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

Copied!
1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 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 指 導 教 授 研 究 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劉 思 岑 博士 :吳 許 暄 撰. 十. 六. 年. 六. 月.

(2) 中文摘要 中高齡的退休志工是目前多數組織的主要人力來源,而由於自然中心的設置 與活動大多在戶外,工作內容也偏向自然知識的傳授,所以退休志工在工作上所 面臨的挑戰與在其他組織服務有所不同。為避免退休志工流失,須從瞭解退休志 工的參與動機及提升其工作滿足感開始,以提高持續服務的意願。因此本研究的 主要目的在(一)瞭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之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 三者現況;(二)探討這三者間的關係;與(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自然中心 退休志工,其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是否有所差異,最後(四)歸 結出參與動機及工作滿足的各變項中對持續服務意願的主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依據中心是否有活動方案、中心設施、人 員及管理之原則自編確認表,選取台灣目前公立的自然中心,包括國家公園、動 物園、植物園、森林遊樂區、國家風景特定區、自然公園及教育園區等七大類, 共計 55 家。先以電話訪談方式瞭解各中心退休志工的人數,再經由郵寄方式普 查,回收 26 間中心 295 份問卷,回收率 22.43%,其中有效樣本 290 份。研究結 果發現: 一、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其參與動機隨「年齡層」 、 「有無子女」 、 「宗教信仰」及「服 務年資」等社經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背景變項中「60 歲以上」之退休志工,對於「工作特性」的滿足較高; 「退 休前職業」對志工的「自我成長」和「工作特性」等滿足感有不同的差異性, 其中以醫護、軍警、工、教職人員的滿足感較高;有參與過其他單位的退休 志工,對於「知識技能」和「工作特性」的滿足感較高;服務年資較高者對 於「自我成長」、 「社會互動」的滿足感較高。 三、可能導致退休志工不再續任的因素,主要是他們不被重視、其次才為個人因 素及組織因素,若志工感覺不被重視,將會是主要阻礙退休志工持續參與及 I.

(3) 造成流失的主因。 四、經逐步迴歸分析顯示,影響自然中心退休志工持續服務意願的重要因素包括 「組織氣氛滿足感」、「自我型參與動機」。意即退休志工追求組織氣氛滿足 感及自我型參動機愈強,則持續服務的意願也就愈高。 建議各中心應針對退休志工在工作上及生活上多給予關懷及鼓勵,進而對組 織產生向心力,以降低離職意願,減少人才流失,至於對未來研究建議則是加入 更多持續服務因素做深入探討,以期更有實務運用之價值。. II.

(4) Abstract The main source of volunteers for most organizations is the retired middle-aged and senior population. Most nature center are situated or hold activities outdoors and tend to include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about nature in the tasks, therefore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confront different challenges in nature centers from those in other organizations. To keep the human resource and the service willingness of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their service motivations shall be studied, and their service job satisfaction shall be enhanced.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1) explore the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service of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in nature centers, (2)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aid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3) discover wheth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fluence the said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and (4)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from the said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that contribute to of the said willingness. This study gathered data with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a self-created check lists about centers’, programs, facilities, personnel, and management, the study selected 55 public nature centers in Taiwan, such as national parks, zoos, botanical gardons, forest recreation areas, national scenic areas, nature parks, and educational parks. The number of retirement volunteers in each nature center was surveyed by telephone interview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o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of 26 nature centers. 295 questionnaires were answer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22.43%, and 290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service motivation of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in nature centers i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the “age”, the “children”, the III.

(5) “religious beliefs”, and the “working experiences.” 2 For the background variable, the “age”,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at 60 years or older tend to enjoy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work features.” The “occupations before retirement” result in different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work features” of the volunteers.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items come from doctors & nurses, those engaged in the police and military, workers, and teachers.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having served in other organizations have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e “work features”, while those with more working experiences have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social interaction.” 3 The main factor to stop the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he service is the attitude to ignore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The secondary factors are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o ignore the volunteers’ feelings prevents them from their continual service and discharge their human resources. 4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job satisfaction with the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and the “self-motivation of engagement” play a role in the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service of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in nature centers. The stronger motivation for the two items brings the higher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service. The nature centers shall give more care and encouragement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retirement volunteers to strengthen their dedication to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improved willingness shall be helpful to keep the human resourc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uture studies shall take more factors of the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service into account to increase the empirical value of the studies.. IV.

(6) 謝 誌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得感謝指導教授劉思岑博士的悉心指導,從題目 的擬定、架構的建立以及文句的潤飾,均有賴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與反覆校正, 使得研究所二年的生涯獲益良多、充實無比,並得以順利完成本論文與通過口 試,在此謹向老師致上最深摯的謝意。 感謝口試委員楊懿如博士以及林素華博士的費心審閱與提供寶貴意見,俾使 本論文粗陋不足之處得以更臻完整。另外也要感謝男友柏淇、研究所同學小可、 思婷、小苓、瑞鴻、小倍等、好友宜穎、阿綱、小鼠、芭樂、小妤及家人的支持 鼓勵,才能讓我順利的完成論文。 最後,我最要感謝的,是我摯愛的雙親,有你們無怨無悔的支持與默默付出, 得以成就今日的我,這份榮耀,屬於你們。 僅以此論文獻給所有愛我、關心過我的人,謝謝!. V.

(7) 目. 錄. 中文摘要..........................................................................................................................I 中文摘要 ABSTRACT ....................................................................................................................III 謝 誌 .............................................................................................................................. V 目. 錄 ........................................................................................................................VI.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緒論.............................................................................................................. 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研究目的...................................................................................................... 4 名詞釋義...................................................................................................... 5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自然中心簡介.............................................................................................. 7 開發退休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8 退休志工參與動機.................................................................................... 12 志工之工作滿足........................................................................................ 15 志工持續服務意願....................................................................................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6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研究流程.................................................................................................... 26 研究架構.................................................................................................... 27 研究假設.................................................................................................... 28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29 研究工具及施測方法................................................................................ 35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3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退休志工背景變項描述............................................................................ 40 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及持續服務意願之現況分析 ............................... 46 背景資料與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及持續服務意願之關係 ................... 51 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相關分析 ............................... 64 自然中心退休志工持續服務意願之迴歸分析 ....................................... 67 VI.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4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自然中心確認表 ........................................................................................... 89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95 附錄三 問卷專查專家學者意見表 ......................................................................... 10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07. VII.

(9) 表 目 錄 表 2-2-1 運用退休志工的重要性................................................................................ 9 運用退休志工的重要性 表 2-4-1 志工社經背景變項影響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實證研究結果 ............. 20 表 2-5-1 志工持續服務意願之相關實證研究 ......................................................... 23 表 3-4-1 全國自然中心表.......................................................................................... 31 全國自然中心表 表 3-4-2 自然中心回收記錄表.................................................................................. 33 自然中心回收記錄表 表 3-5-1 專家審核名單.............................................................................................. 35 專家審核名單 表 4-1-1 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基本資料分析 ............................................................. 42 表 4-1-2 退休志工參與志願服務支持來源 ............................................................. 44 表 4-1-3 退休志工可能會離開的原因 ..................................................................... 45 表 4-2-2 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對工作滿足統計分析表 ............................................. 49 表 4-3-1 志工的基本資料與參與動機之差異檢定分析 ......................................... 54 表 4-3-2 退休志工基本資料與工作滿足之差異檢定分析 ..................................... 58 表 4-3-3 退休志工基本資料與持續服務意願之差異檢定分析 ............................. 62 表 4-4-1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 65 表 4-4-2 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 65 表 4-4-3 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 67 表 4-5-1 參與動機、 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對持續服務之逐步迴歸分析表 ............................. 68. VIII.

(10) 圖 目 錄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26 研究流程圖 圖 3-2-1 研究架構...................................................................................................... 28 研究架構.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分節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都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自然環境正遭受嚴重破壞,人們接觸自然的機 會也就越來越少,座落在各地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園等自然中心的 出現使得人又重新有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Shomon, 1963) 。自然中心是一個專業 的環境教育組織機構,同時也是一個極佳的終身學習場域,而其設置的主要目的 是希望能夠透過自然中心周詳與專業的課程規劃,拉近周邊居民與學校師生對於 環境的了解,進而強化參觀的學校學生或社區成人的環境學習(Stapp & Tocher, 1971;周儒,2001;周儒,1996;周儒、張子超、呂建政,1996) 。 然而臺灣目前有不少的自然中心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亦即經費不足,導 致運作困難的狀況。國內許多自然中心的經費主要來源為政府補助或為政府編列 營運預算,在國家提供預算經費逐年下降的情形之下,財政困難就成為中心運用 志工的主要原因。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該中心在九十二年底精簡員額至 36 人,這對一個博物館形式的國家級自然中心來說,無疑在人力運用方面是個挑 戰(王良泰,2004)。另外以民間創辦的二格山自然中心為例,創辦人因擔憂中 心的營運無法平衡人事費用,所以仍未建立長期固定的工作團隊,人力的缺乏導 致工作分配不均,責任繁重(吳青燕,2004)。因此,針對目前政府精簡人員的 問題,因應措施應著重「善用社會資源,擴大運用志工」,唯有充分招募運用社 會人才,才能有效解決當前許多自然中心人力短缺的困境(王良泰,2004) 。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民國九十四年底台灣已有 5,730 個志工團體,參與志願 服務的志工人數已達 227,811 人佔全國 14.5%(內政部,2006),美國更有 29% 的比例(Preston, 2006) 。若以台灣志工的年齡層分佈來分析,三十到四十九歲的 1.

(12) 青壯年人數最多,其成長率僅有一點六倍;反觀國內另一年齡層的退休志工及高 齡志工,人數從八十五年的 8,784 人直線成長至九十五年的 30,106 人,人數足 足成長接近四倍。而退休志工佔全部志工的人數比例亦成長至目前的百分之三十 九(內政部,2006)。以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為例,銀髮志工的比例已佔全數 志工的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在未來的台灣社會中,退休人員將成為相當豐富且重 要的志工來源。 退休志工不但具有經驗豐富、工作時間充裕、維護傳統規範、珍惜服務機會 等優點,並喜於扮演利他的角色(Comalli, 1965;Dickerson, Seelbach & Dietz, 1990;Nelson, Hooker, DeHart, Edwards, & Lanning, 2004;Panek, 1985;Panek, 1982;Rouse & Clawson, 1992;Schwartz & Karp, 1967;Thompson, & Wilson, 2001;徐中振,1998;蔡啟源,1995a ; 楊孝榮,1996) 。尤其當退休志工加入教 育行列時,他們的人生經驗,可以被運用以豐富課程內容(AARP, 1992) 。所以 如能輔導這群退休的高齡者使其貢獻智慧與經驗再參與社會服務,則一方面退休 人員可紓解組織人事費用的負擔,另一方面退休人員擔任志工同時,再發揮所 長,更可減少因為無工作所產生的失落感,以達到雙贏效果(Brudney, 1990) 。 在目前各中心人事精簡、人力不足的前提下(林萬億,1993),若無法有效地 管理與運作,將導致志工效率低落及流動率高(江明修,2000;王秀燕,2003)。 目前台灣已經邁向高齡化的社會,退休志工慢慢便成為各機構志工的主要人力來 源(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5),志工管理不同於受薪人員, 唯有志工與管理單位都感到滿意,否則關係不會持久(Jago & Deery, 2001),所以 如何激勵與維繫退休者的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及持續服務之參與行為,進而促進 組織之服務效能,則是目前自然中心值得研究之議題。 有關持續服務意願的相關研究,多從個人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足、督導 風格、管理因素…等因子來探討其對持續服務的影響。近年來持續服務研究嘗試 從參與動機以及工作滿足的觀點,探討其對持續服務的影響(黃淑霞,1989;許 2.

(13) 素梅,1992;方祥明,1995;石淑惠,1997;王培志,1997;梁慧雯,1999), 原因無他,動機及工作滿足皆屬於志工心理層面,能直接影響其行為意向。所謂 的參與動機即是造成行為的原因,亦即是說造成行為的主要原因(Maslow,1943; Locke,1969) 。工作滿足是指動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現象,表示察覺員工的需求及 需要被滿足的程度(Schaffer,1953; Hoppock,1935,轉引自謝秉育,2001; Locke,1976;Robbins,1996)。因此不同的參與動機及作滿足將會影響持續服務的 意願程度,故本研究將採用參與動機及工作滿足相關理論,來探討退休志工的持 續服務意願及其間之關係。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1989)之老人服務需求調查結果,老人對志願服務的參 與意願高,但目前實際從事志願服務的卻仍是少數。蘇文璽(1992)亦表示:退 休者的參與情形亦不普遍,因此可見在退休者參與志願服務之情形,與實際情況 有極大的差距。相關的研究也指出,身體健康狀況加、教育程度較高、經濟收入 穩定、曾有參與志願服務的經驗,會較活躍於社會活動,亦會有較高的生活滿意 度,也會有較高程度之意願參與志願服務之活動(許釧涓,1993;Committee on an aging society,1986) ,但有意願不代表會實際參與,即使參與,亦不代表會持續長 久(Kieffer,1988)。這究竟是個人、家庭或是機構等因素才會有此現象呢?如何 才可吸引到有意願之退休志工成為持久性的志工?這一連串的相關議題,在實務 上有必要去釐清。 環顧目前志工的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大多是針對社區、醫院及學校等環境 場域的志工進行研究(Nelson et al., 2004;Walford, 2005;林招蓉,2003;林利俐, 2002;陳明傑,2003;范美翠,2003;黃馨嬌,2003;蔡長穎,2003),鮮少研 究自然中心內的志工及此種服務環境。自然中心的設置與活動大多在戶外,所以 退休志工在工作上所面臨的挑戰更是與其他組織服務有所不同。目前許多自然中 心擁有為數眾多的退休志工、且欲達成各中心使用退休志工之目的的情況下,若 因組織管理不善,讓參與動機強烈的退休志工,因未獲得工作滿足而不再持續參 3.

(14) 與志願服務,對各自然中心而言,退休志工不但無法協助達成組織的使命,更會 影響之後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度(張英陣,1997);為激發退休志工高昂的服 務士氣、促進組織領導與管理,發揮所負的使命與功能、避免退休志工流失,須 從瞭解並提升退休志工工作滿足感開始,才能有較高的持續服務的意願。 若要對社會服務真有所裨益,所要求的並不是僅是參與動機而已,是參與志 願服務工作必須是恆久、持續的,方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應。因此對於退休志工參 與志願服務所必須要強調的重點,並非僅於多瞭解退休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及 意願而已,而是在於如何鼓勵退休者參與志願服務並能保有持續。研究者希望透 過本研究能深入瞭解全國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服務的動機與滿足感,若能持續 留任,便是政府及各中心推動環境教育時最重要的資產。若能主動瞭解退休志工 投入志願服務工作之動機與影響其留職意願等因素,將有助於招募與管理,亦可 激勵其持續參與服務:亦期待將來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自然中心或其他有意運用 高齡者從事志願服務的單位做參考對退休志工招募與行政管理有所助益。另一方 面,也可以作為政府未來促進退休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相關政策擬定之依據。.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歸納以下四點研究目的: 一、瞭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其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 意願的差異性; 三、探討自然中心退休志工之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三者間之關係; 四、預測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對持續服務意願的影響。. 4.

(1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自然中心( ): 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 自然中心在國內外的發展包含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名稱,諸如「環境學習中 心」 、 「自然教育中心」 、 「保育教育中心」 、 「戶外學校」 、 「戶外環境教育中心」等, 其定義為在一片具有環境教育資源特色的土地區域上,整合環境教育專業能力、 專業課程方案與適當的環境教育資源,整體發揮其能量,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 給學校學生、一般社會民眾,以達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之多功能目 標的環境教育專業設施(周儒,2001),換言之所有提供環境學習的中心都可統 稱為自然中心(周儒,2003)。 志願服務( ): 志願服務(volunteering) 志願服務法將志願服務定義為:「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 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 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 。 退休志工( ) 退休志工(retirement volunteer) 本研究所提及之退休志工人力資源,是指自願退休或命令退休離開工作職 場,惟仍具有工作能力與工作意願的退休人員(李少華,2002;銓敘部退撫司, 2005) ,並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為「退休志工」 。 參與動機( ) 參與動機(attendance motivation) 動機指引起並維持的個體活動,並導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張 春興,1996)。本研究所稱之「參與動機」係指驅使自然中心退休志工自願從事 志願服務的原因。 工作滿足( ) 工作滿足(job satisfaction) Schermerhorn, Hunt & Osborn (1996)將工作滿足解釋為個人對於工作所感 覺到的正面與負面態度的程度。本研究所指之工作滿足,係指退休志工加入志工 5.

(16) 團隊後,對其所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所持的態度。 持續服務意願(Willingness of Continuous Service) ) 持續服務意願 為本研究衡量受試者繼續擔任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工作的意願。.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 研究範圍與限制 範圍與限制 礙於人力、時間與經費等因素,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場域:本研究僅選取由政府建立之公家中心,不包含由非政府組織建立之私 人中心,因此研究結果不適於推論至民營的自然中心,包括新興的休閒農場 或是民營的自然中心。 二、對象: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探求自然中心退休志工資料,問卷發放主要 是委託各中心志工主管協助,因此與主管較熟、平日參與度較高的退休志工, 則較易被主管選取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三、影響因素:因影響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的因素甚多,且彼此之間交互作 用關係複雜,本研究僅探討個人社經背景變項、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 服務意願間的關係,無法涵蓋所有相關變項,因而在推論層次上有其限制。. 6.

(1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將探討相關文獻。在第一節中探討自然中心相關資料;第二節中探討開 發退休志工人力資源的重要性;第三節中探討退休志工參與動機;第四節中則探討 志工之工作滿足;第五節則介紹志工持續服務意願之相關理論與研究,進行文獻回 顧與討論,以做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自然中心簡介 一、自然中心的起源 自然中心的興起與美國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大力推動有 著密切的關係。在十九世紀,有些有識人士就注意到自然資源的耗損及環境的破 壞,便建議將一部份開發的土地保留下來交由政府管理,做為大眾財產,可惜在 當時並未被接受(Miller, 1998) 。二十世紀初環境的問題才受到重視,老羅斯福 總統在位八年(1901~1909)被稱為美國保育黃金期(Miller, 1998) ,訂定了關於自然 資源明智利用(wise use)的國家政策,並據此成立了許多國有森林、國家公園、 保留區、野生生物保護區(Shomon, 1963) 。奧杜邦協會成立的原因便是為了要保 護一些被大量獵殺的鳥類,全球最早的自然中心(Fontenelle Forest)也因此於 1913 年應運而生(Evans & Chipman-Evans, 1998) 。 在 1960 年代,人口持續的增長、都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人們接觸自然的 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奧杜邦協會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因此他們 於 1961 年成立了自然中心規劃部(Nature Center Planning Division) ,協助美國各 個社區及有心人士保護當地的自然資源,並興建自然中心,進行教育的活動 (Shomon, 1963) 。而他們的贊助或激勵更促使數百個自然中心的成立(Evans & Chipman-Evans,1998) 。所以 1982 年,全美就已有 1400 處私人及公立的自然中 心,至 1990 年代,初步估計在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已有超過 4,200 所類似的單位 7.

(18) (Natural Science for Youth Foundation) ,在日本也有超過 1,200 所這樣的中心(周 儒、呂建政、陳盛雄、郭育任,1998) 。 二、自然中心成立目標 Shomon(1963)認為自然中心成立的主要目標應在於教育、科學、文化與 遊憩,但 Evans& Chipman-Evans 及 Ashbaugh 則歸納為更精要的三項目標,分 別是教育、保育與遊憩(Ashbaugh, 1973;Ashbaugh, 1971;Evans & Chipman-Evans, 1998)。國內學者周儒(2001)也將自然中心的功能目標歸納為教育、研究、保 育、文化、遊憩。 1970 年環境教育開始受到全球重視,各地自然中心開始採取長期經營的方 式,設置定點的設施及機構,以確實推展環境教育之理念(周儒,2001)。因此 由上述學者的調查中,可發現大部分的中心都將教育當作他們主要的目標。但部 分中心之所以會成立,通常是保育的關係。自然中心與自然保護區所立下的宗旨 是不盡相同的,自然保護區主要的宗旨是在保護環境,自然中心則必須兼顧教育 及保育的目標,並設法在其中找到平衡點(蔡嘉恆,2004)。目前許多的自然中 心所設立的宗旨正是強調人與自然的接觸,並更強調對自然的瞭解及愛護,才可 對第一手自然環境的經驗產生認同。. 第二節 開發退休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一、運用退休志工之重要性 所謂「退休」(retirement),係指因年老或疾病,或因傷殘,無法繼續任職時, 由所服務的組織或保險機構給與退休金,令其退休養老(趙其文,1996)。就我 國而論,所謂「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除「退休」、「撫卹」外,尚包括「資遣」 及「離職退費給與」在內,服務滿一定年限或達一定年齡辦理退休。 退休人員雖然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是其豐沛知識、技術、工作經驗及 8.

(19) 成熟的人生經驗,卻是一項寶貴而可以運用的人力資源。綜合各學者研究(見表 2-2-1,依年代排序)結果可得知使用退休志工約共有六項優點:(1)擴大社教服務 功效;(2) 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3)減少政府人員經費的負擔;(4)接受專家學者 的指導,發揮其獨特功能和特性;(5)促進社會、社區的互動、和諧與進步;(6) 藉由志願服務工作激勵他們的價值觀及成就感。因此,退休後妥善安排志願服務 的機會,不僅能調適退休生活,更能將畢生的智慧與經驗服務於社會大眾,再創 生涯第二春,具有雙贏的作用。 表 2-2-1 研究者 年代 黃郁婷、 2006 楊雅筠. 胡小攻. 2006. 林麗惠. 2005. 江亮演. 2005. 葉肅科. 2005. 周海娟. 2005. 運用退休志工的重要性. 運用退休志工重要性 1.可保持與社會的接觸及互動關係,以滿足人生需求,生命 的寄託及心靈的依靠。 2.肯定自我並發揮長才,使生活有目標、意義及價值,將寶 貴的人生經驗傳承貢獻於社會。 提升高齡者自我自信及促進成功老化。 拓展社交網絡,更能成就他人及圓滿自己。 1.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收穫,主要是可獲得心靈滿足與精 神快樂。 2.高齡者藉由志願服務的參與,有助於彰顯晚年生活的意義 與價值,進而協助其邁向成功老化。 彈性運用老年人才,並鼓勵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促使退 休者都能運用知識、經驗、技術、時間等,去幫助別人之不 足和貢獻社會,以應付人口日益老化找不到人才或老年人人 才浪費的問題。 1.老人的貢獻是重要的人力社會資本,以減少政府人員經費 負擔。 2.老人志工通常是高投入的志工。 1.重要的社會人力資本或社會資本建構。 2.藉由志願服務,老人可以追求心靈需求的滿足。 3.形成次文化體系:透過協助他人,增進自我肯定,並形成 老人次文化體系。 4.透過自願服務,老人可以建立社會地位,滿足利他、助他 的社會認可。 9.

(20) 李藹慈. 2004. 李少華. 2002. 廖素嫺. 2002. 蔡美玉. 2001. Willigen. 2000. Home Office. 1999. Rouse & Clawson 藍采風. 1992 1991. 5.重建角色存在意義:若退休後無適當角色填補,易加速老 人心裡的老化。 1.就個人而言:達成智慧的開展與人格的統整、延緩退休震 盪、助於成功老化。 2.就其企業而言:益於知識的傳承、具有穩定的功效、降低 人事成本。 3.對國家社會而言:減輕老人問題益於社會穩定、抒解人力 短缺的壓力、助於整體經濟發展 1.退休公教人員擔任志工是退休後利己利人的活動,對公部 門而言是可以減輕現職員工的工作負荷 2.對退休人員本身而言亦是保健充實退休後生活避免與社會 脫節,有實益性的活動。 1.老人越是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老化會越慢,並且可能增加 其對生活的滿意度。 2.退休且身心健康的老人樂於參與社會服務,使其生活得更 為充實、有意義、增加老人的價值感,更可以對社區志願服 務注入一股自助互助的力量,帶動社區志願服務的風潮。 1.高齡志工自認學習挫折不多,年齡對某些服務工作有加分 作用。 2.高齡志工的服務學習收穫豐富,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有 正面影響。 3.服務學習能滿足老人的教育需求。 1.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得時間愈多會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 2.高齡志工本身的經驗會對年輕志工有正面的影響。 1.志願服務有助於社會的融合(social inclusion) 2.給予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3.賦予老年健康的生活(healthy living) 4.更加活躍的老年生活(active ageing) 志願服務提供機會高齡志工,讓它們願意提供經驗、知識及 技能與年輕志工分享。 1.志願服務對老人的態度多有正面的影響,因參與志願服務 她們將生命的精力及生活的重點轉移到協助別人的情懷,而 不再整天受困於痛、疼與孤寂的思潮中。 2.志願服務使人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老年人更有機會與 別人接觸。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0.

(21) 針對社會高齡化的發展,已有不少從事志願服務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多 元角度探究志願服務的相關議題(江亮演,2005;江亮演,2001;李瑞金,1997; 李藹慈,2004;林勝義,2001;陳金貴,2002;曾騰光、曾華源,2001;曾華源, 2001);並大力疾呼政府應審慎重視老人志工人力(施教裕,2001;蔡啟源, 1995b) ,以利發揮志願服務的角色與功能,並有助於創造國家、社會機構與志工 三贏的局面。 二、自然中心運用退休志工情形 國內由政府成立的一些自然中心,主要經費來自公家預算,其工作方向與服 務對象有其侷限性(周儒、林明瑞、蕭瑞堂,2000)。加上近來政府財政緊絀, 許多組織單位都面臨到人員裁減,使得在人力資源分配及業務的推動上形成困難 (王良泰,2004) 。除公辦中心外,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 組織)團體和有志之士亦成立了如二格山自然中心這樣由民間經營的自然中心, 然而不論公、私立,都面臨資金籌措與收入不穩定的問題,導致人力缺乏與專業 人才不足的問題(吳青燕,2004)。所以,充分招募運用社會人才,增加其留任 率,才能有效解決當前許多中心人力短缺的困境(王良泰,2004)。在資金不足 導致人力短缺的現況下,部分中心以退休人員為志工招募對象,以改善志工短缺 的問題(Liu & Kaplan, 2006;呂朝賢,2004) 。以關渡自然中心為例,該中心志 工招募對象就包含有退休人員、銀髮族,目前志工總人數約有四百多位,投入的 工作包括支援定點解說、園區保育、駐站解說、勞動服務、行政支援等項目(周 儒,2002)。高齡者在自然中心裡進行環境教育時,常能提供自身相關經驗,豐 富課程內容(AARP, 1992;Kaplan, 2002;Newman, 1983) ,並能在教學活動中為 過去的歷史做見證(Filho, 1997;Orr, 1994;Smith & Williams, 1999) ,因此也有 學者建議加強利用這些高齡族群,訓練使其成為環境教育活動中的人力資源 (Kaplan & Liu, 2004;Liu, 2004) 。國外已有一些組織開始利用高齡人力參與保 育計畫(Benson, 2000 ; Ingman, Benjamin, & Lusky, 1998-1999) ,亦也是希望能透 11.

(22) 過老年人豐富的生活經驗、歷史知識與公民倫理價值觀,帶來許多豐富的學習資 源。 由此可知退休志工對於自然中心的人力資源運用上有所助益,因此本研究欲 瞭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背景、參與動機及工作滿足,冀能為自然中心在運用退休 志工時能夠瞭解他們對志願服務工作的需求,以增加退休志工之持續服務意願。. 第三節 退休志工參與動機 一、退休制度與退休行為 近世紀以來,醫療及環境的改善,使得人類的壽命延長,而壽命的延長代表 工作的時間亦可相對延長。但礙於體能上的限制,因此無論在那個行業工作做到 一定年齡後應該有適度的休息,乃有退休制度的建立。近年來國內有大量提早退 休的趨勢,這些人大約在 50 幾歲左右,健康、教育情況良好,不但有專長,也 領有終身退休俸,且願意參與志願服務者甚多,此一族群正是志願服務的新生力 軍(林麗惠,2005)。 退休後是老年生活的開始,一般從退休到往生,平均還有至少 10 年的光景 可運用(Comalli, 1965;Culp & Nolan, 2000;范惠苓,2005),退休後的生活乃是 人生的轉捩點,以研究退休問題的知名學者艾契禮(Atchly, 1976)分析退休後生 活的五個階段,包含:(1)蜜月期(honeymoon phase)對退休未來的日子,懷抱 著預期美好憧憬的心態;(2)憂鬱期(disenchantment phase)整天閒賦在家也漸漸 淡忘退休前編織的美夢,退休後近於無用的憂鬱浮上心頭;(3)重組期(reorientation phase)重新選擇自主的活動型態及找回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再進入(4)穩定期 (stability phase);最後進入(5)衰弱期(termination phase) (引自許濱松,1997; 蔡文輝、徐麗君,1985),這五個階段理論上有其時間順序,因每位退休人員其 退休年齡及特質的差異性,未必每一個退休人員都經過每一個階段,有些人可能 12.

(23) 在憂鬱期就抑鬱以終,有些人則可能不必經過憂鬱期,就可成功規劃退休生涯而 進入穩定期。所以退休前必須有妥善的退休計畫,經過理想及準備才會有符合自 己期待的退休生活,例如對退休金的規劃與運用(鄭文輝、鄭青霞,1996)、生 活的安排、學習計畫(黃富順,2005;簡素枝,2004)、是否再就業及參與志願 服務(楊孝濚,1996)等計畫。 二、退休志工參與動機理論 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通常被歸類為社會生活理論中的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活動理論是由 Burgress、 Harvighurst 與 Yobind 等人所提倡,是最早 被用來說明老年人成功的適應,及成功的老化的老年社會學理論之一。主要論點 認為老人從主流社會中退休,雖然面臨生理、健康狀況的改變,但藉由積極參與 其它替代性有意義的活動,帶為老人來高度的帶來滿意的生活,進而替代失去的 社會角色,維持良好的社會適應(周家華,1995)。依活動理論的說法,老年人 會為了維持自我認同,替補失去的社會角色,而會有較高參與志願服務的傾向 (Utz, Deborah, Randolph, & Camille, 2002) ,以重建退休後所失去的社會網絡。 目前許多研究特別針對退休人士於不同場域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做相關研 究: (一)葉肅科(2005)提出老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包含:個人滿足、社會 接觸、幫助他人或社區,以及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 (二)李瑞金在 1995 年的研究針對老人動機資料顯示,讓生活有意義、增 加他人互動機會、主動關懷他人、服務社會、充實精神生活,是老人 參與活動的動機。 (三)蔡啟源(1995b)根據 Michener & Delamater(1994)、Myers(1993)、 Tihanyi(1989) 、 Zischka & Jones(1988) 、 Payne(1986) 、 Cillespie & King(1985)、Luloff , Chittenden, Kriss, Weeks, & Brushett(1984)、 Kratcoski & Crittenden(1983)、Gidron(1978)及 Puffer & Meindl(1992) 13.

(24) 等人的研究,參與動機分為:個人動機部分(自我型動機、利他型動 機、社會型動機) 、他人影響因素 (四)Bonjean, Markham, & Macken(1994)指出廣泛的動機應包含:自我 成長、結交朋友、利他行為。 (五)Rouse &Clawson(1992)的研究則將影響行為的動機分為:成就 (achievement)得到滿足感、加入(affiliation)影響自己其它人的關 係、權力(power)自我的影響是被肯定的、及利他動機。 (六)Bowen & McKechnie (2001 研究自願參與的原因 :認為中心先需引起 他們的信任(Cause in which one believes)佔 95%、貢獻他們的技能 及經驗佔 81%( Use skills and experience) 、其次是個人因素(Personally affected by cause)70%、探索成長 57%,最後才是結交朋友及宗教因 素各佔 30%及 26%。 (七)Bramwell(1993)認為高齡志工的參與動機可分為:利他動機、自我實 現動機、社會動機。 研究者考量本研究對象與一般研究志工的年齡不同,並參考葉啟源(1995b) 參與動機之構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為個人動機(自我型、利他型、社會型); 第二部分則為他人影響部分。更有研究顯示指出若能滿足他們的動機,他們對中 心的忠誠度也會愈高(Comalli, 1965;Nelson et al,2004;Schwartz & Karp, 1967)。 台灣早於民國八十二年就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預估在公元二千年老年人口 將達 14.08%,而到了公元 2020 年台灣地區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老人。這些數 據所呈現的意義是,台灣地區人口的快速老化,老人對社會的負擔相對增加。但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將長者當成寶、視為是社會的資產,可從事志願服務的 老人就成為了一群有待開發的族群。因此,推展老人志願服務無論是對機構、對 社會群體或對銀髮志工本身,都是有正向的助益。美國幾個特別為老人設計的志 願服務方案,如退休老人志工方案(Retired and Senior Volunteer Program, RSVP) 、 14.

(25) 老朋友方案(Senior Companion Program)、寄養祖父母方案(Foster Grandparent Program)、退休經理人員工作團(Senior Corps of Retired Executives, SCORE)可 供我們做為參考之依據。國外運用這群退休志工已經行之有年,國內也需更加重 視這群人力資源。. 第四節 志工之工作滿足 一、工作滿足理論 工作滿足的研究源自 1913 年 Munsterberg 的研究,而以 1924~1932 年的霍 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最廣為人知,霍桑實驗本欲瞭解疲勞與照明設備對生產 力所產生的效應﹐卻意外地發現﹐員工的心理因素對生產力的作用﹐例如:光榮、 尊重、參與感及成就感得到滿足等,往往大於物質環境。而正式第一次出現「工 作滿足(Job Satisfaction) 」這個名詞,則是在 Hoppock 於 1935 年的博士論文中 (黃 春長,1984),從此各種研究成果相繼出爐。由於研究對象與研究架構的不同,各 學者對工作滿足的定義也就不盡相同,如 Porter & Lawler (1968)將工作滿足定 義: 「個人從工作中實得的報酬與預期的報酬差距上,所產生的情感知覺反應」 。 而許士軍(1977)認為工作滿足是一工作者對於其工作所具有之感覺或情感性反 應。目前則一般將工作滿足定義為個人對工作感覺到很好或是很喜歡的一種積極 情意取向(Blum & Naylor, 1968,引自蔡崑源,2000 ; Herzberg, 1959) 。總言之對 工作所具有之感覺(feelings)與情感性反應(affective responses)的感受與實際預期 差距愈小,則獲得的工作滿足程度愈高(Porter, 1968)。 自從 1935 年 Hoppock 提出工作滿足的觀念後,國內外陸續進行了許多的研 究,Spector (1997)指出自 1984 年到 1996 年有關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超過 3,500 份, 也陸續有學者開始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來源及基礎。多數學者以動機理論作為工作 滿足理論的基礎,而各研究的重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論與觀點(Mann, 1979 ; 15.

(26) Frank-Alston, 2000)。 志願服務人員本與專職人員多半有不同的工作心態以及參與動機,即使二者 從事同樣的服務性工作,但彼此之間仍有差異存在(吳佳燕,2002 ),其中最大的 不同在於志願服務人員不是受財物誘因的影響,而是工作滿足程度會特別影響志 工。Morrow-Howell & Mui(1987)認為組織若無法提供一個令人滿足的工作環境, 將會降低志工留任率。宋世雯(2000)將志工工作滿足分為三個層面來探討:(1)對 志工本身而言:工作滿足不僅影響志工對於志願服務工作的態度與觀點,更涉及 個人的理想及自我目標的實現層面; (2)對志願服務團體而言:工作滿足可作為組 織運作是否流暢的指標; (3)對社會而言:志工對志願服務的工作滿足程度,事實 上是與整體社會福利事業緊密不可分的。由此可知,志工的工作滿足,不僅會影 響志工本身、對於該組織、甚至對於社會都會有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於志工的「工作滿足」究竟應包含哪些內容與層面,以下依據年代排序整 理國內外之相關研究。 (一)Telep(1986)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志工,研究結果發現志工的工 作滿足為:(1)知識與技能的滿足:指領導、決策、解決問題、組織、 人際相處等知識技能的獲得與應用的滿足; (2)自我尊重的滿足:透過 服務工作使自己感覺到具有能力幫助他人,獲得自己價值肯定的滿足; (3)社會化的滿足:指結交新朋友、發現新興趣、實現家庭的期望及社 會的認同之滿足; (4)生涯滿足:參與服務之後,增加工作機會,以助 於本職工作的執行等方面的滿足; (5)家庭滿足:參與服務工作之後, 促使個人家庭更和諧的滿足。 (二)Aves(1969)則認為志願服務人員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從 事志願服務工作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滿足為:(1)回饋的滿足:志工最大 的滿足是工作的回饋,透過服務使自己感覺到自己是有用的人; (2)人 際關係的滿足:透過參與服務工作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 16.

(27)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3)自我成長的滿足:透過服務使自己學習瞭解 專長知能,反省自己、面對人生,使自己更成熟; (4)工作本身的滿足: 工作內容具有變化,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興趣(引自王良泰,2004)。 (三)救國團青少年輔導中心的研究(1987)則指出,志願服務工作人員的 工作滿足項目為:(1)組織氣氛的滿足:包括組織的物理環境、工作薪 酬及福利,工作設備、工作份量、工作評估獎懲、聯誼互動等六方面 的滿足; (2)工作特性的滿足:指工作本身所具有的變化性、自主性、 重要性、專業性、完整性等工作特性所帶給工作者的滿足; (3)人際合 作滿足:指志工之間的互動協助、支持的滿足; (4)督導滿足:指個人 經過上級專業督導後所獲得的滿足; (5)歸屬感的滿足:指個人經由對 組織認同所產生的滿足感; (6)自我成長的滿足。 (四)何素秋(1999)認為志願服務工作者之工作滿足可分為:(1)內在工作 滿足:自我成長滿足、情感滿足、自我肯定滿足; (2)外在工作滿足: 工作表現滿足、督導關係滿足、社會地位滿足。 (五)吳忠宏(2001)將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的工作滿意度分為:(1)自我 成長滿足:意指解說志工對自我肯定、人格成長及才能發展之滿足; (2) 社會需求滿足:意指解說志工對獲得友誼、與人互動、發現新興趣及社 會肯定之滿足; (3)知識技能滿足:指解說志工對服務工作中獲取新 知、技能及進修訓練經驗之滿足; (4)工作特性滿足:志工對工作多樣 性、自主性、重要性、挑戰性之滿足; (5)組織氣氛滿足:指對國家公園 的實質環境、管理方式及解說志工的歸屬感之滿足; (6)整體滿足:解說 志工對參與服務工作全面性評價與滿足程度等六構面。 (六)潘淑蘭(2006)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解說志工工作滿意度分為:(1) 自我成長滿足 (2)社會互動滿足;(3)知識技能滿足;(4)工作特性滿足;(5) 組織氣氛滿足等五個構面。 17.

(28) 綜合上述文獻,考量志願服務者與受薪人員的不同,及考量研究場域的性 質,本研究參考吳忠宏(2001)、潘淑蘭(2006)的工作滿足構面,採用(一) 自我成長滿足:指工作者在工作上可以運用自己達成自我目標,而從中獲得成就 感的滿足程度;(二)社會互動滿足:組織成員之間互動與合作的滿足;(三)知 識技能滿足:對於工作中獲得的新知、技能等之滿足程度;(四)工作特性滿足: 志工對工作多樣性、自主性、重要性、挑戰性之滿足; (五)組織氣氛滿足:工 作福利、工作份量及服務內容等五個構面以作為衡量志願服務者工作滿足之理論 依據。 許多研究皆顯示工作滿足和持續服務意願呈現明顯的相關性 (Seashore & Taber, 1975 ; 陳秋蓉,2001 ; 曾明德,2004) ,若能提升志工們的滿足感,持續 服務意願也會相對提高。 動機以及工作滿足都屬於志工心理層面,不是外在物質所賦予的,更應該用 心探討及瞭解。若是組織無法提供志工在工作成長上的滿足,志工容易在工作遇 到瓶頸時產生離職的意向。因此當中心大量使用退休志工時,更有必要瞭解退休 志工他們的參與動機及工作滿足對其持續服務意願的影響,以達有效留任的目 標。 二、志工社經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 志工社經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先決基礎,是依照個人所具備的基本條件而定;因此要 探討影響持續服務相關因素,退休志工之個人特質便更顯重要。志願服務雖為社 會參與的表現,但也因個人的需求、興趣及特質,在程度上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程 度,因此人口特質因素,可被當作解釋退休志工持續參與服務重要的指標(李鍾 元,1994 ; Lammers, 1991;Sundeen, 1988)。 在國外相關的志工研究中,發現有關個人背景之結果如下:(1)性別:65 歲以前男性參與志願服務的比例比女性高,65 歲後則無太大差異,亦發現女性較 喜歡參與宗教性及社會性的團體活動,男性則較喜歡參與專業性的團體活動 18.

(29) (Danigelis,1985 ; Babchuk, Peters, Hoyt, & Kaiser, 1979;Culter,1977);(2)年齡: Rilety & Foner (1968) 之研究指出較年輕的高齡者(50 歲以上) ,較會參與志願工 作;年齡較高(超過 70 歲後) ,受限於身體老化之影響,較不願參與志願服務。 Nobley, Griffeth, Hand, & Meglino (1979)研究顯示年紀與個人對志願服務的參 與態度、參與狀況有直接影響關係 ;(3)婚姻狀況:Knoke & Thomson (1977)認 為單身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比例較已婚高齡者低。這可能的原因,是已婚者受到 配偶的鼓勵或支持的影響。而婚姻狀況或許會影響志願服務的參與意願,但與參 與時數長短無直接關係(Sundeen, 1988);(4)教育程度:教育程度高者因社會 地位與經濟情形相對較高,因此參與志願服務之頻率也亦較高及活躍 (Action,1975; Lammers, 1991; Sundeen, 1988);(5)職業:有些學者認為,高齡 者為了延續退休前的工作、尊嚴、能力等因素,較會參與和退休前相關的服務工 作,且也會較能夠體認參與志願服務的價值,亦會有較高參與的興趣。但在 Danigelis(1985)研究上並無有關的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歸咎於,志願者從事志 願服務工作,往往受限於參與機會或是場合規定,因此不一定能使高齡者隨心所 欲(Gillespie & King,1985);(6)宗教:許多研究結果指出宗教信仰是促使參與 志願服務的主要驅動力之一(Wuthnow, 1991)。但在 Cnaan, Kasternakis, & Wineburg(1993)研究中卻無發現宗教因素會影響參與動機,但台灣宗教信徒眾 多,參與各類型的志願服務極為踴躍,因此宗教信仰是否會影響台灣自然中心退 休志工之持續參與志願服務,則為值得探討的變項; (7)志工經歷:根據 Babchuk, Peters, Hoyt, & Kaiser(1979)及 Culter(1977)長期研究志願服務團體與成員之 經驗,發現曾有參與經驗的人,日後也會再回來參與,即便是年齡增加,亦不會 退出。 近年來國內外亦將社經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及工作滿足列入討論;其中最常 納入社經背景的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等,彙整於表 2-4-1。 從表 2-4-1 中可得知,如年齡與工作滿足之關係,大多研究結果顯示正相關(謝秉 19.

(30) 育,2001 ; 宋世雯,2000 ; 石淑惠,1997 ; Altimus & Terssine, 1973 ; Jame & Jones, 1980 ; Lee &Wilbur, 1985),部分原因是因為年紀較大的人所從事工作地位較高且 報酬較多,他們較能適應工作情況。但這些研究仍缺少自然中心退休志工社經背 景變項與參與動機、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無法得知影響退休志工的基本變項有 哪些,因此,本研究以自然中心退休志工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其社經背景變項 與與參與動機、工作滿足之相關性。. 表 2-4-1 研究 變項 (1)性 別. 相關性 有顯著 相關 無顯著 相關. (2)年 齡. (3) 婚姻 狀況. (4)教 育程 度. 有顯著 相關. 志工社經背景變項影響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實證研究結果 參與動機 研究者(年代) 江宗文(1998). 陳秋蓉(2001)、曾士雄 (2001)、謝秉育(2001) 、 吳淑鈺(2000)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吳淑鈺(2000) 、 郭淑卿(2005). 無顯著 相關. 陳秋蓉(2001)、江宗文 (1998)、蘇癸玲(1998). 有顯著 相關. 江宗文(1998)、嚴幸文 (1993). 無顯著 相關.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梁慧雯(1999). 有顯著 相關.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吳淑鈺(2000) 、 嚴幸文(1993) 20. 工作滿足 研究者(年代)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石淑惠(1997) 、簡 秀昭(1997) 、Argyle(1987) 陳秋蓉(2001)、曾士雄 (2001)、朱夏萍 (2003) 、 Hulin & Smith(1964) 謝秉育(2001)、宋世雯 (2000)、石淑惠(1997) Altimus & Terssine(1973)、Jame & Jones(1980)、Lee &Wilbur(1985) 陳秋蓉(2001)、曾士雄 (2001)、簡秀昭(1997) 、 Korman(1977) 嚴幸文(1993)、黃 蒂(1988)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石淑惠(1997)、 簡秀昭(1997) 、朱夏萍 (2003)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石淑惠(1997) 、朱 夏萍 (2003).

(31) (5)職 業. 無顯著 相關. 梁慧雯(1999)、蘇癸玲 (1998). 有顯著 相關 無顯著 相關. 吳淑鈺(2000). 無顯著 相關.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蘇癸玲(1998) 、 王培志(1997) 郭淑卿(2005)、江宗文 (1998)、王培志(1997) 、 嚴幸文(1993) 陳秋蓉(2001)、梁慧雯 (1999). (7)志 願服 務經 驗. 有顯著 相關 無顯著 相關.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 江宗文(1998)、蘇癸玲 (1998)、嚴幸文(1993). (8)服 務年 資. 有顯著 相關. 蘇癸玲(1998). 無顯著 相關. 曾士雄(2001)、梁慧雯 (1999)、江宗文(1998) 、 嚴幸文(1993). (6)宗 教信 仰. (9)服 務時 數. 有顯著 相關. 有顯著 相關 無顯著 相關. 宋世雯(2000)、梁慧雯 (1999)、簡秀昭(1997) 、黃 淑霞(1989) 、朱夏萍 (2003) 曾士雄(2001)、石淑惠 (1997)、郭淑卿(2005) 謝秉育(2001)、梁慧雯 (1999) 、簡秀昭(1997) 、黃 蒂 (1988)、朱夏萍 (2003) 嚴幸文(1993) 、郭淑卿(2005). 陳秋蓉(2001)、石淑惠 (1997) 、簡秀昭(1997) 、黃 蒂 (1988)、朱夏萍 (2003) 曾士雄(2001) 、謝秉育(2001) 吳淑鈺(2000) 、石淑惠(1997). 曾士雄(2001)、謝秉育 (2001)、石淑惠(1997) 、嚴 幸文(1993) 、朱夏萍 (2003) 、 Form & Geschwender(1962),轉 引自謝秉育(2001) 簡秀昭(1997). 梁慧雯(1999) 、嚴幸文(1993) 嚴幸文(1993). 黃 蒂(1988)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五節 志工持續服務意願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目前許多自然中心的退休志工已成為主要人力來 21.

(32) 源,若這些退休志工的工作情緒低落,影響其繼續目前所投入志願服務之工作意 願,當工作意願變成行為時,則會影響志工對機構的承諾程度(Commitment) , 而承諾的高低又將會影響工作表現的程度,工作表現的結果又再決定參與或是離 去(Baron & Greenberg, 1990 ; Miller, Poewll, & Seltzer, 1990 ; Gibson, Ivancevich, & Donnelly,1988)。由於這其中的關係是串連反應的程序,又加上志願工作並無 強制約束力,若參與後不滿意,程度嚴重者便會離去,致使流動率升高,造成組 織重大損失(謝季燕,1991) 。因此,瞭解退休志工持續服務的意願有其必要性! Seashore & Taber(1975)所提出的工作滿足之前因、後果相關變項中,曾 提到工作滿足與否將會影響「個人反應變項」之「退卻」,這裡退卻所指的是離 職;亦有學者張火燦(1996)認為影響持續服務意願的因素亦包含個人因素、組織 的特性及外在的環境因素,在個人因素特性方面,包括:個人年齡、性別、教育 程度、經驗、家庭狀況、生涯階段等個人屬性,以及工作本身的特性及發展性等; 組織因素方面包括:工作滿足、和用人政策等;在外在環境方面主要是經濟、法 規和社會等,例如勞動市場的狀況、工會的參與及勞動基準法的規定等。 並經由文獻回顧後可得知(見表 2-5-1) ,許多有關志工持續服務意願之實證 研究,亦常以社經背景變項、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感做為變項,用以探其與持續 服務意願之相關性。. 22.

(33) 表 2-5-1 研究者 (年代) 朱錦源 (2005). 志工持續服務意願之相關實證研究. 投入的研究變項 (主要研究對象) 社經背景變項 參與動機 工作滿意度、持續服務 意願 (義勇消防人員). 研究結果. 統計分析 方法 1.義消參與動機多元化,且隨個人變 迴歸分析 項不同而有所差異。 2.義消之工作滿意度為甚高,對管理 機關與福利獎賞有所期待。 3.義消之持續服務意願高,與工作滿 意度達顯著正相關。 郭淑卿 社經背景變項 1.因年齡、有無固定宗教信仰之不 逐步迴歸 (2005) 參與動機 同,而導致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分析 工作滿意度、持續服務 職業、有無固定信仰及志工身份等變 意願 項之不同在工作滿足上而有顯著差 (文化機構志工) 異。 2.志工持續服務意願高,且會因年 齡、職業與有無固定宗教信仰等變項 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志工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參與 動機與持續服務意願以及工作滿足 與持續服務意願之間均有顯著正相 關 變異數分 陳冠英 社經背景變項 1.志工家長的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 (2005) 參與動機 度,因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 析、 工作滿意度、持續服務 工作情形、服務時數、信仰、服務年 t-test、卡 意願 資、曾參與其他志工機構及離開志工 方考驗、 皮爾遜積 (國小志工家長) 念頭而有不同。 2.志工家長有高度的持續服務意願。 差相關、 3.志工家長的參與動機和工作滿意度 迴歸分析 有密切相關的關係。 朱夏萍 社經背景變項 義工持續服務意願高,且與參與動 逐步迴歸 (2003) 參與動機 機、工作滿意度呈顯著相關 分析 工作滿意度、持續服務 意願 (環保志工) 陳尹雪 社經背景變項 管理策略中的「家庭策略」 、督導風 逐步迴歸 (2002) 機構特質 格中的「控制取向」與教育程度在國 分析 23.

(34) 督導風格 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離隊意向 (醫院志工) 陳育軒 個人社經背景 (2001) 參與動機 解說認知 工作滿意 持續及終止服務因素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 區管理處解說義工). 梁慧雯 目前是否擔任幹部 (1999) 參與動機 內在滿足因素 管理因素 持續服務年資 (老人居家服務志工) 王培志 社經背景變項 (1997) 動機因素 價值選擇評估 工作滿足度 是否離職 (醫院志工) 石淑惠 社經背景變項 (1997) 參與動機 工作滿意度 離職意念 (公共圖書館義工) 方祥明 社經背景變項 (1995) 機構性質 組織環境. 中時,最能有效預測志工離隊意向。. 1.東管處義工的工作滿意(制度規 範、服勤環境、動機實現)普遍呈滿 意的現象。 2.東管處解說義工中,年齡較大者、 自營事業者、利他動機較強烈者、對 服務工作內容滿意度較高者、自我實 現的滿足較高者、解說認知傾向於環 境教育者,有較高的留任率。 3.直接激勵東管處解說義工持續或恢 復服勤的因素,主要有:義工身分的 榮譽感與使命感、自我實現的機會、 管理處人員對義工的尊重、東管處以 環保心態來經營東海岸。 1.管理因素中之組織融入、內在滿足 因素中之自我成長與是否擔任幹部 最能有效解釋志工持續參與服務的 年資。 2.動機與滿意度呈顯著相關。. 逐步迴歸 分析. 1.年齡、職業不同,離職意願有顯著 差異;性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不 同,離職意願無顯著相關。 2.動機因素不會影響是否離職;整體 工滿意度與是否離職呈無顯著的負 相關。 1.有無離職意願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 差異;沒有離職意願的義工其工作滿 意度比有離職意念者來的滿足。 2.動機與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t-test、 ANOVA 點二系列 相關分析. 逐步迴歸 分析. t-test. 1.性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 t-test、 狀況、服務年資、成就動機與離職意 ANOVA 願無關;職業、年齡會影響志工離職 、皮爾森 24.

(35) 工作滿意 組織承諾 離職意願 (文教、醫院、企業 志工) 許素梅 社經背景變項 (1992) 組織環境 工作滿意 離職傾向 (台北市圖書館義工). 黃淑霞 社經背景變項 (1989) 機構特質 機構認同 工作動機 工作滿足 持續服務意願 (兒福機構志工). 意願。 2.工作滿意與離職意願呈負相關。 3.留職承諾、訓練滿意與工作本身滿 意對志工留職意願最具預測力,且呈 負相關。 1.年齡與離職傾向無關;已婚者離職 傾向較低;服務年資越久,離隊意願 越低。 2.工作滿意愈高,離職傾向愈低。. 積差相 關、逐步 迴歸分析. t-test、 ANOVA 、皮爾森 積差相 關、多元 反向淘汰 迴歸分析 1.志工年齡、婚姻狀況不同,持續服 t-test、 務意願亦不同;服務年資越久,持續 ANOVA 服務意願愈高。 皮爾森積 2.工作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 差相關 願有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引自朱夏萍(2003)及研究者自行整理 對於志工服務持續性的測量,多數文獻大都以直接詢問當事人其持續服務意 願或離職意願的方式探求答案,亦有直接將樣本區分為離職與在職兩類做比較; 本研究為探求何種因素會影響退休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因中心離職退休 志工難尋,所以僅以現仍在職的退休志工做為研究對象,並欲由實際狀況獲取通 盤性之結論,因此採用調查性研究(Survey reseach)方式,以問卷調查法方式收 集樣本資料(黃淑霞,1989;許素梅,1992;方祥明,1995;石淑惠,1997;王 培志, 1997;梁慧雯,1999;陳育軒,2001;陳尹雪,2002;朱夏萍 ,2003; 陳冠英,2005;郭淑卿,2005;朱錦源,2005) ,所得結果可歸納成組群的理由, 更便於理解。因此本研究擬以「社經背景變項」 、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為 自變項,持續服務意願為依變項,期望透過迴歸方式預測以上變項對於持續服務 意願影響的程度。 25.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郵寄問卷的方式獲得國內自然中心退休志工的背景、動機等資 料。詳細方法依(1)研究流程,(2) 研究架構,(3)研究假設,(4)研究場域與研究對 象,(5)研究工具及施測方法,(6)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等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確定研究主題後,擬定有系統性的研究流程,首先界定研究問題、 擬定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以做為研究執行之依據,進行電話訪談以瞭解 目前全國自然中心退休志工之人數再以問卷發送方式進行施測,最後則進行資料 的處理及分析,以達成研究目的。如圖 3-1-1 所示: 界定研究問題. 擬定研究目的 設計問卷. 文獻探討. 修正. 訪談大綱編製. 問卷專家審查. 退休志工郵寄 問卷調查 自然中心人員電 話訪談 資料處理分析. 撰寫論文 圖 3-1-1 26. 研究流程圖.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並透過前一章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探討、 整理及分析出與退休志工持續服務意願相關之可能因素,推導出本研究架構圖 (圖 3-2-1)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中心志工的背景變項、參與動機、工作滿足 與持續服務意願之間的關係,因此以「背景變項」、「參與動機」、「工作滿足」、 為自變項,以「持續服務意願」為依變項。 一、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別、宗教信仰、健 康狀況、志願服務經驗、服務年資及服勤時數等十項。 二、參與動機:個人動機部分、他人影響部分。 三、工作滿足:自我成長滿足、社會互動滿足、知識技能滿足、工作特性滿足、 組織氣氛滿足等五項。 四、持續服務意願:包含是否有持續服務意願一項。. 27.

(38) 參與動機 個人動機部分 自我型 利他型 社會型 他人影響部分. 背景變項 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 職業 宗教信仰 健康狀況 志願服務經驗 服務年資 服勤時數. 工作滿足 自我成長滿足 社會互動滿足 知識技能滿足 工作特性滿足 組織氣氛滿足. 持續服務意願之 傾向 圖 3-2-1.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五項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退休志工個人社經背景不同,其參與動機無顯著差異。 (針對目的二) 假設二:退休志工個人社經背景不同,其工作滿足無顯著差異。 (針對目的二) 假設三:退休志工個人社經背景不同,其持續服務意願無顯著差異。(針對目的 二) 假設四:退休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滿足和持續服務意願三者間無顯著相關。 (針 對目的三) 28.

(39)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主要是台灣的自然中心,但目前國內尚未對自然中心有一 個統整性的名單,僅國內學者王鑫於 1992 年提到應將符合台灣狀況的自然中心 劃設於下列地區內,其中包含: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國定風景特定區;國有 林自然保護區及森林遊樂區;省級風景區;省林業試驗所、農業試驗所、水產試 驗所、畜產試驗所轄區;縣市風景區及公園,包括動物園、植物園等;民營風景 區、露營地等;各類都市公園、社區公園等。近年來國內增設了不少自然中心, 但分類並無更新,因此本研究保留王鑫(1992)所提之場域:國家公園、動物園、 植物園、森林遊樂區、國家風景特定區及其他地區,並將其他地區中的自然公園 類與教育園區類獨立成一類,最後再透過依據周儒(2000)所提之四項自然中心 構成條件(活動方案、中心設施、人員及管理)自編確認表(附錄一),用以篩 選本研究之研究場域,新增和刪除部分中心,並依中心性質加以做分類。 初步增刪原則是依據各中心刊登於網頁上之資料來判定是否符合此四項原 則,若無法從網頁上確認,則進一步採用電訪方式來確認各中心是否具備此原 則。若此中心具備此四項原則,則成為本研究之場域;反之,則刪除。 另外,若這些中心未應用志工則不在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中,再加上人力、時 間與經費等限制因素,本研究僅選取由政府建立之公營中心,不包含由非政府組 織建立之私立中心,但由政府建立委由民間管理者,不在此限。以上述諸原則將 全國自然中心加以重新整理、分類,乃形成本研究之研究場域,如表 3-4-1,包 括七大類別,共五十五間中心。此七類別定義說明如下: (一)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內的動植物種、景觀和生態環境具有特殊的科學、教育和娛樂的意 義,在八類型的中心當中,國家公園的面積和組織規模都屬位居首位。 29.

(40) (二)動物園: 動物園: 動物園不只是提供野生動物給大眾觀賞和娛樂,同時保護瀕危動物,並提供 教育和生物學研究,此類自然中心以動物為主軸,但亦開始營造適合生物居住的 生態系環境,在生態系的教育上是一個很好的場域。 (三)植物園: 植物園: 植物園的教育工作包括向觀眾介紹不同的生態環境和其中的植物,它的生 理、種類、功能、用途。本場域選取為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轄下的七個植物園, 各提供了不同地域植物生態教育的場域。 (四)森林遊樂區: 森林遊樂區: 森林遊樂區主要是為了將國有林地多目標經營下所設置的,目前依森林法設 置的共有二十二間國家森林遊樂區,其中十八間是由林務局所管轄,惠蓀林場為 中興大學管理。除了實踐森林多目標經營,推廣森林遊憩,森林遊樂區更是提供 生態教育的功能。 (五)國家風景特定區: 國家風景特定區: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是指交通部結合相關地區之特性及功能等實際情形,經 與有關機關會商等規定程序後劃定並公告的重要風景或名勝地區,目前台灣共有 十三個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六)自然公園: 自然公園: 自然公園除了包含兩個由營建署管轄的都會公園外,其他皆屬各縣市政府管 轄的公園,除了提供民眾休閒遊憩的功能外,自然公園還兼具保護特殊環境並提 供教育的功能。此類中心的特點為接近城市,交通便利,組織規模較小,但所需 人力資源多。 (七)教育園區: 教育園區: 本類型中心選取包含台大生物資源暨農物院轄下的四個自然教育園區及一 個山地實習農場,這是台灣大學為充分利用國家資源並配合教育部推行自然教育 30.

(41) 政策將原本所屬的實習場域和森林遊樂區轉型做為自然教育中心,提供生態旅遊 與自然保育教育。另外本類型中心還包含農委會轄下的二個中心,亦是以提供自 然保育教育與遊憩為目的設置的,因此將這些中心劃設為教育園區類。 表 3-4-1 類. 別. 一、國家公園. 二、動物園. 三、植物園. 四、森林遊樂 區. 五、風景特定 區. 全國自然中心表. 名 稱 太魯閣國家 雪霸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 公園 陽明山國家 墾丁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 公園 台北動物園 新竹市動物園 壽山動物園 鳳凰谷鳥園 蓮華池藥用植 台北植物園 福山植物園 物園 四湖海岸植物 山仔頂植物園 埤子頭植物園 園 恆春熱帶植物 園 太平山國家森 知本國家森林 東眼山國家森 林遊樂區 遊樂區 林遊樂區 滿月圓國家森 藤枝國家森林 大雪山國家森 林遊樂區 遊樂區 林遊樂區 阿里山國家森 池南國家森林 合歡山國家森 林遊樂區 遊樂區 林遊樂區 奧萬大國家森 林遊樂區 惠蓀森林遊樂 區 大鵬灣國家風 日月潭國家風 北海岸及觀音 景區 景區 山國家風景區 花東縱谷國家 東北角海岸國 東部海岸國家 風景區 家風景區 風景區 馬祖國家風景 阿里山國家風 參山國家風景 區 景區 區. 31. 管轄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各縣市政府. 行政院農委會 林業試驗所. 行政院農委會 林務局. 教育部 行政院交通部 觀光局.

(42) 茂林國家風景 區 關渡自然公園. 六、自然公園. 七、教育園區. 美崙山生態公 園 富陽自然生態 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 九二一地震教 育園區 下坪自然教育 園區 扇平森林生態 科學園. 澎湖國家風景 區 半屏湖濕地公 鳥松濕地教育 園 公園 洲仔濕地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 台中都會公園 台大梅峰農場 鳳凰山自然教 育園區 特有生物保育 中心生態教育 園區. 各縣市政府. 內政部營建署 溪頭自然教育 園區. 教育部. 農委會. 資料來源:取自王鑫(1992)及本研究自行整理. 總而言之,表 3-4-1 為本研究之研究場域,但所列並非全國完整的自然中心 名單,而是在考量中心是否「有提供環境教育活動方案」 、 「有運用退休志工」與 「有完善的戶外場域及營運管理」等因素後所定。 二、研究對象 (一)自然中心主管 本研究將先以電話訪談方式,普查全國 55 家自然中心負責志工事務的基層 主管一名,以瞭解各自然中心退休志工的人數。 (二)自然中心退休志工 本研究以 55 間自然中心之退休志工為研究對象。目前如:特有生物保育研 究中心志工人數約有 250 位,其中退休志工約佔了全部的三分之一(行政院農委 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5)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總志工人數有 71 人,退休 志工約佔有三分之一、關渡自然中心退休志工人數約 200 多人,佔總志工人數二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astal lands in Tao-Zhu-Miao region, this study will int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