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KSR案後非顯而易知性標準之實證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KSR案後非顯而易知性標準之實證研究"

Copied!
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

碩 士 論 文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 KSR 案後非顯而易知性

標準之實證研究

Empirical Study on Post-KSR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s in CAFC Decisions

研究生:彭翔鴻

指導教授:劉尚志 教授

(2)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 KSR 案後非顯而易知性標準之實證研究

Empirical Study on Post-KSR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s in CAFC Decisions

研 究 生:彭翔鴻 Student:Hsiang-Hung Peng

指導教授:劉尚志 Advisor:Shang-Jyh Liu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w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s in

Technology Law

Jan 2010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i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 KSR 案後非顯而易知性標準之實證研究

學生:

彭翔鴻

指導教授

:劉尚志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

非顯而易知性要件在美國專利體系中有著極重要的角色,不論在

申請審查或侵權談判爭訟中都是最常引用之可專利性要件。在 KSR

案前,論者往往直觀地批評專利品質低落之主要原因,係在於聯邦巡

迴上訴法院的 TSM 測試降低非顯而易知性要件的判斷標準,但兩組

學者之不同實證研究皆顯示,聯邦巡迴法院事實上並未降低非顯而易

知性要件的判斷標準;然而,美國最高法院於 KSR 案中,部分推翻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 TSM 測試適用方法,改以彈性適用 TSM 測試,

因此,本文以實證研究方法深入探討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對 KSR 案判

決之適用方法,並探討非顯而易知性的判斷標準之變動。本研究發現

非顯而易知性的判斷標準已大幅度地提高,在判決理由中,著重在相

較於先前技術之「可預測性」,因此對醫藥化學領域與非醫藥化學領

域之間,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判決非顯而易知偏好有極顯著的差異,非

醫藥化學領域之專利無一被 CAFC 判決認定為非顯而易知。基於上述

實證結果,本文擬對公司之專利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字:專利、可專利性、非顯而易知性、進步性、KSR、實證研究

(4)

ii

Empirical Study on Post-KSR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s in CAFC

Decisions

Student:Hsiang-Hung Peng

Advisors:Dr. Shang-Jyh Li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w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US patent system and is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patentability requirement not only in application prosecutions but in infringement negotiations and litigations. Before KSR decision, commentators usually subjectively criticize it is TSM test that should be mainly blamed for bad patents for lowering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Two different empirical researches, however, show that CAFC did not lower its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actually. Nevertheless, in KSR decision, Supreme Court rejected rigid approach of CAFC in applying TSM test. Therefore, in this thesis, I empirically examine whether CAFC changes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after KSR decision and how CAFC applies KSR decis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CAFC much highers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after KSR decision. CAFC mainly focuses on “predictability” of claimed invention as compared to prior arts in its decisions. Therefore, CAFC’s nonobviousness decision highly differs between medical chemical technology field, which is more unpredictable, and other fields. Specifically, none of claims in other fields is regarded as nonobvious by CAFC. Considering this much higher nonobviousness requirement after KSR, this thesis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pat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5)

iii

自大學畢業十年後,能從交大科法所畢業,實感到榮耀與喜樂,

在四年的學業生活中,交大科法所充實又和樂的學習環境,讓我得以

一窺法律世界之堂奧。

最感謝的人是指導教授劉尚志博士,老師在課堂上妙語如珠的講

課生動活潑,又能將思考帶到一個更高深的層次,以一個嶄新的角度

進行思辯。在論文撰寫上,老師又能尊重學生的進度節奏,適時予以

指導建議,本論文之能夠完成,最要感謝劉老師了。

謝謝所上曾教導過我的老師們,倪貴榮老師擔任班導時對學生關

心又照顧,授課認真扎實,王文杰老師幽默風趣,尤其是中國大陸親

身經驗之點滴分享,令人記憶深刻,王敏銓老師溫暖和煦,林志潔老

師熱力無限,陳誌雄老師的溫文儒雅,還有胡均立老師、洪瑞章老師、

許美麗老師、林三元學長的無私付出與諄諄教誨,都讓我四年來的收

穫豐富滿行囊。

謝謝聯華電子智權法務處的長官與同仁們的支持,林源吉協理、

盧火鐵處長、楊名聲副處長、劉志建經理在工作上的肯定與包容,以

及同仁們不時的關懷與打氣,在在都是我能夠在職場與學業兼顧上的

支持。

當然也要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爸媽的辛勞付出與體諒,讓我

在這四年的學業之路上沒有後顧之憂,妻子美芳的鼓舞與督促,是我

一路走來的動力,我們在無數個週末相伴在浩然圖書館,一步一步完

成學業及論文。

最後,要感謝在求學生涯中所有指導、建議、幫助過我的人,希

望我能將這四年學習的收穫,化為大愛,貢獻於社會。

(6)

iv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一、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1

1.3

研究方法 ………

2

1.3.1 資料建構 ………

2

1.3.2 案件選擇 ………

2

1.3.3 觀測指標 ………

2

1.4

研究限制 ………

3

二、

非顯而易知要件之演進 ………

4

2.1

美國專利法第 103 條之制訂 ………

4

2.2

Graham 案之適用原則 ……… 4

2.3

TSM 測試原則之發展 ………

4

2.4

KSR 案之原則 ………

5

三、

KSR 案前之實證研究文獻分析 ………

7

3.1

分析文獻一 ………

7

3.1.1 CAFC 未降低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標準 ……… 7

3.1.2 TSM 測試並非 CAFC 分析非顯而易知的唯一標準 ……… 8

3.2

分析文獻二 ………

8

四、

KSR 案後之案件摘要 ………

9

4.1

第一年 ………

9

4.1.1 Leapfrog v. Fisher-Price ……… 9

4.1.2 Omegaflex v. Parker-Hannifin ……… 10

4.1.3 Takeda v. Alphapharm ……… 11

(7)

v

4.1.4 Frazier v. Layne ……… 13

4.1.5 Pharmasterm v. Viacell ……… 13

4.1.6 Forest v. Ivax ……… 14

4.1.7 Aventis v. Lupin ……… 15

4.1.8 Daiichi v. Apotex ……… 15

4.1.9 Agrizap v. Woodstream ……… 16

4.1.10 Ortho-Mcneil v. Mylan ……… 17

4.2

第二年………

17

4.2.1 Scanner Tech v. ICOS Vision Systems ……… 17

4.2.2 Muniauction v. Thomson ……… 18

4.2.3 Eisai v. Dr. Reddy's Laboratories ……… 19

4.2.4 Voda v. Cordis ……… 20

4.2.5 In Re Omeprazole ……… 21

4.2.6 Lexion Medical v. Northgate Tech ……… 21

4.2.7 CSIRO v. Buffalo Tech ……… 22

4.2.8 Asyst Technologies v. Emtrak ……… 22

4.2.9 Andersen v. Pella ……… 23

4.2.10 Sanofi Synthelabo v. Apotex ……… 24

4.2.11 Rentrop v. Spectranetics ……… 24

4.2.12 Ricoh Company v. Quanta Computer ……… 25

4.2.13 Sundance v. Demonte Fabricating ……… 25

4.2.14 Tokyo Keiso Company v. SMC ……… 26

4.2.15 Friskit v. Realnetworks ……… 27

4.2.1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v. Cordis ……… 27

4.2.17 Sud-Chemie v. Multisorb Technologies ……… 28

4.2.18 Kinetic Concepts v. Blue Sky Medical Group ……… 29

4.2.19 Ball Aerosol and Specialty Container v. Limited Brands … 29

4.2.20 Line Rothman v. Target ……… 30

4.2.21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v. O2 Micro ……… 30

4.2.22 Cordis v. Boston Scientific ……… 31

4.2.23 Ritchie v. Vast Resources, Inc. ……… 31

五、

KSR 案後之實證研究………

32

(8)

vi

5.1.1 第一年………

32

5.1.2 第二年………

34

5.1.3 二年………

35

5.1.4 小結………

37

5.2

微觀分析:由 CAFC 判斷理由來分析……… 37

5.2.1 引用 KSR 案分析………

37

5.2.2 CAFC 判決理由因素分析……… 37

5.2.3 CAFC 判決與下級審程序之分析……… 38

5.2.3.1 即決判決(summary judgment)………

38

5.2.3.2 陪審團審判(jury trial)………

39

5.2.3.3 法官審判(bench trial)……… 40

5.2.3.4 依法判決(JMOL)………

41

5.2.3.5 小結………

41

5.2.4 技術領域分析………

42

5.2.4.1 技術領域之判決理由因素分析………

43

5.2.4.2 技術領域之下級審程序分析………

45

5.2.5 小結………

46

5.2.6 與近期研究結果比較………

46

六、

專利策略之建議………

47

6.1

專利申請策略………

47

6.2

專利組合管理策略………

48

6.3

專利談判策略………

48

6.3

專利訴訟策略………

48

七、

結論………

49

7.1

現行研究結論………

49

7.2

後續研究建議………

50

參考文獻

………

51

附錄一

………

53

(9)

vii

表 目 錄

表 1 KSR 案判決之法律原則………

3

表 2 Graham 案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3

表 3 第一年判決簡表………

33

表 4 第一年矩陣表………

33

表 5 第二年判決簡表………

34

表 6 第二年矩陣表………

35

表 7 二年判決簡表………

36

表 8 二年矩陣表………

36

表 9 判決理由因素表………

37

表 10 即決判決簡表………

38

表 11 即決判決矩陣表………

39

表 12 陪審團審判簡表………

39

表 13 陪審團審判矩陣表………

40

表 14 法官審判簡表………

40

表 15 法官審判矩陣表………

40

表 16 依法判決簡表………

41

表 17 依法判決矩陣表………

41

表 18 第一年技術領域矩陣表………

42

表 19 第一年技術領域矩陣表………

42

表 20 第一年技術領域矩陣表………

43

表 21 技術領域顯而易知判決理由因素表………

43

表 22 技術領域非顯而易知判決理由因素表………

44

表 23 A61 下級審程序簡表………

45

表 24 A61 下級審程序檢定結果表………

45

表 25 其他技術領域下級審程序簡表………

46

(10)

viii

圖 目 錄

圖 1 第一年顯而易知判決比例………

33

圖 2 第二年顯而易知判決比例………

34

圖 3 二年顯而易知判決比例………

36

圖 4 判決因素柱狀圖………

38

圖 5 技術領域顯而易知判決因素柱狀圖………

44

圖 6 技術領域非顯而易知判決因素柱狀圖………

45

(11)

1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非顯而易知性的判斷經常係專利取得可專利性要件研究的核心。於美國聯邦最高法

院(U.S. Supreme Court,以下簡稱最高法院)藉由 KSR2案表達其見解前,多有論者認

為專利取得要件之門檻已然降低,且甚至出現已致專利濫發的程度,而導致前述現象的

原因即是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標準的降低,甚至有論者直指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ourt of 3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以下簡稱 CAFC)所遵行的 TSM 測試4即為肇因所在5

然而有學者藉由不同的實證研究方法皆指出,CAFC 事實上,並未因 TSM 測試降低非 顯而易知性要件的判斷標準6。不管是實體法的變動或判決決定,論者常以邏輯推演或 甚至是直觀式的推論,該變動或決定將如何改變或影響真實世界,然而試著進行實際情 況的觀察、度量,似乎更能描繪並了解該些變動對真實情境所造成的影響。

1.2 研究目的

有鑑於最高法院於 KSR 案中表示應排除僵化、狹隘地適用 TSM 測試之適用方式, 並重申其先前於 Graham7案中所建立之非顯而易知性判斷分析準則。因此最高法院於 KSR 案中所做出之見解是否會影響 CAFC 對非顯而易知性判斷之適用,並進而造成可 專利性判定標準之變動等係一值得探討的課題。故而,本文將透過實證研究方式觀察於 KSR 案後 CAFC 於判決中就非顯而易知性判斷之適用方法,並討論非顯而易知性判斷 標準之變動。 1 此論文之部分研究成果已發表於 2008 第三屆全國法學實證研究研討會,彭翔鴻、林珀如、林 珮慈,「聯邦巡迴法院於 KSR 案後是否提高非顯而易知性判斷標準之實證研究」,2008 第三屆全 國法學實證研究研討會,頁 99-166 (2008) 2

KSR Int'l Co. v. Teleflex Inc., 127 S. Ct. 1727 (2007).

3

Court of Appeals for Federal Circuit(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簡稱 CAFC),係於 1982 年設立,其 就所有聯邦地區法院之專利訴訟上訴案有專屬管轄權。

4

TSM (teaching-suggestion-motivation),係 CAFC 於相關判決中逐漸發展出「教導-建議-動機」 的測試,試圖客觀性地評量非顯而易知性。

5

See generally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Proper Balance of

Competition and Patent Law and Policy (Oct. 200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 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4).

6

Christopher A. Cotropia, Nonobviousness and the Federal Circui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cent

Case Law, 82 NOTRE DAME L. REV. 911 (2007). and Lee Petherbridge & R. Polk Wagner, The Federal Circuit and Patentabilit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Law of Obviousness, 85 TEX. L. REV. 2051 (2007).

7

(12)

2

1.3 研究方法

1.3.1 資料建構 本文分析之資料範圍為 CAFC 於 2007 年 5 月 9 日至 2009 年 4 月 30 日期間所作出 之判決,分析方式為自 CAFC 網站8上所公告之訴訟案件中,逐件分析並篩選出於 KSR 案後與非顯而易知性判斷相關之專利案件。 1.3.2 案件選擇 本文所分析者係該案件中系爭專利屬於發明專利,且 CAFC 於決定中已對非顯而 易知性表達「完整意見」之案件,因此僅包括 CAFC 公開其判決理由之案件,而排除其 未公開其判決理由之案件,例如是 Rule 369 案件。 例舉典型排除於研究範圍之案件種類 USPTO 上訴之案件 Design patent 之案件 Obviousness 未上訴之案件 obviousness 已於 CAFC 前案判決之案件 Obviousness-type double patenting 之案件

DC jury instruction 後才有 KSR 判決,而未提 JMOL, new trial 聲請直接上訴之案 件 舉證責任不足之案件 推翻 Claim construction 即停止分析而發回之案件 Preliminary injunction 之案件 計算資料專利數之方式係採非顯而易知性之分析數而非案件數或專利申請範圍 數,例如,判決意見包括多個分析時,則以分析數來計算,如,專利訴訟中,包括一專 利的四項申請專利範圍,但其中只有二項申請專利範圍是非顯而易知性有關時,則為二 個分析數。 1.3.3 觀測指標 於進行案件分析時,針對特定資訊加以觀察紀錄以利後續分析作業之進行,特定 資訊包括: (1) CAFC 對案件中系爭專利之非顯而易知性決定; (2) CAFC 之決定係確認/變更/廢棄下級法院決定;

(3) 下級法院之程序係即決判決(Summary Judgment)/依法判決(Judgment as a Matter

8

CAFC Opinions & Orders, http://www.cafc.uscourts.gov/dailylog.html (last visited Jan. 2, 2010).

9

See Fed. Cir. R. 36 (allowing entry of a judgment of affirmance without opinion when certain conditions exist and an opinion would have no precedential value).

(13)

3

of Law)/陪審團審判(Jury Trail)/法官審判(Bench Trial);

(4) CAFC 判定系爭專利係顯而易知/非顯而易知之理由,其分項理由如表一與表二所 示,其中 K1 至 K8 係 KSR 案中最高法院所表示之非顯而易知性判斷理由,而 S1 至 S7 係 Graham 案中所發展出之可作為非顯而易知判斷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secondary consideration); (5) CAFC 之判決是否引用 KSR 案。 表 1 KSR 案判決之法律原則 代號 KSR 案判決之法律原則 K1 相反教示 (teach away)

K2 成功之合理預期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 K3 可預見 (predictable/expected)

K4 常識 (common sense)

K5 設計上需求/市場壓力 (design need/market pressure) K6 綜效 (synergy)

K7 有限且可預期之解決方法 (finite number of identified and predictable solution) K8 顯而易知地會去嘗試 (obvious to try)

表 2 Graham 案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代號 Graham 案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S1 商業上的成功 (commercial success)

S2 長久需要而仍未解決之需求 (long-felt but unsolved needs) S3 不可預期的功效 (unexpected results) S4 其他人的失敗 (failure of others) S5 其他人的複製 (copying by others) S6 讚美 (praise) S7 專家的懷疑 (skepticism of experts)

1.4 研究限制

本研究僅分析由地方法院上訴 CAFC 之案件,而不包含由 USPTO 上訴之案件,在 先前發表之部分研究顯示,CAFC 對於 USPTO 上訴的多數判決係以 Rule 36 案件,不附 理由,礙於上訴資料的取得不易,無法確定上訴範圍,因此不列入研究範圍。

本研究也不包含 USPTO 在 KSR 案後對於專利申請案審查標準的變化。

本研究的案件選擇方法下,案件本質的多樣性,在有些案件中顯而易知性是唯一爭 點,而在有些案件中顯而易知性並非主要爭點僅是附帶之爭點,舉證強度亦嫌不足,然

(14)

4 而在量化統計上仍給予相同之權重加總,會稀釋統計上的差異程度。

第二章 非顯而易知要件之演進

2.1 美國專利法第 103 條之制訂

非顯而易知性之出現始自最高法院之 1851 年 Hotchkiss10一案,而於 1952 年美國 國會乃於專利法中明文規定非顯而易知性為可專利性之一法定要件,明文規定為可專利 性之一法定要件。

2.2 Graham 案之適用原則

於 1952 年國會將非顯而易知性要件明文化之後,各下級法院就如何適用該法定要 件並無一致的標準,直至 1966 年最高法院藉由 Graham11案始表示其對於非顯而易知性 較為具體的判斷步驟,從此確立了非顯而易知要件的分析方式。最高法院在本案中審視 了法條文字與立法由來,否定國會制定專利法第 103 條非顯而易知性是為了推翻法院先 前所定下的判決先例來降低可專利性標準的說法,並表示國會制定專利法第 103 條只不 過是將 Hotchkiss 一案所揭示的非顯而易知性要件明文化,使其成為專利審查時所需審 視的可專利性要件,而非改變可專利性之判斷標準。 Graham 案中並揭示,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涉及專利有效性之界定時係屬法律問題 (question of law),其需藉由事實問題之發現(factual inquiries)來作成最終判斷。其中事實 問題之發現包含:(1) 決定先前技術的範圍與內容;(2) 確認先前技術與所請求專利範 圍間的差異; (3) 確定所請求專利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技術水準。 此外,評估輔助性判斷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s),也是判斷是否為顯而易知的因素, 例如包含:商業上的成功、長久以來卻仍未解決的需求、其他人的失敗等12

2.3 TSM 測試原則之發展

10

Hotchkiss v. Greenwood, 52 U.S. (11 How.) 248 (1851).

11

supra note 6

12

”Under §103,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prior art are to be determin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ior art and the claims at issue are to be ascertained; and the level of ordinary skill in the pertinent art resolved.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obviousness or nonobviousness of the subject matter is

determined. Such secondary considerations as commercial success, long felt but unsolved needs, failure of others, etc., might be utilized to give light to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origin of the subject matter sought to be patented.” Id., at 17-18.

(15)

5

於 1982 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源正式設立 CAFC,主要目的係欲使專利的標準趨於穩 定且一致。承接其前身關稅暨專利上訴法院(Court of Customs and Patent Appeals,簡稱 CCPA)的相關判決,逐漸發展出「教導-建議-動機」(teaching-suggestion- motivation, TSM)的測試,試圖客觀性地評量非顯而易知性。 TSM 測試最主要是為了防止後見之明(hindsight),由於大部分的發明都非創新性發 明,而是基於現有技術的改良,或是從現有既存技術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在得 知發明的解決方案後,再拆解出其中的要件,則每一個要件不可避免地都可以在部分前 案中被提及。如果沒有機制防止後見之明,則絕大多數發明都無法取得專利,TSM 測 試就是此一防止後見之明的機制13。雖然 TSM 測試希望能以客觀方法降低人為主觀的後 見之明,但常為人所批評14,認為此一測試降低了發明取得專利的門檻,是造成專利核 發浮濫、專利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和專利法 103 條的法條文字有所悖離,甚至 和最高法院的相關先例有嚴重衝突。

2.4 KSR

15

案之原則

在本案中,地方法院採彈性適用 (expansive and flexible approach) TSM 測試,亦即

將一般技藝人士在發明當時對引證案理解後的內容也納入考量16,而 CAFC 則採用嚴格 適用(rigid approach) TSM 測試,而僅限於引證案本身所揭示內容及欲解決問題之本質 17,因此獲得不同結論。在本案中,最高法院表達了其對非顯而易知性判斷之原則,摘 要整理最高法院之三大點意見如下: (一)、駁斥 CAFC 所採之 TSM 測試嚴格適用標準 最高法院駁斥 CAFC 所採之 TSM 測試嚴格適用標準,並指出其前案判決就 TSM 測試均採彈性適用標準18。最高法院之前案見解有:據已知方法組合習知元件也不產生

超過可預期(predictable)的結果極可能是顯而易知19。當先前技術相反教示(teach away)組

合已知元件,發現成功組合的方式比較是非顯而易知20

最高法院認為專利發明常常不僅是習知元件的單純取代或習知技術的應用而已, 法院經常必須要考量多件專利間相關聯之教示、市場上或設計社群中需求的效果、一般

13

In re Dembiczak, 175 F.3d 994, 999 (Fed. Cir. 1999) (“Our case law makes clear that the best defense against the subtle but powerful attraction of a hindsight-based obviousness analysis is rigorous application of the requirement for a showing of the teaching or motivation to combine prior art references.”)

14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Proper Balance of Competition and Patent

Law and Policy (Oct. 200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 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4).

15 supra note 1 16 Id, at 9. 17 Id, at 10. 18 Id, at 11. 19

Id, at 12 (The combination of familiar elements according to known methods is likely to be obvious when it does no more than yield predictable results).

20

Id, at 12 (when the prior art teaches away from combining certain known elements, discovery of a successful means of combining them is more likely to be nonobvious).

(16)

6

熟習技藝人士的背景知識21。分析並不需要是習知技術有精確的教示內容,一般熟習該

技藝人士所可做出的推論及創造能力亦能納入考量22

(二)、非顯而易知性分析不侷限於 TSM

最高法院認為 CCPA 首次建立的 TSM 測試是有用的見解(helpful insight),雖然確 認一般熟習該技藝人士如新發明般結合習知元件之理由是很重要的,但有用的見解不需 要僵化、制式的適用,非顯而易知性分析不能被教導、建議、動機的文字形式概念或過

度強調公開文獻中明示內容的重要性所侷限23

(三)、CAFC 分析的錯誤

最高法院認為 CAFC 所採取的嚴格適用(rigid approach)有下列四點錯誤:

1、CAFC 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認為法院與專利審查委員僅能探究專利權人所欲解決 的問題。問題不在於對專利權人是否顯而易知,而是對一般熟習該技藝人士是 否顯而易知,因此,在發明當時已知的需求或問題都能夠是組合習知技術的理 由24 2、CAFC 的第二個錯誤就是認為,一般熟習技藝人士嘗試解決問題時,只會受到 用來解決相同問題之習知技術元件指引。然而,常識告訴我們普通物品在主要 用途之外還有其他顯而易知的用途,此外,一般技藝人士也是一般創造力之人 士,而非機器人25

3、CAFC 的第三個錯誤就是認為,僅僅「顯而易知地會去嘗試」(obvious to try)不 能證明為「顯而易知」。若存在設計上的需求(design needs)或市場壓力(market pressure)去解決一問題,且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存在有限(finite number)且可預期 (predictable)到之方式,一般熟習技藝人士即會合理地在其能力範圍內來選用已 知的可能選擇。若這會預期成功(anticipated success;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就不是創作,而是普通技術與常識(common sense) 26。

21

Id, at 14 (the claimed subject matter may involve more than the simple substitution of one known element for another or the mere application of a known technique to a piece of prior art ready for the improvement. Often, it will be necessary for a court to look to interrelated teachings of multiple patents; the effects of demands known to the design community or present in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possessed by a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22

Id, at 14 (the analysis need not seek out precise teachings directed to the specific subject matter of the challenged claim, for a court can take account of the inferences and creative steps that a person of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would employ).

23

Id, at 15 (The obviousness analysis cannot be confined by a formalistic conception of the words teaching, suggestion, and motivation, or by over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published articles and the explicit content of issued patents).

24

Id, at 16 (any need or problem known in the field of endeavor at the time of invention and addressed by the patent can provide a reason for combining the elements in the manner claimed).

25

Id, at 17 (A person of ordinary skill is also a person of ordinary creativity, not an automaton).

26

Id, at 17 (When there is a design need or market pressure to solve a problem and there are a finite number of identified, predictable solutions, a person of ordinary skill has good reason to pursue the known options within his or her technical grasp. If this leads to the anticipated success, it is likely the product not of innovation but of ordinary skill and common sense).

(17)

7

4、CAFC 的最後一個錯誤就是,為了避免後見之明偏見(hindsight bias)風險而作出 的錯誤結論。事實認定者(factfinder)應該了解後見之明偏見的扭曲,並會對事 後推論論述小心防範,否定事實認定者依賴常識的僵化預防原則既不需要也不 符我們的前案判例。

第三章 KSR 案前之實證研究文獻分析

3.1 分析文獻一

27

學者 Christopher A. Cotropia 對 2002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共計四年期間之 CAFC 關於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決作研究,該研究首先採取宏觀(macro-level)方式分析 CAFC 是否降低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標準,再以微觀(micro-level)方式分析 CAFC 判決的理 由,以瞭解 TSM 測試對 CAFC 非顯而易知性判定影響。

該研究資料範圍包含 2002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之 CAFC 公布及未公布判決,不 附理由確認判決(summary affirmance) ”Rule 36"案例亦包含在內,且該研究是以判決所 涉及之專利數而非案件數來作界定,數據總計 174 件專利,其中 102 個專利來自於地方 法院的上訴案例,另外 72 個專利則來自於 USPTO 的案例。 3.1.1 CAFC 未降低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標準 根據該研究分析結果,在侵權訴訟案件上訴的 102 件專利中: (1)48.04%(49 件專利)被地方法院判定為非顯而易知;51.96%(53 件專利)被地方法 院判定為顯而易知。 (2)地方法院判定為非顯而易知的 49 件專利中,其中 63.27%(31 個專利)CAFC 維持原 判斷結果;6.12%(3 件專利)被 CAFC 變更原見解;30.61%(15 件專利)被 CAFC 廢 棄原判決。 (3) 地方法院判定為顯而易知的 53 件專利中,其中 49.06%(26 件專利)CAFC 維持原 判斷結果;13.21%(7 件專利)被 CAFC 變更原見解;37.73%(20 件專利)被 CAFC 廢棄原判決。 基於實務經驗上,只有成功失敗機率各半的案件才會進入法院此一假設前提下,將 上述數據以費雪精密檢定(Fisher Exact Test)28方式計算出 p-value 為 0.1668,顯示 CAFC

對地方法院非顯而易知或顯而易知之判定並未有顯著差異出現,因此並無證據可得出 CAFC 偏好於非顯而易知的判定。若改以 CAFC 最後判決結果來看:37.25%(38 件專 利)為非顯而易知;28.43%(29 件專利)為顯而易知;34.31%(35 件專利)廢棄地方 法院判決,此數據亦無法支持非顯而易知的判斷標準明顯降低的論點。 27

Christopher A. Cotropia, Nonobviousness and the Federal Circui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cent

Case Law, 82 NOTRE DAME L. REV. 911 (2007).

28

費雪精密檢定為一種無母數小樣本之檢定方法,其簡介請參考:

(18)

8 再以 USPTO 上訴的 72 件專利來分析,其中共計 54 件專利與非顯而易知的判定有 關,其分析結果為: (1)1 件專利被 USPTO 判定為非顯而易知;53 件專利 USPTO 判定為顯而易知。 (2)USPTO 判定為非顯而易知的 1 件專利中,CAFC 維持原判斷結果。 (3)USPTO 判定為顯而易知的 53 件專利中,其中 86.79%(46 件專利)CAFC 維持原判 斷結果;5.66%(3 件專利)被 CAFC 變更原見解;7.55%(4 件個專利)被 CAFC 廢棄 原見解。 若以費雪精密檢定方式處理地方法院及 USPTO 判定顯而易知的上訴結果,計算出 p-value 為 0.0000546,兩者出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 CAFC 傾向維持 USPTO 對顯 而易知之判定。若改以 CAFC 最後判決結果來看:85.19%(46 件專利)為顯而易知; 7.41%(4 件專利)為非顯而易知;7.41%(4 件專利)廢棄 USPTO 見解,此數據亦無 法支持 CAFC 對非顯而易知的判斷標準明顯降低的論點。 3.1.2 TSM 測試並非 CAFC 分析非顯而易知的唯一標準 在該研究分析侵權訴訟案件的 102 件專利中,其中 30 件專利被 CAFC 判定為非顯 而易知,7 件專利被 CAFC 變更地方法院顯而易知的認定,21 件專利被 CAFC 廢棄地方 法院對其顯而易知的認定,因此共計 58 件專利可供進行非顯而易知性的微觀分析。 該研究以下列分類作為非顯而易知性的分析考量因素,包括:未符合 TSM 測試標 準、輔助性判斷因素、先前技術未有揭露專利項要件、專利項解讀不正確、其他理由、 未知原因,結果顯示以 TSM 測試作為判定非顯而易知性、或變更/廢棄顯而易知的理由 占 43.10%,此數據顯示 TSM 測試為非顯而易知性判斷的重要考量因素,但並非為具壓 倒性的唯一考量因素。

3.2 分析文獻二

29

Lee Petherbridge 及 R. Polk Wagner 兩位學者亦針對非顯而易知專利要件進行過類似 的實證研究,該研究資料範圍為 1990 年 1 月 1 日至 2005 年 6 月 1 日期間內,CAFC 對 顯而易知性的意見,在排除設計專利及重複專利(double patenting)的案例後,總計分析 362 個案件,其研究結果亦與上述 Christopher A. Cotropia 的結論近似,主要結論說明如 下: (1)CAFC 判定專利為顯而易知的結果占 58%的多數,且自 1990 年來,判定顯而易知的 結果呈增加的趨勢。

(2)CAFC 的 teaching、suggestion 或 motivation 分析並非為顯而易知性分析的主要考量因 素。研究數據顯示,TSM 分析僅占 CAFC 顯而易知分析的 45%,即使在以 TSM 為考量 的案例中,多數(52.4%)的案件會被判定為顯而易知性。

(3)TSM 分析並非為有利於可專利性的僵化工具(inflexible tool)。

29

Lee Petherbridge & R. Polk Wagner, The Federal Circuit and Patentability: An Empirical

(19)

9

(4)CAFC 維持地方法院顯而易知判定的比例為 65%,且 CAFC 變更或廢棄 USPTO 顯而 易知判定的比例持續降低。

(5)CAFC 整體維持 USPTO 判定結果的比例為 64%,近似於維持 USPTO 顯而易知判定 的 65%。 (6)CAFC 在顯而易知性的分析方面是相對穩定的,對下級法院的變更率相對穩定。

第四章 KSR 案後之案件摘要

案件摘要方式係僅摘要顯而易知爭點部分,而省略其他爭點部分,並將摘要之關鍵字詞 整理成觀測資訊,以供後續分析。

4.1 第一年

4.1.1 Leapfrog v. Fisher-Price30

專利權人為 Leapfrog Enterprises, Inc. (簡稱 Leapfrog),被控侵權人為 Fisher-Price, Inc.與 Mattel, Inc.(簡稱 Fisher-Price),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813,861 號 (簡稱 861 專利)之專利項第 25 項,關於一種互動學習裝置,Delaware 地區地方法院基於組合美國專利 3,748,748 號(簡稱 Bevan)、德州儀器公司的 Super Speak & Read (簡稱 SSR)裝置及一般熟習此項技藝人士之知識,判決系爭專利項 顯而易知而無效, 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決。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 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以明 顯錯誤(clear error)審理。 Leapfrog 上訴理由有四: 一、地院顯而易知之結論為不恰當之後見之明(improper hindsight)。 二、地院認定 Bevan 裝置與系爭專利項具有相同功能係明顯錯誤,因 Bevan 裝 置為機械裝置,而系爭專利項為電子裝置。 三、沒有足夠證據支持組合先前技術而得到系爭專利項。 四、地院沒有考慮強的非顯而易知之輔助性判斷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s)。 Fisher-Price 則以 一、系爭專利項與 Bevan 裝置並無不同,且發明時更新為電子裝置是普遍的。 二、先前技術組合動機不需要在先前技術本身,而是以新科技改善已知裝置的慾 30

(20)

10

望。

三、地院考慮過輔助性判斷因素,而得到不足以克服顯而易知之結論。 CAFC 之判決理由則以:

一、引述最高法院 KSR 一案中”The combination of familiar elements according to known methods is likely to be obvious when it does no more than yield predictable results.”應用新穎電子元件到老舊的機械裝置近年來是普遍的,因此整體觀之, 地院認定系爭專利項與 Bevan 裝置有相同的操作方式,並無明顯錯誤。 二、組合 Bevan 裝置與 SSR 裝置僅缺乏系爭專利項之 reader 元件,同意地院之 認定其為習知技術,而 Leapfrog 並未提出其會阻礙一般熟習此項技藝人士或與 先前技術相較為非顯而易知之證據。 三、地院判決明確陳述其已審酌 Leapfrog 提出之商業上成功(commercial success)、讚賞(praise)、長久之需求(long-felt need),但其強度不足以克服顯而易 知的結論。 觀測資訊:K3, S1, S2, S6 4.1.2 Omegaflex v. Parker-Hannifin31

專利權人為 OmegaFlex, Inc. (簡稱 OFI),被控侵權人為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簡稱 Parker),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6,079,749 號(簡稱 749 專利)及 6,428,052 號(簡稱 052 專利),關於天然氣管路接頭配件,被控侵權人主張系爭專 利以組合其美國專利 6,036,237 號 (簡稱 Sweeney 專利)與銷售產品 Parker Compression Fitting (簡稱 PCF)來看為顯而易知。Massachusetts 地區地方法院於 即決判決(summary judgment)判決無組合 Sweeney 專利與 PCF 產品之動機,亦無 成功之合理期待(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顯而易知的客觀指標

(objective indicia of obviousness)如成功之懷疑(skepticism)、滿足長久的需求 (long-felt need)偏向非顯而易知,而判決系爭專利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廢 棄地方法院之即決判決,發回地院。

CAFC 重新(de novo)審理即決判決,所有事實及推論之解釋皆以最有利於即 決判決之非聲請方,即決判決只有在無重大事實爭議(no genuine issues of material fact exist)時才是恰當的。

A. 組合動機

引述最高法院 KSR 一案中,組合原因不光只來自先前技術之教示,也來自多篇 專利的相關連教示(interrelated teachings)、設計社群與市場需求(demands known

31

(21)

11

to the design community or present in the marketplace)、一般熟習此項技藝人士之背 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 possessed by a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待解決問題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常識(common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因而指摘地方法院之分析雖然有超越先前技術之 教示,而檢視問題的本質,但範疇過於狹小而未考慮一般熟習此項技藝人士之知 識,被控侵權人之專家 Geary 證言有提出重大事實爭議存在。 B. 成功之合理期待 地方法院之判決完全依賴被控侵權人員工 Greco 之證言,指陳在 FastMate 接頭 開發階段是有考慮過加入定位套筒,但考量較高的成本與對氣流的少量阻礙而未 加入,而被控侵權人之專家 Geary 證言有提出重大事實爭議存在,地方法院應以 最有利於被控侵權人的方式解讀是否有成功之合理期待。 C. 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 如前述,被控侵權人員工 Greco 之證言不能作為支持即決判決的事實發現,熟習 此項技藝人士之成功懷疑。而被控侵權人後來加入定位套筒,反而是支持顯而易 知的理由。而 Weirauch 信件提及的長久的需求(long-felt need)還無法確認是否是 接合對準機制,也是一個事實爭議。

觀測資訊:K2, K4, K5, S2, S7

4.1.3 Takeda v. Alphapharm32

專利權人為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與 Takeda Pharmaceuticals North America, Inc.(簡稱 Takeda),被控侵權人為 Alphapharm Pty., Ltd.與 Genpharm, Inc.(簡稱 Alphapharm),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4,687,777 號 (簡稱 777 專利)之專 利項第 1、2、5 項,關於一種糖尿病藥物,其特徵在於 pyridyl ring 上有乙基

,習知技術為 pyridyl ring 上的 6 號位置為甲基之化合物 b

32

(22)

12

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基於並未有動機以其為前驅化合物且是相反教示(teach

away),而未建立顯而易知之初步表面證據(prima facie case of obviousness),且即 使已建立顯而易知之初步表面證據亦為系爭化合物無毒性之不可預期功效 (unexpected result)所推翻,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確認地方 法院之判決。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 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以明 顯錯誤(clear error)審理。 Alphapharm 上訴理由有三: 一、地院錯誤適用法律,尤其是化學結構上相似之先例,而化合物 b 是先前技術 中最有效的治療糖尿病化合物,因此地院錯誤地沒有適用一般熟習此項技藝人士 有動機之推定。 二、地院錯誤決定先前技術的範圍與內容,尤其是 779 專利之審查歷史。 三、地院若干事實與法律的錯誤決定。 CAFC 之判決理由則引述最高法院於 KSR 一案再次肯認 Graham 一案之判斷 因素分析: 一、先前技術與系爭專利項之差異 A. 選擇化合物 b 為前驅化合物 CAFC 之判例顯示,建立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除了化學結構上相似之外, 還需要改變化合物之原因的足夠支持。CAFC 同意地院判決,眾多證據顯示化合 物 b 是數以百萬計化合物中之一,而且化合物 b 有造成體重與棕色脂肪增加之副 作用,此外雖然在 779 專利之審查歷史有提及化合物 b 特別重要,但被 Sodha II 資料之相反教示所否定。

此外 Alphapharm 引證 KSR 一案與 Pfizer, Inc. v. Apotex, Inc.一案,爭執使用同系 化反應(homologation)與環上位移(ring-walking)是顯而易見去嘗試(obvious to try),但 CAFC 認為 KSR 與 Pfizer 案件與本案情形不同,且諸多證據顯示並非顯 而易見去嘗試。 B. 選擇請求項之化合物 CAFC 即便 Alphapharm 成功建立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其亦未提出建議修 改化合物 b 為系爭化合物之證據,同系化反應有氯化、鹵化、及其他選擇,且同 系化反應也無法合理預期(reasonable expectation)會有無毒性的效果,各種取代物 的生物活性是不可預測的(unpredictable),環上位移亦然。 二、先前技術的範疇與內容 地院仍有將 779 專利之審查歷史納入顯而易知之分析,為一無害的錯誤。

(23)

13

觀測資訊:K1, K2, K3, K7, K8, S3

4.1.4 Frazier v. Layne33

專利權人為 William C. Frazier, Frazier Industries, Inc.與 Airburst Technology, LLC. (簡稱 Frazier),被控侵權人為 Layne Christensen Company 與 Prowell Technologies, Ltd.(簡稱 Layne),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579,845 號 (簡稱 845 專利)之專利項第 2-7 與 20 項,Wisconsin 西區地方法院在 jury trial 後依法判決 (JMOL; judgment as a matter of law)系爭專利項顯而易知而無效,CAFC 確認地方 法院之判決。 CAFC 之判決理由則以: 一、專利權人爭辯地方法院依法判決命令錯誤,因其未確認特定之先前技術會使 合理的陪審團(reasonable jury)認定系爭專利項顯而易知。CAFC 檢視地方法院的 判決理由後確認其判決。 二、專利權人爭辯地方法院在判斷顯而易知時之用字「新穎」(novelty)。CAFC 肯認地方法院的判決,因地方法院僅系以新穎的部分(areas of novelty)來代表先前 技術與系爭發明之差別。 觀測資訊:K4 4.1.5 Pharmasterm v. Viacell34

專利權人為 PharmaStem Therapeutics, Inc.(簡稱 PharmaStem),被控侵權人為 Viacell, Inc.等六人(簡稱 Viacell),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5,004,681 號 (簡稱 681 專 利)與其部分接續案 5,192,553 號(簡稱 553 專利),關於新生兒臍帶血之收集、測 試、保存及使用的方法。在 Delaware 地區地方法院陪審團裁定兩件專利有效且 被侵權後,Viacell 聲請依法判決(JMOL)與重新開庭(new trial),地方法院駁回專 利無效的依法判決聲請,CAFC 變更地方法院之判決,判決系爭專利顯而易知而 無效。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 新(de novo)審理,依法判決的審理標準以適用地方法院判斷標準重新(de novo)審 理,證據檢視以最有利於陪審團裁定為之,認定合理陪審團是否有足夠事實支持 其裁定。

33

Available at http://www.cafc.uscourts.gov/opinions/06-1584.pdf (last visited on Jan. 2, 2010).

34

(24)

14

本案之主要爭點在於發明人是否有將臍帶血移植用於造血重建之合理期待 (reasonable expectation)?

地方法院主要依賴 PharmaStem 之專家 Dr. Bernstein 證言:先前移植組織的 問題,移植界沒人相信血可以適於移植,及其研究群對於首次將血成功移植到人 體的驚訝,且有長久需求(long-felt need)與商業上的成功(commercial success)的輔 助性判斷因素,及在 PTO 克服先前技術獲得專利。CAFC 認為專家 Dr. Bernstein 證言與系爭專利說明書有所矛盾,而由多篇先前技術可知,骨髓移植可用於造血 重建,而臍帶血像骨髓而不像成體血有許多幹細胞,臍帶血中的高濃度幹細胞可 用於人體造血移植,如同老鼠實驗,因此可合理推論臍帶血中的高濃度幹細胞存 在。基於上述證據,合理陪審團不會認定系爭專利非顯而易知。 關於 PharmaStem 提出的輔助性判斷因素,有被告之讚賞,但 CAFC 認為無 證據顯示是讚賞其發明貢獻,或其實驗成果;有專家之驚訝,但 CAFC 認為在 系爭專利申請當時,所有內容已為先前技術所揭露。

關於系爭專利已於 PTO 再審查成功克服先前技術,CAFC 認為 PTO 的核准理由 有缺陷。

觀測資訊:K2, K3, S1, S2, S4, S6, S7

4.1.6 Forest v. Ivax35

專利權人為 Forest Laboratories, Inc., Forest Laboratories Holding, Ltd., and H. Lundbeck A/S (簡稱 Forest),被控侵權人為 Ivax Pharmaceuticals, Inc. (簡稱 Ivax) 與 Cipla, Ltd.(簡稱 Cipla),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再領證(reissue)專利 34,712 號 (簡 稱 712 專利)之專利項第 1、3、5、7、9、11 項,關於一種抗憂鬱劑的一種特殊 光學化合物,Delaware 地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效。 地方法院判決理由有: 一、在發明當時一般熟習此技藝人士傾向於發展新化合物,而不是面對困難且不 確定(unpredictable)的光學異構物之分離。 二、一般熟習此技藝人士分離光學異構物是沒有成功的合理期待(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 三、沒有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反應的類型 四、輔助性判斷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s)如商業上的成功(commercial success)、不可預期的功效(unexpected results)與其他人的複製(copying by others) 支持非顯而易知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 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以明

35

(25)

15

顯錯誤(clear error)審理。

CAFC 認為 Ivax 與 Cipla 只強調有利於他們的證據,而沒有解釋 Forest 提出 之證據,如發明人與其他人的失敗等,而地方法院的分析理由無誤,因此確認地 方法院之判決。

觀測資訊:K2, K3, S1, S3, S4, S5

4.1.7 Aventis v. Lupin36

專利權人為 Aventis Pharma Deutschland GmbH 與 King Pharmaceuticals, Inc. (簡稱 Aventis),被控侵權人為 Lupin Ltd. 與 Lupin Pharmaceuticals, Inc.(簡稱 Lupin),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061,722 號 (簡稱 722 專利)之 1、2、4、5 項, 關於一種血壓藥物,Virginia 東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效, CAFC 變更地方法院之判決。

CAFC 之 obviousness 審理標準:obviousness 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 而重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 以明顯錯誤(clear error)審理。

關於第 1、2 項之顯而易知,主要爭點在於一種特定光學異構物,而無其他 種光學異構物,相對於先前技術是否是顯而易知,地方法院判決時認為這是正反 非常接近之案件,因為沒有動機的 clear and convincing showing,而在地方法院 判決後,最高法院判決了 KSR 一案,CAFC 認為要求動機的明示正是 KSR 案所 批評 TSM 測試的僵化適用,此外在 CAFC 的諸多前判例中,化學結構相似加上 先前技術的所給出原因或動機就構成了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原因或動機不 需要明示,只要有夠接近關聯足以創造出預期就足夠了。沒有證據顯示將 5(S) 與 SSSSR 光學異構物分離是超出一般技藝人士的能力,Aventis 嘗試以不可預期 功效來克服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其提出 5(S) 光學異構物的特性是 RRSSS 光學異構物的 18 倍,CAFC 認為這是錯誤的比較,應該是將 5(S) 光學異構物與 5(S)與 SSSSR 光學異構物混合物的特性,因此 Aventis 無法提出不可預期功效來 克服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因此系爭專利項第 1、2 項為顯而易知而無效。 關於第 4、5 項之顯而易知,第 4、5 項相較第 1 項的新增限制條件幾乎皆可逐字 在’966 專利與’886 專利中找到,因此亦為顯而易知而無效。 觀測資訊:K3, K4 4.1.8 Daiichi v. Apotex37 36

(26)

16

專利權人為 Daiichi Sankyo Co. Ltd.與 Daiichi Sankyo Inc.(簡稱 Daiichi),被控 侵權人為 Apotex, Inc. 與 Apotex Corp.(簡稱 Apotex),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401,741 號 (簡稱 741 專利)之專利項第 25 項,關於一種治療耳朵細菌感染的方 法,New Jersey 地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變更地方 法院之判決。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 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以明 顯錯誤(clear error)審理。 地方法院認為本案的一般技藝人士為具有醫學學位、有處理耳朵感染病患經 驗、有藥理學及使用抗生素知識的人,Apotex 爭執一般技藝人士應為致力發展 新藥物、治療方法之人,或耳朵治療專家如耳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系爭專利 是創造化合物來治療耳朵細菌感染而不損傷聽力,系爭專利發明人是耳朵藥物治 療專家,因此一般技藝人士應為致力發展新藥物、治療方法之人,或耳朵治療專 家如耳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地方法院明顯錯誤。 接著,判斷系爭專利是否顯而易知,以 1986 年 Ganz 揭露的文章即有教示, 但地方法院以其揭露應在耳科醫師指示下使用而排除之,因地方法院認定之一般 技藝人士不包含耳科醫師,因此 CAFC 判決系爭專利為顯而易知。 觀測資訊:G2 4.1.9 Agrizap v. Woodstream38

專利權人為 Agrizap, Inc. (簡稱 Agrizap),被控侵權人為 Woodstream Corporation(簡稱 Woodstream),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5,949,636 號 (簡稱 636 專 利),關於一種電子捕殺齧齒動物的裝置,Pennsylvania 東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 利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變更地方法院之判決。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陪審團裁定(jury trial)的基礎事實(underpinning facts)基於對陪審團事實發現者(factfinder)角色之敬意(deference)以實質證據 (substantial evidence)審理,顯而易知的最終結論(ultimate conclusion of obviousness)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新(de novo)審理。

Woodstream 主張基於 636 專利審查時 PTO 之類似核駁理由,但以 Agrizap 所有 的 091 專利之公開使用作為先前技術。

CAFC 認為這是一件教科書案件(textbook case),僅是將習知方法產生可預 期結果(no more than yield predictable results)之組合,而 Agrizap 所提出的商業上

37

Available at http://www.cafc.uscourts.gov/opinions/06-1564r.pdf (last visited on Jan. 2, 2010).

38

(27)

17

的成功(commercial success)、Woodstream 的複製(copying)、讚美(praise)與市場的 需求(long felt need)並不足以克服顯而易知初步表面證據的壓倒性強度

(overwhelming strength of Woodstream’s prima facie case of obviousness)。 觀測資訊:K3, S1, S2, S5, S6

4.1.10 Ortho-Mcneil v. Mylan39

專利權人為 Ortho-McNeil Pharmaceutical Inc.(簡稱 Ortho-McNeil),被控侵權 人為 Mylan Laboratories, Inc.(簡稱 Mylan),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4,513,006 號 (簡 稱 006 專利),關於一種抗抽搐藥物,是在發展糖尿病藥物研發過程中偶然發現 所產生的中間產物具有抗抽搐的功效,New Jersey 地區地方法院於即決判決 (summary judgment)中判決系爭專利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 判決。

Mylan 根據 KSR 判例爭執存有解決問題的設計需求或市場壓力(design need or market pressure),並且存有有限數量的已知可預期解法(finite number of

identified, predictable solutions),然而 CAFC 認為本案證據顯示並沒有有限數量的 已知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說明 Mylan 的主張是回溯發明過程的後見之明

(hindsight)。

CAFC 說明雖然地方法院判決在最高法院 KSR 案之前,以 TSM 測試的僵化 適用原則,但彈性適用 TSM 測試正是為了避免後見之明,本案證據大大地支持 地方法院之非顯而易知結論。而且 CAFC 亦發現有非顯而易知的客觀證據,如 強力的未預期功效(powerful unexpected results)、專家的懷疑(skepticism of experts)、他人的複製(copying)、商業上的成功(commercial success)。 觀測資訊:K5, K7, S1, S3, S5, S7

4.2 第二年

4.2.1 Scanner Tech v. ICOS Vision Systems40

專利權人為 Scanner Technologies Corp.(簡稱 Scanner),被控侵權人為 ICOS Vision Systems Corp.(簡稱 ICOS),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6,064,756 號 (簡稱 756

39

Available at http://www.cafc.uscourts.gov/opinions/07-1223.pdf (last visited on Jan. 2, 2010).

40

(28)

18 專利)與 6,064,757 號 (簡稱 757 專利),關於一種檢測半導體電子元件的設備與方 法,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顯而易知而無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 決。 Scanner 主張地方法院未考慮一般技藝人士的水準及非顯而易知的客觀指 標,而且未以先前技術揭露或建議元件之事實發現支持其顯而易知結論。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為一法律問題(a question of law)而重新(de novo)審理,其 bench trial 的基礎事實問題(underlying factual questions)以明顯錯誤 (clear error)審理。 關於一般技藝人士的水準,CAFC 認為證據顯示 ICOS 的專家證言有提出一 般技藝人士水準的證據,而 Scanner 未提出相反的證據。 關於非顯而易知的客觀指標,地方法院的確考慮過 ICOS 提出的影射資料, 但駁回其主張,CAFC 認為事實上也沒有多少非顯而易知的客觀指標證據可供法 院考慮與討論。 最後,關於未以先前技術揭露或建議元件之事實發現支持其顯而易知結論, Scanner 主張系爭的唯一先前技術在 PTO 已被考慮過而核准專利,而且地方法院 沒有在先前技術或一般技藝人士的知識中發現系爭專利項的限制「錫球三維位置 計算的校正平面」,而且發明當時的常識(common sense)是以 3D 校正物體來校正 3D 相機的,而非校正平面,並且是相反教示(teach away),再則先前技術或一般 技藝人士的知識也沒有應用三角計算。ICOS 則主張其專家證言。CAFC 認為三 角關係特徵是古希臘的發現,並且引述 KSR 判例中顯而易知之分析並不需對專 利項的特定事物有精確的教示,法院可以考量一般技藝人士的推論及創造力(an obviousness analysis "need not seek out precise teachings directed to the specific subject matter of the challenged claim, for a court can take account of the inferences and creative steps that a person of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would employ."),因此本案 中先前技術與系爭專利項的差異是會由一般技藝人士的技術範圍內追尋已知的 選項(pursuing known options within his or her technical grasp)所閉合。

觀測資訊:K1, K3, K4, S1

4.2.2 Muniauction v. Thomson41

專利權人為 Muniauction, Inc.(簡稱 Muniauction),被控侵權人為 Thomson Corporation 與 I-Deal, LLC (簡稱 Thomson),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6,161,099 號 (簡 稱 099 專利),關於一種金融工具初次發行的電子拍賣方法,Pennsylvania 西區地 方法院陪審團裁決判決系爭專利為非顯而易知後,Thomson 提出依法判決聲請, 此時最高法院判決 KSR 一案,在考慮了 KSR 判例後,地方法院駁回依法判決聲

41

(29)

19

請,CAFC 變更地方法院之判決。

CAFC 之顯而易知審理標準:顯而易知的結論(conclusion of obviousness)為一 法律問題而重新審理,陪審團裁定(verdict)的基礎事實發現(underlying finding of facts)以實質證據(substantial evidence)審理,。 CAFC 判決理由則引述 KSR 判例中之「改良是否超出習知元件功能的可預 見用途?」,本案中,CAFC 認為答案為否,再則,CAFC 更進一步其分析需避免 後見之明,本案證據顯示需求已知已見於設計社群與市場中,因此認為系爭專利 項顯而易知。 關於 Muniauction 所提出的輔助性判斷因素,如專家的懷疑(skepticism)、讚 賞(legally appropriate praise)、他人的複製(copying)與商業上的成功(commercial success),CAFC 不認同地方法院認為這些輔助性判斷因素足以支持非顯而易知 結論,理由有二:一、部分輔助性判斷因素與系爭專利項欠缺必要關連。二、輔 助性判斷因素與系爭專利項之關連過於細弱而不足以克服強烈的顯而易知初步 表面證據,商業上成功等等之輔助性判斷因素必須是由專利特徵所貢獻。 觀測資訊:K3, K5, S1, S5, S6, S7

4.2.3 Eisai v. Dr. Reddy's Laboratories42

專利權人為 Eisai Co., Ltd. and Eisai, Inc.(簡稱 Eisai),被控侵權人為 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與 Dr. Reddy’s Laboratories, Inc.(簡稱 Dr. Reddy’s),系爭 專利為美國專利 5,045,552 號 (簡稱 552 專利),關於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藥物的化 合物, 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 決。 CAFC 判決原則:對化合物而言,顯而易知的初步表面證據可由結構上相似 及先前技術給出的理由或動機而得到。動機可以是系爭專利項與先前技術的足夠 相近關係造成的預期,如新舊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質。 42

(30)

20 Dr. Reddy’s 主張組合三件先前技術可得系爭專利,主要為 EP ’726 專利的 lansoprazole CAFC 基於地方法院於判決理由強調先前技術與系爭專利之諸多差異點,且根據 先前技術的教示,認為無法合理預期會選擇 lansoprazole 為前驅化合物,亦無理 由去修改 lansoprazole 為系爭專利。在 KSR 判例言明:「存有解決問題的設計需 求或市場壓力(design need or market pressure),並且存有有限數量的已知可預期解 法(finite number of identified, predictable solutions),可能是顯而易知的。」在不可 預期的技術中,如化學技術經常是不可預期的,KSR 焦點的「已知可預期解法」 可能會是一種困難的障礙,因為潛在解法不太可能是真正可預期的。(To the extent an art is unpredictable, as the chemical arts often are, KSR’s focus on these “identified, predictable solutions” may present a difficult hurdle because potential solutions are less likely to be genuinely predictable.)

觀測資訊:K5, K7

4.2.4 Voda v. Cordis43

專利權人為 Jan K. Voda(簡稱 Voda),被控侵權人為 Cordis Corporation(簡稱 Cordis),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5,445,625 號 (簡稱 625 專利)、6,083,213 號(簡稱 213 專利)與 6,475,195 號(簡稱 195 專利),關於一種心導管,Oklahoma 西區地方 法院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決。 關於顯而易知之爭點,Cordis 僅有一敷衍的主張「從先前技術心導管的接觸部分 長度增加為 1.5 公分以加強使用時的支撐效果是顯而易知的」,而沒有提出其他 證據支持,因此確認地方法院之非顯而易知判決。 觀測資訊:無 43

(31)

21 4.2.5 In Re Omeprazole44

專利權人為 Astrazeneca AB, Aktiebolaget Hassle, KBI-E, Inc., KBI, Inc.與 Astrazeneca LP(簡稱 Astra),被控侵權人為 Apotex Corp., Apotex, Inc., 與 Torpharm, Inc.(簡稱 Apotex) 及 Impax Laboratories, Inc.(簡稱 Impax),系爭專利為美國專利 4,786,505 號(簡稱 505 專利)與 4,853,230 號(簡稱 230 專利),關於一種治療與酸相 關胃腸不整藥物的有效成分化合物 Omeprazole,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將被控侵權 人分為兩波審理,此次上訴係關於第二波審理,判決系爭專利項非顯而易知而有 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決。 Apotex 首先主張數件先前技術組合將使系爭專利顯而易知,但 CAFC 根據 地方法院之分析認為先前技術未有負面交互反應的足夠理由,更進一步分析即便 有足夠理由,在眾多可行方案中也不會選擇水溶性外膜(subcoating)。 再則,Apotex 引據 KSR 判例主張地方法院是以絕對的可預測性(absolute

predictability),而非成功的合理期待(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因為加入 外膜是顯而易知地會去嘗試(obvious to try)。CAFC 認為 Apotex 錯誤解讀地方法 院的判決,地方法院是基於 Apotex 未能證明外膜與藥會有負面交互反應,而決 定沒有理由去增加外膜。

觀測資訊:K2, K8

4.2.6 Lexion Medical v. Northgate Tech45

專利權人為 Lexion Medical, LLC(簡稱 Lexion),被控侵權人為 Northgate Technologies, Inc., Smith & Nephew, Inc.與 Linvatec Corp.(簡稱 Northgate),系爭專 利為美國專利 5,411,474 號(簡稱 474 專利)與 6,068,609(簡稱 609 專利),關於一種 在內視鏡手術中在病患腹部充氣的加熱濕潤氣體的方法與設備,Illinois 北區地方 法院判決 474 專利有效,而 609 專利以依法判決為顯而易知而無效,CAFC 確認 地方法院之判決。

關於 474 專利,Northgate 製作專利項比對表(claim chart)主張先前技術揭露 所有的限制條件,CAFC 認為在考慮了 Northgate 的主張後,簡單表示地方法院 的判決沒有錯誤,而無細部分析理由。

關於 609 專利,CAFC 認為 609 專利僅是 474 專利的簡單、細微的變更而已, 根據 KSR 判例,僅僅是可預測的變化(nothing more than a predictable variation)。 觀測資訊:K3

44

Available at http://www.cafc.uscourts.gov/opinions/07-1414.pdf (last visited on Jan. 2, 2010).

45

(32)

22 4.2.7 CSIRO v. Buffalo Tech46

專利權人為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簡 稱 CSIRO),被控侵權人為 Buffalo Technology (USA), Inc.與 Buffalo, Inc.(簡稱 Buffalo),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487,069 號 (簡稱 069 專利),關於一種無線區 域網路,德州東區地方法院於即決判決中判決系爭專利非顯而易知而有效, CAFC 以存有重大事實爭議而撤銷地方法院關於非顯而易知之即決判決。 地方法院在審理非顯而易知時,引用 TSM 測試,得出證據並不足以教示、建議 先前技術的組合,其立論基礎為「陳述問題的一般動機與形成解決問題特定方法 的動機有著重要區別」。 Buffalo 引據 KSR 案判決理由上訴,而 CSIRO 主張室內、室外無線網路有 著極大差異,CAFC 認為 CSIRO 之主張,正是非顯而易知性判斷之核心基礎事 實探詢,然而 CSIRO 之主張並未充分考量 KSR 中提及的發明當時所屬領域中已 知之需求與問題(any need or problem known in the field of endeavor at the time of invention)。

此外 CSIRO 主張非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s): 別人的失敗與專家的驚訝,而 Buffalo 則以市場考量與通信法規限制反駁,CAFC 認為輔助性判斷因素證據是非顯而易知之獨立證據,亦是應開庭審理之事實爭 議。

觀測資訊:K3, K5, S2, S4

4.2.8 Asyst Technologies v. Emtrak47

專利權人為 Asyst Technologies, Inc. (簡稱 Asyst),被控侵權人為 Emtrak, Inc. 與 Jenoptik AG 等(簡稱 Emtrak),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5,097,421 號 (簡稱 421 專利)之專利項第 2 及 11-14 項,關於一種智慧晶圓載具,此案先前已有兩次發 回更審,在第二次更審開庭後陪審團認定系爭專利有效且侵權,然而此時由於有 最高法院之 KSR 案判決,加州北區地方法院依法判決(JMOL)判決系爭專利項相 對於 Hesser 專利(US4,588,880)為顯而易知而無效,CAFC 確認地方法院之判決。 Asyst 上訴則以:(1)Hesser 無揭露系爭專利項「感應裝置」及「選擇裝置」 (2) 無結合先前技術之動機 (3)非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 CAFC 則以:(1) Hesser 已揭露「感應裝置」,且使用「選擇裝置」係一般熟 習此項技藝人士所能思及,並未超出其技能範圍。(2)針對無結合先前技術之動 46

Available at http://www.cafc.uscourts.gov/opinions/07-1449.pdf (last visited on Jan. 2, 2010).

47

(33)

23

機,CAFC 認為兩篇先前技術顯示其是習知的 (3)而針對 Asyst 所主張使用多工

器能節省電池壽命,係「不可預期之功效」,CAFC 認為使用多工器之優缺點已

於發明當時所了解,因此使用多工器之節省電池優點並非使發明非顯而易知 (4) 針對非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商業上成功、長久來的需求、產業的讚賞)主 張,CAFC 認為 Asyst 未能將此等因素連結系爭發明未被 Hesser 之部分,此外, 非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不總是能克服顯而易知的強烈初步表面證據。 觀測資訊:K3, , S1, S2, S3, S6

4.2.9 Andersen v. Pella48

專利權人為 Anderson Corporation (簡稱 Anderson),被控侵權人為 Pella Corporation 與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簡稱 Pella),系爭專利項為美國專利 6,880,612 號 (簡稱 612 專利)之專利項第 22、76 項及數個依附項,關於一種降低 能見度的昆蟲紗網,Minnesota 地區地方法院起初駁回 Pella 即決判決之聲請,但 於開庭前因最高法院 KSR 判決結果,而重新同意即決判決之聲請,地方法院於 即決判決中基於 TWP 生產之電磁屏蔽網,組合日本專利 195646 號,判決系爭 專利項顯而易知而無效,CAFC 撤銷地方法院之即決判決。 CAFC 之即決判決審理標準:以最有利於非聲請人的合理推論為基礎而重新 (de novo)審理,只有在無重大事實爭議(no genuine issue of material fact)時,即決 判決才是適當的。 Anderson 上訴理由有:(1) TWP 網並不在先前技術之範疇內 (2) 有 TWP 網 作為昆蟲紗網的相反教示 (3) 無對 PTO 審查的敬重(deference) CAFC 則以: (1)地方法院以 KSR 判決教示之普通常識、設計動機、市場力量為理由,認為將 TWP 電磁屏蔽網作為昆蟲紗網是顯而易知,CAFC 認為 TWP 本身未將電磁屏蔽 網作為昆蟲紗網之證據,顯示此對昆蟲紗網設計師可能不是顯而易知,此為一重 大事實爭議。 (2)數篇先前技術顯示由於電磁屏蔽網之耐久性、透明度、價格考量,不適合作 為昆蟲紗網,此等相反教示作為結合動機之證據,為一重大事實爭議。 (3)基於 PTO 於審查時,以相同先前技術結合之核駁理由,於 Anderson 修正後核 准,核准理由以先前技術未揭露紗網材料用作為昆蟲紗網,CAFC 認為地方法院 未考慮對 PTO 審查敬重的額外舉證責任。 (4)CAFC 未深入檢視非顯而易知的輔助性判斷因素證據,但注意到 Anderson 提 出的有長久的需求、其他人的失敗、不可預期的功效、Pella 的複製、他人的讚 賞,以最有利於 Anderson 檢視,足以克服即決判決。 48

數據

表 2  Graham 案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代號 Graham 案之輔助性判斷因素
表 10  即決判決簡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一節 專利的意義 第二節 專利權利說 第三節 專利的種類 第四節 專利權的權能 第五節 專利權的特性...

(1) 該企業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早名稱為 Steyr-Daimler-Puch,總部及工廠設於上奧地利邦 Steyr 市,戰後成為奧國最大國產車企業,之後數度 易主及改名,於

①為提供便利專業之勞工訴訟扶助服務,爰依據勞資爭議處理 法第 6 條第 3

第八條 前一年出進口實績前五百名之績優廠商,得由貿

一、為辦理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簡稱CGE模 型)。又因為其應用性高,故也被稱為應用性計算一般均 衡模型(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以下簡稱甲方),依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以下簡稱甲方),依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