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Copied!
1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柱龍博士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

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研究生:梁宜珮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2)
(3)

誌謝

從臺中教育大學畢業後,經過三年教師甄試後,很幸運能再次回到母校繼 續充實特殊教育領域的知識,這兩年讓我受益良多。 這兩年邊工作邊讀書的研究生日子,在忙碌中時間也過得很快,回首這段 期間,要感謝許多人,讓我順利完成論文的撰寫,尤其是指導老師吳柱龍教授 悉心的指導,每當遇到問題時,老師總是給予我方向,解決研究過程中所產生 的困惑,另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李淑玲教授與王欣宜教授,提供寶貴的建議, 讓我的論文不足的部分能更完善,在此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在問卷發放的過程中,謝謝所有幫助我的人,感謝學長姐、同學、同事、 學弟妹以及未曾謀面的每位特殊教育教師幫忙填寫問卷,謝謝研究所同學以及 臺中市神岡國小的同事用你們的人脈協助問卷的發放,讓我能如期完成問卷的 回收。 這兩年研究所的生涯中,有緣能遇到一群很棒的研究所同學,大家彼此互 相努力、互相督促與鼓勵,很開心我們都一起畢業了。最後感謝爸爸、媽媽, 給我的支持與愛護,每每晚上上課前總是煮好熱騰騰的飯菜、出門前總是幫我 將油箱加滿,在寫論文時讓我專心撰寫;另外感謝智益,包容與體諒我因為遇 到瓶頸或煩躁時的情緒不佳,有空還帶我去散心。 謹以此文表達謝謝幫忙與協助我的人,感念於心,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梁宜珮 謹誌 2014.06

(4)
(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 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教師對多媒體教材製作與現況之差異以 及變項間相關程度情形。 本研究採用自編「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調 查問卷」進行調查,共發出 228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208 份,回收率為 91.23%。 將問卷資料整理後,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 檢定、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相關、重視-表現程度分析法等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 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使用多媒體製作教材程度均在平均之上,製作多 媒體教材所考慮的層面依序為「教師意願與教材環境」、「學生學習」、「教 材實施」。 二、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的順序依序為「學生學 習需求」、「教材實施需求」、「教師與教材環境需求」。 三、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部分,會因「年齡」、「任教 年資」、「學歷背景」、「服務地區」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部分,會因「性別」、「職務 身分」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相關有顯著差異, 相關值的高低依序為「教材實施」、「教師與教材環境」、「學生學習」。 六、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在重視-表現程度分 析方面,以「多媒體教材提升教學效能」、「多媒體教材依學生認知做調整」、 「多媒體教材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多媒體教材具功能性和實用性」需要 優先改善。 關鍵詞: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多媒體教材

(6)
(7)

Abstract

The study was aim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quirement in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design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to compare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quirement in varied background variation, as well as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scenarios.

This study used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quirement in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 The total figure of questionnaire is 228, the valid sample size is208, and the returning rate is 91.23%. The data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inf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important findings in the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to use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degree above the mean, and the desig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considered the level of sequence was “teachers' willingnes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 students' learning”, “teaching material implementation”.

2.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there is requirement for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desig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equence is “students' learning requirement”, “teaching material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3.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in the current status in multimedia teaching design with their background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ge, year of servic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ervice areas.

(8)

4.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in the requirement in multimedia teaching design with their background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gender and position.

5.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quirement in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design in correl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sequence was “teaching material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 students'

learning”.

6.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quirement in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design in importance and performing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ollowing need to be improve priority: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to make adjustments according to students' cognitive,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used in real-world setting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functionality and usability.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al teachers in elementary, multimedia,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的定義和內涵 ... 9

第二節 多媒體教材設計的內涵與原則 ... 26

第三節 特殊教育教師製作多媒體教材的相關研究 ...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9

第一節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背景資料分布 ... 79

(10)

第二節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之分析 ... 82

第三節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之分析 ... 90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

之差異 ... 95

第五節 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

之差異 ... 103

第六節 臺中市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相關分

析和 IPA 分析 ... 113

第七節 綜合討論 ...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5

第一節 結論 ... 12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27

參考文獻 ... 131

中文部分 ... 131

英文部分 ... 142

附錄 ... 147

附錄一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現況與需求調查

問卷-內容效度用 ... 147

(11)

附錄二 彙整專家建議及修正 ... 158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62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71

(12)
(13)

表次

表 2-1 國內外教師資訊素養指標摘要表 ... 14

表 2-2 不同背景與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關係研究摘要表 ... 23

表 2-3 特殊教育教材設計原則 ... 43

表 2-4 多媒體教材設計原則 ... 45

表 2-5 特殊教育多媒體教材設計原則 ... 49

表 2-6 特殊教育教材相關研究 ... 52

表 2-7 國內外特殊教育多媒體教材相關研究 ... 57

表 3-1 擬定問卷初稿各向度題項所參考之理論、相關研究與問卷 ... 66

表 3-2 建立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 67

表 3-3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決斷值、Pearson 相關係數摘要表 ... 68

表 3-4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1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背景資料分析表 ... 81

表 4-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工具分析表 ... 83

表 4-3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製作多媒體教材原因分析表 ... 83

表 4-4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方式分析表 ... 84

表 4-5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學習領域分析表 . 85

表 4-6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的呈現方式分析表 ... 86

表 4-7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設計使用的教學策略分析

(14)

表 ... 86

表 4-8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整體情形分析表

... 87

表 4-9 教師意願與教材環境情形分析表 ... 88

表 4-10 學生學習情形分析表 ... 89

表 4-11 教材實施情形分析表 ... 90

表 4-1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整體情形分析表

... 91

表 4-13 教師與教材環境需求情形分析表 ... 92

表 4-14 學生學習需求情形分析表 ... 93

表 4-15 教材實施需求情形分析表 ... 94

表 4-16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整體差異分析表 .. 95

表 4-17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97

表 4-18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97

表 4-19 不同「任教年資」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98

表 4-20 不同「學歷背景」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15)

析表 ... 99

表 4-21 不同「服務地區」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0

表 4-22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0

表 4-23 不同「服務班別」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1

表 4-24 不同「職務身分」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2

表 4-25 不同「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時數」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現

況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02

表 4-26 不同「利用電腦製作教材或教學相關的時間」之教師在多媒體

教材製作現況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03

表 4-27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整體差異分析表 .. 104

表 4-28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05

表 4-29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06

(16)

表 4-30 不同「任教年資」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7

表 4-31 不同「學歷背景」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7

表 4-32 不同「服務地區」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8

表 4-33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9

表 4-34 不同「服務班別」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09

表 4-35 不同「職務身分」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110

表 4-36 不同「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時數」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

求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11

表 4-37 不同「利用電腦製作教材或教學相關的時間」之教師在多媒體

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析表 ... 111

表 4-38 不同背景變項在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

與需求各層面達統計顯著摘要表 ... 112

(17)

表 4-39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相關分

析表 ... 113

表 4-40 「教師與教材環境」層面象限分析表 ... 115

表 4-41 「學生學習」層面象限分析表 ... 116

(18)
(19)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64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75

圖 4-1 現況-需求分析象限圖 ... 114

圖 4-2 「教師與教材環境」層面之現況-需求 IPA 分析圖 ... 115

圖 4-3 「學生學習」層面之現況-需求 IPA 分析圖 ... 116

圖 4-4 「學生學習」層面之現況-需求 IPA 分析圖 ... 117

(20)
(2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現況與需求之情形。本章 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加以現在各種資訊產品如智 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等的出現,相對也帶給特殊教育在教學上使用 這些資訊設備的新方向。Lewis (1993)提到電腦對特殊教育是很重要的科技、 不可缺少的,而在軟硬體的開發與應用更是需要。陳韋穎(2003)認為資訊可以 運用在各種類別的身心障礙學生,對教師而言更是教學輔助、資料管理及教材 研發的最佳工具。在教育部(2001)「中小小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2008a) 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及教育部(2009)「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 教育環境計畫」等政策下,現在大部分學校班上都有電腦、電視,有些還配有 單槍、電子白板或平板電腦,因此硬體設備逐漸完善,有了這些硬體設備,就 要有適合的軟體教材。根據「特殊教育法」第19條及第33條,應提供適合特殊 教育學生之教材;「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第2條及第6 條也提到應對學生的特質與需求編選教材。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與教材上大多 為自編,溫嘉榮(1996)指出教師使用的教材,由傳統紙本逐漸轉為結合電腦多 媒體。吳雅齡(2009)認為電腦輔助教學有助提升識字學習的成效。莊素貞、尤 嘉 琳 (2011) 認 為 藉 由 影 片 示 範 教 學 對 自 閉 症 學 生 是 有 效 的 教 學 策 略 。 Westerveld和Gillon (2008)指出多媒體繪本能增進閱讀障礙兒童口語敘述理解 能力。Rowe、Cease-Cook和Test (2011)提到多媒體教學讓智能障礙學生學會提 款機的使用。Amy (2014)提到平板電腦的互動式電子書能促進自閉症兒童的溝 通。由此可知以多媒體教材進行教學對身心障礙生有學習成效,且在特殊教育

(22)

上的應用已有一段時間,因此想瞭解特殊教育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的情形為 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多媒體教材結合聲音、影像、圖片、文字的特性,呈現聲光、動畫等內 容多元的資訊,具有互動性、方便性、主動性、個別性,經由生動活潑的畫面 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能提供給學生多感官的刺激、讓學生操作與反 覆練習、給予學生回饋,學生能依自己的速度學習,符合個別化的需求,另外 不受時空的侷限,可以在不同時間或空間學習(沈中偉,2008;張再明、陳政 見,1998;楊坤原,2000)。使用互動式多媒體教材進行教學,可以減少64%的 教學成本,也可降低34%的學習時間(Merrill & Hammons, 1996)。朱經明(1997) 指出多媒體在面對特殊學生時能適應個別差異,提供適切的個別需求,能提升 學習效果。羅倫新(1994)對障礙兒童的教學應該注重多感官的學習,而具有互 動的多媒體教材剛好滿足了視聽觸的感官輸入。雖然多媒體教材有如此多的優 點,但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發現有些多媒體教材不適用或需要改編,而要自行 編製多媒體教材又因為資訊能力缺乏、製作起來耗時費力、製作過程中遇到瓶 頸無法解決等,深感製作的困難。林碧玉(2007)認為市售多媒體教材不合用, 也鮮少為特殊學生需求製作,自編又曠日費時成效有限,而特殊教育教師很願 意提供各類幫助學生學習的有效教材,但礙於自己資訊能力不足或其他因素感 到力不從心。黃紹維(2005)指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教材能考慮教學原理和教材 設計原則,而市售的多媒體雖然不及但卻具有教師自編教材沒有的互動性、啟 發性與娛樂性,其原因在於教師缺少製作多媒體的專業能力。由此可知多媒體 教材製作上有其困難與受限之處,因此想瞭解教師在製作多媒體教材的需求為 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研究者目前為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先後在不同的學校及班級類型 任教過,發覺學校提供給特教教室的設備不一,有電視、電子白板、單槍投影 機等,相較於普通班有些設備齊全,而特教只擇其一二,雖然都有電腦,但新 舊程度有別。臺中市教育局施政白皮書指出100-103年要發展推動國民中小學

(23)

電腦教室更新計畫,具體措施為加強電腦教室基礎建設,讓教師和學生都有電 腦用;充實班級教室設備,增加教室的投影設備,鼓勵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在教 學上;網路環境基礎建設,提供快速上網的連線品質;資訊設備的更新,逐漸 更換舊電腦,且以偏遠地區或小型學校為優先;多元化學習環境,鼓勵教師善 用多媒體,將資訊的新觀念帶入教材教法中(臺中市教育局,2011)。由此可知 目前設備上可能各校不同,是否會影響教師對多媒體教材的製作是本研究想探 討的。另外多媒體教材與教師的資訊素養有一定程度的相關,王莉婷(2001)指 出不同的性別、年齡、專業教育背景、擔任班級型態會影響特殊教育教師資訊 科技的使用,陳韋穎(2003)指出不同的性別、年齡、任教類別、服務年資、擔 任職務、研習時數,溫朝貴、林珊如(2010)指出不同的年齡、特殊教育背景、 任教類別會影響特殊教育教師的資訊素養。目前的相關研究中,特殊教育教材 問卷調查主要以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為對象,只有丁郁音(2008)和楊佩蓁 (2008)以不分班級類型為研究對象,教材的編製類型調查結果多為使用書面資 料(王思璇,2010;孟瑛如、吳東光、許慧貞,2007;曾瓊瑩、孟瑛如、吳東 光,2007;楊佩蓁,2008)。目前研究中尚未有針對不同任教班級類型之特殊 教育教師以及有關多媒體教材製作的調查研究,而多媒體教材製作的研究僅在 做單一受試法的探討,因此想以臺中市為範圍,瞭解不同教師背景、特殊教育 教師在製作多媒體教材時現況與需求情形,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希望能藉由研究之結果,為特殊教育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上提出建議, 提供給特殊教育教師、教育主管、學校之參考,能對特殊教育多媒體教材製作 有所幫助。

(2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瞭解臺中市特殊教育教師多 媒體教材製作的現況與需求,研究目的與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瞭解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 二、瞭解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 三、探討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之差異。 四、探討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之差異。 五、探討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相關。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面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為何? 1-1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工具為何? 1-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原因為何? 1-3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方式為何? 1-4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領域為何? 1-5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呈現方式為何? 1-6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設計的教學策略為何? 1-7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教師意願與教材環境」現 況為何? 1-8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學生學習」現況為何? 1-9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教材實施」現況為何? 二、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為何? 2-1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教師與教材環境需求」情 形為何?

(25)

2-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學生學習需求」情形為何? 2-3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的「教材實施需求」情形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為何? 3-1「不同性別」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為何? 3-2「不同年齡」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為何? 3-3「不同特教任教年資」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 差異為何? 3-4「不同學歷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 為何? 3-5「不同服務地區」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 為何? 3-6「不同學校規模」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 為何? 3-7「不同服務班別」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 為何? 3-8「不同職務身分」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 為何? 3-9「最近三年曾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時數」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 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為何? 3-10「每週利用電腦製作教材或教學相關的時間」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 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差異為何? 四、探討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為何? 4-1「不同性別」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為何? 4-2「不同年齡」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為何? 4-3「不同特教任教年資」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 差異為何?

(26)

4-4「不同學歷背景」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 為何? 4-5「不同服務地區」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 為何? 4-6「不同學校規模」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 為何? 4-7「不同服務班別」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 為何? 4-8「不同職務身分」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 為何? 4-9「最近三年曾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時數」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 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為何? 4-10「每週利用電腦製作教材或教學相關的時間」之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 師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差異為何? 五、探討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之相關為何? 5-1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現況與需求總相關為何? 5-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教師與教材環境」現況與需 求之相關為何? 5-3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學生學習」現況與需求之相 關為何? 5-4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教材實施」現況與需求之相 關為何?

(2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對研究題目之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定義如下。

壹、國小特殊教育教師(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指任教於國民小學特殊教育班級的教師,國小特殊教育 班級分為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身心障礙類之班級有集中式特教班、資源 班、巡迴輔導班。集中式特教班指學生的課程與活動時間大部分在班級內進行, 接受全天候的特殊教育服務;資源班指學生大部分的上課與活動時間是在普通 班級,部分時間至資源班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巡迴輔導班是指教師在學校、機 構、醫院或家庭間巡迴,提供學生定期或不定期的特殊教育服務(何華國,2004)。 本研究所指之特殊教育教師為 102 學年度任教於臺中市國小集中式特教班 (包含智障、多障)、身障類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包含不分類、在家、視障、 聽語障、情緒與行為障礙)之教師,包括正式教師與代理代課教師。

貳、多媒體教材(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多媒體教材是指由多媒體工具,文書軟體、影像媒體、視訊媒體、動畫媒 體、多媒體網頁等,所製作出來的教材(王緒溢、吳權威,2003;吳燦銘、鄭 苑鳳,2011;梁采汝,2013)。 本研究所指多媒體教材是由上述多媒體工具產生的教材,另外還包含目前 現有廠商已製作好的多媒體軟體,教師只要套用即可,這些多媒體教材可以在 3C 產品如電腦、電視、單槍投影機、電子白板、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播放與 使用的教材。

(2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共分成三節,第一節為特殊教育教 師資訊素養的定義和內涵,第二節為多媒體教材設計,第三節為特殊教育教師 製作多媒體教材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的定義和內涵

壹、資訊素養的定義

資訊素養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及資訊科學學 會(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主席 Paul Zurkoussik 在 1974 年提出, 他把資訊素養的意義定為人們在工作上運用資訊資源,並且學習到相關的技能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素養對個人而言是運用工具、技能去處理資訊、解決 資訊上的問題的能力(吳美美,1996;蔡明月、方碧玲,2006)。McClure (1994) 指出資訊素養有四種,分別為傳統素養,即讀、寫、說、算的能力;電腦素養, 是指操作電腦、使用其周邊設備、解決電腦問題的能力;媒體素養,是指對印 刷式媒體、電子媒體做內容的了解、評斷、製作與傳遞的能力;網路素養,是 指認識網路資源並處理、使用網際網路搜尋資料的技能、對網路的知識做價值 判斷的能力。Plotnick (1999)認為資訊素養應該涵蓋電腦、網路、各種聲音媒體、 視訊媒體的辨識與使用能力。由此可知教師的資訊素養即在使用資訊能力了解 和蒐集資料、使用電腦與其軟硬體設備、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以下將介紹資 訊政策、教師的應具備的資訊素養、特殊教育教師的應具備的資訊素養與多媒 體教材製作。

貳、國內資訊政策

由於現今的資訊科技已普遍應用在日常生活上,讓世界各國皆進行許多的 教育改革,並訂定相關政策以順利的推動發展其資訊教育,在今日多媒體資訊 不停的進步下,任何人皆不能輕易忽視這股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潮流,我們該如

(30)

何因應,並更進一步的將這股力量善加應用,我國政府訂定的政策將是資訊教 育品質是否可提升的重要關鍵(楊正宏、林燕珍,2009)。 臺灣於 1982 年為了發展資訊教育,行政院在當時成立了「資訊課程及設備 標準委員會」,開始了一系列的基礎資訊教育推廣計劃而延續至今。教育部自 1984 年至 2000 年期間對於資訊教育基礎進行向下紮根的計畫,教育部(2001) 開始將提昇為資訊科技學習效率階段,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將此藍 圖作為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的實施綱要與重點,此資訊能力也成為國民中、 小學教師所必備的專業能力依據之一。該計畫內容強調資訊設備基礎的建置, 並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開始進行規劃,其整體願景為「資訊隨手得,主動樂學 習;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為實現其願景,達到將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 學的學習情境,該計畫以網路與硬體基礎建設、教材與軟體、學生、教師與學 校、城鄉均衡發展與縮短數位落差、社區與產業參與以及教育行政等六個面向, 並且有以下十個實行策略: 一、建設優質的資訊教育環境,學校均能達到點對點基礎網路頻寬。 二、鼓勵師生購置資訊工具,善用電腦資源,增加設備使用效率。 三、融合資訊科技於學校課程中,創新學習典範與型式,鼓勵各縣市發展具地 方文化特色教學資源。 四、建置共通的資訊流通機制與開放的教育平臺,發展整合素材庫,共享網路 教育智慧財產。 五、培訓與支援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其教學活動,鼓勵將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能 力納入師資養成教育及教師遴聘標準。 六、設立種子學校發展教學特色,鼓勵各校成立各領域資訊教學小組。 七、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的發展,推動城鄉資源共享,締結資訊姊妹學校。 八、學校結合社區,形成親、師、生共同學習社群,鼓勵產業參與資訊教育的 建置與推展。 九、透過資訊科技簡化教育行政管理程序,提昇教育行政人員資訊素養,使教

(31)

學與行政能相互支援。 十、針對網路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室、學校、家庭、社群、社會、國家的影 響,持續進行評估與研究,適時反應於資訊教育相關施政中。 為達成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基本目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 首先應規劃校園擁有完善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提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知識素 養,發展充足及使用便利的數位化教材;此外,因應整體教學環境的變革,行政 組織與措施均應相對適時調整,以發揮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上的最大成效。此 計畫訂定明確的四年指標為(教育部,2001): 一、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 二、教師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活動時間達 20%。 三、教材全面上網,各學習領域均擁有豐富且具特色之教學資源。 四、學生均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瞭解並尊重資訊倫理。 五、建立逾 600 所(20%)資訊種子學校,發展資訊教學特色。 六、全面建構學校無障礙網路學習環境,縮短數位落差。 七、各縣市教育行政工作均達資訊化、自動化、透明化。 行政院 2002 年在施政方針中提出鋪設高速資訊通訊網路、建構完善資訊教 育基礎及應用環境、加強推動資訊及網路教育、增進全民資訊應用知能、充實網路 學習內涵、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模式、提昇網路教學品質、建立網路學習體 系。國科會 2002 年提出並通過「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該計畫內容包括 七個項目,分別為全民數位學習、縮短數位落差、行動學習載具與輔具-多功能 電子書包、數位學習網路科學園區、前瞻數位學習技術研發、數位學習之學習 與認知基礎研究、政策引導與人才培育。另外行政院(2002)也通過「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全計畫共分為十個子計畫,並將上述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 計畫納入其中,並對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和建立終 身學習網站平台等議題進行規劃。 教育部(2008a)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政府希望在資訊化的社會

(32)

民眾都能夠活用資訊及增加知識,進一步掌握科技資訊,更希望能夠透過資訊 教育和相關環境的教學設備,為豐富多元的資訊化教育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 培育未來的優秀人才。行政院在 2009 年核准通過教育部研議提出「振興經濟 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其計畫目 標為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教學 品質、教室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強化高中職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環境、 強化中小學校園基礎網路及教室網路環境,統籌建構資通安全基本防護系統, 建構中小學校園無線網路環境,與有線網路環境互相搭配,達數位學習隨手得 之目的。教育部(2009)「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內容為建 置國民中小學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多功能 e 化數位教室;高中職更新電腦教 室;班級e化教學設備;建置多媒體互動教師學習中心;建構新一代臺灣學術 網路環境(NGN)與強化整體學術體係資通安全及不當資訊防制。教育部(2012) 在「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中提出「國民中小學資訊知能 培訓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推廣」,其目標為落實資訊教育政策,建置校園優質 均等教學環境;辦理資訊知能培訓,充實教師資訊教育專業能力;推廣自由軟 體概念,形塑校園軟體多元應用環境;導入資訊教育新知,鼓勵教師實施創新 教學模式;充實數位教學資源,發展數位教材整合分享機制。 臺中市教育局施政白皮書提到在 100 年到 103 年在資訊教育發展上要推動 國民中小學電腦教室更新計畫,具體措施為(臺中市教育局,2011): 一、電腦教室基礎建設:將電腦分為教師用和學生用,以教學廣播系統,提供 師生方便好用的學習環境,以便推動資訊教育。建置區域網路連接如印表 機、檔案伺服器等,達資源共享之目的;提供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例如 實體防火牆的架設,個人電腦防毒/防火牆軟體的使用,藉此教導電腦使 用上的安全觀念,及軟體的安裝設定與使用技巧。 二、充實班級教室設備:提供電腦與投影設備,讓教師在教材使用上,可以更 加豐富和多元化;鼓勵師生靈活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及學的活動,增加師

(33)

生互動,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上的專注力。 三、網路環境基礎建設:提供光纖級的連線品質,以防火牆與入侵偵測系統, 提供校內網路安全;透過 Router、Switch 和 Hub 來建置校園內區域網路 達到 IP 分享,及保護區域網路內電腦的功能,並建立與規劃網頁伺服器、 代理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等以維持校園內資訊環境的運作。 四、資訊設備的更新:依電腦教室的年限由遠而近依序於四年內逐年進行更換, 每年更新校數為本市公立國民中小學總校數的 25%為原則,並以本市小型學 校或較偏遠之學校為優先更新的對象,以縮小城鄉資訊設備差距;更新後 堪用的舊資訊設備經整理,規劃安置於各班級教室,以達成班班有電腦之 目標。 五、多元化學習環境:鼓勵教師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中,善用多媒體及網 路上豐富的資源,將資訊新觀念轉換為教材教法,引導學生討論,並培養 學生透過電腦和網路進行學習的觀念和習慣,創造多元化學習環境。 在國內對資訊政策的推動下,教師的資訊素養相關研究中指出國小教師的 資訊素養已具備中上程度。在資訊知識層面上包含認識資訊周邊設備,熟知電 腦軟硬體的操作方式,瞭解網路的基本禮節,知道基本的資訊安全及尊重智慧 財產權;資訊技能與應用層面上包含軟硬體的操作使用與簡易故障的排除,透 過電腦編輯教材、管理教學資源、網路教學材料的蒐集、使用資訊融入教學; 在資訊態度層面上包含教學資源的分享、自我資訊能力的充實、資訊對教學提 升的效益、學習資訊對教學工作信心度的提升 (周君芳,2012;陳慧容,2011; 蔡宴彰,2010;賴淑媛,2011)。 綜合上述目前國小教師已具備以上的資訊素養,能應用資訊能力與教學做 結合,因此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要的軟硬體知識與操作、教材來源的資料收集、 教材的編製、融入教學以及對教學提升等,教師已具基本的能力。然而上述研 究中教師的資訊素養的程度提升僅在於資訊的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簡易軟硬 體維護、將資訊融入教學等基礎面,對於多媒體教材製作時所需要的進階知識

(34)

與技能,如動畫軟體、影像剪輯軟體、影音處理軟體、網頁編輯軟體,教師在 這個面向的能力是偏低的(吳育蓓、邱淑惠,2009;陳儒晰、黃金花,2007; 歐鳳仙,2010;蕭名志,2010)。由此可知國內教師的資訊素養具備基礎能力, 進階資訊素養的能力還有所不足。

參、一般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

Aggarwal (2006)指出教師的資訊素養是能知道不同的資訊內容、類型與系 統,具備發現、檢索、評估、組織、操作資訊的能力以及能應用各種不同資訊 來源的能力,且能評估資訊及辨別其正確性和適合性與否。Breivik (2005)提到 教師要有覺察資訊需求、閱讀和學習資訊知識與技術、使用資訊以及尋求資訊 策略的能力。另外 Clark (1995)認為教師要有靠近、提取、評估和整合不同電 子型式來源的資訊。教育部(1999)所訂定的「國民中小學教師基本素養指標」, 溫嘉榮、施文玲、林鳳釵(2004)提出中小學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能力指標, 賴阿福、劉德泰、張家綺(2012)提出教師教育科技能力指標,國際教育科技學 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在 2000 年提出教師的 教育科技標準(引自賴錦緣,2001),ISTE (2008)公布新的較育科技能力指標。 整理如表 2-1。 表 2-1 國內外教師資訊素養指標摘要表 來源 項目 指標 國民中小學教師 基本素養指標 教育部 (1999) 資 訊 課 程 專 業 素養 1. 能了解網路禮節:會管理、收發自己的電子 郵件,了解使用 Telnet 的禮儀,了解使用電 子通訊的禮儀。 2. 能尊重智慧財產權:了解所有權與著作的意 義,尊重智慧財產權,了解網路管理與電子 簽章、不仿冒、不翻製別人軟體教材,了解 電腦病毒傳染的發病原因。 (續下頁)

(35)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國民中小學教師 基本素養指標 教育部 (1999) 資 訊 課 程 專 業 素養 3. 能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了解網路傳送資料 的安全性,知道防火牆的功能與網路加密的 重要性,能遵守網路安全守則、尊重個人資 料保護法。 4. 能了解電腦為一般教學工具:了解資訊科技 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會電腦操作、並利用 電腦做教學活動,會利用電腦分析學生學習 成果,會利用電腦工具做級務工作之處理。 套 裝 軟 體 及 應 用 軟 體 操 作 素 養 1. 會使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與網路資源:了解 CAI 的效益與範圍,會評選課程相關 CAI,能 安裝 CAI 於電腦主機上,並做教學使用,能 利用 CAI 做各種輔助教學活動,會簡易上網 操作,並使用瀏覽器,會上網搜尋網路上的 補充教材,能下載、複製、編輯、存檔所搜 集的網路資料,能利用網路教材配合各科做 教學活動。 2. 會系統管理及學生資料處理:了解網路管理 的重要性,使用電腦系統管理學生資料及學 習資料,會利用校務系統進行教學管理並分 析研判學習成效,會使用校務系統出評量試 題進行教學評量。 3. 會系統操作及相關應用:會簡易安裝、文書 軟體操作,了解學校電腦系統、會操作電腦, 教室教學網路廣播系統,處理學生基本資料 登錄、及學輔導資料追蹤。 各 科 應 用 網 路 教學基本素養 1.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個人教學活動:會簡易 設定網路連結、以使資料快速擷取,會利用 簡報系統剪貼設計教學,利用網路配合各科 教學活動。 2.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參與互動式教學:會指 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學習,能與科任老師配 合協同教學活動,利用學校網頁做簡易互動 式學習活動,能利用電腦設備做班際、校際 之聯絡教學。 (續下頁)

(36)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國民中小學教師 基本素養指標 教育部 (1999) 各科應用網路 教學基本素養 3. 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遠距教學與活動:了解 遠距教學之意義與所需設備,會操作遠距教學所 需週邊設備,利用視訊會議功能、進行互動式遠 距學習活動。 中小學教師應具 備之資訊素養能 力指標 溫嘉榮等人 (2004) 知 識 資 訊 科 技 應用知識 1. 電腦網路經驗:具備資訊法規、資訊安全、 資訊倫理的知識。 2. 電腦網路資源:具備電腦網路資源應用、硬 體資源的知識。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知識 1. 規劃學習環境:了解電腦網路於教學的角色。 2. 課程的教與學:應用網路資源於課程教學、 教學管理的知識。 3. 教學媒體科技:具備多媒體基本與應用知識。 技 能 資 訊 科 技 應用技能 1. 電腦:具備電腦軟體應用、硬體資源應用、 維護電腦資訊安全的技能。 2. 網路:具備網路資源應用、維護網路資訊安 全的技能。 3. 媒體:具備使用媒體工具、管理媒體的技能。 資 訊 素 養 融 入 教 學 技能 1. 規劃學習環境:具備評估與規劃教學、評估 教學資源、製作多媒體教材的能力。 2. 課程的教與學:具備應用電腦與網路資源於 課程教學、應用問題解決法於教學的能力。 3. 評鑑:具備評鑑教學成效、學習成效的能力。 態 度 資 訊 認 知 態度 1. 資訊科技的接受態度:對資訊科技有用性與 易用性的態度。 2. 資訊人文倫理的態度:對資訊倫理、資訊法 規、資訊安全的觀感。 資 訊 學 習 態度 1. 學習資訊科技的態度:學習資訊科技的信 心、喜好、焦慮等。 2. 使用資訊科技的意願:運用資訊科技的意願 與評價。 教 學 應 用 的態度 1. 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融入教學的看法、資訊 融入教學的意願。 2. 運用資訊工具進行親師生溝通看法與意願。 (續下頁)

(37)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教師教育科技能 力指標 賴阿福等人 (2011) 操 作 教 學 設 備 和軟體工具 1. 具備數位教學設備與軟體工具的基本概念和 使用經驗。 2. 應用數位教學設備與軟體工具,提升教學有 效性和班級經營便利性,增加學生使用數位 工具的經驗。 3. 針對導入科技設備與工具軟體齁的教學有效 性和學生學習成果,調整科技設備之應用方 式。 4. 流暢運用數位教學設備與軟體工具進行跨領 域教學,促進學生數位工具整合應用的能力。 5. 創造新穎有效的數位教學應用模式,並作推 廣與交流。 應用數位教材 1. 具備數位教材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經驗。 2. 配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及策略,蒐集與應用現 有數位教材於教學中。 3. 具備改編數位教材與開發一般性數位教材的 能力。 4. 整合各種數位教材,提供學生多元的數位內 容。 5. 開發高互動性數位教材,有效應用於教學中。 發展活動 1. 具備數位教學及評量的基本概念和參與經 驗、認識軟性能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具 有數位公民素養及責任的基本概念。 2. 發展應用互動式數位化教學促進學生應用數 位工具進行有效學習、發展與應用數位教學 活動培養學生軟性能力、融入數位公民議題 建立學生正確的概念。 3. 結合多元工具和教材提供適合之學習模式、 並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設計與實施數位 教學和評量活動讓學生發展軟性能力、根據 評量結果修正適合的教學活動,關注學生在 校使用數位科技行為並提供適當的指導。 (續下頁)

(38)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教師教育科技能 力指標 賴阿福等人 (2011) 發展活動 4. 提供多元化、跨領域的教學活動與評測機 制、引發學生知識整合和應用能力,設計並 實施多元、跨領域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提升 學生軟性能力的整合應用能力,提供讓學生 發展數位公民行為的機會、促進學生將數位 公民概念力行於生活中。 5. 設計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發展自我學習 能力,透過課外的活動設計促進學生應用科 技、能夠延伸此能力在各領域的學習和日常 生活中,和學生共同探討數位公民素養及責 任的議題促使學生成為推動者。 發 展 教 師 學 習 力 1. 認識並認同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2. 積極參與校際型、區域型、國際型等各式教 育科技相關活動。 3. 熱衷在社群中分享數位化教學經驗並樂於 進行教學展示。 4. 在校或區域擔任科技化教學推動者或培訓 者,分享各種教育科技活動。 5. 掌握科技化教學趨勢,擅於接觸新科技並創 新應用 教師的教育科技 標準 引自賴錦緣 (2000) 科 技 的 操 作 與 概念 1. 具備科技的基本知識、概念和技能。 2. 具備持續增進科技知識的能力。 規 劃 學 習 環 境 和經驗 1. 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資訊科技設 計出適合的學習機會。 2. 應用當前教育科技的研究結果,規劃學習環 境。 3. 找尋資訊科技相關訊息及評估其適切性。 4. 管理與規劃資訊科技資源。 5. 規劃學生的學習環境的策略。 課程的教與學 1. 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資訊科技能力。 2. 運用資訊科技支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 略。 3. 利用資訊科技發展出學生高層次技能與創造 力。 4. 運用資訊科技管理學生的學習活動。 (續下頁)

(39)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教師的教育科技 標準 引自賴錦緣 (2000) 評估與評鑑 1. 利用資訊科技的各種評量方法評量學生的學 習成果。 2. 透過資訊科技蒐集、分析資料與結果的解 釋,來改進教學實務。 3. 運用多元評量方法,以決定學生利用資訊科 技進行學習、溝通的適切性。 生 產 率 和 專 業 實務 1. 利用資訊科技資源提升專業發展與終身學 習。 2. 持續評估和反思專業實務,以作為運用資訊 科技輔助學生學習之教學決定。 3. 利用資訊科技增加生產率。 4. 運用資訊科技與同事、家長、社區進行溝通 和合作,以豐富學生學習。 社會、倫理、法 律 與 人 類 方 面 的議題 1. 教導資訊科技使用上的法律、倫理觀念。 2. 應用資訊科技,促使不同背景、特質及能力 的學生能發揮潛能。 3. 辨別與確認並使用多樣化的資訊科技資源。 4. 促進資訊科技能安全且健康的使用。 5. 讓學生都能公平的使用資訊科技。 教育科技能力指 標 ISTE (2008) 促 進 並 鼓 勵 學 生 的 學 習 及 創 造力 1. 發展、支持創新思考與創造力。 2. 鼓勵學生透過數位工具探討日常生活議題並 解決問題。 3. 讓學生利用數位工具進行反思,以釐清在創 造過程的概念。 4. 藉由虛擬學習環境,讓學生、同儕能共同建 立知識。 設 計 和 發 展 數 位 時 代 的 學 習 經驗與評估 1. 透過數位工具與資源,設計教學,以提升學 生學習。 2. 建立多元豐富的科技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 探索感興趣的事物,並自行設定學習過程。 3. 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與數位工具和資源 的使用能力,提供個別化的教學。 4. 為學生進行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 (續下頁)

(40)

(承上頁) 來源 項目 指標 教育科技能力指 標 ISTE (2008) 建 置 數 位 時 代 的 學 習 和 工 作 模式 1. 將現有知識融入到新科技中並流暢操作數位 科技。 2. 同事、家長、學生、社區間一起利用數位工 具和資源,鼓勵學生創新。 3. 藉由數位工具,和同事、家長、學生做交流 與溝通。 4. 在學習中利用數位工具進行資料的搜尋、分 析與評量。 促 進 數 位 時 代 的公民和責任 1. 了解資訊數位科技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學生合適的數位工具與 資源。 3. 增進運用資訊科技的數位禮儀和社會互動責 任。 4. 利用數位工具與不同文化的同事、學生做互 動,發展出全球意識。 從上述資訊素養的指標中可知,國內外對教師的資訊素養主要從資訊的認 知、技能和情意來規劃,陳威助(2007)指出依據 IDC/World Times 對世界各國 資訊社會的評比中,我國為滑冰者(Skaters),即有先進的資訊、電腦、網際網 路,在社會基礎建設下充分享有資訊的益處。教育部(2008a)在「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中提到,依據 ISTE 所訂定的教師教育科技標準為指標,調查國 內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素養自評表之結果顯示,整體表現上教師在「教材準備及 資料蒐集」、「專業成長與自我學習」、「教導資訊倫理及安全知識」的表現上高 且整齊,「教材製作及硬體問題解決」能力較低,而在「規劃、教學與評量」 與「注重健康、安全與公平」的得分偏低。另外 ISTE (2008)公布了新的教師應 具備的教育科技能力指標,包括促進並鼓勵學生的學習及創造力、設計和發展 數位時代的學習經驗與評估、建置數位時代的學習和工作模式、促進數位時代 的公民和責任、參與專業成長和領導。綜合上述,目前國內教師資訊素養與國 外相較下,對於硬體設備、網路、資訊科技的知識、資訊科技的操作、資訊融

(41)

入教學、資訊倫理與安全等和國外相當,而在發展數位時代的學習模式,如營 造讓學生發揮創意與潛能的學習環境、運用合作方式結合社區資源促使學生學 習、對資訊科技的反思、資訊的終身學習等略不足於國外。

肆、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與多媒體教材製作

將資訊融入特殊教育是一種趨勢,可改善學生的學習問題,也能提升學生 的學習成效(王國華,2003;蘇琲雯,2001)。而要將資訊應用於教學中,教師 需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與能力,溫朝貴、林珊如(2010)研究發現特殊教育教師 的資訊素養高,教學效能也較高。丁郁音(2008)認為特殊教育教師的資訊能力 為運用網路於教學、操作各種軟體、教學軟體的選用及設計、基本硬體與周邊 設備操作、電腦管理教學、了解資訊的價值與倫理、設計程式等能力。楊佩蓁 (2009)指出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對資訊的認知、操作、應用、整合、倫理等能 力。根據上段所提一般教師的資訊素養,其應也是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資訊素 養,特殊教育教師由於在課程多為自編教材,因此更需具備一定程度的資訊素 養能力,以下根據前面所述一般教師的資訊素養結合多媒體教材製作上應具有 的資訊能力,研究者歸納出特殊教育教師在在製作多媒體教材上應具備的資訊 素養如下: 一、電腦基本操作素養:多媒體教材都是使用電腦來進行製作,因此教師應具 有對電腦的作業系統的了解、能做簡易的安裝、故障時簡單排除、電腦安 全的維護。 二、軟體的選用與操作素養:多媒體教材的製作需使用軟體,如文書軟體、影 像軟體、視訊媒體、動畫媒體、多媒體網頁等,因此教師應具有要使用何 種軟體、如何操作的資訊素養。 三、網際網路使用素養:多媒體教材是結合圖片、影像、聲音、動畫、視訊等 素材,而這些素材的常是透過網際網路來找尋,需要會使用瀏覽器,進行 下載、存檔等操作,使用網路進行互動,因此教師應具備網際網路的素養。

(42)

四、資訊融入素養:多媒體教材製作完成後,便是將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如 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使用何種設備呈現、如何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等,因此教師應具備規劃資訊融入教學的素養。 五、資訊倫理素養:多媒體教材製作因為會從網路下載媒材,媒材涉及智慧財 產權,媒材的下載是否合法;製作教材有時會使用到學生的照片與個人資 訊,使用時是否考量個人資料的保護等,因此教師應具備資訊倫理的素養。 國內有關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王莉婷(2001)以問卷調查法 調查桃園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之資訊科技素養,陳韋穎(2003)以文獻分析及問 卷調查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溫朝貴、林珊如 (2010)以問卷調查法調查嘉義市國中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 關。王莉婷(2001)指出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資訊素養在性別上男性教師高於女 性教師;年齡上 30 歲以下高於 31 歲以上;專業教育背景上特殊教育系高於其 他組別;任教班級型態上資源班、啟智班高於巡迴班之教師;資訊教育背景上 曾修習電腦學分高於未有資訊專業證明者,有資訊融入教學經驗高於沒有經驗 之教師。陳韋穎(2003)指出特殊學校教師的資訊素養在性別上男性教師高於女 性教師,年齡上 30 歲以下高於 41 歲以上、31-40 歲高於 51 歲以上;任教類別 上啟智類高於啟聰類;服務年資上 1-10 年高於 20 年以上;擔任職務上網路應 用能力教師兼任行政高於專任教師;資訊教育背景上已修過電腦 12 學分以上 高於未修過;有資訊融入教學經高於沒有經驗之教師;在家中擁有電腦及能上 網高於沒有之教師。溫朝貴、林珊如(2010)指出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的資訊素養 在年齡上 40 歲以下高於 51 歲以上;服務年資上 15 年以下高於 16 年以上之教 師;特殊教育背景上有特教相關背景高於無特教背景之教師;任教類別上身心 障礙班高於資賦優異班之教師。整理如表 2-2。

(43)

表 2-2 不同背景與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關係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王莉婷 (2001) 問卷調查 桃園縣國小特殊 教育教師 1. 性別:「整體」、「電腦軟體、套裝軟體 及電腦周邊設備」、「網路使用」、「科技 輔具及教學應用」有顯著差異,皆男性 教師高於女性教師。 2. 年齡:「整體」、「電腦軟體、套裝軟體 及電腦周邊設備」30 歲以下高於其他 組別,「網路使用」、「科技輔具及教學 應用」30 歲以下高於 31-40 歲、51-60 歲。 3. 特教班服務年資無顯著差異。 4. 專業教育背景:「整體」、「電腦軟體、 套裝軟體及電腦周邊設備」、「網路使 用」特教系畢業高於其他組別,「科技 輔具及教學應用」特教系與特殊教育學 分班高於尚未修習特教學分。 5. 擔任班級型態:「整體」資源班高於巡 迴班,「電腦軟體、套裝軟體及電腦周 邊設備」資源班高於巡迴班、「網路使 用」無顯著差異,「科技輔具及教學應 用」資源班高於巡迴班。 王莉婷 (2001) 問卷調查 桃園縣國小特殊 教育教師 6. 參加資訊研習時數無顯著差異。 7. 資訊教育背景:「電腦軟體、套裝軟體 及電腦周邊設備」曾修習電腦 2 學分以 上高於未獲任何資訊專業證明,「整 體」、「網路使用」、「科技輔具及教學應 用」無顯著差異。 8. 資訊融入教學經驗:有經驗高於無經 驗。 9. 家中是否有電腦無顯著差異。 陳韋穎 (2003) 文獻分析 問卷調查 特殊教育學校教 師 1. 性别:「整體」、「電腦軟硬體及周邊設 備操作」、「資訊融入教學」、「網路應 用」、「資訊整合能力」男性教師高於女 性教師、「資訊態度」無顯著差異。 (續下頁)

(44)

(承上頁)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韋穎 (2003) 文獻分析 問卷調查 特殊教育學校教 師 2. 年齡:「整體」、「資訊融入教學」30 歲 以下高於 41-50 歲、51 歲以上,31-40 歲高於 51 歲以上;「電腦軟硬體及周邊 設備操作」、「網路應用」30 歲以下高 於 41-50 歲、51 歲以上,31-40 歲高於 41-50 歲、51 歲以上;「資訊整合能 力」、「資訊態度」無顯著差異。 3. 任教類別:「整體」、「電腦軟硬體及周 邊設備操作」、「資訊融入教學」、「網路 應用」啟智類高於啟聰類,「資訊整合 能力」啟智類與啟仁類高於啟聰類,「資 訊態度」無顯著差異。 4. 服務年資:「整體」、「電腦軟硬體及周 邊設備操作」、「資訊融入教學」、「網路 應用」1-2 年、3-5 年、6-10 年高於 20 年以上、「資訊整合能力」、「資訊態度」 1-2 年高於 20 年以上。 5. 擔任職務:「網路應用」教師兼行政工 作高於專任教師,其他無顯著差異。 6. 特殊教育背景無顯著差異。 7. 資訊教育背景:「整體」、「電腦軟硬體 及周邊設備操作」、「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整合能力」已修習電腦 12 學分 以上高於未修習電腦 12 學分以上,「網 路應用」、「資訊態度」無顯著差異。 8. 參加資訊研習時數:「整體」、「電腦軟 硬體及周邊設備操作」、「資訊融入教 學」、「網路應用」、「資訊整合能力」、「資 訊態度」36 小時以上高於 12 小時以內。 9. 資訊融入教學:有經驗高於無經驗。 10. 家中擁有電腦情形:「整體」、「電腦軟 硬體及周邊設備操作」、「資訊融入教 學」、「網路應用」、「資訊態度」有電腦 高於無電腦。 11. 家中電腦上網:有上網高於無上網。 (續下頁)

(45)

(承上頁)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溫朝貴 林珊如 (2010) 問卷調查 嘉義市國中特殊 教育教師 1. 性別無顯著差異。 2. 年齡:「整體」、「軟硬體操作能力」、「展 現教學資源」30 歲以下、31-40 歲高於 51 歲以上,「資訊融入教學」、「資訊整 合能力」無顯著差異。 3. 服務年資:「整體」、「軟硬體操作能 力」、「展現教學資源」、「資訊融入教 學」、「資訊整合能力」皆 5 年以下、6-10 年高於 16-25 年、26 年以上。 4. 最高學歷無顯著差異。 5. 特殊教育背景::「整體」、「軟硬體操 作能力」、「展現教學資源」有特殊教育 背景高於無背景,「資訊整合能力」、「資 訊融入教學」無顯著差異。 6. 擔任職務無顯著差異。 7. 任教類別::「整體」、「展現教學資源」、 「資訊融入教學」、「資訊整合能力」身 心障礙組高於資賦優異組,「軟硬體操 作能力」無顯著差異。 8. 資訊教育背景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特殊教育教師的資訊素養與特殊教育多媒體教材製作的能力息 息相關,而不同的背景也會影響特教師的資訊素養,因此教師的不同背景對多 媒體教材的製作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本研究的教師背景變項歸納為性別、 年齡、特教任教年資、學歷背景、服務地區、學校規模、服務班別、職務身分、 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時數、利用電腦製作教材或教學相關時間。Anderson 和 Petch-Hogan (2001)的研究結果顯示,若特殊教育教師具備充分的資訊科技經驗 及能力,將對科技應用在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上有提升作用,藉由科技與運用 科技輔助工具的善加使用來增進學習效果。所以良好的資訊素養能力能使特殊 教育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上較省時省力,製作出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進 而使教學成效顯現出來。

(46)

第二節 多媒體教材設計的內涵與原則

隨著網路與資訊科技快速的發展,電腦對各式各樣的媒體處理日益進步, 將多媒體運用於學習環境,成為教學上的新方向(Sankey, 2003),而多媒體的發 展成為現今的新趨勢,經由圖片、動畫、音效等素材的加入,讓教材變得多元 生動豐富。多媒體的工具與呈現方式的種類多元,都可提供給教師做教材設計 的參考。電腦多媒體具有豐富的視覺、聲光、色彩等動態效果的畫面,能提供 符合學生不同程度、學習速度與需要的回饋,且能和學生做互動,若能善加利 用多媒體,可以彌補學生學習上的缺陷,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理解(Mayer, 2003)。以下將說明多媒體的內涵、多媒體教材應用於特殊教育。

壹、多媒體的內涵

一、多媒體的定義與發展 多媒體(multimedia)是將圖形、文字、聲音、影像、影片、動畫、視訊等素 材整合成媒體來進行傳播資訊,即結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各種形式媒體的應用, 具有多元的表現方式(王緒溢、吳權威,2003;Mayer, 2002)。多媒體能使人體 會到影音聲光效果,是一種多重視聽表現的創作,能透過電腦與人進行交談互 動的溝通系統(梁采汝,2013)。 現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運用在各種系統上,目前常見的類型如下分類 (吳南真,2007;李偉新,2002;吳燦銘、鄭苑鳳,2011;梁采汝,2013;張 霄亭,2002): (一)多媒體簡報:針對特定對象、主題製作簡報系統,可用在個人報告、產品 說明、企劃等,只要透過彩色投影設備,便可播放簡報內容。 (二)互動式多媒體:能讓使用者接受回饋和自行設定操作的媒體,如果當中提 供超連結的網址,就稱為超媒體,如國家公園的導覽系統、全國藝文活動 系統等,都設計了互動的介面。

(47)

(三)虛擬實境:利用電腦與特殊裝備模擬的 3D 技術,讓使用者擬真的景象互 動,能有多重感官的體驗,如電影的星際大戰、阿凡達,有些還可用於太 空飛行、飛機飛行教學和訓練等。

(四)多媒體網路:經由全球資訊網(Word Wide Web)的建構傳播多媒體訊息, 如 BBS、部落格、VLOG。 (五)專家系統:整合專家的智慧與經驗的軟體套件,用來教導使用者解決複雜 的問題。 (六)電子書:一種多媒體的教材,將紙本圖書或各種資料數位化、電子化、結 構化、系統化的過程,使用者用平板電腦、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 來閱讀瀏覽(吳燦銘、鄭苑鳳,2011)。 (七)APP:APP 的縮寫是 application,主要針對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所開發 的一種移動式電子設備上的應用程式,透過網路下載,它的內容涵蓋日常 生活的各項需求,如遊戲、教育等(梁采汝,2013)。 二、多媒體設計工具 多媒體要產生出作品時,所需要具備的就是工具,而多媒體設計的工具有 很多,如文書軟體、影像媒體、視訊媒體、動畫媒體、多媒體網頁等,說明如 下(王緒溢、吳權威,2003;吳燦銘、鄭苑鳳,2011;梁采汝,2013): (一)文書軟體: 文字是表達最精準的媒體元素,若在文字編排時把資訊分類並做單元化處 理,可以減少使用者閱讀的負擔(黃蕙霜,2010),林昆範(2007)指出良好的視 覺動線、適切的字型、畫面的一致性安排,能有效呈現想表達的內容。例如微 軟 Officie 系列中的 Word 和 PowerPoint,Word 用來做文件的編輯,有各種文 字,可設計各樣的表格,也能製作海報、傳單、卡片或者文件校閱、網頁發佈 等。PowerPoint 為簡報軟體,可以製作出靜態文字、圖片或加入音訊、影片等 具有動態效果的簡報。

(48)

用者文件的處理與應用,有完善的文書設定功能,如字型的加粗、變更、縮排, 也能新增表格,並做表格的編輯和背景顏色的變更,最後將文件儲存在雲端上, 方便隨時隨地的修改及存取。 (二)影像媒體: 影像的呈現能表達各種抽象、隱喻的概念,讓教學的內容更具體(張梅鳳, 2010;羅綸新,2002)。影像技術透過形狀和色彩組合而成,利用電腦和周邊 設備將圖片或照片等靜態圖像予以編輯、修改及處理,來產生不同的影像效果。 例如 PhotoShop 適合影像的合成,可將圖片調整大小、色彩、去背、剪裁、變 形,在圖層間各種變化、轉換格式等;而友立出品的 PhotoImpact 提供了各種 影像色彩轉換和數位暗房的編修,內附很多套裝修飾的效果,能在數位影像上 快速修片,製作出各種圖形及特效的影像效果。 (三)視訊媒體: 視訊將一連串的靜態影像以電子訊號方式捕捉,經由螢幕等播放連續性序 列影像。顏才富(2007)指出影片能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學習者從微觀或 鉅觀的角度來觀察各種現象,常被用在教學中。例如 Video Editor 能整合多媒 體所有元件及素材,它的素材包括字幕、聲音、影像、視訊……等等,並且內 建許多轉場、移動路徑、視訊濾鏡……等等特效效果,建立最後的視訊檔案。 威力導演能做影片背光、光源的修正、調整白平衡,讓影片維持應有的色 彩及亮度,使影片具有高畫質,看起來更細緻與清晰,並且有慢動作播放、多 聲道環場音效的效果。 會聲會影可經由手動工具控制編輯作業,或透過剪輯精靈編輯相片或視訊, 更可在視訊上畫圖、繪製及寫字,藉由行動裝置或 Youtube 上傳分享。 (四)動畫媒體: 動畫是將許多張具有些微變化的靜態圖片,利用眼睛有視覺暫留的特質, 以快速播放的方式,讓圖片看起來像是動了起來。動畫能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在教學上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提供立即回饋,若設計適當,能激起學習者探

(49)

究的動機(Barfield, 2004;Gilutz & Nielsen, 2002)。例如 Flash 屬於 2D 動畫軟 體,能簡單製作連續性及互動式動畫,並同時加入影音效果,先有腳本故事, 然後將元件庫中的圖像、影片片段、聲音……等元件在編輯區編輯,再規劃各 個場景出現的順序。 3ds Max 為 3D 電腦繪圖軟體,能做塑型、材質貼圖、動畫調整、彩現、 FX 特效功能等等,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如遊戲開發、室內設計、影視廣告等。 After Effects 使用彈性靈活的工具製作出炫麗的動畫影像及視覺效果。 (五)多媒體網頁

建立在 Internet 的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只要藉由 Word Wide Web 就可以 連結世界的所有資訊。網頁製作的工具如 FrontPage 提供使用者管理與建置網 站、設計版面、發佈訊息等。 Dreamweaver 具有設計互動式網頁的功能,可以快速輕鬆編排網頁版面, 也能加入像是 Photoshop 或 Flash 動畫等檔案。 三、多媒體的特色與限制 (一)多媒體的特色 多媒體在教學上提供豐富的圖形、文字、聲音、影像、影片、動畫、視訊 等多元化的教材,讓學習者從多種管道獲取學習資訊,藉由多媒體呈現的聲光 效果、互動性,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提高動機及興趣,增加學習的印象(李 偉新,2002)。溫嘉榮(1996)提到多媒體提供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讓教學變 得有聲有色,可以符合個別化需求,也使學習成為主動式而非被動的接收者。 另外多媒體是欲將要教導的教材生動化、趣味化,對於課程內容較抽象的概念, 以圖片或動畫加以說明,使學習者獲取真實的學習經驗(張泰山,1998)。多媒 體具有以下的特色: 1. 反覆學習與練習:多媒體課程內容、練習題庫,可以重複使用、操作和練 習,電腦亦能提供答案正確與否的相關線索,學習者可根據線索繼續嘗試 學習,而電腦不會因學習者的錯誤而給予指責和嘲笑,也不用擔心同儕的

數據

表 4-30 不同「任教年資」之教師在多媒體教材製作需求各層面差異分           析表 .............................................
表 2-2  不同背景與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素養關係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王莉婷  (2001)  問卷調查  桃園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者問卷收回後,剔除無效問卷,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統計軟體, 將有效問卷登入電腦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以瞭解正式問卷的可靠性和適切性。 茲將本研究所採取的各項統計方法描述如下。  壹、量的分析  一、敘述統計  (一)次數分配表、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  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算術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有效樣本之教師背景變 項教師,包含性別、年齡、特教任教年資、學歷背景、服務地區、學校規模、 服務班別、職務身分、參加多媒體教材研習
表 4-2  臺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工具分析表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觀察值百分比  無製作過多媒體教材  4  .7  1.9  文書軟體  198  32.4  95.2  影像媒體  155  25.3  74.5  視訊媒體  75  12.3  36.1  動畫媒體  32  5.2  15.4  多媒體網頁  34  5.6  16.3  套用現有多媒體教材軟體  111  18.1  53.4  其他  3  .5  1.4  二、製作多媒體教材的原因      臺中市國小特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 Facilitating Field Studies in Hong Kong.. • PBL – A New Mode of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