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杜牧詩賦之宦遊書寫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杜牧詩賦之宦遊書寫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八學年度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杜牧詩賦之宦遊書寫研究 立. ‧ 國. 學. The Study on Du Mu’s Poems and Fu of His Official Travel.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許東海博士 研究生:吳慕櫻撰. 中華民國一○九年七月.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 謝辭 光陰荏苒,我在指南山下求學的日子也近乎一旬,人生截至目前為止的精華,幾 乎都投注於此。回首來時路,卻也是好不容易,其中有笑有淚,如人飲水,冷暖自 知。過程縱是跌跌撞撞、亦有萬般不捨與不甘,終究熬過時間的考驗,替自己立下一 塊里程碑。未曾料及,走到這一步時能夠如此豁然開朗,原來各種惶惶不可終日,最 後都是甜蜜的養分,然後成長成自己也喜愛的自己。 感謝指導教授許東海老師,老師的諄諄教誨,學生銘感五內,不敢擅忘。 感謝文化大學黃水雲老師、輔仁大學陳守璽老師,不遠千里而至,撥冗替我進行 口試,並且於口試期間提供許多珍貴建議,學生受益匪淺。 感謝曾在求學過程中指導過、教學過我的老師們,這幾年在老師們的薰陶之下, 除了在學術上得到不同視界的啟發,更開啟了我對超脫框架的不同想像,能夠向老師 們學習,是我的幸運。 感謝研究所遇到的同學們:文興、瑋東、凱琪、盧靚、潔欣、悅慈、寧鷴、絜. 治 政 大 齡、張豔、芷辰、世平、爾珈,求學過程中能得你們指教、課餘生活能與各位聚會相 立 伴,實屬研究生難能可貴之情份。 ‧ 國. 學. 感謝董驊、李冀、子齊學長,許多論文的上的瓶頸,有賴各位不厭其煩指教,甚 至是關乎生活上的各種煩憂,都能獲得指引。能與學長們相識,是我的榮幸。. ‧. 感謝明哲學長,一直以來多受照顧,望你學術路途前程似錦。 感謝宜安、瑾俐,同是奮鬥打拼的朋友,我們共同經歷了指南山下的魔幻旅程, 在名為人生的童話故事中,我願替妳們斬妖除魔,正如妳們曾替我抵擋洪水猛獸。我 要獻上我最真誠的祝福、最純粹的信念,相信最美好的結尾就在披荊斬棘之後。 感謝陪伴過我這幾年的所有朋友們、當我口試完畢想立刻飛奔與你們相聚的朋友 們,再次致上我的感激與感恩。 感謝瑀涓,在我世界倒塌的時候妳撐起了我的一片天。我在妳的港灣休息太久, 無法想像若生命裡沒有妳,我將如何熬過漫漫長夜。妳是我的愛、我的姊妹、我的家 人,所有我們一起哭過笑過的點滴,都是黑夜裡閃閃發亮的星星。.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感謝建翰,我的摯友兼戰友,初時以一瓶酒結緣,幾個熬夜寫報告與論文的日 子,有你的聊天相伴,讓苦悶的日子得以容易度過,以及在整個碩士生涯中,我最感 謝的人是你,話不多言,待我下次帶酒與你乾上一杯。 感謝啓峻,在我最不喜歡自己的日子裡,你每天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我完全值得被 愛,你讓我知道,就算不成功也沒關係,但我想要為了你成功。待陌上花開,我將朝 你奔去。 感謝我的父母、我的弟弟,能夠成為你們的家人是我畢生最幸運的事情,得到你 們的愛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我將成為你們的支柱,伴你們度過所有風雨。 最後感謝杜牧,你的詩作千百年後依舊百世流傳。「景物登臨閒始見,願為閒客此 閒行」 ,願能持此閒心,走遍四季。 吳慕櫻 誌于一零九年八月十七日.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 摘要. 本論文以《杜牧詩賦之宦遊書寫研究》為題,欲以詩賦為主要文本,以杜牧的宦 遊過程為考察中心,觀察宦途作為一動態的變動過程,詩人在各地輾轉漂泊時,心境 如何隨之變化,進而轉化成文字,在書寫中建構舞台來因應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的不 一致。杜牧在宦遊歷程中最想完成的是經世濟民之抱負,並高度聚焦於兵防議題上。 他以功成身退作為理想展現,但在現世當中,「功成身退」不是自已可以選擇,而是要 仰賴他人。因此,詩人時常感受到外在現實與內在理想的不一致,詩人必須思考與回. 政 治 大. 應在「積極用世/歸隱故園」兩種生命價值之下,因宦遊變動所產生的「棄逐/歸. 立. 屬」命題討論。而完成安放生命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書寫,蓋書寫世界乃詩人可. ‧ 國. 學. 以掌控建構的,透過採取並置古今關係、建構朱坡莊園等等方式,使詩人得以在不同 的舞台上活躍抒懷。這一切心境的轉折皆與宦遊的變動性有所關係。杜牧以浪漫詩人. ‧. 聞名於後,以詠史詩作立名於文學史上,然而其詩賦作品不應該只有這幾個面向,而. Nat. sit. y. 是具有更多元更深層的意義。因此本文就宦遊歷程為觀察中心,探討詩人創作了何種. n. al. er. io. 作品以因應宦遊的變動性,並以何種態度來面對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連結與關係,期許. i Un. v. 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開展出杜牧詩賦更多元的面相考察,挖掘其文學作品更深層的 價值展現。 關鍵詞:杜牧. 詩賦 宦遊. Ch. engchi. 軍事書寫. 詠史. 歸隱. DOI:10.6814/NCCU202001432.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8. 第三節. 研究概況 ......................................................................................................................... 10. 一、. 專書 ................................................................................................................................. 11. 二、. 學位論文 ......................................................................................................................... 14. 三、. 期刊論文 ......................................................................................................................... 20. 第四節. 章節架構 ......................................................................................................................... 22. 學. ‧ 國. 第二章. 政 治 大 杜牧宦遊之前後經歷 .......................................................27 立. 少年得志與甘露事變 ..................................................................................................... 27. 一、. 世業儒學,家風不墜 ..................................................................................................... 27. 二、. 幼年孤貧,少嶄頭角 ..................................................................................................... 32. 三、. 少年登科,十年幕府 ..................................................................................................... 37. 四、. 甘露事變,移疾東都 ..................................................................................................... 43. 第二節. 三守僻左,七換星霜 ..................................................................................................... 48. y. sit. al. er. io. iv n C 假滿去官,轉投崔幕 ..................................................................................................... 48 hengchi U n. 二、. Nat. 一、. ‧. 第一節. 李黨主政,出守三郡 ..................................................................................................... 54. 第三節. 外求湖州與生涯末期 ..................................................................................................... 69. 一、. 遷擢京官,歸返故里 ..................................................................................................... 69. 二、. 上書宰相,求守湖州 ..................................................................................................... 74. 三、. 卒年五十,終於長安 ..................................................................................................... 79. 第四節. 小結 ................................................................................................................................. 80. 第三章. 論兵與憂國書寫 ...............................................................85. 第一節. 論治國理念之形成 ......................................................................................................... 85. 第二節. 邊疆與治國之想像書寫 ................................................................................................. 92. DOI:10.6814/NCCU202001432.

(5) 第三節. 建功立業之壯志書寫 ..................................................................................................... 97. 第四節. 小結 ............................................................................................................................... 102. 第四章. 杜牧棄逐與詠史書寫 .....................................................105. 第一節. 翻案與隱喻書寫 ........................................................................................................... 108. 第二節. 針砭與諷諫書寫 ........................................................................................................... 114. 第三節. 懷古與棄逐書寫 ........................................................................................................... 122. 第四節. 小結 ............................................................................................................................... 127. 第五章. 杜牧隱逸與樂土書寫 .....................................................129. 第三節. 治 政 大 隱逸心態書寫 ............................................................................................................... 138 立 故園朱坡書寫 ............................................................................................................... 144. 第四節. 小結 ............................................................................................................................... 153. 第二節. 學. 結論 .................................................................................155. ‧. 第六章. 山水田園書寫 ............................................................................................................... 131. ‧ 國. 第一節. 研究總結 ....................................................................................................................... 155. 第二節. 研究展望 ....................................................................................................................... 160. 一、. 邊塞詩與杜牧邊疆建功作品之對讀 ........................................................................... 160. y. sit. al. er. io. iv n C 山水田園書寫之繼承與遞嬗h ....................................................................................... 161 engchi U n. 二、. Nat. 第一節. 參考文獻 ...........................................................................................163. DOI:10.6814/NCCU202001432.

(6)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 杜牧(803-852),字牧之,出身於世家望族,一門顯赫,祖父杜佑官拜三 朝宰相,撰有政書《通典》傳世,對杜牧影響極深。杜牧嘗在〈冬至日寄小姪阿宜 詩〉中說道:.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我家公相家,劍珮嘗丁當。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1. ‧. 〈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詩〉,卷 1,頁 81. er. io. al. sit. y. Nat. 又,〈上李中丞書〉也有提到:. n. iv n C hengchi U 某世業儒學,自高、曾至於某身,家風不墜,少小孜孜,至今不怠。 〈上李中丞書〉,卷 12,頁 860. 可見杜牧對其家學淵源頗為驕傲。他對祖父的推崇以及對家族榮譽的使命感,使他以 儒學為終生志業。望能「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堯湯」2,以天下為己任。而他此番豪語 也並非空穴來風,杜牧自幼便能博覽群書,史識更是卓絕,透過〈阿房宮賦〉的結.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詩〉, 《杜牧集繫年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卷 1,頁 81。本論文以下所徵引之杜牧原典,皆源出於是書(關於此書詳細的研究範圍將於此章 第二節說明),因此將於引文後標明卷數、頁次,不另行加註腳,特此說明,以下不復贅述。 2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詩〉, 《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1,頁 81。 1 1. DOI:10.6814/NCCU202001432.

(7) 語:「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3 便可窺見杜牧敏銳的史家眼光,他強調人若不記取前車之鑑,歷史將會不斷重複,自 身也將淪為前車。〈阿房宮賦〉被太學博士吳武陵譽為「真王佐才也」4、史傳則稱杜 牧是「剛直有奇節,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至。……其通古今, 善處成敗。」5可見他確實有「致君作堯湯」的才華。然而,如此富有才氣之人,偏生 於唐朝最詭譎動盪之時。晚唐已是大唐最後的時期,如快燒盡的蠟燭火光,閃爍明 滅。此時內憂外患、宦官外族,皆操弄著晚唐的政局,外戰紛擾,朝堂內又有黨爭問 題,士大夫人人為自保而打算,在崩解的前夕,維持著隨時就會垮掉的平衡。 如此亂世,文人仕途更是混沌難明。杜牧早期曾度過一段較為風流快活之日,那. 政 治 大. 時的他意氣風發,但隨著牛李黨爭日趨激烈,曾經在牛僧孺幕中任職的杜牧必不能倖. 立. 免於難。從幕府回京城任職短暫的時日後,便於會昌二年出為黃州刺史;會昌四年九. ‧ 國. 學. 月由黃州刺史遷為池州刺史;會昌六年九月移睦州刺史,6即杜牧所言「三守僻左,七. ‧. 換星霜」7之時期。唐代刺史的俸祿向來優厚,有時甚至優於京官,然而刺史一職實不 受到唐人所重視。8尚友亮指出:「清要朝官出牧,若非上表自求,亦不是朝廷重大舉. y. Nat. io. sit. 措,而確係政治原因排擠出京者,雖未明言為貶,而其實際情形則如同棄逐,與貶官. n. al. er. 相類。」9杜牧外放為黃州刺史的原因不明,然杜牧自己在〈祭周相公文〉、〈上宰相求 杭州啟〉中提及:. Ch. engchi. i Un. v.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阿房宮賦〉, 《杜牧集繫年校注》 ,卷 1,頁 10。 ﹝五代﹞王定保撰: 《唐摭言》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年) ,卷 6,頁 63。 5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 (上海:中華書局,1975 年) ,卷 166,頁 5097。 6 繆鉞: 《繆鉞全集‧杜牧研究》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 ,卷 5,頁 229-241。 7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上吏部高尚書狀〉, 《杜牧集繫年校注》 ,卷 16,頁 988-989。 8 晚唐僧人卿雲曾在〈長安言懷寄沈彬侍郎〉寫道: 「故園梨嶺下,歸路接天涯。生作長安草,勝為邊 地花。」可見時人對於能在長安京城為官或居住有其嚮往。詳參﹝清﹞彭定球等編: 〈長安言懷寄沈彬 侍郎〉, 《全唐詩》 (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卷 825,頁 9295。 9 尚永亮在《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一書中分析,刺史是唐代京官外放的主要方式,而根據史 料,刺史的來源可以分作四種:第一、京職沙汰者,也就是不賢之人,馬周云: 「刺史多是武夫勛人, 或京官不稱職,方始外出。」而到了後期,用京職不稱職為名使官牧守已是普遍現象。第二、獲罪被 貶,清要京官被貶,以被貶為刺史最常見。第三、使府從事差攝。第四、州郡上佐充任。時人對於京官 出牧常以「中朝冗員」 、「左遷」視之,不難看出唐人對於出任刺史普遍輕視的印象。然而,那些被貶獲 罪者,其中不乏因為政治傾向而被當勢者迫害的有才之士,這些有才之士和無才無德的人一起承受不佳 聲明,內心定更覺委屈憂傷,杜牧便是此一狀況很好的例子。詳參氏著: 《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 究》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13-19。 2 3 4. DOI:10.6814/NCCU202001432.

(8) 會昌之政,柄者為誰?忿忍陰汙,多逐良善。牧實忝幸,亦在遣中。黃岡大 澤,葭葦之場,繼來池陽,棲在孤島。僻左五歲,遭逢聖明,收拾冤沉,誅破 罪惡。……逐者紛紛,歸軫相接,唯牧遠棄,其道亦艱。 〈寄周相公文〉,卷 14,頁 909. 某前任刺史七年,給弟妹衣食,有餘兼及長兄,亦救不足,是某一身作刺史, 一家骨肉,四處安活。自去年八月,特蒙獎擢,授以名曹郎官,史氏重職。七 年棄逐,再復官榮,歸還故里,重見親戚,言於鄙微,已滿素志。 〈上宰相求杭州啟〉,卷 16,頁 1018-1019. 政 治 大. 立. 由上可見,杜牧自認為他外放三州,是因為被當權者「棄逐」。己雖良善,卻不敵奸佞. ‧ 國. 學. 小人讒言權勢。這七年的時間,自認形同棄逐,也正可與尚永亮的分析吻合,對於文. ‧. 人來講,雖未言明為「貶」,心境上卻與「被貶」一樣。. n. er. io. al. sit. Nat. 民一直都是他替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標,他曾壯志凌雲的說:. y. 如前所述,杜牧基於家學淵源以及文人道濟天下的鴻鵠之志,建功立業、經世濟. Ch. i Un. v.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係虜事,誰其爲我聽。. engchi. 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業,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長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爭。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蘇醒。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感懷詩〉,卷 1,頁 35. 詩作豪氣干雲,並心念家國時勢,指陳病利,望能受到重用並輔國濟民,還為求取功 名,就將自身置身於為國為民之列,建構出一狀志藍圖。但是宦遊過程中的外在環境. 3. DOI:10.6814/NCCU202001432.

(9) 因素為杜牧定調了挫折仕途的主音,因為不僅僅是受到政局紛擾而未能一展長才,家 庭的負擔也是使杜牧心力交瘁的壓力來源:. 人惟樸樕,材實朽下,三守僻左,七換星霜,拘攣莫伸,抑鬱誰訴。每遇時移 節換,家遠身孤,弔影自傷,向隅獨泣。將欲漁釣一壑,栖遲一邱,無易仕之 田園,有仰食之骨肉。當道每歎,未路難循,進退唯艱,憤悱無告。 〈上吏部高尚書狀〉,卷 16,頁 988-989. 其「家遠身孤」又「有仰食之骨肉」,只能「進退維艱」,「抑鬱誰訴」。生涯末年終於. 政 治 大. 官拜吏部員外郎,卻又因為經濟緣故不得不上書求外放,他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三. 立. 啟〉中云:. ‧ 國. 學 ‧. 伏以病弟孀妹,因緣事故,寓居淮南,京中無業,今者不復西歸,遂於淮南客 矣。病孤之家,假使旁有強近,救接庇借,歲供衣,月供食,日問其所欠闕,. y. Nat. er. io. sit. 尚猶戚戚多感,無樂生意。況乎為客於大藩喧囂雜沓之中,無俸祿之氣勢,食 不繼月,用不給日,閉門於荒僻之地,取容於里胥遊徼之輩。部曲臧獲,可以. n. al. Ch. i Un. v. 氣凌鼠侵,又不能制止,所可仰以為命者,在三千里外一郎吏爾。復有衣食生. engchi. 生之所須,悉多欠闕,欲其安活,而無歎吒悲恨,不可得也。 〈上宰相求湖州第三啟〉,卷 16,頁 1015-1016. 其文字字哀戚,句句血淚。弟弟杜顗的眼疾一直是杜牧心上難以揮去的擔憂,他為了 杜顗放棄過好幾次的官職。因而綜觀杜牧生涯,家庭、宦官掌權、黨爭禍亂構成他無. 4.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0) 法一展抱負的因素,顏崑陽所言之杜牧輒為悲劇人物,蓋因他那在現實困難中,無法 為用的才識。10 從甘露事變開始,杜牧即不斷在宦海浮沉,無以消解的生命悲感,正是「信非無 罪而棄逐兮,何日夜以忘憂?」11,雖然並未真正被言明「貶」,但漂泊游移的宦遊生 涯所形成的心理感受卻與貶謫無異。尤其是黃州時期杜牧上書多篇兵策,並且深受李 德裕肯定以及採納,人卻因為黨爭問題沒有被重用,這使得詩人的感受有強烈落差。 關於用兵論軍的議題,杜牧不若一般文人大抵使用道德呼籲,而是實際上撰寫多篇有 實用性的兵策文章。如前所述,杜牧深受杜家家學淵源的薰陶,博覽史書、通古今之 事,加以成長的歷程中,朝廷深受藩鎮與外患的侵擾,百姓陷水火之中,杜牧因此對. 政 治 大. 兵防議題建立高度的重視。他早期撰寫的〈罪言〉,是追究長慶以來朝廷對山東地區的. 立. 錯誤措置,導致劉從諫等節度使擁兵自重、不循法度。他為此寫了削平藩鎮割據勢力. ‧ 國. 學. 的上、中、下三策。此策〈罪言〉被收錄在史書當中,如《新唐書‧杜牧傳》即收錄. ‧. 完整的策論、12《資治通鑑》亦言「杜牧憤河朔三鎮之桀驁,而朝廷議者專事姑息, 乃作書,名曰〈罪言〉」13,並收錄〈罪言〉、〈守論〉、〈戰論〉等多篇精彩的策論;又. y. Nat. io. sit. 如其外放外郡時期曾上書給李德裕討論平澤潞一事:「俄而澤潞平,略如牧策」、「宰相. n. al. er. 李德裕素奇其才」14。可見杜牧論軍用兵政策的才能備受肯定。杜牧對此議題的關注. Ch. i Un. v. 貫穿了他的宦遊生涯,亦是他最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樹之處。然而正如前所述,杜牧的. engchi. 仕途不算順遂,於京官任職的時間其實頗為短暫,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漂泊游移, 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並沒有辦法真正在朝廷上實現。在外輾轉的時間與被棄逐之 念頭,使詩人產生囚困的心境。 文人被困於外在困境當中,便會轉向書寫與自我和世界對話。在被棄逐的過程當 中,杜牧不僅在書寫中透露懷才不遇的哀嘆,也書寫與冀望功成名就不同的另外一種 顏崑陽說:「杜牧對於平治天下,有懷抱、有理想、有才識,是顯而易見的。而這種種的懷抱、理想 卻不得不在現實的困躓中一一破滅,其卓越的才識也在不得大用之下,被白白浪費掉。這正顯示了一幕 才能與成就極度不平衡的悲劇。」詳參氏著: 《杜牧》(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年) ,頁 116。 11 ﹝宋﹞洪興祖:〈哀郢〉 ,《楚辭補注》 (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 年) ,頁 197。 12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 ,卷 166,頁 5093-5097。 13 ﹝宋﹞司馬光主編: 《資治通鑑》(上海:中華書局,1976 年) ,卷 244,頁 7886-7892。 14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 ,卷 166,頁 5093-5097。 5 10.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1) 生命依歸:歸隱之志。如前所述,杜牧是具有道濟天下之志的人,然而,在仕途之路 上,杜牧所追求的並非戀棧高位。甘露事變之後,詩人的兩種生命基調逐漸明朗,對 於自己宦途生涯的期許,是希望能夠與范蠡一樣,建功立業後便功成身退:. 日旗龍旆想飄揚,一索功高縛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終始郭汾陽。 〈雲夢澤〉,卷 4,頁 511. 范蠡式的功成身退為杜牧所嚮往。然綜觀其生涯,終究不能於現實中完成理念,只好. 政 治 大. 轉向於書寫之中,成就理想。一般文人於漂泊的過程中,往往只嶄露自己懷才不遇、. 立. 遭逢誣陷的悲憤之語的一面,杜牧則是在宦遊歷程的書寫當中,強烈的顯露出兩種文. ‧ 國. 學. 人的生命依歸:「積極用世/歸隱故園」,並不斷書寫對於「棄逐與歸屬」命題的問對. 探討的面向。. ‧. 與掙扎,而這正是杜牧宦遊歷程的書寫作品中,所展現的兩種生命基調,亦是本文擬. y. Nat. er. io. sit. 當杜牧被中央棄逐時,他所追求的是歸還朝廷,實現「致君作堯湯」的理想,尤 重建功沙場即論軍用兵,然而遭到朝廷棄逐而無法於政治上有所發展。遠放外郡七年. n. al. Ch. i Un. v. 的棄逐時間,好不容易歸還故里使他感慨萬分。他透過書寫許多針砭時事、詠史懷古. engchi. 之詩作來表現文人於政治上的歸屬,即建功立業之志的展現,例如〈重送絕句〉與 〈重送〉二詩:. 絕藝如君天下少,閒人似我世間無。別後竹窗風雪夜,一燈明暗覆吳 圖。 〈重送絕句〉,卷 1,頁 262. 手撚金僕姑,腰懸玉轆轤。爬頭峯北正好去,系取可汗鉗作奴。六宮雖. 6.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2) 念相如賦,其那防邊重武夫。 〈重送〉,卷 1,頁 140. 詩人分別透過棋覆吳圖與陳皇后、司馬相如作賦的典故,引出自己賦閒在世,希望建 功邊疆的願望。可是當杜牧出任刺史之時,除了遙想鴻鵠之志,卻也展現了另外一種 「棄逐於歸屬」:是否要棄逐官位,歸還樂土,並在樂土家園中找到屬於自己心靈上的 歸屬?如他在〈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中寫 道:. 政 治 大. 天子繡衣吏,東吳美退居。有園同庾信,避事學相如。. 立. 蘭畹晴香嫩,筠溪翠影踈。江山九秋後,風月六朝餘。. ‧ 國. 學. 錦肆開詩軸,青囊結道書。霜巖紅薜荔,露沼白芙蕖。. 塵意迷今古,雲情識卷舒。他年雪中棹,陽羨訪吾廬。. Nat. y. ‧. 睡雨高梧密,棋燈小閣虛。凍醪元亮秫,寒鱠季鷹魚。. n. al. er. io. sit.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 Ch. engchi. i Un. v. 卷 1,頁 186. 詩人表現出自己想要與許渾一同歸隱與好友相伴的閒適生活。或如〈望故園賦〉中所 提及的「思歸」:. 余之思歸兮,走杜陵之西道,巖曲天深,地平木老。隴雲秦樹,風高霜早,周 臺漢園,斜陽暮草。寂寥四望,蜀峯聯嶂,葱蘢氣佳,蟠聯地壯。繚粉堞於綺 城,矗未央於天上。月出東山,苔扉向關,長煙苒惹,寒水注灣。遠林雞犬 兮,樵夫夕還。織有桑兮耕有土,昆令季強兮鄉黨附。悵余心兮捨茲而何去? 憂豈無念,念至謂何?. 7.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3) 〈望故園賦〉,卷 1,頁 26. 杜牧於書寫中所展現對兩種面向的「棄逐與歸屬」之叩問,正是詩人對自己生命 如何安頓的解釋與自處。杜牧名為出任刺史實則等同被棄的外放生活以及無法閒適的 家庭壓力,使其無法扣合「積極用世」與「歸隱故園」的兩大生命依歸。在現實生活 中,杜牧只能漂泊游移於兩端之間。宦遊本身就是種不斷移轉變動的過程,現實的移 轉變動會牽動著詩人心靈的移轉。年輕時嶄露自己建功邊疆的企圖,上書獻策,力求 政治上的歸屬,然而其策被採納,人卻被朝廷所外放。暮年時好不容易回京當上吏部 員外郎,又因家庭壓力而不得不,放棄京官之位,尋求外放。此舉不僅僅是放棄了仕. 政 治 大. 途的可能性,更是遠離了長安城南的樊川故園,自我放逐於故園之外。杜牧對於現實. 立. 無能為力,無法實現「功成身退」,因此只能轉向於書寫當中,討論「積極用世/歸隱. ‧ 國. 學. 故園」議題,完成生命最終價值的展現與依歸,此正是本文擬欲處理的問題。本文擬. ‧. 就杜牧詩賦為主要文本,其餘作品為輔,來聚焦杜牧在宦遊歷程中,以經世濟民、尤 其是建功沙場為己任,其著墨至深,卻因為外在環境緣故而無法實現。因此,當詩人. y. Nat. er. io. sit. 轉向書寫,就是為了要安放自己現實當中無法安頓的自我價值。他透過書寫建構政治 舞台;並隨著宦遊歷程的轉移變動,其心境也轉向歸隱來安放自己精神層面的追求,. n. al. Ch. i Un. v. 在此基礎上,進而討論杜牧書寫何種文本展露自己的鴻鵠之志,並且探討杜牧在現實. engchi. 與內在如此不協調的狀況下,透過何種書寫來悠遊於「積極用世/歸隱故園」中兩種 「棄逐與歸屬」之面向,並且於中達到平衡,完成詩人自我生命的完滿體現。.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杜牧於今傳世之《樊川文集》共有二十卷,經由外甥裴延翰編纂而成:. 顧延翰曰:「司馬遷云,自古富貴,其名磨滅者,不可勝紀。我適稚走於此,得 官受俸,再治完具,俄及老為樊上翁。既不自期富貴,要有數百首文章,異日 8.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4) 爾為我序,號《樊川集》,如此顧樊川一禽魚一草木無恨矣,庶千百年未隨此磨 滅邪!」 明年冬,遷中書舍人,始少得恙,盡搜文章,閱千百紙,擲焚之,纔屬留者十 二三。延翰自撮發,讀書學文,率承導誘。伏念始初出仕入朝,三直太史筆, 比四出守,其間餘二十年,凡有撰制,大手短章,塗稿醉墨,碩伙纖屑,雖適 僻阻,不遠數千里,必獲寫示。以是在延翰久藏蓄者,甲乙簽目,比校焚外, 十多七八,得詩賦傳錄論辯碑志序記書啟表制,離為二十編,合為四百五十 首,題曰《樊川文集》。嗚呼!雖當一時戲感之言,孰見魄兆,而果驗白耶! 裴延翰:〈樊川文集序〉,卷 1,頁 3-4. 立. 政 治 大. 據上述引文,乃見杜牧在世時為自己的作品整理出百餘作品,請外甥裴延翰為其作序. ‧ 國. 學. 並命名為《樊川文集》,企望樊川的一花一草一魚一禽都能流傳於世上千百年而不會因. ‧. 時間消逝,這也是樊川故園作為詩人歸隱之志的最終歸屬之地的證據與展現。雖說杜 牧焚毀作品,但在世時,杜牧偶有手稿不遠千里寄給外甥,其中不管是大手短章,或. y. Nat. er. io. sit. 紙上醉墨塗寫,都是杜牧極其珍貴的文學結晶。裴延翰在經過校勘比對後,發現杜牧 自我刪除過後的稿件有十之二三,他將手上擁有的文稿一同整理之後,合為共二十卷. n. al. 的《樊川文集》。. Ch. engchi. i Un. v. 因此,現今所見之二十卷《樊川文集》乃最可靠的杜牧原稿。本文採用中華書局 出版之《杜牧集繫年校注》為底,此書由吳在慶校注,以《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刊 本《樊川文集》為底本,並與景蘇園影宋本、朝鮮刻本《樊川文集夾注》、《全唐詩》、 《全唐文》、馮集梧《樊川詩集注》、《唐文粹》、《文苑英華》、《唐詩紀事》、《又玄 集》、《才調集》等書中所收的杜牧詩文相互對校。除此之外,還注有詳細的考證繫 年。15. 15. 詳參﹝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頁 14-19。 9.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5) 另外,除了《樊川文集》由裴延翰親自蒐集編纂完成因而具有高度的可信度以 外,宋代以後所出現的《樊川別集》、《樊川外集》、《樊川詩補遺》、《樊川集遺收詩補 錄》等等,則或多或少出現誤收情形。中華書局之《杜牧集繫年校注》將具爭議性的 作品編成《集外詩一》、《集外詩二》、《集外詩三》和《集外文》,分列於外。本文不以 清代馮集梧《樊川詩集注》為底本,雖然此本是目前對《樊川文集》前四卷最好的注 本,但涵蓋範圍太少,因此採用吳在慶校注的文本做底本,此文本詳實地將不同版本 相互校對,是目前最完整的校注本,以下不復贅述。. 第三節. 立. 研究概況. 政 治 大. 唐朝是詩歌蓬勃發展並且難以跨越的一座高山唐朝詩歌的蓬勃發展使之成為難以. ‧ 國. 學. 跨越的一座高山,尤其是盛、中唐,更是詩人輩出,前人多聚焦於此,而晚唐詩歌所 受到的關注難免不及。又,晚唐尚有李商隱這位大家,杜牧雖因詠史詩佔有晚唐詩人. ‧. 研究的一席之地,研究卻尚且遠遠不足。. Nat. sit. y. 從早期的文學史可窺知,晚唐並不是早期文學史觀注的焦點。陸侃如、馮阮君的. n. al. er. io. 《中國詩史》著墨不多;16劉大杰認為杜牧的詩充斥豔情之作,評價不高;17蕭滌非則 是偏重於杜牧的政治生涯。18. Ch. engchi. i Un. v. 稍後的文學史逐漸將視角轉向晚唐,臺靜農將杜牧與賈誼相提並論,論及兩者懷 才不遇的面向,並關注杜牧史筆之才;19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杜牧一節由羅 宗強編寫,他與臺靜農一樣,特別關注杜牧的詠史懷古之作,認為他作品中深沉的歷 史感具有傷悼情緒,實為晚唐之基調;20陳伯海提出中晚唐到晚唐實際上是一種「重 意」到「重情」的過程,分別由杜牧、李商隱、溫庭筠完成。21孫康宜、宇文所安編. 16 17 18 19 20 21. 陸侃如、馮阮君:《中國詩史》 (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 年) ,頁 436。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臺北:華正書局,2008 年) ,頁 573-574。 游國恩、蕭滌非:《中國文學史大綱》 (香港:三聯書店,1979 年) ,頁 137-138。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年) ,頁 480-484。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 年) ,頁 806-808。 陳伯海主編: 《中國詩學史‧隋唐五代卷》 (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年) ,頁 235-245。 10.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6) 纂的《劍橋中國文學史》則是將視角轉向杜牧對於自己文章擷取的自主意識,他們提 到杜牧可能是「開啟了九世紀後期一個把直言不諱表達意見的作品編集在一起的小傳 統」、「杜牧後來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浪子名聲,因此對自己的詩集進行相當激進的刪 削」、「杜牧的極端刪削可能引發了宋代對他詩集所作的各種補編」,兩位學者關注的面 向與前面學者完全不同,他們對杜牧的好奇從詩文藝術或思想上轉向他作為「詩人」 的「作品選擇」,並且提出這樣「自我建構」到後面可能造成了宋代文人對他的各種補 充編輯,這也是前面在研究範圍所提到的,許多杜牧選集裡面充斥了許多不可靠的詩 文。22 宇文所安於另一本著作:《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特地花了一. 政 治 大. 章節論述杜牧,他從「個性詩學」切入,認為杜牧在詩文中角色能夠切換自如,呈現. 立. 出其「複雜性」的一面。杜牧可以在詩中展露浪蕩不羈的形象,為人所詬病;卻也可. ‧ 國. 學. 以在書寫詠史懷古時展現他憂國憂民與希冀為蒼生付出的壯闊氣象,這也證實了杜牧. ‧. 所具有的多重面向。另外,宇文所安特別闢出一小節談論杜牧的「田園詩」,他認為 「所有唐代詩人都曾經有過田園詩的時刻,但是比起任何重要詩人,杜牧更是一位田. y. Nat. n. al. er. io. 史、豔情的另外一種視界。23. sit. 園詩人,而田園詩代表的是理想中的世界」,此段論述啟發人們對於杜牧詩文除了詠. Ch. i Un. v. 由上述可見,文學史從早期對於晚唐的不重視,到學者逐漸關心杜牧於詩歌史上. engchi. 重要的面向,以及後續學者接替觀察作為詩人杜牧的多重面向,注意詩人的複雜性, 於此,杜牧的研究逐漸興盛,以下就以杜牧為題為名的研究分論之。. 一、. 專書. 1. 繆鉞《杜牧傳》、《杜牧年譜》(現收錄於《繆鉞全集》). 22 23. 孫康宜、宇文所安: 《劍橋中國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6 年) ,頁 360-361。 宇文所安:《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 》 (北京:三聯書店,2014 年) ,頁 251-307。 11.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7) 現存關於杜牧生平研究的書籍,以繆鉞的《杜牧傳》與《杜牧年譜》為杜牧研 究的開端,而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繆鉞全集‧第五卷》,將繆鉞所撰寫三本專 書(《杜牧詩選》、《杜牧傳》、《杜牧年譜》)以及七篇文章(〈杜牧詩簡論〉、〈談杜 牧〈九日齊山登高〉詩〉、〈重印馮梧集《樊川詩集注》前言〉、〈關於杜牧〈清明〉 詩的兩個問題〉、〈杜牧評傳〉、〈略談杜牧詠史詩〉、〈杜牧卒年再考辨──與羅時進 同志書〉)合成《繆鉞全集‧杜牧研究》一書,盡現繆氏對杜牧研究之精華。繆氏 於《杜牧傳》中考證詳實,於《杜牧年譜》中載入杜牧家族中的幾個重要成員,使 讀者可以馬上領略家族成員對於杜牧在仕途中的影響,是研究杜牧必不可少的基礎 資料。24. 立. 2. 謝錦桂毓《杜牧研究》. 政 治 大. ‧ 國. 學 ‧. 此書涉及面向較廣泛,共分為七個章節:時代背景、家世因素、人生歷程、精 神內涵、杜牧的文學、文學史論述。謝氏從背景開始,從初唐追溯,逐漸點出晚唐. y. Nat. er. io. sit. 時代問題所在;後論述「家」對於杜牧之影響;詩人經歷章節則點出杜牧身上兩種 矛盾的性格;精神內涵則可見詩人思想所在;文學與文學史論述杜牧的文學觀點以. n. al. Ch. i Un. v. 及後人如何透過文學史觀看這位晚唐大家。此書提出關於詩人雙重面向的性格展. engchi. 現,開啟對杜牧研究的另一種思維。25. 3. 顏崑陽《杜牧》. 從謝錦桂毓開始,學界逐漸注意到杜牧身上的兩種性格。顏崑陽提出: 「這份後天培植的理性,與他天生唯情化的性格完全不相調和。在理性與感性無法 融合之下,便形成雙重的展現。」本書共分八章,從章節名稱即可得知顏崑陽已能. 24 25. 繆鉞: 《繆鉞全集》。 謝錦桂毓:《杜牧研究》 (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 年) ,頁 32-34。 12.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8) 深刻關注杜牧矛盾心態的產生原因,並以此來解析為何文學史上有兩種看法:一為 讚許其詠史懷古之作,一為詬病其艷情之詩文。並透過分析杜牧環境與性格的方 式,來析論文學史上對杜牧錯誤的想像。26. 4. 吳在慶《杜牧論稿》. 在繆鉞先生的《杜牧傳》、《杜牧年譜》之外,更加詳實的考證關於生平、辨 偽、繫年等等議題,加以整理與釐清。27. 5.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此書就杜牧詩文人名、交游有所考證,並且於詩文編年與真偽考辨上提出更完. ‧. 整的說法。附錄亦附上關於《杜牧年譜》之商榷以極度木紋及詩集的校對補注。28. y. Nat. n. er. io. al. sit. 6. 葛兆光、戴燕《晚唐風韻》. Ch. i Un. v. 此書由葛兆光、戴燕共同撰寫,聚焦在杜牧與李商隱兩位小李杜身上。關於杜. engchi. 牧的部分,他們認為家世傳統乃是影響杜牧生涯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其文自提: 「於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29,此書 特別注意到杜牧於兵策上的成就;除此之外,亦有放蕩形骸、懶散頹唐的一面,構 成了他完整的心靈。此書以單篇的方式呈現,一首詩成一單篇,討論每首詩作的特 色與賞析。30. 26 27 28 29 30. 顏崑陽:《杜牧》 。 吳在慶:《杜牧論稿》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年)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年) 。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 〈上李中丞書〉 ,《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12,頁 860-861。 葛兆光、戴燕:《晚唐風韻》 (臺北:漢欣文化公司,1991 年) 。 13. DOI:10.6814/NCCU202001432.

(19) 7. 中華書局編印《杜牧資料彙編》. 以上專書都是針對於杜牧生平之史料亦或是析論其個性來論述杜牧。此書收錄 從唐五代至清代的歷代詩話與評論,是本對於讀者觀察後世如何理解與接受杜牧有 非常大的幫助的工具書,並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視野。31. 二、. 學位論文. 1. 台灣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以「杜牧」為題的台灣學位共計二十七篇,以下以簡表整理之: 畢業學校. 邱柳漫. 杜牧生平及其詩之析論.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io. y. al. n. 徐錫國. 呂武志. 杜牧詩研究. 杜牧散文研究. Ch. sit.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 i Un. v.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e n碩士論文 gchi. 1973 年. 1982 年. er. 杜牧研究. 年次. ‧. 所碩士論文. Nat. 吳洙亨. ‧ 國. 論文名稱. 學. 作者. 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85 年. 1992 年. 博士論文 簡麗珍. 杜牧七言絕句析論.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5 年. 碩士論文 楊靜芬. 杜牧近體詩研究.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1999 年. 所碩士論文. 31. 張金海等編: 《杜牧資料彙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 14.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0) 曾宗宇. 許惠華. 杜牧詩中唐代之「女性形. 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象」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杜牧詩藝術情境之研究. 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2002 年. 2002 年. 所碩士論文 張嘉玲. 杜牧七言律詩語言風格研. 師範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 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 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圍 張雅惠. 杜牧詩用典研究. 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 2003 年.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 2004 年. ‧.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李商隱、杜牧詩中夢的意.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象之研究. 所碩士論文. y. 2006 年. al. Ch. sit er. 杜牧七言絕句之研究.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 n. 黃麗敏. 2004 年. 所博士論文. 杜牧詠史詩研究. io. 趙美華. 立. Nat. 廖敏惠. 治 政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大 學. 周宜梅. 杜牧之詩研究. ‧ 國. 高溥懋. n U engchi. 杜牧古體詩研究. 唯班碩士論文. iv.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 2006 年. 2006 年. 所碩士論文 林佩誼. 顏孟儀. 杜牧李商隱詠史七絕之比.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 較研究. 士論文. 杜牧詩評論研究─以風.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 格、體裁、詠史翻案、詩. 士論文. 2007 年. 2008 年. 學主張為考述方向. 15.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1) 廖怡雅. 宋人論杜牧詩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 2011 年. 系碩士論文 林宜臻. 簡秀娟. 清詩話中的杜牧及其詩研. 北教大語文與創作學系碩. 究. 士班碩士論文. 杜牧形象之廓清與還原.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2011 年. 2012 年. 論文 趙淑雲. 杜牧詩歌的模糊美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12 年. 碩士論文 蔡承殷. 杜牧生平之地理資訊研究. 謝淑慰. 杜牧七絕詩探究. 2013 年. ‧ 國.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論文. 2014 年. 杜牧李商隱詠史七絕用典. n. al. Ch. er. io. sit. y. ‧. 與心態轉換──以杜牧詩. Nat.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之比較 白飛凡.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 治 政 碩士論文 大. 失意背景下的仕、隱抉擇. 作為例 陳淑媛. 2013 年. 學. 文家均. 立. 雲林科大漢學應用研究所. 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 n U engchi 文. iv. 杜牧詩與形象在元代之接. 北教大語文與創作學系碩. 受研究. 士班碩士論文. 2015 年. 2016 年. 觀察這二十七篇學位論文,可窺見學界多是以杜牧「詩」作為研究重點,其中以 體式為主軸的論文居多:有七言絕句研究、近體詩研究、古體詩研究,或是以體式為 主論述其中特定主題,如詠史、用典的部分。關於生平、詩人形象或接受史也多有觸 及,有幾篇如〈杜牧形象之廓清與還原〉、〈失意背景下的仕、隱抉擇與心態轉換──以 杜牧詩作為例〉等等,已然釐清杜牧於先前研究部分為人所詬病其不同於經世濟民的 16.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2) 另一面,也就是豔情浪蕩的形象,他們聚焦於杜牧是具有複雜面向的詩人,並不能以 單一形象來解釋與看待他所創作的詩歌,杜牧的詩歌實則代表了一位具有深度思想的 詩人內心多重網絡交織而成的矛盾、複雜活動。另外,關於杜牧詩歌藝術的研究亦有 數篇,如模糊美研究、藝術情境研究等,深入剖析了杜牧詩歌藝術的價值。也有將杜 牧與李商隱並舉的論文,以探求晚唐兩位大家在詩歌上的異同。除此之外,關於杜牧 詩作中的主題研究,亦有女性形象、夢境等論文。. 2. 中國大陸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在中國大陸方面,以杜牧為題的學位論文如下表:. 立. 畢業學校. 段雙喜. 杜牧輕艷詩風研究. 安徽大學. 張俊萍. 杜牧與長安. 新疆師範大學. 趙非. 論杜牧詩文的憂患意識. 河北大學. 李曉黎. 杜牧散文研究. 李愚鏞. 杜牧詩歌研究. 羅玉蘭. 年次 2004 年 5 月 2005 年 6 月. ‧. ‧ 國. 論文名稱. 學. 作者. Nat. y. 2006 年 5 月. io. er. 2006 年 5 月 2007 年 4 月. 李商隱、杜牧詩歌複音詞研究. 廣州大學. iv. 張旭東. 杜牧李商隱交誼考論. 華東師範大學. 2007 年 4 月. 朱光. 杜牧詩歌藝術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 2007 年 6 月. 李軍時. 劉禹錫與杜牧詩歌比較研究. 陜西師範大學. 2008 年 4 月. 侯麗麗. 杜牧詩歌在晚唐五代及兩宋時. 福建師範大學. 2008 年 4 月. n. al. 復旦大學. sit. 安徽大學. Ch. n U engchi. 2007 年 4 月. 期的傳播接受史研究 付巍巍. 杜牧離別詩研究. 延邊大學. 2008 年 5 月. 鄧謙. 裴延翰編《樊川文集》與杜牧.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08 年 5 月. 臨終焚稿的焚余篇目擬測. 研究生院 17.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3) 王海鷹. 李賀、杜牧、李商隱三家詠物. 華東師範大學. 2009 年 4 月. 詩研究 馬文靜. 杜牧詩歌的江南情結. 山東師范大學. 2009 年 4 月. 計虹. 「小李杜」古體詩比較研究. 黑龍江大學. 2009 年 5 月. 欒巧云. 李商隱杜牧詠史詩研究. 貴州大學. 2009 年 7 月. 張舒. 李白、杜牧、李商隱懷古詩之. 西北師範大學. 2010 年 5 月. 內蒙古大學. 2011 年 3 月. 西南大學. 2011 年 4 月. 比較 劉園. 杜牧散文研究. 肖際武. 杜牧詩文的生命意識研究. 陳珠靜. 杜牧詩文研究. 政 治 復旦大學 大. 趙一男. 立 杜牧僧寺詩研究. 李鋒. 杜牧軍事思想及其詩文創作研. 暨南大學. 杜牧女性題材作品研究. 西南大學. 于偉. 杜牧詩文與幕府生活. 山東大學. 韓應彬. 杜牧詩歌異文研究. 伏鈴子. 試論杜牧詠史詩與唐朝政治的. 2011 年 6 月. 2012 年 4 月. er. io. 陜西師範大學. n. al. sit. y. Nat. 朱婧. 2011 年 5 月. ‧. ‧ 國. 延邊大學. 學. 究. 2011 年 5 月. Ch. 2012 年 4 月. v ni. 2012 年 5 月. e n g c廣州大學 hi U. 2012 年 5 月. 關系 董雪. 杜牧詩歌藝術風貌芻論. 沈陽師範大學. 2012 年 6 月. 馬海玲. 許渾與杜牧詠史懷古詩比較研. 遼寧大學. 2013 年 4 月. 陜西師範大學. 2013 年 5 月. 遼寧大學. 2014 年 4 月. 究 劉樂. 宋元文學作品中的杜牧形象研 究. 韋異才. 杜牧與李商隱駢文比較研究. 18.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4) 張永昌. 試析杜牧《張好好詩》書法之. 首都師範大學. 2014 年 4 月. 「奇」 唐藝溱. 杜牧詩歌用典研究. 湖南大學. 2015 年 4 月. 趙玄覽. 李商隱杜牧政治詩及政治態度. 蘭州大學. 2015 年 5 月. 比較研究 徐雅麗. 杜牧贈答詩研究. 閩南師範大學. 2015 年 5 月. 張薇. 杜牧詩歌中的人物評論研究. 湘潭大學. 2016 年 5 月. 鄧晶. 杜牧詩歌修辭藝術研究. 湖南大學. 2017 年 3 月. 盧琦. 宋詞化用杜牧詩研究. 安徽師範大學. 2017 年 4 月. 魏然. 宋代杜牧批評初探. 內蒙古師範大學. 2019 年 4 月. 張謙. 杜牧紀行詩研究. 瀋陽師範大學. 2019 年 5 月. 馮甜甜. 杜牧傳記類文章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 張超. 杜甫、杜牧文學思想比較研究. 河北大學.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6 月. ‧. ‧ 國. io. sit. y. Nat.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6 月. er. 周雪. 學. 馬征. 治 政 王維與杜牧長安詩比較研究 四川外國語大學 大 立 杜牧軍事題材作品研究 廈門大學. al. n. iv n C 從以上題目便可窺知,大陸學界對於杜牧的研究多以「詩文」為題,論述杜牧於詩文 hengchi U 上所展現的藝術特色,或論及特定主題,如詠史、豔情、贈答、懷古、詠物等等。也 有研究杜牧於後世的相關接受史的部分。再來,則是將杜牧與他人對舉,進而研究不 同詩人之間的藝術與思想比較。其中有兩類研究主題已與前人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紀 行詩與軍事書寫研究。紀行詩的部分已論及到杜牧在遊歷的過程中,是如何將景物描 寫融入敘事手法,從而開拓新的藝術表現;軍事書寫則是注意到杜牧作為浪漫詩人的 另一面,特別強調於杜牧在軍事議題上的書寫成就,然而兩者都較為可惜的是,提出 新的觀點,但尚未能再深化文本以及與其他主題之間的關聯。. 19.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5) 三、.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的部分,關於考證上的有陳武修〈《全唐詩》中所收的杜牧及和許渾集〉、 〈《全唐詩》杜牧許渾二家詩集互見詩篇考〉32兩篇,因《全唐詩》中關於杜牧和許渾 的作品誤收情況嚴重,此篇論文考證詳實,極具有參考價值。 在探討杜牧詩文中「時間」意識的,則有陳靜芬〈杜牧詩歌中的歷史意識〉與鄭文 惠〈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以時間空間化為主軸〉。陳氏一文提出杜牧的史學與卓 才已是學者之共識,於前人研究上,提出「悲劇性、批判性、理想性」三點,來總論 杜牧詩歌中的歷史意識,尤其是點出對「時間」的理解,是杜牧之所以能對歷史具有. 政 治 大. 高度敏銳度的原因。33鄭氏一文則以杜牧史筆詩文為研究,提出「歷史、時間、空. 立. 間」三個面向,此三面向構成了杜牧詠史詩深度而立體的關鍵。鄭文惠指出,疊置歷. ‧ 國. 學. 史時空與現實時空是詩人「新現實文本」的展現,其中,以「線性時間鏈序之空間化. ‧. 與時間之不可逆性」、「非線性時間鏈序之空間化與時間之可逆性」為主軸來探究杜牧 如何以圖像化的時間空間化寫作手法來達到抒情敘懷、隱喻反諷的目的。34. y. Nat. io. sit. 討論杜牧與黨爭之文,則有寇養厚〈杜牧與牛李黨爭〉35、王西平〈杜牧與牛李. n. al. er. 黨爭〉36,兩者都析論在牛李黨爭中,杜牧是否真的受到黨爭迫害影響,以及杜牧究. Ch. i Un. 竟是不是牛黨之人,並且認為這樣的論述必須謹慎看待。. engchi. v. 在文學藝術與詠史探討方面,有寇養厚〈杜牧七言律詩的藝術風格及其成因〉 37. 、房日晰〈杜牧李商隱之詠史詩比較〉38、楊靜芬〈杜牧詠史詩析論〉39等等。寇文. 認為,杜牧在七律詩中將廣大的空間與悠長的時間融為一體,增加了豪盪的氣勢,使. 陳修武:〈 《全唐詩》中所收的杜牧及和許渾集〉 ,《書目季刊》第 1 卷第 3 期,1967 年 3 月,頁 312、 〈 《全唐詩》杜牧許渾二家詩集互見詩篇考〉, 《書目季刊》第 2 卷第 2 期,1967 年 12 月,頁 2145。 33 陳靜芬:〈杜牧詩歌中的歷史意識〉 ,《明新學報》第 33 期,2007 年 7 月頁 141-167。 34 鄭文惠:〈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以時間空間化為論述主軸〉 ,《政大中文學報》第 1 期,2004 年 6 月,頁 149-191。 35 寇養厚:〈杜牧與牛李黨爭〉 ,《文史哲》第四期,1988 年,頁 46-53。 36 王西平:〈杜牧與牛李黨爭〉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04 期,1985 年,頁 58-66。 37 寇養厚:〈杜牧七言律詩的藝術風格及其成因〉, 《文史哲》第四期,1985 年,頁 71-76。 38 房日晰:〈杜牧李商隱之詠史詩比較〉 ,《西北大學學報》第二期,1994 年,頁 60-64、47。 39 楊靜芬:〈杜牧詠史詩析論〉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三期,1998 年,頁 91-107。 20 32.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6) 得詩人的滿腔豪情可以在無限的時空中實現。房文將杜牧與李商隱對舉,探討他們兩 位詠史詩差異在「李商隱的詠史詩是詩的史,杜牧的詠史詩是論的詩」,其實各有千 秋,皆達到批判現實的目的。楊文認為,「翻案詩」雖然早有諷頌,但杜牧卻能寫出與 他人不同的見解,針砭犀利,實是透過詠史來書寫自己無法一展長才的困愁,達到更 高的藝術成就。 透過上述以「杜牧為題」的專書、學位論文與期刊,我們可以整理出學界已經從 杜牧生平研究、杜牧詩文藝術研究延展至深入各特定題材的詩文研究,例如詠史、豔 情、贈答詩作等等,亦或是與同時代不同詩人對舉,以期開展更多杜牧研究的面向。 宇文所安曾提及杜牧是會於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傳達不同面向的自己,40顯示詩人. 政 治 大. 詩作中所具有的多重面向,因此開展對詩作各面向的討論有其重要性與意義。然而,. 立. 以往的文章多聚焦於杜牧「詠史詩」的面向,也就是聚焦於杜牧具有經世濟民抱負的. ‧ 國. 學. 建功立業以及憂國憂民的面向,或是批評他不書寫抱負之作而是豔情浪蕩的負面形. 作面向並不能擇一而論,如文家均、簡秀娟等人之學位論文。. Nat. y. ‧. 象,要一直到近期才有重新思考杜牧個性中同時並置的「仕/隱」面向,揭露詩人詩. er. io. sit. 於此,我們可見關於杜牧「仕/隱」面向目前探討不足。杜牧生命中這兩種性格 的展現於外放時期最為明顯,但我們卻少見特別標舉杜牧宦遊時期的書寫研究,一般. n. al. Ch. i Un. v. 都將此列入杜牧生平研究章節來簡而論之,然而,如前所述,杜牧十幾年間的為官時. engchi. 日,有大部分的時間都游移漂泊,在京為官的時間不多,這也造成杜牧現實與理想之 極度不協調,才會轉向於書寫上完成其生命依歸。因此,實有必要聚焦於杜牧的宦遊 生涯來深入探討。杜牧以經世濟民、建功沙場作為貫穿宦遊生涯的主軸,企望最終達 成「功成身退」的理想。此主軸的成就與否會影響詩人對自己產生不同層次與面向的 思考。而當宦遊歷程作為一動態歷程,詩人的心境必隨之變動而有所轉折,尤其是現 世結果與內在追求的不一致,變動則更為強烈。「功成身退」可拆分為對於「積極用世 /歸隱故園」的兩端思考,也就是詩人的兩種生命基調。因為不能功成身退,所以必. 40. 宇文所安:《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 ,頁 251-307。 21.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7) 須轉向至書寫世界中,建構「政治舞台/精神舞台」來安放自己的生命價值依歸,並 於此議題之下,探求其如何面對「遭朝廷棄逐而轉向書寫政治舞台以完成仕途理想歸 屬/因外在因素自我放逐於現世田園而於書寫中建構精神樂土以安放精神依歸」之二 種叩問以及如何於書寫當中安頓詩人的生命價值追求與依歸。. 第四節. 章節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含動機、研究範圍、前人研究與章節安 排。. 政 治 大. 接承動機而論,在杜牧宦遊生涯中,如何因現實環境的壓迫轉向於書寫世界叩問. 立. 「棄逐與歸屬」的生命命題,是本論文擬欲討論的議題。因此,在第二章〈杜牧宦遊. ‧ 國. 學. 之前後經歷〉,將聚焦於杜牧在宦遊歷程中,因為家庭環境或黨爭紛擾所造成的仕途進. ‧. 路困境以及選擇。此章擬析論詩人的生平與背景,而這些背景也正是引起杜牧建立功 成身退之追求與產生「被棄逐感與棄逐念頭」及「尋求歸屬感」的原因。在以經世濟. y. Nat. er. io. sit. 民、建功沙場為畢生理念的宦遊生涯中,他曾為了弟弟杜顗的眼疾去官相陪、甚至為 了能夠有更好的經濟條件而自請外放;也曾因為黨爭紛擾而被外放刺史,終其一生難. n. al. Ch. i Un. v. 以承受這種被壓迫而無法一展逸才,尤其是軍事長才的痛苦。特別在三守僻左時期,. engchi. 杜牧遭到中央棄逐,一方面擔心家人,一方面時常上書冀望得到別人的援引。但到了 暮年之期,他好不容易能在京城實現理想之時,家庭的現實卻又使得他只能棄逐官 位。在現實環境與其理想如此不協調的矛盾衝突之下,詩人只能透過書寫來扣問與完 成自己的生命價值。因此首先析論詩人的生涯背景對於以下論文的開展有其重要性。 承第二章,我們可得知詩人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之志,亦尋求歸隱故園的可 能性。此二極端思考來源於對「功成身退」的渴求,卻無法於現世達成。至於何謂功 成?對杜牧來說即為經世濟民、建功沙場,甚至報效國家為國捐軀。晚唐政局深受藩 鎮割據以及外患侵擾的困擾,內憂外患夾擊,使得晚唐主調是頹靡不振。杜牧生於公. 22.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8) 相之家,歷來先祖皆為官宦,尤其是祖父杜佑官拜三朝宰相,其治典之實學,影響杜 牧對經世濟民採取實用方法的角度。尤其是成長歷程中所看到之各種藩鎮亂象,導致 大唐兵力疲弱,自己國家內的兵防都不穩定,外患自然就跟著侵擾,杜牧因此意識到 天下要安康太平,必先從「兵」開始。他在〈注孫子序〉裡言:. 及年二十,始讀《尚書》、《毛詩》、《左傳》、《國語》、十三代史書,見其樹立其 國,滅亡其國,未始不由兵也。主兵者聖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 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後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非 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茍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 立. 政 治 大〈注孫子序〉,卷 10,頁 784. ‧ 國. 學. 此段引文說明了杜牧對於治國根基的看法。治國根基源自於「兵」,若無兵則無太平,. ‧. 無太平則遑論文德教化,所以若要實行經世濟民的理想,必先注重於「兵」。這也就是 杜牧在引文中提及的,唯有賢卿大夫才能擔任此位,而杜牧自詡為「某世業儒學」、. y. Nat. er. io. sit. 「我家公相家」,對於自己的期許自然是任高位掌重權,才能夠真正實行治國實學,並 不愧為杜家子孫。也就是說,成為「賢卿大夫」是杜牧的理想,為賢卿大夫則必須能. n. al. Ch. i Un. v. 夠清楚明白「兵」的重要性,不能逃避於此。因此,「談兵論軍」成為「功成」的一大. engchi. 主軸,也是貫穿杜牧整個宦遊生涯的治國主調,因為在其觀念裡,動盪的大唐國勢, 必須先由「兵防」一事進行重建。基於「談兵論軍」是貫穿杜牧宦遊生涯的主軸,第 三章〈論兵與憂國書寫〉討論在杜牧宦遊生涯裡,他是如何透過文本書寫表達自己的 治國理念以及對於軍事的看法。而這不僅僅只是道德上的呼籲,更是實學,杜牧寫過 不少兵策上書,甚至得到主政者的重視與採納。於此之外,他也寫了不少詩作來傳遞 若朝廷能夠平定天下後的治國藍圖想像。談兵論軍與一統天下是他仕途與宦遊歷程 中,最高度重視的議題,也是他在仕途上最欲完成的理想追求。然而,即使詩人的兵 策受到稱善採納,但詩人本身卻沒有受到重用。此阻撓了詩人完成「功成身退」的生. 23. DOI:10.6814/NCCU202001432.

(29) 命價值追求,因而開展了其轉向於書寫中建構自己的舞台,進而安放自我的可能性。 漂泊的宦遊生涯開啟了杜牧對於「積極用世/歸隱故園」兩種生命價值依歸的思考, 又因詩人現世外在與書寫內在的不一致,進而產生「棄逐與歸屬」的叩問與反思。 承第三章而論,杜牧的軍事才能備受肯定,其人卻不受援用。這中間的落差會形 成詩人的矛盾感受,進而變成對仕途不順的憤懣之語。第四章〈杜牧棄逐與詠史書 寫〉,便是討論詩人於宦遊時期所作的詩文,來討論詩人因功成身退不得而生發的「積 極用世/歸隱故園」兩種思考中關於「用世」思考的「棄逐與歸屬」命題研究。詩人 備受肯定的才能與不受援用的困苦,會使詩人有遭到棄逐的感受,此感受會擴大到整 個仕途所遇到的不順遂之事情上。被朝廷棄逐的詩人要如何轉向於書寫當中,以詩作. 政 治 大. 的方式,使用「詠史/懷古/針砭時事」等方面的題材來建構與召喚政治空間,於現. 立. 實以外找到一個政治書寫的舞台來找到仕途、政治上的歸屬感,是此章節所欲討論的. ‧ 國. 學. 議題。. ‧. 第五章〈杜牧隱逸與樂土書寫〉則要討論在「積極用世/歸隱故園」中另外一種 「棄逐與歸屬」。此章將論述杜牧於宦遊生涯中,所書寫關於回歸樂土的詩賦,如前所. y. Nat. er. io. sit. 述,杜牧的性格與價值同時具有「隱」的面向,並且,仕隱缺一不可。因此,在他的 書寫當中,會時常展露出與一展抱負完全相反的渴望:不如棄逐官位,回歸家園。不. n. al. Ch. i Un. v. 同於第四章節使用「詠史/懷古/針砭時事」題材於書寫中召喚政治空間,在現實以. engchi. 外找到一個政治舞台以尋求政治歸屬,此章所析論的是詩人隨著宦遊歷程的變動,其 心境不時隨之變動,轉向追尋精神上的樂土。而詩人又是如何透過書寫「記憶/山水 田園/故園」等方面的題材,來召喚歸隱空間,使自己可以在這個空間裡找到心靈上 的歸屬,是此章所要討論的。如他在〈望故園賦〉中寫道:. 悵余心兮捨茲而何去?憂豈無念,念至謂何?憤慍悽悄,顧我則多。萬. 世在. 上兮百世居後,中有一生兮孰為壽夭?生既不足以紉佩兮,顧他務之纖小。賦 言歸兮,余之忘世,徒為兮紛擾。. 24.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0) 〈望故園賦〉,卷 1,頁 26-27. 可見杜牧對於歸隱故園有不下於追尋仕途理想的渴求。詩人寄情於山水田園之間,遨 遊在大自然之中,尋求安頓心靈之處:. 山鳥飛紅帶,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 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無多珪組累,終不負煙霞。 〈題白蘋洲〉,卷 3,頁 410. 政 治 大. 此詩作於湖州刺史時期,表達自己想要不負煙霞悠閒度日的心境。外放時期的杜牧,. 立. 因為政事並不沉重,所以有時間四處遊山玩水。詩人不一定要親自躬耕耘讀,即可在. ‧ 國. 學. 山水田園之間建立對樂土的想像空間,歐麗娟曾言,田園開始以理想樂土的面貌出現. ‧. 並且被後人認定為「對做為美好樂園而被歌詠的田園的描寫」41,是在陶淵明手上完 成的。陶淵明以降,文人不斷書寫田園作為歸隱以及精神樂園的象徵,並臻於龐大完. y. Nat. 與陶淵明辭賦中的田園書寫時,提出一書寫新構:.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熟,使「田園/精神樂園/歸隱」成為一組互相興發的主題符號。許東海在析論張衡. i Un. v. 從張衡到陶淵明辭賦為代表所建構的田園書寫,田園之美及其陶醉之樂固然成 為傳統田園書寫的主要精神與旨趣,卻也不乏浮現出掩抑於田園陶醉之下的不 遇之悲。42. 也就是說,回歸山水、回歸樂土、回歸家園,實則上是文人因為現世環境的無力而迴 向於自身另外一種生命價值追求,這樣的書寫同時體現了文人們所追尋的另種生命價. 歐麗娟:《唐詩的樂園意識》 (臺北:里仁書局,2000 年 2 月) ,頁 455。 許東海:《另一種鄉愁:山水田園詩賦與士人心靈圖景》 (臺北:新文豐出版,2004 年 1 月) ,頁 81。 25 41 42.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1) 值的依歸。這也正是本章所欲討論的議題,杜牧在另外一種「棄逐與歸屬」的叩問 中,因為不斷游移變動,才有機會觸及不同的自然空間,並且透過所見所處的山水田 園,觸動詩人的感觸,進而於詩賦中融合自然與記憶,召喚出永恆的時空,來讓自己 歸還樂土、找到心靈上的歸屬。 第六章為〈結論〉。如前所述,功成身退的「仕/隱」之志本是杜牧人生價值的最 終目標,尤其是其關注的軍防議題上,他是極欲做出一翻成就,然後功成身退。然而 現實狀況卻是,他即使擁有了受主政者稱善的軍事才能,卻因黨爭紛擾而無法真正在 朝廷一展抱負,即使晚年好不容易有了現世的政治舞台,卻又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而不 得不求官外放。另一面向來看,杜牧也無法在現實中真正回歸到歸隱樂土,因為家庭. 政 治 大. 原因使得他只能被迫居於無以展才的官位,只為求取較為良好的經濟條件。「功成身. 立. 退」具有「積極用世/歸隱故園」兩方面的思考與追求,但在杜牧的現實生活中兩者. ‧ 國. 學. 追求是破碎的,無法在現實當中找到各自的歸屬,最後只能回歸到書寫層面,完成兩. ‧. 者協調和一的實現,這也是本論文欲處理杜牧於宦遊時期作品中「棄逐與歸屬」的命 題與書寫研究,觀察杜牧是如何回歸書寫,以積極用世與歸隱故園作為書寫重心,並. y. Nat. n. al. er. io. sit. 完成生命價值的依歸。. Ch. engchi. i Un. v. 26.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2) 第二章. 杜牧宦遊之前後經歷. 如第一章〈緒論〉所述,本論文將聚焦並討論杜牧的宦遊生涯中,詩人雖擁有政 才,卻因現實環境之故不得不轉向於書寫世界中回應並叩問「積極用世/歸隱故園」 中關於「棄逐與歸屬」的生命命題。文人藉由文學載體展現情趣符號與志向所在,更 是對社交網絡、群己關係、歷史與當代關係的回應及評論,而杜牧出身儒學世家,對 於自家通經濟事之業一直都引以為傲,更期許勉勵自己與後輩不能擅怠,要謹守家 風,報效家國。由此家族歷史可見,杜牧所背負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另一方面亦是 不願愧對先祖。然而,杜牧的仕途並未如期望之順遂,因此作品中展現更多的是鬱悶. 政 治 大. 不得志的情感。詩人透過書寫所展現的「棄逐/歸屬」主題,正是其對於生命歷程所. 立. 下的兩個極端的註解。而杜牧是如何思考「棄逐與歸屬」這兩種主題,何為被棄?何. ‧ 國. 學. 為還歸?這樣的叩問必定隨著詩人生命歷程的變動而有所轉變,其對於生命及自我該. ‧. 安頓於何方也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進行自我的拉扯與辯證。「棄逐/歸屬」兩大主題 的消長正起源於詩人「仕/隱」兩種道路的被決定與自主選擇之過程,宦遊移轉正是. y. Nat. er. io. sit. 詩人心靈的移轉,而詩人於現實浮沉,只能透過書寫安頓己身,欲了解詩人原先於仕 途上有何期許,又是怎麼產生「積極用世/歸隱故園」的辯證與思考,詩人又會如何. n. al. Ch. i Un. v. 回應這之下的「棄逐與歸屬」問題,就必須先梳理詩人的生命歷程。因此,本章將析. engchi. 論杜牧的生平背景,並特別關注詩人的宦遊生涯,挖掘解析,進而展開後續章節,進 一步的建構與理解詩人如何透過書寫完成自己的生命價值。. 第一節 一、. 少年得志與甘露事變. 世業儒學,家風不墜. 杜牧,字牧之,唐朝京兆萬年人。杜氏一門可追溯至西漢御史大夫杜周,杜周為 南陽杜衍人,為廷尉史,然論殺甚多,《漢書》稱其:「張湯、杜周並起文墨小吏,致 27.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3) 位三公,列於酷吏。」1杜周另有三子,其中兩子皆與父親一般殘忍酷暴,唯少子杜延 年「行寬厚云」:「延年為人安和,備於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駕,人給 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賞賜賂遺,訾數千萬。」2杜延年輔佐霍光與漢宣帝,都得到 兩位極大的信任,杜氏一門的興旺從此開始。杜周本居南陽,漢武帝時遷至茂陵,到 了杜延年又遷至杜陵。3杜陵位於今日西安市南郊,也就是唐諺「城南韋杜,去天尺 五」之地,杜甫也有詩〈贈韋七贊善〉言之:. 鄉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 爾家最近魁三象(注:斗魁下兩兩相比爲三台),. 政 治 大. 時論同歸尺五天(注:俚語云:「城南韋杜,去天尺五。」。4. 立. ‧ 國. 學. 杜陵是韋杜兩家百年望族所據之地,其地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杜家子孫自杜延年以. ‧. 降,於漢魏六朝時期,世代為官,代代業傳,其中尤以西晉杜預最為人知。 杜預博學多聞,官至鎮南大將軍、經州刺史,封為當陽侯。他深明興廢之道,注. y. Nat. io. sit. 重刑律、曆法等事,為人民造橋、上疏農要,時人稱之「杜武庫」,意即「言其無所不. n. al. er. 有也」5而杜預自己則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幾也。」6《晉書‧杜預傳》 述其:. Ch. engchi. i Un. v. 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輒居將率之列。結交接物,恭而有禮, 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於事而慎於言。既立功之後,從容無事,乃耽思經 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參考眾家譜第,謂之《釋例》。又作《盟會 圖》、《春秋長曆》,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又撰《女記贊》。7 1 2 3 4 5 6 7. ﹝漢﹞班固撰:《漢書‧杜周傳》(上海:中華書局,1962 年) ,卷 60,頁 2659-2661。 同上註。 同上註:「初,杜周武帝時徙茂陵,至延年徙杜陵云。」 ﹝清﹞彭定球等編: 〈贈韋七贊善〉 ,《全唐詩》,卷 233,頁 2578。 ﹝唐﹞房玄齡等撰: 《晉書‧杜預傳》 (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卷 34,頁 1025-1034。 同上註。 ﹝唐﹞房玄齡等撰: 《晉書‧杜預傳》 ,卷 34,頁 1031-1032。 28. DOI:10.6814/NCCU202001432.

(34) 身為一介儒士,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禮,卻憑藉足智多謀,於戰術用兵之事上建樹 豐富,因此能夠高居將帥之列。《晉書‧杜預傳》裡寫道,杜預為人謙和有禮,待人接 物敏事慎言,立功之餘,更是埋首經書典籍,替《左傳》作集解,成一家之學。他在 文治、武功上皆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此家風也影響了後代子孫。8自杜預下傳十三世, 有隴右節度使、太僕卿杜希望;至十四世則有三朝宰相杜佑,杜牧則為第十六世。 《新唐書‧杜佑傳》描寫杜希望是一重諾言之人,交遊廣闊,對用兵與邊防之事 有著極好的見識,屢戰吐蕃有成。9為人清廉,有人勸其結交宦官牛仙童,杜希望言: 「以貨籓身,吾不忍。」後以此見刺,被調離朝廷中央,然東窗事發,當時行賄的人 皆降罪,唯杜希望能夠清白不罪。除卻兵防之事,杜希望亦看重文學:「希望愛重文. 政 治 大. 學,門下所引如崔顥等皆名重當時。」可說是文武雙全。10. 立. 杜佑,字君卿,以父杜希望蔭補濟南參軍,初時經過潤洲,拜訪刺史韋元甫:「嘗. ‧ 國. 學. 過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禮。它日,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 ‧. 佑,佑為辨處契要無不盡。」11韋元甫對杜佑的評斷甚感驚奇,自此之後便很看重 他。後為官輾轉,於貞元十九年入朝為相,歷經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三朝。唐順. y. Nat. er. io. sit. 宗時王叔文欲拉攏杜佑,杜佑不應,事未成而敗。12到唐憲宗元和年時,拜司徒、封 歧國公,元和七年六月,以太保致仕,同年十一月卒,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謚曰安. al. n. 13. 簡。. Ch. engchi. i Un. v. 杜甫〈進雕賦表〉 :「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矣。」詳參﹝清﹞董誥等編: 《全唐 文》 (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卷 359,頁 3650。 9 《新唐書‧吐蕃上》 :「杜希望隴右節度留後,王昱劍南節度使,分道經略,碎赤嶺碑。希望發鄯州兵 奪虜河橋,並河築鹽泉城,號鎮西軍,破吐蕃兵三萬。」詳參﹝宋﹞歐陽修、宋祁撰: 《新唐書‧吐蕃 上》 ,卷 216,頁 6085-6086; 《新唐書‧杜佑傳》 :「於是置鎮西軍,希望引師部分塞下,吐蕃懼,遺書 求和。希望報曰: 『受和非臣下所得專。』虜悉眾爭檀泉,希望大小戰數十,俘其大酋,至莫門,焚積 蓄,卒城而還。」詳參﹝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杜佑傳》,卷 166,頁 5085-5090。 10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杜佑傳》 ,卷 166,頁 5085-5086。 11 同上註。 12 《新唐書‧杜佑傳》 :「於是王叔文為副,佑既以宰相不親事,叔文遂專權。後叔文以母喪還第,佑 有所按決,郎中陳諫請須叔文,佑曰:『使不可專耶?』乃出諫為河中少尹。叔文欲搖東宮,冀佑為 助,佑不應,乃謀逐之,未決而敗。」,卷 166,頁 5088。 13 《新唐書‧杜佑傳》 :「歲餘,乞致仕,不聽,詔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佑每進見,天子尊禮 之,官而不名。後數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許之。仍拜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俾朝朔望,遣中人 錫予備厚。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謚曰安簡。」同上註。 29 8. DOI:10.6814/NCCU2020014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一節中我們想觀察函數的圖形在 x

還有一些寫卷,我們只能確認其大概書寫區域,無法將其系於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如是菩薩觀察。是時於眾生類而起大慈。眾生之類長夜自處幽冥無智之所。由無有

本研究以大甲鎮瀾宮和三清總道院為對象,採用參與觀察法、歷史文獻分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術單位投入 3D 模型搜尋的研究,而且在網路 上也有好幾個系統提供人使用,例如台灣大學的 3D Model Retrie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