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為例-"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胡豐榮博士 許天維博士. 國小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數學學習 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以雲林縣某國小為例-. 研究生:張素娥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

(2) 謝辭 回頭看看進修三年多的時間,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感謝師長、家人、 同事及同學的陪伴、關懷及全力支持,因為有你們,我才能順利完成論文,在此,. 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胡豐榮老師與許天維老師,胡老師主動通知我研討 會的資訊,讓我能順利完成兩篇條款,並且胡老師在我論文撰寫進度落後時,不 斷的鼓勵我,讓我有動力繼續努力完成論文;許老師上課幽默風趣,在論文寫作 及參考文獻的格式,詳細的說明及示範,讓我對於論文格式能完全明瞭。 其次要感謝鄭裕篤老師、郭伯臣所長及辛俊德老師在口試時提出指正,並且 提供許多具體的建議,讓我能將論文修改得更加嚴謹與完善。 感謝研究所同學三年多來,上課時一起學習、討論,做報告時不吝於提供資 訊,尤其感謝金足同學,常常提醒我寫作論文要注意的事項、並且和我一起完成 論文的口試。 感謝協助本論文問卷施測的同事們,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才能讓學生願意誠 實作答,得到最真實的答案,並順利回收問卷,研究也才得以順利進行。 心中想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短短幾行文字,怎能表達心中所有的感謝, 只能期許自己不辜負眾人的期望,並將此榮耀與喜悅與眾人分享。謹以本文獻給 所有關心我的人。. 張素娥 謹誌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雲林縣某國小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在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 學業成就現況、及不同背景之新移民子女在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 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之 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並以自編之 「雲林縣某國小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問卷」為主 要研究工具,以一百學年度雲林縣某國小學童為實施調查之對象,共計回收問卷 96份。問卷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積差相關、 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針對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之結論,敘述如下: 一、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皆屬於中上,學業成就也屬於中上。 二、男女生在數學學習態度上有部分不同。 三、國小學童之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不受學童「是否為新移民子女」之影響。 四、母親國籍不同,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焦慮也不同、數學學業成就則無差異。 五、新移民子女之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不受母親中文程度影響。 六、新移民子女之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不受母親教育程度影響。 七、家庭學習環境不同,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動機也不同、數學學業成就則無 差異。 八、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具有顯著相關。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對國小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 就之相關建議,提供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業成就. I.

(4) II.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native children and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 fiel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learning attitudes include new immigrants’ socio-demographic background,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the researcher adop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research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students of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Yulin County. Ninety six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s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followed by a post-hoc test and a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o conclude, there were major findings in the study. 1. The native children children’s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were rated 3.678 in a 5-point Likert scale. The children had moderate academic achievement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49.972. The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were rated 3.728 in a 5-point Likert scale. The children had moderate academic achievement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50.105. 2.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math learning attitude. 3. There is no influence 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 whether if children are new immigrant children or not. 4.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anxieties in math learning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ir mothers’ nationality. However, there’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others’ nationality. 5. Mothers’ Chinese proficiency has no impact on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 6.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has no influence on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 7. New immigrant children’s math learning motivations a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here’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math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8.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 for new immigrant children between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 Word: new immigrant children, math learning attitude,. III.

(6) math academic achievement. I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教育現況…………………………………. 9. 第二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 17 第三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業成就………………………………………… 25 第四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對象…………………………………………………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3 第一節 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在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現況分 析………………………………………………………………… 4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數學學習態度之差異分析…………………… 4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數學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 52 第四節 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相關分析………… 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V.

(8) 第二節 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64 英文部份………………………………………………………………………… 75 附錄……………………………………………………………………………… 78 附錄 附錄一 數學學習態度問卷調查問卷(預試)……………………………………78 附錄二 數學學習態度問卷與數學學業成就問卷 ……………………………83. VI.

(9) 表 次 表1-1新移民歷年結婚之比例………………………………………………………2 表2-1全國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 12 表2-2數學學習態度的研究範圍………………………………………………… 19 表2-3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關係…………………………………… 29 表3-1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冊………………………………………………… 36 表3-2預試試題分析表…………………………………………………………… 37 表 4-1 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各層面及總量表之現況摘要表…43 表 4-2 本籍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各層面及總量表之現況摘要表……. 44. 表4-3不同性別學童學習態度之差異情形……………………………………… 45 表4-4新移民子女和本籍學童數學學習態度之差異情形……………………… 46 表4-5不同母親國籍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摘要表……………………… 46 表4-6母親國籍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47 表4-7母親國籍對新移民子女學習焦慮之事後比較…………………………… 48 表4-8母親中文程度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之差異……………………… 48 表4-9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摘要表………………… 49 表4-10母親教育程度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49 表 4-11 不同家庭學習環境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摘要表……………… 50 表4-12家庭學習環境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50 表4-13家庭學習環境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表……………. 51. 表4-14不同性別學童數學學業成就之差異……………………………………. 52. 表4-15新移民子女和本籍學童數學學業成就之差異…………………………. 52. 表4-16不同母親國籍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成就摘要表……………………. 53. 表4-17母親國籍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53. VII.

(10) 表4-18母親中文程度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就之差異……………………. 54. 表4-19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就摘要表………………. 54. 表4-20母親教育程度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54. 表 4-21 不同家庭學習環境之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就摘要表……………… 55 表4-22家庭學習環境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55. 表4-23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各層面間之Pearson積差相關摘要表……… 56 表4-24數學學習態度六個層面間之Pearson積差相關摘要表………………… 56 表4-25班級排名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57. 表4-26班級排名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檢定表…………………………………. 57. 表4-27數學成績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58. 表4-28數學成績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檢定表…………………………………. 58. VIII.

(11) 圖 次 圖3- 1 研究概念架構圖……………………………………………………………32 圖3- 2 研究實施流程圖……………………………………………………………40. IX.

(12)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陳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重要名詞、研究範 圍與研究限制。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析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闡 述本研究之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第三節闡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台灣社會也面臨快速變遷、人口結構改變的情形。自 從政府在 1994 年宣布南向政策,公開鼓勵台商到東南亞投資,打開了我國與東 南亞各國經濟往來之通路,同時也開啟了我國迎娶東南亞各國新娘的跨國婚姻 開端(車達,2004) ,後因台灣工業化過程使得傳統產業衰退,使得許多以農漁 工為主的鄉村男子在社經地位、本身教育程度關係下,使自己處於相當不利的 地位,在多數經濟背景等條件下均較都會青年為劣勢的情況下,在國內的婚姻 市場亦相對缺乏自信及競爭力。在學歷及經濟的條件均低下的情況下,較難獲 得本地女性的信賴(林璣萍,2003) ,故從整體經濟的大環境所影響的外在因素 下,加上本身內在心理本能的引導下,認為自己無法在國內婚姻市場取得良好 競爭力進而尋覓良伴。又迫於自古以來思想的灌輸下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 大」 ,導致台灣的男士紛紛透過婚姻仲介等跨國管道尋求東南亞籍配偶,因此在 台灣形成了相當規模因婚姻關係來台的東南亞新移民。 台灣的社會系統中,迎娶外籍配偶的男子大都為中下階層從事農漁工等行 業的成員,這些外籍新移民家庭大都為台灣的弱勢族群與外國的相對弱勢者所 組成,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弱勢族群(夏曉鵑,2000)。而這些跨國的居民移 動,不但深深影響移出家庭,也對移入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有適應的衝突,因為 移民帶來越來越普遍的跨國婚姻,數量上快速成長,在某些國家,幾乎凌駕於 傳統婚姻,也讓傳統的政府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被迫於重新思考及重新分配。. 1.

(14)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資料中,1999年新移民結婚比例突增、2000、2001、 2002、 2003年平均每四對中就有一對是跨國婚姻(如表1-1);隨著新移民到台 灣的時間越長,其所生的第二代子女進入國民教育階段就學人數比例也日漸升 高。 表1-1 新移民歷年結婚之比例 年度. 我國總結婚登 記數(對). 新移民人數 合計. 與總結婚登. 外籍配偶. 大陸配偶. 記數比. 87 年. 145,976. 22,905. 10,454. 12,451. 6:1. 88 年. 173,209. 32,263. 14,674. 17,589. 5:1. 89 年. 181,642. 44,966. 21,338. 23,628. 4:1. 90 年. 170,515. 46,202. 19,405. 26,797. 3.6:1. 91 年. 172,655. 49,013. 20,107. 28,906. 3.5:1. 92 年. 171,483. 54,634. 19,643. 34,991. 3.1:1. 93 年. 131,453. 31,310. 20,338. 10,972. 4.2:1. 94 年. 141,140. 28,427. 13,808. 14,619. 5:1. 95 年. 142,669. 23,930. 9,524. 14,406. 6:1. 96 年. 135,041. 24,700. 9,554. 15,146. 5.5:1. 97 年. 154,866. 21,729. 8,957. 12,772. 7.1:1. 98 年. 117,099. 18,990. 5,696. 13,294. 6.1:1. 99 年. 138,819. 18,554. 5,212. 13,332. 7.5:1. 100 年. 165,327. 18,350. 4,887. 13,463. 9:1.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檢索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近幾年台灣的人口結構有了新的風貌,在教育的領域當中,新移民子女的教. 2.

(15) 育議題一直受到國人的重視。但在媒體報導形塑下,這些所謂的「新台灣之子」 給一般人的印象是屬於低社會階層或文化貧乏的,社會大眾多半認為新移民子女 的學業成就無法與其他同學表現相當,想當然爾是與學習遲緩、生活適應不良劃 上等號,而我們是否該思索這「必然性」當中的意涵。部分研究顯示新移民子女 學業成就普遍低於一般學生(陳璽琳,2006;吳錦惠,2005;劉秀燕,2003); 但亦有持反對看法者(王瑞壎,2004;陳湘淇,2004),他們認為新移民子女與一 般學童的學習表現能力並無差異。有鑑於此,本研究欲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 及統計等方法來檢視國小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此為本研究 之研究動機之一。 另外,針對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表現相關議題的研究,則大多著墨於新移民子 女在語文領域上的學習表現(張碧珊,2006;陳璽琳,2006;吳宜錞,2005;張 淑猜,2004),或者是大體論及所有領域學習表現的研究(鍾文悌,2004;黃琬 玲,2004;錢宗忻,2004),此時數學學習表現也只是陪襯的綠葉角色,至於純 粹探討數學領域學習表現的部份微乎其微(張慧貞,2004)。而數學已經被公認 為是一種「重要的過濾器」(ctritical filter),或是學術發展的一個「守門 員」(gatekeeper),通常數學成就較高者,有較大潛能進入專業領域,也有較 佳的個人生活適應(引自魏麗敏,1996)。基於此,本研究想把數學學習這個部 分抽離出來,進行本籍生與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成就表現的差異情形討論和研 究,此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二。 研究者本身任教於雲林縣的偏遠小學,發現學區內有不少學生是新移民子 女,面對這一群亟需關懷的新移民子女,學校方面皆辦理各種輔導方案,致力提 升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成就,但成效有限。探究其原因,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影響學 習的因素之一,而且學習態度會影響學業成就及學習行為,為有效提升新移民子 女的學習成就,研究者想探討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及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問 題,分析新移民子女中數學學業成就較高者,其數學學習態度為何,新移民子女. 3.

(16) 中數學學習成就較低者,其影響之數學學習態度有哪些,針對以上分析,提供學 校擬定新移民子女數學領域學習輔導方案參考,期望能給予新移民子女適時的協 助,協助其建立正確數學學習態度,提高其數學學業成就,使其順利融入台灣社 會,並奠定未來發展之基礎。要言之,探究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並提供各界做為新移民子女數學領域學習輔導工作之參 考。. 貳、.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之說明,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六項: 一、探討雲林縣某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現況。 二、探討雲林縣某國小本籍生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縣某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上的差異。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縣某國小學童在數學學業成就上的差異。 五、探討新移民子女不同家庭背景與數學學習態度交互作用後,對數學學業成就 之相關。 六、探討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對數學學業成就的解釋力。.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壹、待答問題 根據上節研究動機與目的所述,本研究乃針對下列問題進行探究: 一、探討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如何? 二、探討國小本籍生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現況如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上的差異如何?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業成就上的差異如何? 五、探討新移民子女不同家庭背景與數學學習態度交互作用後,對數學學業成就. 4.

(17) 之影響如何? 六、探討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度對數學學業成就的解釋力如何? 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將對以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影響下,雲林縣某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上是否有顯著差 異? (一)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是否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是否因「是否為新移民子女」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新移民子女不同的家庭背景(母親國籍、母親中文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 家庭學習環境)之數學學習態度是否有所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影響下,雲林縣某國小學童在數學學業成就上是否有顯著差 異? (一)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是否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是否因「是否為新移民子女」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新移民子女不同的家庭背景(母親國籍、母親中文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 家庭學習環境)之數學學業成就是否有所差異?. 貳、名詞釋義 一、新移民女性: 台灣社會早期對新移民女性,大都以「外籍新娘」稱呼。為平等對待外籍與 大陸配偶,同時兼顧與國人結婚之外籍、女士與男士,故內政部於2003年已將「外 籍新娘」用語,統一修正為「外籍配偶」;惟外籍配偶仍具有「非我族類」的歧 視意味,故婦女新知基金會於2003年舉辦的正名活動,將外籍配偶正名為新移民 女性。目前,新移民的稱呼已漸被使用與接受。新移民女性係指臺灣地區跨國聯 姻及兩岸通婚之婦女,即經正式辦理結婚登記之非本國籍婦女,且其原國籍之國 民所得,較我國國民所得為低者。本研究所稱之新移民女性,係指學生母親之原. 5.

(18) 國籍為大陸、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等地者。 二、新移民子女: 新移民子女係指父親為中華民國國籍與上述新移民女性在婚姻關係下所生 育的子女。本研究所稱之新移民子女係指國小學生父親為中華民國國籍與上述新 移民女性在婚姻關係下所生育的子女。 三、國小階段: 國小階段是指依照中華民國國民教育法第二條及第四條之規定,六歲至十二 歲的學齡國民。本研究所稱之國小階段係指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學生。 四、數學學習態度: 指學生在數學領域上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信心、學習動機、學習習慣 和學習焦慮等六層面之的態度。本研究所稱之數學學習態度係指在研究者自編的 「雲林縣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問卷」之得分,得分愈高者表示學習態度愈好。 五、數學學業成就: 學業成就係指學生在學校經學習後獲得的知識與技能,以考試成績或測驗上 所獲得的分數代表之。本研究所指的數學學業成就,係指國小學童於一百學年度 第一學期數學學期成績,以班級為單位先轉換為標準T分數,分數越高者代表數 學學業成就越高,分數越低者代表數學學業成就越低。.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主要以就讀雲林縣某國小之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學童為研究對象,以 進行深入的了解。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 6.

(19) 本研究主要以就讀雲林縣某國小之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學童數學學習態度 與數學學業成就為研究內容,並不探討其他學習領域的相關變項。. 貳、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原擬進行雲林縣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 成就之調查研究,但進行大規模調查顯然力有未逮,故僅以雲林縣某國小新移民 子女和本籍生學童為研究對象,引用本研究之結論時,宜考量各地區脈絡與條件 之差異。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輔以文獻探討等研究方法,故仍會受限於 問卷調查法無法深入探討的先天限制,即會因學童語文能力、觀念、態度、認知 等因素影響,對問卷內容了解誤差,致使回答或填答問卷時,未能充分反映真實 情境。. 7.

(20) 8.

(21)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教育現況;第二節為國小學生 數學學習態度之探討;第三節為國小學生數學學業成就之探討;第四節探討國小 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教育現況 壹、新移民家庭結構與發展 1980年代中期由於台灣跨國聯姻風氣盛行,新移民女性大量的遠嫁到台灣。 這樣的遷移現象本質上是一種資本主義下的跨國婚姻形式,也使此家庭的組成存 有「婚姻商品化的特質」,而此婚姻關係大多容易因感情基礎薄弱、家庭地位低 落、經濟弱勢以及支持網絡薄弱,衍生了諸多與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和個人與環 境交互作用的問題。如假婚姻、非法入境、生活適應不良、家庭社會問題、教養 子女困難、生育與優生保健等問題(內政部戶政司,2003)。此外夏曉鵑(2000) 認為「外籍新娘」現象是來自較低度發展國家婦女嫁往較高度發展國家的全球性 現象的一環。由於資本主義發展所導致不平等的國際分工現象,而在核心國家 (如:美、日、歐)、半邊陲國家(如:台灣、南韓)與邊陲國家(如:馬來西亞、 印尼、泰國)內部產生扭曲發展。在此種扭曲發展狀況下被邊緣化的男女,為了 在資本國際化與勞力自由化的過程中藉由國際婚姻來謀求出路,一方面女方可以 解決生存問題,而男方則能夠如願娶到新娘,因而產生「商品化跨國婚姻」。 然而,此種婚姻的結合方式和留學、工作、移民等因素而形成的跨國婚姻不 能相提並論。此種藉由「買賣婚姻」或「郵購婚姻」來解決生存問題的邊陲國家 婦女,往往無法得到該有的尊重。因此,這些大多數從東南亞過來台灣的女性在 台灣的社會裡基本上就存在著三種弱勢處境,分別為:(1)她們的原生文化被視 為落後;(2)她們來自於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第三世界;(3)其結婚對象為台灣社 經地位較低的弱勢(新移民女性之配偶的平均學歷為9.8 年,約為國中畢業,其. 9.

(22) 職業多為工人、司機、攤販與農民) (王宏仁,2001) 。劉英國(2006)認為外籍 配偶家庭目前在台灣的所面對的是多方面的弱勢狀態。在經濟上,丈夫因多屬農 工階級或身心障礙者,本身收入就較微薄或無收入,而外籍配偶因法令對工作權 的限制或在家教養子女,無法外出工作貼補家用,家庭收入因此偏低;在教育上, 依據社會流動的現象而言,社會較低階層者多數為低學歷者,而外籍配偶在她的 本國即使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但到了一個語言文字完全不同的國家,也形同文 盲一樣;在社會上,更加不可諱言的是,對外籍配偶家庭而言,這是一個極不友 善的環境,媒體塑造出外籍配偶有假結婚真賣淫、騙錢、唯利是圖、逃跑、目不 識丁的負面形象,整個家庭的成員都必須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 撇開台灣原生環境對於新移民家庭組成的刻板印象不談,在許多的文獻當中 已有學者歸納出新移民家庭結構普遍產生的問題與組成要素。如鐘重發(2003) 整理選擇娶外籍配偶的男性之背景條件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娶外籍配偶的男性 共通的特性:(1)教育程度普遍較低、(2)結婚年齡較高、(3)較低的家庭收入、 (4)中下階層的職業、(5)婚前認識時間短、(6)婚後快速生育子女;而許靜芳 (2004)亦認為外籍配偶家庭可能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1)社經地位低落、 (2)語言文化差異、(3)家庭資源不足,不善利用相關資源、(4)社會的標籤化。. 貳、新移民女性相關議題探討 上節文獻探討關於新移民家庭結構組成的要素與普遍產生的問題當中提到 新移民女性即使在原生國家家庭生活環境不錯,也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在來到 一個語言文字與原生環境完全不同的國家,也必須從零開始。對於新移民女性而 言,環境適應的優良與否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朱玉玲(2002)的研 究指出,新移民女性提到同鄉的朋友什麼都不會,也不想學語言,表達能力差, 只是煮三餐帶小孩,碰到教育孩子時,因本身不懂國語和國字,所以讓小孩覺得 媽媽什麼都不會,也讓鄰居認為新移民女性當家裡發生事情,只能等先生回來處. 10.

(23) 理。 陳源湖(2004)亦指出,新移民女性在語言及文字的障礙下,無法適度參與 子女受教育的活動,無法提供其子女相關協助。因此,新移民女性的中文學習態 度與效果,往往成為被夫家接納與否的評估指標。張秋芬(2006)的研究也指出, 隨著語言溝通能力的進步,和家人的關係也有進展。也會憂心自己沒辦法指導孩 子的功課。根據上面的研究皆顯示,新移民女性語言能力的高低對於家庭、社會 以及親子層面皆會造成適應上的影響。 因此,在研究文獻上有關於新移民女性識字教育的相關探討因應而生。而語 言(聽說)與識字(讀寫)兩方面的學習所反應出來的成效是有些許差異的。比 如鄭雅雯(2000)、蕭昭娟(2000)的研究便指出:語言的學習透過日常生活對 話、觀看電視節目,可以迅速達到簡單溝通、順暢表達的成效,可是文字的學習 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另外,外籍新娘如果缺乏識字能力(無法聽說讀寫中文), 可以說是與社會隔絕(或說被社會隔絕),無法主動接受社會資訊與瞭解社會脈 動。. 叁、新移民子女學習現況探討 早期有關於新移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新移民來台後的適應發展以及所接觸 的人事物對於我國社會、環境……面向所產生的問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移 民女性人數不斷的增加,他們已經逐漸融入並成為我國人民的一份子,對於我國 的社會發展亦有一定的影響力。至今,許多新移民女性來台所組成的家庭已趨穩 定發展且在我國的出生率上呈現穩定成長的狀態。這樣的現象顯示了新台灣之子 在未來將會與我國子女攜手共同經營台灣、創造榮景未來。而教育為立國之本, 有了良好的教育才能對於社會乃至於國家有所作為。而根據吳清山與林天佑 (2005)針對外籍配偶子女(foreign born Taiwanese)做教育名詞解釋指出, 外籍配偶子女是指父親或母親是外籍人士的國民,但是實際上居住在本國之國. 11.

(24) 民,由於此類國民人口數量明顯增加,在台灣地區新出生人口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俗稱為「新台灣之子」。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1),94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53,334人, 至100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遽增至158,584 人,平均每九至十位 新生兒,就有一位是跨國婚姻下的子女。新移民子女驟增,其入學後在家庭、語 言、文化與生活方式等適應問題,都值得教育相關單位與人員關注。 表2-1 全國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 學年度. 全國國小學生人數. 新移民子女人數. 與全國國小學生比. 94. 1,831,873. 53,334. 34:1. 95. 1,798,393. 70,797. 25:1. 96. 1,754,095. 90,959. 19:1. 97. 1,677,439. 113,182. 19:1. 98. 1,593,398. 133,272. 15:1. 99. 1,519,746. 149,164. 10:1. 100. 1,457,004. 158,584. 9:1. 資料來源:教育部 檢索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omas.xls 有關於新移民子女學習相關文獻探討中,大多數的研究皆從家庭與學校兩大 領域為發展面向,進而探討環境適應、家庭生活、社經地位、學業成就、同儕關 係、教師態度等等變項對於新移民子女的身心發展是否有若干的影響。然而在研 究中因為人事物的不同,對於其子女的研究結果也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發展。舉例 而言: 在生活適應上的相關研究中,王美惠(2005)在其個案研究指出,被研究者 學校生活適應中,以同儕關係及常規適應進步最多,學習適應還不錯,雖然有些 挫折,但並不引以為意,然而師生關係之間溝通則有障礙。鍾文悌(2005)指出,. 12.

(25) 新移民女性子女的生活適應,女生較男生為佳,而中高年級的新移民子女在生活 適應表現尚可。吳碧娥(2006)指出,新移民女性子女的學習與生活適應還不錯, 其學習表現與家庭關係和父母教養態度有關,國籍不是主要的影響要素。柯淑慧 (2004)指出,低年級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學校生活適應,不因分布地區、性別不 同而有差異。教育部(2005)在新移民女性子女的適應問題,主要針對師生之間 溝通、同儕之間溝通、上課學習互動、團體生活適應、以及環境適應能力等五項 進行新移民女性子女全國性抽樣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新移民子女在校適應狀況 還不錯,有52%以上的學生其學校生活各方面的適應皆傾向良好,而「上課學習 互動」是適應程度稍弱的一環;此調查研究以問卷訪問新移民子女的導師,研究 顯示教師們觀察學童的學習適應情形,發現新移民女性子女的適應與一般學童並 無太大差異。 在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中,新移民女性子女的學習成就是否低於本國子女有 不同的結果,這可能因為未進行普查和縱向的長期追蹤研究,故有抽樣不同導致 之統計差異(溫明麗,2006)。陳泱澤(2004)利用問卷調查分析,高雄縣市跨 國婚姻父母教育態度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其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研究顯 示,不同的教育態度對子女的學業成就有顯著差異且具有影響力。劉秀燕(2003) 採質性研究探討家庭環境因素對子女行為表現的影響發現,新移民女性子女因父 母社經地位低、家庭衝突頻繁、主要照顧者語言能力不佳、忙於家庭生計等不利 因素,致使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語言程度低落、學業表現較差。林璣萍(2003)指 出,新移民女性子女在整體學習處於弱勢,以語文、數學、生活領域的差距較大。 而鍾文悌(2004)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屏東縣一年級至五年級新移民女性子女為 對象,探討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發現,新移民女性子女在 學業表現確實較為落後。此外,柯淑慧(2004)以國民小學一年級本國籍與新移 民家庭子女,在學業成就的差異性比較發現,本國籍子女學業成就高於新移民子 女學業成就,語文成績有明顯差異。另外,教育部在2005年9月發布「外籍配偶. 13.

(26) 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結果」,這是針對全國2,232 所國小之東南亞 籍子女人數共24,286 人,採分層取樣法抽出學校共281 所,學生總樣本數達 7,159 人,而總抽出率有29.39%,其主要發現如下:1.各科以數學、社會及自 然生活科技總體表現較低,且隨年級增加而呈現下降情況,其中以數學在年級間 減幅約5%較為顯著。2.新台灣之子在國小語言發展遲緩比率是8.2%,但會隨著年 級升高而遞減,這方面的數字顯示由低年級之10.1%緩降至高年級的5.5%。(教 育部統計處,2005)。而王世英等人(2006)以「台灣新移民子女國民教育學習 成就調查」發現:(1)數學普遍表現不佳(有甲、乙、丙、丁四等級,新移民子 女多在丙或丁級。),且從國小就處於低成就者居多,而且有每下愈況的趨勢。 (2)社會領域表現也逐年退步。(3)教師大都覺得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就較本地學生 差。 在語言能力的相關研究中,吳清山(2004)指出,新移民子女教育問題有些 屬於個人因素,有些屬於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因素,主要可歸納幾方面:(1) 適應環境困擾,影響子女心智發展。(2)語言溝通障礙,子女學習發展受限。(3) 缺乏育兒知識,不易勝任母親責任。(4)子女易有發展遲緩現象,增加教育子女 困擾。(5)婚姻形同買賣,子女缺乏有利環境。(6)居於經濟弱勢,缺乏自我謀生 能力。(7)處於文化隔閡,社交範圍相當受限制。上述結論在許多有關新移民的 研究大多已提及(陳美惠,2002;劉美芳,2001) ,因此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的 各種議題,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學童成長的環境之中,最早接觸的就是家庭環 境,父母帶給子女的語言經驗是發展的根基,孩子的語言經驗也由此而建構,父 母與子女的語言相互作用對子女語言發展研究具有相當的重大意義(靳洪剛, 1994)。口語表達為個體表達思想與情意,以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溝 通良好與否,直接影響思想與情意的表達,也影響人際關係。因此,口語表達與 文字、符號、圖形及肢體動作成為人類溝通的重要方式,其中以口語表達,最為 簡便,其效果亦最佳。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針對南投縣外籍配偶. 14.

(27) 之未滿六歲子女進行「身心發展篩檢活動」 ,其經篩檢為發展遲緩兒童比率為5%, 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盛行率,並未高於本地兒童,但調查結果以「語言發展遲緩」 比率最高(內政部兒童局,2004) 。劉秀燕(2003)指出,新移民家庭與一般家 庭一樣,擁有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些對於子女忽視與不關心,相對的,也有些採 關心及民主式的教育,後者對於子女表現有較好的影響。新移民女性的語言問 題,雖然是造成子女語言學習遲緩的因素,但是新移民女性家庭的教養觀對其子 女的口語表達學習也有其影響性。盧秀芳(2004)指出,社經地位低落和新移民 女性的語言能力影響其子女語言發展,且國語科目的弱勢影響其學業成就。教育 部(2005)發布「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新台 灣之子在國小語言發展遲緩比率是8.2%,但會隨著年級升高而遞減。 由文獻探討中得知,不同的環境與人事物對於研究對象皆有可能呈現出不同 的研究結果。但在眾多對於新移民子女的相關研究議題中可以窺知,新移民子女 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孩童時期家庭為最具關鍵性的影響力。而學齡後則隨著年級 不斷的攀升,語言的問題也漸趨減緩。在學校適應的發展上,發現新移民子女的 適應與一般學童並無太大差異,而「上課學習互動」是適應程度稍弱的一環。在 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中,新移民子女以數學、社會及自然生活科技總體表現較 低,且隨年級增加而呈現下降情況。. 肆、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的相關研究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包含原住民族群、客家族群、閩南族群, 族群之間的融合、教育資源的不平均早已是存在的問題(教育部,2005),只是 在新台灣之子的加入台灣大家庭,這些問題才又重新浮上檯面。先談新台灣之子 的背景,新台灣之子即為本研究所稱的新移民子女,其背景和原住民子女、客家 子女的不同之處,為其父親國籍多為台灣人,母親則大都來自東南亞或大陸地 區,不同前兩者雙親雖為台灣族群的較少數,但雙方皆為本國國籍。再者,正如. 15.

(28) 林淑玲(2004)提到外籍配偶進入台灣有其經濟和文化的因素,但他們一開始或 許不為人所知,透過媒體的報導才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存在,但是媒體的有限接觸 及某些口耳相傳,讓社會大眾對其產生歧視和誤解。因此雖然新移民女性的存在 已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但有些人對其持誤解甚至歧視的觀感,對其子女的 目光可能也會有所貶低。那其真實的學習狀況又是如何呢?事實上,過去國內關 於多元族群數學學習的研究不多,同樣地,近年對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的研究, 也有相同的現象,只是相較於原住民兒童數學學習相關議題的研究,在新移民子 女這方面的研究更為稀少。 在量化研究方面,楊淑朱(2004)對雲林縣學前及小學階段的外籍配偶子女 的研究發現,雲林縣外籍配偶子女在校學業成就表現普遍以「語文領域」最差, 其次以「數學領域」表現最差,此外,鍾文悌(2004)以屏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 一年級至五年級的外籍配偶子女為研究對象,發現外籍配偶子女在數學學業表現 上確實較為落後,而柯淑慧(2004)對基隆市國小一年級2368個樣本的研究發現, 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高於外籍母親之子女,尤其數學領域成就達顯著差異, 最後,蕭彩琴(2005)對台中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的研究發現,外籍配偶 子女與本地子女比較之下,在學業成就包含國語、數學、生活課程、综合活動課 程以及健康與體育五大課程並無顯著差異,而張慧貞(2005)對高雄市國小四年 級學生的研究指出,整體而言,外籍配偶子女數感測驗得分分佈較偏向低分群, 從這些少量的相關文獻,大部分對新移民子女之數學學習的研究為負面的結果, 僅蕭彩琴(2005)的研究結果是正面的,這些研究,固然出於各研究者對此議題 的關心,而且嘔心瀝血才完成,不過,同樣會讓不明就裡只看結果的大眾(因為 其中大部份是立意抽樣)對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貼上負面的標籤;而在質性研 究的部份,翁慧雯(2004)曾對低年級五位外籍配偶子女進行學習輔導的行動研 究。 承上,在這個領域的研究,量化的文獻相當少,而且結果多為新移民子女的. 16.

(29) 數學學習表現比非新移民子女差;質化的研究更是缺乏。. 第二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 壹、數學態度的意義 一、態度的涵義 「態度」是一抽象的概念,對於態度的定義,不同學者常有不同見解,茲分 述如下: (一)Allport(1935) 態度是經由經驗組成的一種心理與神經的準備狀態,對個人事務有關的情況 所做的反應,做引導與動態的影響。 (二)張春興(1994) 態度指個人對人、事、物以及周圍環境,憑其認知及好惡所表現的一種相當 持久一致的行為傾向。任何一種態度,都是因對象所引起,都是有組織的,而且 也都是表現於行動的。 (三)高石城(1999) 個人基於過去的經驗,而對某一特定事物或情境,所持有包括理性的認知、 情感的好惡與行動傾向等三種成分,且具有相當的一致性與穩定性的一種心理特 質。 (四)李明昌(1997) 態度具有幾種性質:1.態度是個體的一種內在心理歷程,此一過程不能予以 直接觀察,但卻可從個體所表現的一些言行推知。2.態度是對環境中的事物或個 體所引起的傾向。例如對學校的態度、對師長的態度等。3.態度是有組織的,含 有三個要素,即思想、感情與行動傾向。思想是態度的認知成分,感情是態度的 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是態度的行為成分。4.一個人的種種態度是相當持久不變. 17.

(30) 的,但不意味著永遠不變,當態度認知結構或因其他種因素改變時,態度也會改 變。 二、數學態度的意涵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使學生對數學具有正向的態度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對數 學有積極的正向態度,其數學成就通常會比較高(Karen, 1993)。因此,引導學 生培養正向的數學態度是促進數學學習成效的關鍵,亦是影響數學成就的一項重 要指標。 國內外有學者對於數學態度提出論述,其觀點有許多相似之處。Aiken(1976) 認為數學態度是學習數學的樂趣、學數學的動機,數學的重要性、免於數學恐懼 等的綜合表現。Reyes(1984)視數學態度為個體對數學喜愛或厭惡的程度:包 含了對數學的信心、數學自我概念、數學焦慮、歸因、以及數學有用性的綜合表 現。此外,Fennema and Sherman(1976)及李默英(1983)更將數學視為男性的 科目,並認為父母親與師長等重要他人的數學態度會影響學習者的數學態度。 高石城(1999)主張學生對數學的態度可歸納為四個主要內涵,其重點摘述 如下: 1.數學自信:指學生對自己數學能力的自信程度。包括對數學學習與解. 決數學. 問題等能力的信心。 2.數學動機:指學生對從事數學相關活動的意願,並能從數學學習或有關數學活 動中獲得樂趣。包括對數學的學習活動和解決數學有關問題的心理準備傾向, 能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樂於面對數學問題、喜歡數學等。 3.數學焦慮:指學生面對有關數學的情境,產生恐懼、不安、害怕、緊張等反應 的情形。 4.數學有用性:指學生對數學實用價值的看法,包括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在未來 的工作上、學習其他知識等方面用處的看法。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可將數學態度的涵義歸納為「個人對數學的看法及喜. 18.

(31) 好程度與對數學相關的認知、情意、行為三個層面之間的綜合表現,並具有一致 性與穩定性的心理特質。」 三、數學學習態度的向度 數學學習態度定義是個複雜的概念,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不同的學者依其 研究目的而有不同的詮釋,但對數學學習態度的內涵仍有一些共識,茲將各學者 對數學學習態度範圍的看法整理成表2-2: 表2-2 數學學習態度的研究範圍 時間 研究者 2003. 數學態度所涵蓋的範圍. 朱江文 數學對個人心理的影響、數學探究動機、對數學學習的看法、 數學成功的態度等綜合表垷. 1996. 吳元良 學習數學的信心、對數學成功的態度、數學有用性、數學探究 動機、數學焦慮、重要他人(父母親、教師)數學態度的綜合表 現. 1983. 李默英 學習數學的信心、對數學成功的態度、數學為男性科目、數學有 用性、數學探究動機、數學焦慮、母親的數學態度、父親的數學 態度、教師的數學態度等綜合表現. 1999. 高石城 數學自信、數學動機、數學焦慮、數學有用性等綜合表現. 1998 曹宗萍和周文忠 學習數學的信心、對數學成功的態度、數學有用 性、數學探究動機、數學焦慮、重要他人數學態度的綜合 表現 1988. 魏麗敏 學習數學的信心、對數學成功的態度、數學為男性科目、數學有 用性、數學探究動機等綜合表現. 1992. 譚寧君 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的重要性、學數學的動機、免於數學恐懼 等綜合表現. 1976. Aliken. 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的重要性、學數學的動機、免於數學恐懼. 19.

(32) 等綜合表現 1995 Chism. 對數學教師的知覺、數學焦慮、社會的數學價值、數學自我概念、 數學樂趣、數學動機等綜合表現. 1976. Fennema&Sherman 學習數學的信心、父親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態度、母親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態度、老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態 度、數學探究動機、數學是男生的科目、數學的有用 性、數學的焦慮、數學成功的態度等綜合表現. 1984 Reyes. 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自我概念、數學焦慮、數學歸因、數學有 用程度等綜合表現. 資料來源:引自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 學態度及成就上之比較研究 綜合表2-2的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外學者對學生數學態度的研究範圍雖有差 異,大都包含的變項有: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探究動機、數學的有用性、 數學焦慮、對數學的成功態度、數學是男性科目、重要他人的數學態度等。 四、影響數學學習態度的因素 數學學習態度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經由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其內在認知 歷程產生「同化–調適」發展的結果,而反應到外在行為的表現(李建亭,1999)。 然而,在個體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個體的數學學習態度呢? 魏麗敏(1991)引自Aiken(1976)分析影響數學學習態度形成的主要成因, 共有下列五大因素: 1.性別因素:多數研究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喜歡數學,這和性別角色的形成與社會 文化的期望與增強有關。 2.人格因素:有些人格的特質與數學態度的形成關係密切,如高自尊、 高責任 感、高社會標準、高成就動機、高自由傾向的人對數學比較有積極的態度。 3.社會因素:人際吸引、團體動力等社會因素運用得當,將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 20.

(33) 態度。 4.教師因素:教師本身對數學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態度之形成。假如教師 本身不喜歡數學,學生由其言行中自然受到影響,將產生負 向的態度。 5.教學與課程因素:在數學科方面的教學方法與數學課程的安排是否妥當,也會 影響學生對數學的態度。 譚寧君(1992)引述Suydam(1984)的研究報告指出,小學生的數學態度形 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可能由於老師的教學方法與熱心程度,也可能受父母或 兄長的影響,也可能受到同輩之間的影響,更有可能受到本身認知成長階段、學 習成就、學習方式或學校內外生活經驗所影響。此外,亦引述Johnson(1970) 的研究,分析影響數學學習態度的因素有下列三項: 1.模仿(Imitation):態度的形成會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青年學生,更 為留心同伴的好惡,而使自己趨向與他人相同,或模仿教師及雙親的態度以得 到認同。 2.教育性經驗(Informative experience):從聽、看、讀到有關數學角色, 能體會出數學的實用價值,而產生樂觀的態度,但亦可能由於學習的挫折而產 生厭煩的態度,可見經驗對態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響。 3.討論中培養(Deliberate. cultivation):任何一堂課都會導致學生正向或. 負向的態度,若一個枯燥乏味、缺乏變化的教學可能造成學生的厭惡與逃避, 反之則可引起學生的興趣,故可藉討論的方式,來培養與建立學生樂觀的數學 態度。 由以上的探討可知,影響個體數學學習態度形成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內在與外 在因素兩方面。內在因素通常與性別及人格特質有關,屬於個體天生、不易改變 的;外在因素則多為社會、環境、他人的影響,屬於個人不易控制的變數。 五、國內對數學態度的相關研究. 21.

(34) 李默英(1983)於民國七十一年間分別在台北市國小、國中及高中對性別、 年齡、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所做的調查研究發現: 1.在性別、年級與數學態度方面:數學學習態度有男女性別差異,例如:男生在 自信心、數學有用性及探究動機等方面優於女生;男生對自己的數學能力較有 信心,認為數學與未來生活較有關聯,而且較有濃厚的研究動機。並發現國小 五年級學童在各年級階層中的數學態度表現最好,整個研究樣本顯示數學態度 有隨年級的增加而有遞減的趨勢。 2.在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的相關性方面:數學學習態度與智力等變項對不同年 級、不同性別的學生數學成就均有顯著的預測效果,其中智力、父親的影響及 對成功的態度等三個變項對國小五年級男生數學成就的預測力顯著;數學的有 用性、數學焦慮與智力等三個變項對國小五年級女生數學成就的預測力顯著。 綜合上述可知:數學探究動機、數學有用性、自信心、數學焦慮、重要他人 的影響等皆是影響數學成就的重要態度因素。 魏麗敏(1988)以台北市十一所小學1078位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對數學 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關係所做的調查研究發現: 1.女生的數學焦慮顯著高於男生,而不同年級之受試者其數學焦慮並無顯著不 同。 2.男生之數學態度顯著高於女生,而不同年級之受試者其數學態度並無顯著不 同。 3.排除智力因素以後發現:高數學焦慮之受試者其數學成就顯著低於低數學焦慮 的受試者。 4.排除智力因素以後發現:高數學態度之受試者其數學成就顯著高於低數學態度 的受試者。 5.研究所提的兒童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對數學成就之因果關係假設,多數獲得支 持。. 22.

(35) 此外,魏麗敏(1991)以中部五縣市十七所學校,國中一、二年級,國小五、 六年級共968位學生為調查對象,做國民中小學生一般焦慮、數學焦慮及數學態 度的比較。研究發現: 1.在中小學生中,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最積極,其次為國小五年級學 生,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最消極。 2.不同年級學生之數學焦慮有顯著差異,以國中一年級學生最高,其次是國中二 年級學生,而以國小六年級學生最低。另外,發現女生的數學焦慮亦顯著高於 男生。 3.在數學態度、一般焦慮、數學焦慮、性別、父親對數學的態度與中小學別等六 個變項中,數學態度對數學成就最具有預測效果。而數學態度含有對數學的價 值認定、自我概念、喜愛(興趣)、學習數學之信心及探究動機等因素。 經由上述的探討,可以瞭解研究者們對於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的意見多傾向 於:欲提高學生之數學成就,由增強學生對數學態度著手頗為重要。. 貳、數學學習態度量表編製向度 國內已有多篇研究提出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向度,從其中可以看出多位研究 者對於數學態度的觀點有其共同處:薛麗卿(1999)將數學態度量表分為學習數 學的信心、數學有用性、數學探究動機、對數學成功的態度、重要他人的數學態 度及數學焦慮等六個向度;許慧玉(2001)則將數學態度量表分為八個分項向度, 包括:數學學習信心、數學內在與外在學習動機、學習習慣、數學自我概念、溝 通傾向、互動傾向、數學的實用性。曾安如(2004)認為數學態度量表多包含學 習數學的信心、數學有用性、數學焦慮、數學成功態度、數學探究動機和數學溝 通。 從各學者關於數學態度的研究來看,數學態度量表多包含學習數學的信心、 數學有用性、數學焦慮、數學探究動機、溝通互動傾向,研究者將以這些向度作. 23.

(36) 為本研究編制量表的參考依據。本研究所使用的「雲林縣國小新移民子女和本籍 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問卷」(附錄一)即是研究者依據上述國內外學者有 關數學態度量表各向度及文獻分析參考改編而成,本研究將數學學習態度分成六 個分項向度,茲分述如下: (一)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因素常是影響學生學業或職業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是可以加以培養 的(張春興,1997)。臺灣教育由於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數學教育偏重於數學 知識的灌輸,因而忽略了數學學習態度的培養,減低了學童學習數學的興趣(潘 正安,1984)。所以很多國小的學生,對數學已不抱希望,因為長年來的學業成 績低落,很難對數學有正向的態度。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學習數 學,多給與成功的經驗,對數學抱持正向的學習態度,如此學生才能持續的對數 學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數學學習方法: 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數學時,依照其本身的需求,所使用的任何有助於提升數 學學習成效的思考活動,以及明確的行為和步驟。 (三)數學學習信心: 相信自己做得到,就是信心。一個人若是缺乏信心,做起事來畏畏縮縮,無 法果斷行事,以致事倍功半。國內外數學教育的一致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具備學習 的信心,在面臨數學問題時,不會退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教育 部,2003;NCTM,1989)。 (四)數學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致該學習活動趨向教 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張春興,1994)。動機是行為的內在動力,具有 高度數學探究動機的學生,能積極主動思考數學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 (五)數學學習習慣:. 24.

(37) 指學生對數學學習習慣,能和日常生活的活動或未來的教育產生連結概念。 現今各國數學教育皆極力提倡數學必須與生活結合,認為數學課程應以生活為情 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數學學習焦慮: 指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所引發緊張、不安、害怕的焦慮。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 對數學成就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消除學生數學焦慮,提升數學態度,是增 進學生數學成就的重要途徑(魏麗敏,1991)。. 第三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業成就 壹、數學學業成就的意義 Jeanne認為學習是一種歷程(黃德祥、林重岑、薛秀宜譯,2007),Anderson 主張「學習乃建構歷程,知識結構因新訊息之同化與調適而不斷改變」(引自朱 敬先,2002),Kimble指出「學習乃由於增強練習的結果,而在行為潛能上產生 相當持久性的改變」(引自張新仁,2003),換句話說,學習是個體透過建構與 練習來習得新知與能力的過程。 「成就」是指個人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 在某方面所表現的實際能力(張春興,1997),石中英(2006)進一步指出學習 成就是有指導、有意圖、有組織的學習行為所產生的結果,余民寧(2006)指出 廣義的學習成就為各種在校期間的學習紀錄資料,而狹義的學習成就為各學科的 學期成績,事實上,學習成就涵蓋無形與有形的成果,前者如態度、能力、知識 等,後者如作品展現、學科成績表現等,其中最易直接觀察的學習成就為學科成 績表現,且研究者身處教育現場,深感數學是學生成績表現落差最大的科目,因 此本研究採取狹義的定義,針對數學進行研究探討,以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數學 學期成績作為數學學業成就之依據。. 25.

(38) 貳、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有關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大多為討論整體學業成就的差異,以下是針對數 學學業成就進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歸納整理如下: 一、性別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 相關研究中共有16篇相關研究支持女生數學學業成就表現較男生佳(張景 琪,2000;黃國倫,2002;張錦鶴,2002;陳曉佳,2003;王永裕,2005;李鴻 章,2006;邱筠媛,2006;郭春悅,2006;郭惠雯,2006;詹璿芳,2006;許文 耀,2007;陳玉珠,2007;邵莉淓,2008;黃芷潁,2008;詹光霖,2009;賴建 成,2009),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林文正(2001)、楊蒔蓓(2001)、蔡 文標(2001)皆認為女生數學焦慮分數較高,而林文正提及數學焦慮分數越多, 數學學業表現越差,因此林文正(2001)、蔡文標(2001)認為男生數學學業成 就表現較女生佳,陳如敏(2008)表示男生整體學業成就表現優於女生,換句話 說,共有3篇研究主張男生的學業表現是較佳的。 然而,Alkhateeb(2001)、鄭建良(2002)、龔玉春(2002)、黃文俊(2003)、 林淑娟(2006)、周國民(2006)、林碧珍與蔡文煥(2006)、黃博聖(2006)、 歐玉萍(2006)、沈德如(2007)、張麗芬(2007)、蕭名晟(2007)、戴國維 (2007)、許嘉芳(2008)、鄭景俗與楊欣怡(2009)等共15篇研究皆主張男女 生數學學業成就表現並無顯著差異,與主張女生數學學業表現較佳之研究篇數相 差不多,性別是否會造成學業表現的差異,研究者認為可再進一步探討分析之。 二、年級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 張錦鶴(2002)、王永裕(2005)、邱筠媛(2006)、許文耀(2007)認為 越低年級之數學學業成就越佳,陳如敏(2008)也提及較低年級之數學學習策略 優於較高年級的學生,詹光霖(2009)則表示較高年級學童之學業成就表現較優, 而詹璿芳(2006)、蕭名晟(2007)、戴國維(2007)皆主張不同年級在學業成. 26.

(39) 就上並無顯著差異,以上相關研究共有6篇研究年級不同會造成學業表現顯著差 異,其中5篇研究主張年級越低表現越好,只有1篇研究持相反意見,另有3篇研 究認為年級的不同並不會造成差異。 三、社經地位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 共有17篇研究主張家庭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有顯著正相關(謝孟穎, 2001;黃國倫,2002;黃文俊,2003;陳曉佳,2003;巫有鎰,2005;郭春悅, 2006;羅沛誼,2006;沈德如,2007;吳慧虹,2007;邱麗滿,2007;孫旻儀與 蔡明學,2007;陳玉珠,2007;蕭名晟,2007;張小芬,2008;鄧仕文,2008; 賴建成,2009;李仲岳等人,2010),且陳如敏(2008)、蔡蕙如(2008)、詹 光霖(2009)也認為父母教育程度高者數學成就高,林森富(2000)、蔡文標 (2001)、王麗雲與游錦雲(2005)、周國民(2006)、蔡玄修(2006)、張麗 芬(2007)、許崇憲(2002)、邵莉淓(2008)進一步指出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 地位與子女學業表現有最高的相關,李鴻章(2006)認為母親教育程度愈高,對 數學學業成就愈有正向的影響,歸納之,共有28篇研究認為社經地位、父母親教 育程度與職業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間有顯著正相關者。 林森富(2000)表示父母職業高者數學成就反而低落,邱筠媛(2006)、呂 文琪(2008)、陳青達與鄭勝耀(2008)、許嘉芳(2008)分別認為父母教育程 度、職業不同對學業成就無顯著差異,郭丁熒與許竣維(2004)、李鴻章(2006)、 蕭吟常(2006)、鄭景俗與楊欣怡(2009)則主張數學學業成就未因社經背景不 同而有差異,鄭名惠(2007)指出社經地位的差異對學業成就的影響較小,學生 所獲得的文化資本才是影響學業成就的主因,共有1篇研究主張父母親職業與數 學學業成就呈顯著負相關,9篇研究主張社經地位、父母親教育程度或職業並不 會造成數學學業成就的差異。 四、學校規模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 相關研究中僅有黃國倫(2002)、巫有鎰(2005)、黃博聖(2006)3篇研究. 27.

(40) 提及大型及中型規模學校學生,其數學學業成就優於小型學校學生,其認為主要 是規模大小會影響學校所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多寡,進而影響學生學業成就。 五、學校所在地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 黃國倫(2002)、呂文琪(2008)認為不同學校區位學生數學學業成就有顯 著差異,李鴻章(2006)、張芳全(2008)進一步表示學校所在地都市化程度愈 高,對數學學業成就愈有正向的影響,共有4篇研究同意學校所在地會造成數學 學業成就之差異。 六、其他 蘇秀枝(2005)、林碧芳(2009)、吳慧虹(2007)、張麗芬(2007)、賴 建成(2009)認為有補習才藝或學科者學業成就較佳。周國民(2006)表示不同 居住地區者,數學學業成就並無顯著差異,但陳如敏(2008)持相反的看法。董 建成(2006)表示平日收看卡通時間較長會影響學業成就,而許嘉芳(2008)長 時間使用網路對學業成就不利,可越早接觸網路或越常使用網路進行教育學習活 動的學生學業成就越高。蔡玄修(2006)提及父母陪讀時間越長者,子女學習表 現越佳。歐玉萍(2006)指出不同級任老師帶領班上時間之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無 顯著差異。林碧珍與蔡文煥(2006)認為學校教師有派適量數學作業、家中藏書 量越 多者,數學成就表現較佳。吳悅如(2009)指出家庭結構、家中手足數等個人背 景變項不同,學業成就有所差異。 上述之背景變項,由於研究者時間、精神與金錢有限,故僅討論國小學童其 性別、「是否為新移民子女」、及新移民子女不同母親及家庭背景(母親國籍、 中文程度、教育程度及家庭學習環境)之數學學習態度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 影響。. 28.

(41) 第四節. 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 成就之相關研究. 壹、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關係 國內外學者對於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整理結果如下表 2-3: 表2-3 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關係 研究者. 時間. 研究結果. 李默英. 1983. 數學態度對數學成就有顯著預測效果。. 魏麗敏. 1991. 排除智力因素後,高數學態度的學生,其數學成就 顯著高於低數學態度的學生。. 吳梅蘭、曾哲仁. 1994. 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有顯著正相關。. 柳賢、陳英娥. 1994. 高數學態度的學生,其數學成就顯著高於低數學態 度的學生。. 吳元良. 1996. 控制智力因素後,數學態度和數學成就間有顯著相 關。. Fennema & Sherman 1976. 高低數學成就的學生,對於數學的有用性的看法有 顯著不同。. Hannafin. 1981. 高數學成就者比低數學成就者,較喜歡數學。. Tasi & Walberg. 1983. 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有顯著正相關。. Corbo. 1992. 不同數學成就水準學生的數學態度有顯著不同。. Wenger. 1992. 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沒有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引自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 學態度及成就上之比較研究. 29.

(42) 由表2-3 可知,即使研究方法不全然相同,但都有較為一致的結果:數學學 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有正相關。一個有較積極與樂觀的數學態度之學生,其學 習成就也較高(黃德祥,1990;譚寧君,1992),因此,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數 學態度,以提升其在數學學業成就上的表現,是所有從事數學教學者都應關注的 課題。. 30.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依序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設計與實 施。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的重要概念、研究假設與研究對象;第二節闡明研究方 法與步驟;第三節敘明研究工具的編製過程、計分方式與實施程序;第四節析述 調查問卷的處理,並說明資料呈現與詮釋的方式。現逐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對象 壹、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初步文獻探討的結果,研擬本研究之架構如圖 3-1,並將各變項之關係說明如下: 一、 首先,以學童性別、「是否為新移民子女」、新移民子女的母親國籍、中文 程度、教育程度及家庭學習環境作為自變項(independent 學 習 態 度 為 中 介 變 項 (intervening. variables),以數學. variables) , 數 學 學 業 成 就 為 依 變 項. (dependent variables),分析數學習態度是否因學童性別、「是否為新移民子 女」、新移民子女的母親國籍、中文程度、教育程度和家庭學習環境之不同 而有差異。 二、 其次,以學生在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信心、學習動機、學習習慣 和學習焦慮之數學學習態度為自變項,以數學學期成績、班級數學排名/全 班人數之數學學業成就為依變項,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 三、 最後,以數學學習態度為自變項,數學學業成就為依變項,探討數學學習態 度與數學學業成就兩者的相關性。. 31.

(44) 學. 童. 1.性別 2.「是否為新移 民子女」. 新移民子女 1.母親國籍 2.母親中文程度 3.母親教育程度. 數學學習態度 1.學習興趣 2.學習方法 3.學習習慣 4.學習動機 5.學習信心. 數學學習成就 1.數學學期成績 2.數學成績班級 排名/全班人 數. 6.學習焦慮. 4.家庭學習環境. 自變項. 中介變項. 圖3- 1 研究概念架構圖. 32. 依變項.

(45) 貳、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和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和數學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 1-2 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和數學學業成就上有 顯著差異。 1-3 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移民子女」之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和數學學業 成就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國小學童數學學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間有顯著相關。 假設三:國小學童數學習態度對數學學業成就具有預測力。. 叁、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雲林縣某國小9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新移民子女有20位,研 究問卷採用文字題之陳述方式進行調查,作答時間大約需時一節課(40分鐘)。.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茲分述如下: 一、 文獻分析法:系統化探討與整理有關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 之相關文獻,並初步探究雲林縣某國民小學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態 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狀況。 二、 問卷調查法:研究者以自編「雲林縣國小新移民子女和本籍生數學學習態度 和數學學業就成就問卷」,進行雲林縣某國民小學本籍生和新移民子女數學 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問卷調查,俾瞭解雲林縣某國小本籍生和新移民 子女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的狀況。.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of hypermarkets consumers’ flow experience and the trus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internal variabl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 pos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seventh grade math class, including cooperative posing and individ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