檢定分析......................... 83 表 3-22 滿意度與行為意向之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型適配度指標 ......... 86 表 3-23 社會資本與行為意向之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型適配度指標 ..... 88. v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自 1994 年開始,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為文化部)正式提出「社區 總體營造」一詞後,調整過去由中央集權式的操作,提出「文化地方自治化」的 構想,逐漸拉近各縣市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距離,並透過計劃的實施來強化 社區意識的凝聚(林萬億,2006) 。迄今二十年來,政府持續推動社區營造政策, 社區營造成為國家施政的重要主軸之一,像是在 2002 年至 2007 年行政院積極推 動「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在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中,針對原住民的部分,有 由原住民委員會負責的「原住民新部落運動」及「蘭嶼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 後,於 2008 年至 2013 年,行政院接續先前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以區域發展 為概念,進一步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試圖激起民眾參與社區營 造的意願及動力。由政府推動一系列關於社區的政策,加強地方的吸引力,以提 升社區文化生活及自治品質,並藉著發展社區的特色文化,進而帶動社區民眾的 參與,來凝聚社區的情感,由地方與政府部門間互相配合,使在地社區能永續發 展下去。 打破過去社區發展是由中央掌控,以「由上而下」的運作模式來進行,現今 社區發展則是強調「由下而上」及「社區自主與管理」。藉著社區自主的能力, 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公共事務,凝聚起社區共識,讓社區生活空間改善、創造社 區的文化特色,再配合上公部門的資源與補助,進而使社區的文化特色再現,將 文化資源整合,便有機會發展成為文化產業,達到推動地方文化觀光之效。 Putnam(1993)指出: 「如社區擁有堅實的社會資本,共同合作將會更加容易。」 (黃 源協,2009)。當社區擁有穩固的社會資本時,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也會更加容 易,在社區內部所含的社會資本多寡,將會對社區發展的結果產生影響,社會資 本在社區發展、社區營造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1.

(10) 在政府大力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下,出現了許多名為文化觀光季的慶典活 動,但卻常將慶典視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揚地方特色與文化,成為讓地方產 業再生的萬靈丹(王柏仁,2008)。但許多由公部門主辦的慶典活動,常缺少文 化意涵的傳遞,會使遊客不僅沒有感受到文化慶典的特殊性,反而在參與過活動 後,對這類的文化慶典感到厭惡、排斥;由上而下的主導結構,有過多的政策限 制,往往扼殺與阻礙地方居民的想法,導致許多活動只有短期的操作,而沒有明 確的長期性規劃,造成台灣許多慶典活動無法持續的發展,只是曇花一現,最終 落得草草停辦收場(俞龍通,2009)。. 因此,文化慶典舉辦的主導權,如轉由地方或由社區自行規劃、主導下,由 社區自行創辦蘊含社區文化基礎的慶典活動,是否能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傳承其 地方文化,此外又能幫助社區發展觀光、增加居民實質收益?又或是同樣步入公 部門舉辦的窠臼?而在社區的社會資本存量多寡,對於當地文化慶典的舉辦有何 影響?試圖了解崙埤社區居民現存的社會資本概況。是以本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 崙埤社區舉辦的小米收割祭進行個案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崙埤社區舉辦小米收割祭時,社會資本於其中之運作、影響情形。 二、 分析崙埤社區居民對小米園區管理的滿意度,以及社區居民社會資本的 主要影響因子。. 2.

(1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本節首先爬梳前人研究,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基底參考與基礎,並將文獻分為 三大項進行回顧:. 一、.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與歲時祭儀 泰雅族的社會團體,主要分為五種,包括血族、狩獵、祭祀、犧牲、勞役團. 體,此五種團體是普遍存在於泰雅族人的社會生活之中。其中,以血族團體為泰 雅族社會組織最基本的單位,是維繫家族間或與同一社其他不同家族間一切規範 的社會團體,又可將血族團體稱為 gaga 團體(廖守臣,1998)。Gaga 原先本意 是祖先遺訓及祖先所訂之制度規範,爾後逐漸衍生成其他功能群體(如狩獵、祭 祀、犧牲、勞役團體) ,Gaga 像是泰雅族人的生活規範,包含倫理道德、法律、 禁忌、宗教信仰、禮俗等(田哲益,2001)。泰雅族人的一生必須依照 Gaga 所 訂定的生活規範,Gaga 是泰雅族社會組織結合的重要因素,藉以維繫族人的生 存,假如沒有 Gaga,部落便會失去重心,可見 Gaga 之於泰雅族的重要性。. 就 Gaga 的功能,可分為四個方面來做說明(廖守臣,1998): (一)治安方面:透過 Gaga 對部落族人的行為產生規範作用,族人奉行 Gaga 的規範,就等同效忠於部落,減少部落內的偏差行為產生。 (二)經濟利益方面:泰雅族人在從事農事生產或狩獵,須遵行 Gaga 及其禁 忌,並進行各種祭禮。而在從事農事生產時,如遇人力不足,同 Gaga 成員,得請全社份子加入工作,形成勞役團體,使全社同心協力,又可 彌補人力與技術上的不足。 (三)宗教方面:Gaga 有共祭、共守禁忌、分食祭肉的規範,Gaga 視為是整 個血族組織,因而有共負罪責的權利與義務。在狩獵或農耕時,須遵守 Gaga 的禁忌與儀禮,倘若一遇事故,經濟生產的一切活動,需透過宗教 3.

(12) 活動,直到 Gaga 認為祖靈已施予靈力後,才能繼續安心工作。 (四)社會規範:已團體的力量,約束 Gaga 內的成員,不違反祖靈禁忌,如 近親通婚、私通,用以維繫社會道德倫理、維持社會安寧。. 由以上 Gaga 的功能可得知,在社會治安、社會組織、宗教信仰、社會規範 上,Gaga 深切地影響著泰雅族人的生活。而在農事祭儀方面,在泰雅族人心中, 農事是生活的中心,而狩獵是精神的支柱(廖守臣,1998)。泰雅族大部分的祭 儀都直接或間接與農業生產有關(浦忠成,2007),傳統泰雅族的歲時祭儀是以 粟(小米)為中心,進而在每年各個農事階段,配合農事有各種不同的農耕儀式, 如播種、除草、收割、入倉、求雨、求晴、驅蟲、防風等祭儀(田哲益,2001); 受到 Gaga 影響,以祖訓、團隊精神為核心,在農事祭儀舉行時,虔誠地按照祖 傳方式來實行祭儀及遵守禁忌,不違背祖靈,以免影響個人與團體的命運。透過 傳統祭儀,來凝聚成族群的文化信仰、建立價值觀與集體記憶的核心。就傳統泰 雅族歲時祭儀中,最盛大的祭祀以播種祭、收割祭、祖靈祭三項祭典為主,此三 項祭儀的舉辦時間、舉辦意義、相關禁忌,如表 1-1 所示。. 表 1-1 泰雅族三大祭典儀式 祭典名稱. 播種祭. 收割祭. 祖靈祭. 主祭領袖. 部落長老或頭目. 部落長老或頭目. 部落長老或頭目. 約二至三月間,小米. 約六至七月間,小米. 約七至八月間,小米. 播種季節. 成熟開始收割前. 收割完後的農閒時間. 請祖靈庇佑,祈求部. 祈求將屆臨的收割有. 落成員皆豐收. 豐碩的收穫. 舉辦時間 感謝祖靈此年的護佑 舉辦意義. 使部落五穀豐收,並 祈求明年更佳的豐收 4.

(13) 表 1-1 泰雅族三大祭典儀式(續) 1. 祭祀場所避免為婦女打擾。 2. 祭祀期間禁止用鹽與煙。 3. 儀式舉行時不得放屁、打噴嚏。 4. 儀式期間不可向他戶借火,也不可借火給他戶。 禁忌. 5. 播種祭舉行期間不可接觸麻及拿針,也不可砍伐活的植物。 6. 在收割祭儀式進行時,若小米滾出背籠,則不可以入倉。祭祀期 間禁止與不同祭團的人往來,儀式舉行時更禁止外人參加。 7. 祭祀期間若有人受傷、喪事、家畜病死等事項,全體停止準備, 把祭祀移後或該年不舉行祭儀。. 本研究整理,資料來源:王梅霞(2006)、陳勝榮(2006)、田哲益(2001)。. 二、. 社會資本及社區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梳理國內社區及社會資本相關之研究,探討前人關於社區社會資本 的相關研究,以瞭解社區社會資本的影響結果。 在社區與社會資本相關研究中,多關注於社區的觀光與生態旅遊面向(包正 豪,2009;何致中,2011)。在觀光方面,像是何致中(2011)在其研究的泰雅族部 落個案發展觀光的過程中,以泰雅族 gaga 的消失對部落觀光發展影響最大。因為部 落內沒有替代的規範出現,又缺乏組織增進族人間的互動,使得部落內部的網絡關 係難以復原,社會關係受到破壞後,族人之間的信任和共同價值消失。爾後,在個 人資本與部落集體資本之間機制不透明,更加深了部落內信任、規範的裂解。因此, 在社區社會資本研究中,研究對象若包括泰雅族居民的話,對於其族群的傳統社會 組織及 gaga 規範須有一定的了解。. 5.

(14) 李銀滄(2007)觀察南投縣草屯坪頂社區與竹山大鞍社區的社區分裂與融 合,其中社會資本的觀點,除了以 Putnam 提出的三項社會資本構成基本要素「信 任」 、 「規範」 、 「網絡」外,另外加入「環境」因素一併探討,來檢視兩個社區間 分裂與融合的異同。由於坪頂社區內部居民間無法互通與結合,造成聚落間自我 意識高漲,即使有社區社會資本及政府政策的投入,彼此無法信任與對話,導致 社區發展停滯不前,社區名存實亡。因此,對坪頂社區的未來,如政府能以聚落 融合為優先考量,讓社區內的聚落間能夠先融合,再進行社區營造,以及改造發 展。而在包正豪(2009)提到在社區治理、社區發展,如社區民眾的角色是被動性的 參與,這樣的集體行動很難形成在地認同感。因此,集體行為也持續不久,無永續 性,難融入社區生活當中成為文化,可見在社區參與上,社區居民的主動性及社區 內的信任關係,是社區發展能否永續的關鍵。. 陳姿月(2010)關注社會資本與社區組織/發展,談到社區志工是社區發展推動 的主力,透過與協會間互惠合作的原則,不但可以鞏固志工資源,也使得協會在 此過程中得到志工回饋,進而累積社會資本。 林玉燈(2007)採 Putnam 與 Bourdieu 的社會資本論點為基礎,以宜蘭縣蘇澳 鎮白米社區為研究區域,研究結果發現有無參與社區營造會影響社會資本的高 低。因為在參與社區營造中,社區居民可藉由人際網絡的建構與共享中體會「從 做中學」的態度,因而獲得自我價值。但研究也發現社區組織中,隱藏著權力結 構抗衡與權力未能下放的問題,是白米社區在社區營造轉型為產業發展時,應以 更開放的機制運作,才能由個人增進之社會資本提昇為整體社區之社會資本。 楊鎮毓(2010)由社會資本角度,來探討宜蘭白米尚德社區的社區營造與社區 產業發展,文中對社會資本與社區營造的關係提到,社會資本鑲嵌於社會關係 中,社區中本身蘊含著許多社會資本,而社會資本的組成內涵,具有聯繫整體關 係網絡的型態及密度,促進組織成員間認同或凝聚意識。藉由建立長期互動情誼 及信任,可累積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存在對於社區營造有相當的重要性。 郭瑞坤、徐家楓(2008)將社會資本分類為社會信任、社區網絡、社區規範, 6.

(15) 對台南市鹽水區橋南社區居民,進行古蹟保存態度及保存參與及意願進行調查, 研究調查發現居民對組織信任及對社區資訊獲取程度較高者,居民的保存及參與 意願亦較高。因此,強化社區內資訊流通的管道與效率,有助於推動社區古蹟保 存運動,且對社區事務有參與經驗或意願的居民,在社區古蹟保存的參與意願明 顯較高。研究結果顯示「組織信任」 、 「資訊流通」 、 「人際網絡」是影響社區古蹟 保存推動的重要因素。 綜合以上國內研究結果,在進行社區營造或社區發展時,多數研究常以社會 資本的觀點進行切入,像是李銀滄(2007)、陳姿月(2010)、楊鎮毓(2010)及林玉燈 (2007)。研究內容多提及社區與社會資本是相存相依的,藉由社會資本來提升組 織成員的凝聚意識,建立出社區內部信任的基礎,透過成員間不斷的交流與互 信,即使原先彼此間沒有信任關係的存在,但經由社區這個系統架構,慢慢累積 出信任根基。對社區參與來說,信任是社區發展推動的首要關鍵,倘若社區內, 各個族群自我意識強,便難於促進社區發展。如 Jules Pretty、Hugh Ward(2001) 所說:「信任需要花長時間建立,但卻容易被摧毀。當社會充滿不信任,合作便 會難以結合。」因此,建立與維持社區內穩定的信任結構,將是社區累積社會資 本重要的開端;社區有了信任的基礎後,透過參與社區組織,經由人際網絡的交 流,會增進自身價值,並鞏固組織的能量、凝聚共同意識。但是要注意的是,社 區在被賦予了權力之後,權力是否能完全由社區組織所掌控與利用,是往後影響 社區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要避免社區活動被小眾化或菁英化(郭瑞坤、 徐家楓,2008)。. 三、. 文化慶典及社區相關研究. 賴文仁(2012)文中界定的文化慶典,即由民間每年或數年一次,有計畫性確 定的日期及期間,為祭祀、紀念或慶祝某一特定對象和事物,舉凡神明、人物事 7.

(16) 蹟或事件等公開舉辦之文化性儀式活動。舉辦慶典活動可使當地居民建立文化認 同,強化地方的凝聚力。文中指出,地方居民有參與的權利與義務,將地方社會 之文化意義符號,用特定意象與儀式展演出來,以突顯地方文化的真實性與當地 生活之精神特徵。可透過慶典的舉辦,促使當地居民與外地遊客進行良性互動, 提升地方吸引力,加深遊客對地方特色的印象,並帶來地方實質的經濟利益。就 大甲媽遶境進香活動,發現「非對稱酬庸」的交換概念及透過此慶典活動了解台 灣人的傳統精神,此核心價值將不斷持續傳遞中。而張德永、劉以慧、梁煥堂(2009) 一文提到由民間團體與組織直接運作,加上居民間的合作與溝通,舉辦結合當地 文化特色與社區經濟發展的慶典活動,能使地方團結、凝聚集體意識,為共同目 的與願景努力。 徐雅慧(2006)指出,在傳統的原住民社會中, 「小米」除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 作物外,在各族的社會、文化與祭儀中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中以布農族傳統 的生活為例,族人一年中的歲時祭儀相當繁複,又祭儀是圍繞著小米的生長而進 行的。因為種植與收成小米是他們生活中最注重的事項,攸關整個種族的存亡, 其中又包含著許多的禁忌與規範,為的是要長久地延續族人的生命。布農族面對 傳統生活習慣漸漸被取代,未來可以以原住民人文與自然保育兼容兩方面,發展 結合生計與小米文化的文化體驗產業。而在吳鄭重、王伯仁(2011)一文當中,勾 勒出在不同時期台灣節慶的時空分布,其中談到除了漢人有歲時祭典外,原住民 社會也有各種歲時祭儀,除了表達對自然神靈的崇敬與感謝之外,也有放下工 作、團聚休閒的社會功能。隨著政府政策引導下,這些文化慶典的舉辦,結合地 方行銷的文化消費,創造節慶漸成為再現地方的新方式。 綜合以上對文化慶典研究之觀點,文化慶典可以視為是再現地方的新方法, 但需要有確切的時間、計畫,公開舉辦的文化性儀式,像是大甲媽遶境進香活動, 可說是台灣具代表性之一的宗教信仰、慶典活動,透過媽祖遶境進香慶典活動的 舉辦,在宗教方面,凝聚了台灣人的傳統精神。除了遊客可以藉由此慶典活動來 更加認識、體驗台灣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對內也可凝聚台灣人民的文化認同。 8.

(17) 因此,不同的族群有著各自特有的文化,發揚其族群自身珍貴的傳統文化,不僅 可凝聚族群意識,讓傳統文化繼續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不使其消失於時代的洪 流中,使各族群之間既融洽,卻又不至於被吞沒,呈現共榮的景象。所以就原住 民而言,可透過傳統歲時祭儀的慶典活動,來傳承與突顯原民特色,不但可使原 住民後代了解祖先的文化傳統,將此原住民傳統傳承下去,並且凝聚部落族群的 向心力,也可成為重新塑造部落的一個新動力。.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一、. 研究區域概況. (一) 研究區位置與範圍 宜蘭縣大同鄉位於宜蘭縣境內西南方,北接新北市烏來區,東北與宜蘭 縣員山鄉、三星鄉、冬山鄉為鄰,南與宜蘭縣南澳鄉、台中市和平區相接。 宜蘭縣大同鄉共有十個村,分別為南山村、四季村、茂安村、太平村、英士 村、樂水村、寒溪村、復興村、松羅村、崙埤村,如圖 1-1 所示。而大同鄉 整體地形以山地為主;人口組成與南澳鄉相同,居民皆以原住民泰雅族為 主,此二鄉屬於宜蘭縣內以原住民聚居為主的鄉鎮;大同鄉全鄉屬蘭陽溪流 域,主流由西南向東北穿過大同鄉中部,流出宜蘭平原(施添福,2000)。. 本研究區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崙埤村,於民國 60 年 4 月 1 日,由松羅 村再分為松羅村、崙埤村兩村,崙埤村遂自成一村(施添福,2000)。且由 於其對外交通便利,成為大同鄉主要政府行政、戶政及衛生機關的所在地, 如大同鄉公所、大同鄉戶政事務所、大同鄉衛生所、大同鄉圖書館,使崙埤 村較鄉內的其他村落,有著較便利的生活機能。 9.

(18) 圖 1-1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位置示意圖. 崙埤村的對外交通,由宜蘭市沿台七線行駛,於大同鄉境內首先經過崙 埤村,崙埤村可謂大同鄉的門戶,海拔高度約 110 公尺,交通機能便利,且 於民國 84 年於崙埤村興建泰雅大橋,跨越蘭陽溪,連接至對岸三星鄉天送 埤,更利於大同鄉居民進出、往來於宜蘭市區。. 而在崙埤社區共同舉行的小米收割祭,其種植區域及祭儀場地皆於崙埤 河濱公園內的小米園區,每年小米收割祭固定於河濱公園內的展演場舉行, 如圖 1-2 所示。崙埤河濱公園目前內部的區域規劃,主要分為壘球場、櫻花 園區、綠美化區、展演場、小米種植區,內部設施則有穀倉、展售屋、小米 10.

(19) 工廠、生態教室。在過去曾在小米園區內有竹製瞭望台,但後來礙於安全考 量,現已不存在。崙埤河濱公園全區的管理權責由大同鄉公所負責,而其中 的小米種植區、穀倉、展演場、展售屋、小米工廠、生態教室,在小米種植 期間可供崙埤社區發展協會來做使用;若在非小米種植期間,則所有權責則 交還給大同鄉公所做規劃使用。. 圖 1-2 崙埤河濱公園全圖. 11.

(20) 照片 1-1 小米園區入口 (攝於 2014/11/09). 照片 1-2 小米園區內的穀倉 (攝於 2014/06/14). 照片 1-3 小米園區展演場與生態教室 (攝於 2014/11/09). 照片 1-4 小米生態園區展演場與展售 屋(攝於 2014/11/09). (二) 研究區人口 在宜蘭縣大同鄉的原住民,主要以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的溪頭群、卡奧 灣群,與澤敖列亞族的南澳群為主。在清領時期,溪頭群因其居住於蘭陽溪 之源頭,因而稱為溪頭群,現今隸屬於大同鄉南山、四季兩村,以及部份的 樂水村、英士村。而卡奧灣群,又稱合歡群,分布於大漢溪上游,過去因曾 與宜蘭縣境內之溪頭群有來往,在日治時期時,有些族人遷移居住至宜蘭縣 大同鄉境內的崙埤村及松羅村;而澤敖列亞族的南澳群,現今分布於宜蘭縣 大同鄉寒溪村(施添福,2000)。 另外,由於日治時期大量開發森林資源,便開始有漢人陸續進入此地, 從事砍伐林木資源等工作,後加上自桃園移入定居於崙埤的泰雅族人,使得 崙埤成為原住民及漢人混居的地帶(鍾龍治、廖學誠,2006)。 12.

(21) 而大同鄉現今的人口組成,依大同鄉戶政事務所 103 年 10 月統計顯示: 總人口數 6147 人,而原住民人口數為 5090 人,原住民人口數約占大同鄉總 人口數的 83%;而就崙埤村人口組成,總人口數為 733 人,原住民人口數為 620 人,以泰雅族為主,原住民人口數約占崙埤村總人口數的 85%;反之, 則崙埤村非原住民人口比例,僅占約 16%,。. 表 1-2 大同鄉、崙埤村人口比較表 地區. 總人口數(人). 原住民人口數(人). 大同鄉 崙埤村. 6147 733. 5090 620. 原住民人口設佔總人 口數百分比(%) 註:四捨五入 83% 85%. 資料來源:宜蘭縣大同鄉戶政事務所 103 年 3 月人口統計資料。. 二、. 研究概念. (一) 社會資本 各個學科領域中,對社會資本的定義有所差異。在地理學界中,傾向 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因合作關係所增加的經濟效益(Gertler,2000;引自朱 芳慧、吳連賞,2005)。 而在社會學界中,Coleman 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的資產,經由人 與人之間互動過後,便會產生社會資本。因此,社會資本存在於人際關係 網絡中,需仰賴兩個要素:人際間的信任感、義務或責任。在社會結構中 某些面向包含了社會資本,並能協助達成該社會結構中的某些行動,但社 會資本不全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Coleman,1998) 。Coleman(1988) 從階級和網絡關係來定義社會資本,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真實或潛在的資 源總和。此資源源自於擁有一種長期穩定的網絡關係,成員之間集體擁有 的資本,可讓內部成員去取用,網絡內的關係可視為促成不同型態資本之 13.

(22) 間轉化的動力(林玉燈,2007)。 由於社會資本必定存在網絡中,因此資源的獲得取決於行動者互動之 間。然而,網絡的連結也會產生強與弱,而網絡連結的強度對於社會資本 的存量會產生影響。當社會資本開始產生累積時,就擁有改變個人甚至是 集體的力量,而對於貧窮的鄰近地區而言,發展社會資本是一條拓展社區 資本的途徑(陳姿月,2010) 。如 Coleman 認為社會資本屬於社區的資源, 因此可以間接分享給較弱勢者。且社會資本為增進個人資源的管道,社會 資本為人力資本的資源(Coleman,1988;Coleman,1990;鄧方譯,1992; 引自李淑玲,2011;林玉燈,2007)。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互動,進 行資源與資訊的交換。因此 Coleman(1990)認為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物 質資本一樣,需要不斷更新,否則將喪失價值。無法保證期望與義務關係 歷時長久而不衰,沒有定期的交流,規模無法維持;總而言之,社會關係 必須盡力維持(李淑玲,2011)。 另外,政治學家 Putnam(1993)提到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內,能夠促成 合作以致於增進社會效率的要素,如信任、規範、網絡;信任為人際信任 或社會信任;規範為一種回報的觀念,網絡著重在自願性的民間團體方 面。社會資本是為一種社會資源,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社會關係中,端 視人們如何去獲取應用及維護,而這些構成社會資本的要素,對社區生活 改善、社區發展勢必要的(林玉燈,2007;黃源協、劉素珍,2009)。社 會資本是群體所共有的資本、人力資本的累積,是社會的根本性活動,透 過公民參與非正式的社交活動,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與溝通,並培養 互惠的行為模式,提高對彼此的信任,進而以促進合作的行動來改善社會 的效率。一個社會擁有社會資本,越能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像 是一種公共財,但也會出現價值低估和供應不足的問題。因此,社會資本 必 須 透 過 一 些 社 會 活 動 而 不 斷 得 到 生 產 和 累 積 (Putnam,1993a;Putnam1995a;王列、賴海榕譯,2001;引自李淑玲,2011) 。 14.

(23) 就 Putnam 對社會資本,主要歸納為:信任、規範、網絡。但缺少互惠 與交換的概念作探討,互惠與交換會增加信任,在社區當中的志工制度就 是互惠的其中一種方式,透過個人與組織的互動,進而增加社區的信任。 縱使社會資本沒有明確的定義,但信任、互惠、網絡、規範普遍為構成社 會資本的基本要素(黃源協等,2011)。 是以,本研究以 Jules Pretty、Hugh Ward(2001)定義出社會資本的四 個主要面向為基礎,分別是信任關係(relations of trust) 、互惠與交換 (reciprocity and exchange)、共同的原則規範與約束力(common rules, norms and sanctions)、連結、網絡與團體(connectedness, network and groups)。在 Pretty、Ward(2001)提出的信任關係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在個體之間有 已知的信任;二是在彼此間沒有已知的信任,但在已知的社會架構中會因 信賴而逐漸提升信任。而互惠與交換也有兩種類型,一為具體的互惠,指 大致相等價值的物品同時發生交換;二為擴散的互惠,指在任何給定的時 間裡,持續交換的關係,可能是不求回報的,但隨時間的推移會被償還和 平衡。另外,共同的規範與約束力,常被稱為遊戲的規則或社會系統中的 內在道德。最後,連結、網絡與團體在社會資本是很重要的面向,在團體 之間有許多不同的連結類型,這種連結可能是單向或雙向的,也可能需要 長時間的建立,像是物品的貿易、資訊的交換、相互的幫助、提供貸款、 共同慶祝(祈禱、結婚、喪禮)等。據此,本研究將社會資本的概念定義 為信任關係、互惠與交換、網絡合作、規範關係,藉以來探討社區社會資 本與文化慶典之間的積累變化與成效。. (二) 文化慶典 以慶典具有文化意涵的儀式實踐來看,文化慶典須以展現當地世俗生 活與人文資源特色為目的,由地方居民自發性地舉辦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 慶典活動稱之(賴文仁,2012) 。Getz(1991)所歸納的節慶特性,包括:公 15.

(24) 開給大眾參與、舉辦地點大致固定、具有特定主題和時間、經過事先計畫、 有組織運作與經費配合、非例行性的特殊活動等(吳鄭重、王伯仁,2011) 。 因此,文化慶典的意義,為地方社群基於共同目的、時空脈絡下所進行之 集體行動(林政逸、辛晚教,2009)。 綜合以上學者之觀點,本研究對文化慶典之定義為每年有明確的日 期,由地方居民集體基於共同目的,自發性地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性 慶典,以展現當地歷史文化、人文特色。. 三、. 研究方法. 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承襲前述之研究概念為基礎,採用質性與量化並行 的方法進行研究。質性部分首先針對崙埤社區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蒐集與分析, 後針對崙埤社區居民進行量化研究,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如下:. (一) 相關文獻與資料蒐集 蒐集崙埤社區相關的文獻資料或新聞報導,包括地方鄉誌、地方文史 資料、社區發展協會刊物、鄉公所刊物、碩博士論文及期刊,以及政府單 位公告相關統計資料,如大同鄉公所、大同鄉戶政事務所發布之官方統計 資料。 並且本研究透過田野實察,於 2014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於崙埤社 區進行田野調查,並拍攝崙埤社區小米園區之相關照片作為紀錄;並且實 際參與 2014 年由大同鄉公所主辦的「小米收割祈福禮」活動,在此之中 觀察與互動,透過非正式的訪談探索崙埤社區的發展現況。. (二) 深度訪談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訪談大綱採用半結構式,先行擬定出訪談大 16.

(25) 綱,於訪談時依照所擬大綱進行。本研究將社會資本分為信任關係、互惠 與交換、網絡合作、規範關係。 訪談時程自 2014 年 3 月至 7 月、2014 年 10 至 11 月,訪談時間每次 約一小時不等。在受訪者的選取上,以滾雪球的方式來找尋訪談對象,在 訪談結束後,再請受訪人推薦後續合適人選受訪,進行下一次的訪談,依 訪談結果可以了解崙埤社區的發展、演變,。 訪談對象以瞭解崙埤社區發展脈絡者、熟悉及曾參與過崙埤社區小米 收割祭的社區居民為主,包括發展協會理事長、發展協會理監事、村長、 社區營造員、鄉公所職員、小米園區種植者;在社區產業經營者,有民宿 業者、餐飲業者、零售業者;另外,還有隸屬大同鄉公所經營之泰雅生活 館的館員,共計 27 人,詳細受訪者列表,如附錄Ⅰ所示。. (三) 問卷調查 接續前面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後,在後續的研究調查,加以採用問 卷調查方式,問卷量表採用李克特五等尺度量表(Likert Scale),針對崙埤 社區居民,實證社區居民之文化慶典參與的主要因素,以及崙埤居民對 小米園區及小米收割祭的滿意度,與其社區社會資本的主要影響因子。 問卷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小米園區管理的滿意度問項, 第二部分為崙埤社區社會資本問項,第三部分為受訪者基本資料。調查 期間為 2014 年 8 月至 9 月,於崙埤社區實地進行問卷隨機取樣發放,共 發出 172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數量為 142 份,有效率約為 82.55%。問 卷如附錄Ⅱ所示。 根據問卷回收所得資料,利用 SPSS 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的採用的 相關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主成分因素分析(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爾後,使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17.

(26) model, SEM)中的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以 LISREL 8.8 進行分析,分析小米園區經營管理滿意度、崙埤社區社會資 本,以及與行為意向之間的相關性。 在本研究 SEM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中,整體適配評鑑指標的理想數值 範圍及判定標準,於絕對適配指標中,當 RMSEA 等於或小於 0.05 時, 代表模型是可以被接受的,為良好適配(good fit);若 RMSEA 為 0.05 至 0.08,代表算是不錯的適配(fair fit);若值在 0.08 至 0.10 之間,為普通適 配(mediocre fit);若大於 0.10 表示不適配(黃芳銘,2007);在適配度指 標 GFI,一般需大於 0.90 才視為具有理想契合度(邱皓政,2008) ;而在 SRMR 值,一般而言模型適配度可接受的範圍在 0.05 以下(吳明隆, 2008)。其次,在增值適配指標中,NNFI 值一般須大於 0.90,才不會受 模式複雜度影響;而在 CFI 指標,當 CFI 指數越接近 1 越理想,但一般 CFI 指數通常須大於 0.9。最後,在簡效適配檢定中,PNFI 值一般以大於 0.50 作為適配與否的標準(吳明隆,2008) ;而於卡方自由度比 χ2/df,一 般標準是比值小於 3(徐聖訓,2009)。. 四、. 研究架構 本研究欲了解崙埤社區在推動小米收割祭的過程中,社區社會資本的產 生、運用及其產生的結果。就社會資本的四個面向:信任關係、互換與交換、 網絡合作、規範關係,探討相互影響的關係,並說明社會資本如何幫助小米 收割祭的推動,而此文化慶典的發展,主要聚焦於社區、文化、經濟三方面, 以及舉辦小米收割祭對社會資本的四個構面如何累積?或是減少?探討其變 化的因素,以下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圖,如圖 1-3;而本研究設計流程,如 圖 1-4。. 18.

(27) 圖 1-3 研究架構概念圖. 19.

(28) 圖 1-4 研究流程圖 五、. 研究倫理. 在學術研究中,基於研究者從事研究的自由,又必須兼顧不使研究對象受任 何傷害。在進行深度訪談前,先行表達研究者的身分、研究目的,以及告知研究 訪談大綱,並經由取得訪談對象同意後,方才進行後續的深度訪談研究。在進行 深度訪談時,如有必要對訪談內容施行錄音時,基於尊重訪談對象的立場,予以 告知並徵求其同意後,始以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反之,如在徵求訪談對象同意 時,對方予以拒絕,則沒有對此次訪談施行錄音。. 在本研究的研究區域其人口組成結構,包含泰雅族原住民,牽涉原住民議題 之研究。近年來,在原住民領域的學術研究甚是重視研究倫理。在 Person and Minter(2011)提到的 FPIC 原則(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FPIC),是目前於 許多政策中的核心要素,起初源於醫學科學實驗,而現今 FPIC 被廣泛利用於傳 統知識、原住民與當地社區的背景研究中。本研究所要關注的課題在社區社會資 本,以社區居民自身對社區及小米收割祭的感受為主,以 FPIC 為原則,研究對 象在自由意志的情況下同意進行研究,在訪談前經由其事先思慮後同意,在訪談 前告知訪談目的、內容,且問卷採無記名的方式,不論在訪談或發放問卷,皆明 確傳達訪談內容僅限於個人學術論文上,並不會對外公開。. 20.

(29) 第二章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發展及其社會資本 本章將先探討崙埤社區發展協會如何發想及規劃小米生態園區、小米收割 祭,並分析小米生態園區與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關係。最後,探討小米生態園 區、小米收割祭的現況與未來。. 第一節 崙埤社區小米生態園區及小米收割祭的發展歷程 一、. 崙埤社區參與自主營造 崙埤社區發展協會自 2002 年,由九寮溪的封溪護漁行動,開始積極推動社. 區居民自主營造,自發性地組織護溪巡守隊,定時安排居民巡溪護漁,帶動起崙 埤社區發展的可能。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帶領,使得社區居民開始參與社區共同 事務,誘發出居民對崙埤社區未來發展的共同願景。爾後,社區發展協會組織漸 趨健全,整體運作得宜,居民有集體共識,便開始以九寮溪封溪保育,向鄉公所、 縣政府申請補助,亦或是向外與中央部會尋求資源協助,如林務局的「社區林業 計畫-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勞委會的「多元就業計畫」等。 與此同時,宜蘭縣透過仰山文教基金會1來輔導縣內社區營造,於 2001 年時 承辦「2002 年宜蘭縣社區影像日曆」,協助宜蘭縣的 12 個社區編印社區日曆, 崙埤社區由當時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爭取,也有參與其中共同設計宜蘭縣社區 影像日曆,崙埤社區為當年度 10 月份月曆的主軸。經由參與社區影像日曆製作, 將社區的人文、自然景觀及地方產業特色向外宣傳,活用自己社區內部所擁有的 資源,如崙埤河濱公園的規畫、九寮溪自然步道的自然生態等。另外,文建會以 「第四區社區營造中心」計畫,委託仰山文教基金會,培訓社區規畫設計人員,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同年,由宜蘭縣政府委託宜蘭社區大學,推出「宜蘭縣社區. 1. 仰山文教基金會,成立於 1990 年,為宜蘭匯聚民間文教力量的公益組織,長期投入宜蘭地區 社區營造的工作,協助社區從基層的公共事務做起,培養社區參與的基礎。 21.

(30) 總體營造員培訓暨輔導計畫」,目的在於培訓社區營造人員,使社區營造人員根 植於社區當中,強化在地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能力,公部門希望建立社區的自發 性、自主性,由社區團體自動自發提議,再向公部門提報計畫。崙埤社區居民也 搭上當時宜蘭縣社區經營的順風車,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營造、培訓計畫,由參與 培訓計畫的人員,再將所學習的內容傳授給有心共同社區營造的居民,藉此帶動 起崙埤社區營造的風氣,組織起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其實,崙埤社區發展協會 在社區自主營造上,比起大同鄉原鄉的其他社區而言,本身具有優勢、佔有先機, 不僅因為有曾經參與過社區培訓計畫的人員,也因其社區發展協會組成人員,有 較多的高知識份子,或是熟悉公部門的運作者。有了熟知與公部門應對的社區發 展協會幹部的幫忙,讓崙埤社區在發展社區營造初期,有較順利的起步,如訪談 對象 BC2 表示: 「也可以這樣講,崙埤社區教育程度比較高,在整個社區,其實 我覺得一個地靈人和,我們這個社區還有一些人才蠻聚集的,你說像後山,像南 山、四季那邊,你說叫他們要寫企劃案,有些真的對他們太難…」 (訪談對象 BC2, 2014/06/13)。 崙埤社區在九寮溪所做的社區集體行動有了良好成效,不僅保育九寮溪沿岸 的自然生態環境,又藉著九寮溪自然生態步道吸引觀光人潮,為社區居民集體行 動打下良好的根基,自然也就激盪出更多對社區未來發展的可能面向,擴大了社 區發展的願景。除了已有的自然資源景觀可做為社區一大特色外,於 2002 年, 由當時於鄉公所擔任農業技士的崙埤社區成員,觀看電影「夢幻部落2」後得到 靈感,認為原鄉部落的各個族群都有很多的小米田,但是小米卻沒有一個非常大 面積的種植區域,試想是否能將小米與崙埤社區做個連結,不僅是發展小米,也 希望大同鄉內的每個部落社區都能有一個腹地或閒置空間,使每個部落有各自不 同的產業發展。起初,因樂水社區已擁有一片大範圍的閒置空間,便先行與樂水 社區作接洽,欲發展小米園區計畫,但徵詢過樂水社區發展協會的意見後,樂水 社區的意願不是很高。因此,農業技士便轉而將此想法與時任崙埤社區發展協會 2. 電影「夢幻部落」,2002 年由鄭文堂執導與編劇的台灣電影。 22.

(31) 理事長商量,期望能重新整合泰雅族散種的小米田,經由崙埤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長認同其理念後,便開始嘗試以泰雅族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做號召,由時任崙埤社 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帶領,著手申請相關計畫支持、進行小米生態園區的規劃,為 小米收割祭的構思開端。 後來,崙埤社區為了尋找其社區特色,確立社區的定位,嘗試找出與其他原 住民社區的不同之處。由於社區住民大多為泰雅族原住民,便興起了以泰雅族傳 統文化做為社區另一項的發展主軸,搭配上小米文化為主。崙埤社區在 2003 年 時,取得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導的「原住民族部落美化家屋計畫」的補助, 開始實際地對社區景觀進行改造,施作以竹子、木材為材料,採區塊規劃的方式, 整修台 7 線公路兩邊及朝陽巷內,總計共 43 戶社區房屋,使社區的建築景觀能 有協調性、具有原住民特色(鄭凱方,2006;崙埤社區發展協會,2010)。 之後,並獲得了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5 年度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資源 池造產計畫-重點示範部落計畫」的補助,建設小米生態園區內設施,規劃小米 的種植,開啟崙埤社區有形的小米文化傳承。. 二、.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的發展. (一) 崙埤河濱公園的成立 大同鄉公所於 2001 年成立崙埤河濱公園,公園面積約 12 公頃,現今的崙埤 河濱公園為一多功能的場地,園區內有小米生態園區、櫻花園區、壘球場、停車 場…等,提供社區居民休閒遊憩使用。 崙埤河濱公園,早期在河堤尚未建置完成前屬河床地,每當豪雨、颱風肆虐 期間,常造成洪水等災害的產生。過去在堤防尚未向外拓展時,堤防是沿著台七 線設置,當時的河床地是由外地人(非崙埤社區當地居民)承租來種植柳丁(訪 談對象 C4,2014/05/17)。但當河堤重新建置完成,向外延伸 300 公尺後,原先 的河床地被納進堤防內,堤防內增加大範圍的腹地,這些土地不再像以前是被阻 23.

(32) 隔在堤防外的河床地,變成是堤防內的土地。因此,讓崙埤社區居民產生了這些 土地是我們崙埤土地的想法。. 「堤防弄好以後,那個裡面就變新生地啦!那我們這邊就…我們崙埤的 地啊,那為什麼外面的人可以來做?後來就說要把那塊地剷平啊!」 (訪談對象 C4,2014/05/17). 爾後,經過整治完成後的河床地,鄉公所與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申請撥 用,移交權責後,由大同鄉公所進行管理,新的腹地便沒有再提供給他人承租利 用,土地由鄉公所管理。於 1999 年,當時時任的鄉長規劃將新生的腹地設立為 河濱公園,針對河濱公園的利用目的,也與當地居民來做協調,如訪談對象 C1 提到他曾提議將新生的腹地作為公園用途,讓居民可以有休閒遊憩的空間。後 來,經過當地居民與鄉公所協商後,公所決定將這 12 公頃的土地做為河濱公園 使用,讓社區居民可以永續利用。在當時的規畫方案中,除了作為河濱公園的提 議外,時任的大同鄉鄉長原先曾想將河濱公園作為類似森林公園的概念,種植檜 木、肖楠等大型樹木,但後來因腹地廣大、推動經費龐大,且河濱公園位於行水 區不適宜作此利用,此一提議因而作罷。 近年來,鄉公所在崙埤河濱公園內新闢櫻花園區,種植櫻花,與台七線上沿 線既有的櫻花,以及武陵農場的櫻花相互呼應,賞櫻成為大同鄉新興的觀光主 打,種植到現在櫻花園區內有約四百多棵的櫻花。每逢花季時,鄉公所會舉辦櫻 花季活動,搭配河濱公園內的綠美化區種植波斯菊,讓河濱公園呈現花團錦簇的 樣貌,吸引觀光人潮的進入,也帶動崙埤河濱公園旁的崙埤社區,於花季期間, 會湧入大批賞花人潮。. 24.

(33) (二) 小米生態園區的成立 大同鄉公所於 2004 年在崙埤河濱公園內,成立小米生態園區。有了小米園 區,也才有了社區共同舉辦小米收割祭的開始。不論是由社區發展協會或鄉公所 開始主導舉辦小米收割祭,崙埤社區泰雅族原住民的小米收割祭舉辦場所,不再 只局限於各自私人的土地或保留地,而是有了個可供所有崙埤居民一同種植的公 共範圍,不少原先有種植小米的家戶,也加入至小米園區內一同種植小米,泰雅 族每年最重要的農事祭儀-小米收割祭的舉辦,便轉移到小米生態園區共同舉行。 而會在崙埤河濱公園內劃設小米生態園區,主要是社區居民認為河濱公園腹 地大,單單只作為公園一用,過於可惜,若不善加利用恐怕會走向荒廢一途,認 為應該做些不同於以往的利用,不是只提供居民休閒遊憩的場所。憑藉社區居民 的集體共識,開始著手進行泰雅族小米文化的復興,做為社區發展的另一項營造 目標。即使在臺灣其他族群的原住民,也同樣有著種植小米的文化,但是能有如 此大面積、緊鄰的土地,可作為一個專業的小米栽種區來利用,供社區居民進行 耕種,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後來,於 2003 年時,時任的崙埤社區發展協會理 事長與其在鄉公所任職的親戚,一個為社區發展協會領導者,一個在鄉公所工 作,兩人之間的關係,讓社區與地方公部門兩邊溝通的管道更為順暢,有助於推 動崙埤小米園區,建立良好的開端,經由社區發展協會與公所兩方不斷進行溝 通,時任的鄉長也認同社區想要打造小米園區的理念,並將土地借給社區發展協 會來統籌規劃小米園區。. 「小米是每個部落有人有在做,但是那麼一個社區那麼大的地,弄一個 小米專業栽培區,全國沒有…我說很好啊,我就推…我就去找鄉長,我 說那塊地你要管,你又沒有能力管,乾脆我來推小米園區…我們就把為 什麼要推的原因告訴他,鄉長一聽,這樣很好啊,這樣以後將來不錯啊, 我就說好!那我就開始去弄(小米園區)」(訪談對象 C4,2014/05/18)。 25.

(34) 在時任的崙埤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努力構思及奔走下,首先解決流經堤防 的溪流所造成的水患問題。每當大雨來襲時,崙埤溪的溪水易改道,使堤防內河 濱公園用地,經常受到氾濫的影響,而無法順利耕作。透過當時的理事長與水保 局、縣政府協商後,水保局同意做個滯洪池、整理河道、蓋橋梁,來解決崙埤溪 經常改道所造成的影響,並運用挖滯洪池所清空的土,來填補河濱公園內地勢較 低的地方。待河道的氾濫的問題解決後,時任的理事長藉由整治好後的崙埤溪河 道走勢,沿著河道順勢將小米生態園區,區分成七個區塊。. 「在做的時候…每次大雨以後,河水改道…這個溪是我們的生命泉源…但是 出來到了部落以外,外面你底下的就氾濫,變成我們農作物就沒辦法做…跟水保 局、縣政府講,最後水保局答應我們,大概快兩千萬,弄一個很好聽的叫滯洪池… 把水道弄好…現在橋也有啦…做再大的颱風我當然可以做…水道都沒有變,所以 很穩…人家以前地低低的…但現在弄的滯洪池,把低的補上去,高的砍了,就平 了嘛…剛好因為它滯洪的水道,正好我用我的思維去把區塊更好分,沿著河道就 把它區分成七個位置,就小米園區」(訪談對象 C4,2014/05/18) 。. 之後,於 2005 年崙埤社區獲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部落自主計畫」補 助(鄭凱方,2006),有了經費的挹注,社區發展協會便開始著手改善社區內的 硬體設施,便藉此計畫的支持,大力推行種植小米,重現傳統泰雅族的飲食文化 資產,從社區發展協會幹部、鄉公所職員,乃至社居居民,都認同小米是泰雅族 文化的重要象徵,是他們過去重要的糧食之一,也是傳統祭儀的核心,具有其代 表性。 「…小米這個是很好的一個米食嘛!我們原住民過去是以小米為主食 嘛!」. (訪談對象 CG5,2014/07/09). 「小米是我們原鄉最重要的食材,也是民俗祭典的重要來源,雖然我們 26.

(35) 社區小米已經慢慢遠離生活,目前我們社區傳統文化除了歌舞以外,唯 一可以展現出我們泰雅傳統的生活模式,代表性的就是小米了!」 (訪談對象 CG1,2014/03/16) 「因為小米就是我們原住民主要的糧食,應該算是文化的資產,小米跟 原住民從以前尤其是泰雅族,其實各族都一樣,泰雅族以前就是玉米, 就是陸稻,不然就是小米、地瓜,是四大主食,小米是最重要的。」 (訪談對象 C4,2014/05/18). 泰雅族的歲時祭儀建構於部落社會組織之下,祭儀圍繞著狩獵、農耕、經濟 生產等活動,彼此息息相關(田哲益,2001),農事相關的歲時祭儀與小米有著 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今於大同鄉崙埤村的泰雅族人,係屬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溪 頭社之崙埤社(施添福,1999) ,賽考列克亞族的社會組織組成依據分為兩種, 一是同血統的祭團,二是共同儀式團體的 gaga 祭團。傳統收割祭的祭儀活動即 是由祭團內成員共同參與,收割祭的意思即是粟收穫的儀式,信奉祖靈的泰雅族 人在粟成熟時便會舉辦收割祭,主祭由族內耆老或頭目擔任。 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泰雅族人開始與外界交流頻繁,傳統的歲時祭儀、gaga 祭團,受到耕作作物與社會組織型態的改變,皆逐漸的式微(田哲益,2001), 甚至是消失於族人的生活之中。使得小米從過去與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族人 的主食,也是祭儀的中心,卻漸漸遠離族人,從他們的生活中脫離,在部落內想 看到種植小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現在很難輕易看到種植的小米田,但其實 一直以來,崙埤社區還是有泰雅族居民會種植小米,只是會種植、願意栽種的人 愈來愈少,且種植於他們私人的土地或原住民保留地,而非是集中種植於同一區 域。與種植小米相關的農事祭儀還是有舉行,如播種祭、收割祭,只是相關的祭 儀規模小,非整個部落共同舉行,僅就各自有種植的部落居民自行簡單舉行。 以泰雅族傳統栽種小米的文化為契機,創造出部落特有的產業,讓社區居民 能夠在地就業,解決社區失業問題,並期望由栽種小米來衍生出部落文化再造的 27.

(36) 更多可能,且讓現今一代的年輕人能了解過往傳統祭儀文化,並能代代傳承下 去。小米生態園區的成立,不僅是得到鄉公所的支持,也獲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 會的計畫審核肯定,乃至於宜蘭縣政府也感受到了社區欲推行自己族群特有的文 化慶典的熱情,讓崙埤社區舉辦小米收割祭文化慶典,使得崙埤社區的小米生態 園區成為宜蘭縣第一個設立的小米生態園區,並在 2005 年時由宜蘭縣政府掛名 主辦小米收割祭,實則由社區發展協會在執行。. 「宜蘭大同鄉崙埤社區為重現小米文化及景觀,去年在當地規劃種 植兩公頃的小米田…縣政府十八日舉行「Trakis 夢幻小米田」豐收祭…」 (無名氏, 2005/06/18). (三) 小米收割祭的開端 崙埤社區自 2005 年首次舉辦小米收割祭,至 2014 年已有十年的歷史,如表 1-3 所示。但追溯過往歷年的舉辦,在這十年間並非每年都有舉辦小米收割祭, 社區發展協會需承受舉辦祭儀經費來源的壓力,光靠社區發展協會自身的財力是 無法承擔祭儀的支出。這也顯現出不只是崙埤社區,乃至臺灣各地的社區發展協 會在自發性推行社區營造時,很常面臨的問題就是資金來源的缺口,即是社區有 心要做,可是沒有經費執行,往往許多願景也只能成空談。 在過去歷年小米收割祭的舉辦,起初有過計劃經費由宜蘭縣政府的原住民事 務所3補助,到後來的計畫經費來源多半靠是來自鄉公所。一旦崙埤社區沒有尋 找到足夠的經費資助,當年度小米園區的小米收割祭就也只能停辦作收,但是即 使小米收割祭的舉辦沒有連貫性,出現斷層,經歷了更迭及波折,小米園區時至 今日還是存在,而從 2009 年起連續舉辦小米收割祭到現在。 3. 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經由宜蘭縣政府於 2007 年修正宜蘭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後,於 2008 年 1 月 1 日設立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主要職掌宜蘭縣境內原住民鄉鎮部落的居住環境品質、永續 部落發展之事務,並落實政府照顧原住民之政策,提升原住民事務執行力及行政效力。 28.

(37) 崙埤社區在舉辦小米收割祭時,不光只是推廣泰雅族的小米文化,連帶的一 併將社區內其他觀光景點進行宣傳,為崙埤社區做整體的行銷,像是從海報文宣 上可以看到,如圖 2-1、圖 2-1。在小米園區小米收割祭的一系列祭儀,如耆老 祈福禮,或是泰雅傳統歌舞的表演活動安排,祭典儀式過後的小米體驗採收活 動,以及現場製作小米麻糬製作體驗活動,這些節目的安排都是社區發展協會主 辦時必定會有的固定項目。而在活動海報上,另外也會將社區著名的九寮溪自然 生態步道,以及由大同鄉公所管理的泰雅生活館所舉辦的其他活動增列上去,遊 客可以自行參加,提供遊客不一樣的遊程選擇,像是可以事先預約九寮溪步道的 導覽解說人員,為的就是希望遊客在參加完小米收割祭活動後,也能到九寮溪自 然生態步道健行,或是到泰雅生活館參觀,打出崙埤部落文化與生態之旅的招 牌,希望遊客在崙埤觀光停留的時間能增長。. 表 2-1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歷年舉辦日程表 舉辦日期. 舉辦名稱. 主辦單位. 舉辦地點. 宜 蘭 縣 政 崙埤社區小. 2005/06/18. Trakis 夢幻小米田. 2009/06/20.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2010/06/21.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2011/06/18. DALAH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2012/06/16. DALAH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2013/06/22. 小米收割祭(kmlwy trakis)文化活動. 2014/06/14. 泰雅文化情系列活動-小米收割祈福禮. 府. 米生態園區. 宜 蘭 縣 大 崙埤社區小 同鄉公所. 米生態園區. 崙 埤 社 區 崙埤社區小 發展協會. 29. 米生態園區. 崙 埤 社 區 崙埤社區小 發展協會. 米生態園區. 崙 埤 社 區 崙埤社區小 發展協會. 米生態園區. 崙 埤 社 區 崙埤社區小 發展協會. 米生態園區. 宜 蘭 縣 大 崙埤社區小 同鄉公所. 米生態園區.

(38) 圖 2-1 宜蘭縣大同鄉 98 年度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圖 2-2 100 年度 DALAH 小米收割祭文化活動 (圖片來源:大同鄉鄉公所網站:http://datong.e-land.gov.tw/,瀏覽日期 2014/09/20) 30.

(39) 在小米生態園區裡種植小米,除了可以延續原鄉的傳統文化,最主要是期盼 舉辦小米收割祭找回部落最初的凝聚力、向心力,「主要是要讓自己的人能凝聚 這個力量(訪談對象 CG3,2014/06/13)」 。且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如同其他偏 遠地區的鄉鎮所面臨到的人口老化問題,崙埤社區內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失,青壯 年向外尋求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導致社區內部留存的人口結構年齡層偏高, 因此也期待藉由小米這項農作物,能幫助崙埤社區當地發展,改善社區居民的生 活現況,增加居民的經濟收益,進而能留住青壯年人口,待在當地發展,而不是 迫於現實,只好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拼。. 「最主要就是,讓這邊…宜蘭縣,或者說對外,就是說我們這個崙 埤社區有種這個是我們社區的農特產品之一,也是我們原住民的重要的 植物,就是一個重要資源的來源,所以要傳承下去、繼續做下去,然後 就去推廣,看能不能再研發一些東西,做一些另外的產品。」 (訪談對象 B3,2014/04/12). 「其實應該是還原(文化)啦…原住民是這樣的,春耕夏收,那個有 一個收割祭,那個收割祭啦,…要收割的時候我們就跟我們的祖靈說, 謝這一年讓我們有很好的收穫,很好的收割,然後他們會跟祖靈獻祭 說,感謝上天能夠…今年以來能夠讓我們會有非常好的豐收,能夠延續 我們原住民的那個生計…像我們七月收割嘛,八月感恩嘛,…小米祭實 際上那就是感謝祖靈,謝祖的。」 (訪談對象 G2,2014/07/08). 此外,由於早期泰雅族居住於山區,因此傳統的小米種植多半位於山坡上, 交通易達性低。但現在有了位於交通幹道-台七線旁的小米生態園區,對於有意 願種植小米的居民,或是外地造訪的遊客,有了地利之便,或許會增加居民種植、 31.

(40) 遊客到訪的意願,而且大同鄉公所無償出借土地,支持崙埤社區發展協會來推廣 小米種植,無償提供場地也使得復種小米能有個有形的開端。 對大同鄉公所而言,如果在小米生態園區復種小米,能成功打響崙埤社區的 知名度,進一步能結合崙埤社區內的其他觀光景點,像是泰雅生活館、九寮溪生 態教育園區、崙埤池等,讓崙埤社區能有更多的觀光亮點,觀光方面能提供文化 產業、生態教育…等多種面向的旅遊型態,多樣化的觀光模式供遊客選擇。從大 同鄉門戶的崙埤社區開始,藉由鄉內各社區的景點串聯,使遊客能多駐足於崙埤 社區,抑或是延伸至整個大同鄉。. 「種小米…做成那個小米酒,甚至就是他們的小米醃肉的東西、吃 的東西…其實這東西,因為他們量不多,實際上來講,這個部分多多少 少也有蠻不錯的一個文化產業的推廣。」 (訪談對象 G2,2014/07/08). (四) 小米收割祭的祭儀 小米收割祭,即指舉行初割小米的祭儀(華國媛、洪栩隆與林昭光,2010)。 現今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舉行時間,應視小米播種時間而定。小米的種植方式是 以種子播散,在崙埤社區每年最佳的播種時間是過年的前、後各一週,這三周內 是小米最適宜的播種時間,一年僅一穫。小米成熟到收割約需四至六個月的時 間,但由於臺灣每年七月是颱風生成侵襲開始的季節,因此於小米園區所種植的 小米,大約在六月結束前就會採收完畢,因為小米植株如遇到大風,苗株傾倒後 容易受潮;如遇大雨,小米植株及穗容易泡水、發霉,影響到整體收成的結果, 因此每年崙埤社區的小米收割祭,約在六月中舉辦。. 32.

(41) 照片 2-1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3 月). 照片 2-2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4 月). 照片 2-3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5 月) 照片 2-4 小米園區種植區局部(6 月) (攝於 2014/03/16、2014/04/12、2014/05/18、2014/06/13). 傳統泰雅族的小米收割方式,是以雙手一株一株去抽穗,將穗梗與植株分 開,或是以竹刀來收割;而在有鐵器製品後,才改用小刀。傳統的採收方式,使 收穫所需時間較長,抽穗後所採收的小米穗梗長,便於將小米穗綑綁,綑綁後再 取需要的穗梗長度,除去部分不需要的梗。綑綁且修整過的小米串,直接於採收 地上倒放進行曝曬,待其曝曬時數足夠後,才將之收進穀倉內存放。小米收割祭 儀式於天剛亮的清晨時分就開始舉行。儀式進行前,要先行選定兩位祭主進行收 割,選取的依據是由小米先成熟的人為代表(王梅霞,2006)。儀式的過程,由 祭主各自在自己種植的小米田裡,割下四束小米綁在竹竿上,並祈求今年小米收 割豐收,待收割完這兩個祭主的小米後便返家,將使用的鐮刀及小米束綁在竹竿 33.

(42) 上,以免老鼠偷吃,將先前割下的這四束小米保存下來,將作為下一年舉行播種 祭所使用的靈粟(田哲益,2001;王梅霞,2006)。隔日,由頭目或耆老進行小 米收割祭告祖儀式後,各家戶才可以開始收割小米。收獲後的小米,需待全部收 穫完且曬乾後,才可以收入穀倉當中存放。. 而在現今崙埤社區的小米收割祭,不再使用傳統用手抽穗的方式,而改由用 小刀割穗,為求節省收割時間、精力。收割方式的改變便影響到曝曬方法的改變, 現在收穫的小米梗短,在平坦處以平鋪的方式曝曬,也方便後續小米穗加工的進 行。在祭典開始的時間,現為因應讓外來貴賓、觀禮者、遊客可以一同參與,也 不若過往選在破曉時分舉行。在傳統與現今崙埤社區儀式舉行所需的祭品選擇 上,並無太大不同,祭品皆備有醃肉、小米酒、小米祭糕,現在還會搭配社區居 民當季所種植的農產品置入其中。. 崙埤社區小米收割祭則將傳統祭主選擇的概念,轉化用於體驗小米採收區的 選擇方式,依當時小米園區各種植區的小米成熟度而定,以收割時間較靠近小米 收割祭儀式舉辦日的區域,作為遊客體驗採區的範圍。而在儀式內容方面,依然 保有部落耆老以泰雅族語所做的祈福禮儀式,向祖靈祈求來年仍能五穀豐收、收 割順利。另外,在儀式流程中,竹製禮炮是改良自過去為防止鳥類啄食小米、驅 趕鳥類的竹製響板,將之使用於儀式開始時,作為與祖靈互通的儀式。並加入許 多泰雅族歌謠、舞蹈的表演性活動,於耆老祈福結束後,再由耆老帶領參與收割 祭儀者到體驗採收區,解說過去泰雅族收割相關方式,後由參與收割祭者自行開 始體驗採收的樂趣。. 34.

(43) 表 2-2 泰雅族小米收割祭的祭儀 泰雅族小 傳統小米收割祭. 崙埤社區的小米收割祭. 收割方式. 用手抽穗. 用小刀割穗. 曝曬方法. 穗長,綑綁成束倒放. 穗短、平舖. 儀式時間. 天色微亮時. 因應遊客調整時間. 米收割祭. 收割儀式. 祭品的準備:醃肉、小米酒、小米糕(現在:當季的農產品) 祭主的選擇:. 體驗小米採收區:. 挑選小米先成熟的為祭主,先 行採收完畢。. 體驗採收區內供參與者採收。. 儀式過程:. 儀式過程:. 祭主代表. 竹製禮炮與祖靈互通. ↓. ↓. 割四束小米作為靈粟,綁在竹 儀式流程. 視慶典當時的成熟度而定,在. 泰雅族舞蹈表演. 竿,並祈求今年豐收. ↓. ↓. 由部落耆老帶領祈福儀式. 再集合由頭目祈禱今年豐收. ↓. ↓. 耆老將祭糕綁至祖靈樹上. 隔天各家戶再派人到自己的園. ↓. 裡舉行收割的儀式. 耆老唱泰雅古調,保佑五穀豐收. 收割完成的小米,曬乾後才取回. 祈福儀式結束,再由耆老帶領至. 進行入倉儀式。. 小米田解說、採收小米。. (本研究整理自:田哲益,2001;王梅霞,2006;訪談對象 R4,2014/07/08). 35.

(44) 第二節 崙埤社區及小米收割祭的社會資本 本章第一節已說明崙埤河濱公園的小米生態園區是如何被催生出,進而有了 小米收割祭的舉辦,以及小米收割祭舉辦對泰雅族人的意義。本節將就當崙埤社 區開始推動小米收割祭,不論是由公部門的縣政府、鄉公所主辦,或是由社區的 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此文化慶典在這當中社會資本的運用情形、產生的影響,將 在本節一一進行分析。. 一、. 崙埤社區及小米收割祭的信任關係. (一) 崙埤社區的信任關係 在前章緒論中,已提過崙埤社區的人口組成,主要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原 漢比例約 4:1。時至今日,當過去泰雅族的 gaga 規範等傳統制度漸漸消失後,現 在泰雅族族群內部的關係維繫,主要依靠宗教信仰來維持,藉由教會組織定期舉 行禮拜、聚會,來凝聚社區的居民。透過參與宗教團體,社區內居民仍保有人與 人間的信任。目前在崙埤社區主要有三個宗教組織,分別為天主教會、基督長老 教會、浸信會,其中以天主教會及基督長老教會兩者信仰人數最多,在社區中各 自設有其教會的聚會所。. 除了藉由相同的信仰,進而建立信任關係,崙埤社區居民也透過社區組織, 進而強化社區意識。在崙埤社區發展協會尚未成立以前,社區有一組織-崙埤青 友會(或稱崙埤青年會),崙青會的成立是引入由在外地工作的崙埤青年們,在 外所組成的旅北同鄉會之架構與概念(訪談對象 CG2,2014/06/13)。旅北同鄉 會創立是因長期居住在外地的崙埤青年,有感於社區情感疏離,且大家都在外地 就業,時常無法返家團聚,為此而組成旅北同鄉會,使來自同故鄉的親友們,在 情感上能有所寄託,於人生地不熟的他鄉,可以互相照料與扶持。後來,有鑑於 社區年輕人若沒有正當的休閒活動容易學壞,便將此一組織概念帶回崙埤社區,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以下透過 透過 透過 透過五年級 五年級 五年級 五年級「 「 「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 」 」為例 為例 為例作 為例 作 作說明 作 說明 說明

社區 社會 社會氣氛整體良好 出現了不同的行業 。 ,以切合社區的需要 弱勢社群

Harrington (1994) 認為倫理規範的目的在闡明責任,其研究透過責任的否 認 (Denial of Responsibility, RD) 這項人格特質與倫理規範的互動來進行測 量,並以資訊系統相關的軟體盜拷

The Future of Asian & Pacific Cities: Transformative Pathways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導引指示標誌設置規範可區分為牌面數限制、設置範圍、人因工程等三方

無線感測網路是個人區域網路中的一種應用,其中最常採用 Zigbee 無線通訊協 定做為主要架構。而 Zigbee 以 IEEE802.15.4 標準規範做為運用基礎,在下一小節將 會針對 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