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生使用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生使用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治. 政 研究生使用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之研究 大. 立. ‧ 國. 學. Graduate Students Use Study on Expert Editing and Collaboration Edit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指導教授:王梅玲 h e n g c h i U博士 Adviser: Dr. Wang, Mei-Ling. 研究生:范芯芸 撰 Author: Fan, Hsin-Yun.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六月 June, 2016.

(2) 謝. 辭. 時光飛逝,轉眼間碩士生活即將邁入尾聲,若沒有師長與朋友們的 幫助,我相信這段過程是不可能順利完成。非常感謝梅玲老師的陪伴, 在我的身體狀況不好時,老師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在課堂學習與論文寫 作遇到困境時,也總是給予我豐富建議,如同父母般細心照顧著我,若 沒有梅玲老師的幫忙,應該就不會有今天的我。而我也要特別感謝鄭恒 雄老師和陳世娟老師,因為有老師們的幫助,在口試的時候給予自己許 多寫作上的建議,才能讓我的論文更加完整。此外,謝謝家人在這個階 段的包容與陪伴,讓我有更多的空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步步地學習 與成長。. 政 治 大. 由於研究所期間不間斷的工讀,使我的學業也更加順遂。謝謝國家 教育研究院給予我研究助理的工作,讓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尋找與啟發 論文的主題,而工作期間有了婉卿姐的指導,讓我接觸到許多研究所需 要訣,當我正式開始自己的研究,才能夠快速進入研究的情境,有一個 很好的開始。此外,這段期間遇到的館員們,因為有您們的幫忙,讓我 在艱難的過程中得以快樂的工作,同時學習與累積許多實務上的經驗, 謝謝曉芬姐的剖析,讓我在文獻探討遇到瓶頸時找到突破的線索;也謝 謝琦茹姐的經驗分享,使我的寫作過程充滿樂趣;謝謝志文館員的研究 技巧指導,讓我有很大的收獲;更加要感謝永鳳姐,總是無條件的支持 著因為論文而忙碌的我,讓我在工讀之餘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論文之 中。.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這段寫作的過程,更少不了互相扶持的同學、學長姐、學弟妹,謝 hengchi U 謝姿妙總是陪我討論我的論文細節,提供我許多影響深遠的建議;感謝. 勻芊每次的幫忙,當我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是可以聽我吐吐苦水;更加 謝謝楊婕學姐時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從大學到研究所階段陪伴我的成 長;也非常感謝立勛學長,同樣以過來人的身份陪我聊天,緩和我的緊 張情緒並且教導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還有慧娉學姐不求回報的幫忙與謙 虛的做人態度,成為我生活中的活教材;以及我的逐字稿繕打小隊成員 盈伶、奕臻、昀昇與翻譯天使姿瑩,真的是非常感激。而所上的傳萱助 教與明雯助教的幫忙,總是讓我可以安安心心地面對口試的細節,並且 能夠以超級無敵高的效率開始進行離校流程,真的非常謝謝助教們,除 此之外,我覺得因為兩位助教關係,圖檔所所辦成為一個很溫馨、快樂 的空間,可以為疲憊的心情充電與填飽發出咕嚕咕嚕叫的肚子,總是讓 人不捨離開。 i.

(3) 當然與我即將邁入九年、十年的好朋友暄惠、欣鈺、婉萍,謝謝妳 們陪伴還沒就業的我,跟我吃飯偶爾還會幫我付錢,在我失意難過時, 也陪伴我一次次地渡過,讓我跨越眼前的挑戰,雖然彼此忙碌很少見 面,但有妳們在的場合永遠都讓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當然與我相 處兩年的德文課夥伴們,你們為我帶來了滿滿的歡樂,讓我在碩士生活 中能保有小小的樂趣,謝謝你們!而辛辛苦苦協助我完成論文資料蒐集 工作的 20 位受訪者們,真心感謝你們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幫助我的研究, 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才會有今日的我,祝福你們的研究也順順利利地早日 完成!. 范芯芸 2016.07.0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4) 摘. 要. 辭書與百科全書具有傳承文化和傳播知識的功能,研究生透過辭書 與百科全書可以提升學習效率並獲得尋找、啟發研究主題靈感的幫助, 以及給予論文內名詞釋義所需的權威、正確的定義功能。然而網際網路 興起,線上版百科全書出現影響使用行為,同時以網際網路為背景的協 作編輯百科全書發展蓬勃,讓百科全書編纂與修訂方式有所改變。故本 研究之研究目的為:(1)探討研究生對於專家編輯辭書資訊網的資訊檢 索、使用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2)探討研究生對於協作編輯辭 書資訊網的資訊檢索、使用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3)比較研究 生之二類辭書資訊網使用行為及滿意度看法的差異,做為本研究發展建 議之參考。. 政 治 大. 本研究先歸納造成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編輯模式差異的 10 項影響因素,進而透過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探討相異編 輯模式對於 20 位研究生使用這兩類網站的使用行為差異,獲得以下結 論:(1)「辭書資訊網」的檢索為直覺使用簡易查詢與題名欄位檢索;(2) 「辭書資訊網」的使用重視作者與資料來源、提供正確可信任的辭條基 本定義;(3)影響研究生使用「辭書資訊網」的因素有權威性、學術性、 正確性、可信性、與學習研究相關性;(4)維基百科的全文檢索功能已滿 足研究生普遍檢索需求;(5)維基百科辭條的使用重視參考文獻是否能支 援內容;(6)影響研究生使用維基百科的因素有新穎性、完整性、檢索 性、易讀性、介面易用性;(7)研究生面對檢索結果不理想時,仰賴瀏覽 al iv 形式再次檢視網站資訊;(8)研究生查詢「辭書資訊網」的過程容易感到 n C hengchi U 挫折,維基百科的使用相對容易但普遍為淺層功能的使用;(9)研究生願 意在學習與研究上引用「辭書資訊網」的辭條,維基百科則不會引用; (10)「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皆能提供研究生學習的入門理解與資訊檢 索線索幫助,但無法滿足深度研究;(11)研究生對於「辭書資訊網」與維 基百科的使用皆未感到滿意,但認同兩者在不同特性上具有優勢,未來 仍都會持續使用;(12)與相關研究比較可知,學術人員與研究生皆認為辭 條內容具備權威性、正確性,且獲取便利的檢索方式極為重要。.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針對獲得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查詢功能簡化並新增瀏 覽功能;(2)辭條釋文分類機制的強化與網站功能說明與位置調整;(3)網 站介面精簡與編排調整,善用超鏈結便利的獲取特性;(4)提升網站內容 的更新與修訂頻率;(5)提供權威檔的應用以及語意網的整合。 關鍵詞:辭書、專家編輯、協作編輯、使用研究 iii.

(5) Abstract Encyclopedia bears the functions of inheriting cultures and communicating knowledge. Through the use of encyclopedia, graduate students could not only attain evaluation in learn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help in searching and inspiring their studies, but they also could able to give terms in their theses correct and authorized definitions. 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encyclopedia has impact on user behavio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sperity of Collaboration Editing Encyclopedia backed with the Internet contributes to the changes of ways of Encyclopedia editing and revising. Hence, this study aims at: (1) investigating gradu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retrieval, use behaviors, use satisf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using Expert Edit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2) probing gradu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retrieval, use behaviors, use satisf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using Collaboration Edit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and (3)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graduates’ opinions in use behaviors and use satisfactions using the above two types of Encyclopedia Websit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thus bec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n. er. io. This study first induces ten influencing factor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in editing modes between Expert Edit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and al v observation, Collaboration Edit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In turn,ivia n C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study investigates what user h einterview, i U hthis n c g behavioral differences would be caused by the aforementioned distinct editing modes for 20 graduate students to use the two types of websites, and this study obta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retrieval type of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are instinct usages—simple search and search field with title. (2) The use of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values authors and the source, which can provide definitions with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3) Impact factors of graduate students using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are authority, scholarly citation, accuracy, credibility, and relevance to learning and research. (4) The function of “Full text search” in Wikipedia has met most needs of graduate students. (5) Wikipedia’s use of articles stresses on whether the references could support the content. (6) Factors influencing graduates to use Wikipedia iv.

(6) are currency, completeness, searchability, being pron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face usability. (7) When the search result doesn’t look good, graduates tend to rely on browsing forms and reexamine the website information. (8) Graduate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frustrated in searching on the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instead, they find Wikipedia user-friendly but generally use it for superficial search. (9) Graduates are willing to cite the articles on the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for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whereas they don’t cite from Wikipedia. (10) Both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and Wikipedia can provid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help for introductory understanding of something and clu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but they cannot satisfy further and profound research. (11) Graduate students all aren’t satisfied with the use of “Encyclopedia Websites of NAER” and Wikipedia, but agree that each website wins out with respective advantages, which assures them of future use. (12) We can learn from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at academic staff and graduates consider it the most important that the content of articles should be of authority along with accuracy, and convenience in retrieval..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websites: (1) to simplified the search function and add browsing function; (2) to enhanc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articles, to give instructions of the website, and to adjust certain positions; (3) to simplified the website interface and adjust the outline, making good use of the feature of hyperlink convenience; (4)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content update and revision; (5) to provide the a luse of Authority Files and toi v integrate Semantic Web. n C. n. er. io. sit. y. Nat. hengchi U. Keyword: Encyclopedia, Expert Editing, Collaboration Editing, Use Studies. 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目的.................................................................................................. 6 研究問題.................................................................................................. 6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百科全書與專家編輯模式.................................................................... 11 第二節 維基百科與協作編輯模式.................................................................... 18 第三節 辭書與資訊網使用研究........................................................................ 24. 政 治 大.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 43 研究設計................................................................................................ 43 研究方法................................................................................................ 45 研究網站個案介紹................................................................................ 47 研究工具................................................................................................ 48. 立. ‧ 國.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4 第六節 研究流程................................................................................................ 57. y. Nat. 第四章 專家編輯辭書資訊網使用分析 ......................................................... 61. sit. n. a. er. io. 第一節 訪談對象背景資料................................................................................ 61 第二節 「辭書資訊網」檢索行為分析............................................................ 71 第三節 「辭書資訊網」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 86. v. l 第五章 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使用分析 ........................................................ 111 ni. Ch. engchi U. 第一節 維基百科檢索行為.............................................................................. 111 第二節 維基百科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 127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4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61 第一節 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6. 參考文獻 .......................................................................................................... 171 附錄一 國教院「辭書資訊網」實地檢索任務表 ....................................... 179 附錄二 維基百科實地檢索任務表 ............................................................... 180 附錄三 辭書資訊網使用滿意度問卷 ........................................................... 181 附錄四 辭書資訊網使用研究訪談大綱 ....................................................... 183. vi.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Un. v.

(9) 表目次 表 2-1 國教院工具書使用者調查研究報告問卷構面 ................................... 26 表 2-2 國教院工具書使用者調查研究報告訪談大綱 ................................... 27 表 2-3 陳世娟(2006)使用研究訪談大綱 ......................................................... 28 表 2-4 陳瑩潔(2009)評估準則與本研究相關整理表 .................................... 32 表 2-5 Liu(2003)可信度期望態度問卷構面表 ............................................... 34 表 2-6 王薏茹(2014)網站評鑑建置訪談大綱................................................. 36 表 2-7 王薏茹(2014)開放式課程網站評鑑面向與指標 ................................ 37 表 2-8 辭書與資訊網使用研究歸納表 ........................................................... 40 表 3-1 國教院「辭書資訊網」實地檢索任務表 ........................................... 49 表 3-2 國教院「辭書資訊網」實地檢索任務回答紀錄表 ........................... 49 表 3-3 維基百科實地檢索任務表 ................................................................... 50 表 3-4 維基百科實地檢索任務回答紀錄表 ................................................... 51 表 3-5 觀察紀錄表 ............................................................................................ 52 表 3-6 滿意度問卷構面表 ................................................................................ 53 表 3-7 辭書資訊網使用研究訪談大綱 ........................................................... 54 表 3-8 使用研究論文學校分布表(單位:篇) ................................................ 55 表 3-9 訪談對象分配表 .................................................................................... 56 表 4-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表............................................................................ 62 表 4-2 學校與性別分析 .................................................................................... 63 表 4-3 學校與學歷分析 .................................................................................... 63 表 4-4 年齡分析表 ............................................................................................ 64 al v i n 表 4-5 年級分析表 ............................................................................................ 64 Ch U i e h n gc 表 4-6 每週使用電腦頻率分析表 ................................................................... 65 表 4-7 辭書網站使用目的分析表(複選)......................................................... 65 表 4-8 辭書網站使用頻率分析表 ................................................................... 65 表 4-9「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使用頻率分析表 .................................... 66 表 4-10「辭書資訊網」任務一分析表 .......................................................... 72 表 4-11「辭書資訊網」任務二分析表 .......................................................... 74 表 4-12「辭書資訊網」任務三分析表 .......................................................... 75 表 4-13 受訪者任務三檢索說明表(一) ........................................................... 76 表 4-14 受訪者任務三檢索說明表(二) ........................................................... 78 表 4-15「辭書資訊網」任務四分析表 .......................................................... 79 表 4-16 受訪者檢索辭條說明.......................................................................... 81 表 4-17「辭書資訊網」任務五分析表 .......................................................... 82 表 4-18「辭書資訊網」任務六分析表 .......................................................... 8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viii.

(10) 表 4-19「辭書資訊網」任務六辭條參考文獻與延伸學習資源說明.......... 84 表 4-20「辭書資訊網」觀察紀錄整體分析表 .............................................. 85 表 4-21「辭書資訊網」網站功能構面分析 .................................................. 87 表 4-22「辭書資訊網」資訊品質構面分析 .................................................. 88 表 4-23「辭書資訊網」資訊應用構面分析 .................................................. 88 表 4-24「辭書資訊網」構面分析 .................................................................. 89 表 5-1 維基百科任務一分析表...................................................................... 112 表 5-2 維基百科任務二分析表...................................................................... 113 表 5-3 維基百科任務三分析表...................................................................... 114 表 5-4 受訪者任務三檢索說明表(一) ........................................................... 116 表 5-5 受訪者任務三檢索說明表(二) ........................................................... 117 表 5-6 維基百科任務四分析表...................................................................... 119 表 5-7 受訪者檢索辭條說明.......................................................................... 120 表 5-8 維基百科任務五分析表...................................................................... 122 表 5-9 維基百科任務六分析表...................................................................... 123 表 5-10 維基百科任務六辭條參考文獻與延伸學習資源說明 ................... 125 表 5-11 維基百科觀察紀錄整體分析表 ....................................................... 126 表 5-12 維基百科網站功能構面分析 ........................................................... 128 表 5-13 維基百科資訊品質構面分析 ........................................................... 129 表 5-14 維基百科使用構面分析 ................................................................... 130 表 5-15 維基百科構面分析............................................................................ 131 表 5-16 使用滿意度整體分析表 .................................................................. 152 表 5-17「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影響因素對照表 ................................ 155 表 5-18 「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優勢影響因素對照表 ...................... 156 al v i n ........................... 157 表 5-19 國教院「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差異歸納表 C.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hengchi U. ix.

(11)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4 圖 3-2 oCam 螢幕擷取軟體錄製畫面 ............................................................ 52 圖 3-3 研究實施流程圖 ................................................................................... 6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Un. v.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百科全書向來是學者研究開始的重要背景資料來源,是廣博知識的 聚合體,也是能夠輔助自學的良師益友。但隨著時間的推進,百科全書 從無形的目的與功能,再者外表型態、內容編排等,逐漸變得更為多元 且多樣化。西方百科全書起源於教育,其源頭是人類已有的知識,其性 質和形態從教科書逐漸地轉變為現代完備的工具書(金常政,2011)。百科 全書的價值來自於古代教育的需求,將人類擁有的知識經過分類、編 排,以輔助莘莘學子的求學歷程,但面對廣博的知識,學子若缺乏基本 的知識架構,將難以順利使用極具學習功能的百科全書,於是百科全書 的型態開始產生變化,逐漸具備一定的檢索功能,形成今日我們所稱的 參考工具書。.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絕大多數的參考工具書都是無須從頭閱讀,僅供部分查閱、以獲得 某項知識或事實(王錫璋,1999)。於是百科全書由教科書轉變為參考工具 書,除了內容富含的知識量依舊廣博外,使用上更強調檢索性,提供許 多線上百科全書。隨著時間的演進,百科全書的價值不僅僅只是內容層 面,尚包含提供使用者獲取所需條目的檢索價值,換句話說,百科全書 的編輯過程中,重視條目內容之餘,更應該重視百科全書使用者的資訊 al iv 需求、資訊尋求行為與使用行為。. n. er. io. sit. y. Nat. Ch. n engchi U. 百科全書為收錄人類所有知識的一類參考工具書,有「沒有圍牆的 學校」之美稱(邵獻圖主編,2000),具備傳承文化和傳播知識的重要功 能,其中最為知名且具備權威性的代表為《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與《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 此二部百科全書皆由權威學者撰寫條目,因而溢增百科全書的權威性與 學術性價值,也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均發行線上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前後動員全球知名、來自 130 多個國家的各科學 者專家 4,300 餘人撰寫,每一主要條目之後,均註明撰述者的姓名,以示 負責與具權威性(邵婉卿、劉寶琦、丁彥平、林以文,2012)。《大美百科 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由以小條目呈現且提供快速查檢使用的德 國《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Brockhaus Eyzklopädie)第 7 版的條目翻譯編 纂而成,並在 1829~1833 年於美國出版,初版共 13 冊,總計超過 6,500 1.

(13) 位專家學者負責編纂,收錄 45,000 篇大主題的全文及圖片,旨在成為專 家和一般讀者之間的橋樑(賴美玲,2003;邵婉卿等,2012)。 《大英百科全書》和《大美百科全書》的共通點在於,其內容條目 皆由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撰寫、編纂而成,顯示百科全書之所以能夠擁 有「工具書之王」的關鍵,實際上是由具有不同領域背景的專家賦予百 科全書內容上的權威,也就是專家編輯的價值。此外,前述以專家為權 威的百科全書,具有專家執筆、出版補編、附有書目、分析索引、參見 系統、圖文並茂等六項特點,其中專家執筆是指部分由專屬的編輯部門 人員撰寫外,大部分都是委請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就其個人對該條目的 體認,親自執筆撰寫,對該條目有融會貫通的效益(嚴鼎忠,1996)。 論及百科全書內容知識的特性,以往百科全書的編輯目的是要追求 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同時注重學術上的權威性,並且以條目的 形式,按學科構成的內在邏輯,由點而面地,架構出完整學科的知識體 系(劉士忠,2006)。換言之,百科全書內容的權威性是由專家編輯所奠定 而成,顯現專家因專業背景所執筆撰寫的百科條目,是具有一定正確 性、專業性,也是禁得起他人針對條目的知識內容進行挑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專家編輯百科全書被視為權威性工具書的代表,並且收錄正確、高 品質的條目內容,所提供的知識應具備穩定性。因此金常政(2011)指出百 科全書介紹的知識和提供的資料至少應有十年之內的穩定性,即在十年 之內仍有查詢的價值。因此在百科全書編輯工作上,內容的穩定性與資 料的新穎性,兩者之間產生極大的矛盾,促使百科全書編輯工作完成 al 後,顧慮權威性的考量,不會即時出版與更新。再加上由專家所編輯的 iv n C 百科全書,其編輯與修訂時間冗長,任何一套百科全書的新出版與微幅 hengchi U 修訂工作,無不是耗費大量時間。於是在知識快速增長的今日,專家編 輯百科全書易於發生內容新穎性不足、更新速度慢,甚至是易讀性較 低,使用者較難以理解等問題,這些問題皆被視為是專家編輯百科全書 長年發展上的劣勢,並且在無形之中導致使用者使用上的困難。. n. er. io. sit. y. Nat. 1960 年代起網際網路興起(黃鴻珠,1995;陳湘揚,2013),數位科技 促使人們生活週遭有所改變,並且進一步擴及百科全書載體形式,讓百 科全書除了有傳統的紙本形式外,先後產生 CD-ROM 版、DVD-ROM 版、線上版。百科全書以網路線上平台呈現時,大幅改變使用者的使用 行為,免去以往採用翻閱或是知識架構分類的查檢方式。透過辭書網站 提供的檢索功能,便能提升使用者在豐富的百科全書條目中,獲取需要 的百科條目機率。然而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除了影響百科全書的編纂 與修訂,讓整個過程更有效率外,其也對傳統專家編輯模式的百科全書 2.

(14) 帶來衝擊,發展出不限定編輯者學科背景的協作編輯模式,其中最為著 名的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就是至今興起未滿二十年的維基百科 (Wikipedia)。 維基百科(英文版)於 2001 年創立,以「向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 書,並希望各地民眾能夠使用自己選擇的語言來參與編輯條目」為號 召,將成為「世界性網路百科全書」列為發展目標,吸引眾多民眾進行 內容的編輯,促使內容快速增長(維基百科,2015),開啟百科全書協作編 輯模式。不同於任何一套以專家編輯模式產生的百科全書,協作編輯模 式百科全書的編輯者並非以專業領域的學科專家為主,而是數百萬來自 世界各地的民眾,以網路協作、互動、匿名方式撰寫條目,顛覆過去僅 能由特定專業背景與權威學者撰寫百科條目的方式。. 政 治 大. 維基百科於 2002 年成立中文版,根據維基百科中文版(2015)的統 計,從 2002 年至 2015 年 9 月 14 日為止,已有 840,986 條條目,編輯參 與者共有 6,050 人,總編輯次數高達 38,458,586 次,每個頁面的平均編輯 次數為 8.75 次。藉由數字的呈現,可以瞭解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內容成長 快速,更新頻率高,整體的新穎性比專家編輯百科全書更新穎,惟維基 百科是匿名撰寫,一般不列於學術文章引用文獻。專業性較高的研究報 告與學位論文中,則是避免將維基百科中的條目列為參考文獻的一環, 但是仍舊可以給予使用者對於陌生知識初步的說明,促進對不熟悉概念 的理解。. 立.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er. 我國也有線上百科全書編輯,國家教育研究院(簡稱國教院)(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aResearch, iv l C NAER),每年召集各個學科領域的專 n 家,進行專科性百科全書的新編、修訂與數位化工作,並因應數位化潮 hengchi U 流,於 2005 年建置「辭書資訊網」 ,並在 2011 年將「雙語詞彙」、「學術 名詞」、「辭書資訊網」合併為同一網站,取名為「雙語詞彙、學術名詞 暨辭書資訊網」(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2),本研究主要 探討辭書資訊網的部份,故將該網站簡稱為「辭書資訊網」。 國教院所主編的辭典、辭書及百科全書共有 20 餘種,其中 10 種已 建置於「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總計約 5,500 萬字、8 萬 條辭目,編輯過程中由不同領域的不同編審委員進行條目的撰寫與審 核,以維持內容的權威性與正確性,並搭配簡單易懂的檢索功能,提供 快速、免費的全文取得服務,滿足使用者學術方面的使用需求,促進國 際學術與文化交流,而現在已提供線上取用的百科全書有《圖書館學與 資訊科學大辭典》(1995 年版)、《教育大辭書》(2000 年版)、《脊椎動物百 科全書》(2007 年版)等專科性百科全書(林慶隆、鄭恒雄、邵婉卿、劉寶 3.

(15) 琦、范芯芸,2014)。 從條目的結構而論,專家編輯百科全書條目由條目標題(條頭)、釋文 (義)、插圖、參考書目等共四項組成,並在每個條目附上條目撰稿人的姓 名以表示權威與著作權歸屬(金常政,2011);維基百科(中文版)則有條目 標題、釋文、插圖,以及少量的參考書目、大量的外部與內部連結,以 及部分參見功能。釋文結構上,專家編輯百科全書條目撰寫工作前,會 進行框架設計、統一編纂體例,解決檢索性和條目規範化問題,保證能 提高內容的質量(金常政,2011),而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對於釋文細節則是 沒有任何限制。由此可知,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的架構嚴謹,並且有明確 的條目撰寫者作為權威代表,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則採用自由編纂的方 式,凸顯編輯者的匿名機制將會降低條目的權威性,造成有價值的條目 也無法提供學術研究上的引用,而同一部百科全書中,有各式各樣不同 的釋文結構,也將會影響使用者的閱讀情況,降低易讀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百科全書條目品質而論,Giles(2005)發表在 Nature 的 Internet Encyclopedias Go Head to Head 研究指出,採用雙盲審查方式比較維基百 科(英文版)和《大英百科全書》中的 42 篇科普文章的正確性,發現《大 英百科全書》的平均出錯率是每篇文章有 2.92 個錯誤,略低於維基百科 (英文版)的 3.86 個錯誤。Cohen 於 2013 年 5 月 4 日刊登於〈紐約時報〉 的一篇報導指出,以往課堂教授認為維基百科缺乏專家審核,以至於對 百科條目正確性給予保守態度,然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UCSF School of Medicine)的教師 Azzam 開設一門課,要求學生編輯維基百科中 有關疾病的文章,提高醫學文章的質量以修得學分,於是學生編輯的條 al iv 目成為維基醫學項目(WikiProject Medicine)的一部分,讓後續的投稿者集 n C hengchi U 中於約 100 篇最有意義的醫學文章與最需要修改的重要文章,總計已徵 集 350 多名活躍編輯者,且多數編輯者在「醫學資歷」欄中,表示自己 具備相關高等學歷(Cohen, 2013)。. n. er. io. sit. y. Nat. 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過去百科全書的使用者對於協作編輯百科全 書維持著不信賴的態度,原因包含百科條目人人皆可編輯、條目撰寫者 不具備專業背景、整體缺乏具權威性的審核機制、條目內容易流於主 觀,以及內容正確性疑慮等,而如今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其內容品質逐 漸提升,條目具備正確性的比例愈來愈高,未來協作編輯與專家編輯百 科全書相較之下,其最大的威脅在於知識的完整性不足,這對於不一定 有能力識別條目完整性的使用者而言,將會是極大的危機。 辭書與百科全書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初步的瞭解某一條目知識,對 於研究生幫助則是更加不可或缺。辭書的辭條與百科全書的條目皆提供 4.

(16) 說明概念所需的釋文(釋義),在研究生課堂作業撰寫與論文閱讀過程,則 能夠透過辭條與條目的釋文功能,協助研究生快速瞭解作業與文獻內容 的主題概念,提升學習成效並融入該主題的情境之中,甚至在研究生正 式進入論文寫作的過程時,幫助學生尋找、啟發研究主題的靈感,以及 給予論文內名詞釋義所需的權威、學術、正確的定義功能。 羅思明、查如榮、孔文(2009)指出辭書使用是使用者與辭書進行的一 種特殊的語言交際。使用行為屬於資訊行為範疇的一個主題,資訊行為 是從資訊需求的發生到資訊利用的過程,三個主體分別為使用者、系 統、資訊源三者,其過程為當使用者有需求時,利用資訊系統產生資訊 尋求,經由資訊蒐集活動取得資源,進行資訊評估以取得可利用的資 源,而進行使用,整個過程可以歸納為需求、搜尋、蒐集、評估、利用 (林珊如,2011)。. 政 治 大. 有關百科全書的使用行為,我們可以認定需求(Needs)主體的使用者 (User)為百科全書使用者,使用(Use)主體的資源(Sources)為百科全書條 目、尋求(Seeking)主體的系統(System)為百科全書。使用者有資訊需求 時,利用百科全書進行資訊尋求,查檢以取得所需的條目,識別條目的 內容進而利用條目所提供的知識。故瞭解百科全書使用者的使用行為, 便是探討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使用行為。.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百科全書的條目經由嚴謹的編纂過程而產生,必須兼具知識性──扎 實可靠的知識;資料性──有基本、精確的資料;檢索性──使讀者查得 到、查得快、讀得容易(金常政,2011)。社會進入資訊化時代後,具權威 al 性的百科全書同樣藉由辭書資訊網的形式,希冀使用者能更容易獲取其 iv n C 中知識。面對 Wiki、Google Scholar 「雙語詞彙、學術 h e n 等一般性資源時, i U h c g 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儘管擁有免費、豐富,甚至更具權威性、知識性、 資料性的內容,但是否受到研究生喜歡與使用?研究生對於該百科全書 網站的看法如何?均值得探討。 本研究針對「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收錄專科性百科 全書、大辭書、大辭典的子網站「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做為本研 究探討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的代表並進行比較,希望了解研究 生使用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的百科全書有何差異?探討使用二種辭書資 訊網時有何資訊尋求與使用行為?對於兩種辭書資訊網的辭條品質、易 讀性、檢索性是否滿意?期望透過本研究探討相關議題,提供專家編輯 辭書資訊網參考。. 5.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在臺灣與百科全書、辭書資訊網相關的研究並不多,但是考量使用 者的需求,從初入專業學門的大學新鮮人、撰寫學位論文的研究生、進 行學術研究、教學的教師和研究人員而言,完善合宜的數位化參考工具 仍有其重要性,辭書資訊網的使用情況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本論文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討研究生對於專家編輯辭書資訊網的資訊檢索、使用行為,使用 滿意度與影響因素。. 政 治 大. 二、探討研究生對於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的資訊檢索、使用行為,使用 滿意度與影響因素。. 立. io. sit. y. Nat.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 國. 學. 三、比較研究生之二類辭書資訊網使用行為及滿意度看法的差異,做為 本研究發展建議之參考。. er.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別提出幾項研究問題:. al. n. iv n C 一、研究生對於專家編輯辭書資訊網有何種資訊尋求行為?有何種資訊 hengchi U 使用的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為何? 二、研究生對於協作編輯辭書資訊網有何種資訊尋求行為?有何種資訊 使用的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為何? 三、研究生對於二者辭書資訊網的檢索行為、使用行為的差異為何?使 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看法差異為何?. 6.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以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資訊網」與維基百科(Wikipedia),作 為專家編輯與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的研究範疇。 二、本研究將功能特性位於辭典與百科全書之間的百科辭典,列入辭書 工具的範疇,並以百科全書與辭書中的百科條目為限,名詞辭條則不 列入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中。 三、本研究以圖書資訊學研究生之學習與研究為任務,根據其動機以資 訊行為與研究行為為研究範圍,故本研究無法推論其他學科研究生使 用行為。. 立. 政 治 大. 1. 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Encyclopaedia).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 國. 學. 四、考量到使用者以中、英語為常用語言,故本研究的協作編輯百科全 書以維基百科中文版與英文版為限。. n. iv n C 一種包括各門類知識的或全面介紹某一門類知識的工具書。是一種 hengchi U 完備的工具書,在內容解釋上較詞典(Dictionary)來得仔細。百科全書與曆 書(年鑑)(Almanac)不同,曆書的資料只涉及過去;百科全書與教科書也不 相同,它易於檢索,並容易為一般人所理解(簡明大英百科全書,2015)。 百科全書是用條目的形式,編成一篇一篇文章,把各種知識、事物、人 物原原本本地加以敘述,特別是將新知識作系統的全面介紹(陳平原、米 列娜主编,2007)。百科全書可說是參考書的骨幹,因為一般淺顯的參考 問題,幾乎都可由此求得圓滿解答;至於較專門性的問題,亦可先由百 科全書求得各主題之基本概念,再從其參考書目作更深入的探討(呂燕 燕,1995)。. 7.

(19) 2. 辭書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指出,辭書是傳統對字典、詞典、百科 全書等工具書的統稱(中華民國教育部,2015)。《辭書學辭典》指出,辭 書一詞來自日本,在漢語工具書中首次出現,始於 1915 年的《辭源略 說》(楊祖希、徐慶凱,1992)。《辭海》認為辭書的內涵為字典、辭典、 百科全書、專科辭典的統稱,但並非定義;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將 辭書定義為辭書是把單詞按一定次序排列,並介紹其寫法、發音、詞 類、詞源、含義、例句和用法的書,但這個定義實際上為「詞典」的定 義,於是日本所稱的辭書,指得便是詞典;中國古代將字典、詞典、語 書、句書等語文工具書歸為同一類,辭書一詞變成為這一類語文工具書 的統稱,因此辭書是一個類稱,並非如詞典、字典般專指某一個具體類 型(潘鈞,2008)。. 政 治 大. 潘鈞(2008)指出在日語中,辭書就是辭典,不包括百科全書(事典), 而辭典包括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直到清末才被賦予新義,辭書成為辭 典(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和百科全書的統稱;在中國,因篇幅較大,大型 詞典多以辭典為名,但裡面收錄的語詞不會單純是語文辭條,還包括百 科辭條等。在辭書之中,又有百科辭書的分類,陳平原、米列娜(2007)指 出中國在清末受到西方文明影響,出現四十餘部模仿或翻譯西方和日本 的百科辭書,並將百科辭書定義為專指在清末出版的與西方同類型的百 科全書和百科辭典,具有一詞一解的條目形式,要求條目具有彙編性、 客觀性、準確性,對已知有知識作整理與扼要記載,其主要任務是將最 新知識全面介紹給讀者,具有查閱方便的特性。.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故辭書一詞可能為中國與日本所特有,惟該詞彙的概念仍十分抽 hengchi U 象,不夠明確,西文中也尚未找到一個與辭書相對應的詞彙(金常政,. 2011)。本研究則是將百科全書、專科性百科全書、專科辭典、大辭典、 大辭書列為辭書的範疇之中。 3. 辭書資訊網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中,對於網站定義是指任意電腦在網際網 路上運用於全球網路伺服器處理,網站也可視為關連的 HTML 文件和結 合檔案,原本以及資料庫的一群,其由全球網路上的 HTTP 伺服器上 網,此外,網站中的 HTML 文件通常涵蓋一個或更多相關連主題並經由 超鏈結互連在一起,而多數網站具有首頁作其出發點,它發揮該網站內 含表之功用(資訊與通信術語辭,2003)。本研究所定義的辭書資訊網則是 以網站的資料連結為基礎,將辭書的內容資訊做為內容呈現,再提供基 8.

(20) 本的簡易與進階檢索功能,輔助使用者獲取辭書資訊網中的辭條資訊。 4. 辭書專家編輯模式 嚴鼎忠(1996)認為百科全書具有專家執筆的特點,其中專家執筆是指 部分由專屬的編輯部門人員撰寫外,大部分都是委請各學科的專家學 者,就其個人對該條目的體認,親自執筆撰寫,對該條目有融會貫通的 效益。本研究所定義的辭書專家編輯模式則是指,各學科領域的專家以 專家執筆的形式,編輯與審核辭書資訊網內的百科辭條。 5. 辭書資訊網協作編輯模式 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的概念是一個協調、共同的活動,活動的內 容主要是針對一個共享的問題上,持續嘗試建構和維護在此共享問題上 所產生的結果(Dillenbourg, Baker, Blaye, & O'Malley, 1996)。協同合作運用 在資料的編輯上,即是所謂的協同編輯,協同編輯是實踐分散的一群人 可同時編輯同一份資料的概念,通常被利用在編輯文件的文字資料或是 有計畫性、綱領性的原始碼編輯上,類似這樣非同步貢獻非常有效率且 及時,可以不用為了同一工作而集合工作成員,一般而言,管理這樣的 工作須要軟體來配合(盧冠廷,2006)。本研究所定義的辭書資訊網協作編 輯模式是指,任何民眾使用協同合作的方式,於網際網路上編輯網路百 科全書,包含撰寫、修改屬於專科性百科辭條的活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er. io. 6.使用研究(Use Studies). a. n. v. i l C 起初,資訊行為研究被稱為使用研究(Use Studies),為資訊尋求與聚 n U hengchi 集的研究,亦或是資訊需求和使用的研究,而資訊尋求研究逐漸地被用 以涵蓋人們與資訊互動的所有類型研究,而早期資訊(Information)是被資 訊行為研究廣泛使用的概念,用以舉例當人們以任何方式與環境互動 後,促使某些事物讓人們印象深刻,並且增加或是改變人們的知識庫, 其中令人們留下印象的事物可能包含閱讀一本小說,或是瞭解某的人的 朋友生病等,進而使情感有所改變,此外,這些改變也可以反應在資訊 與現存知識互動後產生新的認知,或是讓人演繹或歸納出新的見解與概 念(Bates, 2009)。 Wilson(1999)則提出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資訊尋求行為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資訊檢索行為(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資訊使用行為(Information Use Behavior)等四個名詞,將資訊 行為定義為人類和資訊資源、資訊管道、主動或被動的資訊尋求,以及 資訊使用等有關的總稱(吳美美,2012)。 9.

(2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Un. v.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1)探討研究生對於專家編輯辭書資訊網的資 訊檢索、使用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2)探討研究生對於協作編 輯辭書資訊網的資訊檢索、使用行為,使用滿意度與影響因素;(3)比較 研究生之二類辭書資訊網使用行為及滿意度看法的差異,做為本研究發 展建議之參考。故依據研究目的,將文獻探討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節為 百科全書與專家編輯模式,第二節為維基百科與協作編輯模式,第三節 為辭書與資訊網使用研究。. 政 治 大. 第一節 百科全書與專家編輯模式. 立. ‧. ‧ 國. 學. 辭書是根據某種具體的需求編纂,並且又是依照編纂的方針使用, 所以為了遵循這種需要,每部辭書在採錄辭彙的範圍、釋義的繁簡程度 上都互有差異,在檢索方式、體裁上也受到束縛,因此實際上編纂出來 的辭書多種、多樣(有專門性的辭書、學術性的辭書、百科辭書等等),然 而辭書的價值對於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上,辭書具有紀錄與衡量的功能, 甚至堪稱一國文化的晴雨表,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自不待言是學習研究 的工具(潘鈞,2008)。. er. io. sit. y. Nat. n. 從字源的角度來看,中國由於近代中日人員和文化交流而引進「辭 al iv n Ch 書」這個詞,但從辭書編纂角度而論,日本近代辭書的概念、理念以及 U i e h n c g 編纂思想和方法皆來自西方,中國則是在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之間的 20 餘年,也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由於中華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強勢衝 擊,促使中國知識分子藉由維新變法和取消科舉制度的機會,重新認知 西方知識和中國自己的新知識,進而開啟仿造或是翻譯西方百科全書與 日本百科辭書的契機(陳平原、米列娜主編,2007;潘鈞,2008),所以說 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的辭書,其辭書編纂的概念與方式皆承襲自西方的 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將人類的所有知識,分門別類地釐訂為許多條目,用簡 要的文字敘述,再依特定方式排列,以便檢索的參考工具書(賴美玲, 2003)。百科全書與一般圖書大不相同,為提供使用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獲 取某一知識與概念,在撰寫條目之前必須進行全盤的規劃,首先應擬定 百科整體的架構,再者聘請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執筆撰寫條目,而 11.

(23) 後針對撰寫完成的條目進行審稿,最後進行百科全書檢索系統的製作, 未來則需要定期更新百科全書,以維持內容的新穎性、正確性、完整 性。以下分成百科全書的價值與功能、百科全書的作者與審稿制度以及 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說明。 一、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的價值與功能 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一字源自於希臘文 en(在)、kyklios(圓圈、範 圍)、paideia(知識、教育),字面上的意思為學術界,意為把全部知識匯集 到這一圓圈裡,最初是指教育性的課程,之後引申為全面教育(賈士蘅 譯,2003;邵獻圖主編,2000)。也就是說百科全書最早是起源於教育的 概念,經過不同時期、不同理念的編纂過程與發展後,才逐漸轉變為工 具書的形式。. 政 治 大. 《簡明大英百科》指出,百科全書是一種包括各門類知識的或全面 介紹某一門類知識的工具書。金常政(2011)指出百科全書對於(1)權威性, (2)檢索性,(3)完備性,(4)規範性,(5)整體性都有嚴格的要求。嚴鼎忠 (1996)認為百科全書具備(1)專家執筆,(2)出版補篇,(3)附有書目,(4)分 析索引,(5)參見系統,(6)圖文並茂的特點。經由前述兩位學者的歸納分 析,我們可以說百科全書的價值在於編纂過程嚴謹,將人類所有的知識 進行分類,再由專家執筆撰寫條目與審稿,並利用編排、目錄、索引、 參見系統的整合,彌補檢索性的不足,是一部禁得起任何人對其內容有 所挑戰的參考工具書。.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D. Grogan 指出四項百科全書的功能(鄭恒雄,1982):(1)圖書館雖有 al iv n Ch 某一主題的圖書,但讀者所需要的僅是一扼要簡明的敘述時,可使用百 U i e h n c g 科全書;(2)圖書館未藏有某一主題的圖書,或此一主題過於窄小,不足 以著書立說,或尚未有專著論及時,可使用百科全書;(3)圖書館藏有某 一主題的圖書,種類數量多,惟均非最新穎的資料,此時可利用百科全 書;(4)對某一問題,擬作深入研究,需有一概念,可利用百科全書。由 此可知,百科全書除了提供自學的功能外,尚能輔助學術研究工作的進 行,對於像是教師、研究人員,以及博士、碩士學生而言,都能夠給予 基本的概念與明確的定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百科全書經過長久的發展,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依據不同的使用目 的、不同的收錄範圍、不同編纂者的背景,所涵蓋的內容也愈來愈豐 富,類型也更加多樣化,於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明確的指引,讓使用者在 大量的百科全書中能快速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百科全書,已有許多專家 學者針對百科全書的類型進行分類。鄭恆雄(1982)認為依據使用需求及使 12.

(24) 用對象編纂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內容廣闊的普通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例如《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另一種 涵蓋的知識範圍較專一,取材範圍較窄者稱為專題百科全書 (Cyclopedia),又稱為百科事典、專科性百科全書,例如《圖書館與資訊 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8 世紀英國作家約翰遜(S. Johnson)曾說過知識有兩種,一類是我們 自己知道,另一類是我們知道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的,而「另一類」的 知識便是參考工具書裡的知識(賈士蘅譯,2003)。從百科全書源自教科 書,爾後轉變為參考工具書的過程,可以了解百科全書在知識量大幅增 加的情況下,已具備知識性的價值,經過專家編纂的過程賦予條目資料 性的精華,但百科全書若是有豐富優良的條目,使用者卻無法查檢得 到,無法滿足使用上的檢索性,百科全書也毫無價值可言,所以對於百 科全書而言,內容的知識性、資料性、檢索性是缺一不可。. 立. 政 治 大. 二、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的作者與審稿制度. ‧ 國. 學. ‧. 英國圖書館柯力遜(R. Collision)指出,二十世紀百科全書應具備的條 件有(呂燕燕,1995;鄭恆雄,1996):(1)以出版國語文寫出;(2)內容依 字母順序排列;(3)款目皆由專家撰寫;(4)聘請各科專家作為專任或兼任 的編輯;(5)應包括有仍在世之名人傳記;(6)應附有插圖;(7)在重要論題 或較長論題之後,應附有書目;(8)應有人名、地名或主題的分析索引; (9)應出版補編,以保持資料的新穎;(10)內文應有足夠、合宜的「見」及 「參見」書目。嚴鼎忠(1996)指出百科全書由凡例、正文、附錄、索引、 al 增訂五個部分組成,而正文又由條目、參見互著、著者署名、逐頁書 iv n C 眉、資料來源、圖、表及圖解、地圖、年表大紀事、各國摘要組成,其 hengchi U 中著者署名則是要求著者以本名題識,表示對該條條目負責。. n. er. io. sit. y. Nat. 金常政(2011)指出百科全書的條目由條目標題(條頭)、釋文(義)、插 圖、參考書目等四項組成,並且在每個條目附上條目撰稿人的姓名以表 示權威與著作權歸屬,此外,提出百科條目的作者除了必須是該條目主 題的最大專家外,還要考量作者本身的寫作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並且 易於商量和有反覆修改稿件的耐心特質,如果僅將作者的資格名望和學 術地位作為條目撰寫者的選擇依據,如此仍是不足的。 百科全書的內容是由成千上萬條條目所組成,條目本身代表特定意 涵,可以獨立查檢視為個體,但眾多相關條目又能組成某一重要概念, 彼此有所關聯,於是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具有一定的體例與規範要求, 作者必須遵守五個要點(金常政,2011):(1)權威性要求:百科全書提供的 13.

(25) 是信得過的知識,而非片面、偏頗的見解,為經過反覆核對的事實;(2) 檢索性要求:百科全書是參考工具書,如果無法便於使用者查檢,將與 教科書沒有差異;(3)完備性要求:百科全書能提供方便查檢的知識和資 料,兼具輔助自學的教育功能,並提供各種便利的檢索管道;(4)規範性 要求:百科全書以條目為基本查檢單位,但條目組織起來又能形成完整 的知識體系,應有工具書使用者習慣的規範與章法;(5)整體性要求:百 科全書的條目無法獨立存在,甚至隨意抽換,每條條目都與其他條目緊 密相關。 換言之,百科全書的條目作者必須是所撰寫條目的學科專家,具備 合宜寫作水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具備能夠溝通、協商的特質,並願意 花費大量心思進行條目的修訂工作。由於百科全書具備知識性、資料 性、檢索性的特點,所以寫作過程中,對於體例、條目內容的知識廣度 皆有嚴格的限制,所表達的觀點應包含不同學說、論點,力求客觀,更 要不厭其煩的蒐集資料、撰寫、修改,此外,百科全書的使用者類型多 元,不同使用者需求相異,條目撰寫時還得考量易讀性的要點。是故以 上種種情況皆說明,專家編輯百科全書條目是透過專家學者執筆,經過 嚴謹的過程才能定稿,並非一般民眾皆能勝任條目的撰寫工作。.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百科全書的編纂和編輯過程是從調查同類百科全書、條目收錄情 況、體例結構、編排特點開始,進而組織編審團隊,訂定百科全書的體 例與選擇條目的依據,接著才進行條目的組稿和撰寫,待撰寫完成後, 由專家進行科學內容的審定,再由條目作者修改條目,完成後進入編 輯、定稿、排版、發行、上線等編輯工作。其中科學內容審定又可稱為 al iv 「專家審稿」,指由專家在編輯委員會或是編寫討論中,對於科學內容如 n C hengchi U 學術觀點的正確性、事實和數據資料的精確性、觀點和資料的新舊程 度、內容的疏漏和重複等進行把關,同時進行體例控制,以保證稿件內 容的精確性和體例的基本規範,為稿件的編輯加工與訂定基礎(金常政, 2011)。. n. er. io. sit. y. Nat. 百科全書為人所知的價值在於其內容的權威性,這個權威性的產生 者便是執筆撰寫條目的專家,然而這僅是其一;每當條目撰寫完成後, 勢必有另一批人要進行檢查、審定稿件的內容,這些人就是百科全書的 審稿者,為賦予百科全書權威性的其二要件。審稿為百科全書編輯工作 中的關鍵環節,影響後續編輯加工的順利與否和成書質量(金常政, 2011)。審稿者的挑選條件如同撰稿作者般,審稿者通常由某一學科領域 的專家,甚至是該領域的少數的權威學者擔任,擁有很好的資格名望與 學術地位。 14.

(26) 審稿工作主要目的為把關科學內容,並兼顧文字。審查科學內容時應 注意(金常政,2011):(1)條目釋文是否文不對題,是否超過範圍;(2)知識 覆蓋是否全面,有無重大遺漏;(3)核心內容是否充分,次要內容是否適當; (4)概念是否清楚,表達上有無歧異;(5)資料(包含事實和數據)是否精確, 有無根據;(6)所有名詞、符號是否統一,有無矛盾;其次便是檢查釋文體 例與體裁是否符合規範要求。故審稿工作的核心在於,依據百科全書所訂 定的體例與規範,進行後續追蹤與隨時導正的作用,讓由成千上萬位專家 執筆撰寫的條目,能夠在最終定稿時保持一致的格式,而條目釋文的範疇 也不致於彼此重複,或是產生重大的遺漏,其重要性僅次於撰稿工作般不 容忽視。. 政 治 大. 整體而言,專家執筆的條目是具有權威性、正確性、知識性,但其過 程如同公開取用期刊般,是經過同儕審查後,直到改稿完成才得以定稿並 放在網路上提供讀者公開取用,而百科全書的專家審稿工作便是百科全書 編纂歷程中,為維護品質而產生的審查機制,如果未來缺乏由具專家背景 的審查者擔任審查工作,百科全書的正確性、完整性、檢索性勢必會有所 不足。. 立. ‧. ‧ 國. 學. 三、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 y. Nat. n. er. io. sit. 百科全書的歷史發展和性質演變,使百科全書的編纂形成兩個主要 派別,分別是大條目主義(by Broad Subject)編纂法和小條目主義(by Specific Subject)編纂法(邵獻圖主編,2000;金常政,2011)。大條目主義 al iv n Ch 承襲古代和中世紀百科全書的編纂手法,重視百科全書身為教科書的 U i e h n c g 「教育」功能,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主張選擇大學科、大主題,以及知 識層級高端的大概念,編寫成系統性、內容廣泛的大條目,讓基層的小 主題涵蓋於大主題之中,以《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為代表;小條目主義又稱「社交詞典派」,由德國百科全書出版家 F. A. Brockhaus 創立,為一種受詞典編纂方法影響而產生的百科全書編纂主 義,主張將大學科或是高端的大主題、大概念切割分解為小單位知識, 把大主題編為概要性的條目,再將大主題條目中可以獨立查閱的基礎層 級主題編為小條目,增加條目總數,除了使高端與基礎層次條目的篇幅 差異縮小,還能夠因應使用者快速查檢的需求,以《布羅克豪斯百科全 書》(Brockhaus Eyzklopädie)為代表(Collison, 1964;邵獻圖主編,2000; 金常政,2011)。 大、小條目主義之間雖有明確的編纂理念劃分,但仍未有明確的區 15.

(27) 分,通常根據一部百科全書的總字數與總條目數的比例(條目平均篇幅, Length of Articles)作為判斷,條目平均篇幅在 500 詞(相當於中文字 900~1000 字)以上者,為傾向於大條目主義的編排法,反之則是小條目主 義編排法(邵獻圖主編,2000)。除了以篇幅劃分之外,百科全書的條目也 能以字數的多寡分成五類(金常政,2011): (1)小條目為 700 字以下;(2) 中條目為 700~2,000 字;(3)大條目為 2,000~20,000 字;(4)特大條目為 20,000 字以上;(5)參見條目。 百科全書編纂工作中,確定採用的編纂主義後,應進行百科全書選 條工作,可以依據三個方式進行條目的選擇(金常政,2011):(1)教科書萃 取法:把教科書的篇名與章節切割,將篇目、章目、節目當作條目,再 依據所需的檢索次序進行編排,缺點為教科書的篇、章、節名稱通常不 是獨立的學科主題,製作成條目後則不易於檢索;(2)詞典收詞法:使用 詞典收詞的方法篩選為百科全書條目,在詞典和大量的文獻中選擇合適 的百科詞彙,將其羅列為百科全書中的條目,或是以詞典為基礎,刪去 詞典中的語言學詞彙,留下具有知識內容的詞彙作為百科全書的條目, 惟此方法容易忽略由數個詞語所組成的複雜概念;(3)科學分類法:利用 科學分類的方式將人類知識組成一個容易分離的獨立主題與概念系統, 通常為現代百科全書編纂者採用的主要方法,再搭配教科書萃取法和詞 典收詞法進行檢查與補充。.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n. er. io. sit. y. 金常政(2011)指出百科全書條目具有八項要點:(1)定性敘述:百科條 目的完整定性敘述應包括定義、定義的展開說明和提示整個條目的內 容、說明本條目主題範圍的一段文字;(2)詞源解釋:條頭標引的來源; al iv (3)淵源沿革:事物、概念發生發展的過程;(4)基本事實:條目所述主題 n C hengchi U 涉及的重要人、事、物,以及基本狀況、發展水平和各種有關數據;(5) 參閱資料:基本事實以外的補充知識和資料,包括關於所述知識主題的 不同見解與觀點、學術爭論情況、權威性評論和展望、預測等;(6)插 圖、圖標題、圖註釋:圖本身算是釋文的一部分,能節省文字,有助於 理解釋文,而圖本身具有知識性或文獻性;(7)層次標題:條目內下一階 層的知識主題;(8)參考書目:提供讀者進一步學習的主題,和開闊知識 背景可參考的圖書線索。由此可知,百科全書條目與一般詞典最大的差 異在於,百科條目可以提供某一知識概念完整的說明,甚至給予相關概 念的延伸與學習,但詞典的辭條僅提供詞彙的定義以及詞源的資訊,可 見兩種工具書的功能並不相同,無法一概而論。 篩選條目並完成撰稿後,必須依據百科全書的功能與目的編排條 目,編排方式基本上有三種(邵獻圖主編,2000;金常政,2011):(1)分類 編排;(2)字母順序編排;(3)分類與字順混合編排。三種編排方式假定使 16.

(28) 用者對於知識架構的概念為不同理解程度,透過編排方式的差異,輔助 使用者獲取所需條目,其中分類編排的設計假設使用者具備基本知識體 系概念,期望使用者採用(學科)分類檢索,檢索的過程從知識的上層概念 向下檢索,依照知識體系的設計查檢所需的某一層次主題;分類與字順 混合編排假設讀者沒有完整知識體系概念,僅具備基本的學科與知識分 類,編排過程先依照學科的類型分類,在同一類中依據題目的字母順序 編排,使某一大類中的條目在該類中具有獨立性;字順編排則是假設讀 者完全沒有知識體系的概念,以查字典的方式依照字母順序進行檢索, 顯示所有的條目不受學科分類的限制,得以獨立存在。 百科全書有知識性、資料性、檢索性三項特徵,內容的知識性和資 料性得以滿足時,為了讓分解成獨立條目的知識有效組合,增強百科全 書的教育作用,提高百科全書的檢索性,百科全書編纂者會利用目錄、 參見系統、索引將分離的百科條目再次組織,滿足檢索性不足的弱點, 讓使用者容易查檢其中知識,並且減少條目間內容的重複(邵獻圖主編, 2000;金常政,2011)。百科全書具備豐富知識,以條目的形式呈現於我 們所使用的參考工具書中,然而百科全書的主要使用者並非是百科全書 的編輯者,使用者不見得具備明確的知識架構概念,唯有透過編排、目 錄、參見系統、索引系統等百科全書的輔助功能,將所有條目進行連 結,增加內容的檢索性,才能讓使用者更容易地獲取百科全書中,自己 所需要的條目知識。.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n. er. io. 當百科全書編纂完成並發行後,為了維持內容的新穎性、正確性與 完整性,必須定期進行內容的更新,但百科全書部頭大,內容豐富,不 al iv 論是重新編制還是部分修改都是費時費工的情況,於是將目前常見的百 n C hengchi U 科全書修訂方式歸納為四種(嚴鼎忠,1996;邵獻圖主編,2000):(1)再版 制:出版一段時期後,舊版內容陳舊,遂重新組織人員,全面更新舊版 內容,優點內容可以徹底更新,缺點是耗資費力;(2)補卷制:不定期出 版補卷以修訂正卷的不足,優點是成本低、耗資少,但對使用者而言並 不便利; (3)出版年鑑:年鑑通常與百科內容沒有直接關係,僅反映前一 年度發生的大事件、事實和統計資料; (4)連續修訂制:百科全書出版 後,出版社仍保持原編輯團隊,針對百科全書中相關的數字、資料進行 修改,通常僅修訂全書的 5~7%,且每年出版一個修訂版。由此可知,百 科全書若要長久維持其功能,還是得仰賴再版制,然而編纂工程費時費 工,任何百科全書都無法經常再版,促使新舊版本間至少相差十年(甚至 以上)的時間,造成百科全書的新穎性、正確性與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影 響。 論及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可以發現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專家學者 17.

(29) 共同參與,在人力、物力上的開銷所費不貲,專家不僅要花費時間徵集 資料、撰寫條目,事後還必須經過嚴格的審稿、改稿過程才得以定稿, 爾後進入編輯階段,著手進行百科全書檢索系統的設計與規劃。編纂一 部百科全書過程繁雜,後續的維護更是仰賴專家們不厭其煩地參與,然 而正是因為編纂過程嚴謹不得馬虎,才能顯現出百科全書的權威性、正 確性、完整性,甚至是無可取代性。. 第二節 維基百科與協作編輯模式. 網際網路興起,促使協作編輯模式百科全書的崛起,雖然協作編輯 百科全書成形的歷史不超過 100 年,但建置方式與帶來的效益卻顛覆了 使用者幾百年以來對於百科全書的認知,本節分為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價 值與功能、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編輯工作、協作編輯百科全書作者與品質 維護三部分進行說明。.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一、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價值與功能. ‧. 相對於專家百科全書編輯的方式,協作編輯百科全書採用由下至上 的體系撰寫百科全書內容,其中以 J. Wales 與 L. Sanger 於 2001 年發起的 維基百科(Wikipedia)最為著名。維基百科以「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 書」為口號,而「自由」是指免費的,變更的任何內容是不受限制,可 以自由發佈,讓任何人自由參與,以及沒有任何商業影響(Ayers, Matthews, & Yates, 2008)。將維基百科與傳統的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相比 al iv n Ch 較,兩者最大的差異便是在作者的部分,維基百科對於編輯內容的作者 U i e h n c g 背景沒有任何具專業性的要求以及其他繁雜的條件限制,人人皆可著手 撰寫百科內的條目。. n. er. io. sit. y. Nat. 實際上,維基百科為 Wiki 之中的一個協作計畫,Wiki 一詞源自於夏 威夷語,本意為「快點、快點」,被定義為一個網際網路上,配備版本控 制的網路服務,讓用戶無須 HTML 知識或其他工具,也能夠創建及編輯 所有網頁、將網頁以超文本作連結及就內容更改的請求獲得通知,並提 供五個基本且核心的功能(Honegger, Notari, 朱啟華、陳昭珍,2013):(1) 全文搜尋:所有維基的頁面都可以在全文中搜尋;(2)推介功能:在每一 維基頁面都能展示其他維基頁面;(3)最近更改列表:維基的伺服器會列 出最近修改過或新增的頁面;(4)版本控制:維基伺服器會記錄每次頁面 的更改,並提供不同版本作比較或頁面的完整更改歷史;(5)用戶管理: 部分維基伺服器需要用戶註冊,以紀錄用戶創立與更改的頁面。換句話 18.

(30) 說,維基百科是在 Wiki 的基礎上,結合百科全書的理念、Wiki 網站、免 費,以及開放內容構想,形成人人皆能建立的免費百科全書(Ayers, Matthews, & Yates, 2008)。 從資訊科技的角度而論,在 1980 年代初期,R. M. Stallman 有感於電 腦程式受限過多,於是在 1983 年提出 GNU 作業系統計畫,並倡導自由 軟體的發行,而在 GNU 作業系統計畫之中,於 2000 年建立 GNU 自由文 檔許可證(GNU Documentation License, 簡稱 GFDL),GNU 自由文檔許可 證為一自由軟體(Copyleft)的內容開放版權授權條款,也就是維基百科在 著作權限制底下所採用的開放條款;而網際網路平台方面,維基百科為 Web 2.0 環境中的典型模式,Web 2.0 移除 Web 1.0 僅能閱讀的限制,使人 們可以藉由動態的更新、創造、分享內容等協同創作方式,與其他使用 者進行交流(Campesato, & Nilson, 2011)。換言之,Web 1.0 為一個單向傳 遞資訊的場域,但在 Web 2.0 的世界中,網際網路為動態且互動的環境, 讓人們可以直接分享資訊,而維基百科採用 Web 2.0 的平台概念,GFDL 的授權條款,促使編輯內容可以免於侵權的陰影,並且提供具備讀、 寫、資訊分享,以及多人共筆的協作編輯環境。.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Campesato and Nilson(2011)指出維基百科採用 Web 2.0 形式的優勢 有:(1)利於資訊的分享;(2)非正式的環境促使人們易於創造內容;(3)加 強版本控制;(4)多人時可以輕易地編輯同個頁面或是創造新頁面。然而 在維基百科正式建立前,實際上有個相同概念的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先軀 Nupedia,Nupedia 早在 2000 年便被 J. Wales 所推出,提供免費授權的內 容,但其最大的特點在於 Nupedia 以專業且具高水準的百科全書為目標, al iv 期望內容由具備特定專門領域的學者撰寫,並經過多次的同儕審查後才 n C U h e n g c2003 能開放閱覽,然而其成效不佳,最終於 & Nilson, h i 年關閉(Campesato 2011)。Nupedia 以專家編輯百科全書作為標準,對於作者人選有明確條件 限制,條目開放閱覽前也比照學術界的審查機制,而維基百科對於條目 作者毫無限制,作者條目編輯完成後也能即刻開放閱覽,說明協作編輯 百科全書的成敗取決於網路社群的貢獻度,不論社群的專業背景為何, 一旦缺乏社群的支持,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將難以生存。. n. er. io. sit. y. Nat. 林信成、陳瑩潔(2005)在 Wiki 協作模型中提出「Wiki 三要素」:(1) 系統:Wiki 系統是 Wiki 協作環境的基礎建設,由網頁伺服器、伺服器端 程式、資料庫管理系統構成,統稱為 Wiki 軟體或 Wiki 引擎;(2)社群: Wiki 協作環境中,社群結構主要由讀者、作者與管理者組成,其中作者 是實際參與協作編輯的核心使用者;(3)內容: Wiki 協作環境中的數位內 容,是由社群中的成員共同完成。協同合作的創建動作,通常需要科技 平台的協助,例如 Wiki 協作平台共同編寫的功能,提供成員間一起完成 19.

(31) 知識的撰寫,同時也是藉由此平台進行知識的傳遞、交流(謝建成、吳佳 典,2010)。由此可知,協作編輯的百科全書如同專家編輯的百科全書, 必定具備編輯的作者與編輯的成果,但專家編輯百科全書的載體可以有 紙本與數位化等兩種以上的形式,協作編輯百科全書因其協同創作的共 筆模式,必定以數位化的資訊網站形式呈現。 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為資訊科技發展下的產物,只要具備伺服器與頻 寬,便能悠遊於網際網路環境中,利用多人協作編輯的方式,將從個體 產生的知識,經由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磋商、討論過程,而成為中立、客 觀的知識,藉由網際網路的無遠弗界,以及網路的社群力量,將知識傳 播於世界各地,打破以往被專家壟斷,由上至下的知識體系建構方式, 建立由使用者、民眾為核心,以一個由下至上的方式,建構人類的知識 與眾人的百科全書。. 政 治 大. 二、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編輯工作. 立. ‧. ‧ 國. 學. Web 2.0 問世後發起協作編輯的概念,然而協作的概念最早源自於學 習領域中的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一種以協作方式進行的學習,主要意 義在於讓一群人在一起學習,並使學習者的想法互相影響彼此,藉此來 讓學習者的概念發生改變,並提升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林家宏,2014)。協 作與合作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協作是一個人不能獨自完成的一件事,必須 由一位以上的成員共同完成;而合作是將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一件事, 分配給一位以上的人員共同完成;將協同合作運用在資料編輯上,即是 所謂的協作編輯(謝建成、吳佳典,2010)。.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h 協作編輯的價值在於提供學生協作編輯的組織經驗,可以減少社會 U i e h n gc 溝通與清晰寫作能力間的差距,進而影響工作與社會,甚至到今日,學 生們期望協作編輯經驗能夠成為高等教育中的一環(West & West, 2009)。儘 管協作學習與協作編輯為兩種不同形式的行為,但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的 理念如同學習的概念,期望聚集眾人的力量編輯百科全書,建構人類的 知識,輔助使用者對於知識的理解與學習。此外,協作編輯百科全書乃 是民眾用自己的語言、編輯自己的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的使用者與協作 編輯作者的背景,相較於專家學者而言,可能更為相近,讓使用者查閱 協作編輯百科全書的過程中,知識理解上的困難可能相對較少。 協作模式(Collaboration Models) 分為三種(Leuf & Cunningham, 2001):(1)電子郵件交換;(2)分享檔案和資料夾的使用;(3)互動內容的更 新與取用。互動內容的更新與取用也就是指互動頁(Interactive pages),通 常發生在團體成員協作編輯相同資料的情況,其中 Wiki 及其底下的各種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對外發行。 1 1995 年,星雲大師再次有感於編輯一套面向廣大佛教初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Taiw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hotel industry.. We use

本研究主要以 But-for 崩塌竣工時程分析技術為基礎進行理論推導,確認此延遲分析技術 計算邏輯之問題與完整性,之後提出修正之計算邏輯,使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術單位投入 3D 模型搜尋的研究,而且在網路 上也有好幾個系統提供人使用,例如台灣大學的 3D Model Retrieval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