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線上音樂之探索式尋求行為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線上音樂之探索式尋求行為研究"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卜 小 蝶 博士. 線上音樂之探索式尋求行為研究 A Study on Exploratory Online Music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研究生﹕林 書 宇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七月.

(2)

(3) 謝誌 咻!我的碩士生活就到了要寫謝誌的時刻。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 短;過程不是太難,也不算輕鬆;有時輕鬆愜意,也曾經拼了老命。但不論如何, 都要走完了。 兩年的時間中,最慶幸的是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指導教授,謝謝小蝶老師, 願意讓我們成為教授生涯中最後的負擔。除了論文的指導外,還從老師的身上學 習到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思考的角度、做事的態度,都是課堂上沒有,卻又極為 重要的;是受用無窮,無價的經驗。我算不上是一個好學生,不夠嚴謹、不夠積 極、不夠自律,謝謝老師對於一切的包容、體諒。 論文能夠順利產出,除了指導教授用力地拉了一大把外,還有親切、專業的 口委老師的功勞。謝謝昭珍老師、牧群老師、銘心老師所給予的建議,讓論文的 寫作過程更有方向、論文的細節能更完整一些,讓口試變成一堂平和、難得的課 也謝謝映涵學姊,無條件的幫忙我們這些學弟,從一開始的入團測驗一直到最後 的論文修改,無庸置疑的榮獲年度最佳助攻。還好老師有這樣的助理,還好我們 有認識你。 最後謝謝愛我的人,在心理上、在生活上,都是支持我走完碩士這條路的關 鍵。謝謝蓉小姐給了我一個依靠,讓我有勇氣面對壓力,有動力繼續前進;謝謝 林家人讓我任性的多讀了兩年的書,讓我沒有顧慮地在外地生活著,讓我沒有包 袱的走上自己選擇的路。還有朋友、同學、所有一路上曾經幫助過我的人,讓我 知道我不是獨自的走著,路上還有好多好多人的陪伴。 林書宇. 謹誌. 2017 夏. i.

(4) ii.

(5) 摘要 聆聽音樂為一般大眾常見且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隨著網路及數位化科技蓬 勃發展,線上數位音樂的數量及服務平台成長快速,人們逐漸從聆聽實體音樂轉 移至線上數位音樂。同時,人們對音樂的興趣常有變化,尋找未曾聆聽過的新音 樂有相當大的需求。此外,音樂搜尋不同於一般文字檢索,由於音樂缺乏足夠的 文字資訊,使用者不易以類似關鍵字的方式來表達需求,特別是一無所知的新音 樂,更是難以掌握。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在線上數位音樂環境中,一般青壯年 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動機、需求、及尋求歷程。 本研究以 18 至 45 歲的青壯年使用者為對象,採用問卷、日誌、訪談、實驗 等多元方法。問卷主要收集使用者日常聆聽音樂喜好與線上數位音樂平台之使用 經驗等;日誌用來瞭解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對新音樂探索的動機、需求及尋找 歷程;實驗是用以觀察不同使用者在相同探索情境中的尋求行為異同;訪談則是 深入瞭解使用者主觀想法,並驗証前述所收集資料一致性。本研究共收集 951 份 有效問卷,並從問卷填答者中邀請 15 位參與後續之日誌、實驗及訪談。 研究結果發現,就聆聽音樂及使用經驗,使用者多獨自聆聽音樂;聆聽場所 以家中及行動中為主;聆聽時段以夜間為主;聆聽的載具愈來愈偏重智慧型手機; YouTube 是最主要聆聽與新音樂探索平台,其次為 Spotify、KKBOX 等線上音樂 平台;主要聆聽音樂類型包括流行樂、搖滾樂、獨立音樂等。而就使用者的新音 樂探索動機,其影響因素可區分為個人及社會性二類因素,本研究進一步依觸發 情境再細分為九種動機類型,個人因素包括個人興趣、滿足好奇、回憶觸發、喜 新厭舊、放鬆心情、學習新知、排解無聊;社會性因素包括迎合潮流、自我表現。 就使用者的新音樂資訊需求及尋求歷程,其主要資訊來源為被動偶遇,但仍有超 過一半的使用者會主動探索新音樂;而在主動探索中又以關鍵字搜尋及瀏覽為主 要接收資訊管道;所使用的探索平台以 YouTube 為主,Spotify、KKBOX 等線上 iii.

(6) 音樂平台也是重要探索管道;所使用的搜尋策略除關鍵字搜尋外,也會大量瀏覽 平台或系統所提供之分類及推薦資訊,例如熱門音樂排行榜、音樂類型目錄等; 而在搜尋與瀏覽的過程中,使用者樂於試探點選感興趣的新音樂,並不排斥與原 有音樂偏好無關之音樂等。新音樂的探索歷程,並不一定為線性進行,且探索過 程與探索結果的界線模糊,在整個新音樂探索的歷程中,各項行為特性彼此連結、 相互影響;本研究最後依據前述結果,整理出新音樂探索式尋求之概念模式,並 針對使用者及線上音樂平台提出改善新音樂探索效益之建議。 關鍵字:探索式資訊尋求行為、音樂資訊檢索行為、線上音樂、新音樂尋求. iv.

(7) Abstract Music listening is an important leisure activity for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online music and related services,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listen to online music rather than music from traditional channels. Meanwhile, people’s music interests are dynamic changing and the need for new music is commonly found in music seeking. Unlike searching textual information, people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ress their needs by keywords, particularly they have no clues in new or unknown music finding. Such seeking process was termed as music exploring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collect new music finding data from the subjects of 18-45, and analyze their motivation, needs and searching process. This study used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Questionnaire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about users' online music listening habits and using experiences. Diary method to record users' motivation, needs and seeking process about new music exploration in daily life. Experiment method use the same scenario to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every participants' seeking behavior. And interview for getting more implicit information from users. In the end of data collecting stage, we received 951 questionnaire answers and had 15 research participants.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users prefer to listen to music while they're staying at home or moving, and tend to listen to music alone in the night. According to the data, we can clearly find out that devices which users used more to listen online music are smart phones. YouTube is the most popular service followed by online music services such as Spotify, KKBOX etc., and top genres are pop, rock, indie music. In addition to that, there are 2 types of new music exploratory motivation, Individual factor & Social factor. The main source of new music information is encounter, but still, over 50% of users would explore music initiatively. Services user used to explore music also as same as what they listen to. In the music exploratory process, except for the keyword search, users would greatly browse information (Top ranking charts, genre catalogs etc.) served from online music services, and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try the music they might interest in, even the music differ from what they love. Exploratory music seeking process could be a linea process or not. In the process, every behavior all connect and effect to each other, and boundaries between steps are fuzzy. In the end of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model of exploratory music seeking process and suggestions to users and online music services for improving their services about music exploration.. v.

(8) Keywords: Exploratory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Online music, Exploratory music seeking. vi.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音樂資訊行為 ..................................................................................................... 9 第二節 探索式搜尋行為 ............................................................................................... 13 第三節 音樂推薦與探索 ............................................................................................... 21 第四節 小結 ..................................................................................................................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27 第一節 研究構念 .......................................................................................................... 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8 第三節 資料分析 .......................................................................................................... 34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 ...............................................................................................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分析 ................................................................................................... 43 第二節 線上音樂的聆聽與探索特性 ............................................................................ 48 第三節 新音樂探索動機與需求.................................................................................... 63 第四節 新音樂探索式尋求行為.................................................................................... 7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3 vii.

(1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00. 參考文獻 ...............................................................................................................103 中文文獻: .................................................................................................................. 103 英文文獻: .................................................................................................................. 105. 附錄 ....................................................................................................................... 111. viii.

(11) 表次 表 2-2-1:本研究整理之影音檢索表現衡量指標 ................................................. 18 表 2-2-2:探索式搜尋行為發生頻率表................................................................. 18 表 3-2-1:本研究問卷題項設計 ............................................................................ 30 表 3-2-2:本研究之日誌題項設計 ........................................................................ 32 表 4-1-1:研究參與者背景 .................................................................................... 47 表 4-2-1:較常聆聽線上音樂時段 ........................................................................ 52 表 4-2-2:較常聆聽線上音樂地點 ........................................................................ 53 表 4-2-3:較常使用之線上音樂平台 .................................................................... 55 表 4-2-4:較常聆聽線上音樂之載具 .................................................................... 56 表 4-2-5:較常聆聽音樂風格 ................................................................................ 56 表 4-2-6:新音樂資訊來源 .................................................................................... 57 表 4-2-7:新音樂探索常用平台 ............................................................................ 61 表 4-2-8:新音樂探索常用策略統計表................................................................. 61 表 4-3-1:新音樂探索動機 .................................................................................... 68 表 4-3-2:日誌受試者探索曲風 ............................................................................ 69 表 4-3-3:日誌受試者探索之音樂資訊................................................................. 70 表 4-3-4:日誌紀錄音樂探索時段 ........................................................................ 72 表 4-3-5:日誌記錄音樂探索使用平台................................................................. 74 表 4-4-1:探索實驗受試環境 ................................................................................ 79 表 4-4-2:探索實驗平台........................................................................................ 80. ix.

(12) x.

(13) 圖次 圖 2-1-1:音樂資訊檢索相關使用者研究主題分類 ............................................. 10 圖 2-2-1:Marchionini 之搜尋活動概念圖........................................................... 15 圖 2-2-2:探索式圖像檢索模型 ............................................................................ 17 圖 3-1-1:本研究構念圖........................................................................................ 27 圖 3-2-1:本研究網路問卷頁面 ............................................................................ 29 圖 3-3-1:研究方法與對應資料收集 .................................................................... 35 圖 3-4-1:本研究流程圖........................................................................................ 38 圖 3-4-2:新音樂實驗流程圖 ................................................................................ 41 圖 4-1-1:研究對象職業統計 ................................................................................ 45 圖 4-1-2:研究對象每日上網休閒時間................................................................. 46 圖 4-2-1:線上音樂聆聽年資 ................................................................................ 49 圖 4-2-2:線上音樂聆聽頻率 ................................................................................ 50 圖 4-2-3:獨自聆聽音樂之同意程度 .................................................................... 51 圖 4-2-4:單次平均聆聽線上音樂時間................................................................. 54 圖 4-2-5:新音樂資訊源滿意度 ............................................................................ 59 圖 4-2-6:新音樂探索頻率比例圖 ........................................................................ 60 圖 4-3-1:日誌受試者音樂需求描述 .................................................................... 71 圖 4-3-2:日誌記錄探索情境 ................................................................................ 73 圖 4-3-3:日誌記錄音樂探索載具 ........................................................................ 74 圖 4-3-4:日誌受試者探索歷程圖 ........................................................................ 76 圖 4-4-1:新音樂探索式尋求概念模型圖 ............................................................. 85 圖 4-5-1:資訊搜尋歷程模型 ................................................................................ 91. xi.

(14)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聆聽音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Merriam(1964)認為音樂具 有情緒抒發、美學享受、娛樂、溝通、象徵、強制服從社會規範、驗證社會制 度及宗教儀式、穩定並延續文化、促進社會融合等功能。人們從音樂中滿足娛 樂、放鬆、啟發等需求,或而音樂也時時出現在生活中的各種場合。根據創市 際市場研究顧問(2015)的調查報告,台灣民眾平均一週當中有 4.13 天會聆聽 音樂,其中每日聆聽的比例高達 22.6%。隨著數位科技與網路的進步,人們取 得音樂資源的管道更為多元、也更加便利,加上行動環境的普及,音樂幾乎是 時時刻刻、無所不在。然但面對大量的音樂資源,一般使用者常不知如何有效 尋找所需的音樂,特別是未曾聆聽、但感興趣的新音樂1。本研究即是希望暸解 在數位環境中,一般使用者是如何發現新音樂,特別是過程中呈現的搜尋與探 索行為特性。本章將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 圍與限制,最後則是相關名詞之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代人重視休閒活動,除了作為調劑身心的方式外,也有助於個人興趣的 培養及成長,其中聆聽音樂是為大眾最常見,也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Keause、 North 與 Hewitt(2015)在針對蘇格蘭的大學校園使用者進行的日常音樂聆聽 行 為 研 究 中 提 到 , 有 83% 的 人 認 為 音 樂 對 其 生 活 是 重 要 的 。 而 根 據 ExactTargetMobile Behavior Report(2014)年針對全球行動裝置使用者的調查 則顯示,高達 46%的使用者每日皆會使用其行動裝置聆聽音樂。由此可知,音 樂對於一般大眾是相當重要的需求。隨著數位環境的普及,數位音樂平台快速 成長。國際唱片業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IFPI) 本研究所指新音樂皆是為在陌生及熟悉的音樂風格中未曾聆聽過,或是可能聽過但對其沒有 印象且感興趣的音樂及曲目。 1. 1.

(16) 在全球音樂產業報告(2016)中指出,2015 年數位音樂市場的產值占了全球音 樂總體產業的 45%,已超越實體音樂的 39%;使用者已可以透過數位音樂平台 取用超過 4,000 萬首曲目。而根據 Nielsen Music360 的報告(2016) ,有 80%的 音樂使用者在過去一年中曾使用過線上串流音樂服務,相較 2015 年成長了 75%。 線上串流音樂平台 Spotify(2016)透過其官方社群宣布,截至 2016 年 9 月止, 其付費用戶已超過 4,000 萬人。Apple(2016)也在其 2016 年的產品發表會中 宣布,旗下線上串流音樂服務 Apple Music 的付費用戶也超過了 1,700 萬人。 上述數據說明有愈來愈多的使用者利用數位音樂平台來取用音樂資源。 人們對於聆聽音樂的熱情一如以往,但使用者消費、取得音樂的方式卻是 不斷的在演進(Nielsen music360, 2016) 。一般而言,使用者為滿足自身音樂資 訊需求而產生尋找正式或非正式資料來源的過程稱之為音樂資訊尋求行為 (Music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過往學者提到,音樂資訊需求可出分為 二大類,一為尋找聽過的音樂,其次則希望尋找新的音樂。例如 Pachet、Roy 和 Cazaly(2000)指出,影響使用者在選擇音樂的重要因素包括重複性、驚奇 感和目錄探索。重複性是指使用者會重複聆聽相同類型的音樂;驚奇感是指使 用者渴望聽到新的、未曾聆聽過的音樂;而目錄探索則是指使用者希望探索更 多元的音樂類型。換言之,在尋找音樂時,除了關心已聆聽過的音樂外,也樂 於嘗試探索新的音樂及類型。各大線上串流音樂平台如 Spotify、iTunes、 KKBOX 等整合龐大的音樂資料庫,嘗試建立一無縫的使用環境,讓使用者在 查找(Searching) 、管理(Managing) 、取用(Purchasing/Using/Listening)音樂 的過程變得更為便利,然面對數量龐大的音樂資源,使用者如何快速尋找到所 需音樂並不容易,特別是如何探索新音樂。 然事實上,使用者在尋求及探索新音樂的過程,與一般尋求文字資訊不太 相同。音樂資源不同於文字資源,音樂的屬性如:旋律、節奏、音律、文化背 景等複雜的複合結構難以透過文字描述(Downie, 2008) ,且每位使用者對於同 2.

(17) 一首音樂的喜好程度也有差異,即便音樂有文字描述,也常因音樂的描述者不 同,而有不同的文字敘述或詮釋。因此,音樂檢索相較純文字資訊檢索來得困 難。目前網路上的數位音樂服務主要提供關鍵字查詢、音樂主題瀏覽及音樂推 薦功能,然而這些功能仍無法有效滿足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需求。有學者認為 這是因為現行的音樂系統缺乏更精準的推薦準則,且尚未考量到音樂的本質與 使用者感知之間的連結(Dalton et al., 2016; Laplante, 2014),例如音樂的節奏、 旋律、歌詞等屬性在當下帶給使用者對於那首曲目的好惡、感動等感覺。 在 音 樂 的 需 求 中 , 使 用 者 對 於 尋 找 新 音 樂 的 需 求 頗 高 , Valorie Salimpoor(2013)發現,人們會自然地將聆聽新音樂視為給予大腦的獎勵。然而 新音樂需求通常得經歷類似探索式的過程,即使用者一開始並無明確的檢索目 標,過程中主要依賴過去的搜尋經驗,隨機式地點選音樂,一邊摸索、一邊聆 聽,逐漸接近符合自己喜好的音樂。這樣的過程與目標明確的資訊尋求行為相 當不同,值得深入討論。目前相關研究多著重於系統技術面改善如效能提升 (Glowacka et al., 2013; Golovchinsky et al., 2008; Janiszewski, 1998; Pickens et al., 2008)及使用者滿意度調查(O’Brien & Tomes, 2013; Skov & Ingwersen, 2014; Tan & Tan, 2012) ,較少針對使用者如何發現新音樂的行為歷程進行探討。本研 究即是希望暸解一般使用者在數位音樂平台是如何發現新音樂?特別是其探 索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與策略,及所呈現的行為特性等。希望有助未來相關 系統之功能改善及服務設計之參考。. 3.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有關使用者探索式音樂資訊尋求行為的研究尚在起步,本研究希望以使用 者尋找、發現新音樂的歷程為範圍,進行探索性的實証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 是希望暸解在數位環境中,特別是線上音樂平台,使用者尋找及發現新音樂的 歷程,包括使用者的新音樂動機與需求、線上音樂的聆聽與利用、尋找新音樂 的方法與策略等。基於此研究目的,聚焦研究問題如下: 一、. 使用者偏好聆聽的音樂類型為何?日常的使用環境又為何?線上. 音樂平台的使用經驗如何? 二、. 使用者對新音樂的需求如何?觸發探索新音樂的情境為何?. 三、. 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管道或資訊源為何?對這些管道的使用經驗. 為何? 四、. 使用者探索新音樂時所採用的方法與策略為何?探索過程中所遭. 遇到的困難與因應策略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關心數位環境中使用者尋找新音樂的探索過程,並聚焦於線上 音樂服務,如目前較為流行的線上串流音樂平台(YouTube、Spotify、KKBOX 等) 。透過大眾傳播、實體唱片、現場演出等接觸音樂之管道則不在本研究探討 範圍。而研究對象部分為已具有線上音樂平台使用經驗的使用者為主,未曾使 用線上音樂服務之使用者即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 在樣本的選擇上,本研究將以 18 – 45 歲之青壯年人口作為研究對象之年齡 範圍。由於青壯年人口為音樂產業中重要的消費族群,又部分人口自小即生活. 4.

(19) 於數位、網路的環境中,線上音樂的聆聽早已是其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之一, 因此研究者認為此族群之資訊行為頗具觀察價值,故擇此年齡作為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小型實証研究,研究樣本以台灣地區民眾為主,基於收集樣本之 便利性,以 Facebook、LINE、PTT(批踢踢實業坊)等社群平台進行樣本收集, 所觸及之樣本數量有限且易產生所謂「同溫層現象」2,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 全體民眾。又本研究之資料收集時間有限,較無法全面收集使用者日常生活中 的資訊行為,在資料的分析及詮釋上可能有所缺失,造成偏誤。.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為探討數位環境中使用者探索新音樂之資訊尋求行為。數位環境下, 資訊流動快速,各個語詞的解釋常有分歧,為求閱讀者更清楚且順暢地閱覽本文, 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提及之重要相關名詞,將於本節詳細定義及解釋。. 一、數位音樂(Digital Music) 數位音樂為使用數位科技之相關軟硬體及週邊設備,以從事音樂的創作、 製作及再製作而產生的一種音樂型態。亦可稱作數位電子音樂、MIDI 音樂、 數位具象音樂以及電腦音樂等(曾毓忠,2005) 。不同於過去聲音媒體的類比訊 號(Analogue Signal) ,數位音樂以數位訊號(Digital Signal)進行錄製、傳遞, 能使用於光碟唱片、數位廣播、行動載具以及所有電腦設備(單維彰,2012) 。 現行常見的數位音樂檔案格式有 MP3(Movie Picture Experts Group 1 Layer 3) 、 WAV(Waveform Audio File Format, 又稱 WAVE)、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WMA(Windows Media Audio)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同溫層現象:社群平台、搜尋引擎、新聞匯集網站等網路服務,透過機器學習提供使用者個人 化的資訊內容。隨著內容越來越個人化,演算法無意間將不符個人意見、意識形態的資訊自動 地排除在外,慢慢地形成所謂「過濾氣泡」 ,即台灣俗稱的同溫層(Flaxman, Goel & Rao, 2016) 。而在同溫層中,使用者多接觸到與自己喜好、習慣、個人意識相似的人事物。 2. 5.

(20) Codec)等。本研究欲探討之數位音樂即是上述定義所言,以數位訊號製作、傳 播,可應用於光碟唱片、數位廣播、網際網路、電腦設備之音樂檔案。. 二、線上音樂(Online Music) 根據資策會之定義,線上音樂是由網路音樂資料庫提供全曲音樂(full track music) 、基本鈴聲(ring tone) 、原音鈴聲(realtones) 、來電答鈴(ring-back tone) 、 音樂影片(music video)以及 Radio DJ 等服務。而本研究欲探討之線上音樂即 是運用網際網路將音樂資料傳送至使用者端,供使用者聆聽、下載的服務。其 形 式 包 括 數 位 下 載 ( Digital download )、 線 上 串 流 訂 閱 模 式 ( Streaming subscriptions models) 、可攜式訂閱下載(Portable subscription downloads) 、線上 串流廣播(Streaming radio)以及無數位版權限制下載(DRM free download) 等五大類(李忠諭,2009;Vincent & Vickery, 2004). 三、線上串流音樂(Online Streaming Music) 隨著時代的演進,網路科技不斷進步,聆聽音樂時消費者不想等待及轉存檔 案,希望直接在「線上」就可以收聽到音樂,於是便發展出串流形式的服務(T 客邦,2015) 。串流媒體(Streaming media)是指將一連串的媒體資料壓縮後,經 過網路分段傳送資料,可透過特定播放軟體直接播放供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 無需下載至使用者的裝置中(維基百科,2016) 。本研究欲探討之線上串流音樂, 即是使用上述定義之串流媒體技術提供使用者在線聆聽音樂的平台與服務。其特 色就是「即時收聽」,使用者可以隨時收聽線上資料庫中的任何歌曲,即使手邊 沒有音樂檔,只要有網路就可在線上聆聽音樂(趙廣絜,2015)。目前較為台灣 民眾所知的線上串流音樂平台包含 KKBOX、Spotify、Apple Music 等。. 6.

(21) 四、探索式資訊尋求行為(Exploratory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探索式搜尋是將使用者在資訊環境中的搜尋行為類比為在陌生的空間中 與環境互動的經驗,在使用者無法明確表達自身資訊需求的情況下,反覆進行 資訊尋求行為,並從中獲取知識及經驗的過程(唐牧群,2007) 。Gary Marchionini 在 2006 年將搜尋行為分為已知物件搜尋(Lookup) 、學習型搜尋(Learn) 、研 究型搜尋(Investigate) ,並將後兩者定義為探索式搜尋。學習型搜尋的內涵包 括:知識獲取(Knowledge Acquisition) 、釋義(Comprehension/Interpretation) 、 比較(Comparison)、聚合(Aggregation/Integration)、社交(Socialize);研究 型 搜 尋 的 內 涵 則 包 括 : 增 長 ( Accretion )、 分 析 ( Analysis )、 排 除 (Exclusion/Negation) 、整合(Synthesis) 、評估(Evaluation) 、發現(Discovery) 、 預測(Planning/Forecasting)、轉化(Transformation)。. 7.

(22)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暸解使用者於數位環境中探索式的音樂資訊尋求行為,本研究針對相關文獻 進行探討及整理。本章將分為三節討論,第一節為音樂資訊行為,從音樂資訊 的使用者研究方面深入探討,暸解目前的研究概況及趨勢;第二節為探索式搜 尋行為,暸解相關的研究理論及其學術上之應用;第三節為音樂推薦與探索, 從目前音樂推薦系統的研究及發展趨勢,暸解其在音樂探索上的發展可能;最 後一節則是文獻探討之結語。. 第一節 音樂資訊行為 音樂伴隨著人類的文明演進,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也跟著轉變為數位形 式。一直以來,音樂資訊的相關研究在各個領域中進行著,直到 2000 年,國 際音樂資訊檢索會議(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nference, ISMIR)的召開,才使得音樂資訊相關研究從分散走向統合,成為 一個專門的領域(洪元元,2009) 。雖名為「音樂資訊檢索會議」 ,但此會議包 含了所有音樂資訊相關的議題,並非僅有資訊檢索的研究。Lee 和 Cunningham (2013)針對音樂資訊相關的研究進行統整,發現音樂資訊的研究在 2000 年 以後大幅成長,而研究主題也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略有改變,但大致上可分為音 樂(Music)、使用者(User)、系統(System)三個大類,如圖 2-1-1 所示。. 9.

(24) 圖 2-1-1:音樂資訊檢索相關使用者研究主題分類. 資料來源:Lee, J. H., & Cunningham, S. J. (201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impact. of user studies in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 41(3),. pp. 499-521.. 根據 Lee 和 Cunningham 的研究主題分類,本節將從中挑選出音樂資訊檢 索、音樂聆聽行為,與本研究相關之主題進行探討,最後則為本節之結語。. 一、音樂資訊檢索 Inskip、Macfarlane 與 Rafferty(2012)希望透過音樂相關專業人士的檢索語 意調查,進一步提供給創新音樂檢索系統改進的方向與建議。研究中透過訪談 及觀察法記錄參與者的檢索詞彙與判斷檢索詞彙的過程。Inskip 等人發現,音 樂相關的專業人士在釐清自己的檢索詞時,經常會使用到範例音檔。音樂分類 10.

(25) 的相關知識也有助於他們直覺、快速的將文字與搜尋結果配對。將這些音樂相 關專業人員的檢索詞加以分析後發現,使用頻率最高的為情緒性的詞彙,如: 滑稽的、詭異的,其次是曲風、歌曲結構、發行年份及檔案類型。和一般大眾 使用演出者、歌曲名、專輯名稱作為搜尋詞彙的習慣相當不同。 Kim(2015)嘗試以圖書資訊領域中的書目記錄功能需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以下簡稱 FRBR)應用在古典音樂的資 訊檢索上。Kim 將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先調查一般使用者對於 FRBR 的看法;第二階段將問答網站 Yahoo! Answer 上,使用者討論古典音樂的發言 進行內容分析,並比對 FRBR 的標準是否能適當地運用在音樂資訊檢索上;第 三階段則進行使用者測試,比較以 FRBR 的音樂資訊檢索和傳統的關鍵字音樂 資訊檢索何者較能快速地滿足使用者需求。經由使用者與 FRBR 標準的比對後, Kim 設 計 出 一 套 音 樂 資 訊 檢 索 模 型 ——CMFRBR (Classical Music bibliographical records based on the FRBR model)。經驗證後,發現以 FRBR 為 基礎的檢索系統明顯地比傳統的系統更快速的找到所需的音樂資訊;在滿意度、 易用度、查詢精準率上,使用者也較偏好以 FRBR 為基礎的音樂檢索系統。 Lee 與 Cunningham(2012)則為音樂資訊檢索的文章進行總覽式的分析,並 點出以下四項音樂資訊檢索研究的共通問題。 . 環境變化快速: 線上音樂崛起快速,讓使用者的檢索行為大不相同,使得過去針對實體音樂 的資訊檢索研究的利用價值快速的下滑。快速變化的環境較不易進行大規模 的研究,進而造成多數研究難以概括化。. . 研究難以概括化(Generalization): 除了研究環境快速的變化外,由於音樂資訊的研究對象難以定義,因此多數 的研究採用立意抽樣的方式來徵集研究參與者。這樣的結果更加深了研究解 11.

(26) 釋的範圍限制。 . 研究結果缺乏系統性的統合: 除了 ISMIR 之外,音樂資訊檢索的相關研究分散在圖資、人機互動、音樂 學、心理學等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因此也造成音樂資訊檢索的研究難以有個 研究標準。. . 使用者研究與系統評估設計之間缺乏連結: 在多數的情況下,進行音樂資訊檢索系統評估及改善的研究者,與音樂資訊 檢索行為的研究者不是同一群人。這可能是音樂資訊檢索系統評估的方法及 指標尚未出現突破性的變革的原因之一。. 二、音樂聆聽行為 Rentfrow 和 Gosling(2003),以心理學的觀點來檢視人們的音樂聆聽行為, 透過六階段的研究,暸解人們對於音樂聆聽的信念、人們音樂偏好的結構,以及 個人特質與音樂聆聽偏好之間的關聯。Rentfrow 和 Gosling 的研究中,先讓受測 者進行音樂偏好簡短測驗(Short Test of Music Preferences, STOMP)及其他性向 測驗後,依受測者結果將音樂的結構分為反思與複雜(Reflective & Complex)、 激烈與叛逆(Intense & Rebellious) 、樂觀與俗套(Upbeat & Conventional) 、活力 與節奏(Energetic & Rhythmic)四個層面。再進一步的與受測者的其他性向測驗 進行比對,發現人們聆聽音樂的行為與各種個人特質有相關,例如思想開放程度、 自我觀點、政治立場、言語智商…等。 Lee、Kim 與 Hubbles(2016)針對現有的雲端音樂服務進行了使用者調查。 Lee 等人找來 20 名青少年;20 名成年人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以訪談的 結果作為問卷設計之基礎,進行規模較大的問卷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 最多人使用的雲端音樂服務為 Google Play Music 達 71.7%,其次是 Amazon. 12.

(27) (25.8%) ;串流音樂則是以 YouTube 的 65.8%最高,其次是 Spotify(57.8%) 、 Pandora(52.9%) 。而使用者認為現有的雲端音樂服務缺乏好的分享功能與視覺 設計介面還有功能陽春等。特別的是,研究結果指出,聆聽音樂方面其實男女 有別。Lee 等人發現,性別的差異比年齡的要大,女性多喜歡聆聽自己的音樂 收藏,較少發現新的曲目,也較少付費購買音樂。. 三、音樂資訊行為小結 音樂資訊的相關研究,自 2000 年國際音樂資訊檢索會議的召開得以統合。 因網路技術普及與國際音樂資訊檢索會議的引頭,也讓音樂資訊的研究數量大 幅上升。依據 Lee 和 Cunningham(2013)的整理,音樂資訊研究的主題大致可 分為音樂、使用者及系統三個大類。三大類的研究環環相扣,暸解音樂的特性 以設計相對應的音樂資訊系統,再透過使用者行為研究進一步改善系統,目的 皆是為了讓使用者在進行音樂資訊行為時能有更好的體驗。 可惜的是,在音樂資訊相關這個變化快速的研究領域中並無統一的研究標 準,尤其是系統評估研究仍是屬於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況。雖說多數使用者行為 的研究目的皆為提供音樂檢索系統設計具體的建議,卻與系統設計者之間缺乏 連結,無法將其研究結果確實地利用在系統設計上。. 第二節 探索式搜尋行為 在資訊時代中,線上檢索對於大眾而言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資訊行為之一。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是難以透過文字表達的,例如: 音樂、影片、圖像等難以建置 Metadata 的資訊物件。為了滿足資訊需求,使用 者必須透過探索的方式進行搜尋。本節將分為兩部分探討探索式搜尋,首先是 探索式搜尋之意涵,再者為探索式搜尋的應用,最後則是本節的小結。. 13.

(28) 一、探索式搜尋之意涵 「探索式搜尋」這個詞出現之前,在資訊檢索的領域中有個相似的概念, 稱作——資訊發現(Information Discovery)。資訊發現是一個以認知為主的複 合式概念,資訊尋求者在發現的過程中必須有能力確定搜尋目標,並理解資訊 之間的關聯,透過分析與整合之後完成尋求任務(邱銘心,2012) 。而這個概念 也成為後續探索式搜尋崛起的幕後推手之一。 探索式搜尋(Exploratory Search)是約於 2006 至 2007 間由資訊檢索及人 機互動兩個領域中逐漸形成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 Ryan W. White 等人在 2006 年為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所編輯的探索式搜尋特刊(唐牧群,2007)。 在此探索式搜尋特刊中,White(2006)等人提到,在複雜的資訊空間中進行遊 歷或制定檢索詞時,若使用者缺乏相關知識及對文本的認知,則必須透過瀏覽、 探索或系統索引的方式來完成搜尋任務,就是所謂的探索式搜尋。 在探索式搜尋的概念被提出後,後續的學者站在 White 等人的基礎上,對 探索式搜尋加以詮釋。如 Tait(2006)指出,探索式搜尋,即是在搜尋者沒有 特定資訊需求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搜尋活動,可存在於所有形式的資訊尋求中, 特別是應用在多媒體領域的資訊檢索。而 Krestel、Demartini 和 Herder 則是說 明,搜尋者想探索一特定主題的概念、事件等資訊,卻沒有明確資訊需求的情 況即為探索式搜尋。 探索式搜尋最為人所知的定義是 Marchionini(2006)用繪圖方式呈現(如 圖 2-2-1 所示),將搜尋活動(Search activity)分為已知物件搜尋(Lookup)、 學習型搜尋(Learn) 、研究型搜尋(Investigate)三種,而不同於已知物件的搜 尋活動即可稱為探索式搜尋。. 14.

(29) 圖 2-2-1:Marchionini 之搜尋活動概念圖. 資料來源:Marchionini, G. (2006). Exploratory search: from finding to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9(4), 41-46.. 從圖 2-1-1 中可看到 Marchioninin 歸納出探索式搜尋活動所隱含的特性。 如學習型搜尋,是為了透過搜尋活動增進自身的新知、技能或思想,過程中涉 及多樣且重複的認知處理,需要資訊尋求者耗費時間針對資訊內容進行判斷。 因 此 學 習 型 搜 尋 中 包 含 了 : 知 識 獲 取 ( Knowledge Acquisition )、 釋 義 ( Comprehension/Interpretation ) 、 比 較 ( Comparison ) 、 聚 合 (Aggregation/Integration) 、社交(Socialize) 。研究型搜尋則是透過搜尋活動來 支援計劃、預測或將現有的數據集結為新的知識。在組織成新的知識之前,須 歷經長時間重複的分析、整合及評估,並需要大量的現有知識。因此,研究型 搜尋中包括了:增長(Accretion) 、分析(Analysis) 、排除(Exclusion/Negation) 、 整 合 ( Synthesis )、 評 估 ( Evaluation )、 發 現 ( Discovery )、 預 測. 15.

(30) (Planning/Forecasting)、轉化(Transformation)等特性。 一般已知物件的搜尋可用查全(Recall) 、查準(Precision)來評估其檢索 的結果。然而在探索式搜尋中,如何評估其檢索效益則被視為一大挑戰。不同 於傳統的資訊檢索評估的抽象假設,探索式搜尋的評估必須同時考量人、資訊 內容、檢索系統等因素(Marchionini, 2006) 。為改善探索式搜尋系統的介面及 發展一套評估探索式搜尋成效的標準,學者們分別在 2006、2007 召開了 ACM SIGIR (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s 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和 SIGCHI(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兩場學術會議。可惜的是,目前學界對於探索式搜尋活動的評估仍 未達成共識(唐牧群、謝伊柔,2016)。. 二、探索式搜尋之應用 Tait(2006)將探索式搜尋的概念與語意(Semantics)和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的概念相結合,並將其應用在圖像檢索中, 希望解決當前圖像檢索上語意所帶來的問題。為此,Tait 提出了一個探索式圖 像檢索模型(圖 2-2-2) ,透過質性的研究法加以驗證,並觀察出使用者在探索 式圖像檢索中的行為特性。. 16.

(31) 圖 2-2-2:探索式圖像檢索模型. 資料來源:Tait, J. I. (2006). Exploratory search: Image retrieval without deep semantics. Proc.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and Innovations, pp. 566-574.. 如圖 2-2-2 所示,使用者產生資訊需求後產生檢索詞並進行搜尋,在得到 檢索結果後,經由使用者分析、比較,可能會採取不定向的瀏覽或是針對某一 檢索結果深入地尋求,最後產生新的需求及檢索詞,直至滿足需求或放棄。 Marchionini 於 2006 開始進行名為 Open Video Project 的研究計畫,目的在 於創建一個非文本的影音搜尋系統,來增進使用者的搜尋體驗,為達此研究目 的,暸解使用者的資訊行為與系統之間的互動是重要的一步。此研究中 Marchionini 提到,由於使用者所進行的影音搜尋多屬於探索式搜尋,因此利用 傳統衡量資訊檢索的指標並無法準確的評估使用者的檢索表現。為了衡量使用 者在進行影音檢索時的表現,此研究結合了傳統的資訊檢索研究,發展出兩類 共六項的衡量指標,並透過質性的研究方法加以驗證其效度。衡量指標如表 22-1。. 17.

(32) 表 2-2-1:本研究整理之影音檢索表現衡量指標. 識別(Recognition). 推理(Inference) 自由文字表達的重點判斷. 文字刺激的物件識別. gist determination expressed as free text.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textual stimuli. 多元狀態選擇的重點判斷. 視覺刺激的物件識別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visual stimuli. gist determination selected from multiple statements. 動態視覺刺激的活動識別. 視覺刺激下推理表達的視覺重點判 斷. Action recognition with moving visual. visual gist determination expressed as inference about visual stimuli. stimuli. 資料來源:Marchionini, G. (2006). Human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video retrieval. Proc. 8th.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pp. 307-312.. 林怡君(2010)針對影音分享網站的使用者進行了檢索行為的調查,使用 實驗法與觀察法,紀錄受試者在任務情境下的資訊檢索行為,再配合訪談進一 步暸解受試者的想法。當中探索式搜尋的部分,採用了 Marchionini(2006)提 出的探索式搜尋的特點去分析使用者行為,並整理探索式搜尋發生頻率表(表 2-2-2)。研究結果發現,檢索任務的複雜程度與學習型探索相關,若檢索任務 較複雜,則使用者較容易出現學習型探索的行為。. 表 2-2-2:探索式搜尋行為發生頻率表. 頻率. 高. 中. 行為. 頻率. 頻率百分比. 類型. 排除. 49. 91%. 研究型. 評估. 43. 80%. 研究型. 預測. 42. 78%. 研究型. 增長. 40. 74%. 研究型. 轉化. 38. 70%. 研究型. 18.

(33) 低. 比較. 36. 67%. 學習型. 社交. 36. 67%. 學習型. 知識獲取. 31. 57%. 學習型. 整合. 31. 57%. 研究型. 釋義. 30. 56%. 學習型. 分析. 30. 56%. 研究型. 發現. 29. 54%. 研究型. 聚合. 24. 44%. 學習型. 資料來源:林怡君(2010) 。網路影音分享網站之使用者檢索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為了暸解使用者進行探索式搜尋時的行為,Krestel 等人(2011)以紐約時 報(New York Times)的新聞資料為基礎,製作了一個視覺化的探索式搜尋介 面——VIZIO。經過系統評估後,研究中找來十名參與者進行實驗,給予任務 及情境,以觀察法從旁暸解使用者在操作此系統時的行為,並佐以訪談深入了 解。研究發現,完善的視覺化介面,有助於使用者進行探索式搜尋時限縮檢索 範圍。 Castañón、Caron、Saligrama 及 Jodoin(2012)為檢索監視器影像設計了一個 以內容導向、快速且彈性的檢索方法。在研究中,Castañón 等人提到,由於監 視器影像是不斷更新的即時影片,關鍵的片段可能發生在影片中的任何一個時 刻,加上雜訊及畫面上的遮蔽物,使得在進行檢索時,難以預測其檢索詞。為 解決監視器影像的檢索難題,Castañón 等人使用局部敏感散列(Local Sensitive Hashing, LSH)將畫面片段中的特徵插入反向索引(Inverted Index) ,接著利用 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 DP)避免影像失真,有效的隔絕雜訊,也透 過動態規劃將使用者鍵入的檢索詞能與反向索引中的特徵相比對,進而找到相 對應的監視器畫面。. 19.

(34) 不論是傳統的資訊檢索還是探索式搜尋的研究領域中,暸解使用者的資訊 需求經常是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之一。不過 Wilson 與 Elsweiler(2010)卻發表了 不一樣的觀點,並試圖打破這樣的研究現狀。Wilson 和 Elsweiler 分析了先前 針對休閒情境的資訊尋求研究,發現使用者在進行休閒搜尋時,有以下特性: . 搜尋結果帶來的體驗往往比搜尋到的物件本身還要重要. . 休閒搜尋的成功通常不是因為使用者搜尋到相關的資訊. . 休閒搜尋的觸發經常是使用者想要達到特定的情緒或狀態,通常與更高品質 的生活及健康狀態有關. . 使用者在進行休閒搜尋時經常沒有明確的資訊需求,甚至沒有資訊需求 從上述特性可以發現,過去的資訊尋求及探索式搜尋的研究定義中,並無 適當地涵括休閒搜尋情境,但是休閒搜尋卻又是探索式搜尋中非常重要的情境 之一。休閒情境中的探索式搜尋經常不是為了學習或研究,而是為了自身的娛 樂或享受的過程。 唐牧群、謝伊柔(2016)嘗試將使用者經驗的概念與商學領域的選擇集合 模型(Choice-sets model)結合,發展新的探索式搜尋衡量指標。此研究以亞馬 遜(Amazon)網路書店為背景,採用實驗、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以探索式搜 尋任務比較傳統主題性導覽工具及社會性導覽工具的使用,對於使用經驗及尋 書效能的影響。在使用經驗部分以使用性、滿意度、新奇性做為分析使用者主 觀感受的指標;尋書效能則是將感受分為主、客觀,以考慮集合、選擇集合、 感知集合做為客觀指標,新奇性、認知判斷、相關情境、新知獲得等面向作為 主觀指標。研究結果發現,在客觀層次上社會性導覽工具優於一般的導覽工具; 但在主觀的層次上,導覽工具的不同並無帶來明顯的差異。. 20.

(35) 三、探索式搜尋小結 探索式搜尋為近十年來才出現的研究主題,站在資訊檢索及人機互動領域 的知識基礎上,擴展出專業的研究領域。以 White 等人(2006)提出的概念及 Marchionini(2006)提出的定義為核心,探索式搜尋活動可簡單定義為「所有 透過瀏覽、探索、目錄索引方式進行的非已知物件搜尋」,其形式包含「學習 型」和「研究型」的搜尋行為。後繼的學者皆以此定義為立基,應用於各個不 同的主題中,其中以圖像、影音、數位圖書館、休閒情境等領域的研究應用較 多。 不同於傳統的資訊檢索,探索式搜尋會因為檢索情境、搜尋者的心理狀態 而有不同的結果,因此探索式搜尋的成效較不適合使用查全、查準等指標進行 評估、衡量,應針對搜尋者在探索式搜尋中對於檢索結果的篩選和個人搜尋體 驗等面向進行指標的設計。因為探索式搜尋易受情境、使用者狀態的影響,目 前學術界尚未在探索式搜尋的評估、衡量上達成共識,也沒有一套通用的衡量 標準。換言之,探索式搜尋對於研究者的研究彈性較高。. 第三節 音樂推薦與探索 上述文獻探討中可看到 Lee 與 Cunningham 於 2013 所整理的音樂資訊檢索 相關使用者研究主題。除音樂資訊的檢索和聆聽外,音樂推薦系統及使用者的音 樂探索與發現亦是本研究所關心的主題。如同 Ranganathan 提出的圖書館五律中 的「讀者有其書」、「書有其讀者」,在巨量的音樂資訊中,該如何讓每一首曲目 皆被需要的使用者聽到;又該如何讓每一位使用者皆聆聽到想要、需要的音樂, 是目前音樂推薦系統的設計者最主要的課題之一。然使用者如何與音樂資訊互動 進而找到所需音樂也是不得忽視的議題。本節分為音樂推薦系統、音樂探索與發 現兩部分討論,最後則是本節之結語。 21.

(36) 一、音樂推薦系統 使用者在聆聽音樂時,考量的因素中包含了驚奇感(廖家慧,2011) 。為了 聆聽到未曾聽過的音樂,使用者會進入探索式搜尋的歷程。在資訊數位的時代, 音樂資訊系統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搜尋管道。因此,許多暸解使用者音樂探索 及發現的使用行為研究,其背後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或設計新的音樂推薦系統, 以滿足使用者「新」的需求。 Herrera、Resa 和 Sordo(2010)指出,成功的推薦系統,不僅僅是推薦使用 者想要的音樂,還要在正確的時間點推薦給使用者。因此 Herrera 等人嘗試設 計一個時序脈絡式(Time-contextualized)的音樂推薦方法。此研究以音樂發現 服務 Last.fm 作為背景,收集 2005 到 2009 四年間的使用者聆聽紀錄並加以分 析。研究發現,使用者的聆聽行為確實有時序脈絡,且顯示使用者對於某些演 出者有特定的聆聽喜好。將使用者的聆聽脈絡代入研究設計的公式中,可以利 用使用者原先的聆聽紀錄推測出後續可能有興趣會聆聽的歌曲。經驗證後,證 明此方法可得到 20.5%的演出者預測準確率、22.6%的每日曲風預測準確率及 40.9%的每周預測準確率。有趣的是,Herrera 等人發現,在推薦的曲風中,出 現了使用者不常聆聽的音樂風格。 Pichl、Zangerle 與 Specht(2014)試圖使用社群平台和線上串流音樂服務的 使用者數據來設計一個基於使用者的協同過濾為基礎的音樂推薦系統。在此研 究中,Pichl 等人利用 Twitter 上超過六百萬則含有線上音樂平台 Spotify 的 URL 和 #nowplaying、#listento、#listeningto 標籤的推文,將推文中提到的音樂採用 傑卡德相似係數(Jaccard-Coefficients)進行數據處理,進而推薦使用者可能會 喜歡的歌曲。最後將此推薦系統應用於 Last.fm 上,結果顯示約 20%的推薦項 目會得到使用者的青睞。. 22.

(37) Laplante(2014)認為,暸解使用者的音樂偏好,對於音樂推薦系統的設計是重 要,且必要的。因此,Laplante 利用 PsycINFO (Ovid)還有 Sociological Abstracts (ProQuest)兩個不同領域的資料庫中,含有“music”及“preferences”關鍵字的文章 進行統整性的分析,以暸解目前一般使用者對於音樂的偏好。在綜觀使用者音樂 偏好的文章後,Laplante 對比現有的音樂推薦系統,給出了建議。他認為使用者 的音樂偏好是由 4-5 個層面所組成的穩定架構,若能透過系統計算各個層面便能 了解每個使用者的個人音樂偏好。然在多數音樂偏好的研究中也發現,在使用者 的個人特質層面與某些曲風的音樂有著強烈的連結(如叛逆會連結到搖滾與金 屬),若推薦系統能掌握其個人特質,亦能將新音樂推廣給使用者。最後,使用 者的背景資料能幫助解決系統新用戶的冷啟動問題(Cold-Start Problems),音樂 推薦系統可透過分析人口背景來推斷出使用者的偏好,及相似使用者的推薦。. 二、音樂探索與發現 音樂的資訊檢索有多數是發生在休閒情境中,而在進行休閒搜尋時經常沒 有明確的資訊需求,甚至沒有資訊需求(Wilson & Elsweiler, 2010)。這樣的情 境下音樂的資訊檢索即為探索式的搜尋。然而目前音樂資訊相關研究中,較少 看到以「探索式搜尋」為主題的研究,音樂的探索與發現多在使用者行為的主 題範疇下被提起。 Cunningham、Bainbridge 和 Mckay(2007)以資訊偶遇(encounters)的觀點 探討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發現新音樂。以日誌法記錄參與者生活中的細微 體驗,進而暸解使用者音樂偶遇的行為。此研究的發現以時間、地點、滿意度、 主被動、媒體、視覺等角度討論。Cunningham 等人發現音樂經常是參與者在讀 書或是工作時候的背景,而有些參與者會在進行休閒活動的時段尋找新音樂; 地點方面則是以住宅中為最多參與者偶遇到新音樂的地點,其次為通勤交通工 具和路邊商家;而這些生活中被參與者聆聽到的新音樂,有 62.3%是讓參與者 23.

(38) 滿意的,僅有 11.1%不滿意。在主被動方面,約有 35.7%的新音樂聆聽經驗是 參與者主動尋求的,而主動尋求則以線上搜尋為主,其次是實體店面的 CD 選 購;至於聆聽新音樂的媒體是以網路為主,其次為廣播電台。 Chamberlain 與 Crabtree(2016)找來五位英國公民,以情境實驗法觀察使用 者探索(Discovery) 、徵集(Acquisition) 、處理(Processing) 、組織(Organization) 音樂資訊的行為。研究發現,使用者在探索新音樂時所進行的是一高層次、高 專注的搜尋,需要對音樂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才有能力判斷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而在搜尋的過程中會受到其他使用者的評價及音樂本身的 metadata 影響。特別 的是,Chamberlain 和 Crabtree 發現,使用者探索新音樂時,會受到當下的情境 影響,包括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因此也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從情緒、 地點、信任、社交性的短暫交會等情境層面進行討論。. 三、音樂推薦與探索小結 透過上述文獻探討可發現,雖說研究者、系統設計者嘗試用聆聽時段、社群 行為等多元的方法來設計最適合使用者的推薦系統,但使用者的滿意度仍是有待 提升。Laplante 則建議,音樂推薦系統應從使用者的偏好著手,若能暸解使用者 不同層面的偏好、行為習慣,即能將新音樂透過相對應的個人特質加以推廣。 在音樂的探索上使用者多是以偶遇的方式來發現未曾聆聽過的新音樂,顯示 使用者在新音樂的尋求上,較屬於被動的狀態。而探索是一高層次、高專注的資 訊尋求行為,且會受到人事時地物等情境因素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 2006 年,在 Marchionini 提出探索式的定義及特性後,後來的學者以此為 基礎,發展出不同主題的探索式搜尋相關研究。儘管有些主題的探索目的並非. 24.

(39) 為了學習或研究,但研究者認為依然能套用學習型、研究型探索當中的特性進 行分析與討論。探索式搜尋的概念常用於非文本的檢索主題中,如:圖像、影 像、休閒搜尋等,但卻鮮少看到音樂資訊相關方面的探索式搜尋研究。這也是 研究者疑惑的地方。 在音樂資訊行為中的發現與探索新音樂,其實就是一種探索式搜尋的概念, 是一高層次、高專注的搜尋,需要透過不斷的分析、比較、評估等,必須對音 樂本身做出判斷才能找尋到符合需求的音樂資源。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音 樂發現相關研究多以問卷法調查使用者習慣,或以實驗法觀察使用者的特性, 並以描述性的方式記錄其行為,並無特別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及動機。因此,本 研究希望將探索式搜尋的概念帶入發現新音樂的資訊行為研究中,期待讓這兩 個研究概念碰撞出火花。 探索式搜尋與音樂資訊行為皆是在 2000 年後開始成長的研究領域。綜觀 上述探索式搜尋及音樂資訊行為的相關文獻,可發現探索式搜尋和音樂資訊行 為皆無一套系統性的研究標準及評估標準。換個角度思考,因沒有系統性標準 的關係,這也讓相關的研究者能更自由地發揮研究構想。本研究將以 Marchionini(2006)提出的探索式搜尋定義作為基礎,加入使用者發現新音樂 時的情境、情緒等因素,進一步探討與分析數位環境中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資 訊行為。. 25.

(40) 26.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方法及流程,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重要 研究構念與架構、第二節介紹所使用之研究方法、第三節說明資料分析方式、 最後一節則說明整體研究流程與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節 研究構念 本研究主要希望暸解使用者在數位環境中,探索新音樂的促發情境與歷程。 如圖 3-1-1 所示,本研究主要研究構念包括觸發探索新音樂的情境如線上音樂 的資訊需求、探索搜尋之歷程如如何使用數位音樂平台功能、新音樂的選擇如 評估過濾音樂所採取的相關判斷準則。. 圖 3-1-1:本研究構念圖. 本研究採用 Marchionini(2006)所提出之探索式搜尋定義,將其學習型及 研究型探索中 13 項過濾資料的特性加以修改刪減後,作為本研究構念之基礎。. 27.

(42) 研究者從中選擇社交、知識獲取、發現、比較、分析、評估、整合,共 7 項作 為探索式音樂尋求之指標。並將其中的知識獲取,修改為資訊獲取(Information Acquisition),使其更貼近本研究。 當使用者產生了音樂探索動機時,將進入探索式的音樂尋求歷程中。而依 據音樂探索動機的不同,可能出現明確與不明確的音樂需求。其中明確需求可 能為有特定目標,但對於其相關資訊不暸解;不明確資訊則可能是無特定目標, 僅想聆聽符合喜好的歌曲。然此音樂探索動機,也許是使用者進行社交活動, 或接收到某個資訊後產生。進入探索式尋求時,為取得符合需求的音樂資訊, 使用者會先擬定進行探索的策略及方式,並採取發現、比較、分析、評估等方 式進行資料過濾。而尋求後,可能從探索歷程中獲得新資訊,使用者可能透過 此新資訊學習到該音樂的相關知識,或是從此資訊得到新的探索動機。不論滿 意或不滿意這次的尋求經驗,使用者可將探索得來的音樂進一步做聆聽、收藏、 分享等利用,並依當下的需求滿足程度決定結束或是重啟尋求歷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為較完整地暸解使用者如何在數位環境中探索新音樂,本研究同時採用質 性及量化方法。量化方法主要利用問卷調查,收集使用者日常聆聽音樂類型及 尋找新音樂的經驗,透過統計分析,所得結果除作為暸解一般使用者的線上音 樂資源尋求行為,也將做為後續訪談之參考依據。質性方法包括日誌、半結構 式訪談法及實驗法,日誌內容係由問卷填答者中挑選願意參與後續研究與訪談 的合適對象,請其記錄日常生活中探索新音樂的相關歷程資訊。而半結構式訪 談則是輔助日誌與實驗,希望能向研究參與者做進一步確認及收集更深入的主 觀意見與想法。實驗法則是透過直接觀察研究參與者,暸解其探索特性。以下 分別說明個研究方法之實施。. 28.

(43) 一、音樂行為調查問卷 為方便問卷收集及後續分析,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平台 SurveyCake(如圖 3-2-1),以收集使用者聆聽與探索新音樂的相關經驗。該問卷平台提供即時描 述性統計結果,亦能以 Excel 格式匯出數據,有助資料整理之方便性與效率。. 圖 3-2-1:本研究網路問卷頁面. 資料來源:SurveyCake 企業級的雲端問卷服務。檢自:https://www.surveycake.com/. 而問卷題項部分,以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基礎,並參考 Lee & Downey(2004); 洪元元(2009) ;廖家慧(2011) ;李俐雯(2012)等先前研究之研究問卷,進一 步修改而成(如表 3-2-1)。. 29.

(44) 表 3-2-1:本研究問卷題項設計. 構面. 題項. 參考來源. 一、基本資料 1. 性別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 2. 年齡. 2015. 人口背景. 使用習慣. 3. 教育程度. 林怡君,2010;廖家慧,2011; 李俐雯,2012. 4. 職業. 李俐雯,2012;遠雄人壽,2015. 5. 每日平均上網時間. 林怡君,2010;廖家慧,2011. 二、線上音樂聆聽經驗 6. 生活中音樂的重要性 涉入程度 7. 接觸線上音樂的年資 8. 聆聽線上音樂的頻率 9. 是否獨自聆聽線上音樂 使用習慣. 10. 常聆聽線上音樂的時段. 2009 Lee & Downey, 2004;林怡君, 2010;廖家慧,2011 洪元元,2009;林怡君,2010; 廖家慧,2011 Tarrent et al., 2000 Neilsen Music 360, 2016;葉俊 廷,2010. 11. 常聆聽線上音樂的地點. Cunningham et al., 2007;張映 涵,2012. 12. 平均聆聽線上音樂時間. 林怡君,2010;陳映竹,2010. 13. 常使用的線上音樂平台. Lee & Downey, 2004;洪元元, 2009;廖家慧,2011;李俐雯, 2012. 資訊環境 14. 最常使用何種載具聆聽 線上音樂 音樂偏好. Lee & Downey, 2004;洪元元,. 15. 最常聆聽的音樂類型. 廖家慧,2011 Lee & Downey, 2004;洪元元, 2009;林怡君,2010;廖家慧, 2011;李俐雯,2012;. 三、線上音樂探索經驗 音樂偏好 資訊環境. 16. 對新音樂的需求程度. 依研究問題發展而出. 17. 生活中經常聽到新音樂. 依題項 8 之問題發展而出 Lee & Downey, 2004;李俐雯,. 18. 新音樂資訊管道. 2012 30.

(45) 19. 新音樂資訊管道滿意程 度 20. 探索新的音樂的經驗 使用習慣. 依前一問題發展而出 Lee & Downey, 2004;洪元元, 2009;李俐雯,2012. 21. 是否常主動尋找新音樂. 依研究問題發展而出. 22. 常用於探索的音樂平台. Lee & Downey, 2004;洪元元, 2009;廖家慧,2011;李俐雯, 2012. 探索策略. Lee & Downey, 2004;廖家慧, 2011;李俐雯,2012. 23. 探索新音樂的方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音樂探索日誌 透過日誌有助揭示更多使用者主動與音樂互動的體驗(Lee & Cunningham, 2013)。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為期二週的日誌,來收集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真實的 新音樂探索經驗。Bolger 等人(2003)將日誌法的研究設計區分為事件日誌法 (Event-based Dairy Design)和時間日誌法(Time-based Dairy Design)兩類。本 研究視每一次的新音樂探索為一獨立事件,故選擇採用事件日誌法。藉由為期 二週的日誌,請日誌受試者者記錄探索新音樂時的相關資訊,包括觸發情境、 探索環境、資訊源、探索方法及策略等,以收集日誌受試者日常生活中真實的 新音樂探索經驗,以客觀的角度觀察每位日誌受試者之間的差異。為確保所收 集資料能貼近實際的日常生活情境,本研究並不限制日誌受試者所提供的日誌 數量及內容長度。 本研究所採用之日誌收集平台與問卷調查平台相同。每位日誌受試者在記 錄期間,將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新音樂探索活動直接地在該平台記錄填寫。日 誌填寫項目如表 3-2-2,本研究日誌修改自廖家慧(2011) ;張映涵(2012) ;Lee, Cho & Kim(2015)與前導研究之,並將於記錄完成後彙整所有日誌,進行內容的 分析與歸納。 31.

(46) 表 3-2-2:本研究之日誌題項設計. 構面 人口背景. 題項. 參考來源. 1. 姓名 Cunningham et al., 2007;張映 涵,2012. 2. 日期時間. Cunningham et al., 2007;張映. 3. 地點 情境動機. 需求描述 涉入程度 資訊環境. 涵,2012. 4. 當時正從事的活動. Cunningham et al., 2007. 5. 周圍有無其他人士 6. 探索新音樂的動機與原因. Cunningham et al., 2007 張映涵,2012;Lee et al., 2015. 18. 結束音樂探索的原因. 依研究問題發展而出. 7. 想探索的音樂曲風. 張映涵,2012. 9. 請描述欲探索的音樂特性. 廖家慧,2011. 15. 簡述找到的新音樂資訊. 廖家慧,2011. 8. 對探索音樂類型熟悉程度. 依前一問題發展而出. 10. 使用哪些裝置進行探索. Lee et al., 2015. 11. 使用哪些平台或服務進 行探索. Lee et al., 2015;陳映竹,2010. 12. 簡述探索過程 探索策略. 探索特性. 16. 如何判斷符合需求. Lee et al., 2015 陳映竹,2010. 17. 是否繼續聆聽其他音樂. 依研究問題發展而出. 19. 新音樂保存意願. 林書宇,2016. 20. 簡述過程中遭遇的困難. Lee et al., 2015. 13. 是否找到符合需求的新 音樂. 張映涵,2012;陳映竹,2010. 14. 探索花費時間. 張映涵,2012. 21. 是否滿意探索過程. Cunningham et al., 200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47) 三、半結構式訪談 本研究透過與後續研究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訪談,進一步確認其日誌記錄及 實驗操作內容,並暸解參與者在問卷、日誌和實驗以外的主觀想法,或各種可能 影響其新音樂探索的因素。訪談的時間點為參與者結束日誌記錄後及新音樂探索 任務操作完畢後;若是後續研究者有額外疑問或是參與者想分享的觀點,則以電 子郵件與社群通訊軟體進行訪談的補充。本研究主要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 大綱依據受訪者所填答之問卷結果加以延伸。為求資料收集的深度,訪談中並不 限制受訪者自由分享主題以外的主題或內容。進行訪談時皆徵得受訪者同意,進 行錄音。並將錄音稿進行內容分析與歸納。. 四、音樂探索實驗 為直接觀察受試者在進行音樂的探索式尋求時的行為細節,並暸解當不同的 受試者面對同樣的音樂探索需求時的行為差異,本研究邀請前述網路日誌記錄的 受試者進行音樂探索實驗。本研究實驗以指定任務形式進行,任務情境為「好友 委託查找音樂」,並在尋得正確目標後自由推薦至少三首曲目給予委託人。實驗 開始前會先進行實驗說明,給予任務描述後即正式進行,實驗過程將以螢幕錄製 軟體記錄,以利後續分析。在實驗完成後,再進行一次訪談,釐清研究者對於探 索過程中的疑問與受試者行為背後的影響因素。 在實驗設計上,研究者以自身經驗找了兩首流行曲風的冷門歌曲作為目標, 並依研究者主觀聆聽感受寫下歌曲描述後,加上情境作為實驗中之任務描述,以 下為本研究音樂探索實驗之任務描述:. 33.

(48) . 曲目一:. 「這幾天我搭計程車的時候,車上廣播突然播了一首歌,我覺得蠻特別的,但是 主持人在講到這首歌的相關資訊時,車子剛好開進隧道裡,什麼都沒聽清楚。只 知道這是一首 A Cappella 的歌,女主唱的聲音有一點像卡通裡的老巫婆,我記得 他們一直唱 Jolin,對!就是蔡依琳那個 Jolin,不知道你能不能幫我找到這首歌!」 . 曲目二:. 「前幾天經過一家服飾店,聽到店內當時在播一首蠻好聽的歌,一直找不到,你 可以幫我找一下嗎?印象中是一首男女合唱的英文流行歌曲,隱約聽到他們唱 “...listen to your heartbeat...”,應該是情歌吧!曲子裡好像有電子音效, 還有吉他的聲音,旋律和節奏很強烈,聽起來很輕快、活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是,在前奏到副歌之前有一些參雜不和諧的音的和弦!」. 第三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欲探討數位環境中使用者探索新音樂之資訊歷程,採複合式研究方法, 並分三階段執行,分別以網路問卷及日誌收集量化和質性研究資料。圖 3-3-1 說 明個別研究方法所收集之資訊與其個別對應之研究目的,並說明本研究採用之資 料分析方法。. 34.

(49) 圖 3-3-1:研究方法與對應資料收集. 一、問卷分析 本研究收集之問卷量化資料以 Microsoft Excel 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 析項目為填答者人口背景資料、線上音樂相關經驗及探索新音樂之相關經驗等, 以利後續交叉比對日誌資料,並進行相關性分析。. 二、質性資料整理與分析 探索音樂日誌內容、實驗螢幕紀錄檔與訪談過程的錄音檔皆為深入瞭解使用 者行為之重要質性資料。本研究將原始日誌紀錄與逐字稿等文字資料進行轉譯、 歸納與整理,萃取出核心內容,並將分析結果與量化的統計結果相互對應,透過 不同類型資料的交叉比對,避免分析上之偏誤。 35.

(50)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共分為背景與動機、主題確定、文獻整理與探討、研究 設計、前導研究、正式研究、資料蒐集、資料整理與分析、結論與建議共九個 部分,以下將分別說明,並繪製研究流程圖(圖 3-4-1),具體說明如下: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音樂探索行為和音樂相關 的資訊需求,進而對一般使用者之音樂探索行為感到好奇。而閱讀文獻後,發 現目前相關文獻多為系統建置、評估的探討,較少以使用者行為的觀點切入, 遂引發研究者的研究動機。 (二). 研究主題確定:. 在與指導教授反覆的討論及閱讀相關的文獻後,決定以音樂資訊尋求作為 主要研究構念,再加入探索式搜尋行為,確立研究目的及欲探討之使用者行為, 最後將主題訂定為探索式音樂資訊尋求。 (三). 文獻整理與探討:. 研究主題確定後,針對本研究兩大構面——探索式資訊檢索、音樂資訊尋 求行為,進行相關文獻的整理、歸納。並以文獻作為依據,進行後續研究的設 計及討論。 (四). 研究設計:. 參考前述文獻探討所整理之相關文獻,針對研究目的及問題選擇合適的研 36.

(51) 究方法。經反覆討論後,本研究採用複合型研究法,以網路問卷、日誌、訪談、 實驗,分別蒐集量化及質性之研究資料。 (五). 前導研究:. 在正式研究開始前,根據研究設計進行為期一週的前導研究。並根據參與 者的回饋及指導教授的建議,進一步的修改問卷問項和網路日誌形式等研究細 節,以降低本研究可能造成的誤差。 (六). 正式研究:. 透過前導研究之結果,修正研究方法與流程,其後開始正式蒐集研究資料。 (七). 資料蒐集:. 本研究資料蒐集分四階段。第一階段以網路問卷大量蒐集使用者音樂資訊 相關的資訊,包含聆聽音樂及探索音樂的習慣;第二階段為網路日誌,記錄使 用者一週間探索新音樂的過程及詳細行為;第三階段為半結構式訪談,用以蒐 集受訪者進行探索新音樂的內隱資訊;最後則是以探索實驗記錄不同使用者在 特定狀況下的探索行為。 (八).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分為量化與質性兩種,將蒐集而來的研究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從中發現使用者在探索新音樂時的行為特性,並深入討論可能的因素。 (九). 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並給予具體的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流程,參考其它文獻之流程圖後整理出本研究的流程圖。 37.

(52) 圖 3-4-1:本研究流程圖.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Yuen Shi-chun ( 阮 仕 春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ficer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is the foremost innovator in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language skills,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According to Ho (2003), Canto Pop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early 1970s with a demand from Hong Kong audiences for popular music in their own dialect, Cantonese. Cantonese is one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Forming the initial ideas as the base of the composition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