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碩士論文.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行為意圖及 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林 嘉 兒 指導教授:李 隆 盛.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八 月  .

(2)

(3) 謝 誌 能在年過半百有機會重拾書本返回校園進修,並如期完成論文取得碩 士學位,真的要感謝許多貴人的幫助與支持。 感謝恩師李隆盛校長在百忙中,給予的引導與支持。每當在工作學業 間遭受挫折困頓,想緩緩腳步時,總會被校長鮮明「加油」二字給打回原 形,支持我繼續向前邁進。而恩師嚴謹細心的要求及包容關懷學生的態度, 也是我未來在職場上學習的典範。此外,要謝謝吳宗祐老師、林坤誼老師 二位口試委員悉心審議與寶貴建議,讓論文撰寫更加完備。尤其是林坤誼 老師擔任本班研究方法的授課教師,除了用心帶領本班進入嚴謹學術領域 之外,也會視我們個別狀況給予中肯適切的建議,鼓勵我們往目標邁進, 在求學過程能遇此良師,何其幸福啊! 面對工作、求學與家庭共伴的煎熬歲月,既充實又難熬,衷心謝謝家 人和註冊組同事,這段時間對我的體諒與鼓勵。也感謝發放問卷時許多不 曾謀面的師長願意協助,以及班上許多同學沿路打氣與持扶。最後要感謝 所有關心我的師長,特別是我的直屬主管陳昭珍教務長,由於這一路滿滿 的支持與愛護,讓我這段學習歷程充滿了刻骨銘心的回憶與感謝。. I   .

(4)  .  . II   .

(5)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林嘉兒 指導教授:李隆盛. 摘 要 大學教師有教學、輔導、研究和服務的職責,兼任學校行政職是服務 的一環,但教學、輔導、研究及其他服務工作考量,都可能是教師兼任行 政職的拉力或推力。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現況, 並透過計畫行為理論,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及行為意圖與 其相關因素。本研究以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 798 位專任教 師為調查對象,依學院和學系別,採分層便利取樣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 卷資料經描述、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結 果發現:(1)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偏低;(2) 公 立 大 學 教 師對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程度為中高;(3) 公立大 學教師的學校行政經歷愈長其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愈高,但教學年資則 與意圖無關;(4)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和行為意圖可由教師態度、 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預測;(5)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會受行 為意圖及知覺行為控制愈高,愈可能兼任行政職。最後依研究結果研提出 建議,提供大學做規劃校務營運及教師人力發展策略之參考。. 關鍵詞: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計畫行為理論. III   .

(6) IV   .

(7) A Study of Behavior,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to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Author: Chia-Erh Lin Adviser: Lung-Sheng Lee. ABSTRACT Providing instruction, guidance, research and services are university faculty’s responsibilities and serving as part-time administrators is a realm of services. However the considerations of instruction, guidance, research and other service could promote or hinder faculty to serve as a part-time administr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public university faculty serving as part-time administrato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to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ions by using the theory. In total of 798 full-time faculty of a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northern Taiwan were surveyed in 2016.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in grouping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 test, ANOV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is low for the faculty to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2) The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and perceptual behavior control of faculty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are medium to high. (3) The more experiences in serving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that faculty do, the high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crease. However, it is irrelevant to the length of teaching years. (4) The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the faculty to serve as part-time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ir attitudes, subjective norms and perceptual behavior control. (5) There is more probability to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if perceptual behavior is higher controll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university operation and developing the strategies of faculty human resource. Keywords: public university, serve as faculty administrators,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V   .

(8) VI   .

(9) 目. 錄. 謝 誌 ...................................................................................................................... I 摘 要 ................................................................................................................... III ABSTRACT ......................................................................................................... V 目 錄 ............................................................................................................... VII 表 次 ................................................................................................................. IX 圖 次 .................................................................................................................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現況、問題與對策................................... 9. 第二節.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之關聯因素 .........................................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23. VII   .

(1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3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5 第一節. 樣本特性 ......................................................................................... 35. 第二節.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其關聯因素之現況............. 3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之差異................. 46. 第四節.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行為與其關聯因素.............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3 第一節. 結論 ................................................................................................. 63. 第二節. 建議 ................................................................................................. 66. 參考文獻 ............................................................................................................. 69 一、. 中文部分 ............................................................................................. 69. 二、. 英文部分 ............................................................................................. 74. 附 錄 ................................................................................................................. 77 附錄一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 77 附錄二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 79  VIII   .

(11) 表 次 表 2-1 國中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意願關聯因素研究彙整表 .................... 17 表 3-1 臺灣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專任教師人數 .............. 25 表 3-2 問卷初稿專家審查名單......................................................................... 26 表 3-3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信度考驗摘要表 ................................................ 29 表 4-1 本研究樣本教師背景資料次數占比分配表 ........................................ 36 表 4-2 本研究母群體及樣本學院分布人數占比表 ........................................ 38 表 4-3 本研究母群體及樣本性別比例分析 .................................................... 39 表 4-4 本研究母群體及樣本職級比例分析 .................................................... 39 表 4-5 行為意圖構面各題項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 40 表 4-6 態度構面各題項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 42 表 4-7 主觀規範構面各題項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 44 表 4-8 知覺行為控制構面各題項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 45 表 4-9 影響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因素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 46 表 4-10 不同性別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差異摘要表 .............. 47 表 4-11 不同婚姻狀況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差異摘要表 ...... 48 表 4-12 不同職級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差異摘要表 .............................. 48 表 4-13 教學年資與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之相關程度 .............................. 49 表 4-14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在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差異摘要表 .............. 49. IX   .

(12) 表 4-15 大學行政經歷對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差異摘要表 .................. 50 表 4-16 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與各構面之相關矩陣 ...................................... 52 表 4-17 兼任行政職行為關聯因素之相關矩陣 .............................................. 53 表 4-18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多元迴歸摘要表 ...................................... 54 表 4-19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關聯因素多元迴歸分析表 ...................... 55 表 4-20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關聯因素多元迴歸分析表 .............................. 56 表 4- 21 行為意圖之中介效果分析摘要表 ..................................................... 59 表 4-22 各項研究假設實證分析結果彙整表 .................................................. 61 . X   .

(13) 圖. 次.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模型................................................................................ 21 圖 3- 1 本研究架構圖........................................................................................ 23 圖 3- 2 本研究流程圖........................................................................................ 30 圖 4- 1 本研究行為意圖依變項路徑分析圖 .................................................... 57 圖 4- 2 本研究行為依變項路徑分析圖 ........................................................... 58. XI   .

(14)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行為意圖及其可 能影響因素,藉此作為未來大學治理革新之參考。本章共分四節,依序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 以及名詞解釋等。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大學面對全球化競爭導入市場績效的治理模式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領銜的時代,隨著高等教育產業化及全球競爭的 影響,大學學術聲望與研發創新能量已和國家的競爭力緊緊相扣,而被 視為是驅動國家經濟力的重要關鍵。為因應這一波知識經濟社會的挑戰, 各大學的治理模式與教育功能也產生了衝擊與變化,除了傳統追求學術 自主與知識創新外,也逐漸將追求績效產業化經營列為校務發展重點(楊 朝祥, 2009)。學校運用現代管理策略,以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強化校務 行政經營績效,而為了要追求效能,間接也改變了傳統教授共治(shared governance)的教育管理模式,而轉向建立學校行政管理階層治理模式。 此種以績效控制的管理機制,雖賦予行政部門彈性、機動處理權責,但 相對也降低教師參與機會,讓教師失去對推動校務的興趣與熱忱,甚或 對大學治理漠不關心。因此,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學者陳維昭 (2007)便認為此將是大學治理端的關鍵課題與挑戰。因此,如何引導教 師積極投入學校行政服務,使其專業學術結合校務營運目標,進而建構 出卓越的行政管理團隊及共治共贏的校園,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 二、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具相當自主性 粗探文獻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學校間關係,按學者通說及實務 見解,私立大學教師提供專業知識之勞務,與其聘任學校係屬私法的聘 任契約關係(林佳和, 2007),此與公立大學教師聘任屬公法上行政契約關 1   .

(16) 係自有不同(陳敏, 2007)。學者宋玫玫與張德勝(2008)的研究便指出公、 私立大專院校對教師要求並不相同,私立大專院校教師之教學負擔較重, 且私立大學較少賦予教師自主性,也較重視教師之管理。因此公、私立 大學教師與學校間不僅在法律關係上不同,而且公立大學教師在工作行 為表現上,較私立大學教師在學校教學、服務等行為意圖,有較大的自 主彈性。因此,本研究將以有較大自主意向的公立大學教師作為本研究 探討的對象。 此外,1994 年修訂的《大學法》,鬆綁對大學的管制,強調大學應 有更多的自治權限與追求學術的自由。例如公立大學為學術研究、人才 培育,除設立學系、研究所及學院等學術單位外,為協助教學、研究及 推廣業務之需要,另設有各種行政單位或推廣中心,以服務全校師生、 社區民眾或一般社會人士,此均顯示學術組織與行政單位設立目的與追 求目標並不相同。而上述學術及行政組織之主管產生及權責亦不同。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依該校組織章程規定,學術主管的產生,係由 各學院或學系組成遴選委員會,循民主公開程序遴選產生,並報請校長 聘請兼任之。因此,校長對校內學術單位主管僅有聘任權,並無實質的 人事決策權,此與行政單位主管之選任,係由校長領導層級決定聘任與 否的方式自有不同。 學術單位主管具有介於校務行政與學術專業平台的特性,不僅需配 合學校整體校務發展及運作脈絡方向前進,亦牽涉追求學術專業領域、 學生輔導、系務發展及行政倫理等議題(陳成宏, 2011)。換言之,在顧及 自身專業研究及行政倫理,在面對不同面向的感受與壓力下,學術主管 也出現輪流擔任的現象(巫銘昌、何希慧、戴劍鋒, 2008),而此與行政單 位主管係由校長考量教師之專業、適任及配合度等條件,而決定聘任與 否及聘期長短之特性明顯殊異。. 2   .

(17) 三、 探究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的影響因素有助校務營運 依馬斯洛 Maslow (1971)提出的動機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有生理、安 全感、社會、尊榮感、成就、超自我實現等不同層次需求。動機是個體 滿足個人實現成長的動力,透過各種內外環境所型塑的動機與意圖,會 驅使個體去追求各項需求的滿足感。以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意願之研 究,發現在中小學端,教師於工作特性、組織團隊認同、行政業務量等 安全感、社會層次因素確能影響其兼任行政職意願(鍾建勇、林美珠, 2015)。另有文獻指出,明訂教師之角色功能內涵、符應兼任教師的需求、 建構行政支持氛圍及改善評鑑制度等確實可提升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 願(盧威志, 2013)。目前在影響中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圖的相關因素, 已有不少學者投入研究探討,但卻較少研究是從大學教師的角度切入探 究。考量中小學與大學的組織型態、功能及治理模式不同,其組成專任 教師之經歷背景及專業自主性亦有所差異。本研究因而依前揭背景研究 對象的特殊性,透過計畫行為理論來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 為意圖與其相關影響因素。如若能了解目前公立大學教師投入學校行政 服務的意圖與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控制等之知覺(perception)關聯 因素,應可作為未來大學校務營運之參考,並藉此建構公立大學教師可 行之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與背景,研究者應用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大學 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是受到那些因素影響,期能作出可供學校 領導端參考的建議與方向。因此,本研究擬達成下列具體之目的: (一) 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以及行為意圖之現況。 3   .

(18) (二) 了解不同背景變項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之差異。 (三) 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 行為意圖之關係;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間之關係。 二、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 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以及行為意圖之現況為何? 1.1 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態度為何? 1.2 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主觀規範為何? 1.3 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知覺行為控制為何? 1.4 公立大學教師對於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為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之差異為 何? 2.1 不同教學年資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之差異為 何? 2.2 學校行政經歷對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之差異 為何? (三)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模式為何? 3.1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態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為何? 3.2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之關聯為 何? 3.3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之關 聯為何? 3.4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職的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關聯為何?. 4   .

(19) 3.5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職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之關聯為 何? 3.6 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職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與行為意圖對行為的預測力如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以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 798 位 現職之專任教師(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講師)為研究對象。 (二) 就研究內容而言,本研究係採用計畫行為理論以探究公立大學教 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及行為意圖及其可能影響因素,並探討不同 背景變項在兼任行政職意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 行為意圖之差異。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力求嚴謹,然侷限研究者經驗、資源等因素,可能限制為, 研究對象北部某公立大學教師為範圍,本個案學校位處都會要衝,亦為 頂尖大學之一,其教師特性自與其他北、中、南地域之大學教師有所差 異。甚至與私立或科技大學亦有不同。因此,本研究結果僅適用該個案 或性質相近學校推論。此外,本個案學校教師,分屬文、理、工等不同 學群,教師屬性並非相同,考量教師填答意願,研究樣本採用分層便利 抽樣,並非隨機抽樣,然此易導致偏差的結論。因此,為利後續合理推 論至母群體,採取以系所為單位,按系所教師人數比例調查,並以符合 母群體教師屬性比例。. 5   .

(20)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為清楚界定本研究名詞概念,茲將重要名詞意涵說明如下: 一、 公立大學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主要區分為「一般大學」及「技職校院」二種型 態。另依《大學法》第 4 條明文, 「大學分為國立、直轄市立、縣 (市) 立 (以下簡稱公立) 及私立」。因此,在「一般大學」及「技職校院」二大 高教體系下又有公私立之別,本研究專指公立一般大學校院。 二、 大學教師 《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14 條略以,國立大學應擬訂員額編制表, 報教育部核定後實施。本研究之大學教師,係指依前述程序納入各公立 大學法定編制員額內之現職專任教師。另依「《大學法》 」第 17 條暨《教 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14 條規定,大學教師分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 授、講師。因此,本研究所指大學教師不包括大學內之約聘教師、兼任 教師、博士後研究員及助教等人員。 三、 兼任行政職務 《大學法》第 1 條第 2 項明文,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大學應受學術 自由之保障,享有自治權。因此,從大學的功能性面向觀察,校務運作 的組織架構,可概分為學術體系與行政體系。前者涵括研究、教學等功 能。後者則屬於學校經營管理事項。本研究所稱「兼任行政職」,係指 教師依《大學法》第 14 條兼任各級行政主管,即兼辦上揭行政體系之 行政管理事務。倘教師兼職屬學術專業體系之職務,如依《大學法》第 13 條兼任系所、學程主任或院長等學術主管職位之工作,依本研究前述 之研究背景與動機,不在本研究探討範圍。. 6   .

(21) 四、 行為 (behavior, B) 行為是指生物個體或群體面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後的協調反應,可能 是行動或是不行動。而人類的行為是相當複雜且多變的,它會受生物、 生理、文化、社會結構等不同因素所影響(Greene, 1999)。而人類會以思 考、語言及技巧等來表現種種活動。產生行為的因素包括內在因素和外 在因素,內在因素中最重要即是動機,動機行為主要可以為三個階段, 需求、行動及目標,行為導向目標,藉以滿足需求。因此動機和個體一 切活動或行為有關(孫武彥, 1990)。本研究採計填答教師曾在大學「兼任 學校行政單位行政職」合計之服務年資為行為表現。 五、 行為意圖 (behavior intention, BI)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行為意圖為一種動機,指個人選擇從事某特定 行為的心理強度。在本研究中定義其為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 務之意願強度。衡量尺度將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衡量方式從非常同意 7 分、同意 6 分、有點同意 5 分、普通 4 分、有點不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整體分數愈高代表教師對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 的行為意圖愈高。 六、 態度 (attitude, AI)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個人對於某項行為的感受、正向或負向;想要 或不想要的評價,也可以說成個體對某一行為所表現喜歡或不喜歡的持 續性立場。本研究之操作定義為「大學教師對兼任學校行政職的正向或 負向的評價」 。衡量尺度將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衡量方式從非常同意 7 分、同意 6 分、有點同意 5 分、普通 4 分、有點不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整體分數愈高代表教師對兼任行單位行政職的行 為正向評價愈高。. 7   .

(22) 七、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SN)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個人從事某一行為時,認知其重要關係人或團 體是否同意其行為的社會壓力。另認知重要參考團體,可分為直接參考 群體如家人、朋友等及間接關係群體,如報紙、雜誌或傳播媒體等 (Schiffman & Kanuk, 2000)。本研究之操作定義為「大學教師自覺重要的 參考個人或團體對其兼任學校行政職的認同程度」。衡量尺度將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衡量方式從非常同意 7 分、同意 6 分、有點同意 5 分、 普通 4 分、有點不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整體分數 愈高代表教師對兼任行單位行政職的行為,認知到社會家庭重要關係的 人或團體支持愈高。 八、 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指個人知覺對於自己完成某行為的容易或困難 程度的控制信念與知覺力量,如果行為人察覺擁有資源或機會越充足, 對知覺行為控制能力就越高。本研究之操作定義為「大學教師知覺兼任 學校行政工作的掌控能力」 。衡量尺度將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衡量方式 從非常同意 7 分、同意 6 分、有點同意 5 分、普通 4 分、有點不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整體分數愈高代表教師對兼任行單 位行政職的行為時,本身所能掌控能力就愈高,愈能提高行為意圖及後 續行為表現。. 8   .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待答問題進行文獻蒐集與探討,期使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 礎,以作為後續發展研究工具及分析詮釋之參考。本章共分二節,分別 為第一節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現況、問題與對策,及第二節教師兼任 行政職行為意圖之影響因素。 第一節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現況、問題與對策 一.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之制度說明 (一) 受聘原則 《大學法》第 8 條、第 14 條規定,大學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 負校務發展之責,並得置副校長,襄助校長推動校務,由校長聘任 之,其人數、聘期及資格,由各大學組織規程定之;另國立大學各 級行政主管人員,得遴聘教學或研究人員兼任,並於各校組織規程 定之。由此可知校長擁有對副校長、教務、學務、總務等各級行政 單位主管的絕對人事任命權,而教師亦不需要另外經由民主公開遴 選程序才能受聘。 (二) 身分界定與兼職限制 公立學校之專任教師雖不屬於《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所稱之 公務員。惟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308 號解釋,公立學校教師如兼 任學校行政職務,就其兼任之行政職務,則有公務員服務法之適用。 此外,依《公務員服務法》第 13 條、第 14 條,及公務人員兼 任政府投資或轉投資民營事業機構、捐(補)助財團法人及社團法人 董監事職務等相關規定,兼任行政職公立教師限制兼職的範圍,包 括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不得以個人身分兼任私人公司之外部 獨立董事、監察人;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或已依法辦理留職停薪 者外,不得兼任政府轉投資事業董事長或副董事長職務;其餘兼職 9   .

(24) 範圍及許可程序,悉依《公務員服務法》辦理。 (三) 福利措施 1. 休假補助 依《教師請假規則》第 8 條規定,私立學校及公立專科以上學校兼 任行政職務教師之休假,由各校自行定之。另同規則第 10 條規定, 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其休假應於寒暑假期間實施為原則。但在不 影響教學及校務推展情形下,各校得於學期期間視實際需要核給休 假。公立大學對於教師兼任行政主管職務,得比照公務人員核發強 制休假補助費(即國民旅遊卡),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該校訂 定服務年資及兼任行政職務年資皆滿 1 學年者,當學年核給休假 7 日,休假補助 8,000 元;另服務年資滿 3 學年,兼任行政職務滿 1 學年,每學年核給休假 14 日,休假補助 16,000 元;至兼任行政職 務年資或教師服務年資未滿 1 學年者,其休假日數及休假補助,則 另案簽計(105 年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各項支出應行注意事項, 105.01.01)。 2. 主管加給 依《教師》法第 19 條規定,教師之待遇分本薪 (年功薪) 、加給及 獎金三種。專科以上學校教師之本薪以級別、學經歷及年資敘定薪 級。另加給分為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及地域加給三種。因此, 各公立大學為鼓勵教師兼任行政單位主管職務,積極推動校務發展, 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 9 條,並參考「公 立各級學校校長暨教師兼任主管人員主管職務加給支給標準表」 , 訂定各校教師兼任主管職務得增列工作津貼等職務加給。以國立臺 灣大學為例,該校為推動校務,對實際負有領導指揮監督與推展業 務職責兼任單位主管職務之教師,依主管類別及職等不同,可支給. 10   .

(25) 主管工作加給 6,740~26,480 元. (國立臺灣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兼. 任功能性主管職務工作費給與標準表, 105.2.15)。 3. 減授鐘點 各大學為鼓勵教師投入校務運作,減輕其工作負荷,均訂有教師兼 行政職務者,得減授鐘點。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教師兼學術 或行政職務者,每學期依其擔任主管類別減授時數分別由 2 至 6 小 時不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授課時數核計要點, 103.6.18)。 4. 其他 除上述法規明定之福利事項外,各大學亦自訂其他措施,如臺灣大 學一級行政主管及編制內年滿 60 歲以上教師每 2 年得申請健康檢 查補助費用 1 次;另如臺大及或臺師大均定期開辦行政主管綜合體 適能入門課程,以減輕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壓力與負荷。 綜上,大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除了考量教師的行為意圖外,校長 或行政單位主管的邀約決定,仍為教師兼任行政職的重要因素。此外, 教師如兼任行政職其身分受法令限制之範疇較一般教師更為嚴格。而相 關福利措施對經地位較高的大學教師是否影響其兼任行政工作的行為 意圖,亦納入關注。 二.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服務現況 大學之所以不同於中小學,就其設置目的及功能向而言,最大 差異為大學以追求學術真理,並以成為創新知識與培育學術研究人 才重地為目標。在此前題,校務行政管理並非公立大學教師的養成 的目的與專精範疇,因此,行政服務自非屬大學教師的工作的重心, 有研究指出,約只有 30%的大學教師兼負行政工作(吳明鋗、李隆盛, 2009)。另外陳鳳如(2006)的研究也發現,大學教師在服務投入面向, 每周花在校內行政兼職 0 小時所占的人次最多,另該研究也探討臺 11   .

(26) 灣地區大專院校教師在教學、輔導及研究與服務時間投入比較時, 亦顯示在服務方面投入的時間,一般大學均少於技職院校教師。因 此,在實證上也因為公立大學教師不被要求要多撥出服務投入時間, 在行政/服務負荷的滿意度,一般大學較高於技職校院教師。 此外,學者彭森明(2006)在教育部的「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 中,對大學教師評鑑項目及比重有深入探討,此專案研究計畫亦指 出,許多大學教師認為,服務工作項目繁雜,需投入的時間較長, 但成果回饋對教師評鑑或升等的幫助不大,確實難以趨動教師在服 務領域的投入。 三.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問題與對策 (一) 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負荷沈重 依 Wahlund 和 Nerell (1976)的研究指出,教師是一般白領階 級職業別中,最容易感受工作壓力的族群;而依陳素惠(2005)看 法,教師的壓力來自於對個人認知、社會的期待與環境丕變,且 可能因為教師的工作是相當具有社會性,所面臨的工作壓力常是 錯綜複雜、具多面向並相互影響的狀態(林淑雯, 2009)。另井敏珠 及李惠玲(2013)的研究指出,專科教師整體上工作壓力較高的事 項分別為「工作負荷」 、 「行政支持」和「學生行為」 ;另周子敬、 彭睦清(2005)的研究也顯示,教師工作壓力最大因素為「工作負 荷」,其次由於知識汰舊率加速,擔心自我專業知能是否與時俱 進在「專業知能」及「課程規劃」則分列二、三,其在統計上顯 示正向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 而近年各大學為因應少子化與國際化及積極爭取世界大學 排名能見度,普遍要求教師要提高研究能量。而如黃雯芳(2010) 的研究亦指出,我國大學教師在工作時間投入上,分別是研究與. 12   .

(27) 輔導投入較多,而在教學與服務上相對較少。教師在從事教學與 輔導、研究與服務之投入比重,仍受到評鑑和升等制度、教師個 人的價值觀及其任教職初期、升等及兼任行政工作等不同職涯階 段等因素左右(王為國、鍾任琴, 2011)。 (二) 教師評鑑引導教師的工作重心 依《大學法》第 21 條意旨大學教師職責,包括教學與輔導、 研究、服務等三大面向。為此,大學教師工作除了教學與輔導學 生外,尚須兼顧學術研究與產業合作等工作內容,而這也成為現 行教師評鑑及升等的架構,而依現行大學教師評鑑標準,循此制 度決定長聘、升等標準。近來國內大學為了追求全球頂尖卓越排 名,多以績效管理的觀點來進行教師評鑑(孫志麟, 2007;彭森明, 2006)。因此,大學教師得具備一定研究競爭力,配合進行研究、 撰寫計畫,並投入教學及服務,方能通過教師評鑑或升等的要求。 因此,在大學教師的心目中,仍以「研究」最為重要(彭明森, 2006)。 如以研究績效為主的評鑑制度,只重視教師對研究成果與對學校 營運發展的價值,致限縮教師在追求研究能量的框架,降低教師 對教學與輔導及服務面向心力的投注,如吳明鋗和李隆盛(2009) 便認為大學教師在研究與教學上所花費的時間呈現負相關。因此, 教師在面臨提高研究產出政策之升等與評鑑壓力下,除了教學核 心工作外,多無意撥注力心兼職行政服務工作,有研究結果就顯 示大學教師超過六成每週不曾花費時間投身校內行政(陳鳳如, 2008)。另也有教師認為兼任行政工作,勢必排擠了研究與教學 的時間,甚至出現有兼任行政職務就像是「值日生」服務師生、 或當成「服兵役」 ,等退伍完成責任後,就可以優遊自在地從事 研究與教學工作(王為國、鍾任琴, 2011; 洪瑞璇, 2004) 。. 13   .

(28) (三) 重視大學教師個人特質與人力發展 傳統評鑑制度確實已引發許多爭議與批判,如加重教師的壓 力、忽略教師專業發展及強化教師的功利心態等(孫志麟, 2006; 逢明德, 1995),但如果以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來思考大學教師評 鑑機制,會認同評鑑目的並非僅在人事與績效的控管,其更積極 的意涵就是提供教師個人在教學與輔導、研究、服務三個構面的 專業績效表現,藉以讓校方或教師本身掌握職能缺口,以利專業 職能提升與職涯發展之參考。Arreola (2000)便認為大學教師評鑑 制度設計的步驟可以包括,以大學教師為主體決定角色模式配分 值及權重,譬如針對教學型教師,就可以在「研究/教學/服務」 三個構面中,對其教學的角色參數進行加權,並以多層面的角度 來蒐集教師表現的資訊。而孫志麟(2007)也認為由於教師工作的 角色與專長並非一致,各項評鑑標準亦應考慮以教師為主體設計 相對權重,以符應每位教師得以發揮所長,進而滿足生涯發展的 需求。 第二節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之關聯因素 本節旨在對影響學校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圖之相關文獻進行整理 分析,且為了增加對研究主題了解與研究問卷設計,遂以國內教師兼任 行政職意圖之文獻資料進行因素分析,並以計畫行為理論為架構作為本 研究之立論基礎。 一、 個人背景變項因素之研究 馬斯洛 Maslow (1971)提出人類動機的需求層次理論,已被許多學者 運用於探討人類各種不同領域動機及激勵的研究議題(林莉莉, 2013;劉 仲矩、楊緯剛, 2015;歐姿妤、黃貞觀、盧淑敏、李書芬, 2009)。現實生 活情境中,個人為追求各項層次需求的滿足感,也成為影響個人動機及. 14   .

(29) 意圖的重要因素,而需求層次的滿足程度,也因人而異。因此,教師個 人背景變項對於其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其構成行為意圖間 將有直接或間接之關係。本研究將教師個人背景因素之教學年資及之前 行為經歷等變項與教師兼任行政意圖相關文獻,進行統整,以為後續研 究方法設計之依據。 (一) 教學年資 隨著教師教學年資增長,對教學環境、工作內容及學校的組織 氣氛已較能適應,而相關教學服務等經驗累積已達一定程度,此外 對學校行政運作模式也會更為熟稔。因此沈彥良(2012)、林學正(2016)、 許文福(2014)、郭亭均(2011)、陳金蘭(2012)、陳瑞香(2013)、楊雅玲 (2013)、詹明益(2016)、蔡進裕(2015)、顏碧琦(2014)等人的研究結果, 均顯示教學年資和兼任學校行政職行為意圖有顯著差異。但依王美 月(2014)、翁宥慈(2011) 、鍾建勇(2015)等人研究結果,教學年資與 兼任學校行政職的意圖無顯著差異。 在考量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師在學校的職涯進路與發展並不相 同,依《大學法》第 17 條規定,大學教師職級明定為教授、副教授、 助理教授、講師共 4 級等,各大學並訂有教師聘任及升等送審之要 件與程序等規定。研究者以為 2015 學年度公立大學教師具博士資格 已達 87.5%(教育部統計處),且教師升「級等」需經任原級等一定服 務年限,並具備資格方能提出(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103.1.22)。教師職 級等與教學年資相關,爰本研究納入教師教學年資為背景變項,以 利區別凸顯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和中小學教師之相異處。 另有學者井敏珠、李惠玲(2013)便認為專科教師會因為教學年資 不同而影響其職業心態。因此,隨著教學年資增加,是否會影響大 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意圖,實值得本研究加以關注。. 15   .

(30) (二) 在校行政經歷 根據較多文獻的研究結果,行政服務經歷與兼任學校行政職意 圖有顯著差異,如沈彥良(2012)、阮介呈(2011)、陳金蘭(2012)、陳逸 霞(2013)、鍾建勇(2015)。惟亦有研究指出之前學校行政經歷與教師 兼任學校行政職的行為意圖沒有顯著差異,如許文福(2014)、郭亭均 (2011)、陳瑞香(2013)、楊雅玲(2013)、顏碧琦(2014)等。 雖然學校通常會依據教師成員的特質、資格、知識與技能,及 投入工作的意願等情況,組成學校行政團隊(Hill, 1997)。整體而言, 依現行學校治理模式,許多校務決策是由少數人所決定,一般而言 教師能加入行政團隊的機會較少,教師可能會因不瞭解與認知不足 而畏縮、排斥或者冷漠,造成政策或計畫之執行與推動上遭遇困難(李 汝怡, 2007)。因此,兼任過學校行政工作的經歷,是否將使教師較了 解學校運作及互動的模式,進而影響其兼任行政職,似是一個重要 因素,故本研究將「學校行政經歷」列為探討的背景變項之一。 二、 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影響因素之研究 對於教師兼任行政職意圖方向的文獻,國內研究較多以一般中 小學教師為對象進行探討,其探討的變項,除了個人背景因素、個 人特質、興趣外,在對外環境因素層面,尚包括家庭與社會的支持、 組織氣氛、領導風格等。另外,也有將行政工作職務內容與工作性 質等因素,列為會影響教師兼任行政職意圖的變項。 由於國內相關教師兼任行政職影響研究者,所進行研究主題之 範圍與對象不同,研究方法、變項及構面有所差異,其研究結果也 不盡相同。茲就近 3 年國內有關教師兼任行政職影響因素研究彙整, 如表 2-1 所示。. 16   .

(31) 表 2-1 國中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意願關聯因素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 研究 (年代) 主題 對象 詹明益 國中教師兼 新北市偏 (2016) 任學校行政 遠地區公 工作意願影 立國民中 響因素之研 學教師 究-以新北市 偏遠地區公 立國民中學 為例. 研究 方法 問卷 調查 法. 楊佳芳 苗栗縣國民 苗栗縣國 (2016) 中學教師兼 民中學教 任學校行政 師 工作意願影 響因素之研 究. 修正 式德 菲法. 影響國民中學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因素, 受高重視度影響因素之層級構面依序為:行政工 作壓力因素、薪酬福利因素、學校組織領導因素、 個人層面因素;而受高重視影響因素指標依序 為:工作負荷、學校組織氣氛、職務加給、人際 關係,健康狀況等五項。. 林學正 教師兼任學 桃園市龜 (2016) 校行政工作 山區公立 意願影響因 國民中學 素之研究–以 四所學校 桃園市龜山 編制內教 區公立國民 師 中學為例. 問卷 調查 法. 一、 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因素主要發生在個人、組織 氣氛與領導層面的因素。 二、 教師願意兼任行政工作的主要原因包括可以和志 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主管拜託、有彈性休假日 等;不想兼任行政職務的主要原因為:壓力大、工 作量大、常要拜託別人配合而不願欠人情等。 三、 背景因素中具有部分顯著差異的包括:年齡、服務 年資、目前工作職務別。不具有顯著差異的包括: 性別、婚姻狀況、學歷。 四、 不同年齡的背景因素在薪酬福利層面,達到部分顯 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背景因素在組織氣氛與領導 層面達到部分顯著差異。 五、 目前不同工作職務別的背景因素在個人層面和組 織氣氛與領導層面構面,皆達到部分顯著差異。. 鍾建勇 屏東縣國中 屏東縣國 (2015) 小特教教師 中小特教 兼任學校行 教師 政工作之因 素分析. 問卷 調查 法. 一、 特教教師對於兼任行政工作屬於中度意願。 二、 在不同背景變項中以 45 歲以上、服務年資在 21 年 以上、教育程度為師資班及研究所以上(含 40 學分 班)、職務為教師兼其他行政組長之特教教師對於 兼任行政工作具有較高意願,達顯著差異。 三、 工作特性及組織認同為最具決定特教教師兼任行 政工作意願的主要因素。 四、 個人職場、家庭與社會因素以及薪資福利因素並非 為影響屏東縣特教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主要因素。. 周暐明 桃園市國民 103 學年度 問卷 (2015) 中學教師兼 桃園市公 調查 任學校行政 立國民中 法 工作影饗因 學共計 26 素與意願之 所學校 650 研究 位教師. 一、教師對於兼任學校行政之影響因素,整體呈現高知 覺程度。其中以「學校認同」構面得分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影響因素具有顯著情形: (一)性別在薪資與福利制度與影響因素面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教學年資變項之教師在政策法令、薪資與福利 制度及影響因素整體等變項部分達到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校規模等變項之教師在學校願景、組織氣 氛、薪資與福利制度及影響因素整體達顯著水準。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性別、任教科目及現任職務等變項 達到部分顯著差異,而學校規模達到全部顯著差異。 四、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影響因素與意願之間,具有正向 預測力。其中以學校願景之預測力最高。. 研究結果 一、教師在年齡、年資、學校職務在薪酬福利因素程度 上,有顯著性差異;而性別、婚姻狀況、學歷在薪 酬福利因素考量程度上,則無顯著差異存在。 二、在組織領導與氛圍的程度上,不同學校職務之教師, 有顯著性差異;而在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年齡、 服務年資、學歷之教師,則無顯著差異存在。 三、新北市偏遠地區公立國中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的 高低與「薪酬福利」 、「個人層面因素」及「組織領 導與氛圍層面」因素有部分顯著相關。. 17   .

(32) 表 2‐1  國中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意願影響因素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 研究 (年代) 主題 對象 黃雅如 國中小教師 從影響教 (2015) 兼任學校行 師兼任學 政工作意願 校行政工 之動態研究 作的因素 中歸類出 三大系統 之研究。. 研究 方法 系統 動態 學法. 林美珠 國民小學教 高雄市某 (2015) 師兼任學校 國小教師 行政工作意 選取現兼 願之影響因 曾兼(現不 素分析-以 兼任)與不 高雄市某國 曾兼任行 小為例 政工作教 師各 3 位為 訪談對象。. 質性 研究 之深 度訪 談法. 黃啟賢 影響國民小 新北市某 (2015) 學教師兼任 國小的 6 位 學校行政職 國小教師 務意願因素 為訪談對 與因應策略 象。 之研究─以新 北市某國小 為例. 採用 質性 研究 之深 度訪 談法. 一、目前國小教師兼任職務工作之意願低落。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有專業知能、工作負荷、人際 關係及時間運用等。 三、教師考量的組織氣氛有主管領導、處室氣氛、處室 同儕、校園的教師氛圍等。 四、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原因主要為主管請託、同儕影 響。 五、工作壓力、組織氣氛是影響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因 素,而薪資福利無法吸引教師兼任行政職務。. 許文福 新竹市國小 新竹市國 (2014) 教師兼任行 小教師(含 政職務意願 代理教師) 之研究. 問卷 調查 法. 一、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屬於中度程度。 二、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影響因素,主要在組織氣 氛與認同感、個人與家庭、工作價值觀與成就感等 構面。而薪資福利並非主要的影響因素。 三、教師願意兼任行政工作的主要原因,依序為:學校 主管的拜託、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對 行政工作有興趣等;教師不想兼任行政職務的主要 原因依序為:國小行政事務繁雜、工作量太大、壓 力太大。 四、具有影響的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學歷、服務年 資、教師身份、工作職別,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程 度較高。而不具有影響的背景因素,包括:年齡、 婚姻狀況、未成年子女數、是否兼任過行政職務、 學校規模。. 王美月 新北市公立 2014 年任 (2014) 國民中學教 教於新北 師兼任學校 市公立國 行政工作行 民中學教 為意向之研 師 究. 問卷 調查 法. 一、 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行為意向趨向於中低程度。 二、 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行為意向會因婚姻狀況、學 校行政經歷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 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行為意向以行為傾向態度 為最正向,其次為兼任行政工作知覺行為控制,最 後為兼任行政工作行為主觀規範。 四、 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行為意向,以工作行為態度 因素最具預測力,其次為規範信念、控制信念及依 從動機,以結果評價預測力最小。. 研究結果 影響國中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的關鍵因素分別 為「溝通協調能力」 、「行政人數」 、「校務評鑑」 、「行政 作業電腦化」 、「自我成長意願」 、「休假日數」 、「國旅卡 福利」 、「主管職務加給」。. 一、在個人因素構面中,影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的 主要考量因素為班級歸屬感。 二、在學校內在因素構面中,以組織團隊氣氛、行政業 務量及行政輪替機制為影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 為主要考量因素。 三、在學校外部因素構面中,以社會評價影響教師兼任 行政工作意願的主要考量因素。 四、整體而言,影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主要考量因 素為組織團隊氣氛、行政業務量及行政輪替機制。. 18   .

(33) 表 2‐1  國中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意願影響因素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 研究 (年代) 主題 對象 余秋微 臺南市國民 臺南市國 (2014) 小學教師兼 民小學教 任學校行政 師 工作意願及 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 研究 方法 問卷 調查 法. 研究結果 一、教師對於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偏低。 二、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職務之教師在兼任學 校行政工作意願量表的知覺有顯著差異。但不同婚 姻狀況、服務年資與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兼任行政工 作意願量表的知覺則無顯著差異。 三、影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程度以組織認同因素最 高,個人職場因素次高。 四、課稅非影響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的主要因素。. 經整理表 2-1 研究結論發現,因研究者的研究範圍、研究構面與 重點並未一致,因此,研究結果與也各有出入,尤其個人背景變項,包 括性別、年齡、婚姻、學歷及教學年資等,會因為在國中小學不同教育 組織或區域差異,教師對兼任行政職意圖表現上呈現不同的狀態。此外 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工作負荷、學校組織氛圍、學校願景及校長領導 等因素,會影響學校所屬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的意圖,因此本研究擬將 類此因素納入問卷題項,進行了解與驗證。 三、 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 Ajzen 於 1985 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是近三十年來行為科學領域 最受歡迎的理論之一,並廣泛的被研究者應用在分析個人採取某一特定 行為的理論架構。相較於其他探討行為動機的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可從 三個面向來解釋影響行為意圖,以及行為意圖與行為間的關聯。其架構 清楚,操作定義明確,並已累積許多領域包括旅遊活動、消費模式、運 動及醫療行為等,實證研究支持該理論可有效解釋人類的決策模式和行 為 (吉利洪、清壽林,2015;徐茂洲、潘豐泉、黃茜梅, 2011;涂珮瓊、 許文耀、張正雄、陳盈如, 2011;陳睿俊、陳勃仲、張哲輔、林清壽、李 菀雯 2017;盧淵源、徐斌碩, 2015;鍾易詩、翁士博 2014;Ajzen, Albarracin, & Hornik, 2007)。 探討公立大學教師願意兼任行政職意圖的過程,必須衡量各項因素, 包括個人專業、可投入時間與資源、組織氣氛、同儕認同、校長領導及 19   .

(34) 辦學的經營績效等,而上述因素皆有可能影響教師投入學校行政團隊的 意圖,若能瞭解其關聯因素,將可提供學校規劃出合宜的鼓勵方案,正 向影響教師兼任行政職的意圖與行為。而此與計畫行為理論模型中行為 意圖是由三個變項因素所組成,分別是「態度」(attitude, AI),亦即個人 對該行為所感知到正向或負向、好或壞、想要或不想要的評價,Kinnear 和 Taylor(1996)認為態度是指個體對某些特定事物或已知經驗,所為評 價及行為導向的過程,而廖淑伶(2007)則認為態度是個人對特定事物所 持有每種信念正向及反向評價的整體彙合。其次是「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即個人感受到做出該行為是否會得到身旁重要的人或團體支 持或認同此行為的程度與壓力,亦是個人投入某項特定行為預期來自重 要同儕或團體的社會壓力(Ajzen,1991)。第三為「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是指個人知覺到自己對做出某特定 行為時,對於所需資源與機會之控制知覺能力,知覺行為控制反應出個 人過去的經驗與認知,當個人所掌握資源較多時,其預期可能遇到阻礙 將會較少,因此行為控制程度就會較大(Ajzen,1991)。 此外,行為除受行為人理性行為意圖影響外,也會因為個人知覺行 為控制所認知從事該行為容易或困難的程度所左右,而教師兼任行政職 的行為不僅受到主觀行為意圖的影響,教師的工作負荷及資源支配等外 在環境因素,也可能會影響教師對兼任行政職之行為表現。綜上所述, 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之解釋,與計畫行為理論模組相符,於是本研 究參考計畫行為理論的架構如圖 2-1 所示,來驗證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 為意圖分析。. 20   .

(35)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模型. 計畫行理論主要用於研究行為的意圖,並探究個人在態度、主觀規 範及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關聯。個人行為受行為意圖影響,而 行為意圖則又由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所決定。依計畫行為理 論假設,若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愈高,未來接受學校校長或行政 主管請託進入行政團隊的可能性也越高。本研究參考前述教師兼任學校 行政職意願影響因素研究文獻資料,將有關工作負荷、被動獲邀或主動 爭取兼任行政職務,及是否納入教師職涯規劃等選項,作為測量教師兼 任行政職行為意圖的題項。將教師個人角色定位、專業考量、價值期待 等因素,以「態度」構面進行探討。另外,在社會壓力、家庭因素、朋 友及同儕支持等因素,納入「主觀規範」構面來探討。最後將個人工作 壓力、意志力、時間控管能力等從「知覺行為控制」構面探討。 依前述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影響因素之研究文獻分析得知,性別、婚 姻狀況等個人背景變項,會在不同中小學學校或區域出現不同的研究結 果,而本研究係依計畫行為理論之著重探討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 控制等三項自變項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及預測效果,因此對非研究焦點的 性別、婚姻及職級等變數列為控制變項。並將性別、婚姻及職級的類別. 21   .

(36) 變項經過虛擬編碼(dummy coding)處理後,全部進入多元迴歸分析,以 了解並區分各個變數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效果及預測力。 此外計畫行為理論假設行為除了受行為意圖影響外,還被知覺行 為控制所調控,因此在資料研究分析中也將關注此二者對行為之影響關 係。. 22   .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施流程 及資料處理及結果分析。茲將上述分為五節討論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主要在以計畫行為理論架構來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 職之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本節將依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以及文獻探 討,建構出本研究之架構,並提出研究假設。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採用 Ajzen (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所建立的模式架構, 再根據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配合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因此,以 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行為做為本研究所關注的被解 釋變項,而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及個人背景等變項為本研究的解釋變項,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X1 教師兼任行政職 態度  H1. 教師背景變項  B1 教學年資兼任  B2 學校行政經歷  H4-5. X2 教師兼任行政職 主觀規範 . H2. Y1 教師兼任行政職 行為意圖 . H3 H7 X3 教師兼任行政職 知覺行為控制 . 圖 3- 1 本研究架構圖 23   . H6. Y2 教師兼任行政職 行為 .

(38) 二、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架構圖 3-1,本研究擬了解的研究假設如下列,並透過研 究假設的考驗,了解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可能影響因 素,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可能影響 因素之差異。 H1: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態度與其行為意圖呈正相關。 H2: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主觀規範對其行為意圖呈正相關。 H3: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呈正相關。 H4:不同教學年資公立大學教師對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有差異。 H5:學校行政經歷對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有差異。 H6: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行為呈正相關。 H7: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呈正相關。 H8: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 意圖對兼任行政職行為具有預測力。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北部某公立大學編制內專任教師為 研究對象。本研究調查問卷分為預試問卷和正式問卷,因此,本節主要 針對研究對象及取樣方法加以說明。 一、 母群體 本研究研究對象是以北部某公立大學專任教師為範圍。依該校人事 室網頁公告「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現有人力及師資結構」(2017.4.30) 總 計專任教師 798 人。其 2016 學年度計有 12 個院級學術單位,所屬專任 教師人數如表 3‐1 所示。 24   .

(39) 表 3-1 臺灣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專任教師人數表 學院/院級代碼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總計. 人數 143 150 56 177 21 35 67 66 44 4 3 32 798. 二、 樣本及取樣 (一)預試問卷 關於預試樣本數的數量,依吳明隆(2001)論點,預試人數應以問 卷中包括最多題數之分量表題數的 3 ~ 5 倍為原則,且總樣本數不得 少於 100。本研究各構面題項較少,故以問卷初稿所有題項 26 題為 計算,依前述說明抽取 100 ~ 130 人為預試樣本,考量母群體教師人 數、問卷回收率及無效問卷的情況,本研究以採用對另一與本研究 母群體範圍屬性相近之臺灣南部某公立大學教師,發放預試問卷。 (二)正式樣本 本研究係以臺灣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專任教師 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母群體總數為 798 人,提據 Krejcie 和 Morgan (1970)所提出之樣本數決定公式來計算最小之抽樣樣本數為 260 份。 問卷採取匿名編碼方式處理,並以調查學校各系所教師人數多寡, 按比例採取分層方便取樣調查。即研究者按學校系所教師人數為基 準,以系所教師至少 1/3 以上人數之比例,在每系所中找到容易、就 近方便得到同意的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25   .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由 Ajzen (1985)修正理性行為的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原本是用於解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國內外相關研究將 計畫行為理論廣泛運用在預測並解釋個人的行為意圖,並應用於醫療衛 生、科技資訊、職業抉擇等各個領域,且已獲得許多實證的支持。因此, 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 Ajzen (2006)研究問卷為基礎,來作為研究測量 工具。茲將問卷編製過程說明如下: 一、 問卷初稿編製與計分方式 本研究的測量工具以 Ajzen (2006)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並參考王 美月(2014)針對新北市公立國中教師兼任行職工作行為意向之研究調查 問卷,先邀請目前為某公立大學任教職超過 20 年且兼任行政單位行政 職年資亦已逾 10 年,教學及行政資歷完整之教師,就其內涵進行訪談, 以編擬修正各構面操作題項為本研究預試問卷草案。繼而進行二位專家 學者針對各構面題項之內容、語意及措詞審視修訂,並依建議加註說明 文字,以提示問卷填答教師清楚「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意涵;最後再 委由指導教授通盤審視指正,以強化預試問卷專家效度。本研究邀請審 視之專家組合名單如表 3-2 所示。 表 3-2 問卷初稿專家審查名單 姓名 李隆盛. 職稱 教授/校長. 鄭志富. 教授/副校長. 陳昭珍 (訪談). 教授/教務長. 林坤誼. 教授. 背 景 摘 要 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國立聯合大學校長,現任中臺科 技大學校長。學術及行政經歷豐碩,專精技職教育與高等教育 各項議題與研究,並擅長人力資源發展領域。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任副校長。行政歷練完整,教學 及研究成果豐碩,曾指導發表多篇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行為意 圖模式相關研究。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任教務長。曾任臺師大圖書館館 長,兼任行政職務等超過 10 年,教學年資逾 25 年,對教師兼 任行政單位職務具豐富實務經驗。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擅長應用科學教育及科技行為領 域,就其研究領域多獲校內外學術獎勵之肯定,亦曾指導多篇 計畫行為理論領域之相關研究。. 26   .

(41) 預試問卷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 此部分量表內涵包括行為意圖構面 8 題、態度構面 8 題、主觀規範構面 4 題及知覺行為控制構面 6 題等共 4 構面 26 題,無反向題設計。另衡量 尺度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衡量方式從非常同意 7 分、同意 6 分、有點 同意 5 分、普通 4 分、有點不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 每個構面的題項分數加總後,分數愈高代表其兼任行政職的意圖或對影 響兼任行政職因子同意程度愈高。反之,則表示其兼任行政單位行政職 的意願較低或對影響兼任行政職因子同意程度愈低。另第二部分為「基 本資料」背景資料題項包括性別、職級、婚姻、教學年資、學術及之前 在校行政服務經歷及近四年是否有擔任行政職等 8 項。完成彙編之「公 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調查 (預試問卷) 」如附錄一所示。 二、 預試問卷實施與分析 考慮母群體教師人數、問卷回收率等情況,完成的預試問卷將對與 母群體屬性相近之另一所公立大學施測,以校對問卷之信效度。依據時 程於 2017 年 3 月 2 日至 4 月 5 日進行預試測,預試測統計結果經剔除 無效問卷計 105 份,編碼後採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22 進行項目分析、 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一) 項目分析 預試資料以項目分析進行適切性的評估,並刪除不具鑑別度題 項(邱皓政, 2000)。依極端組檢核法,以各構面量表總分前 27%和 73 %後得分的平均數高低二組作比較,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加以考驗, 如顯著性達統計水準(p< .05),表示題目有差異性,即具鑑別度,而 應予保留(吳明隆、涂金堂, 2008)。本預試問卷 4 個構面 26 題經項 目分析結果,各題 p(t)< .05 均達顯著水準,表示預試問卷 26 題, 每 題項均可在不同受試者能反應其鑑別度,因此保留所有題項。 27   .

(42) (二) 效度分析 本研究問卷編撰先採專家效度建構初稿,繼以完成預試後資料, 採因素分析衡量,以因素負荷量的高低來建構效度的衡量。一般而 言,以 Kaiser-Meyer-Olkin (KMO)做為指標來衡量是否適宜進行因 素分析,依 Kaiser (1974)的判斷準則,KMO 值小於 0.5 時不適合進 行因素分析,大於 0.8 則表示題項的結構關係是良好的(邱皓政, 2002)。本預試問卷經 KMO 與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結果,KMO 值為 0.937,且 Bartlett 球形檢定達顯著水準,表示變項間有足夠的相關 性,具共同因素存在,因此適於進行因素分析。 預試問卷(參附錄一)經因素分析,調整各構面題項為行政意圖 構面包含題項 1、2、3、4、21;態度構面包含題項 5、6、7、8、9; 主觀規範構面包含題項 10、11、12、13、14、15、16、17、18、19、 20;知覺行為控制構面包含題項 22、23、24、25、26 等。 (三)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用以檢定調整各構面之題項後,對此因素的內部一 致性、穩定性、或估計測驗誤差,以反映真實程度的一項指標。而 Cronbach’s α 係數為各種信度中較為嚴謹,亦為現行採行最廣指標 之一(邱皓政,2000),另根據黃俊英與林震岩(1994)認為 Cronbach’s α 係數值在 0.7 至 0.98 表示問卷資料具高度內部一致性,0.35 至 0.69 為中信度,0 至 0.34 為低信度。故預試問卷經考驗後應符合上述數 值,才足以顯示具有內部良好的一致性。 本預試資料經信度分析結果顯示,行為意圖構面 Cronbach’s α= .912、態度構面 Cronbach’s α= .949、主觀規範構面 Cronbach’s α= .944、知覺行為控制構面 Cronbach’s α= .930。因此各構面 α 值多 ≧0.9 表示信度極佳。另資料雖顯示如刪題項(16.我認為兼任學校行 28   .

(43) 政職是值得受到肯定與敬佩的) 可提升些微信度,但在各構面的 Cronbach’s α 值已達 0.9,表示信度良好情況下,為避免後續題項過 少可能陷入分析的困境,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不刪題項,並以因素 分析結果調整排列各構面的問卷題項。如上綜整預試問卷信效度分 析摘要如表 3-3 所示。 表 3-3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信度考驗摘要表 構面. 題號. 轉軸後因 素負荷量. 共同性. 主觀 規範. 15. 13. 14. 10. 17. 18. 19. 20. 11. 12. 16. 6. 8. 7. 9. 5. 24. 25. 26. 23. 22. 4. 3. 2. 1.. .740 .728 .721 .655 .650 .632 .619 .601 .585 .515 .500 .757 .736 .726 .696 .678 .778 .761 .758 .739 .673 .763 .731 .713 .650. .646 .809 .688 .764 .752 .703 .731 .780 .786 .620 .379 .898 .814 .912 .741 .831 .845 .823 .716 .830 .736 .715 .796 .783 .837. 21.. .605. .686. 態度. 知覺行為 控制. 行為 意圖. 29   . 累積可解 修正後項 Cronbach’s α 釋變異量 目總相關 75.532. .682 .846 .730 .805 .832 .807 .800 .841 .738 .710 .475 .916 .833 .919 .795 .844 .865 .841 .687 .870 .809 .731 .854 .827 .810 .704. .944. .949. .930. .912.

(44) 三、 正式問卷形成與實施 預試問卷經信效度分析並修正調整,編製完成正式問卷,定名為「公 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意圖調查問卷」如附錄二所示。並於 2017 年 5 月 1 日起於 5 月 19 日對於北部某公立大學 798 位專任教師施測。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主要分為準備、設計、實施與撰寫結果等四階 段,依進行流程及步驟呈現如圖 3-2 所示。 探究研究背景與動機 準 備 階 段. 確認研究主題與方向. 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現況. 蒐集資料及探討文獻 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現況問題與對策 擬定並提交研究計畫 編撰研究工具問卷. 設 計 階 段. 進行專家審視及修正 發送及回收預試問卷 信、效度考驗. 修正並確立正式問卷 實 施 階 段. 實施及發送正式問卷 回/催收問卷及整理編碼 運用統計軟體計算分析. 撰 寫 結 果 階 段. 比較發現研究結果 研提結論與建議 完成研究論文. 圖 3- 2 本研究流程圖 30   .

(45) 一、 準備階段 依大學行政組織的運作與研究者在職場觀察現況,發現並探究問題 背景,擬訂研究主題與方向,並思考研究結果可否提供研究者職場待答 問題解決方案之參考;次以蒐集、閱讀國內外文獻,整理探析影響教師 兼任行政職之現況及相關因素,初步推設研究變項間的關係,藉以建立 研究架構,並完成撰寫研究計畫送審。 二、 設計階段 根據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之修正意見,深化背景動機之論述及校訂研 究架構,並審慎編撰問卷內容題項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師兼任行 政職之行為意圖、態度、主觀規範、行為知覺控制等變項量表,及第二 部分基本背景資料等。先進行學者專家效度審查,修正內容效度後實施 預試,俟回收預試問卷資料,以 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與修正,校準 信、效度以確立正式問卷。 三、 實施階段 依研究者所設立之研究北部某公立大學之母群體範圍,按該校各學 系人數比例分層採用便利取樣方式施測。回/催收並整理問卷,資料經過 可能性檢查及邏輯性查核( Neuman, 2000) 剔除無效卷,將符合抽樣數之 問卷資料編碼、建檔後,以 SPSS 統計軟體進行本研究各項待答問題之 相關統計分析。 四、 撰寫結果階段 依研究分析統計報表,進行各項數據結果討論,驗證歸納文獻資料, 續以撰寫分析成果報告,彙整本研究之結論,並據以研提供教師、學校 營運層級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建議,歸納成果將提送論文口試審查,再 依口試委員意見修正內容,周延本研究成果。 31   .

(4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研究者將正式問卷回收並經資料編碼整理後,茲就本研究所使用之 統計方法說明如下: 一、 敘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與百分占比分析受測教師基本背景資料如性別、職級、 婚姻、教學年資、學術及行政兼任服務年資等分布情形,及各構面題項 得分情形,再以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分析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之行為 意圖、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之平均數與分布情形。 二、 單一樣本 t 檢定 配合本研究採取 Likert 七點量表,問卷內有關構面各題項量表平均 數和該構面整體平均值進行單一樣本 t 檢定,據以區分公立大學教師對 兼任行政職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以及行為意圖表現。 各題項平均數如較該構面平均值高,且經樣本 t 檢定達顯著,則表示為 偏高程度;反之如題項平均數低於該構面平均值,且經樣本 t 檢定達顯 著,則表示為偏低程度,而各題項平均數如經 t 檢定未達顯著者,則表 示為居中程度。 三、 獨立樣本 t 檢定 將「性別」及「學校行政經歷」等二個背景變項,分別採用獨立樣 本 t 檢定(t-test),以了解男、女大學教師及,其在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 是否有差異其學校行政經歷及在公立大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行為意圖 上之差異情形。 四、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對大學教師之「教學年資」 、 「婚姻狀況」背景變項分組,並進行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分析不同組別的婚姻狀況、教學年 32   .

(47) 資背在兼任行政工作之行為意圖是否具有差異。因將教學年資分為四組, 若檢定 F 值達顯著水準以上者(p <.05),則進一步用薛費法事後比較 (Scheffe's method),以了解不同教學年資組別其在兼任行政工作意圖之 差異情形。 五、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分析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檢定各信 念構面,如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行為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 行為意圖間及行為意圖、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間是否有線性關聯的強度。 相關係數為+1,表示一個完全正相關;相關係數為-1,表示完全負相關; 相關係數為 0 表示完全沒有線性關係。一般而言,相關係數小於 0.4, 其關聯度為低度相關;相關係教介於 0.4 至 0.7 間,表示其關聯度「中 度相關」 ;相關係數大於 0.7 表其關聯度「高度相關」(吳明隆, 2009)。 六、 迴歸分析 對於影響教師兼任行政職的因子,本研究擬採「強迫進入變數法」 的多元迴歸分析(又稱解釋型迴歸分析),將所有的影響因素 (自變項)投 入迴歸模式,以探討整體迴歸模式對行為意圖的解釋力。意即將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構面的自變項與依變項行為意圖建立迴 歸模式;及將行為意圖、知覺行為控制等二個構面的自變項與依變項行 為建立迴歸模式,不論上述二組迴歸模式的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力到 底有沒有達到顯著性,都可以檢定解釋各構面間相關強度,若相關數值 達顯著水準,表示可以了解並探討各構面對行為意圖是否有方向性的預 測及解釋力。. 33   .

(48) 34   .

(4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將依正式問卷施測資料整理後輸入電腦,使用 SPSS 22 統計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設 .05 為各項檢驗的考驗水準,以驗證各研究假 設,並就分析結果進行說明。本章共計四節,分別為 第一節樣本特性、 第二節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與其影響因素之現況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教師兼任行政職行為意圖之差異 、第四節 大學教師 兼任行政職的行為意圖、行為與其關聯因素 等。 第一節 樣本特性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北部某公立大學 2016 學年度第 2 學期正式編制 798 位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依該校各學系所及院級單位所屬教師人數, 採分層比例便利抽樣方式,於 2017 年 5 月 1 ~19 日發放及回收紙本問卷。 本次問卷調查計回收 294 份,經可能性及邏輯性錯誤查核、闕漏等,剔 除 18 份無效卷,有效問卷為 276 份占回收卷 93.87%。樣本教師基本資 料包含性別、職級、婚姻狀況、在本校教學年資、在大學整體教學年資、 兼任行政單位行政服務年資、兼任系所或學位學程、學院主管之服務年 資及近四年內是否曾在本校「擔任學校行政單位行政職」等八項。另在 「行為」表現,則以調查填答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單位行政職」合計服 務年資為題項,進行統計分析。相關樣本教師背景資料之分布情形如表 4-1 所示。. 3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 Understand the time evolutions of the matrix model to reveal the time evolution of string/gravity. ◆ Study the GGE and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to string and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risk behavior of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Survey duration

We examine how past experience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s, subjective norms, attitudes, and economic pressures affec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s pertaining to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The study derives five parameters as background factors, personality trait, community trait, and aggression behavior for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udies t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