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概況

一、 專書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纂的《劍橋中國文學史》則是將視角轉向杜牧對於自己文章擷取的自主意識,他們提 到杜牧可能是「開啟了九世紀後期一個把直言不諱表達意見的作品編集在一起的小傳 統」、「杜牧後來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浪子名聲,因此對自己的詩集進行相當激進的刪 削」、「杜牧的極端刪削可能引發了宋代對他詩集所作的各種補編」,兩位學者關注的面 向與前面學者完全不同,他們對杜牧的好奇從詩文藝術或思想上轉向他作為「詩人」

的「作品選擇」,並且提出這樣「自我建構」到後面可能造成了宋代文人對他的各種補 充編輯,這也是前面在研究範圍所提到的,許多杜牧選集裡面充斥了許多不可靠的詩 文。22

宇文所安於另一本著作:《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特地花了一 章節論述杜牧,他從「個性詩學」切入,認為杜牧在詩文中角色能夠切換自如,呈現 出其「複雜性」的一面。杜牧可以在詩中展露浪蕩不羈的形象,為人所詬病;卻也可 以在書寫詠史懷古時展現他憂國憂民與希冀為蒼生付出的壯闊氣象,這也證實了杜牧 所具有的多重面向。另外,宇文所安特別闢出一小節談論杜牧的「田園詩」,他認為

「所有唐代詩人都曾經有過田園詩的時刻,但是比起任何重要詩人,杜牧更是一位田 園詩人,而田園詩代表的是理想中的世界」,此段論述啟發人們對於杜牧詩文除了詠 史、豔情的另外一種視界。23

由上述可見,文學史從早期對於晚唐的不重視,到學者逐漸關心杜牧於詩歌史上 重要的面向,以及後續學者接替觀察作為詩人杜牧的多重面向,注意詩人的複雜性,

於此,杜牧的研究逐漸興盛,以下就以杜牧為題為名的研究分論之。

一、 專書

1. 繆鉞《杜牧傳》、《杜牧年譜》(現收錄於《繆鉞全集》)

22 孫康宜、宇文所安:《劍橋中國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6 年),頁 360-361。

23 宇文所安:《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北京:三聯書店,2014 年),頁 251-3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現存關於杜牧生平研究的書籍,以繆鉞的《杜牧傳》與《杜牧年譜》為杜牧研 究的開端,而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繆鉞全集‧第五卷》,將繆鉞所撰寫三本專 書(《杜牧詩選》、《杜牧傳》、《杜牧年譜》)以及七篇文章(〈杜牧詩簡論〉、〈談杜 牧〈九日齊山登高〉詩〉、〈重印馮梧集《樊川詩集注》前言〉、〈關於杜牧〈清明〉

詩的兩個問題〉、〈杜牧評傳〉、〈略談杜牧詠史詩〉、〈杜牧卒年再考辨──與羅時進 同志書〉)合成《繆鉞全集‧杜牧研究》一書,盡現繆氏對杜牧研究之精華。繆氏 於《杜牧傳》中考證詳實,於《杜牧年譜》中載入杜牧家族中的幾個重要成員,使 讀者可以馬上領略家族成員對於杜牧在仕途中的影響,是研究杜牧必不可少的基礎 資料。24

2. 謝錦桂毓《杜牧研究》

此書涉及面向較廣泛,共分為七個章節:時代背景、家世因素、人生歷程、精 神內涵、杜牧的文學、文學史論述。謝氏從背景開始,從初唐追溯,逐漸點出晚唐 時代問題所在;後論述「家」對於杜牧之影響;詩人經歷章節則點出杜牧身上兩種 矛盾的性格;精神內涵則可見詩人思想所在;文學與文學史論述杜牧的文學觀點以 及後人如何透過文學史觀看這位晚唐大家。此書提出關於詩人雙重面向的性格展 現,開啟對杜牧研究的另一種思維。25

3. 顏崑陽《杜牧》

從謝錦桂毓開始,學界逐漸注意到杜牧身上的兩種性格。顏崑陽提出:

「這份後天培植的理性,與他天生唯情化的性格完全不相調和。在理性與感性無法 融合之下,便形成雙重的展現。」本書共分八章,從章節名稱即可得知顏崑陽已能

24 繆鉞:《繆鉞全集》。

25 謝錦桂毓:《杜牧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 年),頁 32-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深刻關注杜牧矛盾心態的產生原因,並以此來解析為何文學史上有兩種看法:一為 讚許其詠史懷古之作,一為詬病其艷情之詩文。並透過分析杜牧環境與性格的方 式,來析論文學史上對杜牧錯誤的想像。26

4. 吳在慶《杜牧論稿》

在繆鉞先生的《杜牧傳》、《杜牧年譜》之外,更加詳實的考證關於生平、辨 偽、繫年等等議題,加以整理與釐清。27

5.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

此書就杜牧詩文人名、交游有所考證,並且於詩文編年與真偽考辨上提出更完 整的說法。附錄亦附上關於《杜牧年譜》之商榷以極度木紋及詩集的校對補注。28

6. 葛兆光、戴燕《晚唐風韻》

此書由葛兆光、戴燕共同撰寫,聚焦在杜牧與李商隱兩位小李杜身上。關於杜 牧的部分,他們認為家世傳統乃是影響杜牧生涯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其文自提:

「於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29,此書 特別注意到杜牧於兵策上的成就;除此之外,亦有放蕩形骸、懶散頹唐的一面,構 成了他完整的心靈。此書以單篇的方式呈現,一首詩成一單篇,討論每首詩作的特 色與賞析。30

26 顏崑陽:《杜牧》。

27 吳在慶:《杜牧論稿》(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年)

28 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年)。

29 ﹝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上李中丞書〉,《杜牧集繫年校注》,卷 12,頁 860-861。

30 葛兆光、戴燕:《晚唐風韻》(臺北:漢欣文化公司,199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