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麗敏 博士.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 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 ---以臺中縣為例. 研究生:范國樑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態度,並分析不 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幼童軍教育活動內涵、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 方式、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之差異 情形。本研究採取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並以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 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用研究者改編自吳國基所編製「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童 軍教育意見調查問卷」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問卷」 為研究工具。 正式問卷共寄發 1,090 份,回收問卷 950 份,剔除無效問卷 37 份,故可用 問卷共 913 份,回收率為 84%,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 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致以下結論: 一、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內涵之態度 具有顯著差異。 二、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 之態度具有極顯著差異。 三、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 影響因素之態度無顯著差異。 四、臺中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 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國民小學、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童軍教育、幼童軍教育活動、幼童軍義務服務員訓練、幼童軍態度. II.

(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dvocate the attitud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b Scouting o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administration ,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strategies of cub scouting among the faculty of elementary school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tudy adopte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a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the faculty of Taichung County municipal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tool is modified from Gwo-Ji Wu's questionary “The Study of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a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Faculty" of “The Study of Cub Scouting Development on Taipei Municipal Elementary Schools" Totally 1090 formal questionary were distributed, and 950 were returned , of which 37 were invalid and 913 were valid , the retarn rate is 84%.The data of the questionary was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 average , standard deviation , and one-way ANOVA within SPS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 1.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conten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2.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ing metho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3. The attitude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b Scouting has significant. III.

(4)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4. The attitude of Cub Scou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aichung Coun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specific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facul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couting 、Cub Scouting activities、Cub Scouting Volunteer Training、Cub Scouting Attitude. IV.

(5) 目 第一章. 次.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童軍運動緣起及相關之研究………………………………………… 11 第二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實施的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46 第四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相關研究與理論基礎……………………… 54 第五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現況…………………………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5 第四節 實施過程……………………………………………………………… 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85. 第四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87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 之態度分析與討論…………………………………………………… 88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 方式之態度分析與討論……………………………………………… 92. V.

(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 影響因素之態度分析與討論 ……………………………………… 9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 體可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分析與討論………………………………100 第五節 受試者對幼童軍教育其他推展措施之意見分析……………………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5. 參考文獻…………………………………………………………………………131 中文部分 ………………………………………………………………………131 英文部分 ………………………………………………………………………136. 附. 錄…………………………………………………………………………139. 附錄一:臺中縣童軍會歷屆理監事名單(83-95)………………………………139 附錄二:中國童子軍國家研習營第 91 期 141 「臺中縣第一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幼童軍木章訓練學員名冊……… 附錄三:中國童子軍國家研習營第 97 期 142 「臺中縣第二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幼童軍木章訓練學員名冊……… 附錄四:臺中縣國民小學幼童軍教育活動服務員專業成長訓練統計……… 143 附錄五:使用問卷同意書……………………………………………………… 147 附錄六: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 意見調查問卷【專家審題用】……………………………………… 148 附錄七: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調查 問卷專家內容效度…………………………………………………… 155 附錄八: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態度問卷…………… 157. VI.

(7) 表. 次. 表 2-1-1 學者專家對童軍運動的相關研究………………………………… 20 表 2-2-1 中國童子軍總會各類童軍三項登記統計………………………… 26 表 2-2-2 從西洋教育史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0 表 2-2-3 從教育哲學思想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0 表 2-2-4 從教育心理學的基礎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1 表 2-2-5 從教育社會學的基礎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1 表 2-2-6 從中國固有的道統思想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1 表 2-2-7 從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精神層面探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 32 表 2-2-8 學者專家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相關研究………………………… 44 表 2-3-1 學者專家對幼童軍教育活動實施的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52 表 2-4-1 學者專家對態度的理論基礎之相關研究………………………… 58 表 2-5-1 臺中縣國民小學 95 學年度學校規模統計………………………… 66 表 2-5-2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近十年童子軍三項登記學校統計………… 66 表 2-5-3 臺中縣中國童子軍會近十年童子軍三項登記各類童軍人數統計 67 表 3-2-1 臺中縣國民小學分層抽樣學校數分配…………………………… 72 表 3-2-2 分層隨機抽取台中縣國民小學樣本……………………………… 72 表 3-2-3 臺中縣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統計(95 學年度)……………………… 72 表 3-2-4 樣本問卷分發回收情形…………………………………………… 73 表 3-2-5 問卷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74 表 3-3-1 本研究問卷效度學者專家………………………………………… 77 表 3-3-2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問卷」 專家效度分析……………………………………………………… 78 表 3-3-3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 問卷預試題目決斷值一覽………………………………………… 80. VII.

(8) 表 3-3-4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童軍教育活動態度問卷α係數摘要… 81 表 4-1-1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態度各層面 及整體現況摘要…………………………………………………… 87 表 4-1-2 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分析……………………………………… 88 表 4-1-3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度 變異數分析摘要…………………………………………………… 90 表 4-2-1 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分析………………………………… 92 表 4-2-2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態度 變異數分析摘要…………………………………………………… 94 表 4-3-1 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97 表 4-3-2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之態度 變異數分析摘要…………………………………………………… 98 表 4-4-1 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分析…………………………… 100 表 4-4-2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之態度 變異數分析摘………………………………………………………102 表 4-4-3 學校幼童軍團之「團務委員會」由哪些人組成最適宜問卷統計… 105 表 4-4-4 學校幼童軍團之服務員由哪些人擔任最適宜問卷統計………… 105 表 4-4-5 幼童軍團集會活動以利用什麼時間舉行最適宜問卷統計……… 106. VIII.

(9) 圖. 次. 圖 2-1-1 童子軍運動的訓練方法…………………………………………… 17 圖 2-2-1 幼童軍團組織……………………………………………………… 33 圖 2-2-2 童子軍組織系統…………………………………………………… 34 圖 2-3-1 童軍服務員訓練系統……………………………………………… 51 圖 3-1-1 本研究架構………………………………………………………… 69 圖 3-4-1 本研究流程………………………………………………………… 84. IX.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 論. 研究動機. 教育的目的,在發展個人之健全人格,同時也在培育健全國民。英國貝登堡 ( Baden-Powell)於 1907 年所創始的童軍運動,吸引了全世界億萬的青少年,並 迅即擴展成為世界性的組織,成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教育活動之一。其運用獨特的 小隊制度、徽章制度和榮譽制度,發揮童子軍自我期許、自我實現的特性,形成 導引社會服務的動力,也激發了生動活潑的教育模式(引自胡品清譯,1986)。 「一日童軍,一世童軍」為所有參與這一個世界性組織運動成員所堅持的理 念,研究者深深感受到童軍教育活動對於一個從青少年走向成熟公民人格的重要 影響,同時也連帶影響研究者在從事教育志業所抱持的理念。就童軍活動的教育 意義而言,童軍教育活動堪為當前新世紀在國民教育階段中重要的教育活動。但 是向來強調智、仁、勇三達德和服務精神的學校童子軍,也面臨逐漸式微的態勢 ,尤其國民小學在推展幼童軍教育活動上正遭遇許多亟待克服的瓶頸。吳國基( 2005)的研究,從中國童子軍總會三項登記統計中明顯發現,幼童軍登記人數在. 1989 年為最高峰,人數最多曾達 33,562 人,以後即逐漸呈現衰減的現象,至 1999 年登記的幼童軍人數更未達高峰時期的半數,登記人數只剩 16,883 人,此 現象值得探討。拉斯洛‧那吉指出,幼童軍教育活動起始於童軍運動,童軍運動 創始百年來,全世界有超過二億五千萬以上的人數參與過,對全世界青少年活動 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引自胡品清譯,1986)。其主因乃是在於童軍運動具有崇高 的教育意義,而其所倡導的服務人生觀、做中學、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小隊、徽 章、榮譽制度、寓教於樂、重視領導能力的培養、創造思考的訓練,以及改造環 境、適應環境的教育方式,正是杜威在民本主義教育中所揭示的教育觀(唐璽惠 ,1992),也是當前教育改革所應積極倡導的理念與作法。. 1.

(11) 世界童軍總會秘書長傑克莫理隆提出,當道德法律不彰,青少年問題就成為 世界性主流問題,也許是解套的一個好辦法,透過學校和社區童軍的建立,能給 青少年生活人權教育,帶給青少年自信、自尊、榮譽,因而產生自我期許,自我 的約束、承擔責任、學會人際間謙卑與感謝(王季新,1996)。 南非德班舉行的第 35 屆世界童軍領袖會議提出世界童軍活動的使命宣言, 童軍活動的任務是以童軍諾言、規律為基礎的價值系統,致力於青少年的教育, 期使人人健全發展,並能在社會中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以幫助建設更美好的世 界(高銘輝,2001) 。此宣言清楚的說明了童軍活動所要達成的目標與方法,同 時也證明童軍運動儼然已成為新世紀國民教育階段重要的教育活動。中國童軍運 動由嚴家麟先生正式於 1912 年創始於武昌文華書院(吳燦陽,1997)。其發展 歷程中,始終與各級學校脫離不了關係,而且早期成立時即源起於學校,與學校 教育的關係非常密切,相輔相成。國內童軍運動發展的模式與世界各國將童軍運 動推展於社區有所不同,自成一套發展體系。然而 1998 年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 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明白揭示,綜合活動課程的目的在提供學生透過活動 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與即時回饋信息,從過程中驗證與應用所知,建構自己對 活動的意義﹙教育部,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包含輔導活動、童軍教育、團 體活動、家政活動等,可見童軍運動的教育價值是獲得肯定的。 由上可知,如何在國民小學階段能持續的推動幼童軍教育活動,以補教育內 容之不足處,特別值得關注,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一。 在校園中幼童軍表現出日行一善、熱誠助人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一般人對 學校童軍也常貼上熱心助人、奉獻心力、為團隊盡心盡力和具有榮譽精神之標籤 ,而幼童軍活動正是以培養未來社會優質公民的基礎為目的。身為教育人員最關 心的莫過於如何透過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力量,來鼓勵幼童軍們在日常生活中能主 動且積極地表現向上、向善的行為。為了有效且具體地達到這個教育目的,探究. 2.

(12) 當前國民小學幼童軍團的幼童軍們在學校的各種行為表現為何,引起了研究者研 究的興趣。劉彥俊(1994)指出,英國的兒童法院,常將品行欠佳或不良的孩子 送到童軍團,以童子軍的榮譽力量來感化及誘導,滿足其領袖慾望,給予活動和 訓練,在團體的合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改過自新;即使是行為極度惡劣的 不良少年,只要給予他重視榮譽的感覺,有機會施以啟發與協助,他們自然能有 禮守法;在錫蘭及印度,他們對牢獄裏青年罪犯施以童軍訓練,成效良好。由此 可見,童軍的訓練與活動,對於品德欠佳的孩子以及智力和能力有缺憾的兒童特 別有成效,使成為健康而快樂的有用的公民。 由上可知,童軍訓練不但可以匡正青少年學生自私自利、害人害己的反社會 行為,而且還能培養其正向而積極的社會行為。臺中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所受 之影響是否有能如預期成效?同時瞭解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幼童軍團 活動實施現況的態度,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二。 隨著多元化的社會帶給學生更多的文化衝擊內容,學校幼童軍團的活動也漸 漸失去焦點,尤其隨著資訊世代的來臨,電視、電動玩具、電腦遊戲…等成為兒 童最主要的休閒活動。而學校教育人員價值觀的丕變,願意犧牲假日或休息時間 主動帶領幼童軍活動的老師日益減少。從臺中縣童軍會三項登記統計中明顯發現 ,幼童軍登記人數至1997年為最高峰,人數最多曾達1,295人,以後即逐漸呈現 衰減的現象,至2005年登記的幼童軍人數已未達高峰時期的半數,登記人數只剩 548人,國民小學辦理幼童軍團的學校數更未達60所,不到36%的現象。其因素 固然是以學校對辦理幼童軍團的意願不高之外,李錫津(2002)指出,家長的認同 度與配合度低、童軍團長的難覓、與社區童軍組織間的合作模式缺乏。幼童軍教 育的推展呈現先盛後衰的現象,其影響因素為何?發展又遭遇那些瓶頸有待克服 ,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三。 國民小學積極發展幼童軍教育對於學校教育相關內涵,具有相輔相成的效益. 3.

(13) ,然而學校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童軍教育活動在各學習領域課程分割與壓 縮之下,僅能附著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當中與戶外教學參觀活動、團體活動、輔 導活動共同分攤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容,如果學校課程規劃小組缺乏對童軍教 育專業的認知,再加上普遍對於童軍教育的迷思與誤解,往往造成童軍教育在綜 合活動學習領域當中,是刻意被犧牲或忽略掉的課程活動。 楊朝祥(2001)指出,童軍運動固然不宜侷限於學校,而應是社會教育的一 部份,但不可諱言的,如果能從學校的童軍活動開展,訓練更多的幼童軍、童子 軍,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童軍活動可從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開展到大專院校, 為社會的童軍運動奠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如何透過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支持,與 學校教育人員的協助,開展童軍教育的另一個春天,應是未來童軍運動開展的當 務之急。 研究者自學生時代參與童軍運動,離開學校正式進入教育園地服務迄今,一 直戮力於幼童軍教育工作的推展,其間也陸續參加了由中國童子軍總會所辦理的 第 65 期木章訓練、第 12 期助理訓練人員訓練班、2003 年訓練人員訓練班,眼見 當前很多學校連組織幼童軍團都是一大難題,深切瞭解此等發展瓶頸應予釐清, 並積極尋求其因應策略,才能有助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歷史傳承,也有助於幼童 軍活動確實在各學校發揮教育效益,此為研究者研究動機之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度。 二、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態度。 三、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之態度。 四、探討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之態度。. 4.

(14) 五、根據前述分析,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國民小學教育人員、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相關人員之參考。. 貳、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的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學校規模、兼任工作、年齡、擔任幼童軍服務員年資、參加 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其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 態度有何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學校規模、兼任工作、年齡、擔任幼童軍服務員年資、參加 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其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 式之態度有何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學校規模、兼任工作、年齡、擔任幼童軍服務員年資、參加 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其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 響因素之態度有何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學校規模、兼任工作、年齡、擔任幼童軍服務員年資、參加 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其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 可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有何差異?. 參、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臚列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其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 度具有顯著差異。 1-1:不同學校規模背景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 度具有顯著差異。 1-2:不同兼任工作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度具 有顯著差異。 1-3: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度具有顯 著差異。. 5.

(15) 1-4:不同服務員年資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之態度 具有顯著差異。 1-5:不同參與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 內涵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 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2-1:不同學校規模背景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 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2-2:不同兼任工作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態 度具有顯著差異。 2-3: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態度具 有顯著差異。 2-4:不同服務員年資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之 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2-5:不同參與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 實施方式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 活動影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3-1:不同學校規模背景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 育活動影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3-2:不同兼任工作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 動影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3-3: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影 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3-4:不同服務員年資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 活動影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6.

(16) 3-5:不同參與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瞭解國民小學實施 幼童軍教育活動影響因素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假設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行 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4-1:不同學校規模背景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 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4-2:不同兼任工作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行的 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4-3: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行的因應 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4-4:不同服務員年資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具體可行 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4-5:不同參與幼童軍服務員訓練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實施幼童軍教育活 動具體可行的因應策略之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出現的重要名詞依定義,詮釋如后。. 壹、國民小學教育人員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係指任職於國小之在職教師而言,包括:校長、主任、組 長、幼童軍團指導教師及一般教師,本研究所指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經由教 育人員任用條例所任用,目前任教於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 貳、童軍運動 本研究所指之童軍,亦稱童子軍,童子軍係指青少年學生,經家長許可後自 願參加,並經過宣誓而正式成為「童軍團」的男女童軍成員。童軍教育活動是提. 7.

(17) 供童子軍學習與活動的一種教育內容,是有目的、有價值、有方法、有其生存與 發展條件的教育活動(吳國基、瞿德淵、張淑慧、許瑛珍,2005) 。童軍運動是 經由童軍教育人員依教育宗旨、原理原則與方法所規劃,提供童子軍所參加的活 動內容,是青少年的運動,由成年服務員支持運動的成長,它是一個由成年人設 計給青少年參加的活動,童軍運動因此提供了成年人與青少年間一個彼此相互學 習、經驗傳承與熱情衝勁最好機會(洪恆明,2006)。童軍運動的目的是協助青 少年培養其體格、智識、群性及精神層面的發展,使其成為為一個獨立的個人, 且是具有責任感的公民,並在地方、國家及國際社會中能貢獻一己之力(柯登祥 ,2005)。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論點,童軍運動是依據創始人貝登堡所揭示的宗旨、原 理、原則與方法,是一個志願參加、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青少年教育性運動。 它不僅是一個教育活動,更可以補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功能之不足。本研究所 指的童軍運動,乃指就讀於國民小學學生所志願參加的幼童軍為範疇,特別強調 學校內幼童軍團之組訓,社區童軍、幼女童軍與稚齡童軍則不加以討論。. 參、幼童軍教育活動 本研究所指的幼童軍,乃指提供八至十二歲兒童參加的一種童軍社團,在經 由家長許可後自願參加幼童軍活動的學生,經訓練合格後宣誓入團,成為正式的 幼童軍,同時辦理登記,參加學校幼童軍團,在義務服務員的指導下,透過定期 的團集會,將幼童軍的活動進程藉由做中學、學中做、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此階 段的兒童能快樂的參與,接受一系列完整之幼童軍訓練活動,逐次完成羚羊、狼 、鹿、豹各級的活動進程,運用小隊、徽章、榮譽制度,激勵其自發性的服從長 上、幫助他人、不說謊話、不怕困難、爭取榮譽的向上與向善態度,培養做為一 個優質好國民的教育活動。. 8.

(18) 肆、幼童軍義務服務員訓練 幼童軍服務員是義務性的,其訓練乃是透過進修、研習、訓練、輔導與評鑑 等方式,以提昇成年義務服務員的童軍專業知能。內容包含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 發展原理原則的正確認知、幼童軍教育活動的計畫與執行、幼童軍團的團務行政 實務與演練、幼童軍團的領導技巧與公共關係之建立等,透過一系列專業課程的 安排,形塑義務服務員的幼童軍專業態度與知能,藉以輔導兒童成為良好公民的 一項義務服務員的專業研習活動(吳國基,1989)。本研究所指的幼童軍義務服務 員訓練,乃指經由中國童子軍總會國家研習營所舉辦的童軍義務服務員專業訓練 。該訓練擁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教材、制度與課程規劃。從實務操作過程中,體驗 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原理原則,並熟練教育訓練的方法與幼童軍團行政實務的運作 ,成為一位義務服務員的專業成長課程訓練;包含「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木章 訓練」 ,及中國童子軍總會國家研習營專為培養訓練組員的「 Course for Assistant Leader Trainers 助理訓練員訓練班C.A.L.T.」與「Course for Leader Trainers 訓練人員訓練班C.L.T.」四個階段。. 伍、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 態度是指個體對人、對事及對周遭環境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的 傾向(張春興,1994)。本研究中「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所指的是受試樣本在 研究問卷「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童軍教育活動態度問卷」之得分情形,問卷向度 為(1)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2)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3)實施幼童軍教育 活動的影響因素(4)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因應策略四類。計分方式為「非常同 意」5 分,「同意」4 分,「無意見」3 分,「不同意」2 分,「非常不同意」1 分。 分數愈高表示愈同意該項說法,態度愈正向,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愈積極;分數 愈低表示愈不同意該項說法,態度愈負向,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則愈不積極。. 9.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內容而言 研究內容以國民小學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內涵、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實施方式 、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因應策略為內容。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係以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作為取樣範圍。研究對象為各國民小學之 教育人員,教育人員包括學校校長、幼童軍專業服務員、負責幼童軍教育活動 職務的訓導(教導)主任及訓育組長、幼童軍團負責教師、其他主任及組長等 行政人員及一般教師。研究對象之取樣依據學校規模分為三個類型。再依學校 數比例隨機抽取學校樣本,每校抽取樣本人數為行政人員 4 至 6 人、教師 6 至 10 人。. 貳、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之程序於文獻探討後,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分析。 文獻探討因受限於目前對於幼童軍教育活動之相關研究論文有限,且中外 相關之童軍教育論述以期刊文章居多,多數之文獻研究對象是以國民中學以上 之學校或社區童軍為主,分析時較受限制。問卷調查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抽樣 對象自陳量表,實施時恐受個人主觀意識表達或社會期許效應的影響。 二、地域討論與推論的限制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資料的蒐集係以臺中縣國民小學之教育人員為研究 範圍;調查問卷探討的內容,僅以幼童軍教育活動為內涵,國民小學其他如稚 齡童軍活動、幼女童軍活動、社區童軍活動則不包含在內。. 10.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幼童軍教育活動的理論要點及相關研 究,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及研究架構的擬定。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有關童軍 運動源起及相關研究。第二節為有關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節 為幼童軍教育活動實施的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 相關研究與理論基礎。第五節為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現況。. 第一節 童軍運動源起及相關之研究 要瞭解幼童軍教育活動,必須先從世界童軍運動的源起與意義著手探討,才 能對幼童軍教育活動有進一步的瞭解。. 壹、童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童子軍係 Boy Scout 的譯名。它是以野外生活的訓練方式,去培養少年成為 快樂健康有用的公民。童子軍運動(Scout Movement)是英國貝登堡將軍(Sir Robert Stephenson Smyth Bad-en Powell,1857-1941)所創辦。其產生背景在 十九世紀,當時英國正邁入工業革命之轉變期,經濟結構改變,人口逐漸集中都 市,許多家庭父母均忙於工作營生,以致於青少年教養失常與生活散漫,成群結 伴遊蕩,不圖上進,導致品格與健康皆日漸低落,貝氏唯恐重蹈古代羅馬亡國的 覆轍,應儘早提出因應對策;他認為若要挽救這個危機,必須從未成年的青少年 著手;他回憶起兒時的生活及在軍中服務時所得到的經驗,並參考了各民族對於 青少年訓練與教育的優良方法,開始著手擬定了一種兒童訓練的計畫。貝氏彙集 了他在軍中訓練士兵與土人孩子之經驗,並結合教育原理原則,設計了童子軍的 各項活動,於西元 1907 年正式創辦了童子軍運動。當年貝登堡召募了約二十名 兒童,來到英國南部桃山的白浪島(Brownsea Inland in Dorset)舉行為期兩週. 11.

(21) 的世界上首次實驗露營,這一群來自城市的青少年學習在露天生活,在遊戲中學 習警探術,到了夜晚則在營火邊唱歌並聽他講述自己在遙遠異國的真實經驗,這 次露營非常成功。小隊長(Patrol leader)和小隊制度(Patrol system)都在 這個時候建立,小隊每天有指定的工作:如技能活動(Campaigning)---架營、拔 營、炊事、遊戲……等;觀測(Observation)---追蹤、偵察…等。配合島上的天 然情境所設計的訓練活動,其中如逐鹿(Deer stalking)、獵鯨(Whale hunt )、尋找、追蹤都是很受喜愛的活動。 「夜晚圍坐帳前,營火熊熊、唱歌、跳舞、 說故事、講笑話是最感興奮的時刻了」 (引自劉彥俊,1985a)。 貝登堡將童子軍訓練的意義和方法寫成童子警探(Scouting for Boys)一書 ,指導青少年如何從事野外活動。童軍運動很快地因青少年們的傳播及童子警探 一書的暢銷,而流傳至全國各地,甚至遠至其他國家。這些先驅者在那小小的營 帳前所點燃的熊熊爐火,成為現在以及未來自由世界成千上萬無可計數的童子軍 們快樂營火的曙光,也開啟了往後自由世界波濤壯闊的童子軍活動之門扉(中國 童子軍總會,1994)。 傅全福(1995)指出,貝氏創辦童子軍運動的主要目的為改善未來公民素質 ,期望能改善青少年的品格與健康,培養其以服務代替自私之精神,使青少年能 發揮道德與體能上的力量,為社會、國家、人類服務。這個構想很快的被全英國 接受並實現,從此後童子軍便逐漸遍佈全世界。. 貳、童軍運動的精神 童軍的重要精神在於其諾言、規律、銘言中,明白揭示服務與行善之重要, 如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並於訓練進程中強烈要求服務之實踐與 善事之力行,所以“服務"正是童軍運動極為重視的重點之一,其不僅強調服務 的精神,更要求所有的童軍要有服務人群,回饋社會的行動。. 12.

(22) 童子軍世界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of Scout Movement,簡稱WOSM)所揭 示童軍運動的精神包括(中國童子軍總會,2006): (一)童軍運動是生活教育(Scouting Is Education For Life) (二)童軍運動是青少年運動(Scouting Is A Movement For Youth) (三)童軍運動是國際化的(Scouting Is International) (四)童軍運動正不斷成長(Scouting Is Growing) (五)童軍運動是對所有人開放的(Scouting Is Open To All) (六)童軍運動是有目的的玩樂(Scouting Is Fun, with a Purpose) (七)童軍運動也是對成年人的挑戰(Scouting Is Also a Challenge for adults) (八)童軍運動是自願參加的(Scouting Is Voluntary) (九)童軍運動是非政治官方的(Scouting Is Non-Political,Non-Governmental) 由以上可知,童軍運動不僅是青少年的一種生活教育,同時也是一個完全出 自於自願的、非政治與官方色彩的國際性開放運動,強調寓教於樂的精神,從活 動中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參、童軍運動的目標 童軍運動的目的是促進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使他們全面發揮德、智、體、群 、美各方面的潛能,建立獨特的個性,成為富責任感的公民,並對社會、國家及 世界作出貢獻(呂建政,1994)。 貝登堡指出,決定一個國家的強與否,在於該國的品德,而不是其軍事力量 。童軍運動是一個龐大的青少年制服團體,藉童軍活動,青少年不但可以透過行 善與服務來關心社會,學習人際關係等。從中得到了一些技能及認知後,再配合 童軍銘言及日行一善的精神,隨時隨地為社會作出服務及貢獻,從而啟發了青少 年的公民意識(劉彥俊,1985b)。. 13.

(23) 潘添財(1994)指出,童軍運動的目標在培養健全的公民,其所提倡的四大 教育目標-品格、健康、手工藝與服務,正與我國教育注重品性與道德,強調先 修身、齊家,進而治國、平天下、服務人群之觀念相符合。 由以上可知,童軍教育的目標,乃是透過教育訓練的方式,喚起青少年能自 我鍛鍊、互相扶助,並將智識、人格、健康等傳授培育給每一位青少年,使青少 年們能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對國家、對他人、對自己負責,並藉童軍諾言、規 律、銘言之要求,推己及人、體諒別人、服務他人,使公民應有之基本道德具體 化、生活化,在參與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接受道德的約束,發展出良好的品格, 成為一個健全道德的公民。而童軍運動充分運用野外生活、露營、旅行、遊戲… …等方式,啟發青少年對健康的鍛鍊,並培養其體能,成為一個健康的公民。童 軍運動中的手工藝活動不但可訓練青少年敏於觀察,習於耐勞,並培養其創造力 與審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鼓舞其自動自發之精神,消除其鄙視勞動的觀念,激 勵學習,發現童子軍的興趣專長,成為一個才藝俱全的公民。童軍運動中最為人 稱道與讚賞的教育方式即為服務活動的落實,從幼童軍開始便教導其避免自私, 服務利他的觀念,隨時為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家人與朋友服務,並隨年紀的增加, 逐漸將服務的範圍擴大至學校、社會,使服務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活動課題。由準 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三項銘言之規範,要求青少年從日常生活中養 成助人的習慣,以服務他人為最大快樂,成為服務熱誠的健全公民。. 肆、童軍運動在教育上的功能 賴敏慧(2003)的研究指出,童軍運動的教育功能在於達成品格陶冶,發揮博 愛的服務精神以及培養利社會行為。其在教育上的功能如下。 一、童軍運動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童軍運動的設計,完全是以生活道德訓練為基礎(劉彥俊,1994),培養健全. 14.

(24) 的品格及道德觀念(陳鐵,1981)。童軍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修養品格,最後仍然是 修養品格。發展他們服務的高度理想,基於博愛的積極服務,以及對上蒼、對鄰 邦盡其應盡的職責。教育其高超的理想、自信心、責任感、堅忍性格、自尊心, 以及利他觀念等素養,這些教育的特質,構成所謂品格(徐觀餘,1985)。戴季陶 先生認為童軍訓練,有十分之七是德育訓練,有十分之二是體育訓練,祇有十分 一是智能訓練,所以童子軍訓練是以道德教育為主的最好說明(蕭忠國,1983 )。絕不能使技能的份量超過道德,戶外生活、伐木、露營、旅行、行善、世界 大露營都只是童軍活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品格(呂建政,1998) 。黃敦涵(1985)指出,童軍規律十二條,是行為理想的實踐,道德的具體規範 ,也是道德之理想價值,童子軍的善意(good will ),即陽明學說中所謂良知, 陽明學說中的心中原有個至善的良知,這至善的良知,乃人道德行為的本源。童 軍的諾言,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精神,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追求 人生唯一之目的,在能助人發現人生之目的,而有道德之生活,始有意義。童子 軍銘言中日行一善的善,即道德之理想價值;童軍為善最樂,人能努力實現此最 高意志與最高目的之時,即其高尚人格之表現。 陳家華(2000)指出,童軍運動的目的是在於影響兒童的品格,使他們能自 己熱烈奮發,然後導入正當的範型,並鼓勵他們各自發展,這樣子可以讓兒童由 自立自強,而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為國家需要的公民。 二、童軍運動具有服務的教育功能 貝登堡認為童子軍須主動行善,而不是被動地獨善其身,童子軍是透過實踐 來學習,是透過服務來表達愛(沈六,1989),服務的工作效能及助人說明了童軍 對利社會行為的重視。在童軍訓練方面,童軍的教導者,推己及於眾人,只怕個 人貢獻得太少,絕不會私心保留,服務之真實所在,就是以仁慈的心性來出發( 劉彥俊,1994)。. 15.

(25) 劉詠堯(1985)指出,童軍運動的教育性在養成學生以服務為人生目的,利他 為人類美德,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其最高理想。所以除施行德、智、體三 育外,特別注重群育;與孔子所主張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及「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相同。中國童子軍諾言內的隨時隨地扶助他 人,服務社會,和童子軍規律中的竭己之力,幫助他人。以及銘言中的日行一善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等,完全和社會學派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服務是童軍的四大目標之一,而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即是儒家教育中用來作為 教育目的的仁與君子,人生的服務就是行仁的道理,君子之所以為君子的道理就 是不自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服千萬人之務(劉彥俊,1985a)。在平時培 養助人和日行一善的習慣,遇有災難發生,便盡力去救助,發揮服務社會的精神 ,童子軍是被社會公認公益行善的社會團體(陳鐵,1981)。 吳務貞(1986)指出,童軍運動不但提供學生親身體會實際生活的經驗,也 可以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美德,發揮以助人、行善為快樂的精神。服務活動增進 社會參與,青少年在服務的過程中,能認識自我擴大生活層面、增進對社會組織 功能瞭解,深切體認人群互助的道理。服務活動最能啟發學生的愛心與同情心, 培養助人的美德,增進人際的親愛關係,在工作過程中可以養成自立自治的能力 ,並學習待人處事的行為。 許多曾是童子軍的人都能發揮一日童軍,一世童軍的精神,在助人、服務, 以及其他方面都有極佳表現;可見養成良好德性、樂於助人、服務社會的精神、 行為及習慣,正表現出童軍的教育效果. 伍、童軍運動的訓練原則與方法 一、童子軍運動的訓練原則有幾項特點(楊百世,1998) (一)童軍諾言、規律與銘言之實踐。. 16.

(26) (二)從做中學。 (三)小隊制度的運用。 (四)結合徽章與榮譽制度。 (五)野外生活之倡導。 (六)小隊長訓練。 (七)「寓教於樂」遊戲化的課程活動設計等方法來實現。 二、童子軍運動之訓練方法如圖2-1,分述如下:. 做中學 在自然 中生活. 小隊運作 諾言、規 律與銘言. 象徵式 的原則. 個人進程 與評鑑 成人與青 少年關係. 圖 2-1-1 童子軍運動的訓練方法 資料來源:引自對童軍運動的省思與服務員的角色(頁6),洪恆明(2006),臺 中。. (一)童軍諾言、規律與銘言之實踐 童軍訓練首重個人童軍諾言與規律之承諾,此為童子軍生活之簡單信條。我 國童軍的諾言是:我願意參加中國童子軍,遵守童子軍規律,終身奉行下列三事 :第一、敬天樂群,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第二、隨時隨地扶助他人,服務. 17.

(27) 社會。第三、力求自己智識、品德、體格之健全(中國童子軍總會,1995)。其 中心思想在要求對國家盡忠、對社會服務、對自己要求;童軍規律則包括:誠實 、忠孝、助人、仁愛、禮節、公平、負責、勤儉、勇敢、快樂、整潔、公德;而 童軍的銘言是準備(Be Prepared)、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其中準備的 真正精神在於隨時準備好(王季新,1996)。從童軍諾言、規律、銘言的內涵來看 ,兼具道德規範的功能與工具性的角色,意即童軍運動為生活化的公民教育,要 求學生對童軍諾言、規律、銘言的瞭解外,亦要遵守童軍諾言、規律、銘言之承 諾;一方面來自童軍諾言、規律、銘言的道德規範,二方面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 ,三方面再加上自己本身願意努力,自然成為幫助青少年成長、最具影響的一項 動力(楊百世,1998)。 (二)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品格的教導或其他任何實際知識教導的秘訣,不在於教青少年們很多事,而 是讓青少年們自己教自己(中國童子軍總會,1992)。一個青少年應該隨時準備 用手做事,而不是記筆記。因此強調從做中學是童軍運動的方法,以活動的方式 ,讓青少年主動參與,融合歌唱、遊戲、歡呼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興趣,並給予 青少年實作及體驗的機會。 (三)小隊制度之運用與小隊長訓練 小隊制度是童軍運動最基本必備的三大制度之一,同時也是童軍運動的基本 特色,每小隊6-8人,在成年領袖的指導下組成,無論工作或遊戲,訓練或服務 ,小隊永遠是童軍活動的一個單位(中國童子軍總會,1959)。小隊制度是以小 團體作為社會化的單位,因為成員少,關係密切,認同度強烈,彼此更容易瞭解 ,相互關懷也較多,加上對小隊的歸屬感與約束力,能讓青少年在愉悅的環境中 ,進行社會化的過程。小隊的活動方式,亦可使其逐步發現自我,培養責任感, 使學生獲得責任感、自主、合作、被信賴與領導的能力(楊百世,1998)。小隊. 18.

(28) 制度的推行是童軍團成功及維持久遠的的保證,所以領導能力強的小隊長便成為 童軍團的支柱,小隊制度要能獲致最佳效果,必須能讓兒童領袖們真正能自由行 動的負責任,一方面讓小隊長練習負責任和領導才能,二方面童子軍們也可逐漸 習慣使個人融入於團體的利益。 (四)結合徽章與榮譽制度 晉級考驗是童軍訓練的過程,徽章之目的在使青少年受到鼓勵與榮譽,使其 更努力學習,並幫助青少年學得更多的知識技能,使徽章成為進步和成功的標誌 ,在不斷的成就中建立自信心。鼓勵其對自身及團體榮譽的追求,以養成合作、 克制自己的習慣,培養其進取向上的精神。 (五)野外生活之倡導(scouting is outing) 童軍運動強調親近大自然,其野外活動是透過露營、旅行等戶外休閒活動來 呈現。以大自然及野外為活動場所,是貝登堡非常引以為傲的做法,因為他認為 野外生活不只能鍛鍊青少年之體格,大自然中所蘊藏的許多挑戰更能激發青少年 之潛力,而在大自然充滿挑戰的情境中,童軍伙伴所培養出同舟共濟、患難與共 的精神,更是不可多得的生命價值。 (六)寓教於樂遊戲化的課程活動設計 吳務貞(1989)認為,寓教於樂的遊戲化活動設計,是童軍運動實施的重要原 則,遊戲活動對青少年可以啟發創造、發抒情感、鍛鍊體格大有助益,同時更是 學習合作、體驗規則、認識公平、磨練自制、抑制衝動的最有效時機。 研究者綜合文獻整理出學者專家對童軍運動的相關研究如表2-1-1。. 19.

(29) 表 2-1-1 學者專家對童軍運動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份. 陳. 1981 平時培養助人和日行一善的習慣,遇有災難發生,便盡力去救助,發 揮服務社會的精神,童子軍被社會公認是公益行善的社會團體。童軍 運動的設計,完全是以生活道德訓練為基礎,培養健全的品格及道德 觀念。 1983 童子軍訓練,有十分之七是德育訓練,有十分之二是體育訓練,祇有 十分一是智能訓練,所以童子軍訓練是以道德教育為主的最好說明。 1985 童子軍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修養品格,最後仍然是修養品格。發展他們 服務的高度理想,基於博愛的積極服務,以及對上蒼、對鄰邦盡其應 盡的職責。教育有其高超的理想、自信心、責任感、堅忍的性格、自 尊心,以及利他觀念等素養,這些教育的特質,構成所謂品格。 1985 童子軍規律 12 條,是行為理想的實踐,道德的具體規範,也是道德 之理想價值,童子軍的善意,即陽明學說中所謂良知,陽明學說:心 中原有個至善的良知,這至善的良知,乃人道德行為的本源。童子軍 的諾言,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精神,在人類的道德生活 中,追求人生唯一之目的,在能助人發現人生之目的,而有道德之生 活,始有意義。 1985 服務是童軍的四大目標之一,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即是儒家教育中用來 作為教育目的的仁與君子,人生的服務就是行仁的道理,君子之所以 為君子的道理就是不自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服千萬人之務 1985 童軍運動的教育性在養成學生以服務為人生目的,利他為人類美德, 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其最高理想。所以除施行德、智、體三育 外,特別注重群育;與孔子所主張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相同。 1986 童軍運動不但提供學生親身體會實際生活的經驗,也可以培養學生互 助合作的美德,發揮以助人、行善為快樂的精神。服務活動增進社會 參與,青少年在服務的過程中,能認識自我擴大生活層面、增進對社 會組織功能瞭解,深切體認人群互助的道理。 1989 童子軍須主動行善,而不是被動地獨善其身,童子軍是透過實踐來學 習,是透過服務來表達愛。 1989 寓教於樂的遊戲化活動設計,是童軍運動實施的重要原則,遊戲活動 對青少年可以啟發創造、發抒情感、鍛鍊體格大有助益,同時更是學 習合作、體驗規則、認識公平、磨練自制、抑制衝動的最有效時機。 1994 童軍運動的目的是促進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使他們全面發揮德、智、 體、群、美各方面的潛能,建立獨特的個性,成為負責任感的公民, 並對社會、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1994 服務的工作效能及助人說明了童軍對利社會行為的重視。在童軍訓練 方面,童軍的教導者,推己及於眾人,只怕個人貢獻的太少,絕不會 私心保留,服務之真實所在,就是以仁慈的心性來出發。 1994 童軍運動的目標在培養健全的公民,其所提倡的四大教育目標-品 格、健康、手工藝與服務,正與我國教育注重品性與道德,強調先修 身、齊家,進而治國、平天下、服務人群之觀念相符合。. 鐵. 蕭忠國 徐觀餘. 黃敦涵. 劉彥俊. 劉詠堯. 吳務貞. 沈. 六. 吳務貞. 呂建政. 劉彥俊. 潘添財. 相關研究內容. 20.

(30) 表 2-1-1(續) 學者專家對童軍運動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傅全福. 王季新. 楊百世. 賴敏慧. 年份 相關研究內容 1995 貝氏創辦童軍運動的主要目的為改善未來公民素質,期望能改善青少 年的品格與健康,培養其以服務代替自私之精神,使青少年能發揮道 德與體能上的力量,為社會、國家、人類服務。 1996 諾言中心思想在於要求對國家盡忠、對社會服務、對自己要求;童軍 規律則包括:誠實、忠孝、助人、仁愛、禮節、公平、負責、勤儉、 勇敢、快樂、整潔、公德;童子軍的銘言是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 服務為目的,其中準備的真正精神在於隨時準備好! 1998 1.童軍運動的訓練原則有幾項特點:(1)童子軍諾言、規律與銘言之 實踐。(2)從做中學。(3)小隊制度的運用。(4)結合徽章與榮譽制 度。(5)野外生活之倡導。(6)小隊長訓練。(7)寓教於樂遊戲化的 課程活動設計等方法來實現,而這些方法所強調之重點,乃循序漸 進的自我教育方法。 2.從童軍諾言、規律、銘言的內涵來看,兼具道德規範的功能與工具 性的角色,意即童軍運動為生活化的公民教育,要求學生對童軍諾 言、規律、銘言的瞭解外,亦要遵守童軍諾言、規律、銘言之承 諾;一方面來自童軍諾言、規律、銘言的道德規範,二方面要對自 己的承諾負責,三方面再加上自己本身願意努力,自然成為幫助青 少年成長、最具影響的一項動力。 3.小隊制度是以小團體作為社會化的單位,小團體中成員少,關係密 切,團體認同度強烈,彼此更容易瞭解,相互關懷也較多,加上對 團體的歸屬感與約束力,能讓青少年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社會化 的過程。小團體的活動方式,亦可使其逐步發現自我,培養責任 感,使學生獲得責任感、自主、合作、被信賴與領導的能力。 2003 童軍運動的教育功能在於達成品格陶冶,發揮博愛的服務精神以及培 養利社會行為。.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者綜合上述,認為童軍運動的教育價值包括:童軍運動是一種做人的基 本訓練,它並不是想要造就出某些種專才,或是利用做為某種工具的。而童軍運 動根據近代教育理論,以兒童為本的教育主張,依兒童生理及心理狀態為實施訓 練之準繩,由做中學,盡量給予兒童與自然界及社會實際接觸之機會,養成其對 人、對物之各種生活技能及正當態度。同時童軍是利用少年們的休閒時間,給他 們種種健全的活動,使他們在情投意合的環境中得到一群良伴,及一些補充學校 教育不足的訓練;童軍運動是採行自我學習的教育原則,教學內容以大自然為主 要來源。其中童軍諾言及規律是童軍運動的核心,是品格教育的標的。而其教學. 21.

(31) 方法上是以小隊為學習的基本單位,由青少年自己來領導。透過有意義的教育活 動,拓展生活空間,認識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參與童軍運動,可發展童子軍個 人特長,發現自我,自我肯定與實現。同時童子軍透過同儕的互動,學習課業競 爭之外的溝通、協調、合作的適應能力,建立正面積極的人際關係;參與服務活 動,走出封閉的學習空間,接觸社會、關懷社會。並經由活動的設計與執行,培 養獨立自主、手腦並用的做事能力;更能因此培養童子軍服務知能,使助人服務 成為可能。 童軍運動是以童軍諾言、規律為基礎的價值系統,致力於青少年的教育,使 其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其目的在教導學生經由實踐童軍諾言、規律、銘言,學 習做事才能、修己善群,建立服務的人生觀。透過休閒活動,親近大自然,成為 身心健全的好國民,注重生動活潑教學方法,與遊戲化、活動化的課程設計,以 提高學習和實踐的興趣,達成情意、認知和技能等教學目標。然後透過協助青少 年建立一套如童軍諾言規律所闡釋的崇高價值觀,以幫助青少年建立一個人人都 能獨立自主的美好世界。. 22.

(32) 第二節 幼童軍教育活動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陳鐵(1988)指出,幼童軍是世界童軍運動中的一環,其訓練內容與童子軍 階段的內容相銜接,其訓練的主旨與目標亦與童子軍相同,但是訓練的內容與方 法卻大不相同。幼童軍訓練,主要在於發展此一年齡階段兒童的創造力和幻想力 ,滿足其愛好遊戲的慾望,而透過遊戲的方式,協助他們增進道德、健康、智力 、和群性與友愛精神的成長。吸引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續參加童子軍、行義 童子軍、羅浮童子軍各階段的活動,奠定將來成為一個健全公民的基礎。本節針 對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源起、意義與價值、組織、實施方式作分析探討。. 壹、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源起 一、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創始 童子軍創立之初,原只是為了十一歲以上的青少年們設計的活動方案。因為 活動內容受到青少年的熱烈喜愛,童軍團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的發展,同時有很多 年齡不足十一歲的兒童參與其中,而且人數日益增多,他們都渴望從童軍運動中 獲得樂趣。童軍團的領導人為了符合他們的期望,於是特別為這一群兒童成立了 一種「預備童子軍」的名稱,讓這些未滿十一歲的孩子能加入童軍團。當預備童 子軍人數越來越多後,童軍團的活動為了要遷就這些年紀較小的預備童子軍,反 而使年紀較大的童子軍對童軍運動逐漸失去了興趣,甚至離團而去,因此如何暨 能維持童軍團的活動層次,提高青少年參與興趣,又能顧及十一歲以下兒童的需 求,讓童軍運動能滿足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達到多贏的局面;貝登堡與幾 位團長共同研議,決定另籌組一種適合兒童階段的童子軍,重新定名,同時針對 此一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學習特徵進行研究,另行設計適合他們的活動方案與 內容(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85)。 1914 年英國童子軍總會公報上刊出了有關年幼的童子軍計畫,暫將這一階段. 23.

(33) 年幼童子軍的名稱定名為「幼年童子軍」(Junior Scout),以表示其與童子軍之 間的關連。當時美國有一本叫做「聖誕老人雜誌」的兒童讀物,正連載一本受到 美國兒童熱愛的諾貝爾文學獎著作「叢林奇談」 (Jungle Books)的故事。內容 主要是描述西印度叢林中被狼群扶養長大的少年毛克利在叢林中的成長、學習與 活動的故事。故事中的少年被刻畫成為一個有禮貌、具有偉大的人性與純潔心靈 的角色,名叫毛克利;而對於在叢林當中的各種飛禽走獸、生活習性,也描述得 惟妙惟肖。其中以擬人化的故事撰寫方式,生動的描述毛克利如何與狼群、棕熊 、黑豹、莽蛇等動物相處互動的情形,及如何同心協力打敗叢林當中的害群之徒 ,巧思計畫擊敗叢林當中的大惡霸--老虎邪漢…等。貝登堡發現叢林奇談不僅具 有趣味的冒險故事,而且立意甚佳,可以引用來作為設計幼年童子軍活動與遊戲 的根據,以啟發兒童走向善良、健全的公民之途。因為在英國人的心目中,狼是 一種聰明、機警、活潑、敏捷、勇敢、伶俐、清潔、合群的動物。所以用小狼象 徵幼童,是鼓勵他們模仿他們的良好特性。作者吉布林(Rudyard Kipling,1865 -1936)先生同時也是貝登堡的老朋友,知道這個構想之後,欣然同意將叢林奇談 及其中角色,做為幼童軍活動的依據背景(陳鐵,1988)。 1916 年英國童子軍總會正式公布這項特別為適合兒童智力、興趣與需要而設 計的訓練計畫,而將此一階段的童子軍稱為 Cob Scout(幼童軍),幼童軍稱為「 小狼」 ;同時公布了幼童軍的諾言和規律以及銘言「盡我所能」(Do Our Best) ,並設計了最初的考驗進程和徽章制度。同年出版了小狼手冊( Wolf Cub's Handbook) ,成為幼童軍服務員及小狼們的正式書籍,幼童軍教育活動也正式從 英國到世界各民主國家蓬勃的發展。 二、我國幼童軍教育活動的發展 中國童子軍於 1912 年由嚴家麟先生於湖北武昌文華書院所創始(吳燦陽, 1997;鍾南,1998) 。1918 年上海華童公學成立了第一個幼童軍團,是我國第一. 24.

(34) 個幼童軍的正式組織。當時的幼童軍活動大部分都沿襲貝登堡所著作的小狼手冊 s Handbook)中的內容為範疇。 (Wolf Cub' 1928 年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司令部成立,制訂多項的制度與訓練準則。當時的 幼童軍部分,包括改進幼童軍團組織、舉辦幼童軍團登記、訂定幼童軍組織規程 與訓練原則、制訂中國幼童軍誓詞、規律和銘言等(吳國基,2005)。 1935 年 7 月中國童子軍總會公佈了中國幼童軍訓練標準,自此以後幼童軍訓 練在全國各小學展開,有的成立為課外組織方式,由學生自由參加;也有不少的 學校規定,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至六年級,一律得接受幼童軍訓練。 1946 年 4 月中國童子軍總會頒佈中國幼童軍團組織規程。 1948 年 10 月中國童子軍總會修訂公布中國幼童軍三級訓練合格標準,幼童 軍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 1961 年中國童子軍總會檢討後將幼童軍的推廣列為總會的重要政策,中國童 子軍極偉訓練營開始辦理幼童軍木章預備訓練,訓練幼童軍服務員,並鼓勵全省 各機關學校試辦幼童軍團,1962 年 4 月全省共有 15 個團試辦。當時幼童軍人數 尚不到 300 人,但卻是幼童軍即將在全省各地區逐漸拓展開來的根源。據中國童 子軍總會各年度的三項登記幼童軍人數,至 1983 年為 30,763 人,1993 年為 28,202 人,2003 年為 19,112 人,各類童軍三項登記統計表如表 2-2-1。. 25.

(35) 表 2-2-1 中國童子軍總會各類童軍三項登記統計 年度 團數 稚齡童軍 幼童軍 童子軍 行義童軍 羅浮童軍 服務員 總人數 1983 2,811 30,763 28,868 5,038 4,229 8,848 77,746 1984 2,814 29,812 27,179 4,882 4,136 9,112 75,121 1985 2,933 28,604 29,472 4,721 4,726 9,617 77,140 1986 2,967 30,164 28,512 5,244 4,290 9,918 78,128 1987 3,027 32,355 26,196 5,308 4,417 10,303 78,579 1988 3,102 32,908 25,501 5,352 4,531 10,223 78,515 1989 3,051 33,562 23,540 5,267 4,387 9,642 76,398 1990 2,799 31,253 19,850 4,492 3,653 9,452 68,700 1991 2,774 29,253 20,302 4,836 3,964 9,969 68,324 1992 2,889 855 29,854 20,618 5,452 4,298 10,740 71,817 1993 2,791 325 28,202 17,528 4,769 4,114 10,546 65,484 1994 2,452 1,009 23,955 15,096 4,314 3,927 9,200 57,501 1995 2,333 381 19,987 13,279 3,497 3,155 9,762 50,061 1996 2,424 371 20,611 13,896 3,561 3,179 9,898 51,516 1997 2,414 418 19,943 14,533 3,898 3,347 9,856 51,995 1998 2,157 308 17,233 13,907 3,997 3,316 8,851 47,612 1999 2,144 489 16,883 14,864 4,034 3,692 9,154 49,116 2000 2,268 416 17,364 16,745 4,051 3,445 9,297 51,318 2001 2,171 591 17,309 16,169 3,972 3,171 9,274 50,486 2002 2,191 653 17,593 16,006 4,254 2,976 9,115 50,597 2003 2,238 682 19,112 14,958 4,006 3,322 9,679 51,755 2004 2,165 773 18,102 14,817 3,822 2,876 9,535 49,925. 資料來源:中國童子軍總會(2003),2006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 scort.org.tw/cd/bschq 1963 年 7 月中國童子軍總會正式出版中國童子軍服務員手冊--幼童軍部分, 重新訂定了幼童軍的諾言、規律和活動進程及徽章制度、制服等要項,此乃我國 童子軍總會第一本幼童軍服務員手冊;1972 年中國童子軍總會響應世界童子軍亞 太區第七次領袖會議,通過了亞太區童子軍五年發展計畫方案,並配合我國經濟 社會的發展,擬定了中國童子軍五年發展計畫,依據此一計畫制訂了中國童子軍 社區發展方案,規劃在社區成立各類童子軍團,使幼童軍不只在學校當中發展, 更擴展到社區;1991 年 9 月正式公布稚齡童軍、幼童軍、童子軍、行義童子軍、. 26.

(36) 羅浮蘭傑童子軍等各階段童軍之活動進程;1990 年 1 月中國童子軍總會奉行政院 內政部指示,依法完成全國性人民團體登記,童軍運動結束了依附在教育體系的 階段,進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成為真正的人民團體;1992 年中國童子軍訓練暨 進程委員會,籌組幼童軍手冊編輯小組,重新編寫中國童子軍--幼童軍團長手冊 ,此手冊依據幼童軍服務員手冊、幼童軍活動進程及其他參考資料,並以實例說 明提供幼童軍團長在組織及訓練上的參考。同時配合團長手冊編定「幼童軍手冊 」提供幼童軍活動使用(陳忠信,1983) 。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的探討,對於幼童軍之創始與發展,研究者做以下歸納: (一)貝登堡創辦童軍運動的目的,乃是為了匡正當時青少年的不當言行,並且 以他在軍中訓練青少年從事觀察、斥堠、追蹤……等技巧的寶貴經驗,配 合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理論的研究,設計出一套符合這一群孩子暨有趣又有 意義的教育活動,此一觀點值得我們探討。 (二)幼童軍教育活動的背景為叢林奇談,因此稱呼幼童軍為小狼,團長為阿克 拉、團服務員為老狼…等,團集會活動之吼聲、歡呼、幼童軍二指禮等均 源自於此故事背景。東方社會對「狼」大多存在負面的評價,但是在動物 學家及西方文學的觀點,狼是一種聰明、活潑、機警、敏捷、勇敢、整潔 、伶俐、合群的動物。貝登堡用小狼象徵幼童軍,是鼓勵他們模仿狼的良 好特性,此一背景之運用如何適切的讓參與者瞭解有必要探討。 (三)在英國創始的童軍運動,原本就是個社區的教育活動。童子軍源自於社區 、發展於社區。而我國的童軍及幼童軍教育活動都是起始於學校,同時在 學校中蓬勃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發展學校童軍團的國家。1972 年制訂中國童子軍社區發展方案,幼童軍教育的發展才由學校拓展到社區 ,當前學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模式是否適當值得探討。 s Handbook)做為幼童軍教育 (四)貝登堡將其所著作的小狼手冊(Wolf Cub'. 27.

(37) 活動的訓練手冊,我國幼童軍教育活動在發展之初直接以其中文翻譯本為 藍本。至 1963 年中國童子軍總會正式出版中國童子軍服務員手冊—幼童 軍部分,我國才有一本依據我國國情編寫的幼童軍團長訓練手冊。1993 年 中國童子軍總會訓練暨進程委員會組成各級童軍團長手冊編輯委員會, 「 中國童子軍--幼童軍團長手冊」才正式加入了實務範例,提供負責幼童軍 教育活動推展的團長和服務員們辦團的參考資料,依據團長手冊的資料, 就能正確的領導幼童軍團活動及處理相關的團行政工作。. 貳、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意義與價值 教育的本質以人為主體,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相信學生有學習的自 由,因此必須充分的尊重學生在規範中的自主性。幼童軍教育活動正符合上述特 質,它重視組織與規律,但在團體規範下又允許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潛能與創意 ,實施策略多樣化,是能力本位的,其最終目的也是要培養一個健全的世界公民 ,能夠面對生活,解決問題,和國民教育目標其實是一樣的。 一、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意義 廖貴田、劉康明(1999)引自「中國童子軍—幼童軍手冊」明確的揭示,幼 童軍活動是一種世界性的運動。活動的方式都是以群體活動為主,不但是和兒童 興趣,且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能夠訓練兒童做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使 其常識豐富,體魄健全。在服務活動中培養出責任感、互助合作和領導能力,進 而將來成為一個健全的公民。 中國童子軍總會國家研習營(2000a)明確指出,幼童軍是童子軍生活的起 點,也是童軍運動的基礎,幼童軍活動有一套完整的進步性活動進程,在新奇有 趣的活動方案中,透過遊戲、歌唱、故事,及在徽章制度的激勵與循序漸進的引 導下,使幼童軍成為智、仁、勇兼備的青少年,在遊戲活動中學習的成長團體。.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 has that users’ “user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sers’ “ actual feeling fo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