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作業程序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作業程序之研究"

Copied!
1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柯皓仁. 博士.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作業程序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igital Archiving Process for Performing Arts Groups. 研究生:林芳伶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一 月    .

(2)    .

(3) 摘要 表演藝術產業孕育豐富的文化資產,表演藝術團體運用有限的資源保存其 作品,若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化,進行數位典藏,將能讓表演藝術此一豐富 的文化資產得以長久保存。本研究旨在探究已實施數位典藏之表演藝術團體的 經驗,包括導入動機、導入前後工作流程與組織之差異及面臨之困難問題、後 續效益與加值應用;對於未實施數位典藏表演藝術團體,則瞭解其未導入的原 因及導入意願,並期藉由已導入團體之經驗,做為未導入者之參考;對於曾與 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的學界或文化機構,則瞭解其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 數位典藏之模式。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問十 位受訪者,其中包含七家表演藝術團體、兩家學術單位與一家文化機構,研究 結果發現:(1)表演藝術團體主要受外在、內在因素影響與提升作品內容價 值而導入數位典藏;(2)制定數位檔案規範有助於表演藝術團體之資料管理; 在導入數位典藏時,表演藝術團體多採任務編組之方式進行;(3)著作權為 數位典藏重要之課題;(4)表演藝術團體與學界跨領域合作,並建立團隊領 導中心,以進行數位典藏;表演藝術團體從數位典藏實作當中獲得合作經驗; (5)數位典藏建置有益提升表演藝術團體曝光度;(6)數位典藏建置對加值 應用之助益有待觀察評估;(7)經費不足為表演藝術團體未導入數位典藏之 關鍵,產學合作提高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之意願。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表演藝術團體與政府單位提出建議,在表演 藝術團體方面,建議以專案尋求與具備數位典藏經驗之學術單位或文化機關的 合作機會;政府單位方面,期望政府能夠指定專責部會,如文建會,來輔導表 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未來研究建議則有:(1)採用問卷普查對更多表 演藝術團體資料保存與數位典藏情形進行瞭解;(2)國內表演藝術團體是否 可能發展如柏林愛樂之線上購票欣賞表演的機制;(3)針對數位典藏所產生 之後續效益與應用成效進行探究。 關鍵詞:表演藝術團體、數位典藏、工作流程、內容分析. i  .

(4) ii.

(5) Abstract Performing art organizations cultivate rich cultural assets. Performing arts groups utilize limited resources to reserve their works. If they can adopt digitalization to their works and establish digital archives, rich cultural assets can be reserved for a long term.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s of performing arts groups which have created digital archives, including motivations, processes, organization change, difficulties, benefits, and value-added applications. For those which have not yet create digital archive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ir reasons and thoughts. In addition, for academic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the experiences of cooperating with performing arts groups to establish digital archives, this thesis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operation models. This thesis adop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conducts th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data. Ten interviewees, including seven performing arts groups, two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one cultural institution, are contacted. The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1) The primary motivations of introducing digital archives by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are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ir work value.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digital files will help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to manage their data. The method of mission groups is majorly adopted by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digital archives. (3) Copyright is one significant issue of digital archives. (4) To develop digital archives,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usually cooperate with academic teams and therefore acquire relevant experience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5)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will aid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to gain publicity. (6)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are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added applications. (7) The absence of sufficient funds is the key reason why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failed to introduce the digital archives.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 groups and the academy will increas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to launch the digital archives proje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performing arts groups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 terms of performing arts groups, it suggests that they can look for project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with academic iii.

(6) departmen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at have experiences in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s. In term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designate a dedicated department, such as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CCA), to help performing arts groups adopt digital archives. Thre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1) Conduct questionnaires to genera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performing arts groups in creating digital archives. (2) Understand whether performing arts groups in Taiwan can follow the example of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to develop online real-time system for watching performances. (3) Investigate the follow-up benefits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utilizing digital archives in value-added applications. Keywords: Performing Arts Groups, Digital Archives, Workflow, Content Analysis. iv.

(7)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數位典藏工作流程 ................................................................................................. 7  第二節 導入數位典藏的實務探討 ................................................................................... 25  第三節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的數位典藏 .......................................................................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6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4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2  第四章 表演藝術團體網站內容分析 ...................................................................................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規劃 ........................................................................................... 55  第二節 內容分析結果 ....................................................................................................... 65  第三節 小結 ....................................................................................................................... 71  第五章 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 ............................................................................................... 75 . v.

(8) 第一節 研究對象簡介 ....................................................................................................... 75  第二節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的動機 ................................................................... 78  第三節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的投入過程 ........................................................... 86  第四節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的後續探討 ......................................................... 10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10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17  第一節 結論 ..................................................................................................................... 117  第二節 建議 ..................................................................................................................... 122  參考文獻 ............................................................................................................................... 126  附錄 ....................................................................................................................................... 13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 131  附錄二 訪談邀請函 ......................................................................................................... 135  附錄三 訪談錄音同意書 ................................................................................................. 138  附錄四 編碼表 ................................................................................................................. 139 . vi.

(9) 表次 表 2- 1 各類物件工作流程的共同性 ...................................................................................... 8 表 2- 2 影像檔數位化規格 .................................................................................................... 10 表 2- 3 視訊檔數位化規格 .................................................................................................... 11 表 2- 4 聲音檔數位化規格 .................................................................................................... 11 表 2- 5 文字資料數位化規格 ................................................................................................ 12 表 2- 6 數位化製作可能的作業模式 .................................................................................... 14 表 2- 7 掃描器比較表 ............................................................................................................ 14 表 3- 1 受訪對象列表 ............................................................................................................. 52 表 4- 1 表演藝術團體研究對象列表 ..................................................................................... 56 表 4- 2 類目訂定依據 ............................................................................................................ 58 表 4- 3 三位編碼者針對隨機取樣的三個表演藝術團體網站進行編碼之同意數對照表 60 表 4- 4 隨機取樣編碼者之相互同意程度對照表 ................................................................ 60 表 4- 5 消息來源功能項 ........................................................................................................ 61 表 4- 6 表演藝術團體資訊功能項 ........................................................................................ 61 表 4- 7 表演藝術團體作品資訊功能項 ................................................................................ 61 表 4- 8 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服務功能項 ................................................................................ 62 表 4- 9 社交網路功能項 ........................................................................................................ 62 表 4- 10 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功能項 .................................................................................. 63 表 4- 11 其他功能項 .............................................................................................................. 64 表 4- 12 消息來源功能項分析結果 ...................................................................................... 65 表 4- 13 表演藝術團體資訊功能項分析結果 ...................................................................... 66. vii.

(10) 表 4- 14 表演藝術團體作品資訊功能項分析結果 .............................................................. 66 表 4- 15 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服務功能項分析結果 .............................................................. 67 表 4- 16 社交網路功能項分析結果 ...................................................................................... 68 表 4- 17 表演藝術團體網站提供的社群網站種類 .............................................................. 69 表 4- 18 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功能項分析結果 .................................................................. 69 表 4- 19 其他功能項分析結果 .............................................................................................. 70 表 4- 20 內容分析結果一覽表 .............................................................................................. 72 表 5- 1 表演藝術團體未導入前的情況 .............................................................................. 109  表 5- 2 表演藝術團體未導入之原因與導入意願 .............................................................. 110  表 5- 3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之動機 ...................................................................................... 111  表 5- 4 表演藝術團體與學術單位分工情形 ...................................................................... 112  表 5- 5 表演藝術團體面臨之困難與問題 .......................................................................... 113  表 6- 1 數位計畫撰寫經驗 .................................................................................................. 123. viii.

(11) 圖次 圖 2- 1 數位內容建置專案執行工作分解範例 ...................................................................... 8 圖 2- 2 數位化典藏工作流程 .................................................................................................. 9 圖 2- 3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採用都柏林標準 ................................................ 17 圖 2- 4 以 Dublin Core 為核心之設計理念 .......................................................................... 18 圖 2- 5 數位典藏系統之模組架構 ........................................................................................ 21 圖 2- 6 統整式數位知識內容建構流程 ................................................................................ 22 圖 2- 7 故宮 e 學園 ................................................................................................................ 24 圖 2- 8 數位化工作流程與實務 ............................................................................................ 30 圖 2- 9 雲門舞集數位典藏首頁 ............................................................................................ 32 圖 2- 10 雲門舞集舞作人物 .................................................................................................. 32 圖 2- 11 雲門舞集舞作年表 .................................................................................................. 33 圖 2- 12 雲門舞集進階檢索畫面 .......................................................................................... 33 圖 2- 13 雲門舞集舞作首頁畫面 .......................................................................................... 34 圖 2- 14 雲門舞集照片瀏覽 .................................................................................................. 34 圖 2- 15 雲門舞集後設資料 .................................................................................................. 35 圖 2- 16 優人神鼓數位典藏首頁 .......................................................................................... 36 圖 2- 17 優人神鼓周邊商品畫面 .......................................................................................... 36 圖 2- 18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介紹畫面 .................................................................................. 37 圖 2- 19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介紹 .......................................................................................... 37 圖 2- 20 優人神鼓經典作品-金剛心介紹............................................................................. 38 圖 2- 21 優人神鼓數位典藏畫面 .......................................................................................... 38. ix.

(12) 圖 2- 22 優人神鼓後設資料 .................................................................................................. 39 圖 2- 23 柏林愛樂檢索與典藏畫面 ...................................................................................... 40 圖 2- 24 數碼音樂廳首頁 ...................................................................................................... 40 圖 2- 25 柏林愛樂串流視像測試(一) .............................................................................. 41 圖 2- 26 柏林愛樂串流視像測試(二) .............................................................................. 41 圖 2- 27 柏林愛樂票券種類 .................................................................................................. 42 圖 2- 28 紐約公共圖書館進階檢索介面 .............................................................................. 43 圖 2- 29 紐約公共圖書館檢索結果畫面 .............................................................................. 43 圖 3- 1 研究實施流程圖 ........................................................................................................ 48  圖 3- 2 研究架構圖 ................................................................................................................ 49  圖 4- 1 內容分析法流程與步驟 ............................................................................................ 55 圖 5- 1 導入前的工作流程 .................................................................................................... 87  圖 5- 2 導入後的工作流程的轉變 ........................................................................................ 89  圖 5- 3 數位典藏的工作流程 ................................................................................................ 89 . x.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伴隨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網路寬頻時代的普及,根據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 訊中心 2010 年所公布的調查報告(TWNIC, 2010),截至 2010 年 2 月 12 日為止, 臺灣上網人口約有 1,622 萬,寛頻使用普及率已達到 67.21%;Internet World Stats 至 2009 年的統計則指出(Internet World Stats, 2010),臺灣網際網路的使用者約 佔了總人口 65.9%。從上述數據顯示臺灣民眾對於網路有一定的倚重程度,且網 路也改變了以往資訊傳播的途徑,使人類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可透過網際網路傳遞 到全世界。透過搜尋引擎的檢索可獲得越來越多元的資訊,如文學、音樂、戲劇、 舞蹈、美術、電影、建築、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主題,其中不乏包括文字、影像、 聲音、視訊等不同的媒體類型。而網際網路的價值藉由這些豐富且珍貴的內容而 得以彰顯。 所謂數位典藏乃是將有保存價值之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運用數位化技術予以 保存及應用,進而透過網際網路加以傳播(蔡永橙、邱志義,2007)。人類所創 造的知識與文化是相當寶貴的資產,透過資訊科技加以保存處理、傳播並應用, 可加速知識的傳播與交流,並為這些資產創造彰顯出屬於它們的價值,此乃為何 要進行數位典藏的原因,也因此,許多機構漸漸開始重視數位典藏,並投入數位 典藏計畫,將機構中的資料予以數位化。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開始重視休閒與生活品質,表演藝術展現 了美學創意與人文意涵,而透過表演藝術的欣賞更可提升人與人間情感的交流, 因此表演藝術逐漸成為休閒活動的重要一環。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中,「音樂與 表演藝術」屬於其中的一項,也是政府多年來輔導的產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對於表演藝術業務之推展目標(文建會,2009),乃在於「促進表演藝術環境 1.

(14) 均衡發展,培育藝文創作人才,增加藝文欣賞人口,並透過扶植國內專業演藝團 隊永續經營,達到提昇專業創作及展演水準的目的,未來更希望可普及表演藝術 欣賞人口,整合表演藝術資源」。 表演藝術產業孕育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產,但表演藝術乃世所公認難以保存 的藝術形式之一,且屬於時間性的表演藝術,一旦舞臺幕落,其表演的作品也會 隨之消逝,加以表演藝術往往綜合了音樂、服裝、燈光、舞臺等藝術元素而成, 故而保存表演藝術的難度極高。另一方面,表演藝術團體多為非營利性的組織, 其經營收入的來源包括票房收入、演出收入、文建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或其 他政府單位補助與企業或個人贊助、周邊商品收入等。資金不足、人員流動率高、 演出頻繁等因素,更使資料的積累與整理成為表演藝術團體的噩夢,遑論數位典 藏。在 2008 年初因為雲門舞集的一場大火,讓雲門舞集許多珍貴的表演作品與資 料毀壞,讓臺灣許多表演藝術團體驚覺到保存表演作品、進行數位化典藏的重要 性。基於上述,若表演藝術導入數位化,進行數位典藏,將能讓表演藝術這項豐 富的文化能長久保存並永續經營,更有利於後續的加值應用。 1998 年起,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首先推動「數位博物館(Digital Museum)」計畫(TELDAP WIKI, 2009);2002 年起,進一步推動「數位典藏 國家型科技計畫」,2003 年至 2007 年,推動「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目 標是將國家典藏文物進行數位化,建立資料庫進行數位典藏,並透過網路媒體的 特性,與全民分享國家資源;於 2008 年起整合兩項國家型科技計畫為「數位典藏 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除了中央研究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 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史博物館、國立臺 灣大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機構參與該國家型科技計畫外,為了擴大數位 化的成果,因此對外公開徵選,讓學術機關或民間機構亦能參與,主要工作在於 補助並協助有興趣參與數位典藏內容開發工作的機構,建置各類型典藏品的數位 化資料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0)。 2.

(15) 公開徵選計畫乃是由學術機關單獨或學術機關與典藏機構合作執行,計畫執 行的年限以年為限且需要經過審查,因此每年能夠參與的機構有限,許多民間機 構若要建置數位典藏更是要從零開始、自行摸索,使得民間機構於建置數位典藏 增添了許多困難。在本研究進行前,研究者觀察許多表演藝術團體的官方網站, 發現大多網站尚未架設數位典藏系統,僅提供簡單的表演作品介紹、照片、影音 資料等瀏覽或下載。因此,為了讓表演藝術團體進行數位化,民眾在欣賞表演後, 可獲得後續的作品資訊以及與表演團體、其他藝術同好,進行對話討論、分享和 互動,故引發研究者進行本研究之動機,擬針對表演藝術團體進行數位典藏進行 的程度加以調查。有鑑於此,本研究乃分成三方面進行:一、訪談目前已建置數 位典藏的表演藝術團體,瞭解他們建置數位典藏與資料庫的經驗,瞭解導入的動 機、導入後工作流程與組織的轉變、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二、訪談未實施 數位典藏的表演藝術團體,瞭解他們未導入數位典藏的原因及面臨的困境,並期 望藉由已導入數位典藏之表演藝術團體的經驗,做為未導入者的參考;三、訪談 曾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的學界或地方文化機關,瞭解其與表演藝術團體 合作進行數位典藏的模式。期望藉由本研究的成果,提供表演藝術團體參考,激 勵更多表演藝術團體邁入數位典藏的行列。. 3.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數位典藏是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知識、技術、人力的工作,本研究係探討表演 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之相關作業程序。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的動機與工作流程、組織的轉變。 二、 瞭解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以及與學 術單位/地方文化機關合作的模式。 三、 探討數位典藏的建立與後續效益、加值應用的影響關係。 四、 瞭解表演藝術團體未實施數位典藏的原因與意願,希望讓表演藝術團 體重視數位典藏,逐步邁向數位典藏。.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針對以下研究問題進行探究: 一、 已導入數位典藏的表演藝術團體,欲了解以下問題: (一)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的動機為何? (二) 導入數位典藏後工作流程、組織的差異為何?過程中有面臨到何種 問題與困難? (三) 與學界/地方文化機關進行數位典藏的合作模式為何? (四) 建立數位典藏的後續效益為何?對於加值應用是否有所助益? 二、 尚未導入的表演藝術團體對於導入的意願為何?尚未導入的原因為 何?. 4.

(1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 數位典藏係指將有保存價值之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透過數位化科技技術予以 保存及應用。數位典藏乃是以網際網路為媒介,以文化資產為內涵,利用資訊技 術為工具,所打造的數位資料庫(蔡永橙、邱志義,2007)。. 二、.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 《世界辭典百科全書》(世界辭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中定義表演 藝術為:「提倡以藝術家之身體及行為,直接表達其思想與感受;由於其配合了 各種來自現實環境中的聲、光、時、空等因素,被認為是傳達意念更強有力的創 作方法。」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手冊 5 表演藝術(吳素芬、紀家琳等,2009) 則認為:「凡以人的動作過程,符合美的原則,能表達出某種思想、感情和事物, 並於當時能給予人以美的感受者。」綜合上述,「表演藝術」一詞簡言之就是須 經過演出者表演而完成的藝術。演員依照事先定義的情境與角色,自身融入情境 中,並運用語言、動作、聲音等等創造出角色的形象而表達出的藝術。. 三、. 數位化 (Digitalization). 將文字或圖像經由數位掃描器、數位照相機的轉換,而成為電腦所能處理的 數位數據(陳俞妏,1994)。數位化對象不侷限於文字、圖表、文字等紀錄,任 何物品的形式均可數位化。. 四、. 後設資料(Metadata). 一般泛稱為「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 (Weibel, Godby, & Miller, 1995),可對資料加以描述、詮釋,華文區域對於 Metadata 多譯為「詮釋資料」、 5.

(18) 「超資料」、「元資料」、「元數據」、「後設資料」等不同辭彙,本研究使用 「後設資料」一詞。其功能在於將一群複雜的資料給予結構化的替代資訊,建立 資料間的相互關係,提供檢索再利用。(蔡永橙、邱志義,2007). 五、. 工作流程(Workflow). 本研究所指工作流程為機構進行數位典藏所必須執行之一連串數位化的工作 項目。.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希望透過其數位典藏相關的工 作經驗探討,輔以瞭解其他表演藝術團體尚未實施數位典藏之因與導入意願為 何,期讓表演藝術產業能夠重視數位典藏,一步步邁向數位典藏。 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以立意抽樣的方式來決定訪談對象,因此並無法 涵蓋到所有的表演藝術團體。. 二、. 本研究對於數位典藏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數位典藏系統的缺字問題、及 委外工作流程的部分,不進行深入的探討。. 6.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對於藝術類的數位典藏工作流程作一介 紹,包括前置作業、作品數位化、後設資料標準訂立與編目、資料儲存與管理、 傳播與加值應用;第二節探討導入數位典藏時的各種實務面向及典藏單位可能遭 遇到的困難,以提供後續研究進行之參考;第三節為介紹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的 數位典藏網站。. 第一節 數位典藏工作流程 數位典藏起源於 1990 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推動的「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 AM)先導計畫」(The Library of Congress, n.d.),隨後各國紛紛重視並投入數位. 典藏。數位典藏是指將有價值的典藏品,透過數位化方式建檔進行保存的過程, 可真實地呈現典藏品,也可有利於使用者的取用與未來的加值應用。如何的長久 保存並取用典藏品是數位典藏中相當重要的議題,為了讓資料得以永續保存,必 須依據原始資料的特性採取不同數位化方式、數位化處理原則,以及檔案格式, 同時也須考量到典藏單位設備、日後資訊檢索的需求、網路上資料的傳輸速度等 問題。 數位典藏是投入許多時間及人力的工作,故需要有明確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 與標準,以提供執行數位典藏的單位遵循。數位化作業的工作流程依據各典藏機 構特性、典藏品而有不同的作業流程方式。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出版了一系列不同主題的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叢書,根據「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專案規劃」(褚如君、陳秀華、詹景勛,2010)一書中將數位化工作以「專案」 的方式進行控管,將工作流程分成三個階段:前置規劃、內容建置、資料庫呈現 (參見圖 2-1),由一開始資源的評估,如數位化的物件、人力、設備、時程等 進行規劃;到數位內容的建置,如數位典藏文物的掃描、品質控管、驗收與資料 7.

(20) 保存等;最後為後設資料的撰寫以及資料庫系統的建置,每個單位可以視自己的 需求去訂立細項的執行。. 圖 2- 1 數位內容建置專案執行工作分解範例 資料來源:褚如君、陳秀華、詹景勛(2010)。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專案規劃,p25。 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整合性工作流程」(王雅萍、陳美智,2010)一 書中從各類物件之數位化工作流程中歸納出共通性,表 2-1 列出了各類物件於數 位化工作流程的共同性,包含前置作業、數位化工作、資料保存、加值運用等四 個階段和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步驟。前置作業「後設資料需求評估分析」中,不同 的物件有不同的欄位,欄位必須依照物件類型而所有增減;再者,數位化工作的 階段,不同的數位化物件其數位化的工作流程也不同,以相片為例,在掃瞄或翻 拍時需要進行色彩的校正;影音資料的數位化需要轉檔或剪輯等。 表 2- 1 各類物件工作流程的共同性. 資料來源:王雅萍、陳美智(2010)。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p35。 8.

(21) 本研究同時也參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分項計畫中「拓 展臺灣數位典藏(http://content.ndap.org.tw)」的「藝術與圖像」主題中各項計畫 的數位化工作流程。綜上所述,本研究整合歸納出進行數位化作業時共通的流程 包含前製作業、作品數位化、後設資料標準訂定與編目、資料儲存與管理、建置 數位典藏系統與傳播,以及加值應用等階段,如圖 2-2 所示,分述如下。. 前置作 業. 作品數 位化. 後設資 料標準 訂立與 編目. 資料儲 存與管 理. 建置數 位典藏 系統與 傳播. 加值應 用. 圖 2- 2 數位化典藏工作流程 資料來源:拓展臺灣數位典藏(http://content.ndap.org.tw) 一、. 前置作業 主要分為確定典藏物件典藏的內容及範圍、檢視典藏物件的狀況、訂立數位. 化的規格、瞭解物件數位化的現況,以及進行級別的分類等四方面: (一) 確定典藏物件典藏的內容及範圍 確立欲進行數位化的典藏物件範圍,以表演藝術團體而言,典藏的物件可能 有演出的紀錄,如影像/音樂、幕前幕後的紀錄、海報、節目單、DM、服裝、 道具、活動照片、訪談、新聞稿、出版的書籍/周年紀念特刊、剪報、雜誌、樂 譜、服裝手稿等,典藏物件內容類型為影、音、圖、文中的哪一種,可先將典藏 品進行初步的分類、統計數量與整理,並建立電子化的清單表格,有利於後續數 位化物件的管理。同時也依照典藏的價值或是主題等,訂立出數位化優先的順序, 這都會影響到後續建檔、人力等的分配。 (二) 檢視典藏物件的狀況. 9.

(22) 檢視典藏物件的保存現況,瞭解原件的保存狀況,例如磁帶有無發霉、脆化、 斷帶、受損、刮傷、消磁等情形,海報是否紙張有破損、蟲蛀等,若有需要依照 個別的情況,作後續修復再進行數位化;在檢視數位化的原件時,也應注意檢視 的環境,如避免陽光的直射與用手直接觸摸,典藏物件儲存環境之溫度與濕度的 控制等,這些都是保護數位化原件的方式。 (三) 訂立數位化的規格 依依照資料的性質訂立相關數位化的規格,於數位化規格規劃時,應先考慮 數位檔案未來的可能用途,如永久保存、網路瀏覽、網路預覽影像等,永久保存 的檔案格式,目的是將原有物件進行數位化典藏,並可以保持原有物件的風貌, 也可提供使用者重製、壓縮處理或其他圖像處理交換之用;網路瀏覽為提供使用 者網路線上觀看;網路預覽影像為提供使用者預覽之用。 數位化規格行政院國家文化資料庫以及國科會出版數位典藏技術彙編 2007 年版(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7)皆有提供資料數位化的規格, 以國家文化資料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為例,將數位化規格分成下 列四項:影像檔、視訊檔、聲音檔、文字檔。 1. 影像檔分成了永久保存檔與網路瀏覽格式兩種,檔案格式參見表 2-2。 檔案目的. 永久保存檔. 網路瀏覽格式. 表 2- 2 影像檔數位化規格 檔案格式 檔案格式:TIFF 色彩模式:RGB 色調深度:彩色-每像素 24-bits 解析度:600dpi 壓縮品質:不壓縮 檔案格式:JPEG 色調深度:彩色-每像素 24-bits 解析度:300dpi 或影像大小從 500 * 400 至 1000 * 700pixels 色彩模式:RGB 壓縮品質:75%.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10.

(23) 2. 視訊檔分成了永久保存檔、視訊串流檔兩種,檔案格式參見表 2-3。. 檔案目的 永久保存檔. 視訊串流檔 (網路瀏覽用). 表 2- 3 視訊檔數位化規格 檔案格式 檔案格式:MPEG 2 影像大小:720*480 像素 音效解碼為立體雙聲道 資料傳輸率:修正為 8Mb/sec (原為 6-8 Mb/sec) 檔案格式:WMV 影像大小:320*240 像素 資料傳輸率:300kbps 檔案時間:1-5 分鐘(具有代表性或主題畫面呈現).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3. 聲音檔分成了永久保存檔、聲音串流檔兩種,檔案格式參見表 2-4。. 檔案目的 永久保存檔. 聲音串流檔 (網路瀏覽用). 表 2- 4 聲音檔數位化規格 檔案格式 檔案格式:WAV 取樣率:44.1kHz / 24bit/sample 聲道:立體音 檔案格式:Mp3 取樣率:44.1 kHz / 16bit/sample(原規定 24 bit/sample) 聲道:立體音 頻寬:64Kbps 檔案時間:聲音前端 30 秒至 60 秒間.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4. 文字檔則分成永久保存格式與網路下載格式,永久保存格式為 DOC 檔或 txt 檔;網路下載格式為 PDF 檔。數位典藏技術彙編中將文字檔再根據原始 資料作區分如下: (1). 原始資料是以電腦打字的電子檔,除存一份原始檔外,建議轉成 HTML、 PDF 或 RTF 三種檔案格式;. (2). 原始資料為手稿或印刷資料,應視需求,決定後續是否作全文檢索,若要全 文檢索,可重新打字或透過 OCR 辨識軟體產生數位檔案,但產生之檔案 需要再作校對,其餘處理方式同(1)之步驟;若不做全文檢索,則只須建立 11.

(24) 詮釋資料,並將原件掃描,以不壓縮格式,儲存一份永久檔,再視需求轉 成其他目的之格式,如網路下載格式及預覽格式,此三種格式之規格建議 參見表 2-5: 表 2- 5 文字資料數位化規格 檔案目的. 建議檔案規格. 檔案格式: TIFF(不壓縮) 資 料 永 久 保 色調深度:黑白;灰階-每像素 8-bits;彩色-每像素 24-bits 存格式 解析度: 300~600 或更高 dpi(依原始資料品質及重要性選擇適 當解析度,一般印刷品可採 300dpi) 檔案格式:JPEG(灰階與彩色壓縮比皆約 10:1) 網 路 下 載 格 色調深度:黑白;灰階-每像素 8-bits;彩色-每像素 24-bits 式 解析度: 150dpi~300 dpi 或影像大小:從 500x400 至 1000x700 pixels 預覽影像. 檔案格式:GIF(壓縮,原生影像至 GIF) 色調深度:每像素 8-bits 解析度或影像大小: 72dpi 或影像大小從 150x100 到 200 x 200 pixels. 資料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彙編,2007 (四) 瞭解物件數位化的現況,進行級別的分類 需瞭解物件數位化的現況,將進行數位化的物件依照目前數位化的狀態進行 級別的分類,後續可依據級別來規範相對應的數位化工作。以下簡述雲門的典藏 品分級方式(柯皓仁,2007): 1. A 級:物件已被儲存為電腦檔案者,已數位化之典藏品; 2. B 級:物件已儲存在 CD、VCD、DVD 等光碟媒體上但須經過資料格式的 轉換而產生 A 級物件者; 3. C 級:物件已儲存在非數位式的媒體上者,依照儲存媒體的不同,分成 C1、 C2 兩個級別;. 12.

(25) (1) C1 級:物件已被拍攝成相片或正/負底片,但須經過數位化的掃描 (ImageScanning)及影像處理(ImageProcessing)之後轉化為 A 級 物件者; (2) C2 級:物件已儲存在錄音帶或錄影帶上,但須經過類比訊號數位化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之後轉化為 A 級物件者; 4. D 級:指實體物件且尚未轉化成任何媒體形式者,依照物件的狀態分成進行 不同的數位化處理, (1) D1 級:指實體物件需被拍攝成正/負底片之後轉化為 C1 級物件者; (2) D2 級:指實體物件需被錄影成錄影帶或錄音成錄音帶之後轉化為 C2 級 物件者;分成 D1、D2、D3、D4 四個級別; (3) D3 級:指實體物件需用掃描器掃描成影像檔後,再將其中的文字影像以 OCR 的轉成文字資料之 A 級物件者; (4) D4 級:指實體物件只需用數位式的裝置(如數位相機/攝影機、掃描器等) 輸入而產生 A 級物件者。 依照上述物件的分級,即可進行將 D 級物件轉製成 C 級物件,然後將 C 級 和 B 級物件製成 A 級物件的數位化工作。 二、. 作品數位化程序 在此階段,需要訂立數位化程序的工作流程,數位化工作流程包括四種進行. 方式(謝顒丞,2008): (一) 以數位相機直接拍攝進行數位化; (二) 以正片拍攝典藏品,再進行掃描數位化; (三) 典藏品直接掃描數位化; (四) 影音拍攝、錄製、轉檔、剪輯。這部分使用於影音類典藏品,或專家人 物專訪、活動之錄影、錄音等。 13.

(26) 究竟該以何種方式進行數位化,則須依據典藏單位欲典藏之物件保存的狀況 而定。針對數位化製作可能的作業模式,可參見表 2-6,將典藏的文物數位化作 業模式分成攝影與掃描分色兩種。 表 2- 6 數位化製作可能的作業模式 典藏文物 攝影 (Photography) 傳統攝影. 掃描分色 (Scanning). 數位攝影. 135/6*7/4*5/8*10. 輥筒式 透射. RGB. 掃描分色/輥筒. 平台式. 反射. 透射. 反射. RGB/CMYK. RGB/CMYK. Tiff/Jpeg/Gif. Tiff/Jpeg/Gif. Tiff/Jpeg/Gif. Tiff/Jpeg/Gif. 影像處理. 影像處理. 影像處理. 影像處理. 輸出打樣. 輸出打樣. 輸出打樣. 輸出打樣. RGB 相紙. CMYK 噴墨列印. RGB 相紙. CMYK 噴墨列印. RGB 相紙. CMYK 噴墨列印. RGB 相紙. CMYK 噴墨列印. 資料來源:謝顒丞,2008. 數位化掃描/攝影部分,掃描分成滾筒式掃描與平臺式掃描兩種,其兩者掃 描器比較如下(表 2-7),以掃描出的品質而言,仍是建議採用滾筒式掃描器為 佳,但滾筒式掃描器操作起來較繁瑣。 表 2- 7 掃描器比較表 種類. 平台式掃描器. 滾筒式掃描器. 原理. CCD 感光元件. 光電倍增管. 掃描品質. 普通-佳. 最佳. 放大倍率. 普通-高. 高. 操作難易. 簡單易學. 較繁瑣. 數位化格式. 多 RGB. 多 CMYK. 所需時間. 短-長. 最長. 資料來源:謝顒丞,2008 14.

(27) 滾筒式的掃描程序包括掃描程序包括掃描的前置準備(原件登錄並建立掃描 清單、檢查掃描正片與清洗、清潔滾筒、上油及貼正片、對焦與參數設定)、正 式掃描、後續作業(正片的清洗、檔案的檢查、儲存不同格式與規格的檔案); 平台式的掃描程序包括掃描程序包括物件提借、檢視文件保存狀況、擺放與固定 掃瞄物件、設備校正、預掃、掃描、歸還、掃瞄影像品質檢查與修整等作業。 數位拍攝則包括物件提借、檢視文物保存狀況、拍攝場地佈置、擺放與固定 拍攝物件、正式拍攝、物件歸還、檢視物件拍攝品質等的程序(謝顒丞,2003)。 拍攝必須要有充足的作業時間,才能有理想的拍攝品質。另外還需要建立色彩管 理模式,每個人對於色彩的感知不同,因此為了使典藏物件與數位影像檔案的顯 示正確的顏色,因此透過儀器以及標準化流程來定義色彩的數值。在數位影像色 彩管理有三個主要的流程,影像輸入、影像處理、影像輸出,如透過數位相機、 掃描器進行影像的擷取,Adobe Photoshop 作影像處理,影像輸出如螢幕顯示器畫 面顯示的影像、噴墨印表機、相紙輸出機、印刷廠等,這些載體都有不同的色彩 特性(李珮瑛、王雅萍、高朗軒,2009),因此在數位典藏過程中,每個階段的 色彩管理都必須要落實。進行校色的環境,需保持光線充足,對於檢視影像品質 之電腦螢幕同樣建議進行色彩校正,在進行檢視影像色彩呈現較有準則,以確保 製作出來的是最佳化的數位影像,有利於後續檔案輸出印製、加值應用。 製作完成的數位物件需轉錄到儲存的媒體並作備份,如 DVD 光碟或是外接 式硬碟(賴忠勤,2007),光碟燒錄完成後放置於無酸保存泡棉,存放於無酸保 存光碟套或光碟單片保存盒中,每盒正面需以無酸筆註明作品檔號,避免之後管 理不易。每張燒錄出來的光碟都需經過專業品管人員測試讀取、開檔,以確保檔 案沒有毀損,燒錄的光碟品質良好,以利於後續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建置。 三、. 後設資料標準訂立與編目. 15.

(28) 建立後設資料可以提供後續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全文資料檢索,此部分的工作 包括確認後設資料的欄位,訂立欄位的規範。而依照典藏品類型的不同,所採用 之後設資料標準也因此不同。在國際後設資料標準中,目前藝術類的包含有: 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 、CDWA(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藝術品描述類目)、VRA Core Categories(視覺資源核心類目)等。 (一) 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 都柏林核心集其特色是簡單,具延展性,跨學科,跨資料類型,其 15 個主要 欄位為:Title (題名)、Subject (主題)、Description (描述)、Type (類型) 、Source (來 源)、Relation (關聯性)、Coverage (時空範圍)、Creator (主要作者)、Publisher (出 版者)、Contributor (其他作者)、Rights (著作權)、Date (日期)、Format (型式)、 Identifier (識別碼)、Language (語言)(Hillmann, 2005)。目前國內「數位典藏與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建置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即採用 Dublin Core 標準,參見圖 2-3。. 16.

(29) 圖 2- 3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採用都柏林標準 資料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Search/Advanced_search.jsp (二) CDWA,藝術品描述類目. CDWA 由 Getty 研究機構的藝術資訊專案小組(Art Information Task Force, AITF)所發展之標準,為藝術資料庫提供一個詳盡的結構指引,著重藝術品完整 的生命週期記載資訊,共有 27 個主類目(Categories)(J. Paul Getty Trust &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Inc., 2009),同時為了因應快速使用,CDWA 標準也推出了「CDWA Lite」,搭配網路資料擷取協定(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簡稱 OAI-PMH),以增加應用的範圍以及資訊的互通與交換(蔡永 橙、邱志義,2007)。 (三) VRA Core Categories,視覺資源核心類目. 17.

(30) VRA Core Categories 是由許多能被多次應用在建立描述視覺文化物件 (Object)及影像(Image)紀錄的一組元素集所構成,VRA 類目的次序是任意 的,資料庫建構者可視其需求來決定描述資料的適當順序(中央研究院後設資料 工作組研譯,2006),目前已發展到 VRA Core 4.0(Visual Resource Association, 2007)。 國家文化資料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提供了十幾項後設資料格 式規範(http://km.cca.gov.tw/download/rule.html),其中與表演藝術團體建置後設 資料相關的有音樂、戲劇、舞蹈三個類別的後設資料格式規範。國家文化資料庫 後設資料之設計理念如圖 2-4,其是採用 Dublin Core 為設計原則,以 Dublin Core 15 個欄位作為後設資料的核心欄位。. 音樂後設資料 戲劇後設資料 美術後設資料. 有共同的核心 欄位,以 Dublin Core的 15個欄位為基 礎. 建築後設資料. 不同的資料類 型間,以 Dublin Core的 15個欄位及 XML語法交換. ……………. 圖 2- 4 以 Dublin Core 為核心之設計理念 資料來源:陳昭珍,2005 四、. 資料儲存與管理. 18.

(31) 數位化工作後,最重要的就是數位化之檔案該如何儲存與管理,檔案該儲存 於何種儲存設備中,需考慮經費、有無足夠空間放置儲存的設備等,資訊儲存相 關設備及架構,說明如下(賴忠勤,2007): (一) 主機硬碟:一般僅作為作業系統、數位典藏系統運作之用,其擴充性有 限。 (二) 磁碟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RAID)技術:避免硬 碟毀損所造成資料的損壞,可應用在主機硬碟、NAS、SAN 等儲存設備 中,磁碟陣列是把多個硬碟組合起來的。 (三)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作為網路儲存專用之儲存伺服器,可 以供多臺主機分享,價格較便宜。 (四)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主機透過光纖網路連結光 纖交換器,再到儲存設備,傳輸速度快,但整體架設較昂貴。 資料儲存很重要的為同一資料之不同媒體,應該分置於不同的場所,如光碟 資料應與資料原件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以防有不可預期的狀況發生,讓資料同 時受損壞。且數位檔案儲存與有效的管理,有利於後續經營與加值應用,又數位 檔案是會不斷的增加,礙於成本,需要降低儲存的成本,儲存設備的汰換率與維 修、以及異地備援等都是需要去考量的,因此資料的儲存與管理一直是很重要的 議題。 自 2008 年起,Google 與學界合作,於臺灣啟動「雲端運算學術計畫」,把 最新的快速運算模式推廣到校園(張德厚,2008),使得雲端運算逐漸備受重視。 雲端運算是透過網際網路技術,提供外部客戶可擴展性和彈性的運算環境,使用 者可以依其需求使用(Gartner, 2008);Kroski(2009)認為雲端運算是透過網路提供 的服務,包含應用軟體的使用、資料的儲存、運算能力或利用平台建構應用程式; 黃重憲(2009)提到雲端運算可以說是一種概念,代表的是利用網際網路使電腦間 19.

(32) 能夠彼此合作或是使得服務更加無遠弗屆,而「雲端」兩個字的最初起源是資訊 領域的人畫網路示意圖,常習慣畫一朵「雲」來代表網際網路(Internet),因此 雲端運算其實就是透過網路為基礎進行的運算(Wiki, 2010) ,於「Computer World」 所出版之一篇文章(Brodkin, 2008)中引用了美國一家市場研究資訊科技的機構 「Gartner」對「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所作的分類,區分為兩個類別 (Categories),分別是「雲端服務」(Cloud Computing Services),著重在於透過 網路連線從遠端來存取服務;與「雲端科技」(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著重在於如虛擬化(Virtualization)和自動化(Automation)等技術來創造和傳遞 電腦中的各種運算資源。 雲端服務可分為 SaaS(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為提供軟體的 服務平台,如 Web Mail、Microsoft Office Live、Windows Life、Google Apps (Gmail、Google Calendar、Google Docs、Google Site 協作平台);PaaS(平台 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如 Windows Azure 的雲端作業系統;IaaS(架構 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如亞馬遜網路書店提供的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 AWS)、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等。 因此,資訊儲存相關設備及架構除上述主機硬碟、磁碟陣列、NAS、SAN 外, 雲端服務也是其中一項,使用者可將資源儲存至網際網路上,不論於哪個地點皆 可以取用。如中華電信 Hinet 推出的雲端運算伺服器服務「hicloud CaaS (Compute as a Service)」、Amazon S3 (Simple Storage Service)之空間服務等。故典藏單位可 以將資料儲存於網際網路上,取用方便,也可省去儲存設備的汰換。 五、. 建置數位典藏系統與傳播 將前面數位化物件以及建置好的物件詮釋資料等上傳至資料庫中,以建置數. 位典藏系統,有利於後續的傳播與應用。數位典藏系統分成硬體與軟體方面,硬 體包含伺服器規格、磁碟陣列儲存設備等,軟體則為資料庫管理系統,包括後設 20.

(33) 資料的管理與檔案命名等。數位典藏技術導論(蔡永橙、邱志義,2007)提出了 「數位典藏系統之模組架構」,參見圖 2-5,將數位典藏系統切分成數種階層式 的模組來討論,包括資訊檢索技術、後設資料、影音管理、圖像管理、版權管理、 應用系統等,其每一階層都有一個或多個模組提供特定功能。. 圖 2- 5 數位典藏系統之模組架構 資料來源:蔡永橙、邱志義,2007 徐典裕(2003)於「統整式數位知識內容建構流程」提到網路上的數位知識 內容無論是素材整理、數位化、組織編輯、加值、存取及傳播,為整合各領域內 容專業人員及資訊技術人員在一致性、共同標準規範、共同管理機制及共同作業 平台下群力合作共同完成(圖 2-6),因此整個數位典藏工作流程,從蒐集資料、 數位化、後設資料編輯與內容編輯、到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完成,於數位典藏系統 公開給使用者使用,即是開始進行傳播的過程。. 21.

(34) 編輯/組織/分類 素材蒐集整理. ‧應用服務 ‧加值設計 ‧內容呈現. ‧知識結構 ‧知識內容. 數位化處理. 查詢/瀏覽取用. ‧唯一識別 ‧數位格式 ‧加強保護. ‧入口網站 ‧多元服務. 圖 2- 6 統整式數位知識內容建構流程 資料來源:徐典裕,2003 六、. 加值應用 數位典藏除了可保存文化資產與知識,更可以進一步將典藏的物品進行加值. 應用,讓典藏資源發揮創新的空間,加值應用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數位典藏的 資源建立數位學習系統,可提供一般使用者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線上商城、一 些互動的小遊戲、提供免費下載的螢幕保護程式、桌布、電子賀卡、手機鈴聲等, 或是周邊商品如將數位典藏的圖片應用到馬克杯、書籤、T-shirt、月刊上面,這 些除了可以增加表演藝術除了票房以外的收入,也可增加表演藝術團體的曝光 率。以下列出一些國內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的例子: (一)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http://digimuse.nmns.edu.tw)於 2001 年參與「國家 典藏數位化計畫」因而開始了數位典藏,目標為將其豐富且具獨特性之自然史及 文化史典藏資源與予數位化及網路化,使其成為兼具蒐藏研究、展示、教育、娛 樂休閒及文化傳播功能之全國的自然科學資訊中心。典藏資源數位化後,為提昇 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績效與競爭力,配合其經營之目標與社會責任,將數位化之資 22.

(35) 源作加值性之延伸與應用。其加值應用有相框多功能活頁筆記書、鑰匙圈、書擋、 杯墊、書籤、桌曆、L 型夾、鉛筆、馬克杯等。 (二)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www2.pccu.edu.tw/CUCH)創立於 1971 年,館藏 文物五萬餘件,其中一萬三千多件列為珍品收藏,以「書畫」最具特色,為響應 全球博物館數位化趨勢,2004 年起分階段展開館藏書畫數位化計畫(陳明湘, 2005)。完成的數位影像及後設資料,將可增進藏品展覽選件、保存維護、鑑賞、 研究、教學、出版等之藝術價值,亦可用於加值利用、數位學習。以加值應用而 言,有研發領帶、絲巾、陶瓷、複製畫等生活用禮品,並且為了確保加值品之色 彩品質,有專業的色彩校正與色彩管理,維持輸出的品質。 (三)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www.npm.gov.tw),其文物多達 65 萬件,數位典藏 計畫是自 2001 年起,目的在於建立完整的文物圖文資料庫系統,以供大眾欣賞及 使用。文物數位化的結果除了有助於故宮辦理展覽、出版、典藏、教學、研究等 工作外,亦方便中外人士了解龐大的中華瑰寶,未來更可提供影像授權等內容產 業的服務,以數位化素材促進加值應用與創意開發,達到教育推廣與發展知識經 濟的目標。加值應用包括下列各方面: (1) 故宮全球資訊網/各式主題網站:典藏計畫的圖文資料,提供了建構全球資訊 網和各式主題網站的最佳素材;民眾透過網路,即可認識故宮文物。 (2) 商業加值應用:製作各式商品,如畫冊、吊飾、禮品等產品。 (3) 數位學習:透過展場學習機具、線上學習與遊戲互動等方式,讓大眾更深入 瞭解文物的知識。如「故宮 e 學園」提供了許多線上課程(參見圖 2-7)。. 23.

(36) 另外,故宮電子報、故宮電影、多媒體互動光碟以及形象廣告等也是加值應 用的成果展現。. 圖 2- 7 故宮 e 學園 資料來源:http://elearning.npm.gov.tw/index.htm 故宮近年來也積極推廣典藏文物衍生設計精品,創造文化創意產業新價值, 其典藏文物蘊含豐富的文化元素,精美的數位圖像經由各式授權方式,如圖像授 權、出版品授權等,透過合作模式來加值應用,且與國內外企業廠商合作開發, 推出許多博物館相關出版品與帶有文化元素的文物禮品,提供個人、家庭收藏以 及博物館商店販售等。. 24.

(37) 第二節 導入數位典藏的實務探討 數位典藏的工作流程中牽涉了技術、實務等的層面,以技術層面而言,數位 資源的保存實屬不易,且數位媒體的壽命是有限的,如何符合長久保存乃是一重 要的議題;掃描器、螢幕色彩校對管理;對於掃描成果的品質控制,圖是否有歪 歪斜斜;原始資料品質的好壞;數位檔案與後設資料的校對、檔案命名的校對等 都是實務面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 一、. 數位典藏之長久保存 在大量資料數位化或原生數位資料不斷產生後,數位典藏資源長久保存與取. 用開始受到重視,資訊推陳出新之快,使得儲存的技術易於過時,且數位物件無 法獨立存在,必須依賴特定的軟硬體方可讀取,但軟硬體也易於過時,這迫使典 藏單位必須經常去「更新(Refreshing)」媒體,或「轉移(Migration)」系統(陳 昭珍,2002),這稱為資訊科技典範的轉移。所謂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為 1962 年由美國社會學家 Thomas Kuhn 提出的概念,乃指某種科學理論及作法產生 結構性的重大改變,例如軟體系統的發展通常以三到五年為一個週期,在新技術 的出現後,使得典藏單位必須去因應新技術而改變儲存的方式。保存數位資料有 轉移(Migration)與模擬(Emulation)數位物件(Alemneh, Hastings, and Hartman, 2002 & Besser, 2001)。 (一) 更新:為儲存媒體的更新,將儲存於舊式儲存媒體之數位檔案複製到新的儲 存媒體,如表演藝術團體以前儲存的媒體為磁帶、Betacam,因應資訊科技 的演變,現今儲存媒體為 DVD 等媒體上,但需透過特定硬體來進行轉檔, 以讀取資料。採用此方面必須要定期的更新,否則更新後的儲存媒體未必 再將來可以繼續使用。 (二) 轉移:是將舊系統轉移至新系統,包括軟體、硬體、資料結構、資料格式、 標準的轉換。系統轉置須需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且又耗時,且於系統轉置 25.

(38) 過程中,資料可能因格式的更新而有所損失或因有所修改而失去原意,導 致珍貴資料的流失(歐陽崇榮,2002)。 (三) 模擬:於軟硬體中建置模擬的過程,模擬舊系統,使得數位物件的原始程式 能在新一代系統中運作,使檔案在新設備中,維持著與舊系統運作一致。 二、. 數位典藏中遭遇之問題 徐國芳(2009)曾提出各個博物館於執行數位典藏時所面臨的多項困境與挑. 戰,其一為各博物館若要進行典藏品數位化成果加值應用,缺乏如授權之專責的 單位以及專業人員,以負責如在典藏品圖像以及數位化成果的加值應用,包括數 位素材的計價、授權、行銷及財務稽核等機制,且加上原本人力與經費便有所侷 限,往往造成一個人身上肩負許多的角色與任務,造成事倍功半的情形發生;其 二是博物館圖(影)像或品牌授權尚未建立規範與收費機制,雖然「國科會主導 之數位典藏橋接計畫」、「行政院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但是在加值應用上卻沒有顯著的 效果,原因在於每個博物館個案不同,收費機制也尚未建立,且各博物館缺乏嫻 熟智慧財產權或科技法律的專家,因此若要每個博物館都各自去研擬數位素材的 鑑價、授權方式、收費標準等,都會遭遇到困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文化創 意產業發展」暨「數位內容產業發展」,使得進行數位典藏產業的人員面臨許多 的變革與衝擊,如何讓文化事業建立產官學異業結盟之溝通平臺,及專業人員的 培訓,這值得好好去考量。 何建明等人(2000)提到了典藏數位化系統所碰到的一些問題,包括資料內 容與多媒體資料呈現格式的標準規範、網路安全、智慧財產權、系統規模與機房 管理及穩定度、缺字問題等,可協助數位典藏單位為系統設計時之參考,並提供 借鏡。以資料內容與多媒體資料呈現而言,設計資料庫時,除考慮不同使用者的 需求外,也應考慮後設資料標準化,以提高與其他典藏單位之資料互容性。而基 26.

(39) 於不同的應用需求,數位化規格也有所不同,通常於典藏數位化的時候,因應典 藏與傳播推廣,會製作多個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另外為提高檢索的功能,對於文 字資料可建立文字的電子檔或透過 OCR 軟體;影像部分,可選取特徵區域,加 上描述資料,都可使日後檢索更加便利。 數位典藏都是將有價值的物件進行數位化,建立數位典藏系統的應用功能之 一是可提供後續整合性的資料查詢服務,藉由其典藏資料進行語意標記及組織分 類,方便研究人員快速精確進行資料搜尋,以利其研究進行;之二可提供一般使 用者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蔡永橙、邱志義,2007)。在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 的是網路上的資訊安全,如何在數位資料上加密,避免遭人作不法的複製與不當 的變更。 楊惠婷等人(2004)對於文化機構未實行文化藝術數位典藏進行調查,因機 構中人力資源不足、經費不足,以及對於著作權不熟悉,導致著作權歸屬釐清不 易、數位典藏之相關知識與資訊科技的專業人才缺乏;且若遇到數位典藏相關問 題時缺乏專家指導,如後設資料專業知識、建置資料庫的專家等,導致尚未實施 數位典藏。黃茹蘭、游舒伃(2004)對於已執行的文化機構進行調查,提出了在 數位典藏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包括機構中擔任數位化計畫的承辦人員對於數位 化工作的教育訓練(如智慧財產權、數位化物件的管理與加值應用、驗收作業的 實務訓練、典藏品的數位化規格等)的參與次數不足夠、執行的過程如文物資料 過於龐大清點不易、尚無標準且專業的驗收制度、對已數位化完成的資料不知該 如何進行加值應用等。 國史館自 2002 年參與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對於執行中規劃後設 資料時所遭遇到的問題(林平華、張瓊月,2005)提出以下幾點: (1) 人力有限與專業知識能力不足的問題. 27.

(40) 因其規劃後設資料是兼辦的業務,並無專職人員負責;加上檔案從業人 員具有檔案管理的專業知識,卻缺乏後設資料與資訊管理系統相關專業知識 能力,因此必須在實務作業規劃上尋求突破與支援。 (2) 檔案內涵分析困難 由於數位化的檔案數量龐大,且內容、類型多樣化,必須調閱各種文件, 深入了解其內涵結構、分類模式、範圍內容、載體類型、尺寸大小等檔案的 內外部紀錄內容,同時也需考量使用權限限制、影像管理、系統管理等實際 應用需求,以開發適用的後設資料應用系統。 (3) 編訂主題詞表的困難 編訂的主題詞表包含歷史事件、戰役、專有名詞及關鍵詞等,其參考國 家檔案分類表、中國圖書編目分類法及中國現代史辭典等工具書,賦予適當 的詞彙。在編定主題詞時,可能因編訂人員對檔案詮釋、歷史認知、分類架 構等不同看法而有所差異,以忠實呈現歷史原貌為原則。 (4) 溝通與協調的困難 其計畫與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及其後設資料工作組採全程合作的模式, 如何適切將檔案內涵分析、實務作業流程與後設資料需求等與其溝通協調是 很重要的。 (5) 如何評估並選取適用之檔案描述標準 多種類型資料時,如何評估適用之描述標準?可用不同的描述標準嗎? (6) 規劃「照片」後設資料的問題 照片是依內容性質區分為多個主題,又有些照片是依時間順序排列,如 何規劃設計兩種分類均適用的後設資料格式標準,都是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28.

(41) (7) 各全宗之不同檔案類型的後設資料庫彙整的相關問題 不同類型不同後設資料描述標準之各全宗資料庫,其欄位比對、資料匯 出與匯入、檢索、瀏覽等雙向互動關聯性如何建立?資料庫匯整等相關技術 問題,均是實務作業的困難所在。 因此後設資料規劃人員,不僅需瞭解各種描述標準、描述欄位後設資料的專 業知識,也需具備資訊背景的能力,如系統功能架構等,因為後設資料不僅只是 描述數位典藏品的內涵與特徵,後設資料系統的建置,更影響的數位典藏系統可 否有效地檢索、呈現、管理等相關功能。此外,建立後設資料需符合國際通用標 準,有利於後續資訊交換與分享。 綜上所述,典藏機構普遍都提到人力、經費的不足,對於智慧財產權、數位 化物件的管理規範、如何驗收數位化物件,並作品質控制以及後續該如何加值應 用等的不瞭解,都使得典藏單位對於欲進行數位典藏徒增了許多的困難性,此外, 政府單位若能多加輔導,提供數位典藏相關課程,將會提高典藏單位實施數位典 藏的效率。 圖 2-8 為根據數位化工作流程與實務探討作一整合,列出每個步驟應注意之 項目:. 29.

(42) 前置作業. ‧訂立典藏品的數位化規格 ‧驗收數位化物品 ‧數位化物件品質控制. 作品數位化. 後設資料標準訂立與編目. ‧長久保存、數位化檔案的管理 ‧網路安全、系統規模與機房管理及穩定度. 資料儲存與管理. 建置數位典藏系統與傳播. 加值應用. 其他. ‧後設資料需符合標準 ‧選擇適合的後設資料標準. ‧訂立系統功能架構 ‧缺字問題 ‧不知該如何進行加值應用 ‧智慧財產權 ‧人力、經費不足 ‧與數位典藏合作單位的溝通協調. 圖 2- 8 數位化工作流程與實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0.

(43) 第三節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的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是典藏具有保存價值之珍貴數位化資料,表演藝術展現了美學創意 與人文意涵,表演藝術團體藉由網際網路的特性,建置網站做為行銷以及與訴求 對象對話的管道,同時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得以保存珍貴的表演作品,因此本節 對於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的數位典藏作一介紹,包括「雲門舞集」、「優人神鼓」、 「柏林愛樂」,最後介紹紐約公共圖書館之表演藝術圖書館的檢索系統介面,提 供參考。 一、. 雲門舞集數位典藏網站 「雲門舞集」是林懷民先生於 1973 年在臺灣所創立的第一個專業現代舞團,. 創團迄今已有 33 年,自 2006 年雲門舞集與交通大學合作,開始進行數位典藏計 畫,其數位典藏系統 (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圖 2-9)共分成四個部分: 數位雲門、全文檢索、雲門舞作、雲門人物(圖 2-10)。數位雲門包含了雲門簡 介、計劃簡介、版權聲明;雲門舞作包含了「雲門舞集」、「雲門舞集 2」的作 品,舞作可用年表瀏覽(圖 2-11)或全文檢索(圖 2-12)的方式,觀賞每一個舞 作的數位化文物資料,雲門舞作首頁(圖 2-13)包含了舞作的基本介紹、精選影 片、精選照片(圖 2-14)、節目單、海報、傳單以及舞作相關延伸閱讀部分;在 後設資料有資料類型、資料格式、作品名稱(主題、關鍵字、摘要、延伸閱讀、 劇中角色與舞者姓名、創作者、其他貢獻者、出版者)、作品語文、典藏者等(圖 2-15)。. 31.

(44) 圖 2- 9 雲門舞集數位典藏首頁 資料來源: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 圖 2- 10 雲門舞集舞作人物 資料來源: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people.asp?id=lin. 32.

(45) 圖 2- 11 雲門舞集舞作年表 資料來源: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timeline.asp. 圖 2- 12 雲門舞集進階檢索畫面 資料來源: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search.asp?searchMode=adv. 33.

(46) 圖 2- 13 雲門舞集舞作首頁畫面 資料來源: 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works.asp?workNameEng=Moon%20Water. 圖 2- 14 雲門舞集照片瀏覽 資料來源: 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media.asp?src=worksHome&mediaType=photo&wo rkNameEng=Moon%20Water 34.

(47) 圖 2- 15 雲門舞集後設資料 資料來源: 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media.asp?workNameEng=White&src=worksHome &showFirst=metadata&fileName=15801-pr2006042201&mediaType=showMedia&ca t=6&recSN={4563D04B-86B2-4605-877B-323008BE7279}&recAuth=43&searchCat =6&order=findBooklet&workSN=15801 二、. 優人神鼓數位典藏網站 「優人神鼓」於 1988 年在木柵老泉里一座原始山林中創立,創辦人為劉若. 瑀,1993 年邀請自幼習鼓的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奠定了劇團的訓練及表演形 式,也開啟了一系列以擊鼓為主軸的優人神鼓經典作品。優人神鼓的表演屬於綜 合性的劇場表演藝術,創團迄今已滿 20 多年,已演出超過三十齣劇作,累積了 龐大的劇作之相關文獻資料,自 2009 年優人神鼓開始進行數位典藏計畫,其數位 典藏系統(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圖 2-16)包含了認識優人、作品介 紹、數位典藏、接觸優人(贊助、會員、志工)、收藏優人(周邊商品,圖 2-17)、 討論區、會員,認識優人包含了四個部分:「優」為劇團介紹(圖 2-18)、大事 紀等、「人」為藝術與音樂總監(圖 2-19)、團員、合作的藝術家等、「神」為 優人的山上劇場與雲腳、「鼓」為鼓動身心 - 彰監鼓藝傳承計畫;作品介紹分成 35.

(48) 了從 1988 年到 2010 的作品列表,以及經典作品聽海之心、金剛心介紹,作品介 紹皆提供延伸閱讀、多媒體藝廊與幕前幕後的資料(圖 2-20);在數位典藏的部 分,可以用瀏覽或檢索的方式(圖 2-21),其後設資料包括日期、作品類型、原 始資料格式、數位化規格、創作者、出版資料、空間範圍等(圖 2-22)。. 圖 2- 16 優人神鼓數位典藏首頁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 圖 2- 17 優人神鼓周邊商品畫面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products 36.

(49) 圖 2- 18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介紹畫面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art-director-intro. 圖 2- 19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介紹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mountain-theatre. 37.

(50) 圖 2- 20 優人神鼓經典作品-金剛心介紹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node/294. 圖 2- 21 優人神鼓數位典藏畫面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archive. 38.

(51) 圖 2- 22 優人神鼓後設資料 資料來源:http://utheatre.glis.ntnu.edu.tw/archive/w014-pr20081108001 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三、. 柏林愛樂將音樂會的資料建檔,可檢索瀏覽自 1882-2010 年音樂會的資料(圖 2-23),另外也建立一個「數碼音樂廳(Digital Concert Hall)(圖 2-24)」,無 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皆可透過「數碼音樂廳」來體驗樂團的音樂會,如觀看 音樂會直播,也可在演出後從音樂廳資料庫中來挑選想看的節目重溫音樂會當時 的情景。. 39.

(52) 圖 2- 23 柏林愛樂檢索與典藏畫面 資料來源:http://www.berliner-philharmoniker.de/en/concerts/search-archive/. 圖 2- 24 數碼音樂廳首頁 資料來源:http://dch.berliner-philharmoniker.de/ 柏林愛樂提供了串流視像測試(Stream test),如圖 2-25 與圖 2-26。讓使用 者可以先行測試在音樂會在電腦的效果,可選擇不同頻帶寬度(低、中、高), 避免與使用者預期的效果有所落差,也可以保證音樂會的品質。. 40.

(53) 圖 2- 25 柏林愛樂串流視像測試(一) 資料來源:http://dch.berliner-philharmoniker.de/#/en/tour/. 圖 2- 26 柏林愛樂串流視像測試(二) 資料來源:http://dch.berliner-philharmoniker.de/#/en/tour/ 柏林愛樂分成現場音樂會(Live Concert)、資料庫珍藏音樂會(Archived Concert)或單獨曲目(Individual Work),使用者可以依照各自的需求來選擇購 買,若購買現場音樂會只可以在柏林愛樂樂團即場演出時段觀看。資料庫珍藏音 樂會可於訂購後 48 小時之內,無限次數觀看。另外柏林愛樂有提供購買 30 天通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ensure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can have experiences in specific essential contents for learning (such as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Then they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on diets and eating habi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 Part A, and with

Task: Writing an article to the school newspaper arguing either for or against the proposal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undertake 50 hours of community service, in addition to

Fo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e establish a global convergence estimate in terms of the objective value, and moreover present a dual application to the standard SCLP, which leads to

In this thesis, we have proposed a new and simple feedforward sampling time offset (STO) estimation scheme for an OFDM-based IEEE 802.11a WLAN that uses an interpolator to recover

This thesis makes use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nd FPGA to carry out the IF signal capture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 (DVB-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model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in order to share th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