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創意的另類實踐:以法國布瓦布榭莊園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文化創意的另類實踐:以法國布瓦布榭莊園為例"

Copied!
1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Cultures and Tourism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文化創意的另類實踐:以法國布瓦布榭莊園為例 The Alternative Practice of CreativityThe Case Study of Domaine de Boisbuchet. 研究生:黃郁庭 Huang, Yu-Ting. 指導教授:賴嘉玲 博士 Dr. Lai, Chia Ling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2 月 February 2019.

(2) 謝誌 時光荏苒,研究生生涯即將畫上句點。回顧這三年半在歐文所的時光充滿了 驚奇,從初入這個豐富的學堂到全班的伯明翰之旅、歐文週、論文撰寫、昂傑雙 聯等,每件事情都深植我心,為我的人生增添絢爛的色彩。 能夠完成學業,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我想要向指導教授賴嘉玲 教授致上最誠摯的謝意,從碩一的博物館與展覽專題開始,便引領我進入研究的 大門,開啟我對事物的批判及反思的精神,進而啟發我追尋不同的體驗。謝謝老 師對我孜孜不倦地教導,無論是人生追尋或者是知識上的積累都獲益良多。感謝 所內老師:陳學毅老師、劉以德老師、賴守正老師以及 Dinu 老師,歐文所豐富有 趣的課程一直以來都帶給我最愉快的學習經驗,能夠為了知識而學習是一件非常 幸運且幸福的事情。謝謝一直以來在所辦協助我們的暄霈, 總是能在我迷茫的時 候指點迷津,讓一切手續都能夠如期完成。 同儕之間的互動與情誼也是讓我難忘的,艾薇、家懿、子雯、芃諭、珮宇、 宜庭、靜宜、依婷、豐源、所嵐,因為你們,研究所的生活才會如此有趣且充滿 歡笑。也感謝應華系的學弟們,你們是學程生活中的驚喜,竟讓我覺得語言學不 再艱澀可怕! To all my friends in Angers, you are the glitter of my life. These amazing people make my life in France completed, and I wish you all the best. À cochon, tout serait impossible sans votre soutien, merci.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無條件的包容與支持,讓我有充分的空間做喜歡的事情, 在我最低潮的時候給予正向鼓勵。歐文所的點點滴滴刻劃出我最精彩的片段,也 帶領我繼續前進,迎接下一個挑戰。 最後,謝謝正在閱讀這本研究的讀者,希望這份研究能夠帶給你些許的收穫。. I. 2019 春. 台北. 黃郁庭. 謹誌.

(3) 文化創意的另類實踐:以法國布瓦布榭莊園為例. 摘要 布瓦布榭莊園(Domaine de Boisbuchet)位於法國西南部的雷薩克市周圍,擁 有遺世而獨立的地理環境。然而看似遠離城市的喧囂的莊園,卻能集結來自世界 各地的訪客,一同探討文化、設計業界最新的趨勢。每年夏季,莊園都會開放民 眾參與莊園的導覽行程,包括參觀建築所組成的建築園區(Architechtural Park)以 及莊園的年度展覽。莊園也會舉辦暑期設計工作坊,邀請業界人士擔任工作坊導 師,幫助學員接觸不同媒材、利用在地資源融合進學員的創作思維中。 布瓦布榭莊園結合在地資源以及世界各地人才創造出獨特的環境氛圍。本研 究將探討文化創意新的可能性,藉由分析布瓦布榭莊園探討莊園自身所形塑的創 意氛圍,是如何有效利用在地生態實踐的另類創意;反思文化觀光至創意觀光的 轉變,以及創意階級所獨有的美學、品味,再討論創意觀光客的旅遊實踐與體驗。 本研究以多重研究方法進行,除了運用質性訪談法訪問數位工作坊參與者以 外,也分別訪談莊園創辦人以及暑期設計工作坊經理人,嘗試以不同的觀點客觀 呈現布瓦布榭莊園的創意實踐。另外,透過莊園的出版文物、媒體文本等進行文 本分析,最後則是筆者親身參與 2016 年的暑期設計工作坊,透過參與式觀察法以 參與者的角度觀察莊園的運作。. 關鍵字:布瓦布榭莊園、文化與創意觀光、創意階級、地景建構、創意氛圍、 日常生活美學、體驗、旅遊實踐. II.

(4) The Alternative Practice of CreativityThe Case Study of Domaine de Boisbuchet. Abstract Domaine de Boisbuchet is nestled in the southwest part of France and possesses an isolated environment. Boisbuchet, seems to be remoted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metropolitan, however, is able to assembl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gather to discusss the latest trend of cultural and design industry. Each summer, Domaine de Boisbuchet opens to the public and offer the visitors guided tours, including tours of Architechral Park and the annual exhibition. Boisbuchet also hosts the summer design workshop and invite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to play the role as workshop mentors who aid the workshop members to utilize diverse media and infuse local resource to members’ creation. Domaine de Boisbuchet establishes a unique creative milieu with local resource and international members. This research will examine Domaine de Boisbuche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ve milieu in Boisbuchet and how they utilize the environment to practice the alternative creativity efficiently. Moreover, the discussion will also concentrate 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ultural tourism to creative tourism. Derived from creative tourism, the specific aesthetic and taste of creative class will be going through. Through the base of previous argument, the tourist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reative tourists will be presented. This research aims to apply multiple methodologies. Aside from interview method, document analysi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ill be utilized for data collecting. In order to compile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present the creative practice of Boisbuchet, III.

(5) participants, the founder of Boisbuchet and workshop manager will be interviewed. Besides, the document analysis will be based on references such as Boisbuchet’s published work, media. Last but not least, the fieldwork about summer design workshop’s operation in 2016 will be analyzed.. Key Words: Domaine de Boisbuchet,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creative class, destination making, everyday aesthetic, experience, tourist experience.. IV.

(6) 目錄 謝誌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 1 一、法國遺產的轉型與文創化 ...................................... 3 二、體驗的追求 .................................................. 6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 8 第二章、文獻回顧 ................................................... 11 第一節、從文化觀光到創意觀光的轉型 ................................. 11 一、目的地建構與觀光客的凝視 ................................... 11 二、從文化觀光到創意觀光 ....................................... 15 三、創意觀光中的文化與創意 ..................................... 17 四、創意觀光下的另類實踐:鄉民創意 .............................. 21 五、博物館、遺產與展覽空間的創意氛圍轉型 ....................... 25 第二節、創意階級與創意的實踐 ....................................... 30 一、創意階級之興起 ............................................. 31 二、階級、風格、美學、品味 ..................................... 33 V.

(7) 三、創意觀光客的創意體驗 ....................................... 40 第三章、研究設計 ................................................... 45 第一節、研究範圍與對象 ............................................. 45 一、布瓦布榭莊園 ............................................... 45 二、暑期設計工作坊 ............................................. 52 三、工作坊參與者 ............................................... 53 四、布瓦布榭莊園工作人員 ....................................... 55 第二節、研究方法 ................................................... 57 一、文獻分析法 ................................................. 57 二、參與觀察法 ................................................. 58 三、質性訪談法 ................................................. 59 第四章、布瓦布榭莊園的地景形塑與轉型 ............................... 65 第一節、變動中的遺產-法國脈絡 ...................................... 65 一、遺產的概念生成與擴張 ....................................... 66 二、近代遺產的轉型 ............................................. 69 三、現在的遺產-自然環境與文化的結合 ............................ 73 第二節、布瓦布榭的建築與展覽 ....................................... 76 一、物盡其用的歷史建築 ......................................... 76 二、創新建築的烏托邦 ........................................... 84 VI.

(8) 三、莊園年度展覽 ............................................... 98 第三節、浪漫的莊園凝視 ............................................ 105 一、布瓦布榭莊園作為一個旅遊景點 .............................. 105 二、莊園的導覽行程 ............................................ 110 小結、 ............................................................ 113 第五章、布瓦布榭莊園的創意實踐 .................................... 115 第一節、暑期設計工作坊學員與創意階級 .............................. 115 第二節、以學員經歷看布瓦布榭莊園的創意實踐 ........................ 138 小結、 ............................................................ 146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 149 一、地景建構與氛圍轉化 ........................................ 150 二、莊園參與者的創意實踐 ...................................... 153 三、研究限制與建議 ............................................ 157 參考文獻 .......................................................... 159 附錄 .............................................................. 167. VII.

(9) 表目錄. 表三-1. 布瓦布榭莊園歷史建築列表 ........................... 47 表三-2. 布瓦布榭莊園的實驗性建築列表 ....................... 51 表三-3. 訪問對象名單 ....................................... 54 表三-4. 學學文創分享會學員名單 ............................. 55 表三-5. 設計工作坊參與者訪問大綱 ........................... 59 表三-6. 經理人 Gabriele Oropallo 訪談大綱 ................... 62 表四-1.歷年年度展覽 ........................................ 99 表四-2 布瓦布榭莊園活動週期表 .............................. 121. VIII.

(10) 圖目錄. 圖三-1. 布瓦布榭莊園內部地圖 ............................... 50 圖四-1. 1864 年布瓦布榭莊園內部結構圖 ....................... 77 圖四-2. 改建後的磨坊內部裝潢 ............................... 78 圖四-4. 古堡內置入了大量的當代收藏 ......................... 80 圖四-5. 外屋客房照 ......................................... 81 圖四-6. 外屋網路使用區 ..................................... 81 圖四-7. 外屋會議室 ......................................... 81 圖四-8. 外屋前的廣場 ....................................... 81 圖四-9. 日式客屋外觀與內部裝潢示意圖 ....................... 83 圖四-10. 工作坊學員一手打造出紙建築 ........................ 86 圖四-11.紙建築的建築構造 ................................... 86 圖四-12. 紙建築的外觀加用鋁和玻璃強化結構 .................. 87 圖四-13.學員與小木屋半成品合影 ............................. 88 圖四-15. 夜晚的小木屋 ...................................... 89 圖四-16. 歪斜的建築結構 .................................... 90 圖四-17. 竹屋的內部裝潢示意圖 .............................. 93 圖四-18. 會議室內部空間示意圖 .............................. 93 IX.

(11) 圖四-19. 竹亭的強化結構 .................................... 93 圖四-20. 大圓頂的內部空間圖 ................................ 94 圖四-21. 小圓頂的內部構造................................... 94 圖四-22. 建築結構在光影作用下形成特有的美感 ................ 95 圖四-23. 建築外觀呈曲線狀 .................................. 97 圖四-24. Techstyle-Haus 內部空間示意 ........................ 97 圖四-25. 房屋前的植栽區 .................................... 98 圖四-26. 展覽仍用竹子作為展示媒材 ......................... 102 圖四-27. 花園裡種植有機蔬果 ............................... 112 圖四-28. 導覽人員逐一介紹莊園建築 ......................... 112 圖五-1. 學員利用在地素材製作作品 .......................... 138 圖五-2. 工作坊全體人員聚集在長桌討論 ...................... 144 圖五-3. 學員使用樹林間的石材製作作品 ...................... 144 圖五-4. 期中檢討會示意圖 .................................. 144 圖五-5. 學員成果發表示意圖 ................................ 144 圖五-6. 結合在地原生植物料理示意 .......................... 145 圖五-7. 用特殊方式製成的餐點 .............................. 145 圖五-8. 學員於湖中滑行獨木舟 .............................. 145 圖五-9. 變裝晚會服裝示意圖 ................................ 145 X.

(12)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座落於法國西南部的布瓦布榭莊園,依著維埃納河(Vienne River)河畔,莊 園懷抱著多樣的自然景致。莊園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紀錄文獻可以追溯回 16 世紀,當時莊園被視為當地的指標性建築,至今仍留存的歷史建築大多為 19 、20 世紀期間建造,經過數個莊園主的更換,直到 1986 年,布瓦布榭莊園才被現任的 管理者 Alexandar von Vegesack 買下。身為國際知名的收藏家、策展人的 Alexandar von Vegesack 以活化莊園的文化、建築為目的,將布瓦布榭莊園改造為現在的樣 貌:一個結合展覽空間、自然文化、設計、創意的複合式空間。 與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以及 C.I.R.E.C.A.(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 et d’Education Culturelle et Agricole)合作,布瓦布榭莊園於每年夏季舉辦系列為期七至十一天的 暑期設計工作坊。工作坊涉及不同領域之主題,包括產品設計、建築、展覽、表 演等等,工作坊進行期間,莊園聘請已經在專業領域展露頭角的專業設計師作為 工作坊的導師,引導學員發想點子、共同創作。暑期開放期間,莊園同時也開放 外界人士參觀,透過預約的方式即可參加建築園區的導覽,參觀莊園的實驗性建 築、歷史建築以及年度展覽。 2016 年為莊園的第二十六屆暑期設計工作坊,工作坊學員是來自世界各地對 設計有興趣或者設計專業人士。根據 Tsumura(2015),「地點」是舉辦活動的必 要關鍵,國際的易達性對於參與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此許多國際性的節 慶活動都會在交通便捷或是靠近國際機場所在地舉辦,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國際性 活動都集中在大都市進行。然而,布瓦布榭莊園身處在遠離城市喧囂的法國鄉間, 距離國際交通運輸系統甚遠,莊園周遭甚至沒有任何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從莊園 1.

(13) 位置以及在地建設來看,布瓦布榭莊園的成立顯然是一個特殊的案例,無論是展 覽參觀者或者是暑期工作坊學員,都要屏除交通上的不便之處,造訪莊園。 暑期工作坊學員於工作坊進行期間聚集至莊園,接受國際級的設計師、建築 師、藝術家的指導,然而莊園並沒有限制學員的參與條件,凡是對這個產業或者 是對工作坊主題有興趣者都能夠參與,就如同創辦人 Alexandar von Vegesack 所述: 「成為某樣事情的專家並不是工作坊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 點子並嘗試讓它成真。暑期設計工作坊更著重於發展想法,並且設立目標去展示它。」. (引自:http://www.boisbuchet.org/about/,筆者譯) 布瓦布榭莊園的暑期設計工作坊,並非以傳授特定技巧為目的,而是提供學員一 種體驗,以思考不同的可能性。莊園結合了自然環境、歷史建築、實驗建築、創 意、設計等元素形塑出一種獨特的氛圍,促使造訪者受到莊園環境與活動的吸引 來到莊園。 Jean-Paul Godderidge,當地的地區文化活動經理曾提過,他認為布瓦 布榭莊園是一個創作與教育之地,一個創作藝術家與環境對話的地方,也是一個 促使藝術、建築的創作以及永續發展的地方(Domaine de Boisbuchet)。 無論是莊園的地理位置以及活動內容都呈現出其獨特性,不同於 Richard (2011)所描述,觀光客會被一般體驗型文化空間所吸引,期待於旅遊期間與當 地的文化或者當地居民互動。然而,布瓦布榭莊園的學員於停留莊園期間,所學 習到的創意與技巧與當地文化、歷史並無直接的關係。不同於傳統的文化景點, 莊園的位置、活動內容、造訪者性質造就了布瓦布榭莊園的獨特性,使莊園成為 一個新的體驗景點。直至近幾年,布瓦布榭莊園的夏日活動以及新型態的運作模 式已延續了二十餘年,遠遠超過一般文化活動、節慶的平均壽命,也印證了莊園 轉型的成功。 布瓦布榭莊園同時兼具生態環保、設計、歷史建築、教育等元素,藉由系列 的設計工作坊、展覽等文化活動將這些元素串連,進行跨界的整合。不同於一般 2.

(14) 遺產的轉型,布瓦布榭莊園的歷史元素在經過轉型過後顯得沒有那麼強烈了,反 倒是創新、創意的元素更為突出。莊園區域內的展示大多以當代藝術、設計為主, 除了莊園原有的歷史元素以外,鮮少有與當地歷史強烈連結的展示。爰此,本研 究將試圖探討布瓦布榭莊園的轉變,並分析出轉變後的莊園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及 其帶給參觀者的體驗。. 一、法國遺產的轉型與文創化 對於遺產的保存或經營,歐洲地區在全世界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至今不 少區域的文化遺產都是借鏡歐洲的模式衍生的。而法國是歐洲遺產的保護與保存 領域中的一大代表區域,其特點便是在於尋求「平衡」,無論是對於各個社會階 級利益的平衡,建築風格與空間的平衡,或者人民與政府關係的平衡(邵甬, 2010)。為了讓文化、歷史遺產不在侷限於部分階層人士使用,法國政府致力於 推廣遺產大眾教育,除了從學校正式課程著手外,政府也大力設置遺產相關院系 以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如:夏約高等研究中心(l’É cole de Chaillot)、亞維農學 校(É cole d’Avignon)等等。 此外,為達到遺產大眾普及化的目標,將歷史遺產進行微調或改變似乎是勢 在必行,法國境內許多大小遺產常使用「節慶」的策略拉近遺產與民眾之間的距 離。至今在歐洲委員會及歐盟推動的「歐洲文化遺產日」 (Les Journées Européennes du Patrimoine)概念即是源自於法國的「文物建築開放日」(Journées Portes Ouvertes)。文物建築開放日於 1984 年開始舉辦,並在 1992 年更名為「文化遺產 日」,活動期間法國境內各大區事務廳會根據區域內的情況與遺產特點制定編制 計畫,並且於活動期間免費向觀眾開放。遺產日期間,國家內的所有文物建築, 包括現為政府辦公的大樓都免費開放,而且大部分的私有文物建築也會積極響應 這項活動,在活動期間免費或者提出較為優惠的收費開放參觀。. 3.

(15) 為了讓遺產更活化,並與大眾產生互動,文化遺產日期間,各地政府會組織 大量的文化活動,以吸引觀眾參與,像是免費講解導覽、工藝演示、音樂會、戲 劇表演等等。文化建築成為各個藝術表演、展示的外殼,包羅萬象的文化活動都 集中於文化遺產日期間舉行,民眾也藉由遺產日的活動,看到了歷史遺產不同的 面貌。現今法國的文化遺產日似乎變成了一個全民活動,各種協會、藝術家或者 民眾都會主動參與活動的準備中,而在這個過程中,民眾既是觀眾也是參與者, 無論是透過活動的準備或者是參與,他們都能夠藉此更了解地方的文化與歷史。 不僅僅是文化遺產日,自 2016 年開始於台北舉辦的「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也是一例。白晝之夜創始於 2002 年的巴黎,根基於「都市創新」以及「公 共空間設計」的核心概念,希望能夠藉由活動提供市民親近藝術與城市場域的平 台。白晝之夜的活動通常從當日的晚上舉辦至隔日的白天,活動期間大量的藝術 活動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舉辦,許多文化、歷史遺產也會在當天的深夜開放,並 且轉化成橫跨不同藝術領域的展示空間,透過藝術、文化轉化都市空間,白晝之 夜讓觀眾自由徘徊於城市的各個角落,體驗、接觸藝術,讓跨文化、跨世代的美 學相互交錯,塑造出新的城市美學。 遺產定義的擴張,使各地的遺產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雖說景點得到遺產的資 格後能夠增進當地人對於自身文化的認識與認可,進而吸引外地人參觀遊覽。然 而,過多的遺產卻也引起不同的討論。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頒布 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例,自 1972 年世界遺產系統建立以來,世界各地,尤其西歐國 家的遺跡、景點競相獲得這分殊榮,藉此吸引了更多遊客參觀。近年來,卻有不 少評論指出世界文化遺產的評等漸漸失去原有效益,過多的遺產漸漸使得這個頭 銜失去獨特性。僅僅靠著「遺產」的光環恐怕對現今的遊客而言,吸引力較為有 限,各個文化景點和遺產需要考量目標客群,因應社會潮流進行調整。 因應新時代的需求,舊有的歷史遺產也需要配合當今社會需求調整。2000 年 榮獲法國「藝術歷史城市」之稱的巴黎郊區-諾瓦賽爾(Noisiel)本為 19 至 20 世 4.

(16) 紀的工業遺產,當時的麥尼爾(Menier)家族曾以此為醫藥產品以及巧克力的生產 根據地。然而在工業發展逐漸於大巴黎地區凋零後,20 世紀末國家政府收購了大 部分的土地,除了重新復興以往的工業文化歷史,保存原有的遺產景觀之外,也 強調了保留當地社區原有的記憶。政府也將此地改造成為一個藝術文化中心,賦 予這個老舊的區域新的意涵,該藝術文化中心融合了藝術戲劇、音樂、舞蹈,成 為國家重要的表演中心,並且成為新的藝術創作、交流場所,藝術家們群聚於此, 共同創造新型態的藝術創作。 無論是以短期的節慶亦或是改變遺產的原始用途成為轉型策略,法國的歷史 遺產都秉持著傳承的精神,強調在地社區的力量,以歷史遺產作為載具,延續著 先人的歷史文化。本研究案例-布瓦布榭莊園卻能巧妙地融合上述的兩種轉型策 略,於開放期間密集的舉辦文化活動、工作坊,並且將原有的歷史建築轉化為藝 術家或者是學員們的創作平台。此外,原有的歷史空間也成為展示多種型態的藝 術和設計的展示空間。 近年來歐洲地區對於鄉村地區的論述開始有所轉變,賦予鄉間地區有別於城 市的社會角色(Prez,2007)。擁有豐富自然景觀的鄉村地區已成為城市遊子逃離 高壓環境與日常生活的桃花源,為了吸引大量的都市觀光客,位於鄉村地區的文 化遺產也因應著觀光客的期待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結合,形構出歷史遺產的新形貌。 比如:布列塔尼大區位於法國的西北邊,坐擁大西洋沿岸,擁有近 800 個小島,為 法國最早建立的景觀地大區之一。布列塔尼大區的歷史淵源促使該區擁有獨特且 鮮明的文化,因此直至 20 世紀中後期,布列塔尼大區多以特色小村鎮、藝術歷史 城市和自然文化等元素,融合觀光主題以吸引觀光客的到來。當地的自然形貌與 特色文化結合,提供遊客不同於其他區域的旅遊經驗。 本研究案例同樣也是以自然生態作為莊園的重要特色之一,莊園內的建築群 與自然景觀巧妙共生,無論是參與導覽行程的觀光客或者是工作坊學員,都無可 避免地將莊園的自然景緻納為凝視的範圍。另外,莊園的文化活動或者是新建成 5.

(17) 的實驗性建築物大多都以環保、再利用為主題,因此布瓦布榭莊園的生態環境與 文化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將建築物置於自然環境中,而且建築物的建材、設計理 念或者是設計工作坊所要探討的主題或者創作,大都能進一步呼應在地的自然景 觀。. 二、體驗的追求 Pine 以及 Gilmore(1998)於體驗經濟(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書中指 出現代人消費模式的改變,產品的服務價值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重視,並講求消 費過程的體驗性,消費者追求能夠親身經歷並且是獨一無二的感官體驗,越是渴 望得到主動性體驗的消費者,越有可能重視體驗產品的文化以及教育意義。體驗 經濟的概念說明了現今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的期待,而體驗性的概念也延伸至不同 的產業,進而給予商品與服務改變的契機。 體驗的需求也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出現在旅遊觀光行為上,觀光的種類、形 式愈趨多樣化,觀光客能夠更隨心所欲地形塑他們旅途中的論述(narratives), 而體驗以及其所代表的意涵,更能夠訴諸觀光客更高層次的需求,如創新、刺激、 學習等等(Prebensen and Woo and Uysal,2014)。為了提升旅遊體驗的價值,許 多觀光客將旅行的體驗建構在與目的地或者在地居民的互動上,也就是說旅遊的 體驗價值變成主客之間交融的過程,旅途特有的氛圍使他們共同享有並認同某些 價值觀。旅遊的經驗不單單是由觀光客獨自描繪,而是由觀光客與目的地之間的 互動共同創造而成。 為了滿足觀光客更高層次的體驗,許多本來以文化資本較高的族群作為主要 參訪對象的文化觀光景點,也開始融入體驗元素以吸引更多元的遊客,拓展新的 消費族群。體驗的形式、方法也十分多樣化,觀眾所得到的體驗層次也因體驗性 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近年來,社群媒體已經與一般大眾的生活密不可分,不少 博物館、展場將社群媒體融入展覽中,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將展覽內容說明結 6.

(18) 合手機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以提升參展的互動性(Weilenmann and Hillman and Jungselius,2013)。另外,開設工作坊也是增加體驗性常用的策略,與本研究案 例有著密切淵源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除了收藏品展示以 外,館方會不定期舉辦設計工作坊,工作坊主題大多與博物館的展覽主題相關, 大部分的工作坊於數個小時內即可完成,參與者可以透過活動體驗工業設計、傢 俱設計。 然而本研究案例並不能與上述的例子歸納在同一個框架之下,布瓦布榭莊園 的設計工作坊的確能夠提升參與感與體驗,但本研究案例並非將自己開設的設計 工作坊視為吸引更多遊客的策略。布瓦布榭莊園的設計工作坊有其設定的目標族 群,提供的課程與活動與體驗大多都會吸引特定族群,也就是說莊園所提供的體 驗主要是為了吸引他們設定的目標族群-創意觀光客。 為了參與工作坊或者體驗不同產業,許多觀光客選擇從事「創意觀光」,參 與特定的工作坊或是文化活動,並且將體驗學習成為旅遊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 傳統的名勝景點不再是誘使這些創意觀光客展開旅行的原因,獨一無二的體驗與 活動才能吸引創意觀光客從世界各處蜂擁而來。法國政府近年來也開始注意到這 種 新 興 的 旅 遊 型 態 , 而 建 立 了 如 Creative France 的 網 路 平 台 (http://www.epresspack.net/creative-france/),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尋找適合 自己的創意旅遊行程,該網路平台所提供課程資訊包羅萬象,跨及各個領域,包 括舞蹈、設計、戲劇等工作坊課程,遊客可以依照自己偏好的地點以及主題尋找 課程。 目前不少工作坊是由學校機關或是相關領域的機構舉辦,教授內容也多與原 機構相關,並且由內部人員擔任工作坊導師。不同於一般近乎學校課程的體驗工 作坊,布瓦布榭莊園結合在地的自然景觀,工作坊學員的活動範圍並不會侷限在 一個狹小的空間或者教室,他們反倒是被鼓勵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與大自然互動, 並且從中得到靈感進而提出新的點子。莊園利用自身的自然環境以及文化活動營 7.

(19) 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凝聚來自世界各地對設計領域有興趣的同好,學員與學員 之間,學員與導師之間,學員與大自然之間產生了新的互動模式,建構出專屬於 布瓦布榭莊園的體驗。 創意工作坊課程十分多元化,參與學員也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的社 會背景,然而也有許多工作坊並不只具有特定產業的體驗性,許多工作坊計畫以 及課程都具有高度的專業性,目標參與族群也都鎖定在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藝 術收藏網路平台 Astsy(2017),曾列舉出世界上十一個最能起發靈感的設計工作 坊 計 畫 , 包 括 紐 約 的 OMI 建 築 設 計 駐 村 計 畫 ( Architecture OMI Residency Program) 、John Michael Kohler 藝術中心的藝術產業計畫(Arts/Industry Program)、 Watershed Center 的陶藝駐村計畫(Watershed Center for the Ceramic Arts)等。這 些計畫不但提供參與者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擺脫日常生活,還匯集了來自 世界各地不同的設計創意人才,創造出能夠敦促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成長的環境 (Alexa,2017)。本研究個案也被列舉在這個名單之內,然而不同於其他的藝術 設計工作坊,布瓦布榭莊園的暑期設計工作坊同時具有設計產業的專業性以及一 般人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專業人士與對設計產業有興趣的業餘人士齊聚一 堂,利用每個人不同的專長,激發出創新的火花,在短時間內共同創作。.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根據上一小節簡介,可以見得本研究案例布瓦布榭莊園是一個多重性質的空 間。莊園經過文化介入後,從單純的歷史景點轉變為一個以自然環境為背景的設 計、創意展覽空間。布瓦布榭莊園將歷史、文化、設計以及生態這些元素巧妙融 合,並且找到了一個維持這些元素持續運行的平衡點。然而這些元素的組合並不 常見於歐洲的社會,這種轉變對於莊園的形象以及氛圍有什麼影響?造訪者對莊 園的期待與想像不同,造訪者族群是否也會有所轉化?本研究以莊園的空間以及 8.

(20) 造訪者為中心,探討莊園景點形塑,以及參觀者的特性、轉化,企圖描繪出布瓦 布榭莊園的另類性與獨特性。. 本研究提問如下: (一)布瓦布榭莊園是如何被建構成為一個創意觀光的景點?莊園內的建築設 施、生態環境、文化創意活動是如何創新整合並營造出另類的創意氛圍?. (二)布瓦布榭莊園內各式各樣活動的參與者是否有共通的特質與慣習,並將參 與者定義為創意階級人士?而莊園活動是如何吸引創意階級來訪?參與者的日常 生活美學、品味是如何於莊園內實踐,並與莊園內的創意氛圍交互作用?布瓦布 榭莊園所提供的獨特體驗是如何建構?而實際來訪的創意觀光客是否得到獨特的 體驗並啟發參與者的轉化?. 9.

(21) 10.

(22) 第二章、文獻回顧. 本研究將布瓦布榭莊園視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主要以地景與人物兩個面向 探討,布瓦布榭莊園由歷史遺跡轉化為多功能複合型空間,地方所建構的氛圍以 及觀光凝視也會有所轉化。本章第一小節將以 Urry 的目的地建構理論為始,探究 空間的改變,包括莊園內的展覽、自然。隨著地方氛圍的改變,吸引不同的造訪 者,因而轉化觀光方式。莊園內的特殊活動揭示了布瓦布榭的創意觀光特色,然 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造就出莊園內非典型的創意活動,因此鄉民創意也將在此節 作討論。第二節則爬梳創意階級以及布爾迪厄理論,試圖藉以探討莊園活動參與 者之特性與共同特質。. 第一節、從文化觀光到創意觀光的轉型. 一、目的地建構與觀光客的凝視 Urry(1990)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提及觀光凝視(Tourist Gaze)的概念,凝 視是觀光旅遊的重心,帶來不同於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的愉快經驗,透過凝視, 觀光客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與目的地對話。Urry(1990)認為觀光行為與偏離常 軌(departure)的觀念息息相關,在從事觀光行為時,觀光客會有限度地脫離日常 的慣例與行事作風,因此旅遊與規律、無變化的日常生活形成對比,刺激觀光客 的感官。在觀光的過程中觀光客比平時更加敏感且更有熱情,同時也較能接受新 的事物。 Urry(1995)認為觀光客的凝視可分為兩種性質,分別是集體大眾的以及個人 浪漫的。觀光凝視的建構與參觀者的社會經驗模式和意識相關,觀光客會依照自 己對目的地的期待,透過凝視的行為蒐集符號,也就是說旅遊成為一個蒐集符號 11.

(23) 的過程(Urry,1990)。地方的形象是人對於目的地的信仰、想法以及印象的集合 (Tasci and Gartner,2007)。旅遊地的形象也是一種符號,目的地可能因為當地 的文化或是造訪者族群的性質,而生成特定的地方奇蹟(place-myths)。目的地的 地方奇蹟(place-myths)能夠幫助觀光客詮釋當地美學、形象。Molotch(2002) 也提出,目的地之間的不同除了地方帶給人的感受以外,地方的文化資本、社會 資本也是凸顯地方特色的軟性因素。大眾旅遊所參觀的景點,通常與背包客、個 人旅遊的旅客造訪的景點不同,意味著參與不同旅遊形式的族群,其偏好的旅遊 目的地也有不同。相對地,不同目的地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以及地方形象也會 吸引不同族群的觀光客造訪。 十九世紀以前,非上流階級人士鮮少會為了一個與工作無關的理由遠行,旅 遊與否成為社會階級的指標。十九世紀以後,社會制度改變,勞工階級、中產階 級開始擁有假期;交通運輸工具的提升,大幅縮短交通時間。休閒時間增加、科 技進步,同時帶動大眾旅遊的興起。從事觀光旅遊不再是富人、貴族的特權,其 他社會階層人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金錢許可下觀光,例如加入套裝行程(package tour)、旅行團,大眾旅遊的消費屬於大眾化的消費。然而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 面都已經商品化,為追求地方的競爭優勢,觀光旅遊性質的劃分也更加細緻了, 新式的觀光旅遊轉變成一種區隔化、彈性化和為顧客量身打造的(Urry,1990)。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引領了一種新的思想概念,以 William Wordsworth 的詩 篇、 Beethoven 的音樂、Caspar David Friedrich 的風景畫以及 Thoreau 和 Emerson 的文學為代表,文化的形式出現在自然景觀、民間記憶以及傳說中,凸顯出自然 的文化價值(Lane,2009)。Walter(1982)評論這種浪漫的意識認為人的自我並 不在社會中,而是來自對於自然的沈思,英國的 Stourhead Garden 便是一個完美的 浪漫景觀,蜿蜒的小徑、哥德式的小屋、樹木與杜鵑花,花園的設計讓人驚艷於 自然的美麗並沈醉其中(Urry,1992)。浪漫主義帶領了一股崇拜自然的風潮,面 對自然環境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一種檢視。 12.

(24) 受到 William Wordsworth 等文人畫家的影響,浪漫時期以降的英國湖區,從 一個沒沒無名的鄉下地方轉變成為每年容納數百萬造訪者的熱門景點。部分英國 浪漫主義著名的作家、畫家受到湖區風景的啟發而創作出遠近馳名的作品,這些 著作進而勾起群眾對湖區的興趣。正是由早期參觀者所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發展 出的地方迷思,建構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湖區」,這種地方迷思的建構必須透 過造訪者和文學作品才有可能成立(Urry,1995)。湖區漸漸被形塑出特定的美學, 造訪者都是經過社會的挑選而選鍊出來的,這些造訪者是受到當地的地方迷思所 吸引的特定族群(Urry,1995)。Urry(1995)認為湖區的造訪者予以湖區浪漫凝 視,當地的湖光山色與文學作品塑造了產品定位,建立了特定的旅遊方式以親近 觀光客所預設的「自然」,而這種廣為流傳的社會模式也定義出什麼是好的品味。 浪漫的凝視是擴大全球旅遊規模並且開創多元目的地的眾多旅遊機制之一, 由特定社會階級成立,浪漫凝視鼓勵觀光客去尋找全新的事物凝視,像是不受外 界干擾的自然環境等等(Turber and Ash,1975;轉引自 Urry,1995)。浪漫的凝 視促使觀光客將旅遊重心放在情感和感官經驗上,感性的面對自然與風景,長住 在城市的居民也可以偶爾離開城市一陣子,體驗大自然的風貌。觀光客開始尋找 不平凡的事物凝視,尋求不同的旅遊經驗,以更個人化的方式來體驗、詮釋目的 地的美學,另類的觀光形式也因此誕生,生態與另類觀光的創意轉化則會在其他 小節詳細討論。反思布瓦布榭莊園,莊園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參觀者於停留期間 被自然環境所包圍,莊園「自然」、「創意」、「設計」的形象在無形之中篩選 出其造訪族群,並鎖定在特定階級之中。反之,參觀者對莊園也會有先入為主的 想像,期望他們所造訪的莊園真能符合他們心中所界定的形象。 一個地方之所以被觀光客凝視是因為他們加諸於該地方的期待,尤其是對當 地的綺想、想像,觀光客相信這個地方能帶給他們密集的愉悅以及不同感官上的 體驗。這種期待大多是從多樣的非旅遊實踐中被建構並且維持的,像是電影、報 章雜誌、電視等等,而這些非旅遊的實踐行為提供了旅遊經驗的代表符號(Urry, 13.

(25) 1995)。透過媒體的強化,促使凝視能夠不斷被再製因此建構地方氛圍、地方奇 蹟的符號早已被社會決定,觀光客透過先前的想像凝視目的地,強化感受和旅遊 體驗。觀光目的地的建構是來自於觀光客的反應,而他們的反應可能會強化地方 形象與地方奇蹟。 雖說旅遊觀光與日常生活有明顯的區別,觀光行為的前提可二分為「尋常/日 常」和「非比尋常」的(Urry,1990),觀光客在旅遊中追求脫離自己日常生活的 旅遊經驗,探訪、參觀自己平常不可能接觸的事物。近期的旅遊研究也開始反思 日常慣習與旅遊行為是否能夠直接二分為兩個不同的領域。Edensor(2007)指出 旅遊是日常生活的延伸,觀光是由自己的生活習性所組合而成的,慣習和生活常 規建立特定的實踐與旅遊經驗,因此旅遊在某種程度來說是相當平凡的行為。許 多觀光活動都具有系統性和規範性,各種觀光的進行有賴於各式各樣的社會慣習 與論述,使得凝視主體與被凝視對象涉入一套持續且有系統的社會關係與實踐體 系中(Urry,1990)。 在複雜的社會關係與實踐體系的交互作用之下,儘管觀光客很可能在旅行中 追求跳脫出重複日常的經驗,他們仍可能受到日常慣習的影響,進行對應的旅遊 實踐。觀光客的凝視 3.0 一書之中修改了這個論點,新版本針對旅遊與日常生活的 連結加以說明:觀光客每進行特殊景緻的凝視時,都受到各種因素制約,比方說 文化風格、個人的經驗和記憶,或是流傳廣泛的當地或其他景點的影像和文本(Urry and Larsen,2012;p.41)。我們並不能直接將旅遊行為與日常生活區隔,日常生 活慣習所形構的生活風格、文化都有可能影響旅遊行為,包括目的地的選擇、旅 遊實踐等等。 從 Urry 的觀光凝視反思布瓦布榭莊園的目的地建構,莊園置身於法國鄉間, 四周環繞著大片自然景緻,再加上建築園區內的實驗性建築多以環保、自然材質 建造,每年的暑期工作坊主題常以環保、永續、自然議題為討論主題,久而久之, 莊園內營造出了新的地方形象。無論是園區參觀者或者是工作坊學員,除了體驗 14.

(26) 當地大自然的風貌予以浪漫凝視以外,造訪者也會受莊園的地方奇蹟,被吸引至 一個集創意、自然、永續於一身的另類景點。. 二、從文化觀光到創意觀光 從歷史的脈絡觀察,可以發現旅遊文化的轉變,從個人旅遊至大眾旅遊再到 現在多樣化的旅遊型態。為了在競爭的旅遊市場中脫穎而出,並做出不同市場區 隔,現代旅遊類型的分類越來越細緻化了。Richards(2011)提及,文化與觀光是 20 世紀成長幅度最大的兩個產業,20 世紀末期,地方為了凸顯自己的特色與獨特 之處,這兩者的結合-文化觀光(Cultural Tourism)更是區域或城市競相選擇的發展途 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定義文化觀光為一種與文化環境,包括景觀、 視覺和表演藝術和其它特殊地區生活型態、價值傳統、事件活動 和其它具創造和 文化交流的過程的一種旅遊活動。Reisinger(1994)曾定義,文化觀光是特殊觀光 的分支,在觀光客對於社會人文(Liberal arts)的興趣與認真性休閒(Serious leisure) 之架構下而形成,此種特殊興趣的觀光因參與者追求新穎且深入的文化體驗而出 現,文化觀光是基於尋求參與深度文化體驗或者是具美學、智慧、感情或者心裏 的一種體驗性的觀光本質(Stebbins,1997)。就一般而言,文化觀光被認定為較 為被動的旅遊消費模式,透過較單向的互動、參與,觀光客從文化活動、遺產、 藝術景點中獲取旅遊經驗。 當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該區域便會逐漸開始透過創意策略凸 顯他們與其他區域之間的不同(Richards,2014)。新的創意發展策略因此常常結 合觀光產業,用以刺激文化產品和創意活動,以吸引他人造訪( Richards and Wilson,2007)。從文化觀光的框架下延伸,創意觀光(Creative Tourism)為近年 興起的新型態旅遊形式,UNESCO(2006)將創意觀光定義為:. 「直接參與和體驗真實的旅行,透過參與性的學習藝術、遺產或是地點的獨 特角色,其提供一個與當地居民的連結,創造其居住文化。」 (UNESCO,2006) 15.

(27) 另外,Richards 和 Raymond(2000)則是將創意觀光定義為透過參與課程或 者學習體驗的方式,提供遊客去發展他們的創意潛力的旅遊型態,而旅遊地也是 以此為特色。Richards 和 Wilson(2006)認為創意觀光的活動讓遊客學習更多當 地的技巧、專業、傳統以及當地獨一無二的特色。由此可見,創意觀光與教育、 學習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也曾提出創意觀光與真實體驗、參與式學習 的關係,創意觀光透過學習藝術、遺產或者當地特色與當地居民建立連結,並且 創造其文化。創意觀光的成長可以被識別為文化觀光的延伸,然而不同於文化觀 光屬於較單向的旅遊型態,創意觀光屬於雙向的互動式的旅遊(Smith,2003)。 Richards (2011)提出創意觀光的四個特點: 1. 創意潛力( Creative potential):旅遊提供了工具去發展遊客的創意潛力並 且讓遊客帶回不只是紀念商品的事物回去。 2. 積極參與( Active involvement):消費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創意過程並且這種 參與創造了與當地居民當地文化互動、交換信息的可能性。 3. 獨特的經驗( Characteristic experience):創意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將創 意過程與旅遊地連結,並且將其融入在地文化、創意以及特色。因此獨特的經驗 需要不只是具有「創意」的觀光,旅遊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4.共同創作(Co-creation):創意觀光的概念意味著旅客與當地人一定程度的共 同創作。共同創作涵蓋了關於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製造產品、服務、經驗的方式 以及相關知識。這也涉及利用消費者對產品的知識,去提升並提供更為貼近消費 者需求的服務。 創意觀光與學習過程以及創作過程,意味著創意觀光客本身就需要有對於參 與創意相關活動的強烈興趣,甚至需要有相關背景知識才能夠參與其中。另外, 旅遊地也是創意觀光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創意潛力的創意空間需要具備吸引. 16.

(28) 作家、設計師、畫家等「創意階級」人士的條件,以吸引其他創意觀光客造訪並 與當地創意階級人士互動。 無形的元素如創意、創意氛圍(creative milieu)成為該觀光產品脫穎而出的 重要因素。Landry(2005)提出創意氛圍是一種空間的概念,它不僅涵蓋整個區域, 也可能囊括其他足以激發創意與發明的條件。創意氛圍不僅可以由城市本有的文 化、知識、技術、組織等方式製造,透過不同因素的連結,也有助於發展新的效 益,創造出新的服務、產品(Landry,2005)。 Simmel 認為透過社會的互動,能 夠將一個純粹的空間轉變成一個擁有特殊含義的空間形式,這些空間擁有獨特的 特質,能讓一個空間可以被分割得更為精細,也能用活動「框架」住空間的特性 (Urry,2001)。透過節慶、文化活動或者是歷史文化的傳承,任何區域都有可能 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特色,創意氛圍即是一種空間形式的特質,透過空間內的人員 互動、文化以及硬體設施,在具有創意氛圍的空間裡活動的人有更多機會汲取創 新的想法,發揮自我創造力。 布瓦布榭莊園巧妙地運用莊園本身的條件,營造出創意氛圍,以吸引目標客 群造訪。一個地區若要營造出當地的創意氛圍,策略家必須重新評估當地的條件、 誘因,運用合適的組合制定創意策略,以奠定當地創意氛圍的基礎。莊園的地理 位置本為發展的限制,附近不但沒有其他景點,通往莊園交通並不便利,然而莊 園突破以往的觀念,將發展的限制轉變成莊園特色,以「自然」、「創意」、「設 計」等特點定位自身的品牌,建立地方形象所形塑出的創意氛圍以吸引更多人造 訪。. 三、創意觀光中的文化與創意 無論是創意觀光或者是文化觀光,文化介入(cultural intervention)都扮演著 重要的角色,Urry(1995)認為文化介入能夠創造出獨特且「文明」的消費地,這 種地方尤其是為了特定階層而存在,而地方在文化介入之後產生改變,成為一個 17.

(29) 文化、文明與自然並重的複合景點。Landry(2002)也列舉出文化產業和文化活動 現今被重視的原因包括:文化是地方發展的驅動力;無論是創新或者傳統的文化 活動,都能夠創造蘊含地方認同與價值的意義,使得這個地方與眾不同;文化區 域與地方形象密不可分,強烈的文化特色通常會能夠為地方創造正面的形象;文 化活動與創新、創意連結,是城市或地方在競爭中生存、適應群眾改變的重要能 力。文化與創意氛圍在觀光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文化能夠刺激創意氛圍的形塑, 因此文化往往是造訪者來到此地的主要原因(Landry,2002)。文化或是創意觀光 都與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緊密連結,不同的文化活動是凸顯文化與創意觀光特色 的重要關鍵。本研究所探討的個案即在文化介入之後,產生了轉化,除了爬梳文 化與創意觀光的理論以外,為釐清文化與創意對景點的影響,本小節將探討文化 與創意產業的轉化。 若當代文化可以用後現代來形容,這意味著各種界限的瓦解,不只是高雅文 化(high culture)和低端文化(low culture)的界線,還包括不同文化形式的界線 也一併瓦解,包括觀光、媒體、影視、科技等等(Urry,1990)。Urry(1995;p.149) 提出後現代化涉及社會的去分化性(de-differentiation),經由媒體和日常生活美 學的普及性,去除各個領域和治理標準的秀異,文化領域之間的靈光(aura)減少, 甚至文化物件(cultural object)和觀眾的差異也隨之消失。後現代主義影響了現今 我們對當代文化的界定,不同文化形式、文化產品也因為新的思維而產生,文化 形式之間不再有明確的分界。後現代化使各種領域的區別逐漸消失的,社會對文 化的界定也不如以往嚴厲,以往可能不被認定為文化產品的事物,在後現代主義 的洗禮之下,開始被世人認同為文化形式的一部分。 Smith(2003)曾定義,文化產業試圖以集合文化領域的種種,將文化產品以 經濟、產業模式有效生產,並以文化領域為核心(例如:視覺表演、遺產、博物 館、節慶以及文化活動)作為文化產品產出。文化產業中的「文化」一詞,強調 著受到知識經濟影響的商業結構、象徵性產品以及特殊的消費模式,另外,文化 18.

(30) 的產業化將產品的生產方式整合,以水平或者是垂直的產業鏈模式加速生產的速 度(Garnham,2005)。文化產業的活絡象徵著文化的商品化,用快速、大量的生 產模式產出文化產品,因應快速多變的市場需求,文化產業與大眾文化、流行文 化產生了緊密的連結。 Hartely(2005)指出「文化產業」一詞的高度政治化,然而政策內容的限制 使藝術、文化以及文化、創意無法成功結合。文化產業時常以藝術和藝術家為中 心,專注於藝術價值的保存以及延續(Smith,2003)。文化產業過於強調其藝術 性、美學的結果,造成大眾負面性的消耗,博物館、藝文活動與民眾或者觀光客 產生了鴻溝,若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好似就不得其門而入,文化場域便因此漸漸 流失大眾客群。為突破這種困境,許多文化產業紛紛加入創意的元素,進行創意 轉化,改變既有的運作模式。Richards 和 Wilson(2007:p.4)認為創意轉化(creative turn)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成功要素之一,特定要素的刺激能因此活絡地區的創意 轉化:象徵性經濟的發展、地區和城市逐漸以文化當作穩定地區發展的形式、新 文化符號的需求以創造市場的區辨力以及缺乏真正文化資本(real cultural capital) 地區尋找其他文化發展的需求都有可能促進創意轉化。文化發展中加入創意的元 素似乎與經濟發展脫不了關係,換句話說,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結合已經成為 轉型的常見策略。 創意產業的概念源自 18 世紀「創意藝術」(creative arts)與「文化產業」概 念的生成,以及對消費者、市民概念的長期變化。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應於 1990 年代,當時是使用交流式媒體形式的開端(Hartely,2005)。同一時期,創意產 業的概念於英國被提出,1997 年新成立的政府部門-文化、媒體與體育部(DCMS) 制定了現今各式創意產業的活動,並確立能夠促進更多發展的政策措施(Flew, 2002)。 Hartely(2005)認為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但是創意可以用不同方式產出, 相較於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更具想像性、互動性,而且以顧客為中心,不受傳統 19.

(31) 上至下的權力主導影響。換句話說,創意更為廣義,能涵蓋的領域範圍更大。Sacco (2011)認為社會對於文化和創意產業以及其消費模式已經開始轉變,文化使用 者逐漸變成文化實踐者。他們不在只是單向的使用特定區域所提供的文化,越來 越多人利用自身的創造能力,去吸收並使用城市、空間所提供的內容,並且將這 些內容轉化成為新的創意。Simeon 和 Martone(2014)認為創意產業能夠生產出 具有特定象徵意義的產品以及服務,雖說大部分的創意產業活動通常為藝術創作 或者是智慧產物,但也涵蓋所有能夠發展創新歷程的活動。文化與創意之間的關 係緊密的連結,這兩者很難明確的區別,然而文化滋養了創意的發展,豐富且多 元的文化使得創意蓬勃發展。 創意產業的模式深受後現代文化影響。後現代主義改變了現今社會的消費模 式,強調體驗性的體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服務內容會被包裝成各式各樣的體驗 形式(Pine and Gilmore,1998)。為了使服務體驗更加吸引人,體驗需要被賦予 明確的主題,並且能適度的刺激消費者的感官,以強化他們的記憶。Pine 和 Gilmore (1998)認為消費者的體驗會被舞台化,體驗的內容都是事先寫好的腳本,而服 務人員甚至是消費者本身則是演員,透過這些元素的互動完成體驗,體驗的舞台 可以經由想像力、創意以及創新的展演被強化。對創意的重視通常與體驗經濟的 崛起相互連結,體驗經濟之下的消費模式需要大量的創意、創新以吸引消費者, 並使商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凸顯自己的特色。 觀光客開始追求能夠強化感官、雙向式的體驗,單純的視覺凝視已經無法滿 足遊客的心,有些觀光客希望自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體驗,而創意觀光正能迎合 他們的需求。觀光客對體驗的追求及消費模式的改變,使得遺產、博物館等傳統 的文化景點開始轉變,除了添加創意轉化外,文化景點越來越重視景點的體驗化 (experientialisation)。尤其是互動科技、多媒體技術出現後,文化景點開始大量 引進,現今的博物館、展覽中不乏看到傳統展示與新媒體的結合,以消弭文化與 民眾之間的距離。 20.

(32) 然而,布瓦布榭莊園所提供的體驗,又與上述的體驗化的體驗不同。觀光客 會運用自己的身體、感官去體驗景點的物質示能性(affordance),也就是說人必 須透過積極、移動、混雜的肉體體驗自然的物質層面(Larsen and Urry,2012)。 身為一個經文化介入的複合式景點,布瓦布榭莊園給予了不同類型的遊客截然不 同的參觀經驗。本是單純歷史景點的莊園,經過創意轉化過後,不但能提供參與 者一個獨立的空間,運用當地的環境體驗去發展創意,也提供了豐富的展覽、藝 術作品讓參與者進行探索與凝視。. 四、創意觀光下的另類實踐:鄉民創意 文化產業的日益蓬勃顯示出快速、大量產出的文化產品商品化的趨勢,文化 的定義衍生至大眾文化、流行文化等與一般人較親近的範圍之中。然而,Garnham (2005)針對文化的商業化做出了評論,他認為商業性質的文化轉換了文化產品 的商品化模式,但也同時讓文化產品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大眾文化 強調的物質文化,Shove(2007)認為物質的確在文化再製(cultural reproduction) 中擁有象徵性意義,但若要了解人類的文化機制就不應侷限在物質上,物質文化 有太多的限制,應該將日常生活的設計、行為納入考量之中。 文化、創意的發展介入確實能夠幫助地區的經濟及觀光發展,帶給該區域正 向的影響,並且吸引外地的人才、移民或者是暫時停留的觀光客湧入。然而外地 人進入並且改變區域的同時,當地人的生活空間、發展機會可能也會應此受到限 制。Oakley 和 Pratt(2010)認為文化、創意介入地方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後,可 能會造成經濟仕紳化(gentrification),使得小規模的公司或者非主流的創作者無 法在該地區支付高昂的租金而離開。另外,仕紳化也可能促使地方的經濟水準上 升,造成原有居民被迫搬遷至物價水準較低的地區。主流的創意形式的確能夠有 效率的生產文化產品,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物,大. 21.

(33) 眾文化、流行文化就存在於你我的生活之中,然而商品化的文化以及主流的文化 發展也可能壓縮非主流形式的文化發展,並衝擊在地人的生活。 從創意觀光的發展反思,創意成為凸顯地方特色並促進地方發展的策略之 一。創意不但能重塑地方形象,還能提升經濟競爭力以吸引各方人才、居民、觀 光客湧入該地。創意與觀光的關係可以由創意與文化群眾(cultural cluster)來釐 清,創意活動的群眾是由地方的生產以及消費功能而促成,文化空間的成長可以 進而帶動包括創意產業、旅遊產業等地方產業的發展(Richards,2011)。因此地 方將區域內的文化視為舉辦國際節慶活動、歡慶中心的要素以及政治意識形態, 創意成為地方發展政策中考量的要素,文化空間如文化創意園區、創意城市、創 意概念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另外,Landry(2005)將創意城市的概念昇華,他認 為城市的創意發展應該涵蓋整個區域的整體,而不是單一特定的區域,創意城市 能夠使人在其中盡情發揮創意。 從上述可得知,創意的發展逐漸形成一種既定模式和規範,創意發展成為地 區制定政策、發展時的主流。然而「創意」本身是一個宏觀的概念,現今主流或 者普遍認知的創意即囊括了創意的所有面向嗎?Edensor(2013)針對主流形式的 創意提出了批評和其限制,人們所熟知的創意是以創意階級的主流觀點出發,創 意似乎變成特定族群的所有物而非每個人都可能擁有的能力,創意的發想、創意 相關活動參與族群逐漸由創意階級所壟斷;另外,創意的發展大多著重在都市的 應用中,反倒忽略掉其他非都市地區發展創意的潛力。 根據 Edensor(2013),除了主流的創意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具 鄉民風格的創意(vernacular creativity)。Burgees(2007)將鄉民風格的創意定義 為日常生活實踐中的物質或者象徵創意,像是故事敘述、攝影等等,利用多樣的 管道傳遞、記憶文化。由此可見民間風格的創意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日常生活 是由日復一日的規律所建構的生活常理和習性,如何吃飯、如何生活、如何玩樂, 這些日常生活習性通常根深蒂固在自己的生活社群之中,藉由與他人共享日常生 22.

(34) 活的習性以此與他人互動(Edensor,2007)。然而,日常生活並不完全是重複且 一成不變的,Harrison(2000)認為日常生活總是包含著嶄新生活的可能性。 與主流的創意相似,非主流的創意一樣也有轉變一個地方的能力,加入一般 人的日常生活習性與美學,以展示對地方的喜愛以及其創意潛力。另外,非主流 的創意並不受限於城市產生,相反的,鄉村、郊區常常是非主流創意的集散地, 形構出另類的創意氛圍。Wojan、Lambert 和 McGranahan(2007)的研究指出創意 氛圍對城市以及非城市地區擁有正面影響,尤其是在建立新的移民網絡以及工作 機會的增長方面,影響效果於非城市地區更是顯著。這也說明了創意的發展不受 地區限制,在鄉村與非城市區域也可以發展得宜,甚至比主流的城市區域有更多 潛力。 鄉民風格的創意反映出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的重視,而日常生活的習性、美學 也會反映在旅遊行為當中。Edensor(2007)認為旅遊不止是一個例外或者殊的時 光,觀光客的確會在旅遊期間沈浸於一個與往常不同的氛圍,並從日常的工作、 束縛中解脫,然而觀光客表現出的行為仍與日常無異,日常的慣習仍主宰了旅遊 的感官體驗與選擇。換而言之,旅遊目的地的選擇與觀光客的日常生活、慣習相 關,觀光客會無意識的受到相似的氛圍吸引,選擇符合自己日常生活慣習的景點 旅遊。 無論是導覽行程或是暑期設計工作坊,布瓦布榭莊園都沒有限制參觀者的身 份或者立下參與門檻,莊園所建立的特殊氛圍可能已經早已決定了大部分的造訪 者性質。學員、觀光客都是被莊園的氛圍和活動吸引而來。從特定人士其目的地 以及參與活動的選擇可得知,雖說非主流形式的創意尚未被大眾重視,但卻與我 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已漸漸開始展現其發展潛力了。 從觀光、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鄉村的發展不再受到以往的限制,隨著民眾 對於觀光需求的改變,到非都市地區旅遊成為一種新的趨勢。Larsen 和 Urry(2012) 認為鄉村成為了熱門的觀光景點,民間吹起了一股保護鄉村、親近鄉野的熱潮, 23.

(35) 民眾紛紛開始「追求自然」,運用特殊的方式與「大自然」產生連結。鄉村熱潮 的湧現可能源自於後現代主義浪潮的影響,人們開始對都市的生活倦怠,而鄉村 與城市不同,仍保有著傳統的美好以及遠離人世紛擾(Larsen and Urry,2012)。 除了鄉村觀光,綠色觀光(green tourism)近年來也是蔚為風潮,而興盛的原因 起因於民眾對於現代技術的反彈,他們對既有的能源、交通、工業模式產生疑義 (Larsen and Urry,2012),環境意識高漲使得民眾開始追求原始、自然、環保的 旅遊方式。觀光客對於原創、真實性的要求的提升也反映在綠色觀光的成長上, 對環境以及在地意識使得綠色觀光強調小規模商業模式、在地管理、有限度的發 展、傳統形式的建築和與在地居民的互動(Urry,1992)。而環保的概念也常常與 「創意」連結,Landry(2002)認為象徵性的誘因能夠促使創意流程運行,許多城 市如萊斯特(Leicester)、海牙(Den Haag)便是利用「綠色」、「環保」的概念 建構自身的地方形象,使得創意持續投入城市發展中。 從布瓦布榭莊園反思另類的創意與發展,莊園並不是建設在交通網絡便利的 都市,而是莊園無形中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入,莊園的大小活動都與周遭的環境 有關,這種強調環境的運作模式與 Saarinen(2006)對於永續的形式類似,以資源 為基礎,從旅遊活動中保護、保存文化與自然環境;以活動為基礎,由旅遊的發 展以對永續有所貢獻(Holdnen,2016)。從莊園的活動內容中,參觀者可以明確 感受到莊園強調與自然共存的理念,雖說所有的活動並未明確定義為環境相關活 動,然而莊園的建築和活動內容都傳達出對於環境的重視。 參觀者、創作者、工作坊參與者,以日常生活美學為主創意、創意氛圍所吸 引,而造訪布瓦布榭莊園。進入莊園後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交織、互動,進而得到 不同層次的體驗,甚至受到啟發而創作出新的作品。另類的創意形式並不侷限在 都市或者是網絡發達的地區,造訪者來到布瓦布榭莊園,一個附近完全沒有大眾 運輸交通工具的景點,感受、體驗。然而造訪者的旅遊行為仍呼應著他們日常生 活的慣習,也正是莊園的形象、氛圍吸引著他們的來訪。莊園的造訪者(尤其是 24.

(36) 暑期設計工作坊學員),透過莊園的活動獲取設計領域的相關資訊或者是接觸不 同媒材,親自動手實踐自己的想法。然而造訪者來到莊園並非全然為了學習新的 技藝或是琢磨自己的技巧,而是因應莊園的主題、氛圍,挑戰自我,發展新的可 能性。. 五、博物館、遺產與展覽空間的創意氛圍轉型 布瓦布榭莊園除了展現出創意的另類性之外,莊園本身為一個複合式的空 間,結合了遺產、建築、展覽、生態以及創作區域等特質才得以塑造成今天的布 瓦布榭。二十世紀末期以降,博物館、遺產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博物館的定義 變得模糊不清,根據 Lidchi(1997)的定義,博物館是為了取得、保護、保養和展 示不同類型的藝術品、製品和作品而存在的。博物館可以位於一個封閉式研究區 域,也可以存在於一個開放性空間。布瓦布榭莊園內的各式實驗性建築以及原有 的歷史建築形成他們獨特的建築園區。另外,城堡內每年都有年度展覽,展示著 創辦人的傢俱收藏或是年度展覽相關展品、藝術品。根據 Lidchi(1997),我們可 以將整個莊園視為一個開放型的博物館,整個莊園為博物館的範疇,莊園內的自 然環境為展覽背景。 博物館是由藝術品和建築物所形成的更大實體的複雜集合,Duncan(1995) 主張將博物館視為一個儀式劇場,無論遊客是否察覺,這個場域都可以激發造訪 者從事某些表演的場域,也就是說,博物館所呈現的是一個由特殊儀式所建構的 特殊環境。參訪者進入博物館與展覽之前會對此有所期待,期待著能在展覽中使 自己有所轉化。Ducan(1995)認為展示的建構都有其儀式性存在,而儀式有著表 演的元素,儀式的場所如博物館、展場則是為了表演而設計好的場地,博物館、 展覽的空間以及展示物的安排提供了舞台和腳本,遊客參觀了一些選擇性的作 品,儀式場域內宏觀敘事結構給予作品意義的框架。遊客進入展示區域後便開啟 了儀式的程序,透過展覽中空間與展示順序演出,他們會於經過事前篩選的作品 25.

(37) 前駐足停留,展覽的詮釋將會影響他們對於藝術品的認知,經過儀式性地停留、 凝視,遊客被期望依循著一套特定的禮節,沈思與學習。另外,Turner 認為這些 儀式能開啟讓人從實際生活的考量或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關係中抽離出來的空間, 並且以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緒來看他們自己和他們所處的世界(Duncan, 1995)。 不同的展示技術將影響我們對物品的感知和反應,展示品若被置於一個較絕 緣和整合的環境,與參觀者之間形成的距離便重新設定了物品的存在與語境 (Lidchi,2007),展示品向參觀者傳達的價值與文化內涵也有所改變。Duncan (1995)認為展示品若越有美學價值;展覽內的物品越少或者物品週遭的牆壁變 越空洞,展覽空間便越顯得神聖化。以展覽元素的變化和內部排序的意義來實踐 正式展覽的詩學的內涵,利用各種符號創造文化再現,並且以不同的象徵符號建 構、生產並且傳達意義(Lidchi,2007)。 以展覽的詩學以及展覽儀式性,回顧布瓦布榭莊園內的展覽,莊園的建築四 散在不同位置,建築園區的展覽與一般傳統展覽不同,展品與展品(建築與建築) 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甚至相距甚遠,參訪者聽完一個建築的導覽後,都必須經 歷長途跋涉才能參觀下一個建築展品。每個建築物雖說皆屬於建築園區內的展 品,但他們同時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此每個參訪者在這種距離之下能夠獨立 審視每個建築作品。另外,不刻意將所有的建築集中在同一區塊除了考量到歷史 建築的真實性以外,將所有建築物打散能有效的讓這些建築融入莊園的自然之 中,當自然環境佔據了參觀者大部分的視野時,更能夠強化建築物自然、環保、 再利用的象徵性質。 參觀者開始了他們的建築園區導覽後,所行經的路線、參觀順序大部份皆由 導覽人員管控,除了簡易導覽手冊上的短述外,參觀者在展覽現場只能透過導覽 人員的解說詮釋、理解展品的內涵,而參與者停留、凝視的時間也受到導覽人員 的控制。展覽中的論述引發參觀者的情感連結並且繼續走訪展覽(Bal,2007), 26.

(38) 布瓦布榭的展覽導覽模式形構出屬於莊園的參觀儀式,參觀者不直接透過文字與 紙板上的敘述理解展品,而是仰賴導覽人員的詮釋,而儀式化的參觀模式以及展 內的詮釋形塑出展覽的平衡,讓展覽成為一個自然的存在。Bal(2007)認為展覽 通常被詮釋或框架在其他藝術實踐中,不同的媒介如相片可被當作是故事版或者 視覺性的劇本,引發參觀者將展覽與現實連結,展覽情感的連結並不局限於觀者 與藝術之間,作品本身也在連結的範圍內。雖說莊園屬於一個露天的開放空間, 然而莊園的空間與一般都市人的生活空間有極大的差異,參觀者於停留期間有可 能體現著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生活模式,而這些差異或許能夠引導參觀者反思自己 的生活,並且給予他們新的觀點,以面對展覽所呈現的相關議題。以在地建材或 者是再利用素材製成的實驗性建築,除了提供參觀者新的視野,並了解建築的不 同可能性以外,布瓦布榭莊園的建築展覽也能夠讓參觀者反思回自己的生活,思 考將自己生活圈置入這些實驗性建築的元素。 Bal(2007)認為展覽給予參觀者物質化的文本,使得展覽具有可參觀性,展 覽的文本就好比是個劇本與觀眾調和,展覽內的種種安排都是為了建立劇本情 節。因此我們也可以將展覽當作是一個舞台,而演員的角色則沒有特別指涉為誰, 可能是參訪者也可能是藝術品,劇本的進行是依靠演員之間的互動進行的。除了 展示藝術品和展示建築以外,自然環境也是布瓦布榭莊園展覽中重要的元素,參 觀建築群的同時,展覽也在展示莊園內的自然生態,莊園將內部環境注入文化因 素,與之符號化,環境成為一個可解讀的、具有參觀性質的展示空間。就如同 Dicks (2004)所描述,自然是被參觀者解讀詮釋的對象。標示物、說明、圖畫小冊子、 藝術品、展覽等,所有景觀中的含有文化意涵的外衣都提供了造訪者如何去詮釋 自然(Dicks,2004)。將自然加入文化象徵以及詮釋,這些對於環境的解讀就會 形成參觀者的預設立場,參觀者進入特定場域並且被鼓勵在可以管理的範圍內與 環境互動,這就是自然的文化展示。. 27.

(39) 除了建築群以外,莊園內也有生態層次的展示空間,莊園內的自然地景可以 分為:森林、果園、田地、湖泊等,不同地景的交錯也對莊園展示以及工作坊設 計有所影響。暑期設計工作坊的主題以及內容也會因為考量在地材料的限制而有 所調整。另外,無論是背後的設計意涵或者是作品性質的緣故,建築作品以及藝 術品的分布也需要因應自然景觀。以 Brückner & Brückner 的小木屋(La cabane) 為例,設計團隊本是希望讓建築作品成為設計者、創作者們思考的空間,因此將 小木屋安置在幽靜的樹林之中。 從布瓦布榭的展示模式印證了透過展示的排序以及象徵符號,展覽的內涵也 可以傳達出特定的文化價值以及觀點。博物館與賦予各個物品的重要性將這些展 示物視為表述某種文化的價值,可能是一種地理位置,或一種特殊類型一個社會, 由此可見物品的意義並不是自然存在或固定不變的(Lidchi,1997)。各個意義尾 隨著時間而被逐漸改變,但沒有新的意義能夠完全遮蓋物品原有的意涵,意義通 常是被重新闡明或者被附加的,當物品被置於一種不同的語境之中,其意涵便被 重新詮釋了。莊園內擁有不少歷史建築物,然而隨著擁有者的更迭以及使用目的 的變更,隨著詮釋者所重視的角度不同,那些歷史建築物的意義也有所轉變。 在這個身份認同的時代,人們開始視自我為一個需要積極形塑並建構的事 物,因此擁有過去變成身份認同的必要條件,對於自我認同的渴望也造成一波新 的遺產風潮,遺產、形塑的文化因應著風潮興起,好似隨處可見,而凡有展覽、 建築、表演或者是城鎮風光的地方,都能夠吸引遊客參訪(Dicks,2004)。Dicks 將遺產、文化的概念結合象徵經濟,他認為就如同商品必須由象徵性連結以轉變 成令人渴望擁有的商品,地方也需要一個明確的文化身份以使其具有可參觀性。 亦即,所有的場所本身已有展示性,為了吸引遊客造訪,他們必須更加強調自己 的文化價值,表明身份。Dicks 認為歷史與遺產同樣都是經過他人挑選後呈現至大 眾眼前的文化產品,但遺產能夠澄清過去並且因應當代的需求而注入新的使用目 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視遺產為「可參觀的歷史」(history made visitable),呈現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In order to detect each individual target in the crowded scenes and analyze the crowd moving trajectories, we propose two methods to detect and track the individual target in

interview and AHP in order, it comes out that this research can describ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the investment intentions, and this will help th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tourists’ multi-phase recreation experience of railway tourism,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dimensions, including customers’ involvement, perceived

This thesis studies how to improve the alignment accuracy between LD and ball le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a TOSA device.. We use

It is imperative to utilize the recycled material and new asphalt effectively, through qual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better than the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astal lands in Tao-Zhu-Miao region, this study will int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o reduce the harm of this study point of view to engage in the practice of drug treatment, and ultimately hope that social security will be improved, the researchers refer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