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與非使用者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與非使用者研究"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圖書資訊學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柯 皓 仁 博士.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與非使用者研究 A Study on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as Third Place and Its Non-users. 研究生:許瓊惠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一月.

(2)

(3) 摘要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發展事業受到中央及各縣市政府之重視,不論在空間、 服務內容上,均展現出與過去傳統公共圖書館不同之樣態,國立公共資訊圖書 館(以下簡稱國資圖)除總館成立之初,吸引大量人潮參觀外,辦證人數、借閱 人次及借閱冊數逐年有趨緩之勢,本研究旨在了解國資圖的使用者使用目的與 方式、對於使用者生活之成效、作為第三場域之影響,並進一步探究民眾不使 用國資圖的原因。. 研究發現,國資圖的使用者以臺中市地區的民眾為主,女性多於男性,單 身、學生占多數,年齡介於 19 至 34 歲為主要使用族群,使用方式仍以傳統圖 書館借閱圖書為主要目的。以參觀為目的的民眾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使用者 為常到館利用之高度使用者,而大部分民眾並不會太長時間停留在國資圖館 內。大部分的使用者認為國資圖在提供各項知識、技能的學習活動;完成學校 作業、工作或專業需求目標;提供健康、醫療資訊以及提供良好豐富的文學小 說類圖書及影片對其幫助最大。. 國資圖符合平等主義、方便可及的、樸實的、愉快的氣氛以及家之外的家 等 5 個第三場域特徵,其與國資圖之成效評估具有相關緊密的關連性。另外, 國資圖的非使用者不使用國資圖的原因多為個人因素。最後,依本研究結果提 出建議提供國資圖規劃服務之參考。. 關鍵詞:第三場域;成效評估;非使用者;公共圖書館;使用頻率. I.

(4) II.

(5) Abstract The centraland local government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spaces and services of library have transformed in an innovative w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LPI, it appeals a crowd of people. However, the number of users, registered readers, the number of loans and borrowings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by ye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users of NLPI,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goals and the ways of library usage, the effect to user’s life, the impact of NLPI as a third place and the reason why users do not use NLPI. This study found out that users of NLPI are mainly residents of Taichung city district. Female surpass male. The majority of users are single and students, and the age of main users range from 19 to 34. The way of usage is mainly still checking in/out books. The number of travel-oriented users is going down,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heavy users frequently coming to library. Besides, most people do not stay for a long time in NLPI. Most users consider that knowledge and skill learning activities, support for accomplishing homework and project, offering healthy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providing fictions and movies benefits them most. NLPI conform to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place including “the third place as leveler”, “accessibility and accommodation”, “low profile”, “the mood is playful” and “a home away from home”. NLPI as a third place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NLPI. Besides, the primary reason why non-users do not use NLPI is personal reasons. At last, the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planning of NLPI servic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Key word:. public library, third plac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non-user, , usage. frequency. III.

(6) IV.

(7)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的成效評估 ........................................................................ 9 第二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 12 第三節 使用者及非使用者對於圖書館需求研究 ..........................................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26 第三節 研究問卷內容與操作型定義 .............................................................. 30 第四節 問卷發展 .............................................................................................. 38.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問卷分析 .............................................................................................. 41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 43 第三節 國資圖總館成效分析 .......................................................................... 55 第四節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民眾的影響 .................................................. 61 第五節 非使用者對國資圖的看法和經驗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81. V.

(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84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 86. 參考文獻...................................................................................................87 附錄一 專家效度評定問卷 ....................................................................93 附錄二 學者專家審查意見彙整表 ......................................................103 附錄三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作為場所與非使用者研究問卷 ..........117. VI.

(9) 表次 表 1-1. 政府補助公共圖書館提升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相關計畫........ 3. 表 1-2.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 100 年至 104 年服務績效................ 4. 表 2-1. 公共圖書館與第三場域研究一覽表.......................................... 15. 表 2-2. 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特性.............................................................. 20. 表 3-1. 專家學者背景.............................................................................. 38. 表 3-2. 前測問卷信度分析...................................................................... 39. 表 4-1. 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表.............................................................. 41. 表 4-2. 研究問卷各變項之信度.............................................................. 42. 表 4-3. 性別統計分析.............................................................................. 43. 表 4-4. 受訪者之年齡統計分析.............................................................. 44. 表 4-5. 受訪者之教育程度統計分析...................................................... 44. 表 4-6. 受訪者之職業別統計分析.......................................................... 45. 表 4-7. 受訪者之家庭狀況統計分析...................................................... 46. 表 4-8. 受訪者居住地區統計分析.......................................................... 46. 表 4-9. 國資圖總館使用頻率情形統計表.............................................. 47. 表 4-10. 國資圖到訪者到館方式統計表 ................................................ 48. 表 4-11. 民眾到國資圖的交通時間統計表 ............................................ 48. 表 4-12. 民眾到館日統計表 .................................................................... 49. 表 4-13. 民眾周六日到館時間統計表 .................................................... 49. 表 4-14. 民眾平日到館時間統計表 ........................................................ 49. 表 4-15. 民眾使用國資圖總館停留時間統計表 .................................... 50. 表 4-16. 民眾到館同行情形統計表 ........................................................ 51. 表 4-17. 民眾使用圖書館同行夥伴統計表 ............................................ 51. 表 4-18. 民眾使用國資圖總館之目的統計表 ........................................ 52. I.

(10) 表 4-19. 民眾使用國資圖空間統計表 .................................................... 53. 表 4-20. 國資圖服務對民眾生活幫助五等第統計表 ............................ 55. 表 4-21. 民眾在生活上獲得助益之量表統計表 .................................... 57. 表 4-22. KMO 及 Barlett 球形檢定 .......................................................... 58. 表 4-23. 國資圖成效評估因素分析樣式距陣 ........................................ 59. 表 4-24. 年齡與成效之差異統計 ............................................................ 60. 表 4-25. 教育程度與成效之差異統計 .................................................... 61. 表 4-26.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各層面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 62. 表 4-27.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五等第統計表 ........................................ 64. 表 4-28. 第三場域比較分析表 ................................................................ 68. 表 4-29. 不同年齡與第三場域之差異分析統計 .................................... 69. 表 4-30. 非使用者到訪國資圖統計分析 ................................................ 71. 表 4-31. 性別統計分析 ............................................................................ 71. 表 4-32. 受訪者之年齡統計分析 ............................................................ 72. 表 4-33. 受訪者之教育程度統計分析 .................................................... 72. 表 4-34. 受訪者之職業別統計分析 ........................................................ 73. 表 4-35. 受訪者之家庭狀況統計分析 .................................................... 74. 表 4-36. 受訪者居住地區統計分析 ........................................................ 74. 表 4-37. 非使用者性別差異分析表 ........................................................ 75. 表 4-38. 非使用者年齡差異分析表 ........................................................ 76. 表 4-39. 非使用者教育程度差異分析表 ................................................ 77. 表 4-40. 非使用者五等第統計表 ............................................................ 78. 表 4-41. 非使用者各構面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 80. II.

(11) 圖次 圖 2-1. 圖書館服務系統觀念模式.......................................................... 10. 圖 2-2. 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之影響因素.......................................... 11. 圖 3-1. 研究流程圖.................................................................................. 24. 圖 3-2. 研究架構圖.................................................................................. 26. 圖 4-1. 圖書館使用頻率、成效評估及第三場域間之相關程度.......... 70. III.

(12)

(13) 第一章 緒論 圖書館在民眾的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隨著時代的變遷,讀者的喜好不斷轉變, 閱讀工具推陳出新,圖書館也正展開了一連串的轉型,不論是深入社區的鄉鎮圖書館、多元 化的類博物館,還是誠品化的書店式圖書館,在在都表現出圖書館的多樣貌。從國家圖書館 (2015)所發布的臺灣 104 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發現,教育部投入大量經費協助各地圖書館改 造館舍空間、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及各縣市總館於近年來陸續啟用,皆能大幅提高民眾走進 圖書館閱讀意願,公共圖書館仍然扮演著知識傳播以及終身學習的最佳場所。 本研究擬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為研究場域,檢視公共圖書館所提供 的服務及定位,藉此了解國資圖作為場所對使用者之成效,並探討圖書館使用者及非使用者 對於圖書館之認知與想法,進而提供未來服務之調整建議。.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簡述目前國內各級公共圖書館發展現況,並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教育部於民國 100 年 7 月 7 日核定「圖書館事 業發展策略與方案研訂計畫」,邀請各級圖書館代表及學者專家參與討論,最後達成臺灣圖 書館界對未來圖書館事業黃金十年發展的共識。在圖書館環境與設備改善部分,教育部自民 國 98 年開始委請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辦理補助各級公共圖書館環境與設備改善計畫,總計投 入經費 22 億 8,568 萬元,補助 942 間公共圖書館(表 1-1),鄉鎮圖書館的環境及設備獲得大幅 改善,公共圖書館豐碩的改造成果,有效引發地方政府及民間對於閱讀建設的後續投注(國資 圖年報,2015)。此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遷建計畫於 101 年完成總館新建開館、高雄市立 圖書館總館於 103 年完工啟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於 104 年完工啟用、臺南市政府已編列 18.33 億與建總館,預計於 106 年動工、臺中市政府亦已著手臺中城市文化館,結合圖書館及 美術館,預計在 109 年正式啟用,從各直轄市政府、中央政府的投入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 儼然成為執政的指標項目之一,也表現出其高度被重視程度。此外依據國資圖「公共圖書館. 1.

(14) 統計系統」,近 10 年來(94 年至 104 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圖書採購總經費,成長率達 85.6%, 館藏總量成長率達 70%,借閱量則成長了 99.3%(書香遠傳,2016),公共圖書館在政府資金挹 注下,也確實逐漸成長中。 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itutions,簡稱 IFLA)的《公共圖書館宣言》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知識門戶,提供個人及社團終身學習、 獨立判斷、文化發展的環境(IFLA, 1994)。在服務及空間規劃上,公共圖書館提供了各種不同 於以往的空間,做更多元化的利用,例如休憩小站、討論小間、青少年自造空間、誠品化書 架、多媒體與展示空間的設置,打破了過去民眾對於圖書館應該是個安靜、不可飲食、除了 閱讀外不可做其他事情的刻板印象。因此,民眾開始造訪各個造形新穎、環境優美舒適的圖 書館。從公共圖書館閱讀環與設備升級計畫成效評估及讀者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結果顯示, 獲補助改善空間後之公共圖書館,業務統計皆呈現正成長,讀者使用滿意度、每月到館頻率 與停留時間均增加(國資圖,2011),由館方的觀察與讀者的回饋中可以發現,圖書館在配合 空間改善,圖書館服務型態也隨之調整優化,具地方特色的圖書館增加,公共圖書館亦開始 發展多元服務功能。圖書館的功能不再僅限於傳統的借還書服務,更提供了貼近人心的各項 服務,例如托老服務、暑假作業補給站、夜宿圖書館等。休士頓公共圖書館提供社區學童作 業協助、館員線上直播諮詢以及行動電腦教室等服務,該圖書館認為服務所有年齡、種族及 提供社區的教育、休閒、文化平台,是圖書館存在的目的(Huston Public Library, 2015)。」我 國旅美圖書館學家李華偉曾說:「在一個民主、自由、開放及重視基本人權的社會,圖書館 在其組織、收藏、管理、流通、服務各方面,應具備崇尚民主、發展民智、服務社會和保持 公正的精神」(何光國,2001),讓每個獨立的個體能參與社會,成為社區一分子,正因為未 來圖書館的功能一定不只有保存書籍,所以它會有千千萬種面貌。. 2.

(15) 表1-1 政府補助公共圖書館提升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相關計畫 補助 經費. 年度. 計畫名稱. 補助項目. 92-93. 公共圖書館空間 及營運改善計畫. 圖書館修繕、空間設 11.5 億 計及設備充實. 98-101. 公共圖書館閱讀 環境與設備升級 實施計畫. 環境案 158 館 建物基礎維護、改善 圖書館服務動線、營 7.32 億 設備案 300 館 造閱讀氛圍 閱讀環境改善. 102-105. 公共圖書館閱讀 環境與設備升級 實施計畫. 102-105. 公共圖書館書香 卓越典範補助專 案計畫. 301 館. 環境案 78 館 3.23 億. 設備案 92 館. 8,068 萬. 典範案 13 館. 22 億 8,568 萬. 942 館. 閱讀設備升級. 書香卓越典範圖書 館. 總計. 執行成果. 資料來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016)。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暨書香卓 越典範計畫。. 二、. 研究動機.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設施中相當民主,且常有民眾參與的社會空間,近年來,國內公共圖 書館的經營服務內容不斷翻轉,然而,當民眾對於新建公共圖書館的好奇與熱潮逐漸褪去時, 入館人數和借閱人次、冊數以及辦證人數逐漸回歸正常數值,如何吸引並引導民眾繼續使用 公共圖書館,成了各個圖書館必須面臨的各種困難與挑戰。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開館 後之業務統計資料(表 1-2)可以看出,除總館成立之初吸引大量人潮外,近年來不論是辦證人 數、入館人次、借閱人次以及借閱冊數,逐年有趨緩之勢。國資圖為持續推動閱讀,在 105 年開始實施各項推廣活動並調整各空間之使用及氛圍,在空間規劃上,增加大量閱讀角落, 善用民間資源合作,以企業認養方式,改善閱覽空間及氛圍;在推廣活動方面,則辦理青少 年創作主題課程-圖書館就是我的工作室、桌遊夏令營等,吸引青少年在課業之餘,在圖書館. 3.

(16) 除了進行自修閱讀之外,能多佇足並利用公共圖書館。此外,國資圖增設年度新書、熱門書、 罕借書區、閱讀袋著走、樂齡福袋等,藉由各種書籍推薦,期望讓每本書都有其讀者,每位 讀者也都能找到想要借閱的書籍。另外,民眾到圖書館可以休息、玩桌遊、學習動漫、縮時 攝影及 3D 立體錯視圖等創作活動,這些推廣活動與閱讀角的設置,促使國資圖在 105 年度 入館人數及實體書借閱冊數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因此,公共圖書館在新建或是改建裝修之 後,並不是因此而結束,而是必須關照讀者的需求,採取行動,以維持並進而提昇讀者使用 率。 表1-2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 100 年至 104 年服務績效 項目 每月實體入館人次.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105 年. 156,600. 142,827. 136,254. 138,875. 2,179. 1,829. 1,940. 1,803. 每月借閱冊數(紙本書). 118,997. 111,680. 120,557. 127,380. 每月借閱人次(紙本書). 25,046. 25,022. 24,989. 24,519. 每月新辦證人數. 註 1:總館自 101 年 6 月正式營運,105 年統計 1 至 8 月份平均數。 資料來源:國資圖 102 年至 105 年業務統計資料。本研究整理。 探究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目前面臨之困境與競爭,主要原因在於預算不足,加上民眾閱讀 習慣改變,造成營運面臨困難。依據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教育部公報,2002),公共 圖書館之經費除依圖書館法第 9 條第 2 項規定辦理外,圖書資料購置費不得低於該館全年預 算經常支出總額百分之十五。實際上,從國資圖 104 年度預算編列情形來看,經常性支出(不 含人事費用)為 6,794 萬 6,000 元整,全年購書資料決算為 754 萬 8,472 元整,圖書資料購置費 明顯不足。事實上,公共圖書館預算不足在全球並不少見,許多國家公共圖書館因經濟衰退 而刪減預算,以英國為例,2016 年英國國會圖書館研究報告中,指出該國下議院質詢英國文 化媒體暨體育部有關公共圖書館關閉之情形,估計在 2010 至 2016 年期間,將近 110 個公共 圖書館關閉,同時也有 77 個新的公共圖書館開館,包含新開或改建 (John & Noel,2016),顯 示英國公共圖書館面臨各項挑戰時,同時也在力求轉變。據林雯瑤(2011)引述 My Library By 4.

(17) Right 的數據,2009/10 年度至 2013/4 年度,政府投放於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削減近 3 成。公共 圖書館在書價飛漲,加上民眾對於圖書館的使用習慣改變,在資源上與公共圖書館產生競爭 之競爭者越來越多,如其他類型圖書館、書店、網際網路或網路代理商等,公共圖書館不再 是充實知識的唯一場域。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了解”圖書館在使用者的生活”是扮演什麼 樣的角色,能提供什麼資源與服務,以為社區帶來正面效益,展現圖書館價值。公共圖書館 必須重新檢視公共圖書館存在價值及意義,調整服務面向及內容,以因應在整體社會環境的 改變下,公共圖書館面臨成本效益、數位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社會形成的多種挑戰,適度調整 最適合的服務與策略來吸引讀者,保障弱勢貧困者獲得資訊和自學的權利,因為公共圖書館 對於民眾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場域。 基於前述研究背景和動機,本研究旨在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為研究 對象,探討公共圖書館在民眾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了解國資圖非使用者不利用國 資圖的原因,以提供更符合民眾期待的服務。.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節敘述本研究四項研究目的與對應之研究問題。.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蒐集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服務和資源的使用情形及民眾對於圖書館的認知 之項目資料,藉以瞭解公共圖書館服務和資源的使用情形,並分析其服務及資源對於使用者 日常生活的助益,以及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使用者之影響、非使用者不使用國資圖的原因, 最後以本研究結果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未來營運之建議。準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主要 探討下述四項: (一) 了解使用者使用國資圖的目的與方式。 (二) 了解國資圖對於使用者生活之助益。 (三) 了解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使用者之影響 (四) 探究民眾不利用國資圖之原因。. 二、. 研究問題 5.

(18)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問題有下列幾點: (一) 使用者使用國資圖的目的與方式為何? 1.. 國資圖的主要服務對象及其特徵為何?. 2.. 使用者使用國資圖的目的為何?. 3.. 使用者使用國資圖的方式為何?. (二) 國資圖對於使用者生活的助益為何? 1.. 國資圖在教育及學習方面對使用者所獲得之助益為何?. 2.. 國資圖在工作方面對使用者所獲得之助益為何?. 3.. 國資圖在日常活動方面對使用者所獲得之助益為何?. 4.. 國資圖在休閒方面對使用者所獲得之助益為何?. (三)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使用者之成效為何? 1.. 國資圖具備第三場域的哪些特徵?. 2..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與成效評估之相關性為何?. (四) 民眾不使用國資圖的原因為何?. 三、.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範圍,研究限制包含時間及樣本限制以及語言限 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 區域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位於中部地區的國立級公共圖書館, 因此研究結果為中部地區讀者使用公共圖書館之現象。本研究結果僅能推論於條件相當 之區域範圍,無法推論至其他區域讀者利用公共圖書館及鄉鎮圖書館。. 6.

(19) (二) 時間及樣本限制 本研究之資料採問卷調查法,為避免研究範圍過於擴大失焦,本研究調查對象 主要為實際到訪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民眾,以及類似場域-博物館(科博館、美術 館)及咖啡館的使用者,不包含網路問卷。問卷發放期間為 105 年 12 月。研究者於 各場域開館或開店時間至現場發放問卷,本研究考量因 12 歲以下受試者較難清楚表 達其內心真正感受及想法,且在本研究問卷第三部分國資圖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問卷 選項多為不適用,故排除此一變項,以邀請到訪各場所且年齡在 13 歲以上之中部地 區(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民眾填答,期間已填答問卷者不再重複填答。 (三) 語言限制 本研究之文獻來源僅有中英文文獻,不含其他語言之文獻。.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為利研究之進行及敘述內容更加清晰明瞭,茲將研究中重要名詞加以定義如下:. 一、. 公共圖書館. 依據我國 2015 年修訂之《圖書館法》:圖書館依其設立機關(構)、服務對象及設立宗 旨,分為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五種。其 中,公共圖書館是由各級主管機關、鄉(鎮、市)公所、個人、法人或團體所設立,各層級的 公共圖書館皆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提供圖書資訊服務,推廣社會教育及辦理文化 活動為服務宗旨。公共圖書館是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其他社區機構等機制建立、支持及 資助的機構。提供近用知識、資訊及創作的資源及服務,不受種族、國籍、年齡、性別、宗 教信仰、語言、身心障礙、經濟及就業狀況與教育程度的限制,社區成員都享有相同的資源 及服務(毛慶禎,2003) 。全國公立公共圖書館依其隸屬層級,分為國立公共圖書館、直轄市 立公共圖書館、縣(市)立圖書館及鄉(鎮、市、區)圖書館等四個層級(黃雯玲,2011)。而公共 圖書館之功能則包含教育、資訊、文化、休閒四大項(林雯瑤,2011)。本研究所指之公共圖 書館除特別說明者外,泛指各層級之公共圖書館。 7.

(20) 二、. 第三場域. 第三場域(the third place)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學者 Oldenburg 在其著作 The great good place: Cafes, coffee shops, bookstores, bars, hair salon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community.所提出,他認為第一場域是指滿足生活起居的家居生活,第二場域是指工作場所, 而第三場域則是指工作和家以外的非正式公共生活空間,因此,第三場域泛指提供人們在家 和工作場所之外的各種地方,舉辦經常性、自願性、非正式聚會之公共場所(Oldenburg,1989)。. 三、. 圖書館使用頻率. 圖書館使用者大多依使用圖書館次數頻率而將其服務對象區分為:圖書館使用者、非使 用者及潛在讀者,圖書館使用者原稱圖書館讀者(Library Reader),近年來由於圖書館的館藏 資料類型擴及各種媒體,使用者利用館藏之方式不限於閱讀圖書而已,因此稱之為圖書館使 用者較符合實際情況(陳仲彥,1995)。圖書館使用者依其利用程度分成二類:高度使用者及 中度使用者。前者指一年中使用圖書館的次數達 12 次以上者,後者指每年 1 到 11 次者(吳明 德譯,1980) 。. 四、. 圖書館非使用者(Library Non User). 公共圖書館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二群,不過非使用者的定義,則因不 同研究而異,主要區分類型有: 大部分的非使用者研究都以定義過去一年內未曾使用公共圖書館者為非使用者,然而, 並非所有的研究都以一年為限,施孟雅(1992)引述 Knight 與 Nourse 於 1969 年的研究,將非 使用者設定為過去 3 個月內未曾使用圖書館。曾淑賢(1990)在其研究中定義為過去一年內未 曾使用為非使用者,Ballard(1986)則以過去 2 年內未曾使用公共圖書館為非使用者。因此,使 用者與非使用者之區分並非全以一年未使用為基準,而是視個別研究性質而定。 綜上,本研究操作型定義如下:以一年內未曾使用或到訪國資圖的民眾為非使用者,一 年內使用或到訪 1 次至 3 次的民眾為低度使用者,一年內使用或到訪 4 次至 11 次的民眾為中 度使用者,而一年內使用 12 次以上的民眾,則定義為高度使用者。.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針對使用國資圖及類似場域之民眾於進行調查,探討公共圖書館服務及空間 對於使用者生活的影響,及作為第三場域對使用者之影響,而後再分析民眾不利用國資圖之 原因,因此,本章文獻探討共分成三部分,逐一分析相關文獻。第一節說明公共圖書館的成 效評估之相關研究,第二節說明有關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之相關文獻,第三節探討使用 者與非使用者對於圖書館需求之相關文獻。.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的成效評估. 圖書館業務與服務績效評估,有助於長期經營目標之擬定與執行,並妥善分配與運用人 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對圖書館之經營管理以及預算與人員之爭取與通過,皆有助益(盧秀菊, 2005)。1980 年代,績效評估一詞,因獲美國政府及公共事務機構之採行而通行 (Cronin, 1985) 。但因美國幅員廣大,為達到一致之服務水準,自 1993 年以後,美國圖書館學會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先後多次頒布公共圖書館的經營標準,最早的是 1933 年 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ies),作為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的依據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ies,1933)。其後,由於社會變遷,美國圖書館學會不再修訂 1966 年 的標準,開始商議制定《公共圖書館規劃程序》以協助各公共圖書館從各種問卷調查中分析 其所服務的社區需要,從而認定其圖書館的角色,擬定其任務宣言,並進而擬訂出短期、中 期或長期的目的及目標(Palmour, Bellassai, DeWath, 1980)。同時於 1982 年頒布《公共圖書館 服務成效評估》(Output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ies),以圖書館輸出成果或服務績效作為評量 標準(Van House, 1987)。前述二份手冊代表了以使用者導向的圖書館服務,將過去重視輸入 圖書館各項資源的概念,轉向輸出、效率、效能、績效與影響等觀念。 公共圖書館從 1950 及 1960 年代,偏向以圖書館的輸入資源,如館藏、人員、設備等量 化的評估(盧秀菊,2005)。圖書館界自 1970 年代引進管理學的系統觀念來說明圖書館成效, 1980 年 Du Mout 將圖書館成效提出系統模型,將圖書館分為輸入、加值過程以及產出三個部 分,以輸入資源經由作業程序轉化成以服務成效為評估重心。1990 年代,則強調服務品質, 以使用者之需求為依歸的圖書館評鑑,圖書館學日漸重視讀者需求及經營績效。張保隆、謝. 9.

(22) 寶煖於 1995 年亦提出圖書館服務系統觀念模式(圖 2-1)從投入資源到準備產品和服務的過 程,進而產出使用產品和服務,最後再評估使用者影響。前項投入的資源包括預算、人力、 館藏和設備等,經過轉換程如規劃組織、任用、指導、技術以及政策等,轉換圖書館輸出之 各項服務,例如讀者借閱、參訪、下載資料及各類活動,然後讀者再針對整個投入產出進行 回饋。而公共圖書館可能對民眾的知識、資訊素養、公民參與、終身學習等方面有所影響, 舉例來說,讀者在參觀使用過單個或數個圖書館後,對於查找相關資料、解決具體問題、節 省勞工時間以及學習搜索技能的改變程度,或者是圖書館改進顧客的資訊素養、學業成功、 對事物的行為、態度和動機的改變(Huysmans & Osmes, 2012; Bertot & McClure, 2003)。以系 統理論來看圖書館成效評估,圖書館投入資源,經過加值過程,進而產出有效的服務及資源, 以滿足使用者需求,而這也是美國學院與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ACRL)所採用的評量方式(江淑芬,1990)。. 圖2-1 圖書館服務系統觀念模式 資料來源:張保隆、謝寶煖(1995)。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圖書館學刊(10),85-114。 2012 年 Vakkari 和 Serola 二位學者針對芬蘭民眾進行抽樣調查,以了解公共圖書館對民 眾在生活中的影響,在其研究整理中發現,民眾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因素分為教育、工作、 日常活動及休閒四個面向(圖 2-2),並且將之再細分為 22 種情形,其中閱讀小說類書籍、閱 讀非小說類書籍、閒暇時自我學習、旅遊資訊及文化活動參與影響最大,對於工作求職資訊、 社會議題、消費者權益、戶外運動、育兒及學校教育資訊相對而言影響較小。2016 年,Vakkari、 Aabø、Audunson、Huysmans、Kwon、Oomes、Sin 等五人針對挪威、荷蘭、芬蘭、美國以及 南韓五個不同的國家,發表了抽樣調查結果,在其論文中,將原先 Vakkari 和 Serola2012 年 研究的 22 個影響因素,修正為 19 個,原 22 個因素中的「與工作相關學習」併入「工作技能 10.

(23) 培養」、「閱讀小說類書籍」與「閱讀非小說類書籍」合併為「閱讀小說與非小說」、「戶 外活動」與「大自然興趣」合併為「戶外活動」,調整後之因素更為精簡。該研究結果顯示, 這五個國家對民眾生活影響最大的因素均為閱讀小說與非小說,而各國民眾或因個人年齡、 教育程度或國情而使受益層面不同,但對於社會及文化價值則不會有太大差異。. 影響因素. 教育 1. 2. 3. 4.. 工作. 學習機會 正規學習 工作相關 學習 閒暇時自 我學習. 1. 2. 3.. 日常活動. 工作求職 資訊 特定任務 或目標 工作技能 培養. 1. 2. 3. 4. 5. 6. 7.. 處理家務 育兒及學校 教育 居住房屋 消費者權益 健康醫療 旅遊度假 人際關係. 休閒 1. 2. 3. 4. 5. 6. 7. 8.. 閱讀小說類 書籍 閱讀非小說 類書籍 文化活動 創作性活動 戶外活動 大自然興趣 歷史社會 社會議題. 圖2-2 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之影響因素 資料來源:Vakkari, P. & Serola, S.(2012). Perceived outcomes of public libraries.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4(1), 37-44. Pertti Vakkari, Svanhild Aabø, Ragnar Audunson, Frank Huysmans, Nahyun Kwon, Marjolein Oomes, Sei-Ching Joanna Sin, (2016) ,"Patterns of perceived public library outcomes in five countrie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 72 Iss 2 pp. 342 – 361 國內學者有感於國外圖書館界對服務品質之重視,亦進行相關研究。柯皓仁等人以 Vakkari & Serola 的研究為基礎,針對臺灣民眾實施前期問卷調查了解公共圖書館在臺灣民眾 生活中之影響,初步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在獲得學習機會、閒暇時自我學習、閱讀非小說類 書籍、健康醫療資訊及閱讀小說書籍影響最大,而創作性活動、社會議題、工作求職資訊、 文化活動及培養大自然興趣五項相對影響較小(Ke H.R., Chen T.T, & Cheng W.N., 2015)。陳姿 岑(2015)針對嘉義新港閱讀館進行研究,該研究結果顯示,該閱讀館所提供的服務,對使用 者而言是重要的,且使用者的使用頻率與生活資訊、文化活動、工作相關以及閱讀學習等四. 11.

(24) 個成效評估指標均呈現正相關;而圖書館作為場所,依其場所聚會緊密度亦同樣與生活資訊、 文化活動、工作相關及閱讀學習具正相關性(陳姿岑,2015)。 從過去的文獻可看出公共圖書館成效評估的進行方式大致有二種,一種是針對特別的專 案評估指定成效,其聚焦在圖書館特別專案的指定成效,例如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起步走」 執行成效(楊清媚,2014),或是公共圖書館「親子共學英語」等專案的成效評估(王麗娜,2004)。 另一種則是針對圖書館使用結果的一般性評估,其廣泛的探索使用圖書館後對使用者日常生 活的影響。目前我國已建置一套「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呈現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營運現 況,並量化圖書館各項政策的執行成效,為了解圖書館在使用者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本研究將採第二種評估方式進行,以建立公共圖書館在社區服務和資源的價值和成果。. 第二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Habermas(1989)把公共場所定義為不受任何權力制約,開放給公眾自由參與並進行討論 的特定地方,這個地方具備三項關鍵特質,第一為開放,它公開給大眾自由參與,第二為平 等,不論社會地位出身,公候將相,販夫走卒,在這裡都可以平等交流,第三則為包容,允 許所有參與者就其不同的背景、價值和信仰的議題進行討論,公共圖書館屬之,而公共圖書 館作為場所,除了以上三個特質外,還有那些因素可以吸引民眾使用,本研究就第三場域的 特徵進一步探討第三場域對於民眾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關係。 第三場域是美國社會學家 Oldenburg 在 1989 年研究二次大戰後美國郊區發展的新社區型 態時首先提出的,在其書中說明三個場域的意義和三者的相對重要性,第一場域是最重要的 家,它是成長中的孩子第一個經常和可預測的環境,對他或她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也是個人 長期港灣;第二場域則是指工作場所,它是必須花費長時間以及供給生活、提昇生活品質的 場所。而第三場域是一個通用命名為偉大的各種公共場所,也是構成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之 一,最好的場所包括咖啡館、書店、酒、美髮沙龍以及其他社區視頻中心,他提出第三場域 包含非正式公眾生活的核心內涵,並定義為「各種提供人們在居家空間和工作場所之外的地 方,舉辦個人經常性、自願性、非正式的,並愉快期待的聚會之公共場所的通稱」 (Oldenburg,1989)。. 12.

(25) Oldenburg(1989)認為第三場域應該具備八項基本特徵: 一、 中性場所(on Neutral Ground) 第三場域是一個公開的場所,它不像家庭極具隱私,也不像工作場所那麼正式, 第三場域允許個人來來去去,與家庭不同的是它可滿足個人社交需求,但不需盡地 主之誼,所有的人沒有義務花費時間招待客人,可以像家一樣舒適。 二、 平等主義(the Third Place as a Leveler) 第三場域是去階級化、包容平等的地方,不以特定目的或主題來聚集人群,它 很容易被一般大眾接受並且不設置會員和排斥標準,所有來此的人,其社會身分、 工作職位以及家庭角色都不會受到關注,在此場域可以看到企業老闆與建築工人彼 此談話而不會被投以好奇眼光,因此第三場域可平衡所有客人達到社會平等的程度。 三、 對話為主要活動(Conversation is the Main Activity) 適當的交談是第三場域中主要的活動,並且是展現及欣賞人類個性、個體的媒 介。即使是咖啡館中,社交仍遠比咖啡重要,人們在此的對話基本上仍應遵循基本 禮儀,並符合民主精神。 四、 方便可及的(Accessibility and Accommodation) 該場所交通方便,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即可到達,通常提供長時間的開放服務, 且地點多為生活可及的地點,以降低人們到達之門檻。 五、 常客(the Regulars) 第三場域氛圍的形成源於訪客,造訪的人多為熟悉面孔,缺席的人會很快被注 意到,而且那些出現的人會彼此打聽缺席的人。 六、 樸實的(a Low Profile) 與俱樂部、交誼廳等華麗設備場所不同,第三場域通常認為且大部分是低調的, 不需有豪華的設備和建築,進入場所的人也不需刻意打扮,通常這種場所的花費也 不會太多。 13.

(26) 七、 愉快的氣氛(the Mood is Playful) 第三場域通常充滿愉快氛圍,人們可輕鬆交談,不會有壓力,也因此容易吸引 人們重覆造訪該場所。 八、 家之外的家(a Home away from Home) 第三場域不是家庭的居住場所,與家裡的設定徹底不同,但第三場域明顯的類 似一個美好的家,提供舒適的環境,在心靈慰藉及支持,是家的延伸,但它無法強 制個人規律的出現。 第三場域論述除了提出以上 8 個特徵外,Oldenburg 認為第三場域在個人層面及社會層面 具有很大的貢獻。在個人層面方面,第三場域提供個人網絡社交,其新穎異質性的環境讓個 人能在此一環境中獲得不同的啓發,有一群固定聚會的朋友,提供人們心靈休憩的場所亦不 致過於孤寂。在社會層面上,第三場域是重要的民主論壇、提供聚會習慣、控制及向善的場 所,人們透過歡樂來發洩鬱悶情,也可以參與公共事務、交流與辯論,是公共領域的前哨站。 因此,第三場域並不侷限於特定形式,以自由、開放、交流與共享為主要特色,提供公眾一 處自發的、非正規且開放給所有人使用的公共空間,有助於社會包容,也具有積聚資源與人 氣的功能。第三場域可以建立人們社會關係與連結場域,增加公眾交流的機會,為人們提供 一處激發思考和促進交流或合作的環境(陳姿岑,2015)。 Oldenburg(1989)之理論雖未將公共圖書館列入第三場域中,但仍吸引各國學者開始關注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對於使用者及社區之影響相關研究,截至 2013 年為止,學者咸同意 公共圖書館在理念與精神上符合第三場域之概念(陳姿岑,2015)。Fisher, Saxton, Edwards 和 Mai (2007)利用 Oldenburg 第三場域與 Creswell 的定義來檢視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認為符合中 性場所、平等主義及家之外的家三項,其餘 5 項不符合,不符項目之原因為西雅圖公共圖書 館對話仍非主要活動、雖有固定使用者,但因場域寬廣,降低巧遇機會、使用者多投注於自 身事務較無與他人接觸、使用者所從事的活動本質仍較為嚴肅,加上公共圖書館大膽而標新 立異之建築,與第三場域的低調樸實仍不太一致。Aabø 與 Audunson(2012)亦以第三場域檢視 挪威公共圖書館,發現符合中性場所、平等主義、方便可及、樸實的、愉快的氣氛及家之外 的家共 6 項特質,並指出對話非公共圖書館之主要活動,而經常使用者也並未居於溝通網絡 的中心。相同研究結果也顯示在 Lin(2015)的個案研究,他認為新加坡的裕廊區域圖書館是年 14.

(27) 輕人的潛在的第三場域,該研究以 Oldenburg 第三場域研究該圖書館後發現,裕廊區域圖書 館符合第三場域中的中性場所、平等主義以及方便可及等三項特徵,其餘特徵則無顯著性, 該公共圖書館對於學生而言,扮演了 3 個功能,分別是社交場域、讀書場域以及資訊、娛樂 場域,並且研究發現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場域的重要性和意義之大,能持續吸引使用者的心, 因為圖書館對使用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場域。茲將前述 Fisher 等人(2007) 、Aabø 與 Audunson(2012) 、 Lin(2015) 的研究結果整理為表 2-1,可知中性場所和平等主義是三個研 究中的公共圖書館共同具有的第三場域特徵,並且均發現在公共圖書館中,對話並不是主要 的活動,基於圖書館本身的特性或建築特性,常客特徵亦不是非常明顯。 表2-1 公共圖書館與第三場域研究一覽表. 第三場域特徵. Fisher 等人(2007). Aabø 與 Audunson Lin(2015) (2012). 中性場所. ○. ○. ○. 平等主義. ○. ○. ○. ○. ○. 對話為主要活動 方便可及的 常客 樸實的. ○. 愉快的氣氛. ○. 家之外的家. ○. ○. 資料來源:陳姿岑(2015)。社區圖書館作為場所與社會資本積累之研究-以嘉義縣新港閱讀館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儘管公共圖書館未與第三場域全然相符,但其特質對於公共圖書館仍有研究價值,即使 現今實體和虛擬空間界線日漸模糊,圖書館提供舒適的環境,吸引民眾待在館內並從事各項 15.

(28) 活動,圖書館內擁有豐富且免費的各式館藏,可滿民眾資訊及生活需求;最重要的是,圖書 館如何成為一個適當、吸引人的場域,能夠支援並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使用者,是公共圖書 館要面臨之挑戰。199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之《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提 供無私的服務,不因年齡、種族、性別、信仰、國籍、語言及社會地位而有差異。為了讓社 區的所有成員都能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因此館舍位置、閱讀及學習的設備、開放時間等, 都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考量;對那些無法到館的使用者也應有同樣的考量(毛慶禎譯,2003)。 因此,本研究將透過 Oldenburg 的第三場域特徵檢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具備多少第三場域 的特徵,並進一步探討公共圖書館對於民眾代表一個什麼樣的場域。. 第三節. 使用者及非使用者對於圖書館需求研究. 公共圖書館以其所在地區的居民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公共圖書館要發揮教育民眾、資訊 傳遞、充實文化及倡導休閒四大功能,有賴於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廣泛利用(施孟雅,1992)。 公共圖書館的研究對象依其使用與否,區分為使用者及非使用者。過去研究部分會將之分類 為讀者與非讀者,然因隨著時代變遷,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及服務越來越多元,數位資源大量 增加,或配合社區居民需求,提供藝文展示而有類博物館之功能,讀者不再限於親自到訪圖 書館為前提,即使到館亦未必以借閱圖書、閱讀等活動為主。Whittaker(1993)依資料使用情 形將圖書館使用者分成一般讀者、專門主題讀者、特殊讀者及非閱讀使用者,而非使用者則 區分為核心非使用者及潛在使用者。美國 Schamburg 鎮公共圖書館曾進行抽樣調查,將使用 者分為二類,一年中使用圖書館次數達 12 次以上者為高度使用者,1 到 11 次者為中度使用 者,不涉及圖書館者為非使用者(吳明德譯,1980),本研究仍以使用者及非使用者作為區分 標準。圖書館的使用者不一定以實際到館利用圖書館服務的方式,才算使用者,如遠端利用 網路諮詢服務、或利用通閱方式借閱書籍者亦應包含在內,因此其定義之非使用者係指非閱 讀使用者。D'Elia (1980)認為非使用者不利用圖書館的原因不是不喜歡圖書館,而是非使用者 本身取得資訊的管道並非來自於此,包含完全不使用者(Hard-core nonusers)以及潛在使用者 (Potential users),其中潛在使用者型的非使用者未來較有可能成為圖書館的使用者。 圖書館的功能是否發揮,任務是否達成,應視民眾的利用情形而定,因此公共圖書館經 營者對於「目前利用的民眾具備何種特性,為什麼他們會利用公共圖書館?」、「不利用的 民眾具備何種特性,是那些因素阻礙了他們利用公共圖書館?」、「讀者和非讀者在年齡、 16.

(29) 性別、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人口變項及生活型態上有無差異?」、「一般民眾對公共圖 書館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其態度是否會影響圖書館的利用而造成讀者與非讀者的態度有顯著 差異?」等問題,都有必要加以探討(曾淑賢,1990)。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有 許多民眾是圖書館的潛在使用者,但是並沒有實際利用圖書館,謝寶煖(2003)提出顧客的知 覺成本,認為讀者利用圖書館所花費的成本包含金錢如停車費、油錢,還有非金錢的如地點 不方便、等候服務的時間、空間配置不便利、開放時間變短等障礙,公共圖書館應針對非使 用者及低度使用者的態度進行改善,以擴大圖書館的利用。 從圖書館學相關文獻中,相關研究集中在圖書館使用者,對於非使用者之研究較少,且 多侷限在某一區的調查,缺少全面性的使用研究(程良雄,1999)。對於圖書館服務對象之研 究,應加強對非使用者及潛在讀者的研究,探討其未利用圖書館的原因,尋求可能的改進之 道,以擴大圖書館的服務範圍(陳仲彥,1995)。1936 年 Helen Ridgway 對紐約 Flushing 地區 首先單獨進行非使用者研究。1973 年麥登(Michal Madden)利用廣告公司針對美國鎮國伊利諾 州沙安柏格鎮公共圖書館(Schamburg),進行圖書館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研究,該研究將使用者 分為高度及中度使用者,並且發現以下五個結論(吳明德譯,1980) : 一、 使用圖書館和人們的活動情形有極密切的關係,生活方面表現活躍的人就可能是 圖書館愛用者,圖書館是活躍者生活型態的一部分。 二、 不利用圖書館的女性最不可能是圖書館對外活動的參與者。圖書館對這群人多方 面的努力,所得的結果是令人沮喪的。 三、 許多男性非使用者可透過良好的宣傳,改善其對有關家庭及汽車修護館藏之興 趣,圖書館可以多加利用。 四、 高度圖書館使用者具有多方面的興趣,這群人使用相當大比率的圖書資料和資 源,以致大部分圖書館很難符合這些人的需要。 五、 中度使用者是值得注意的一群,圖書館可以提供具規模的工藝、房舍家具修改、 烹調、育兒、體育、商業及一般消費性的資料來投合其需要,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是建立一個不致於使中度使用者卻步的館藏。 D’Elia(1980)將 Syracuse 地區居民分為使用者與非使用者,將使用者對圖書館使用頻率、 使用強度、使用情形進行分析,發現圖書館使用者較非使用者對圖書館資料可獲性的認知較 17.

(30) 高。Flowers(1995)針對澳洲維多利亞公共圖書館非使用者,歸納非使用者不使用圖書館原因 多為個人因素、不知道公共圖書館服務範圍,但對於圖書館服務存在表示支持。Vavrek(1995) 調查鄉村地區公共圖書館使用者和非使用發現,不使用圖書館的原因是不需要使用圖書館以 及不知道圖書館提供的範圍。 McNicol (2004) 在 1988 年至 1998 年間,曾針對英國公共圖書館的非使用者進行大規模 的非使用者調查,發現英國公共圖書館的非用戶與失效用戶約佔 25%,受訪者咸認為公共圖 書館有需要開發新讀者,擴大圖書館的讀者群,讓圖書館與社區作更緊密的結合,因此,調 查非使用者這類研究非常重要。該研究認為並非所有的非使用者都是潛在的圖書館使用者, 部分非使用者對利用公共圖書館完全沒有興趣,也不會來。另外,非使者不使用圖書館的原 因有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可以從其他管道滿足需求,例如自已買書或跟朋友借書,這些人不使 用圖書館的原因可能與所有權有關,為心理因素。不使用圖書館的另外一個原因有可能來自 於圖書館的規定,例如開放時間或是罰款,造成讀者阻止或不想來的原因,但通常公共圖書 館很少在這方面有所改變。因此,McNicol 認為公共圖書館應該針對不常使用的非用戶和失 效用戶提昇印象,以提昇其未來使用圖書館的頻率,並決定將服務重點放在有機會再來造訪 的重點對象,以獲取最大效益。 Sbaffi, L., & Rowley, J. (2014)比較英國的曼徹斯特以及義大利羅馬兩個都市圖書館的非 使用者研究,透過發放問卷給館員,請館員填寫使用者的年齡區段,以及非使用者的年齡區 段,作一統計分析,以勾勒出使用者及非使用者的特徵,研究發現曼徹斯特的圖書館,主要 服務為任務導向,提供社會服務,其非使用者多為老人、17-19 歲的青少年以及 20-25 歲的年 輕人。羅馬的圖書館則較偏向娛樂、休閒及社交活動,非使用者多為年輕人、13-16 歲的青少 年以及 66 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可以看出二個城市非使用者的特性差異,該研究認為非使用者 是重要的議題,而針對非使用者的特質進行主動行銷是有需要的,曼徹斯特圖書館主要以提 供閱讀活動,而羅馬則會辦理藝文活動來吸引非使用者,不一定著重在閱讀,圖書館除了提 供知識外,也是讀者可與朋友聚在一起的地方。 國內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研究部分,以曾淑賢於 1990 年針對臺北市民生社區讀者與非讀者 進行抽樣調查,並進行特質分析,其中讀者具備利用公共圖書館的經驗,對公共圖書館的功 能、服務有一定的認識,並肯定其存在價值;而非讀者除了對於公共圖書館認識不如讀者,. 18.

(31) 也感受不到公共圖書館的重要性。該研究發現 11 項結論並提出對於公共圖書館經營者 6 項建 議。劉宏亮(2006)則針對板橋地區居民研究民眾為什麼不使用公共圖書館,大致將非使用者 不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原因共 12 點: 一、 喜好因素:沒有興趣、不喜歡或很少閱讀。 二、 需要因素:沒有需要。 三、 時間因素:沒有時間。 四、 能力因素:不會閱讀、使用圖書館能力不足。 五、 交通因素:圖書館太遠、地點不方便、不會開車、不知道路。 六、 喜歡自己買書。 七、 不了解圖書館:不知道有圖書館可以用、不知道圖書館的服務內容。 八、 過去使用經驗:過去使用圖書館失敗的經驗。 九、 圖書館設備因素:不滿意圖書館的設備或館藏、圖書館現有館藏不足、不滿意圖 書館的開放時間、圖書內容以靜態為主,不夠生動活潑、圖書太舊太髒、圖書太 一般性,新穎度及專業深度不夠、圖書常被嚴重破壞。 十、 對圖書館的看法:圖書館沒有我想要/需要的、認為圖書館沒有幫助。 十一、 可由其它資源得到足夠的資訊:使用過其他圖書館、使用網路。 十二、 沒有理由。 公共圖書館非使用者會隨著地區、國家、時間的不同而有差異,施孟雅(1992)分析國外 對使用者及非使用者的研究,以及曾淑賢針對臺北市民生社區抽樣調查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研 究,歸納出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的特性有五大部分,分別為人口統計特性、媒體利用情形、生 活型態、對圖書館的看法以及不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原因。劉宏亮(2006)則將使用者對媒體利 用行為、生活型態以及對圖書館的態度歸納有年紀較輕、教育程度較高、白領階級和家庭主 婦等 10 個特徵,綜合上述各項特徵,彙整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特性如表 2-2。研究公共圖書館 使用者與非使用者同等重要,非使用者並非一定是對圖書館本身持反對意見,有可能是有另 外個人因素或特質,或只是因為他們有其他管道可以取得資訊而不使用圖書館(吳佳容,. 19.

(32) 2010),瞭解非使用者不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原因,能讓公共圖書館重新檢視所提供的各項資 源與服務是否符合民眾所需,進而提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 表2-2 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特性 面向 人口 統計 特性. 個人 因素. 認知. 因素. 使用者特性. 非使用者特性. 1. 年齡. 年紀較輕. 年紀較大. 2.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普遍較高. 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3. 性別. 女性比例較高. 男性比例較高. 4. 收入. 收入少者較常利用圖書館. 收入多者較少利用圖書館. 5. 職業. 白領階級及家庭主婦居多. 較多藍領階級、勞力者、農民. 6. 距離. 通常距離圖書館較近. 通常距離圖書館較遠. 1. 活動. 興趣較為廣泛,經常參加各項活 不喜歡旅行,不喜歡外國,較少 動 參加文化、社會及成人教育活動. 2. 興趣偏好*. 對閱讀的興趣較高. 對閱讀的興趣較. 較不喜歡自己買書. 較喜歡自已買書. 3. 生活型態. 較常從事戶外活動,喜歡運動, 個性保守,不喜歡改變。樂於家 較有自信,對未來較樂觀 中差事、較沒有自信、對未來較 不樂觀也較不喜歡運動. 4. 時間*. 認為有時間使用圖書館. 認為沒有時間使用圖書館. 5. 需要*. 對圖書館的需求較高. 對圖書館的需求較低或沒有. 6. 取得管道. 多向親友同學或圖書館借用. 可由其他地方得到書. 7. 媒體使用情 形. 對媒體利用行為較高. 家中藏書、期刊利用以及讀書報 雜誌的數量較少,較常利用電視 及廣播節目. 1. 對圖書館的 看法. 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存在對個人 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存在與否對 影響很大,且公共圖書館是容易 個人沒有影響,認為公共圖書館 親近的 是不容易親近的. 2. 滿意度與評 價. 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較滿意,評 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滿意度較 價也較高 低,評價也較低 20.

(33) 面向. 經驗. 因素. 使用者特性. 非使用者特性. 3. 使用圖書館 的能力*. 能力較高. 能力較差. 1. 環境與服務. 認為圖書館環境與服務是舒適 的. 認為圖書館是不屬於自已的環 境,圖書館是不舒適的地方. 2. 設備與館藏. 較滿意圖書館的設備與館藏. 較不滿意圖書館的設備與館藏. 資料來源:曾淑賢(1990)。公共圖書館讀者與非讀者特質之分析-台北市民生社區抽樣調查。 臺北市:漢美。施孟雅(1992)。公共圖書館非使用者之探析。書苑季刊,12,19-31。 劉宏亮(2006)。民眾為什麼不使用公共圖書館:以板橋地區居民為例。世新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臺北市。本研究整理。(註:標示*表示重要性較高). 21.

(34) 22.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分析設計問卷,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國立公共圖書館的 使用者及類似場域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發放問卷,以瞭解公共圖書館使用者空間使用情形及非 使用者對於國資圖的認知與需求,自 105 年 11 月 30 日至 105 年 12 月 13 日止,共回收 699 份問卷,並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研究,茲將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問卷 內容與操作型定義、問卷發展逐一說明如後。.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綜合本研究目的及文獻分析歸納相關事項結果,設計「國立公 共資訊圖書館作為場所與非使用者研究問卷」,以國資圖使用者及非使用者為對象進行資料 蒐集。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民眾使用國資圖的目的及情形、國資圖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民眾的影響,另外對於非使用者部分則調查對國資圖的看法和經驗, 作為日後圖書館提供服務之參考。. 一、. 研究實施與步驟. 本研究實施步驟(圖 3-1),首先構思主題,確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並決定研究對象;繼 而蒐集國內外之文獻並進行文獻探討;根據文獻探討之相關理論為基礎,設計問卷,邀請專 家學者審查並完成效度檢驗後,實施問卷前測。本研究於前測問卷修正後,確定正式問卷內 容,於國資圖、科博館、美術館以及咖啡館開放或開館時間發放問卷,本問卷採立意抽樣方 式進行發放。問卷蒐集完成後,研究者依據蒐集之資料,對應研究問題、研究目的進行資料 整理分析,以取得研究問題之答案,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撰寫研究報告。. 23.

(36) 圖3-1 研究流程圖. 二、. 研究設計. 本項分別介紹研究場域以及研究對象,以說明問卷發展過程。 (一) 研究場域 國資圖為國立級的公共圖書館及數位圖書館,總館於 101 年 6 月 3 日開館啟用, 並設有三個分館,分別為黎明分館、精武分館(目前暫由臺中市代管)及位於南投市 的中興分館。依國資圖組織法第一條,教育部為整合公共圖書館資源,推廣全民終 學習及提供數位化、多元化、全球性圖書資訊業務,並輔導地方公共圖書館(國資圖, 2012),依法設置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是以,國資圖目前為隸屬教育部,設於中部 24.

(37) 地區之公共圖書館,服務全國民眾及輔導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凡中華民國國民、 依法合法居住之外籍人士、港澳人士等,均可申請借閱證,並據以使用或借閱館內 各項資源,又國資圖並未限制未持有借閱證之民眾始可進入,故事實上即使未申辦 借閱證者,仍可入館閱讀、參觀展覽、演講、或研習等活動。 國資圖自 105 年起,在館內設立新書、暢銷排行榜專區,縮短尋書借閱時間, 另外也希望不要養成讀者的閱讀偏食,從館藏中精選可能會被忽略的好書推薦給到 館之民眾;在書庫閱覽區部分,將空間再布置或美化,引進企業資源,認養多處閱 讀角落;在讀者群經營方面,則根據不同年齡層的閱讀需求,提出不同的閱讀活動。 在自修室設立加油看板,替考生打氣;青少年區辦理一連串的創客主題課程與書展, 暑假期間舉辦有趣熱鬧的桌遊教學及競賽 ;兒童室除了每週的說故事、親子博士信 箱、主題書展備受小朋友歡迎之外,也開設各項手作課程,培養親子間的情感。此 外,推出閱讀袋著走、開卷扭扭趣、借閱榜中榜、年度排行榜等各種活動推動閱讀, 讓圖書館不再只是查找資料及借書的地方,而是提供多功能服務可以看書、飲食、 看展、討論的空間,希望讀者到圖書館能感受到家的溫馨、家的感覺,更喜歡到圖 書館。 由於本研究目的為研究國資圖對民眾生活之影響,為避免研究範圍過寬而模糊 了焦點,以位於臺中市南區之總館為研究對象,並以民眾申請借閱證比例最多之臺 中市作為研究場域。 (二) 研究對象 國資圖成立於民國 12 年,前身為臺中州立圖書館,歷經 93 年的發展是一歷史 悠久的公共圖書館,鄰近圖書館有中興大學圖書館,距離約 1.3 公里,以及臺中市 立南區圖書館,距離約 800 公尺,國資圖與臺中市立圖書館、中興大學因地緣關係, 使用者亦因此有所重疊,因公共圖書館以其所在地區的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本研 究針對國資圖的使用者及非使用者作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國資圖 的使用者使用國資圖各項服務及資源之主要目的與方式。另外,針對國資圖的非使 用者,探討其不使用國資圖的原因,本研究所指之非使用者並不是指完全不使用圖 書館的民眾,亦不是專指未辦理國資圖的借閱證才是非使用者,而是以從未使用或 25.

(38) 是過去一年內未再使用國資圖服務及資源的民眾,如未辦理借閱證但仍有利用圖書 館的民眾,仍屬本研究所稱之使用者。對於鄰近的圖書館而言,國資圖的非使用者 未必是該圖書館的非使用者,非使用者仍有可能為其他圖書館的使用者。.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從圖書館作為場所以調查國資圖對於使用者有何影響,並分析出其對與於民眾生 活、工作、日常活動以及休閒的成效,研究架構如圖 3-2 所示。研究者以國資圖為研究對象, 探討該館使用者使用的目的與方式,其作為公共場所對於使用者之影響,並探析民眾不使用 國資圖之原因,有。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蒐集研究資料,問卷內容包含使用者與非使用者 基本資料、國資圖空間使用情形、對國資圖的看法等項目。本研究資料蒐集後,將所得資料 整理分析,回應研究問題,並提出結論及建議。. 圖3-2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26.

(39) 根據此研究架構圖,本研究將問卷中的四大部分進行探討外,並進一步提出本研究之研 究假設。. 一、 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影響(PO) 本研究參考 Vakkari 等人於 2012 年及 2016 年的研究指標,將影響的 19 個因素歸納為教 育、工作、日常活動及休閒四個面向。 (一) 教育面向包含獲得學習機會、正規學習如取得學位以及閒暇時自我學習 3 項。 (二) 工作面向包含獲得工作求職資訊、完成特定任務或目標如專案製作、寒暑假作業 或是社團活動等任務或目標,以及工作技能培養如電腦學習等 3 項屬之。 (三) 日常活動包含獲得處理家務相關之資訊、育兒及學校教育、居住房屋如修繕或裝 修知識、有關消費者權益、健康醫療、旅遊度假以及人際關係等 7 項。 (四) 休閒包含閱讀小說及非小說類書籍、文化活動、創作性活動、戶外活動、歷史社 會以及有關社會議題等 6 項。. 二、 圖書館使用頻率(F) 本研究依圖書館使用頻率分為低度使用者、中度使用者以及高度使用者,不論其是否為 研究轄區內居民或是否申辦借閱證及利用圖書館方式,只要一年內有到過國資圖者不論其是 否借閱書籍,只要利用到國資圖空間、設備或服務者,均為使用者,反之,一年內均未曾到 館者,設定為非使用者。並且以一年中使用圖書館次數達 12 次以上者為高度使用者,1 到 11 次者為中度使用者(吳明德譯,1980) 。本研究參考上述定義,以一年內未曾到館者為非使用 者,到館次數達 12 次者為高度使用者,到館 4 次至 11 次為中度使用者,並增加一年內僅到 館 1 次至 3 次為低度使用者。. 27.

(40) 三、 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TP) 本研究以 Oldenburg(1989)所提之第三場域的 8 個特徵為基礎,探討國資圖對於民眾之影 響,而第三場域的 8 個特徵分別有中性場所、平等主義、對話為主要活動、方便可及的、常 客、樸實的、愉快的氣氛以及家之外的家。. 四、 非使用者特質(NC) 本研究除了探討上述使用者使用成效以及第三場域的影響外,另外將根據施孟雅(1992) 以及劉宏亮(2006)研究所提出非使用者特性,重新歸納分為個人偏好、認知以及過去經驗三 大面向進行調查。 (一) 個人偏好 個人偏好係指個人自我的喜好、生活與花費時間、金錢形態等,包括興趣偏好、 個人需求、生活型態、媒體使用情形等因素,與公共空間本身無涉,劉宏亮(2006) 歸納過去文獻發現,影響使用者與非使用者使用圖書館的前三大主因有:喜好因素、 需要因素以及時間因素,本研究喜好因素包含個人對於閱讀、國資圖以及買書的偏 好程度;需要因素則是指國資圖對個人的幫助性;時間因素包含去國資圖的便利性, 以及使用網路等因素。 (二) 認知 本研究認知包括對國資圖以及所提供服務內容的了解,或是對於利用圖書館的 能力不足,曾淑賢(1990)的研究中指出,讀者具備利用圖書館的經驗,對公共圖書 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肯定圖書館存在的重要性,對於公共圖書館的態度有顯著的 影響。 (三) 過去經驗. 28.

(41) 過去經驗係指以使用者或非使用者過去對國資圖的設備、館藏、館員、館舍位 置及使用規則的使用經驗及感受,施孟雅(1992)認為圖書館所提供的圖書資料及服 務就是產品,好的產品、館藏以及服務才能吸引讀者。. 五、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各面向之操作定義,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文獻探討的 結果加以整理並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 (一) 圖書館使用頻率(F)與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影響(PO)之間 陳姿岑(2015)提出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對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且使用者的使 用頻率與生活資訊、文化活動、工作相關以及閱讀學習等四個成效評估指標均呈現 正相關(陳姿岑,2015)。因此,本研究假設如下: H1:對國資圖使用頻率與民眾教育及學習有正相關。 H2:對國資圖使用頻率與民眾工作相關有正相關。 H3:對國資圖使用頻率與民眾日常活動有正相關。 H4:對國資圖使用頻率與民眾休閒有正相關。 (二) 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TP)與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影響(PO)之間 陳姿岑(2015)提出圖書館作為場所,依其場所聚會緊密度與生活資訊、文化活 動、工作相關及閱讀學習具正相關性,因此,本研究假設如下列 4 項: H5: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與民眾教育及學習有正相關。 H6: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與民眾工作相關有正相關。 H7: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與民眾日常活動有正相關。 H8: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與民眾休閒有正相關。 29.

(42) (三) 圖書館使用頻率(F)與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TP)之間 Hui Lin(2015)提出公共圖書館對於學生而言,扮演了 3 個功能,分別是社交場 域、讀書場域以及資訊、娛樂場域,並且研究發現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場域的重要 性和意義之大,能持續吸引使用者的心,因此根據上述,本研究假設如下: H9:對國資圖使用率頻率與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有正相關。. 第三節. 研究問卷內容與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問卷包含基本資料、民眾使用國資圖總館的情形及目的、國資圖對民眾生活的影 響、國資圖作為第三場域對民眾的影響,以及非使用者對國資圖的看法和經驗等五大部分。. 一、 基本資料 本研究將個人背景變項分為 6 項,分別為: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別、家庭狀況 以及居住地。操作定義試述如下: (一) 性別:分為男性、女性 (二) 年齡:分為 13-18 歲、19-24 歲、25-34 歲、35-44 歲、45-54 歲、55-64 歲以及 65 歲 以上共 8 個年齡層 (三) 教育程度:分為小學、國中、高中職、專科、大學、碩士、博士及其他 (四) 職業別:學生、公務人員、教師、軍人、工業/製造/營造相關、金融/保險/貿易相關、 工商企業投資、農林漁牧業、文化/運動/休閒相關、運輸/倉儲/通信相關、專業技術 人員(如醫師/律師/資訊/工程/會計/設計等有執照或證照人員) 、家庭管理、無業/待 業、退休及其他 (五) 家庭狀況:分為單身已婚無小孩已婚、有 12 歲以下小孩已婚、有 13-18 歲小孩已婚、 有 18 歲以上小孩及其他 (六) 居住地:以填表人現居地(非戶籍地)為主,分為中部地區及其他外縣市. 30.

(43) 二、 民眾使用國資圖總館的情形及目的 此大題所指的使用情形係指民眾到國資圖總館的頻率、時間、方式、次數、同行的同伴、 目的、參與社團及使用空間之情形。操作定義試述如下: (一) 交通工具:使用者到國資圖的交通方式,包含步行、騎自行車、騎機車、坐公車、 開車或其他。 (二) 交通時間:指受訪者到國資圖所花費的時間,分為 15 分鐘內、16 分鐘至 30 分鐘、 31 分鐘至 60 分鐘及 61 分鐘以上。 (三) 到館頻率:指受訪者平均多久來一次國資圖,分為每天來或幾乎每天來、每星期至 少來一次、每個月至少來一次、一年內來 4-11 次、一年內來 1-3 次、超過一年以上 沒來過、今天第一次造訪、從未造訪過。 (四) 到館時間:指受訪者您通常選擇什麼時候來國資圖,包含週六、週日、平日、個人 休假日(平日)及其他。 (五) 到館時段:指受訪者通常會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來國資圖,分成週末及平日的上午 9-12 時、中午 12-14 時、下午 14-17 時、傍晚 17-19 時、晚上 19 時以後及週末/平日 沒來過。 (六) 停留時間:指受訪者每次來國資圖的停留時間,分為 30 分鐘以內、31-60 分鐘、1-2 小時、2-4 小時、4-6 小時及超過 6 小時。 (七) 到館同伴:指受訪者通常是一人獨自來,或是與親友結伴到國資圖,分為總是自己 前往、大部分自己前往、部分時候自己來,部分時候和親友一起來、大部分和親友、 幾乎都和親友。 (八) 同行的同伴:指受訪者通常會會和誰一起到國資圖,包含朋友、同學、父母長輩、 子女、兄弟姊妹、親戚、工作同事、鄰居及其他。 (九) 使用目的:指受訪者到國資圖的主要目的,本題項依國資圖所提供的服務,將使用 者的使用目的分為借書取書、自修準備考試、瀏覽新書、主題書展、閱讀書籍、閱 讀報章雜誌、觀賞影片、每日播映電影、參加閱讀講座、參加長青樂齡活動、參加 國外留/遊學講座、參加青少年活動、參加兒童親子活動、參加外語學習活動、使用 電腦上網、與同學討論功課或事情、使用館內電腦、自學外語、使用電子資料庫、 看電子書、欣賞展覽、查找資料或影印、閒逛、休閒放鬆、與友人見面、結交新朋 友、想待在有人的公共空間及其他。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休閒服務業工作、製造業工作、批發業及其

各縣市政府於提報自評資料時,下列四個考核項目權重為就業服務或就 業服務臺績效執行佔

各縣市政府於提報自評資料時,下列四個考核項目權重為就業服務或就 業服務臺績效執行佔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

總圖 1 樓、2 樓與 4 樓、社科圖 1 樓及醫圖 1 樓均設 有圖書滅菌機,方便讀者就近自助使用。操作容易,.

本校目前已完工啟用的建築物為行政、理工、教學、宿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