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施政重要還是形象重要?總統連任因素之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施政重要還是形象重要?總統連任因素之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陸輝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施政重要還是形象重要?總統連任因素之分析.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洪鈺惠 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謝辭 論文撰寫過程中,一直想著謝辭該怎麼寫,因為實在有太多人需要感謝,讓 我可以順利完成學位。 首先,我要謝謝陳陸輝老師,謝謝您忙碌中指導我,幫我解決論文中所有的 問題。謝謝口試委員:吳重禮老師、陳義彥老師、楊婉瑩老師,細心看我的論文, 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我還要謝謝一直以來關心我的老師們:陳光輝老師、劉從 葦老師。真的很幸運認識您們,在您們的身上學到不僅有學科知識,還有對他人 的關懷!我感受到了,您們總是讓我覺得溫暖。還有要特別謝謝劉爸爸,幫助我. 政 治 大 謝謝我的家人-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姊姊和哥哥。謝謝你們支持我學 立. 獲得獎學金,減輕我生活負擔。. ‧ 國. 學. 習、耐心等待我畢業。雖然外公沒辦法看到我畢業,但我想你是知道的,謝謝你 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小姨丈和小阿姨,謝謝你們在許多方面的幫助。. ‧. 謝謝你們大家!都是因為有你們在背後支持,才能讓我安心學習。. sit. y. Nat. 寫論文的過程中,每當我遇到問題時,謝謝九哥幫我處理問題、讓我明白該. n. al. er. io. 如何解決問題,你就像個線上小老師般一一回答我的疑問,謝謝你了!有你這個. i Un. v. 學長真的很幸運。除此之外,謝謝我的朋友們--意勤、伶哲、慧萍、嘉、大柯、. Ch. engchi. 筱齡、軒婕、小松、承翰、曹鋒揚等,在我心情低落時的鼓勵及陪伴,讓我暫時 脫離壓力。 回首我的研究生生活,我曾經懷疑過當初選擇念研究所是否正確?現在我要 說,雖然花了一些時間念研究所,但這一路的學習除了累積知識外,更讓我的心 境有所增長,這是一趟值得的學習旅程。.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5) 摘要 本研究的問題是:為什麼選民對現任者施政評價差,但最後他能夠勝選?本 文分析 1996 年、2004 年和 2012 年的總統大選連任的因素。分別從心理學和理 性選擇的觀點,研究候選人評價和施政評價對選民投票的影響。心理學的觀點認 為,民眾會從候選人的特徵、能力與政黨傾向等多方面評估,選擇適合的理想候 選人;理性選擇則是從回溯性投票的觀點解釋選民是否會再次投給現任者,如果 選民對現任者過去執政的表現滿意,那麼再投給他的機會提高;如果選民不認為 現任者過去執政的表現佳,那麼再投給他的機會降低。當候選人評價與施政評價. 政 治 大. 都一起納入考量後,本研究進一步比較這兩者哪一個是主要影響總統連任的因. 立. 素。. ‧ 國. 學. 本研究運用卡方檢定、多元勝算對數模型和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分析 1996 年、2004 年和 2012 年選民的投票抉擇。研究發現: (1)當只考慮候選人評價時,. ‧. 選民會投給評價較好的候選人,其中 1996 年李登輝和 2012 年馬英九除了獲得來. sit. y. Nat. 自對他評價較好的民眾支持外,還獲得來自對在野黨候選人評價普通的民眾支. n. al. er. io. 持,但是 2004 年陳水扁卻沒有這樣的狀況,陳水扁並沒有獲得對連戰評價普通. i Un. v. 的民眾支持。 (2)從回溯性投票的觀點來看,選民對現任者執政感到滿意者,就. Ch. engchi. 有較大的機會再投給他,反之,對現任者執政感到不滿意者,投給在野黨的機會 愈高。此外,經濟評估對投票對象的影響方面,發現選民在社會經濟回溯性評估 上傾向支持現任者,而在社會經濟前瞻性評估上傾向支持在野黨的候選人。(3) 候選人評價、施政評價與政黨認同是主要影響現任者連任的因素,省籍、統獨立 場和族群認同的影響逐漸變小。 (4)進一步比較候選人評價和施政評價對選民投 票的影響後,發現候選人評價的影響超過施政評價,這樣的現象特別發生在 2012 年馬英九的連任中,施政評價對 2012 年選民投票的抉擇沒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候選人評價、施政評價、回溯性投票、總統連任.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7) 目次 圖次................................................................................................................................. i 表次................................................................................................................................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章節安排.................................................................................................. 2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 3 第一節 候選人形象與投票抉擇.......................................................................... 3 第二節 施政評價與回溯性投票.......................................................................... 8 一、影響施政評價的因素............................................................................ 8 二、施政評價是否會影響選民投給現任總統?........................................ 9. 政 治 大.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15 第一節 研究假設及架構.................................................................................... 15 一、研究假設.............................................................................................. 15 二、研究架構.............................................................................................. 16 第二節 研究資料及方法.................................................................................... 19 一、研究資料.............................................................................................. 19 二、研究方法.............................................................................................. 21.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 22 第一節 候選人評價與投票對象........................................................................ 22 第二節 施政評價與投票對象............................................................................ 29 一、整體的施政評價.................................................................................. 29 二、經濟評估.............................................................................................. 32 第三節 選民的投票抉擇.................................................................................... 39 一、1996 年選民投票抉擇......................................................................... 39 二、2004 年選民投票抉擇......................................................................... 44 三、2012 年選民投票抉擇......................................................................... 46 四、施政重要還是形象重要?.................................................................. 50. Ch. engchi. i Un. v. 五、分析小結.............................................................................................. 56 第五章 結論 ............................................................................................................... 5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59 附錄一、指標建構與檢定結果.................................................................................. 61 附錄二、多項勝算對數模型之 Hausman test ........................................................... 64 附錄三、變數的測量與處理方式.............................................................................. 65 參考書目...................................................................................................................... 72.

(8)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 ............................................................................................................ 1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i Un. v.

(9) 表次 表 1 資料來源相關資訊 ............................................................................................ 20 表 2 選民對候選人評價之平均值和標準差 ............................................................ 23 表 3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1996 年) ........................... 25 表 4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2004 年) ............................ 27 表 5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2012 年) ............................ 28 表 6 選民對現任總統之施政評價 ............................................................................. 30 表 7 施政評價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表 ................................................................ 31 表 8 選民對現任總統之社會經濟評估 ..................................................................... 33 表 9 經濟評估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表(1996 年) ............................................ 34 表 10 經濟評估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表(2004 年) .......................................... 36 表 11 經濟評估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表(2012 年) ........................................... 37 表 12 1996 年總統選舉投票對象之勝算對數模型 .................................................. 41. 政 治 大 表 13 2004 年總統選舉投票對象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 .......................................... 45 立 表 14 2012 年總統選舉投票對象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 .......................................... 48 ‧. ‧ 國. 學. 表 15 1996 年候選人形象/施政表現與投票對象之勝算對數模型 ......................... 51 表 16 2004 年和 2012 年候選人形象/施政表現與投票對象之勝算對數模型 ....... 54 附表 1 1996 年候選人評價信度檢定結果 ................................................................ 61 附表 2 經濟評估的中央趨勢、離散程度與信度檢定結果...................................... 63 附表 3 1996 年總統選舉投票對象之勝算對數模型之 Hausman test ...................... 64.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將從總統的施政表現及候選人形象兩個角度探討總統連任的因素。本 研究是想解釋當現任者擁有執政包袱和執政優勢的情況下,選民會考量是否繼續 支持現任者的原因,是從執政表現著眼?還是基於候選人個人形象?以下依序說 明研究問題的動機與目的以及本研究的章節安排。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12 年 1 月 14 日台灣舉行第 13 任總統副總統及第 8 屆立法委員選舉中,. 政 治 大 總統至今,雖然在 2000 年的總統選舉國民黨失去政權而由民進黨執政,但 2008 立. 由國民黨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而繼續取得執政的機會。回顧自 1996 年首屆民選. ‧ 國. 學. 年的總統選舉國民黨再次取得政權,兩次政黨輪替之後的總統選舉,都讓當時執 政黨連任成功,繼續擁有 4 年的執政機會,因此,什麼原因讓他們能夠連任成功. ‧. 值得探究。選民經歷政黨一屆四年的執政經驗,其施政表現勢必會影響著選民的. sit. y. Nat. 決定,若多數選民認為執政黨施政表現佳,那執政黨再次執政的機會當然會提高。. n. al. er. io. 但是,若多數選民認為執政黨施政表現不佳,為什麼執政黨還能勝選呢?是什麼. i Un. v. 因素影響了選民要不要更換執政黨或是讓執政黨繼續執政?這些問題引發了研 究動機。. Ch. engchi. 國內關於選民行為研究承襲自美國的理論架構,在實證經驗研究上也已累積 相當豐富的資料,但是先前的研究資料大都是探討一屆的選舉結果,分析影響選 民的投票因素。本文的焦點則是藉由台灣人民直選以來的總統大選的資料,分析 現任者可以連任的原因,亦即從 1996 年、2004 年及 2012 年的實證資料做分析 解釋三位現任總統能夠連任的原因。. 1.

(11) 第二節 章節安排 依循著研究脈絡,本研究將分成五個部份做論述及討論,除本章緒論說明本 研究的研究動機及問題外,第二章為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假設,將回顧施政表現和 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抉擇的相關研究,說明這些研究使用的測量方法及其研究 結果,並從理論發展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第三章為研究設計,此章說明研究資 料與方法、如何測量變數與變數的建構;第四章為資料分析與討論,此章將對調 查資料加以描述並以多變量統計分析,說明本研究的發現與過去研究結果的異同; 第五章為結論,將綜合上述的分析及論述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發現、研究限制和研 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Un. v.

(12)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解釋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可以從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理性選擇三個角度切 入,本研究著重於候選人形象以及施政表現兩個面向,分別屬於社會心理學以及 理性抉擇的角度。本章將簡述兩個研究取向的主要理論與研究發現。 第一節 候選人形象與投票抉擇 在解釋選民投票抉擇的三個研究途徑中,心理學代表的密西根學派認為選民 所傾向的政黨、候選人和議題上的態度是決定投票的重要變數,而且選民投票會. 政 治 大 民眾的社會特徵(如階級、種族、性別等個人背景);短期因素則是民眾對於特 立. 受到長期和短期因素的影響,長期因素是來自於民眾對於政黨的認同程度,以及. ‧ 國. 學. 定政治事件、特定政治議題。自1970年代開始,歐美一些研究者發現,用政黨認 同 來 解 釋 或 預 測 個 人 投 票 行 為 逐 漸 衰 弱 , 反 而 是 候 選 人 形 象 (candidate. ‧. impressions) 1愈來愈能影響民眾的投票行為(Kelley and Mirer 1974; Markus and. sit. y. Nat. Converse 1979; Wattenberg 1991)。不同於社會學和心理學對投票行為的看法,理. n. al. er. io. 性選擇是以政府的施政表現為判斷標準,分析選民是否會再次給予現任候選者連. i Un. v. 任機會。本節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候選人形象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 Ch. engchi. 雖然候選人因素早在The Voter Decides(1954)及The American Voter(1960)書 中就提到它是影響選民行為的因素之一,但是Campbell等(1954)研究1952年美國 總統選舉發現,選民對候選人和總統表現的評估皆會受到政黨認同的影響,他們 認為政黨認同就像選民情感的過濾網(filter),選民會因為政黨認同而篩選他所喜 愛政黨的資訊,忽略或減少不喜愛政黨的資訊,所以選民對於政治事物、政治人 物的評價、態度會有所差別,至於候選人因素雖然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抉擇,但相 1. 關於候選人形象的英文用法有幾種:候選人形象 (candidate impression) 、候選人人格特質 (candidate character)、候選人評價(candidate evaluations)、候選人情感溫度計(feeling thermometer)。 候選人形象和候選人人格特質是相同概念,指的是選民對候選人在各項條件或特徵上的認識(如 年齡、種族和族群)(Miller and Miller 1976),或選民對候選人在個人能力、專業能力和其他做 為總統該具備的能力上的主觀感覺(Rahn 1990),這些選民對候選人的感覺有正有負,其集結起 來成為對候選人的整體評價。 3.

(13) 對於政黨認同來說候選人因素只是短期的影響因素。然而,Stokes(1966)發現這 樣長期以政黨認同為主要解釋投票行為的現象慢慢發生轉變,他檢驗政黨認同、 議題和候選人這三項因素,研究選民態度面向的變化,其研究發現美國民眾的政 黨認同發生了變化,候選人因素變得比較重要,作者以1952年艾森豪總統和1960 年尼克森總統做對比,發現受訪者對候選人會依據候選人的社會背景、議題、個 人特質做評估,艾森豪總統任期期間受到選民的喜愛,反觀尼克森總統任期期間 因為水門案影響受訪者對他的評價就比較低,作者認為大眾傳播和人際網絡刺激 了民眾對候選人的觀感,因此,候選人的特質、談話風格愈顯得重要(Rosenberg et al. 1986; 陳世敏. 1992) 。到了1970年代以候選人為中心的研究逐漸獲得重視,. 治 政 1980年代則慢慢建立起候選人與投票行為之間的實證分析(Kelly and Mirer 1974; 大 立 Markus and Converse 1979; Miller and Miller 1976; Miller et al. 1986) ‧ 國. 學. 候選人因素如何影響投票行為?社會認知學理論者認為人們組織資訊會直. ‧. 接從對週遭環境(可能是議題、意識形態、政策或現任官員表現為依據)的認知. sit. y. Nat. 中擷取,這意思是說人們將真實世界中的複雜事件、人物等簡單化,然後當這些. io. er. 事情發生時,會直接從腦中聯想到這些已存在的資訊做判斷(Lau 1986),其中在 考慮候選人因素方面,選民會因為候選人的特徵、能力、政黨傾向、議題的立場. al. n. iv n C 等評估對該候選人的看法(Miller h et al. 1986; Miller U e n g c h i 1990)。這部分牽涉到兩部分的 討論: (1)探討候選人需要具備的條件(Kinder et al. 1980; Markus 1982)和候選人 整體評價與選民投票行為的關係(Kinder 1986)(2)以選民處理政治資訊的過程 是記憶模式(memory-based)或即時資訊處理模式(on-line based)來解釋投票行為 (Lau 1986; Miller et al; 1986, Rahn et al. 1990;黃秀端. 1996;2005;鄭夙芬等. 2005)。本研究並不特別討論民眾處理資訊過程的部分,主要著重在第一部分的 討論。 在候選人形象解釋投票行為的面向上,許多研究關注於選民心目中候選人所 需要具備的特徵。例如:Kinder等人(1980)利用開放式問卷詢問大學生理想總統 候選人的特徵中以「誠信」和「能力」為主要評估的標準,而且這兩項評估標準 4.

(14) 也 影 響 了 他 們 對 總 統 的 表 現 評 價 。 Markus(1982) 運 用 1980 年 全 國 選 舉 研 究 (National Election Study)的定群追蹤資料分析選民對總統候選人評估、議題態度、 政策偏好、政黨及意識形態傾向上態度的轉變,其中對總統候選人評估以能力和 誠信(integrity)測量,發現「能力」是影響總統候選人的最重要因素。Miller、 Wattenberg與Malanchuk(1986)利用密西根大學1952到1984年美國選舉研究開放 式問卷詢問受訪者喜不喜歡該總統候選人,分析結果發現受訪者在候選人個人特 質上的評論最多(能力、正直、可信賴、魅力和個人特質),其中候選人的能力 是主要評估候選人的重點,另外,該研究也發現相對於議題、政黨投票傾向,受 訪者回答以候選人特質為主要考量因素的次數較多,而且教育程度較高者,愈有. 治 政 考量候選人特質的傾向,教育程度較低者,較注意候選人容易可得的特徵(例如 大 立 候選人吸引力和候選人的背景)傾向。Kinder(1986)研究發現受訪者對候選人評 ‧ 國. 學. 估相當穩定,尤其在能力、領導力、誠信、同理心等四項特徵上被受訪者視為可. ‧. 評估未來總統的特質和表現,當中能力是評估總統候選人的主要特徵,不過這些. sit. y. Nat. 判斷基準也會受到政黨認同、意識形態、教育等因素之影響而對候選人有不同的. io. er. 判斷而做出不一樣的政治選擇。Rahn等(1990)更點出對候選人評估具有影響投票 決定的原因在於,人們平常就有許多評價他人的經驗,而且會從媒體或其他外部. al. n. iv n C 環境中去選擇一致與強化的資訊,最後轉化為投票決定。綜合上述的討論可以發 hengchi U 現,候選人的某些特質在形塑候選人評價上扮演了關鍵角色,民眾會基於候選人 的特徵、政黨、民眾會依據這些判斷而選擇認為適合的理想候選人。 在實證分析上,通常測量候選人的評價有幾個方法: (1)提供一組量表給受 訪者回答,若受訪者認為候選人具備該項個人特徵則給分,沒有則不給分,最後 將分數相加看候選人評價與選民投票的關係。 (2)利用情感溫度計測量選民對候 選人的喜愛程度2。以下分別說明。 2. 情感溫度計是一個綜合政黨認同、議題立場和候選人特質的指標,從 0 到 100 度,0 表示對候 選人的持負面態度,100 表示對候選人持正面態度,50 表示對候選人持中立態度。用情感溫度 計對候選人評估始於國家選舉研究計畫(NES)1968 年選後調查,1980 和 1992 年不僅用情感溫度 計做選後分析,也用於選前的預測 (Abramson et al. 1995; 2012; Weisberg and Rusk 1970)。不過 5.

(15) 關於候選人形象的研究大部分是以結構式問卷做調查,對候選人各項特質建 立候選人評價指標,再討論這些候選人評價對選民投票的影響。林瓊珠(2008) 從長期政黨認同和短期候選人評價和議題考量研究 2006 年台北市長選舉,其中 有關候選人評價部分是以能力、了解民眾需要、清廉、信賴、熱心等五項測量題 目詢問受訪者,研究結果顯示候選人評價與投票決定呈現正相關,投票給郝龍斌 者,給他的評價高於謝長廷,反之亦然。陳世敏(1992)以品德、學識、辦事能 力、熱心、替人民謀福利和代表地方等六項個人特質建構候選人形象指標,分析 民國 78 年台北縣縣長及立委選舉中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的關係。他的研 究發現,在縣長選舉中認為民進黨候選人形象較佳的選民多於國民黨候選人,最. 治 政 後選舉結果也由民進黨尤清拿下勝利,說明選民對候選人形象的評估在該次選戰 大 立 中也占了重要影響因素。黃秀端(1996)對總統大選分析候選人勝選的因素,以 ‧ 國. 學. 親切、領導力、清廉、信任及了解民眾需要建立候選人形象指標,其研究發現,. ‧. 候選人形象是主要影響選民投票的因素,雖然候選人能力也會影響選民的評估,. sit. y. Nat. 但是其影響力不及候選人形象,這意味著選民對候選人的評估是以候選人的特質. io. er. 為評估方向。黃秀端(2005)以魄力、清廉度、誠實有信用、了解民眾的需要及 親和力建立候選人形象指標,對 2004 年總統大選中候選人形象及情感溫度計的. al. n. iv n C 關係做分析,研究發現除了政黨認同會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整體評估之外,選民 hengchi U. 在上述的五項人格特質皆對候選人有顯著影響。傅明穎(1998)透過 1994 年台 北市長選舉資料,分析候選人評價與投票行為的關係。不同於林瓊珠(2008)、 陳世敏(1992)對候選人形象測量的方式,傅明穎(1998)認為選民對候選人的 評價會有程度上的差別,不該是 1 與 0 的測量方式,他以能力、操守、了解人民 需要、值得人民信賴等四項個人特質詢問受訪者,並給予四分類刻度(1-4 分) 計算,加總後的分數則為候選人評價,其研究結果也得到候選人評價會影響選民 的投票。. 在實際運用上,為了讓受訪者減輕給分壓力,問卷題目變成從 0 分到 10 分,非常喜歡是 10 分, 非常不喜歡是 0 分,普通沒感覺是 5 分。(盛治仁 2009) 6.

(16) 上述研究皆是從個體層次的研究討論候選人因素對選民投票的影響,不過, 劉念夏(2007)認為候選人的選舉效應是種混合影響力(mixed effect)。在個體 層次上的分析他採用選民對候選人的人格特質評價(包含親和力、魄力、了解人 民的需要、清廉與誠信)和候選人的能力;在總體層次上他採用情感溫度計(包 含喜歡分數與放心分數)評價分析,其研究顯示: (1)候選人的人格特質、候選 人的能力和情感溫度計與投票抉擇之間雙變量分析結果有顯著關係(2)在總體 評價上,用喜歡分數比放心分數的測量方式更適合用來預測選民的投票行為。 利用情感溫度計測量選民投票的相關研究方面,盛治仁(2009),研究運用 受訪者的人口變項、政治態度、議題立場建構一個區辨分析的模型,還有以情感. 治 政 溫度計預測 2000 年的總統大選,其研究結果發現用人口變項、政治態度、議題 大 立 立場來區辨已表態者或預測未表態者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相對來說,用情感 ‧ 國. 學. 溫度計的預測結果與實際得票結果比對,降低約一半的未表態者,對已表態者的. ‧. 區辨能力也有九成以上,照此研究結果來看,用情感溫度計來預測以候選人為中. sit. y. Nat. 心的總統選舉上具有參考價值。黃秀端(2005)以 2004 年總統大選結果對候選. io. er. 人形象與候選人情感溫度計之間關係做研究,研究發現單以情感溫度計來看投票 行為的話,發現愈喜歡該候選人最後投給他的機率相當高,對於分析投票行為的. al. n. iv n C 解釋力也不錯;鄭夙芬等(2005)同樣以 年總統大選結果資料分析,用候 h e n g c2004 hi U 選人形象、候選人執政能力、展望性評估和情感溫度計等不同面向建立指標分析 影響選民投票的因素,其研究發現在比較不同模型後僅用情感溫度計的解釋效果 不錯,可以用情感溫度計對候選人評價做測量。所以在本研究中候選人形象測量 的方式採用情感溫度計做分析3。. 3. 除了 1996 年總統選舉的選後面訪資料不是以情感溫度計測量選民的整體評估外,其餘皆是以情 感溫度計做為選民對候選人評估之測量。本研究認為用各項特徵所建立的形象指標與情感溫度 計都是選民對候選人喜歡或不喜歡,及在各項條件(如政黨、議題位置等)考量後加總所做的 綜合性評估。有關本研究 1996 年總統選舉候選人評價的測量,請參閱附錄一。 7.

(17) 第二節 施政評價與回溯性投票 施政評價 4 和經濟評估這兩個變數為理性選擇理論所衍生出 回溯性投票 (retrospective voting)的概念,說明選民的投票會依據現任者在各項政策(包含內 政、外交)表現的好壞做評估,決定是否要再投給現任者(Fiorina 1978; 1981)。 照理來說,一個成功的執政者選民繼續支持的機會相當高,反之一個不成功的執 政者選民繼續支持的機會會降低。本節將從理性選擇角度,分析施政評價對選民 投票的影響。 一、影響施政評價的因素. 立. 政 治 大. 探討影響施政評價的決定因素著重在執政時間長短、議題(包含經濟政策、. ‧ 國. 學. 外交政策、戰爭等)和重大事件(Abramson et al. 2012; Edwards et al. 1995)。. ‧. Mueller(1970)以任期時間評估在主要國家事件、經濟狀況及戰爭三個變數上與施. sit. y. Nat. 政評價之間的關係,其研究發現總統的決策與施政評價有關,施政評價下降反應. io. er. 選民對總統決策不滿的累積,這會隨著時間呈現線性遞減的狀況。延續 Mueller 的研究,Stimson(1976)的研究雖然與 Mueller 有相似的結果,但是他發現任期時. al. n. iv n C 間與施政評價呈現的不是線性關係而是曲線關係, h e n g c h i U這反應民眾對總統滿意或失望 的評價。Mueller 和 Stimson 的研究皆說明施政評估是大部分民眾對總統決策滿 意或不滿意的回應,尤其在主要國家事件及經濟狀況這兩個變數上對施政評估的 影響比較大。不同於 Mueller 和 Stimson 的觀點,Kernell(1978)則認為任期時間 和施政評價沒有因果關係,Kernell 點出用時間為測量變數的問題:短期影響因 素造成施政評價上升或下降,時間僅是這些變化某一點的測量而已,並不是影響 施政評價的因素。Brace 和 Hinckley(1991)則反駁 Kernell 的觀點,他們認為時間. 4. 依照盛治仁與白瑋華(2008)的整理,施政評價的用法有幾種,偏向於總體層次分析包含總統 聲望(presidential polularity)、總統滿意度(presidential approval)。偏向於個體層次的分析包含總統 施政表現評價(evaluation of presidential performance)(簡稱施政評價)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屬個體 層次的討論,因此以施政評價論述。 8.

(18) 是會影響施政評價的因素,隨著時間不同,施政評價會形成一個先降後升的曲線 變動型態。在他們的研究中再以任期時間、經濟條件和事件因素建立模型檢驗與 施政評價之間的關係,其研究發現從杜魯門(Truman)總統到雷根(Reagan)總統執 政期間的施政評價確實呈現先降後升的型態,而且經濟條件和事件因素會影響施 政評價,這樣的研究與 Stimson 得到相同的結果,任期時間與施政評價是曲線關 係。除了時間因素外,經濟條件和政治事件也是解釋影響施政評價的因素,有的 研究認為經濟是主要影響施政評價的主要因素(Kenski 1977),有的研究則關注政 治事件對施政評價的影響(Brody and Page 1975; Edwards et al. 1995),也有比較經 濟條件和政治事件對政治評價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這兩個因素對施政評價的影 響是相同的(MacKuen 198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二、施政評價是否會影響選民投給現任總統?. (一)回溯性投票的觀點. y. Nat. io. sit. 現任總統是否能夠連任取決於選民認不認為他在任期間是一位成功的總統,. n. al. er. 選民去評斷在任期間的表現還有所有政治決策,從這角度出發來解釋選民投票行. Ch. 為就是種回溯性投票的觀點。. engchi. i Un. v. 傳統的回溯性投票是從獎懲理論解釋,V. O. Key(1966:61)假設選民是理性 的,他認為一個理性的選民賞罰分明,選民會回顧現任執政者在各項政策上的表 現,若選民認為現任政黨的候選人表現不錯,那麼選民投給該政黨的機會將提 升,若選民認為現任政黨的候選人表現不好,那麼選民投給該政黨的機會將下 降,投票依據是以選民對現任執政黨的感受而定,至於候選人對選民未來政治上 的承諾是比較少去考慮的。不同於傳統的回溯性投票理論,Downs(1957:40)認為 選民會基於「成本效益」考量做評估,會依據現任政黨候選人過去的表現來評估 他未來可能的表現和能力,去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候選人,而這就與傳統的回溯性 投票理論有所區別:Key 認為選民只會對現任政黨過去表現決定是否再投給現任 9.

(19) 政黨;Downs 認為回溯性評估不僅對現任政黨做評估,也可以從各政黨過去的表 現比較哪一黨候選人的政策可以在未來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此觀點是候選人對 選民提出具未來「期待性」的承諾,使選民支持該候選人或政黨,隱含著前瞻性 投票(prospective voting)的觀點。 Fiorina(1981)依據 Downs 的觀念做延伸,分析經濟、議題及總統表現上美國 選民是不是回溯性投票?另外,Fiorina 也將一直以來被視為主要影響投票抉擇 的因素—政黨認同納入討論,他發現過去政府的經濟表現、總統表現和政黨認同 這些做為回溯性參考的依據,確實對投票行為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不同時代選民 所關注議題會短暫影響選民的投票抉擇,成為當時主要左右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 治 政 Fiorina 和 Downs 回溯性投票的觀點皆認為選民會依照過去經驗而對未來有所期 大 立 待,主要可區分成兩種:「簡單回溯性評估」(simple retrospective)和「中介回溯 ‧ 國. 學. 性評估」(mediated retrospective)兩類,前者指的是個人對可以直接明顯感受到的. ‧. 影響所做的評估,例如個人的經濟狀況、國家的經濟狀況;後者指的是選民需要. sit. y. Nat. 有媒介提供相關訊息做為評斷標準,民眾綜合這些與投票對象有關的資訊與對他. io. er. 的想法做評估(Abramson et al. 2012)。承上所敘,如果選民是個賞罰分明的理性 人,那麼我們可以預期施政評價和投票結果之間會有統計上的顯著性,選民對現. al. n. iv n C 任候選人的施政評價愈好,投票給他的機會愈高。此外,根據 Downs 和 Fiorina hengchi U 回溯性投票的觀點,選民不只會評估現任者候選者過去的表現,也評估挑戰者的 能力和表現,透過比較後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候選人,這觀點可用來解釋發生投票 不對稱的狀況,例如大多數的選民認為現任候選人的經濟表現不好,但是選民也 會去評估挑戰者個人或政黨過去的表現做為評斷標準,決定挑戰者是否能夠帶給 他們更好的經濟環境?如果評估的結果不認為挑戰者有能力,那麼就會發生施政 評價差卻還贏得選舉的狀況。 基於上述討論,本研究從 Downs 和 Fiorina 的觀點研究回溯性評估對選民投 票抉擇的影響,選取「政府整體施政評價」和「經濟施政評價」,作為政府施政 的測量變數。此兩項施政分別是屬於對政府綜合性的施政評價和民眾最直接且明 10.

(20) 顯的感受,不僅是影響施政評價的重要因素,也是對投票抉擇造成影響的因素。 (二)經濟評估對投票抉擇的影響 從 Fiorina 對回溯性評估的區分,經濟情況是最直接讓民眾明顯感受的回溯 性評估,許多研究也指出經濟情況的好壞確實會影響國會和總統選舉,當選舉時 是處於經濟情況好的狀況下,選民會給予現任政黨候選人很大的支持(Kramer 1971; Tufte 1975; Kiewiet and Rivers 1984)。 在經濟投票理論中解釋 選民的投票抉擇分成兩類討論:(1)口袋投票 (pocketbook voting)和社會經濟投票(sociotropic voting)。當選民評估是以個人或家. 政 治 大. 庭的收入或失業狀況為考量依據時,稱之為口袋投票;當選民以經濟成長、通貨. 立. 膨脹及失業率等國家總體經濟狀況為考量依據時,稱之為社會經濟投票。 (2)回. ‧ 國. 學. 溯性投票或前瞻性投票。第二類的討論在於究竟選民是對過去現任政黨的經濟表 現做評估或是期待候選人的未來承諾。這兩類的討論環環相扣,如前所述經濟評. ‧. 估會影響施政評價,選民會回溯過去政府的表現決定是否再投給他。在第一類的. y. Nat. io. sit. 討論中,Kramer(1971)研究經濟狀況對美國國會選舉、現任者和總統的拉拔效應. n. al. er. (presidential coattails)的影響。在經濟相關變數上包含失業率、每個人的實際收入. Ch. i Un. v. 和通貨膨脹,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實際收入對投票抉擇有顯著的影響,而失業率和. engchi. 通貨膨脹則沒有影響,經濟狀況會影響國會選舉,經濟情況好的狀況下能夠幫助 與執政黨相同政黨的國會候選人,經濟不景氣反而有助於反對黨的勝利,最後總 統效應上,總統的表現會影響國會選舉結果,表現好的總統能夠幫助與其相同政 黨的國會候選人增加約 30%的選票。自 Kramer 的研究後,接下來許多研究延伸 此概念發展(Bloom and Price 1975; Fair 1978; Kinder and Kiewiet 1981; Meltzer and Vellrath 1975; Tufte 1975)。Tufte(1975)的研究結合施政評價的調查資料與個 人實際收入資料,分析總統表現是否會影響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他的研究發現每 個人的實質收入會影響與執政黨相同政黨的國會議員候選人的選舉。不同於 Kramer 的研究,Stigler(1973)的研究假設與 Kramer 相反,他認為個人實際收入 11.

(21) 變動對選舉的影響不大,而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實際收入與國會選舉投票關係很 弱,選民投票還是會受到政黨認同的影響。Kinder 與 Kiewiet(1981)以美國總統 選舉和國會選舉為例,研究美國選民投票時在經濟相關變數上主要評估的是哪 個?其研究發現在國會選舉和總統選舉中,選民投票時皆傾向評估整個國家經濟 狀況而不是自身的經濟感受,Meltzer 與 Vellrath(1975)的分析也發現,國家失業 率和通貨膨漲這些總體的經濟評估常常影響總統選舉。Kiewiet(1983)回顧經濟評 估的相關研究後,他認為可以歸納成兩類回溯性投票的研究,一種是依據 Key 傳統的賞罰理論:現任者施政表現好會增加選民投票給他的機會,施政表現不好 投票給現任者的機會降低,這是屬於對「現任者取向」的假設。另一種是選民對. 治 政 社會經濟條件或個人經濟的感受去選擇不同的候選人,例如美國選民面對失業率 大 立 問題時,比較會支持民主黨,而面對通貨膨脹問題時,較傾向支持共和黨,這是 ‧ 國. 學. 屬於「政策取向」的投票。Kiewiet 研究發現,當選民以經濟表現為投票基礎時,. ‧. 對現任總統的影響比較大,特別會去評估他在國家經濟上的表現,個人的經驗感. sit. y. Nat. 受對選民投票的影響較小,所以,現任者挑戰連任時會製造經濟成長的效果以贏. io. er. 得選舉。以外,研究也發現現任者的施政表現比政策取向重要,以現任者為取向 的考量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比較大。前述的研究大多發現在選民投票抉擇上,. al. n. iv n C 國家經濟會比個人經濟感受有較大的影響力,然而也有研究發現選民的投票抉擇 hengchi U 是混合的結果,整體的經濟狀況和個人的經濟狀況皆會影響選民投票 (Lewis-Beck 1988)。 討論經濟狀況會不會對投票有所影響時,除了分析選民的考量是口袋投票或 社會經濟投票之外,還會想了解選民是否會評估過去,或是期待未來執政者的表 現?在 Kramer(1971)的研究說明經濟表現會影響總統和國會的選舉結果,尤其是. 國會的選舉受總統施政表現影響大,這顯示選民投票抉擇會考量現任者的表現。 Bloom 與 Price(1975)利用時間序列分析和橫剖面調查資料(cross-sectional data)分 析經濟情況對美國國會選舉的影響,其研究發現一個不對稱的結果,經濟衰退時 會降低選民投票給現任總統政黨的國會候選人,但是經濟復甦對國會選舉結果沒 12.

(22) 有影響,他們認為得到不符合期待的結果是因為經濟因素僅是眾多影響因素之 一,還有其他重要的議題需要考慮。Meltzer 與 Vellrath(1975)、Fair(1978)的研究 則延伸到總統選舉中,分析經濟情況對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Fair 發現個人實際 收入對總統選舉有很大的影響,選民的確會評估過去總統的表現,但是並不會評 估很久以前的表現,主要評估選前的表現。Miller 與 Wattenberg(1985)分析 1952 年到 1980 年的美國總統選舉發現,回溯性評估比前瞻性評估更具重要性,特別 是在有現任者尋求連任的情況下,選民會評估過去的表現,而在開放性的選舉中 變成前瞻性評估較重要。Nadeau 與 Lewis-Beck(2001)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 他們比較選民回溯性投票和前瞻性投票後發現,當有現任者競選時,回溯性經濟. 治 政 投票較強;當沒有現任者競選時,選民具有較多的期待性,前瞻性經濟投票會較 大 立 強。 ‧ 國. 學. 由這些研究得知,發現國家經濟條件的好壞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執政黨. ‧. 也了解到政府的經濟表現是影響贏得選舉的因素,因此執政黨常常會為了爭取連. sit. y. Nat. 任的機會,提出誘人的經濟政策或在選前操作政策刺激經濟以爭取選票。. io. er. 台灣研究有關施政評價的研究大致有幾個方向: (1)中央施政表現與地方政 府選舉的關係。林瓊珠(2008)以政黨認同、對現任執政者表現之回顧性評估、. al. n. iv n C 候選人評價和候選人議題立場,分別分析這些因素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研究 hengchi U. 顯示當考慮政黨認同、對現任執政者表現之回顧性評估及候選人議題立場的情況 下,馬英九的執政表現會影響選民投票給郝龍斌的意向,亦即中央政府的施政表 現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地方政府的選舉結果。俞振華(2012)研究馬英九施政表現 是否影響了 2009 年縣市長選舉結果,其研究發現民眾對馬英九的滿意度、民眾 個人經濟狀況和國家整體的經濟狀況都影響選民的投票,即便是地方選舉,民眾 也會回溯中央政府的施政表現來決定是否繼續支持執政黨。 (2)中央施政表現與 國會選舉的關係。林啟耀(2011)研究立委補選選民是否會受到中央政府施政表 現影響?其研究結果說明施政表現會影響其投票決定;吳重禮、李世宏(2003) 的研究說明選民在「經濟發展」、「社會福利」,以及「黑金政治」等三項總統施 13.

(23) 政表現的評價,確實會影響立法委員選舉的投票行為;蕭怡靖、黃紀(2010)檢 視 2008 年立法委員選舉,執政黨的施政表現是否會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研究發 現執政黨的施政滿意度對選民投票抉擇具有影響力。 (3)經濟評估為分析重點。 黃秀端(1994)研究選民在台北縣立委選舉中,經濟情況是否影響了選民該次的 投票意向,其研究結果顯示,經濟因素對台北縣立委選舉沒有影響力,統獨問題 和政黨認同才是影響該次選舉結果的主因。王柏燿(2004)以 2001 年立委選舉 分析經濟與投票的關係,其研究結果發現個人與國家的經濟評估並不是主要影響 投票抉擇的因素,政黨認同、統獨立場仍是主要影響的變數;蔡宜寧(2010)以 1996 年、2000 年、2004 年及 2008 年的總統大選資料分析台灣選民經濟投票傾. 治 政 向,研究發現並非每屆都有經濟投票的行為,不過在前瞻性的社會經濟展望上對 大 立 於選民的投票行為較為穩定,而在總體經濟指標上,顯示經濟狀況愈好時,選民 ‧ 國. 學. 愈有可能將選票投給執政黨。. ‧. 承上述研究結果,選民投票抉擇確實會受到政府施政表現的影響。就以上對. sit. y. Nat. 於回溯性投票做的相關性討論後,我們可以預期,選民對執政黨過去的表現會影. io. er. 響其投票決定,若選民愈滿意現任執政者表現,愈有可能再次投給該候選人;若 選民愈不滿意現任執政者的執政表現,那麼愈不可能將票投給該候選人。. n. al. Ch. engchi. 14. i Un. v.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將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及研究架構,其次,說明研究資料來源及研究 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設及架構. 一、研究假設 接續第二章文獻回顧所做的討論,選民心目中認為理想的候選人需要具備某. 政 治 大 回溯性投票的觀點,選民會回想現任者過去的表現再決定要不要持續支持他,所 立 些特質,而這些特徵是影響選民認為該候選人適不適任的評價依據。另外,根據. ‧. ‧ 國. 來。. 學. 以選民對現任者過去的施政評價就比挑戰者重要。以下研究假設根據理論基礎而. sit. Nat. 的評價愈低,民眾愈不傾向投給該候選人。. y. (一) 候選人評價愈高,民眾投給該候選人的機會愈高;反之,對候選人. n. al. er. io. 假設一建立在心理學者提出候選人形象對選民投票抉擇影響的觀點上。民眾. i Un. v. 對候選人的評斷標準是相當主觀的,當選民對候選人擁有更豐富、多方面的資訊. Ch. engchi. 認識候選人後,對該候選人的整體評價,對該候選人的評價愈好,就表示考量各 方面的條件後,可以選擇他擔任總統。反之,若對候選人的評價差,就表示該候 選人並不適合當總統。 (二) 民眾愈滿意現任者的施政評價,愈可能再次投給現任者;反之,民 眾愈不滿意現任者的施政評價,愈不傾向繼續支持現任者。 假設二是以回溯性投票的觀點為基礎,當有現任者尋求連任的情況下,選民 比較傾向於對現任者做回顧性評估,若選民滿意現任者的施政表現,就會再次給 予現任者機會把票投給他,若不滿意現任者的表現,就會轉而支持主要的在野 黨。 15.

(25) (三) 候選人評價與執政者的施政表現對投票抉擇都有影響力,但相較於 執政者的施政表現,候選人評價比施政評價還重要。 根據心理學者的觀點,選民會去評估候選人個人特徵和其他有關候選人在各 項議題或政黨傾向上與其接近的候選人後做選擇,這些都是被視為長期穩定影響 選民投票的因素;理性選擇所提出回溯性投票的觀點則會隨著不同現任者施政表 現好與不好,對候選人的支持有所變化,屬於對選民短期的影響。本研究認為當 同時考量候選人評價與施政評價對民眾投票的影響時,長期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 評價會比短期的施政評價影響還重要。 二、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的依變數為投票對象,以候選人因素和施政評價為自變數,探討現任. ‧ 國. 學. 者能夠連任的因素。由於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中,不僅只有候選人和施政評. ‧. 價,背後還有許多影響因素,如同前面所提到長期因素的政黨認同及民眾的社會. sit. y. Nat. 特徵都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抉擇。因此,本研究將選民的社會特徵包含性別、年齡、. io. er. 教育程度、省籍及居住地等當作控制變數納入分析,此外,考量到台灣政治背景, 統獨議題和族群認同的分歧一直以來影響台灣選民投票抉擇,本研究也將這些影. al. n. iv n C 響因素當作控制變數納入分析。這些相關影響變數與投票抉擇的關係以下敘述 hengchi U 之。 台灣擁有獨特的政治歷史背景,包含過去被殖民的經驗、國民黨長達五十年 的執政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改革,還有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體制的過程造 成族群關係有不同階段的發展。在威權時期,族群的緊張關係來自於外省人擁有 政治上的權力對本省文化的壓制,隨著台灣民主化及本土化後,外省人在政治、 文化上漸漸失去優勢,尤其在 1980 年代後期民進黨成立後,民進黨所強調台灣 本土文化、台灣獨立的訴求,造成台灣民眾在中國人/台灣人認同上的對立、統 獨立場上的分歧,當中省籍扮演了重要角色,形塑民眾的族群認同和統獨立場(王 甫昌 2002;吳乃德. 2002;游盈隆. 1996;鄭夙芬 16. 2009)。過去有關選民行.

(26) 為的研究也證實,省籍問題是主要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何思因 義彥與蔡孟熹. 1991;陳. 1996),不同省籍對於政治議題、政治態度甚至. 1997;游盈隆. 投票對象會有不同的看法或選擇。本省閩南人較傾向支持獨立而大陸各省市人較 傾向支持統一(陳義彥與陳陸輝. 2003)。省籍背景對族群認同的影響上,本省. 閩南人、本省客家人及大陸各省市人中,有較多比例的本省閩南人自認為是台灣 人、有較多比例的本省客家人自認為是中國人、高達 75%的大陸各省市人自認為 是中國人(游盈隆. 1996),不過隨著世代交替、族群社會接觸頻繁民眾認同也. 開始有變化,本省閩南人、本省客家人和外省人都有較高的比例認為自己是台灣 人,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降低(吳乃德. 2002;林瓊珠. 2012;徐永明與范雲. 思因 1991;吳乃德. 2002;徐火炎. 1991;盛杏湲. 學. ‧ 國. 治 政 2001;游盈隆 2012)。省籍的差異對政黨支持和投票對象也有影響,外省籍的 大 立 選民較傾向投給國民黨、本省客家人和本省閩南人的選民較傾向投給民進黨(何 2002;鄭夙芬. 2007)。. ‧. 當執政黨為民進黨時,外省人對「族群和諧」 、 「社會安定」等正面評價上,較傾. y. sit. io. er. 倩 2010)。. Nat. 向於持負面評價,而當執政黨為國民黨時外省人則較持正面評價(吳重禮與崔曉. 在族群認同和統獨立場這兩個變數上,許多研究皆指出與省籍有顯著關係,. al. n. iv n C 而且對投票對象和政黨認同也有影響(徐火炎 U h e n g c h i 1991;盛杏湲 義彥與陳陸輝. 2003;游盈隆. 2002;2010;陳. 1996)。台灣的族群問題是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 或中國人,而統獨問題則是台灣要跟大陸統一或獨立。盛杏湲(2002)的研究指 出選民依據自己的認知能夠標示主要政黨的統獨位置,民眾認為國民黨較偏統一 方向,而民進黨較偏獨立方向,另外民眾的統獨立場對投票對響的影響上,主張 台灣獨立的選民較傾向投給民進黨候選人,主張統一的選民較傾向投給泛藍政黨 (包含國民黨、新黨、親民黨)候選人。在族群認同方面,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 會較傾向投給民進黨候選人(陳陸輝、耿曙與王德育. 2009)。鄭夙芬(2009). 以「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和「統獨立場」建立台灣意識指標,其研究發現相對 於低台灣意識者,高台灣意識者投票給民進黨候選人的機率較高。 17.

(27) 政黨認同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不僅在學理上被重視,在台灣選民行為的研 究中也顯示政黨認同是個重要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甚至比個人的社會特徵 重要(包正豪. 2009;2013;何思因. 陳陸輝 2000;陳陸輝與耿曙. 1991;吳重禮與許文彬. 2008;游盈隆. 2003;徐火炎. 1996;鄭夙芬. 1991;. 2009)。這些研. 究討論政黨認同對選民行為和政治態度上的影響,其中在政黨認同對投票抉擇的 影響上發現:選民愈傾向某一政黨有愈高的機率把票投給它。 至於關於選民社會特徵部分,過去性別差異對投票抉擇的影響並不大,直到 2008 年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性別差距才首度出來,女性相對於男性較傾向於投 給馬英九,但是加入政黨認同後性別變得沒有影響(楊婉瑩與林佩婷. 2009;. 治 政 2010) 。到了 2012 年的總統選舉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馬英九和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 大 立 英文,選民會因為性別而影響其投票抉擇?劉嘉薇(2013)的研究顯示,選民的 ‧ 國. 學. 性別對投票對象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加入選民的政黨認同後發現,相較於中立選. ‧. 民,男性泛藍選民及女性泛藍選民偏向支持馬英九,而男性泛綠選民及女性泛綠. sit. y. Nat. 選民偏向支持蔡英文,突顯政黨認同對投票抉擇的重要性。. io. al. 2002;陳義彥與蔡孟熹. 2003;游清鑫與蕭怡靖. 1997;陳陸輝. 2000;2013;陳義彥與陳陸輝. iv n C 2007),本研究認為不同世代對投票抉擇有所不同,因 hengchi U. n. 湲. er. 年齡或政治世代的影響隨著世代交替選民的政治態度或行為也有不同(盛杏. 此年齡以政治世代劃分,是否不同世代對投票抉擇有所不同。在選民教育程度對 投票抉擇的影響上,過去研究顯示,教育程度高的選民比較會投給國民黨,教育 程度低的選民比較會投給民進黨,但是並非每一次選舉都具有影響(林聰吉與游 清鑫 2009;徐火炎. 2003;鄭夙芬. 2007)。另外,在地理區域對選民投票抉. 擇的影響上,存在著北藍南綠的情況,北部選民較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南部選民 較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而「系絡效果」(contextual effect)是造成南北差異的原因 之一。徐永明與林昌平(2009)研究發現地域和省籍對民進黨得票率有影響,不 同省籍集中地對民進黨支持的影響有所不同,閩南集中地對於民進黨支持度相對 於客家集中地和外省集中地較高,也就是說民進黨的得票優勢主要來自閩南鄉鎮 18.

(28) 市地區。周應龍(2012)的研究也指出社會系絡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南部和 北部不論在閱聽習慣和人際討論上有差異,北部會較常聽到對泛藍有利的訊息、 泛藍人際討論系絡高於泛綠,而在南部泛綠討論系絡高於泛藍,這些有利於北藍 南綠的情況。 綜合前述的研究理論與相關研究結果,本研究候選人評價、施政評價(包含 經濟評估)、性別、政治世代、教育程度、省籍、政黨認同、族群認同、統獨立 場和居住地等變數,探討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其研究架構如圖 1。詳細各變 數的編碼方式請參見附錄二。 自變數 候選人評價 施政評價.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控制變數. 投票對象. n. al. er. io. sit. y. Nat. 省籍 政黨認同 族群認同 統獨立場 居住地. ‧. 性別 政治世代 教育程度. Ch. e圖n1g研究架構 chi. i Un. v.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第二節 研究資料及方法. 一、研究資料 5. 本研究採用 1996 年總統選舉、2004 年總統選舉 及 2012 年總統選舉的資料 5. 本文使用的資料部分係採自「2002 年至 2004 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III): 民國九十三年總統大選民調案」(TEDS2004P)(NSC 92-2420-H-031-004)。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 查」(TEDS)多年期計畫總召集人為國立政治大學黃紀教授,TEDS2004P 為針對民國九十三年總 統 大 選 執 行 之 年 度 計 畫 , 計 畫 主 持 人 為 黃 秀 端 教 授 ; 詳 細 資 料 請 參 閱 TEDS 網 頁 : 19.

(29) 分析。此三筆資料皆是總統大選後對台灣地區 20 歲以上具有選舉權的公民所做 的面訪調查,樣本抽樣步驟採取「系統抽樣法」並依據「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 例」(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 簡稱 PPS)之原則進行抽樣。本研究選取的 這三筆資料皆是在有現任者尋求連任(incumbent seeking race)情況下的選後調查 資料,探討候選人評價和施政評價對選民支持現任者與否的影響。其相關資料來 源訊息見表 1。 表 1 資料來源相關資訊. 民意、選舉與台灣 的大眾政治:1996 年總統選民的研 究. 2002 年至 2004 年『選 舉與民主化調查』三 年期研究規劃(III): 民國九十三年總統大 選民調案. 2009 年至 2012 年 「台灣選舉與民主 化調查」 三年期研 究規劃(III):2012 年 總統與立法委員選 舉面訪(TEDS2012). (TEDS 2004P) 黃秀端教授. NSC85-2414-H031. NSC92-2420-H-031-. -004-Q3 國立台灣大學政 治學研究所「政治 體系變遷與選舉 行為研究室」。. 004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暨 研究所、國立中正大 學民意調查研究中 心、國立台灣大學政 治學系暨研究所。. io. n. al. Ch. 朱雲漢教授 NSC100-2420-H002-030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 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選舉研究中心、中央 研究院政治學研究 所籌備處、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東海 大學政治學系、國立 中正大學政治學 系、國立成功大學政. sit. Nat. 游盈隆教授. y. 立. 政 治 大. ‧. 計畫編號. 2012 年總統選舉. 學. 計畫主持人. 2004 年總統選舉. er. 計畫名稱. 1996 年總統選舉. ‧ 國. 年度. engchi. i Un. 計畫執行單位. v. 治學系暨政治經濟 學研究所。 樣本數. 1,406. 1,823. 1,826. http://www.tedsnet.org。另外,本研究使用資料另一部分係採自「2009 年至 2012 年『選舉與民 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3/3):2012 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面訪案」(TEDS2012),計畫主 持人為朱雲漢教授,該資料由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執行並釋出。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提 供資料協助,惟本文之內容概由作者自行負責。 20.

(30) 二、研究方法 依據本研究架構,首先利用「卡方獨立性檢定」(chi-square test)分別分析候 選人評價與施政評價對投票對象是否造成影響,接著依照依變數特性的不同,使 用「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和「多項勝算對數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 簡稱 MNL)進行分析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6. Ch. engchi. i Un. v. 1996 年選民的投票對象有李登輝、林洋港、陳履安和彭明敏四組候選人,依變數屬於「無序多 分」的四分類變數,在研究方法上可使用 MNL 進行分析;2004 年選民的投票對象有連戰和陳 水扁兩組候選人,依變數只包含兩個類別的質變數,在研究方法上可使用二分勝算對數模型進 行分析;2012 年選民的投票對象有宋楚瑜、馬英九和蔡英文三組候選人,理論上要用 MNL 進 行分析,但是因為宋楚瑜的樣本只有 38 個,考量到樣本數過少的問題,所以本研究只納入馬英 九和蔡英文兩組候選人進行分析,其分析方式為二分勝算對數模型。 21.

(3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根據本研究架構,本章先分析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接著分別分析候選人評 價、施政評價、經濟評估與投票對象的關係。最後本研究將研究架構中的自變數 和控制變數放入模型,以釐清選民決定其投票對象時會較重視候選人評價或是施 政評價。 第一節 候選人評價與投票對象 本研究將候選人評價視為連續型變數,以平均值和標準差看選民對候選人評. 政 治 大 陳履安(6.0)和林洋港(5.5)高,最低的是彭明敏(5.4)。2004 年選民對陳水 立. 價的好壞與離散程度。在表 2 中,1996 年選民對李登輝的評價平均值(7.0)比. ‧ 國. 學. 扁的評價(5.4)比連戰(4.8)高。2012 年選民對馬英九的評價(6.2)比蔡英文 (5.7)高。另外,表 2 中進一步將候選人評價 0-10 的連續型變數重新編碼成三. ‧. 類:0-4、5、6-10,依序表示對該候選人評價較差、評價普通、評價較好。在 1996. sit. y. Nat. 年中,選民對陳履安、李登輝、彭明敏和林洋港的評價較好之中,以對李登輝評. n. al. er. io. 價較好的民眾最多、彭明敏最低。2004 年中,有四成六的選民對陳水扁的評價. i Un. v. 較好,比連戰擁有三成四的選民對他的評價較好。2012 年中,選民對馬英九評. Ch. engchi. 價較好的選民有六成一,比選民對蔡英文評價較好五成三來的高。 從表 2 的資訊可以發現,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這三位現任者大部分選民 對他們的評價比挑戰者高、評價也較好。但是,表 2 卻無法說明選民對候選人的 評價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投票抉擇,然而在表 3 到表 5 卡方獨立性檢定中看出兩者 具有統計上的顯著關係,表示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會影響其投票抉擇。. 22.

(32) 表 2 選民對候選人評價之分數分布與平均值和標準差 年度. 候選人. 1996 年. 2004 年 2012 年. 5 17.3%. 6-10 66.9%. (N). 平均值. 標準差. 陳履安. 0-4 15.8%. (1,406). 6.0. 1.7. 李登輝. 7.7%. 7.6%. 84.7%. (1,406). 7.0. 1.8. 彭明敏. 29.1%. 21.8%. 49.1%. (1,406). 5.4. 1.8. 林洋港 陳水扁 連戰 蔡英文. 29.4% 28.1% 34.9% 26.7%. 15.8% 25.6% 31.7% 20.6%. 54.8% 46.2% 33.5% 52.7%. (1,406) (1,717) (1,683) (1,686). 5.5 5.4 4.8 5.7. 1.9 2.8 2.3 2.8. 馬英九. 19.6%. 19.1%. 61.2%. (1,703). 6.2. 2.6. 資料來源:游盈隆(1996) 、黃秀端(2004) 、朱雲漢(2012) 。 說明:(1)第三到第五欄位為橫列百分比。(2)括弧內為樣本數。. 政 治 大. 1996 年總統大選有四位候選人參選,分別是陳履安、李登輝、彭明敏和林. 立. 洋港,其中陳履安和林洋港脫離國民黨身分出來參選,彭明敏則是代表民進黨參. ‧ 國. 學. 選。以下分別敘述選民對候選人不同評價的情況下其投票意向為何。表 3 到表 5. ‧. 說明選民對候選人不同評價時,會有比較高的機會選擇哪位候選人7。首先,先 看陳履安的評價部分,相對於全體選民: (1)對陳履安評價較差的民眾,支持李. y. Nat. er. io. sit. 登輝和彭明敏的民眾顯著偏高,對於陳履安和林洋港的支持不及一成。(2)對 陳履安評價普通的民眾,對李登輝的支持顯著偏高,達 83.6%,對於陳履安和林. n. al. Ch. i Un. v. 洋港的支持不及一成顯著偏低。 (3)對陳履安評價較好的民眾,對於陳履安和林. engchi. 洋港的支持顯著較高,對李登輝的支持顯著偏低。我們可以發現,選民對陳履安 評價較差的情況下,相對於全體選民,有較多的民眾會支持李登輝和彭明敏,而 不支持陳履安和林洋港;對陳履安評價較好時,相對於全體選民,民眾傾向支持 陳履安和林洋港,高出 5.9%(65.4%-59.5%)的民眾支持李登輝;對陳履安評價 普通的民眾,有高達八成四的選民支持李登輝,而不支持陳履安和林洋港,其中 相對於全體選民來看,李登輝的支持民眾,最多來自對陳履安評價普通的選民。 其次,在李登輝評價部分,相對於全體選民: (1)對李登輝評價較差的選民,. 7. 以下分析都是看調整後的殘差論述。若調整後殘差大於 1.96,表示相對於全體平均,該細格之 觀察值顯著偏高;若小於-1.96,表示相對於全體平均,該細格之觀察值顯著偏低。 23.

(33) 有高出 49.7%(60.5%-10.8%)的民眾支持林洋港、高出 6.5%(13.6%-7.1%)的 民眾支持陳履安,對李登輝支持顯著偏低。 (2)對李登輝評價較好的民眾,七成 以上的選民支持李登輝,不到一成的選民支持陳履安和林洋港。民眾對李登輝、 陳履安評價較差及評價較好上,選民的投票意向呈現一致的結果:相對於全體選 民,對陳履安評價較差的民眾,高達七成三的民眾支持李登輝、支持陳履安和林 洋港的民眾顯著偏低;對李登輝評價較差的民眾,選民會支持陳履安和林洋港, 支持李登輝的民眾顯著偏低。另一方面,在選民對陳履安評價較好的情況下,有 六成的民眾不支持李登輝,相對於全體選民顯著偏高;對李登輝評價較好的民眾, 選民傾向不支持陳履安和林洋港。. 治 政 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彭明敏,相對於全體選民:(1)當選民對他的評價較差 大 立 時,高出 7.7%(18.8%-11.1%)的民眾會支持林洋港,不到一成的選民支持彭明 ‧ 國. 學. 敏。(2)對彭明敏評價普通的民眾,有高達七成七的選民支持李登輝,對彭明. ‧. 敏支持顯著較低。 (3)在選民對彭明敏評價較好的情況下,高出 13%(28.9%-15.9%). sit. y. Nat. 民眾支持彭明敏,低於 7.4%(65.4%-58.0%)、4.6%(11.1%-6.5%)的民眾,分. io. er. 別李登輝和林洋港的支持顯著較低。由此可見,選民對彭明敏的評價差,他們愈 不會去支持彭明敏,而比較支持林洋港,選民對彭明敏的評價好,他們愈會去支. n. al. ni Ch 持彭明敏,愈不會去支持其他三位候選人。 U engchi. v. 選民對林洋港的評價部分,相對於全體選民:(1)對林洋港評價較差的民 眾,高出 8.9%(22.4%-13.5%)的民眾顯著偏高支持彭明敏、對林洋港的支持顯 著偏低不到一成。(2)對林洋港評價普通的民眾,高達八成三的選民支持李登 輝,對林洋港的支持顯著偏低。(3)對林洋港評價較好的民眾,高出 8.1% (21.5%-13.4%)、1.9%(9.9%-8.0%)的民眾分別支持林洋港和陳履安,低於 3.2%(65.2%-59.0%)、4%(13.5%-9.5%)的民眾,分別對李登輝和彭明敏的支 持顯著偏低。在民眾對彭明敏和林洋港候選人評價的投票意向上,同樣可以發現 一致的情況:相對於全體選民,選民對彭明敏的評價差的狀況下,民眾會去支持 林洋港;選民對林洋港的評價差時,民眾會支持彭明敏。另一方面,對彭明敏的 24.

(34) 評價較好的民眾,對李登輝和林洋港的支持顯著偏低,而對林洋港的評價較好的 民眾,對李登輝和彭明敏的支持顯著偏低。 綜合表 3 的結果發現,民眾對陳履安和李登輝、彭明敏和林洋港的候選人評 價與他們的投票抉擇是相當一致的,當對候選人的評價差,愈不會投給該候選人; 當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較好,愈會投給該候選人而不會投給其他三位候選人。這 其中比較有趣的結果是,對陳履安、彭明敏和林洋港評價普通的民眾,相對於全 體選民,李登輝獲得較多的支持,選民反而比較不支持陳履安、彭明敏和林洋港, 可見李登輝的支持民眾除了對他候選人評價高的選民基礎外,有許多選民基礎是 來自對陳履安、彭明敏和林洋港評價普通的民眾支持。. 立. 政 治 大. 表 3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1996 年). 6-10. (較好). 18.8% 2.2. 1.5% -3.3. 83.6% 4.8. 9.0% -1.6. 59.5% -5.4. 12.9% -0.6. io. 72.7% 2.1. 對李登輝評價. al. 6.0% (134) p<0.001 -2.4 15.0% (605) 3.9 (893) (81). 13.6% 2.4. 6.2% -12.8. 19.8% 1.9. 60.5% 15.1. 5. (普通). 13.2% 1.8. 64.2% -0.8. 11.3% -0.4. 11.3% 0.1. 6-10. (較好). 6.2% -3.0. 75.4% 10.8. 12.4% -1.3. 6.0% (861) -12.2. 69.1%. 13.0%. 10.8% (995). 69.9% 1.9. 1.8% -7.7. 7.1%. 2. =267.4 df =6 (53) p <0.001. 0-4. (較差). 總和. 檢定結果. 2 5.8% (154) =53.7 -2.6 df=6. iv n C 9.2% h65.4% e n g c13.3% h i U 12.1%. n. 總和. 12.6% 5.1. (N). y. (普通). 2.6% -3.1. 林洋港. sit. 5. 彭明敏. er. (較差). Nat. 0-4. 李登輝. ‧. ‧ 國. 對陳履安評價. 陳履安. 學. 投票對象 候選人評價. 對彭明敏評價 0-4. (較差). 9.4% 1.4. 25. 2 18.8% (276) =124.3 4.9 df=6.

(35) 表 3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1996 年)(續) 投票對象. 陳履安. 候選人評價. 李登輝. 彭明敏. 林洋港. (N). 檢定結果. 對彭明敏評價 10.3% (165) p <0.001 -0.4. 5. (普通). 7.3% -0.2. 77.0% 3.5. 5.5% -4.1. 6-10. (較好). 6.5% -1.2. 58.0% -4.5. 28.9% 10.4. 6.5% (429) -4.3. 7.6%. 65.4%. 15.9%. 11.1% (870). 總和 投票對象. 陳履安. 候選人評價. 李登輝. 彭明敏. 林洋港. (N). 檢定結果. 對林洋港評價. 5. (普通). 3.5% -1.9. (較好). 9.9% 2.5. 59.0% -4.4. 9.5% -3.9. 21.5% (503) 8.1. 8.0%. 65.2%. 13.5%. 13.4% (890). 總和. 立. 22.4% 5.2. 治9.6% 政 82.6% 大 4.2 -1.3. 學. 6-10. (較差). ‧ 國. 0-4. 69.1% 1.6. 2 2.2% (272) =95.6 -6.5 df =6 4.3% (115) p <0.001 -3.0. 6.3% -1.3. ‧. 資料來源:游盈隆(1996) 。 說明:(1)表中數字第一列為橫列百分比。(2)第二列數字為調整後殘差。(3)括弧內為樣 本數。. sit. y. Nat. n. al. er. io. 2004 年的總統大選只有兩組候選人參選,分別是民進黨的陳水扁和國民黨. v. 的連戰,處於兩黨對決的情況。表 4 可以看到,相對於全體選民:(1)對陳水. Ch. engchi. i Un. 扁評價較差的民眾,對於連戰的支持顯著偏高,有高達九成五的支持率。(2) 對陳水扁評價普通的民眾,有六成二的選民支持連戰,而較不支持陳水扁。(3) 對陳水扁評價較好的民眾中,相對於全體選民,民眾顯著偏高支持陳水扁,高達 九成,而不支持連戰。在選民對陳水扁的不同評價中,對陳水扁的評價較差者, 較會去支持在野黨,相反地,對陳水扁的評價較好者,較會去支持執政黨,不過, 對陳水扁評價普通者,相對於全體選民,反而去支持在野黨的連戰,不傾向支持 執政黨的陳水扁。至於民眾對連戰的評價方面,對連戰評價較差的民眾,高達八 成二的選民支持陳水扁,較全體選民顯著偏高。對連戰評價較好的民眾,其對連 戰的支持顯著偏高,高達七成的支持率,而對陳水扁的支持顯著偏低。. 26.

(36) 在投票對象只有兩位的情況下,選民顯著的投給某位候選人,其實就代表顯 著的不會投給另一位候選人。從表 4 看到,在選民對陳水扁的評價較差和評價普 通的情況下,民眾會將票投給連戰;當選民對連戰的評價較差時,相對於全體選 民,民眾會支持陳水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對陳水扁評價普通的民眾,投票給連 戰的比例達到顯著性,相較之下,對連戰評價普通的民眾,不會特別顯著的投票 給連戰或陳水扁。 表 4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2004 年) 投票對象. 陳水扁. 候選人評價. 對陳水扁評價. 連戰. 政 治94.7%大 22.7. (普通). 38.0% -6.1. 62.0% 6.1. 6-10. (較好). 89.7% 25.6. 10.3% -25.6. 54.3%. 45.7%. 82.1% 15.3. 17.9% -15.3. (普通). 6-10. (較好). n. al. 總和. sit. 5. (1,299). (459). er. (較差). io. 0-4. (650). y. Nat. 對連戰評價. ‧ 國. 總和. (271). =723.1 df=2 p <0.001. ‧. 5. (378). 學. (較差). 檢定結果 2. 5.3% -22.7. 0-4. 立. (N). 44.7% i C55.3% 0.7 Un h e n g c h i -0.7. v. (356). 24.0% -16.0. 76.0% 16.0. (459). 53.7%. 45.7%. (1,274). 2. =312.9 df=2 p <0.001. 資料來源:黃秀端(2004) 。 說明:同表 3。. 2012 年雖然有三組候選人參選,但是實際上也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對決 的狀況。在民眾對蔡英文的評價上,相對於全體選民: (1)對蔡英文評價較差的 民眾,接近九成九的民眾顯著偏高支持馬英九,對蔡英文的支持不到一成。(2) 對蔡英文評價普通的民眾,對馬英九的支持顯著偏高,顯著偏低不支持蔡英文。 (3)對蔡英文評價較好的民眾,有六成九的民眾投票給蔡英文,而較少比例的. 27.

(37) 民眾投票給馬英九。在對馬英九的評價部分,相對於全體選民: (1)對馬英九評 價差的民眾,有九成四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不到一成的民眾支持馬英九。(2) 對馬英九評價普通的民眾裡,支持蔡英文的民眾高於馬英九。 (3)對馬英九評價 較好的民眾,對於馬英九的支持程度顯著偏高,對蔡英文的支持度較低。 2012 年與 2004 年都是兩組候選人的情形下,我們會發現當選民對現任者的 評價較好或評價較差時,選民會選擇支持現任者或支持在野黨候選人。其中最關 鍵的是對候選人評價普通的民眾,他們的投票意向為何。在 2004 年和 2012 年中, 對現任者評價普通的民眾,有較大比例的民眾選擇投給在野黨;而在 2012 年對 在野黨候選人評價普通的民眾裡,有較多的民眾選擇再投給現任者。所以,馬英. 治 政 九的支持基礎除了來自於對他評價較好的民眾外,還有來自對蔡英文評價普通的 大 立 民眾。 ‧ 國. 學. 表 5 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與投票對象交叉分析表(2012 年) 投票對象. 1.1% -18.4. 98.9% 18.4. 17.8% -7.9. 82.2% 7.9. (N) 檢定結果. (普通). n. al. (較好) 總和. 2. (376). y. 5. io. (較差). sit. Nat. 0-4. 6-10. 馬英九. (241). er. 對蔡英文評價. 蔡英文. ‧. 候選人評價. ni C h68.9% 31.1% U e22.7 n g c h i -22.7. v. =533.7 df=2 p <0.001. (717). 40.6%. 59.4%. (1,334). 對馬英九評價 2. 0-4. (較差). 93.8% 19.8. 6.2% -19.8. (259). 5. (普通). 70.6% 9.8. 29.40% -9.8. (204). 6-10. (較好). 16.7% -23.8. 83.3% 23.8. (882). 39.7%. 60.3%. (1,345). 總和 資料來源:朱雲漢(2012) 。 說明:同表 3。. 28. =593.7 df=2 p <0.001.

(38) 由表 3 至表 5 可以發現,只考慮候選人評價對選民投票對象的影響時,選民 會依照自己對候選人的評價去選擇候選人。當對現任者評價不佳時,選民則傾向 支持在野黨。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對候選人評價普通的民眾,他們會支持現任者或 在野黨。在 1996 年的選舉中,李登輝獲得來自對其他三位在野黨候選人評價普 通的民眾支持;2012 年馬英九也同樣獲得對蔡英文評價普通的民眾支持,但對 馬英九評價普通者卻投給蔡英文,然而 2004 年陳水扁並沒有這樣的結果,對陳 水扁評價普通的民眾反而有較大比例的選民支持連戰。 第二節 施政評價與投票對象. 治 政 從理論觀點來看,選民會依據政府的表現和挑戰者的表現選擇候選人,而在 大 立 實際的研究中發現,當有現任者挑戰連任時,選民的投票會傾向於回溯性評估, ‧ 國. 學. 沒有現任者為候選人時,選民的投票會傾向於前瞻性評估。1996 年、2004 年及. ‧. 2012 年的總統選舉都有現任者挑戰連任的狀況,理論上來說,選民可以評估現. sit. y. Nat. 任者執政時的承諾和執政表現,而在選舉時傾向於依據政府的表現來投票,因此,. io. 觀察指標。. er. 選民對現任總統的施政評價就顯得相當重要,它可能是現任總統是否能夠連任的. al. n. iv n C 本研究將施政評價分成兩部分討論,一是選民對總統執政四年的整體表現評 hengchi U. 價,是否滿意總統的表現,二是從經濟議題來看選民對總統執政四年在經濟上的 表現好或不好,依序看其與投票對象的關聯性。 一、整體的施政評價 表 6 是選民對現任總統施政評價的衡量。選民對於李登輝擔任總統四年的施 政評價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共占了七成二,表示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者共占 了二成八,大多數的選民對李登輝的施政評價是滿意的。選民對於陳水扁的第一 任任期擔任總統四年的施政評價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共占了四成六,表示不太 滿意和非常不滿意者共占了五成四。選民對於馬英九的第一任任期擔任總統四年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此處的排序給分係依照受訪者認為總選項中具重要性的其中三個所作之排序,而權 重之賦予係採反序原則,亦即排序 1(最重要者)給 3 分,排序 2(次重要者)給 2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比丘依乞食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 (答言能)

「課後 /課堂工作紙」 :鼓勵學生多表達他們的內 心感受及情緒4.

Unless prior permission in writing is given by the Commissioner of Police, you may not use the materials other than for your personal learning and in the

B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Chung Hua University for objects, to make use of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considers the

因此在表 5-4 評估次項目中,統計結果顯示政治穩定度、房產政 策、官僚政治以及景氣是接受度最高的,可以顯示政局安定以及當局

Partisan Orientation and Selective Exposure during Taiwan’s 2008 Presid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