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假滿去官,轉投崔幕

第二章 杜牧宦遊之前後經歷

第二節 三守僻左,七換星霜

一、 假滿去官,轉投崔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綜上所論,從早期的慷慨激昂,中間歷經甘露事變之後,詩人的意氣轉為繫囚,

心境產生了第一次較為重大的轉折。此時詩人的仕途不算不順遂,雖遭小人霸占朝 廷,自我放逐於京外,但盼能歸返君旁的期許尚在,還未產生強烈歸隱的念頭。

第二節 三守僻左,七換星霜

一、 假滿去官,轉投崔幕

躊躇滿志卻事逢政變,使詩人自我放逐京官,移疾東都洛陽,本尚待機緣,然而 考驗接踵而至。開成二年,弟弟杜顗眼疾加重,後喪明,不能視物。杜牧焦心不已,

為其來回奔波,自己的仕途亦更浮沉難料。

杜顗的眼睛自小就不好:「幼病目,母禁其為學。」、「目視昏近,先夫人不令就 學」76然性聰慧,二十六歲一舉登第,有詩讚之:「賈馬死來生杜顗,中間寥落一千 年。」77此年喪目,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中有詳細記載:

至二年間,顗疾眼,暗無所睹,故殿中侍御史韋楚老曰:「同州有眼醫石公集,

劍南少尹姜沔喪明,親見石生針之,不一刻而愈,其神醫也。」某迎石生至 洛,告滿百日,與石生俱東下,見病弟于揚州禪智寺。石曰:「是狀也,腦積毒 熱,脂融流下,蓋塞瞳子,名曰內障。法以針旁入白睛穴上,斜撥去之,如蠟 塞管,蠟去管明,然今未可也。後一周歲,脂當老硬,如白玉色,始可攻之。

某世攻此疾,自祖及父,某所愈者,不下二百人,此不足憂。」其年秋末,某 載病弟與石生自揚州南渡,入宣州幕。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卷 16,頁 1009

76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唐故淮南支使試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杜君墓志銘〉,《杜牧集繫年校 注》,卷 9,頁 740。

77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自撰墓志銘〉,《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10,頁 8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這段經歷可說是大大改變了杜牧的宦途規劃與生涯。殿中侍御史韋楚老推薦他一位在 同州行醫的眼醫石公集,訪迎石公集的過程中,假滿百日,便去官專心陪伴杜顗。78 因杜顗在揚州,他為了就近照顧杜顗,尚需一份新的工作。他曾撰〈上宣州崔大夫 書〉,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實則暗含求職之意:

獨閣下不自矜高,不設壍壘,曲垂情意,以盡待士之禮。然知後進絜絜以節業 自持者,願受閣下廻首一顧,舒氣快意,自以滿足,此固然也,非敢茍佞其辭 以取媚也。……某也於流輩無所知識,承風望光,徒有輸心效節之志。今謹錄 雜詩一卷獻上,非敢用此求知,蓋欲導其志,無以為先也。往年應進士舉,曾 投獻筆語,亦蒙亟稱於時。今十五年矣,於頑懜中為之不已矣,於其事,能不 稍工,不敢再錄新述,恐煩尊重,無任惶懼。謹再拜。

〈上宣州崔大夫書〉,卷 13,頁 871-872

這封書信主要是讚美崔大夫崔鄲,崔鄲是崔偃的弟弟,當年杜牧應舉即受到他照顧。

是年秋末,應宣歙觀察使崔鄲之辟,為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俸。

開成三年,任宣州幕中。此次是杜牧第二次到宣州,第一次至宣州時是任沈傳師 的幕職,當年豪興體健,幾乎沒有頹喪之語,就連流連於歌酒舞宴都描寫的極為浪 漫,然而事過境遷,重為宣州幕佐,心境已大不如前。早期少年得志,又於恩師幕中 工作,理想與現實無比契合;後歷經甘露事變、杜顗喪目,現實苛刻的考驗接踵而 至,如今已是「少年垂白鬢」。79當年熱血的少年,詩作中是這樣展現自己的理想:

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脈。益鬱乍怡融,凝嚴忽頹坼。

梅纇暖眠酣,風緒和無力。鳧浴漲汪汪,雛嬌村羃羃。

78 唐會要:「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詳參﹝宋﹞王溥撰:《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卷 82。

79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張好好詩〉,《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1,頁 72-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落日美樓臺,輕煙飾阡陌。瀲綠古津遠,積潤苔基釋。

孰謂漢陵人,來作江汀客。載筆念無能,捧籌慚所畫。

任轡偶追閑,逢幽果遭適。僧語淡如雲,塵事繁堪織。

今古幾輩人,而我何能息。

〈偶遊石盎僧舍〉,卷 1,頁 118

詩中描述春光融融,使詩人鬱悶的心情煙消雲散,外面風光美景、春暖眠酣,詩人享 受著春日,任轡馳騁,無意間找到了幽靜的石盎寺,寺中僧人言「淡如雲」,需淡泊功 名、視利祿為浮雲,然而詩人不以為然,稱「塵事繁堪織」,「如雲/塵事」兩組符碼 並置,可見詩人心向何處,體現了詩人豪氣積極的表現,全無歸隱之志。

然而匆匆十年時間,詩人的心態急轉直下。二次至宣州時,少有歌舞聲色的作 品,反而將目光轉向宣州獨有的歷史明勝。宣州風景如畫,適合漫步閒遊,加以歷史 悠久,是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南朝詩人謝脁曾做過宣州太守,因而這裡又稱

「謝脁城」。杜牧工作之餘便是四處遊賞,「倚遍江南寺寺樓」80,寄情託寓於山水之 中。此時的心境已不復當年豪情,詩中多是滄桑與深沉,觀宣城遺跡,念今古旦夕。

詩人曾有詩作描述自己二次至宣州的心情變化:

東垠黑風駕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

大和六年亦如此,我時壯氣神洋洋。

東樓聳首看不足,恨無羽翼高飛翔。

盡召邑中豪健者,闊展朱盤開酒場。

奔觥槌鼓助聲勢,眼底不顧纖腰娘。

今年闒茸鬢已白,奇遊壯觀唯深藏。

景物不盡人自老,誰知前事堪悲傷。

80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念昔遊〉,《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2,頁 2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大雨行〉,卷 1,頁 148

開成三年,杜牧在開元寺遭逢大雨,大雨滂沱,好似海水上天。詩人回想起大和六 年,情狀亦是如此,唯一的不同在「景物不盡人自老」,想當年神氣洋洋,豪情壯志,

身體強健,恨不得入天與之爭強;如今體虛病弱,白鬢生焉,再不能置身壯闊之中,

兩相對照,前事的輕狂使現今更顯悲傷。

詩人的心境漸顯老態,蓋因歷經官場險惡,又為杜顗疲於奔命。他在〈題宣州開 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中寫道: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卷 3,頁 352

這首七律為杜牧佳作之一。繆鉞讚其:「杜牧的七律則善於用拗峭之筆,見俊爽之 致。」81此詩展現出詩人更高層次的深度。詩人早期多描寫志氣昂揚、建功立業,即 使是歌舞歡宴的作品,也是盡顯詩人豪情;如今作品更多今古並置,透過歷史遺跡帶 出詩人興發,以往的繁盛朝代興落有時,反而是人民百姓過著相同的日子。杜牧目光 不再只集中於繁華之地的朱翠環佩,不只是功成名就之後的華貴生活,有喧嘩便有安 寧,經歷了各式滄桑,反而能關注到更多元的面向,描寫景致多了沉靜的情緒,使人 悠然神往。此詩結尾言「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雨五湖東」,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滅 掉吳國之後,隱居江湖,不問朝事,後人認為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範,回應了首句

「六朝文物草連空」,表現了詩人對「功成身退」的景仰。然而,此番志向極少出現在

81 繆鉞:《繆鉞全集‧杜牧研究》,卷 5,頁 1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此詩作於離宣城時,詩中叩問「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外邊千山萬 雲、花繁錦簇,然而人們只注意到眼前的利益成就。詩人首聯言為官已十年,卻毫無 建樹,此事頗打擊杜牧的自信,蓋杜牧年少時可是意氣風發的宰相之孫,〈和州絕句〉

也有相似的詩句:「江湖罪度十年春,牛渚山邊六問津」。86但在經歷種種考驗之後,

詩人漸顯老態,體力的衰退加上精神上的壓力,使得杜牧再無法如從前般樂觀應對。

87最後一聯言「塵冠挂卻知閑事,終把蹉跎訪舊遊。」體現了詩人「掛冠」的念頭已 然產生,但此一念想會違背自己年少時的志願,衝擊詩人自己的人生志向,因此會有

「蹉跎」二字的矛盾心情,杜牧覺得自己應該要淡泊名利,卻又害怕最終一事無成,

「歸隱閒適/積極建樹」兩相拉扯成為爾後杜牧生命中最主要的兩種基調,若兩者能 夠達成和諧,完成「吏/隱」合一的生命基調,如前詳述過的范蠡般功成身退,便是 詩人最渴望的理想完成。88

開成四年年中,杜牧至京城供職,此時離他上次於長安任職已有四年之久,此時 心態已有重大轉折:

水疊鳴珂樹如帳,長楊春殿九門珂。

我來惆悵不自決,欲去欲住終如何?

〈除官赴闕商山道中絕句〉,卷 4,頁 491

越接近京城,詩人心中的矛盾愈加明顯。「水疊鳴珂樹如帳/長楊春殿九門珂」並置,

也就是「歸隱/入仕」的選擇拉扯,兩者成為詩人各自難以割捨的歸屬。自己終將歸 屬於何者,即為此詩的重點問題,詩人於此作結「惆悵不自決」,其實也應證了詩人整 個宦遊與生命的過程中的掙扎與辯證,亦是本論文欲探討的兩種面向之展現,「外/

86﹝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和州絕句〉,《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4,頁 534。

87 顏崑陽:「總結這五年的時間,杜牧個人的生活,可說是非常奔波勞苦。……他從洛陽往同州求醫,

回洛陽後,立即又奔揚州探望杜顗,隨又偕杜顗及醫生入宣州幕。居約一年,攜弟以往潯陽依隨堂兄杜 慥,再取道江漢回京就職。未及二年,又告假往潯陽探望弟顗,不久,陪顗移居蘄州,才又回到京詩 來。五年輾轉六地,舟車勞頓,席不暇暖,他的憂苦是可以想見的。」詳參氏著:《杜牧》,頁 65。

88 詳參文家均:《失意背景下的仕、隱抉擇與心態轉換──以杜牧詩作為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內」的不和諧引發詩人的焦憂與痛苦,而詩人理想中的歸屬又可隨著仕宦過程分為

「入世/出世」二者。杜牧浮沉的宦途導致其無法完成理想,尤其是追求建功沙場、

在軍事政策上有所建樹。他對於兵防議題的高度重視,影響其對欲建功的方向,然而 此理想於現實當中的不可得,連帶使得他也對整個仕途採取悲觀的態度。此種「外/

在軍事政策上有所建樹。他對於兵防議題的高度重視,影響其對欲建功的方向,然而 此理想於現實當中的不可得,連帶使得他也對整個仕途採取悲觀的態度。此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