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研究─以95歷史暫行綱要制定與101課綱微調事件為考察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研究─以95歷史暫行綱要制定與101課綱微調事件為考察中心"

Copied!
2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志鏗.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研究─ 以95歷史暫行綱要制定與 101課綱微調事件為考察中心. 研究生:林暐哲 2018 年 2 月. 撰.

(2) 謝 誌 大學畢業以後,很幸運的如願考回自己大學的母校繼續攻讀研究所,並同 時獲得在一般高中任教的機會。但也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以來在課業與工作 兩邊無法取得平衡。讓自己一直到最後都處於相當狼狽、疲勞的狀態。 很感謝研究所期間指導我的吳志鏗老師,老師在過程中的諄諄教誨,不厭 其煩的跟我分析、講解文章應該要如何下筆,應該要如何去了解文句背後的意 思,讓我拙劣的文筆以及在思考上的不足,能夠有所進步,在整個論文撰寫的 過程中獲益良多,除了在學業上的所獲外,也謝謝吳志鏗老師總在我犯錯時給 我當頭棒喝,讓我了解到自己在不管是寫作或是處事上細節的粗心,能夠改進 並避免再犯。感謝陳惠芬主任、廖隆盛老師自從我大學以來,一直不厭其煩的 點出我不論是在學業、處事上需要注意與改進的地方,讓我能夠持續成長,以 及避免錯誤的重複發生。感謝任教的百齡高中同仁們給予我機會能夠讓所學有 地方能夠發揮,讓我在這段期間增進教學技巧、累積到許多寶貴的經驗。感謝 我的好朋友得佑在我論文寫作最疲累、挫折的時候給予我鼓勵與建議。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親,是因為他們的支持,才讓我能夠在有動力繼 續完成更進一步的學業,並且在這辛苦的過程有了不倒的支柱。 謝謝老師們的指導、朋友的支持以及父母親的信任。這些都是我過程中十 分重要的動力。. 林暐哲 2018.02 僅誌於台北. I.

(3) 摘. 要. 2001 年教育部為了讓高中配合國中九年一貫教育政策的實施,聘請張元擔 任高中歷史課綱召集人,修訂新的歷史課程綱要,為了讓學生藉由學習來更進 一步了解生活的土地,決議將臺灣史單獨成冊並置於高一上學期教授,以及明 代 1500 年後的歷史置於世界史。但課綱草案公布後,遭到吳展良、王壽南、王 曉波等以課綱為「一邊一國」史觀、去中國化、課綱小組成員選聘不公,以及 杜正勝同心圓理論影響課綱修訂等為由提出質疑,1使得課綱爭議政治化,最後 課綱被迫暫緩實施,召集人張元也在聘期到後決定不再續任,使得教育部改聘 原本為課綱小組成員的周樑楷擔任召集人,繼續把課綱修訂完成。之後為了要 補足 95 歷史暫綱的不足,政府於 2006 年再次召開課綱小組修訂新課綱,經過 多次討論後,於 2008 年 1 月 24 日發布,並訂於 98 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開始施 行。2即將完成的新課綱中,歷史、國文兩科卻在 2008 年遭到國民黨政府強制 擱置,重組課綱小組修訂課綱,過程中會議進度落後,在三次更換召集人後, 才於 2012 年完成修訂,預定於 2013 年實施。2013 年,政府以「錯字勘誤、內 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史無前例的檢核小組,除了檢核教科書 內容外,甚至組織微調小組,直接修改原先審查通過的 101 歷史課綱,引發各 界質疑檢核小組的組成依據、權限、運作程序,以及微調內容的正確性。 本文嘗試從近年相關碩博士學位論文、政府公文、相關投書整理出關於 95 歷史暫綱以及 101 課綱微調的數點爭議,多方聯繫、親訪事件當事人,以與報 刊、評論所述相比對查核,藉以釐清事實。最後探討造成臺灣近年來課綱爭議 頻仍的背後原因,以期推進相關議題之研究。 關鍵字. 1. 張元、杜正勝、王曉波、95 歷史暫綱、課綱微調、檢核小組.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學位論文,2005 年,頁 6。 2 「高中歷史教科書 98 綱要內容(教育部擱置)」 ,發布時間:2010 年 3 月 5 日,網址: http://98history.blogspot.tw/2010/03/98.html,參考時間:2018 年 1 月 16 日。 II.

(4) Abstract In 2001 , in order to let high school cooperat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ineyear coherent education policy ,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vited professor Zhang Yuan as a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convener to revise new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 In order to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lace where they live. New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separate Taiwan’s history into a book and teach in the first semester. And also try to combine the history of 1500 years after the Ming Dynasty with world history . However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 Wu Zhanliang, Wang Shounan, Wang Xiaobo questioned that curriculum guideline set the historical view of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 the legitimacy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also question that curriculum guideline had a specific political orientation . At the last , curriculum guideline was forced to stop and professor Zhang Yuan decided not to continue to serve as curriculum guideline convener after the expiration date . So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vited Chou Liangkai as curriculum guideline convener who was the member of the previous curriculum guideline’s group to finish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 By 2006 , in order to revise old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government organize a curriculum guideline group to formulate the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 . However , the upcoming curriculum guideline of History and Chinese were forced to shelve in 2008 by Kuomintang government . And then Kuomintang government re-organized curriculum group to revise “2010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 The progress of the conference lagged far behind . After the convener was changed three times , the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 was completed in 2012 which we called “2013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 By 2013 , the government said the erroneous words in “2013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need to be corrected . Government organized an unprecedented team to inspect and minor adjust the “2013 III.

(5)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 This behavior aroused public question about this unprecedented team’s behavior , constitution was legal or not . In this paper , writ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master’s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 government documents , and books about “2006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dispute” and “Minor Adjustment in 2013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dispute” in recent years . And visit the members of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group to compared with newspapers , social commentary , master’s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to clarify the fact . In end try to find the reason behind Taiwan’s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dispute so as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related issues . KEY WORDS:Zhang Yuan, Du Zhengsheng, Wang Xiaobo, The Dispute of "2006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 Minor adjust the “2013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line”,. IV.

(6) 目. 次.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研究回顧 ........................................................................... 5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撰寫架構說明 ............................................. 10 第二章、95 歷史暫行綱要爭議 ........................................................... 17 第一節、政府遷台後臺灣歷史課綱發展 ...................................... 17 第二節、95 歷史暫行綱要制定程序問題 ..................................... 27 第三節、95 歷史暫行綱要內容與統獨立場爭議 ......................... 43 第四節、小結 ................................................................................ 54 第三章、101 課綱微調爭議 ................................................................. 58 第一節、98 課綱爭議與微調課綱背景......................................... 58 第二節、檢核小組的組成與權限爭議.......................................... 65 第三節、課綱微調與審查程序爭議 ............................................. 91 第四節、微調課綱內容爭議 ....................................................... 111 第四章、結論 ..................................................................................... 134 徵引文獻 ............................................................................................. 140 附錄 ..................................................................................................... 146 課綱小組、檢核小組面訪資料 .......................................................... 171 V.

(7)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解嚴後,臺灣社會逐漸從一元走向多元開放,連帶的歷史課綱、教科書也 於 1990 年展開一連串的修改,但在接下來歷年歷史課綱的修訂過程卻經常引發 社會上極大的爭議。本文將聚焦於引起重大爭議的 95 歷史暫綱與 101 課綱微調 兩次事件來討論。 95 歷史暫綱爭議部分,政府從 1990 年開始修訂新的高中歷史課綱,最後 定調的 88 課綱在用詞上,從過去「中共的禍國」轉變為對用詞較為中性的「中 共政權的建立」。在臺灣史方面,雖然 88 課綱與過去的課綱一樣都將臺灣史安 排於中國史之中,但 88 課綱中臺灣史的章節分量已明顯增加且較貼近生活,使 學生在學習上能更加瞭解自己生活的土地與文化。 在 88 課綱施行後不久,2001 年教育部為了讓高中配合國中九年一貫教育 政策的實施,聘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主任張元擔任高中歷史課綱召集人, 組織歷史課綱小組,負責修訂新的課程綱要。新課綱為了要達到提升學生的歷 史思考能力、減輕教學與學習上的壓力,同時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所以課 綱小組成員在討論後,臺灣史方面,決定將臺灣史單獨成冊並置於高一上學期 教授;中國史方面,決定將 1500 年後的中國史分置於世界近代史,與世界史一 同教授。但如此安排卻在課綱草案公布後,遭到吳展良、王壽南、王曉波等人 質疑課綱為「一邊一國」史觀、3去中國化、課綱小組成員選任不公,以及杜正 勝「同心圓理論」介入課綱修訂過程等,4使得課綱爭議政治化,最後被迫暫緩 實施,召集人張元在聘期到後決定不再續任,教育部改聘原本課綱小組成員的 周樑楷擔任召集人繼續修訂課綱。. 3. 吳展良,〈下一代需要什麼樣的史觀?〉, 《中國時報》2003 年 9 月 20 日,參考時間:2016 年 7 月 31 日,網址: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text/20030919.htm。 4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學位論文,2005 年,頁 6。 1.

(8) 周樑楷接任歷史科課綱小組召集人後所修定的課綱,在課程安排上,臺灣 史維持原先單獨成冊,並置於高一上學期,中國史部分則改將史前到民國時期 的歷史安排於一冊中,這樣的安排使得教師在教學與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大幅 增加。隨後第二次課綱小組公布的新課綱,仍被質疑具有台獨意識形態,使得 95 歷史暫綱的爭議無法平息。 到了 2006 年,由於 95 歷史暫綱在教學上發現中國史內容繁雜、世界史部 分中國與世界史交錯,造成教師教學以及學生理解上的困擾,5再加上 95 暫綱 本身僅是暫行綱要的性質,因此教育部邀請周樑楷擔任接下來 98 課綱召集人, 負責修訂新的課綱。98 課綱在課程安排上,允許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學校得 採取每學期四學分的排課方式,以及減併科目的排課方式,6較 95 暫綱規定每 學期兩學分7的方式彈性,減輕了教學上的壓力。在經過多次討論後,於 2008 年 1 月 24 日發布,並訂於 98 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開始施行,8但到了 10 月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中,遭教育部長鄭瑞城強硬擱 置毫無異議的國文與歷史科課綱,隨後組成「研商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 要專案小組」 ,在王曉波主導、教育部介入的情況下,9直到 2012 年完成修改, 並訂於 101 學年度(2013 年)實施,是為 101 課綱。 但在 101 課綱完成沒多久,在 2012 年 9 月,教科書審定委員張亞中、謝大 寧等認為,必須自己編撰歷史教科書,否則根本無從在台灣建立正確的史觀,10 並在 10 月成立克毅、史記、北一等三家出版社,2013 年初將其出版之教科書. 5. 「修歷史課綱 學生盼課程連貫」,參考網址:http://98history.blogspot.tw/2010/03/blogpost_3232.html,參考時間:2018 年 1 月 16 日。 6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2008 年。 7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4 年。 8 「高中歷史教科書 98 綱要內容(教育部擱置)」 ,發布時間:2010 年 3 月 5 日,網址: http://98history.blogspot.tw/2010/03/98.html,參考時間:2018 年 1 月 16 日。 9 周婉窈,〈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 心!〉,南方電子報,2010 年 2 月 10 日,參考網站:https://enews.url.com.tw/south/56491,參 考時間:2017 年 12 月 28。 10 唐詩, 〈史記文化推手張亞中 誓將教科書賣到各學校〉, 《民報》2014 年 5 月 6 日,參考時 間:2016 年 7 月 31 日,網址 https://is.gd/MyBxLE。 2.

(9) 投入審查,11嘗試挑戰現行課程標準。甚至接下來教科書中「日治」與「日 據」的書寫更引發各界爭論,同年 7 月又因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 「教育部規範的課綱標準為『日本殖民統治』,「日治」是通用語,但也沒 有說『日據』不行。不排除「日治」與「日據」並陳。」12 引發臺灣教師聯盟與臺灣教授協會的不滿,認為教育部應該堅守「日治」的課 綱用語。當天晚上,行政院更發出新聞稿表示:13 「未來公文書將統一使用「日據」用語。」 但教科書方面為了尊重編者的學術與意見表達自由,在用字上不作此限,引起 社會譁然。 2013 年 8 月,政府以「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 成史無前例的檢核小組。檢核小組除修改教科書內容外,更於 11 月的檢核會議 上提出臨時動議,直接修改原先審查通過的 101 歷史課綱,引發各界的抗議聲 浪,甚至告上法院,在 2015 年 2 月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告教育部敗訴。立法 院於 4 月 29 日表決通過要求教育部應立刻撤除微調課綱,即便面對立院與法院 的雙重打擊,以及民間一波波反對的聲浪,教育部仍執意於 8 月 1 日施行微調 課綱,引發學生走上街頭抗爭,並於 7 月攻佔教育部的衝突事件,課綱微調爭 議白熱化。 從前文敘述可知,解嚴後的臺灣社會,教育逐漸從一元走向多元,在 95 歷 史暫綱課程安排部分,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增加對世界脈絡的瞭解,新的課 綱提出了,臺灣史單獨成冊、中國明朝 1500 年後的歷史放於近代世界史等兩項 全新的創舉,卻在課綱草案公布後引來外界的攻擊,一時之間各家眾說紛紜,. 11. 唐詩, 〈史記文化推手張亞中 誓將教科書賣到各學校〉, 《民報》2014 年 5 月 6 日,參考時 間:2016 年 7 月 31 日,網址 https://is.gd/MyBxLE。 12 湯佳玲,〈教科書若改日據 就是出賣臺灣國格〉(自由時報,2013 年 7 月 22 日),參考時 間:2016 年 7 月 31 日,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698669。 13 行政院新聞稿,2013 年 7 月 22 日,參考網址: https://www.ey.gov.tw/News_Content.aspx?n=F8BAEBE9491FC830&s=5E46845B4A8836B8,參考時 間:2017 年 8 月 10 日 3.

(10) 媒體、報章雜誌出現許多對於 95 歷史暫綱草案的質疑,造成課綱議題政治化。 至於 101 微調課綱部分,政府藉由教科書用詞問題,以及「民眾意見書」做為 重新檢核課綱的理由,由檢核小組於檢核會議上發起課綱微調,並由檢核小組 成員負責課綱微調,最後在短時間內完成並通過微調課綱,整個微調過程不透 明,且負責微調的小組成員身分、專業備受質疑。 因此本文嘗試釐清外界對兩次爭議的質疑,以藉此瞭解造成臺灣近年來課 綱長期發生爭議的原因。. 4.

(11) 第二節、研究回顧 在 95 歷史暫綱爭議爆發後,輿論界、社論界、學界各方皆有諸多關於此次 爭議的討論,但內容可能會因為立場、篇幅而受到限制或是產生偏頗。同時, 除了上述各界討論外,各大專院校亦陸續出現以本次爭議為研究主題的碩博士 學位論文,這些碩博士學位論文在資料蒐集上應該較為完備,具一定程度的學 術訓練與專業,且不必受到報章雜誌篇幅的限制,在內容上能夠更加深入、公 允的討論 95 歷史暫綱的爭議,因此筆者以這些碩博士論文為本文討論 95 歷史 暫綱爭議的基礎。 在這些關於 95 歷史暫綱爭議事件的研究中,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 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14、廖翊君〈教育政策發展之論述分析—以 95 高 中新課程為例〉15、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 95 課綱爭議談起〉 16、江荳〈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形態〉17、季節〈高中歷史. 課綱史觀變遷之研究:1990 年代迄今〉18等文,在不敢將受訪名單公開情況 下,以這些訪談資料做為描述課綱修訂過程、爭議原因的材料。在林青萸、廖 翊君等文,都是在蒐集課綱小組成員參與課綱會議的說法,並搭配部分非小組 成員對於 95 歷史暫綱的看法後,描述 95 歷史暫綱兩次課綱小組會議運作的過 程,認為 95 暫綱在第一次小組修訂過程過程中,雖然多少有意識形態上的爭 執,最後仍舊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認為課綱小組在沒有太多政治考量下完成了 課綱草案的修訂。但認為第二次小組召開由於受到時間壓力以及內部缺乏完整 的溝通,加上受到外來意識形態的強力干預,在當時教育部長杜正勝共同參 14.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學位論文,2005 年。 15 廖翊君,〈教育政策發展之論述分析—以 95 高中新課程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2007 年。 16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位論 文,2007 年。 17 江荳, 〈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形態〉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 士班,2008 年。 18 季節, 〈高中歷史課綱史觀變遷之研究:1990 年代迄今〉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碩士論文,2014 年。 5.

(12) 與、主導會議下,完成了具有特定政治立場的 95 歷史暫綱,使得課綱爭議持續 延燒。羅若禮一文,同樣採訪談做為研究方式,受訪者高達 29 名,其中非課綱 小組成員占大多,該文採用新聞報導手法描述課綱修訂及爭議過程,多採用非 課綱小組成員的不具名受訪者對 95 歷史暫綱課綱小組的批評、質疑,直指第一 次課綱小組是一個總召「選用親近人士」組成的團隊,以及公布的課綱草案將 「臺灣史單獨成冊」、「明史 1500 年後至於世界史」有著強烈的「去中華化」目 的,更直指在第二次課綱小組公布調整後的課綱後,是政府力量介入並受「同 心圓理論」影響所完成的產物。再來,江荳一文同樣採取不公開受訪的課程綱 要委員、審定委員、出版社編輯、高中歷史教師等名單的方式,以上述訪談資 料推測課綱小組運作的整體過程,在這些不敢公開的訪談人士中,大部分人認 為課綱修訂過程中受到政治力的介入,以及杜正勝「同心圓理論」的影響,使 課綱成為為政府服務的工具。最後,季節一文提到國家認同,容易因為教科書 內容書寫的不同而不同,在比對 88 年正中版教科書;95 歷史暫綱的康熙、南 一、龍騰版教科書:101 課綱的龍騰版教科書後,指出民進黨為了藉由「同心 圓理論」培養出一批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學子,而從 95 歷史暫綱開始了新的課程 安排。上述的各篇文章,多以未公開的受訪者,甚至非課綱小組成員的訪談資 料,做為描述 95 歷史暫綱的依據,並在最後將 95 歷史暫綱的成因引導至是具 有特殊的政治目的,因而可能扭曲了原本 95 歷史暫綱最初修訂的本意。 至於洪瑀韓〈95 高中歷史課綱修訂脈絡下高中歷史教師主體性之探討〉 19、李皖玲〈9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分析─以臺灣史與中國史的歷. 史教科書為例〉20,則是透過面訪教師,從教師的角度了解教師對於 95 歷史暫 綱的解讀、接受度,以及教師對於相關爭議的處理方式,同時指出教師的聲音 長年來在課綱修改過程中遭到忽略,建議未來在課綱改革時要開放教師發聲空. 19. 洪瑀韓,〈95 高中歷史課綱修訂脈絡下高中歷史教師主體性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 年。 20 李皖玲,〈9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分析─以臺灣史與中國史的歷史教科書為例〉 ,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6.

(13) 間、增加教師進修管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進而提升教學品質。以及未來應 針對課綱修訂成立專責教育改革研發機構;避免教科書在編輯、審查中強行加 入個人主觀意見;教師不斷自我充實,最後在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間尋找一個 新的平衡點。 從前文的回顧發現,撰文本應較嚴謹學術態度碩博士學位論文,卻不敢公 開受訪者訪談名單,並以這些訪談內容描述課綱修訂過程、爭議原因,可能扭 曲 95 歷史暫綱真正的用意。因此,本文筆者藉由重新訪談當時的課綱小組成 員,並從課綱修訂程序、人員聘任,以及「同心圓理論」出現原因、用意等, 來釐清 95 歷史暫綱的各項爭議與背後原因。 101 微調課綱引發的爭議部分,由於事發時間稍近,尚無太多討論此議題 的學術論文,其中僅林雨佑〈社會運動抗爭現場公民記者的身分及實踐─以反 課綱微調事件為例〉21一文,討論課綱微調事件發生當下的社會狀況,作者親 身參與 2015 年的反課綱微調運動,以自身實務經驗針對採訪記者、抗爭者、現 場警察等做深度面訪,將反課綱微調運動抗爭做一完整的重現,分析社會運動 抗爭事件中各階段行為所屬於的類型,將這次抗爭過程的各個階段做一分類, 讓讀者清楚了解本次反課綱微調運動的始末與類型。討論公民記者的出現對於 抗爭現場會造成什麼影響、公民記者本身的角色定位跟主流記者有何差別,以 及公民記者本身跟現場抗爭者區別跟共存問題,但因為警察、抗爭者、記者、 公民記者在抗爭活動中的角色並不相同,因此對於公民記者的認同態度也不大 相同,對於警察、記者而言,辨別記者與否主要是藉由身分而非行為本身。發 現公民記者本身則容易遭到有心者利用而扭曲本意,且沒有辦法跟記者享有相 同權利,但卻是現代社會改變傳統媒體為資訊主要傳播角色的重要一環,但易 隨著抗爭而生,隨抗爭消止而消失。 在課綱微調爭議爆發後,社會上出現許多關於課綱微調爭議的新聞、訪. 21. 林雨佑〈社會運動抗爭現場公民記者的身分及實踐─以反課綱微調事件為例〉,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6 年。 7.

(14) 問,或是一些文章對於事件的相關整理、討論。其中關於高中生反對課綱微調 一事,〈評高中生反課綱微調事件〉、〈再評高中生反課綱微調事件〉兩篇文章, 前後時間貫穿 2015 年 5 月到 8 月間學生的抗爭活動,在這次的抗爭活動中,學 生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開始積極參與本次對微調課綱的抗爭活動, 要求政府停止不法的微調課綱,但學生參與微調課綱的抗爭活動,也引來了負 面的質疑,如部分人士質疑藍錄鬥爭、統獨意識進入校園,儘管社會上正反意 見分歧,但一定程度的也顯示了學生對於課綱批判反省的能力,以及肯定了學 生參與社會改造與實踐的能力。並期許教育部能夠以透明、公正的方式來化解 社會各界對於課綱微調的質疑。22 另一方面,也有幾篇文章討論課綱微調的法源依據,在郭復齊〈課綱微調 的法律定性與爭議〉、周志宏〈高中課綱微調的法律問題〉、劉靜怡〈由實務參 與 95、99 課綱經驗看此次社會科課綱微調爭議〉、黃帝穎〈高中課綱微調的合 法性及救濟可能〉等三篇文章中提到,課綱法源依據主要是《高級中等法》或 是《高級中等教育法》,但當《高級中等法》廢止後,依此法所訂的課綱是否仍 能繼續使用,且《高級中等教育法》亦未提到任何關於舊課綱是否繼續沿用, 因此課綱本身的效能有其疑慮。23另外,課綱本身的性質,教育部主要將其歸 類為行政規則,文中提到本次課綱微調在程序上牴觸了《行政程序法》,因此立 法院可依其《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要求教育部更正或廢止微調課綱,24強調教 育部必須在微調課綱爭議得到解決前,暫緩微調課綱的推行,將對社會、書商 的影響減至最低。 最後,關於課綱在審議上的相關討論,像是黃政傑〈課綱微調之研修審議 評析〉、〈評中小學課綱審議機制的修法方向〉兩篇,討論課綱研修審議機制, 並以該機制檢視課綱微調的審議情形與正當性,發現幾項問題:第一,因為早. 22 23 24. 〈再評高中生反課綱微調事件〉,(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頁 27。 〈高中課綱微調的法律問題 與談人─周志宏〉 ,(司法改革雜誌,100 期),頁 59。 郭復齊,〈課綱微調的法律定性與爭議〉,(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 40 期,2015),頁 13-14。 8.

(15) 在 2013 年就開始對十二年一貫的課綱進行全面調整,預計 2016 完成、2018 年 施行,在這段時間中插入微調課綱看似多於。第二,檢核小組的設立依據不 明、成員身分備受爭議。第三,在課發會決議大會中,各委員的反對意見並沒 有在最後決議中呈現,反而僅呈現主席的四項結論,且微調課綱在之後的各相 關會議辦理的時程上異常的快速,甚至沒有任何課發會、課審會再次審查課綱 的紀錄。從上述這些爭議,能夠看出微調課綱備受爭議,但目前卻沒有一篇文 章將 101 課綱微調期間政府與檢核小組的不法、蠻橫,做一較清楚、完整的討 論。 因此,本研究擬在現有之基礎上,以 95 歷史暫綱與 101 課綱微調兩次爭議 為討論對象,嘗試將兩次事件的爭議內容做更清楚的補充,嘗試還原 95 歷史暫 綱爭議當下遭扭曲、抹黑的部分,並將 101 課綱微調期間,政府的不法、蠻橫 以及檢核小組的無理與專業爭議,一一做討論,最後探討造成臺灣近年來課綱 爭議頻仍的背後原因,以期推進相關議題之研究。. 9.

(16)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撰寫架構說明 本研究題目訂為〈高中歷史課綱爭議研究─以 95 歷史暫行綱要制定與 101 課綱微調事件為考察中心〉,嘗試藉由本文探討 95 歷史暫綱爭議與 101 課綱微 調(歷史科)兩次事件爭議,釐清各界對於兩次事件的質疑,瞭解臺灣課綱爭議 的背後原因。 (一)、研究方法 由於兩次爭議均為近年發生之事,其爭議當事人仍然健在,因此本研究除 了採用一般史學研究必要的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還多方聯繫、親訪事件 當事人,以與報刊、新聞報導、評論所述相比對查核,藉以釐清事實。 在 95 歷史暫綱爭議部分,本文嘗試討論課綱小組成員組成、課綱制定程 序、課綱內容、課綱立場等當時爭議的項目,藉由蒐集到的新聞、政府公文、 小組成員口述資料等一手資料,以及現有的相關論述來還原,並詳悉相關學位 論文研究與論述,以釐清當初 95 歷史暫綱所引起的各項爭議。 至於 101 課綱微調事件方面,本文嘗試討藉由現有的新聞報導、相關投 書、政府公文等將此次課綱微調的各項爭議,如論檢核小組成員組成依據、專 業性、課綱修訂程序、課綱內容等一一列出,並與政府公文、法條、行政程序 以及面訪檢核小組的訪談資料做比對。藉此還原,釐清課綱微調所引發的爭 議,以及外界對檢核小組的質疑。 至於訪談內容部分,筆者將依照訪談錄音的檔案內容做成逐字稿,附於附 錄供讀者參考。 最後在結論部分統整兩次課綱衝突的成因,兩次課綱爭議中相同的問題, 例如 95 課綱小組與 101 課綱檢核小組的成員組成、課綱修訂流程、課綱內容爭 議類型以及結果等做比較,了解造成兩次課綱爭議的相同與相異處,以及造成 近年來課綱爭議頻繁發生的背景。. 10.

(17) (二)、研究面訪對象 以下分別將 95 歷史暫行綱要小組成員,以及 101 課綱檢核小組受訪成員分 別製表,並將受訪者給予 A 至 L 的編號。 1、95 歷史暫行綱要小組 受訪. 姓名. 事件中角色. 當時身分(職稱). 聯絡方式. 杜正勝. 教育部長(2004.5.20-. 教育部長. 面訪.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 面訪. 第二次課綱小組召集人. 系 教授. 第二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編號 A. 2008.5.20) B. C. 周樑楷. 廖隆盛. 面訪. 史學系 教授 D. E. F. G. H. 黃富三. 周婉窈. 蔡蔚群. 黃春木. 陳國棟. 張元. 第一、二次課綱小組成.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 面訪. 員. 究所籌備處 研究員.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 E-MAIL 通. 究所籌備處 副研究員. 信. 第一、二次課綱小組成. 國立新店高級中學教. 臉書通訊. 員. 師. 第一、二次課綱小組成.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 員. 學教師. 第一、二次課綱小組成. 中央研究員歷史語言. E-MAIL 通. 員. 研究所 研究員. 信. 第一次課綱小組召集人.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 未聯絡. 會學系 系主任. 上,採用. 面訪. 立法院備 11.

(18) 詢資料 林麗月.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接受訪談. 史學系 教授. 但未接受 錄音. 楊肅獻.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未聯絡上. 教授 劉奕蘭.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 未聯絡上. 程中心 助理教授 陳素燕.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 未聯絡上. 程中心 助理教授 邢義田.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員歷史語言. 未聯絡上. 研究所 研究員 呂芳上.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 未聯絡上. 究所 研究員 張百廷.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 未聯絡上. 級中學 教師 陳冠華.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竹北高中 教師. 未聯絡上. 林義雄.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國立員林高級中學. 未聯絡上. 教師 戴麗桑. 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 未聯絡上. 學 教師 黃清連. 第二次課綱小組成員. 玄奘大學通識中心. 未聯絡上. 教授 李孝悌. 第二次課綱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員歷史語言 研究所 研究員 12. 未連絡上.

(19) 2.課綱檢核小組成員 受訪. 姓名. 系所. 職稱. 專長. 編號. 聯絡方 式. I. 王曉波 (召集人). 中國文 學系. 世新大學 兼任教授. 法家哲學、儒家哲學、中 國哲學史、臺灣史. 面訪. J. 李功勤. 通識中 心. 世新大學 教授. 西方文明、現代中國、兩 面訪 岸及臺灣現況發展、國際 關係、中國現代史-中華民 國黨政精英研究、歐洲政 治文化發展史. K. 潘朝陽. 東亞系.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教授. 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 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 地理、臺灣地理、中國儒. 面訪. 學、臺灣儒學 L. 吳連賞. 地理系. 高雄師範 大學教授. 人文地理、工業地理、鄉 土與社區研究、中國研 究、產業與都市發展. 電訪. 陳昭瑛. 中國文 學系. 臺灣大學 教授. 儒學、文學理論、臺灣文 學、美學. 面訪, 不接受 錄音、 紀錄訪 談內容. 謝大寧. 佛學系. 佛光大學 教授. 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 中國經典詮釋. 未接受 面訪. 包宗和. 政治系. 臺灣大學 教授. 國際政治、外交決策、國 際衝突、美國外交政策、 博奕理論. 未接受 面訪. 董金裕. 中國文. 政治大學. 宋明理學、中國思想史、. 負責國. 學系. 教授. 經學. 文科, 故不受 訪. 海洋文 化所. 海洋大學 教授. 明清至近代蒙古史、中國 思想史、歷史理論與歷史 教育、海洋文化研究、客 家研究、東亞思想與文化 交流. 未接受 面訪. 黃麗生. 13.

(20) 朱雲鵬. 經濟系. 中央大學 教授. 經濟. 未接受 面訪. (三)、面訪問題 A、95 歷史暫綱相關問題 1、詢問 95 歷史暫綱小組成員相關問題 (1)課綱小組的成員當初的選聘標準為何? (2)請問在歷史課綱小組開會整體流程有遇到那些問題呢? (3)由於您同時是第一次與第二次課綱小組的成員,請問依老師您參與兩次課綱 小組的經驗中,在兩次小組運作上,前後兩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請問您,您認為杜部長與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如何? (5)臺灣史課綱主要是由誰負責修訂的呢? (6)您認為,杜部長在這次課綱修訂過程中,其扮演的角色以及發揮的功能為 何? 2、詢問杜部長相關問題 (1)在許多關於 95 歷史暫綱的研究中提到,部長在會中建議把重點放在近代 史,並在會中大量刪減與修改臺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各領域題綱。請問關於 95 歷史暫綱中臺灣、中國、世界各部分,部長實際上是如何指示、安排? (2)在一些關於 95 歷史暫綱的研究中都提到,由於原先撰寫臺灣史的學科專家 不願意寫臺灣戰後那六周課程,於是部長您自行找了非課綱委員的人士編寫臺 灣史課綱,關於這個問題請問您有何說法? (3)在一些文章中提到,部長在一些課綱小組的會議上,找來了許多不相干的人 參與會議,並且在會中干預課綱的修訂,請問實際的情況為何? (4)請問關於第二次小組成員的組成,是否如同外界所說,有一部份是由部長您 直接任命加入課綱小組?. 14.

(21) B、101 課綱微調面訪相關問題 1、檢核小組成員面訪問題 (1)檢核小組組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挑選這些人擔任小組成員? (2)檢核小組的工作規畫及預期目標為何? (3)檢核小組的實際工作內容及對課綱編審發揮之影響力? (4)檢核小組成員與課綱小組成員的互動情況? (5)外界對你們合法性、權限的批評,你們有什麼想法與回應? (6)對於檢核小組的成立,你們有什麼想法(這題針對的是課綱小組成員) (7)貴組負責歷史科教科書內容的檢核,請問貴組檢核的標準為何? (8)貴組在檢核教科書內容、微調課綱時,是基於怎樣的思考立場? (9)對於外界批評貴組的政治主張,或企圖強將臺灣史依附於中國史,是否如 此?. 15.

(22) 16.

(23) 第二章、95 歷史暫行綱要爭議 第一節、政府遷台後臺灣歷史課綱發展 長期以來人們生活在白色恐怖與戒嚴體制之下,對於政府的教育政策多是 悶不吭聲,教育呈現出政黨化、權威色彩的「黨化教育」,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 負責統一編定,統治者藉此培養人民特定的意識形態,並建構一套外來統治者 的論述,來合理化其統治。其中在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上,以中國史為主要歷史 脈絡,臺灣史只是附屬於中國史下的小區塊,臺灣史內容既零散又不貼近生 活,很難看到教育多元、開放和活潑的一面。251987 年政府宣布解嚴後,臺灣 的權威體制動搖,社會走向民主、自由化與多元化,課綱方面也引起一連串的 衝突。 一、政府對課綱的控制演變 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後,為了要配合國家的威權體制,並達到去日本化的 目的,政府推動國語政策、建立「中國化」的教育,以貫徹國家及政治意識形 態,建構一套外來統治者的論述,來合理化其統治。 並在 1950 年開始,國家頒布《戡亂建國教育實施綱要》作為國家教育方 針,到了 1961 年,蔣中正於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上表示:「今後我們的教育, 應該特別注意精神教育和生活教育,並應以民族主義為基礎,以發展出民權主 義教育和民生主義教育,來承擔反攻復國的神聖使命。」26加強推廣三民主義 思想,貫徹「中國化」的教育,強化學生對國家、國民黨政府統治的認同。 茲將歷年來高中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分別製表整理,以利了解高中課程標 準與教學目標的變化。. 25. 王錦雀,〈國家在教育改中之角色分析─臺灣教育改革經驗與發展願景為例〉 ,《公民訓育學 報》第十期(2001.07),頁 153。 26 「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 ,國家教育研究院,1962 年,頁 15,下載網址: https://www.naer.edu.tw/m/404-1000-12058,c1538-1.php?Lang=zh-tw,下載時間:2018 年 1 月 20 日。 17.

(24) 表一、高中課程標準的發展 時間 民國 41 年. 民國 41 年,由於國共內戰失敗而遷台的政府,發現當時所施行 的國文、歷史、地理、公民之課程標準無法配合反共抗俄的基 本國策,為了要培養並強化國民反共抗俄意識,以及建立建構 一套外來統治者的論述,來合理化政府的統治,在課程標準 中,加入反共抗俄的教材。27. 民國 44 年. 政府為了配合反共抗俄之基本國策,增加了「三民主義」與 「軍事訓練」之教學時數。28. 民國 51 年. 增列「軍訓課程標準」,並將「軍事訓練」列為高中正式課程, 加強政府反共抗俄教育政策推行。. 民國 60 年. 課綱內容部分,「歷史科」內容主要以啟示青年復興民族之責 任,使學生認識民族的傳統精神,以啟發其復興國家的抱負。 並將「本國史」改為三個學期之課程,酌增有關文化史之教 材,「中國文化史」則特重學術思想及科學上之成就。29. 民國 72 年. 配合高級中學法之修訂,重新修訂歷史課程標準,將過去的中 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從必修歷史改為選修科目。30. 民國 79 年. 為配合社會之變遷,政府於 79 年召開「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委員 會」,歷時六年於 84 年完成,並於 88 學年度施行。歷史部分, 高一歷史每週原各二節,修訂為三節。高二修訂為「世界文 化」(歷史篇)及「現代社會」,每週教學節數各二節四節。高 三「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人文地理」、「經濟地理」 四個選科,每週各二至四節,修訂為「歷史」、「地理」二個選 科,每週各三節。31. 民國 90 年. 27. 為了配合九年一貫政策的施行,並同時改善過去課綱與社會需. 歷史學科中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經過」 ,網址: http://203.68.236.93/doc/95course/content/98-06.pdf,參考時間:2018 年 1 月 11 日,頁 425。 28 歷史學科中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經過」 ,頁 425。 29 歷史學科中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經過」 ,頁 429。 30 歷史學科中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經過」 ,頁 430。 31 歷史學科中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經過」 ,頁 432。 18.

(25) 求脫節的問題,政府召開課綱小組開始重新修訂課綱。在歷史 部分,將台灣史單獨成冊、明代史 1500 年後的部分置於世界近 代史與世界史一同教授。而這次的改變,也引發了 95 歷史暫綱 的爭議。 表二、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改變 時間 民國 41 年. 1.明瞭中華民族內各宗族之起源,混和及其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民國 44 年. 的關係。 2.明瞭我國歷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變遷的趨勢,特別注 重足以影響現代生活之史實,激發愛國家,愛民族之精神與光大 之責任。 3.使學生明瞭世界各主要民族演進之歷史及其相互之影響。 4.明瞭近世文化演進及現代國際大勢,確立我國對國際社會應有 之態度與責任。. 民國 51 年. 1.明瞭中華民族之演進及各宗族間之融合與相互依存的關係。. 民國 60 年. 2.明瞭我國歷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變遷的趨向,特別注 重光榮偉大的史實與文化的成就,以啟示復興民族之途逕及其應 有之努力。 3.明瞭世界各主要民族演進之歷史及其相互之影響。 4.明瞭近世文化演進及現代國際大勢,確立我國對國際社會應有 之態度與責任。32. 民國 72 年. 必修─歷史的課程教學目標部分如下:33 1.明瞭中華民族之演進及各宗族間之融合與相互依存的關係。 2.明瞭我國歷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變遷的趨向,特別注. 32. 陳盈穎,〈臺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使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 年,頁 68。 33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正中書局印行,民國 72 年 7 月,頁 89。 19.

(26) 重光榮偉大的使實與文化的成就,以啟示復興民族之途逕及其應 有之努力。 3.明瞭世界各主要民族演進之歷史及其相互之影響。 4.明瞭近世文化演進及現代國際大勢,確立我國對國際社會應有 之態度與責任。 選修─中國文化史課程教學目標如下:34 1.明瞭中國歷史文物制度、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及科 學技術等文化之創造發展。 2.明瞭中國文化之特質、優點及永恆價值,藉以培養民族自尊心 及自信心,喚起愛國家、愛民族之情感,從而肩負復興中華文化 之重大責任,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之優良傳統。 3.明瞭中國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對世界文化之貢 獻,藉以確立國人對世界文化發展應有之態度及責任。 民國 79 年. 必修─歷史課程標準教學目標:35 1.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俾能主動學習歷史,吸取歷史經驗, 增進人文素養 2.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的特質,使其認清歷史變遷對時代的重 要性,以強化其思考與分析能力。 3.引導學生思索人我、群我的關係,以培養學生對社會、民族、 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心。 4.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胸襟及世界觀,使能以更寬廣的角度思索 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之地位。 選修─歷史課程標準教學目標:36. 34. 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頁 83。 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頁 8485。 36 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頁 83。 20 35.

(27) 1.明瞭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在世界文化使上的地位,促 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與關懷。 2.瞭解近代重要典章制度的演變,以及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 學藝術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啟發學生的文化意識。 3.瞭解傳統中國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以及近代中國文化的變遷 與新文化的發展,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中國文化的價值與近代意 義。 民國 90 年. 必修─歷史課程標準教學目標:37 1.培養歷史學科的方法,藉由歷史問題的探討提升學生的思維。 2.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 3.建立學生對於世界上各種文化的基本認識和理解,養成包容並 欣賞多元文化的開闊胸襟。 4.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以充實其生活的內涵。 選修─歷史課程標準教學目標:. 38. 1.加強培養學生在閱讀、思考、辨析、論證等方面的能力。 2.學習史學方法,反思三年來學習歷史之心得。 3.強調從今日之臺灣觀看東亞(含中國大陸)、亞太及世界史上 的重要問題。 從上列兩表,可以看出戒嚴期間的歷史課程標準不論是修訂內容或是課程 標準的教學目標,皆不離以三民主義為中心,反共抗俄、建國復國為目的。臺 灣人民在此時期的學習過程中,政府以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地理、歷史為教 學重點,藉此培養人民以中國為中心的國家認同感,39並合理化其統治的正統 性。 37.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育部,2004 年 8 月 31,頁 39。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育部,2004 年 8 月 31,頁 341。 39 藍順德,《教科書意識形態─歷史型態與實徵分析》 ,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1,頁 123。 21 38.

(28) 在解嚴後,從 1990 年開始修訂的課綱與教學目標就可以明顯發現,過去對 中國的國家認同,逐漸隨著臺灣主體意識興起而削弱。例如教學目標中不再強 調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及中國歷史的發展與偉大,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學生對 土地、社會、本地文化的認同感,以及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因此 95 歷史暫綱 在課程上有了調整,以配合並達成新課綱的教學目標,例如:「激發學生對歷史 的興趣,以充實其生活的內涵。」同時藉由生活中的體驗,讓教學目標從過去 的民族精神教育轉為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能力為主。 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臺灣的教育發展下,最早義務教育始於 1944 年日治時期的小學六年義務 教育,大幅提升了當時台灣人的就學率以及識字率。到了 1967 年 6 月 27 日, 蔣中正總統於國父紀念月會中訓示: 「我們要繼續耕者有其田政策推行成功之後,加速進行九年義務教育計 畫。以我們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來解決九年義務教育問題,一定可以 樂觀厥成。」40 而刺激當時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主要是以下三大點: 1.世界各國延長義務教育之趨勢:受到聯教組織「喀拉蚩計畫」41影響,雖然 未參加次計畫,但政府為了保持我國在亞洲區為義務教育先進國的地位,決定 率先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實施九年義務教育。42 2.當前政治及國防建設之需要: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有助於提升我國國際上 的地位,且可直接提升國民智識水準,亦間接提升國軍素質,增加反共復國的 力量。43. 40.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23。 「喀拉蚩計畫」:聯教組織鑒於亞洲各國戰後初等教育的需要,注意該一地區義務教育的發 展,於 1959 年在巴基斯坦喀拉蚩舉行初等義務教育亞洲區域會議,訂定一項 20 年長期發展計 畫,經次年聯教組織大會通過,定名為「喀拉蚩計畫」,其主要目的在協助亞洲區會員國的義務 教育,在 1960 年至 1980 年之 20 年間,至少延長到七年,並逐年增加兒童入學比較與美伊兒 童所需費用。 42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24。 43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24-325。 22 41.

(29) 3.社會及經濟發展之影響:為滿足社會變遷下社會對於教育的需求,並且解決 社會上童工、不良少年、補習等問題。同時藉由教育提升國民素質,做為國家 經濟成長與朝現代化國家發展之基礎。44 在蔣中正責令政府各部門籌劃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行政院長嚴家淦便在 1967 年 8 月 12 日第三次國家安全會議上提出報告,並經過會議決定: 「為提高國民智能,充實戡亂建國之力量,由總統依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 條款第四項以命令規定:關於國民教育之年限,應延長為九年,自 57 學年度 起,先在臺灣及金門地區實施。」45 在這次國家安全會議上,蔣中正亦作出九點指示。其中第四點表示: 「教科書應切合實際需要。國民小學應注重民族精神,啟發其愛國家、愛 民族。」46 第九點表示: 「培養優良國民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目的,也就是民族復興之基本要 素。」47 最後在 1968 年 9 月 9 日的國民中學開學典禮上,蔣中正於訓詞中表示: 「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乃為培植現代國民,提高及精神與體力,品德與智 能,增進其明理尚義,崇法務實,與互助合作,愛國保種的基礎。這不只為建 設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基本要求,且為建設三民主義新中國的根本大計。」48 從上述九年國民教育實施背景、蔣中正的指示與各項發言,都可以明顯看 到在當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主要是為了提升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增加反共 復國的籌碼,臺灣僅做為反共復國的基地,因此歷史教學的中心仍是以中國為 重心,藉此培養人們以中國為國家認同中心,達到愛國與民族復興的任務,而. 44 45 46 47 48.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25-326。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30。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30。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30。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 ,中正書局,1974 年,頁 323。 23.

(30) 非僅是以提升國民教育水準為目的。 三、解嚴後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的鬆綁 (一)、四一0教改大遊行與政府回應 解嚴以前,教育政策呈現政黨化、威權化的色彩,政府施行「國語運動」、 「黨化教育」,灌輸學生「大中國思想」,這樣的教育政策,摧殘了本土意識與 文化認同。教科書方面,由國家壟斷,編輯委員全由官方聘請,所有學校使用 同一套教科書,政府在教育上的過度控制,教育無法依照不同地區、學生而調 整。積累下來的教育問題,終於在 1994 年爆發。 在 1994 年四月十日,以自 1970 年代開始推動教育改革的台大教授黃武雄 為首,及數十個民間團體發起了「四一0教改大遊行」,提出四大項教育改革訴 求,分別為: 1.廣設高中大學:希望人人都有機會上高中,在五年內達到同年齡能夠有 20% 可以上大學。並設立公民大學(社區大學),對各年齡層開放。 2.小班小校:縮小班級人數以及學校班級數。 3.制定「教育基本法」:希望可以制定一個教育根本大法,作為實施的指導原 則,以補充憲法不足,並提供未來教育發展方向。49 4.教育現代化:師資與教材多元化。50 大遊行後,行政院在六月召開「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政府大規模陣仗找 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成立為期兩年 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審查委員會」,負責教育改革政策的研擬、審議、建議與諮 詢等任務。51「行政院教育改革審查委員會」針對教改大遊行,提出「教育改 革總諮議報告書」,以五大改革方向,回應教改大遊行的訴求,分別為:教育鬆. 49. 顏國樑,〈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與立法精神〉,國家教育研究院,1999 年,頁 6。 張芳全〈一九九四年以降之台灣教育改革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 68 期,2006),頁 226。 51 〈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國家教育研究院,下載網址: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92,c1315-1.php?Lang=zh-tw,下載時間:2018 年 2 月 7 日,頁 4。 24 50.

(31) 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52 五大改革方向中,教科書從原本的統編制改為審定制,編輯工作改交由民 間,並將教科書選用權力下放到各級學校,讓教科書逐漸脫離政府控制,不再 淪為政府操縱意識形態的工具。53本文將 1990 年至 2003 年政府針對國、高中 教科書發展於下方列表整理。 表三、台灣教科書鬆綁大事紀 時間. 台灣教科書鬆綁大事紀 國中. 高中. 78 學年 (1989). 開放國中非聯考科目為審定 制,由民間編印,國立編譯 館審定。. 部分統編,部分審定。. 79 學年 (1990). 國中藝能科、職業選修科開 放為審定制。. 部分統編,部分審定。 1.三民主義、公民與道德、 歷史、國文、地理由國立編 譯館負責編輯。 2.軍訓、護理由教育部軍訓 處編輯。 3.高中選修科教科書由民間 編印,並送交國立編譯館審 定。. 83 學年 (1994). 1993 年時教育部於 6/28 課 綱修訂委員會中決議,國一 設置「認識台灣」1 科,由 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組 成。. 84 學年 (1995). 國小全面開放審定,社會要 求國中亦應開放。. 88 學年 (1999). 89 學年. 52 53. 維持. 1.國中:因應升高中聯考,主要學科維持統編。 2.高中:1997 宣布,配合高中課程實施標準,於 88 學年度 全面逐年開放民間編輯,並送國立編譯館審定。 3.法律上確立施行一綱多本 6 月,九年一貫教科書確. 〈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頁 8~13。 〈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頁 31-32。 25. 1.沿用 1999 年高中課程標準.

(32) (2000). 90 學年 (2001) 92 學年 (2003). 立,民編、部編交由學校選 用。國立編譯館負責審定。. 實施時之政策。 2.因後續的課綱爭議而發生 一連串內容編寫問題。(歷史 最為嚴重). 九年一貫於小學一年級實 施,各領域課程均開放審 定。 1.國中開放一綱多本,造成 社會負擔,要求部邊與民編 本並行。. 參考:王仲孚,《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 藍順德,《教科書政策與制度》(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6) 藍順德,《教科書意識形態─歷史型態與實徵分析》(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1). 於上表可以看出,政府從 1989 對國、高中教科書就已經開始逐步開放審 定。在 1999 年政府確立一綱多本政策,高中於同年全面開放審定,國中則因應 九年一貫政策於 2003 年開放。 綜上所述,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在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只為了提升國民的智 識水平,而是要藉由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培養國人對中國的認同,使得過去在教 學內容上多是以反共復國、三民主義等為中心。但後來教科書逐步開放為民間 編輯、中央審定,進而走向一綱多本的模式,為了因應政府一綱多本的政策, 課綱亦開始重新修訂,以做為教科書的編輯依據,但此時的課綱已經逐漸從過 去的反共復國,以中國為國家認同主體,轉變為認識鄉土,培養學生對本土的 認同為主,這項改變可以從 1983 年到 2001 年課綱的教學目標中明顯看到改 變,但這個改變也挑戰了過去以中國為國家認同中心的傳統觀念,故而引發接 下來從 95 歷史暫綱開始的一連串的課綱爭議。. 26.

(33) 第二節、95 歷史暫行綱要制定程序問題 2001 年,教育部為了讓高中配合國中九年一貫政策的實施,聘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主任張元擔任高中歷史課綱召集人,組織歷史課綱小組負責修訂 新的歷史課程綱要。課綱草案公布後,遭到吳展良、逯耀東等人質疑前後兩次 課綱小組在成員選聘過程中,受到外力介入、指揮,並任用私人的情況。在課 綱修訂的會議上,則遭到質疑杜正勝介入會議,並於課綱小組會議上指導課綱 修訂,使得課綱內容充滿特定意識型態。最後在公聽會方面,課綱小組更遭到 質疑,為了護航具有爭議的課綱,所以公聽會僅讓特定人士發言,使公聽會失 去公正性。 關於各界對於課綱小組選聘、課綱制定程序質疑的說法,下文將一一列出 並與政府公告之公文及筆者親訪之口述資料一一查核,檢視各方質疑的合理 性,並釐清外界對於課綱小組的誤解。 一、課綱小組成員選聘爭議 (一)、對課綱小組成員選聘質疑 在第一次課綱草案修訂完成並公布後,課綱草案遭到各方人士強烈質疑。 吳展良、逯耀東等人質疑不論是第一次課綱小組成員,或是第二次課綱小組成 員,都是由召集人或教育部長任用親近人士組成,以藉此在修訂課綱時達到特 殊政治目的,關於課綱小組成員選聘的質疑,接下來將一一列出。 李慶華於立法院質詢杜正勝提到: 「我說十七個人當中有七個是你的常務委員,全國有三千多個教授和學 者,你用的都是你的朋友。」54 吳展良: 「從課綱小組的成員,乃至修訂過程,杜正勝都介入了。」55. 54. 《立法院公報》 ,第 92 卷第 45 期,2003 年 11 月 3 日,頁 340。. 55.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43。 27.

(34) 「為什麼不成立一個客觀、公正超然的委員會?由學術界、教育界素負眾 望的人員組成,大家是經過商討、建立共識的方式來訂定課綱。」56 盧建榮: 「面對這樣複雜的課綱議題,即使動用一流學者也不為過。然而從課綱小 組前、後成員名單可以看出用人還是以張元、杜正勝親近的人為主。」57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 95 課綱爭議談起〉提到: 「在現行的制度下,課綱小組成員的遴選由教育部一手決定」58 江荳一文則是採用非課綱小組人士對於課綱小組成員選定過程的推測: 「都由部長那邊…好像最後都是部長那邊勾選的。」59 江荳在文章的結論提到: 「執政者會經由遴選與自己較為『友善』的人選,來擔任課程綱要委員, 以期課程綱要的制定能與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相符。」60 1.課綱小組成員選聘標準 95 歷史暫行綱要小組成員組成方面,主要是依照 2002 年 10 月 14 日「普 通高級中等學校各科課程綱要小組」聯席會議的決議,規定小組成員必須包含 「教育專家」、「學科專家」、「心理專家」、「高中校長、主任與任教該學科教 師」、「九年一貫課程編定委員」等,61在召集人勾選推薦人員後並在教育部核 准後發予聘書,人員如下表:. 56.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 58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 59 江荳, 〈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形態〉 ,頁 45。 60 江荳, 〈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形態〉 ,頁 99。 61 〈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之爭議與檢討專案報告〉, 《立法院公報》 ,第 92 卷第 45 期(下),1993 年 11 月 1 日,頁 303。 28 57.

(35) 〈第一次課綱小組〉62 姓名. 職稱. 服務機構. 聘職. 備註. 張元. 系主任.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召集人. 學科專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委員. 學科專家. 林麗月 教授. 九年一貫課 程修訂委員 楊肅獻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委員. 學科專家. 周樑楷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委員. 學科專家. 劉奕蘭 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委員. 學科專家. 陳素燕 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委員. 學科專家. 邢義田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委員. 學科專家. 呂芳上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委員. 學科專家. 陳國棟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委員. 學科專家. 黃富三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委員. 學科專家. 周婉窈 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委員. 學科專家. 張百廷 教師.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蔡蔚群 教師. 國立新店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陳冠華 教師. 國立竹北高中. 委員. 高中教師. 林義雄 教師. 國立員林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黃春木 教師.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戴麗桑 教師.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62. 〈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之爭議與檢討專案報告〉, 《立法院公報》 ,第 92 卷第 45 期(下),1993 年 11 月 1 日,頁 311。 29.

(36) 〈第二次課綱小組成員〉63 姓名. 職稱. 服務機構. 聘職. 備註. 周樑楷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委員. 召集人. 楊肅獻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委員. 學科專家. 廖隆盛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委員. 學科專家. 黃清連 教授. 玄奘大學通識中心. 委員. 學科專家. 李孝悌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委員. 學科專家. 陳國棟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委員. 學科專家. 黃富三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委員. 學科專家. 張百廷 教師.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蔡蔚群 教師. 國立新店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黃春木 教師.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戴麗桑 教師.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委員. 高中教師. 從上述兩次課綱小組成員的整理表格,可以清楚看出小組成員的專業背景 完全符合「普通高級中等各科課程綱要小組」聯席會議的決議。 2.課綱小組說法 在筆者親自訪談多位課綱小組成員後,受訪者皆提到,在小組的組成過程 中,並沒有感受到任何政治力介入。儘管在小組運作過程中曾因成員不足,面 臨需要增補的狀況,但教育部長黃榮村僅轉交立委推荐名單,讓課綱小組成員 以專業角度決定是否接受推薦名單或是另外增補人員。64關於上述的狀況,課 綱小組成員黃春木表示: 「當時有增聘人員的事情,因為那時候是人手不大夠,然後又有人辭 掉……但那時候小組增補人員也是由小組成員決定。」65 63.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修訂過程〉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址:. https://goo.gl/Gkmx8N,參考時間:2016.10.27,頁 607。 64 65.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頁 139-140。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G:黃春木,2017 年 1 月 9 日,於建國中學。 30.

(37) 關於人員選聘部分,參加過前後兩次課綱小組的廖隆盛於受訪中強調: 「我跟部長一點都不認識。對我來說,我跟張元不算認識更沒有私交,周 樑楷我也不認識他。我會受聘,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在中國時報發表一篇歷史 教育相關的文章,令他們覺得我的意見值得這個課綱參考。」66 強調自身是因為專業因素而受聘,並非與召集人或是杜正勝熟識。 第二次課綱小組成員組成方面,周樑楷表示: 「第二次部裡邊任命我的是黃榮村,還不是杜正勝。我的聘書任命者是黃 榮村,在我受聘後,我就按照程序把委員名單往教育部提交。至於我提交上去 推薦名單,教育部完全沒有動就核准下來。從此之後教育部就沒有再管我了, 所以不是杜正勝當部長安插人事然後在那邊管,這些很多都是從報紙裡面亂猜 的。」67、「在委員名單上,大概依照地域、男女分配,一般認知的深藍深綠人 士都沒進來。」68 關於杜正勝干預人員選聘部分,黃春木強調,他本身與杜正勝彼此並不熟識, 課綱修訂期間並沒感受到杜正勝干涉人員任命。69 關於李慶華質疑杜正勝介入課綱成員選聘,甚至任用親近友人一事,首先 李慶華於立法院質詢中提到的「常務委員」,是指參與「新史學」創刊與編輯的 編制委員,關於這點杜正勝於立法院的回覆中便澄清: 「不要把我說得這麼麼偉大 ,這些人不是我的常務社員。「新史學」1990 年創刊,至今已經有 13 年了,我是創刊發起人沒有錯,裡面那些人大多是創刊 發起人也沒有錯,我們總共有 50 幾個創刊發起人,都是臺灣史學界的菁英,我 們採取輪編制,創刊後,我輪過一次編製委員就再也沒有編過,這是什麼集 團?沒有!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訴委員,你只要去調查就可以知道「新史學」是. 66 67 68 69.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C:廖隆盛,2017 年 10 月 20 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室。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B:周樑楷,2016 年 12 月 15 日,於中興大學。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C:周樑楷,2016 年 12 月 15 日,於中興大學。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G:黃春木,2017 年 1 月 9 日,於建國中學。 31.

(38) 採輪編制,這一點請委員了解。」70 強調「新史學」成員的身分並與課綱成員的選聘無關。 除了杜正勝於立法院的說法外,筆者亦親訪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以了解實 際情況,杜正勝指出: 「部長跟委員會的部分是有距離的,教育部長對於課綱的委員最主要的權 利,一直以來就聘請主任委員。歷史科我就是聘請主任委員,其他委員是由主 任委員去聘請,所以在普通的情形,部長不可能去硬塞說誰要做什麼委員,不 像馬英九,台北市一些現在大家在告他親筆寫那些委員的名字,其實那時候我 真的沒有,因為一向的慣例就是只聘請主任委員,尊重那個主任委員,就像我 在編寫高中歷史課本,國立編譯館館長請我去,那個照例也是聘請我,所有其 他的委員也是我自己去找的,那個一樣的道理。」71 杜正勝於面訪時斬釘截鐵地表示: 「我接手時的主任委員就是周樑楷,周樑楷本身就是張元那個小組裡面 的,我就請他,其他的小組成員由他去找,這些委員跟張元那時候的有沒有一 樣?我不知道,我都是尊重周樑楷主任委員的決定。」72 根據筆者重新訪談小組成員的訪談資料,跟立法院公報的記錄發現,上述 對於課綱人員選聘的質疑、批評,多是昧於事實的評論。事實上,課綱小組成 員的選聘的過程中,部長僅負責選聘召集人,不過問小組成員名單,課綱小組 成員由召集人依照課綱所需來邀請、推薦,最後由教育部勾選決定,名單中所 聘請的都是各學科領域專家、教育學者、課程專家、第一線教師,73完全符合 91 年 10 月 14 日的「普通高級中等各科課程綱要小組」聯席會議決議。74從這 些小組成員的親身訪談,以及政府的報告紀錄可以發現,吳展良、李慶華、盧. 70 71. 《立法院公報》 ,第 92 卷第 45 期,2003 年 11 月 3 日,頁 341。.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A:杜正勝,2016 年 11 月 17 日,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A:杜正勝,2016 年 11 月 17 日,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73 〈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專案報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四十五期委員會紀 錄,2003 年 10 月 15。 74 《立法院公報》 ,第 92 卷第 45 期,2003 年 11 月 3 日,頁 303。 32 72.

(39) 建榮等人的質疑為惡意栽贓完全昧於事實,至於羅若禮、江荳等文除了沒有清 楚的資料來源外,更採用吳展良、李慶華、盧建榮等人刻意抹黑課綱小組的言 論,使得文章的立場與嚴謹度令人質疑。 二、杜正勝部長介入議程、干涉課綱編寫 課綱制定程序相關問題中,除了上述關於課綱人員選聘不公正的質疑外, 第二個問題就是教育部長參與課綱小組會議,並於會議上干涉議程與修改課綱 內容,造成課綱充滿特定意識形態,接下來將針對這部份問題做整理與釐清。 吳展良批評: 「從課綱小組的成員,乃至於修訂過程,杜正勝都介入了。」75、「在這樣 一個多元的時代,整個教科書編寫由一個部長做全面性的主導,並不恰當。」 76. 「新新聞周報」相關討論的指出: 「第三次會議是在十一月初召開,也就是課綱草案公布的前一周,杜正勝 也參加這次會議,會議長達七個鐘頭之久。杜正勝會上呼籲委員的主軸應放在 近代史,課綱不應太瑣碎,重點也不宜太多,重點少一點才能講得深入,老師 才不會一直趕課,且學生背這麼多也沒用,因此像是世界史提綱部分,在教長 的建議下,就硬生生地刪掉一半以上的章節。」77 關於中國史部分,「新新聞周報」指出: 「杜正勝在會議上指出,古代傳說、三皇五帝不用談這麼多,因為讀這些 傳說意義不大。中國古代重要的是秦漢的一統制度。負責撰寫的教授原先不能 接受杜正勝的論點,但不斷討論的結果,教授最後還是被這位古代史專家的部 長給說服。」78. 75 76 77 78.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42。 〈台灣孩子的歷史難題。誰在改寫歷史?〉 ,新新聞周報,2004 年 11 月 24 日,頁 20 〈台灣孩子的歷史難題。誰在改寫歷史?〉 ,新新聞周報,2004 年 11 月 24 日,頁 20 33.

(40) 世界史部分,「新新聞周報」指出: 「除了給中國古代史的建議外,杜正勝也認為十九世紀以前的世界史寫法 應該更檢要,他的具體意見像是,羅馬政體應該把焦點放在影響後世的共和政 體,這可以和希臘民主政體對照,至於羅馬興衰問題就不必多著墨。負責撰寫 的教授們,原先不大能接受杜部長的論點,但不斷討論的結果,這些被建議的 學者們,會議結束後就連忙回去修改自己的課程綱要,盡量達到杜部長強調簡 潔的目標。」79 除了吳展良、新新聞對杜正勝介入課綱運作的質疑外,羅若禮一文提到: 「部長介入第二次小組運作,連成員也不滿小組運作的方式,因此造成部 分成員如陳國棟、蔡蔚群的退出。這樣制定出的課綱,怎能讓人不質疑其中的 意識形態?」80 江荳一文匿名受訪者提到: 「新的教育部長上台後,自己直接帶審查小組進來修,審查小組喔!」81 廖翊君一文的匿名受訪者指出: 「十一月的會,那個會非常的冗長。那個會其實是杜部長主導的,他在 場……召集人應該是周樑楷教授,但實際上是杜部長在主導,從中午開到晚上 九、十點。」82 林青萸一文的匿名受訪者指出: 「十月初:教育部部長杜正勝與中教司司長李然堯、國中課程綱要修訂小 組召集人出席會議,部長裁示歷史課程綱要教學時間安排由十六週改成十二 週。」83 「十一月初:草案公布前一周的會議,教育部部長杜正勝與數位課程綱要. 79 80 81 82 83. 〈台灣孩子的歷史難題。誰在改寫歷史?〉 ,新新聞周報,2004 年 11 月 24 日,頁 20 羅若禮,〈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頁 36-37。 江荳, 〈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形態〉 ,頁 42。 廖翊君,〈教育政策發展之論述分析—以 95 高中新課程為例〉 , P134。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頁 66。 34.

(41) 審查委員出席會議,會中部長建議把重點放在近代史,會中大量刪減與改變臺 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各領域題綱。」84 「這次完全沒有按照行政程序…部長(又)出現,還找來許多在我看來是 不相干的人;審查委員幾位,也非全部,一、二位…制度的客觀性被破壞,該 有的程序無法實行。」85 「在杜部長強烈建議之下,第二次小組透過以下三種方式來進行課程架構 設計:第一、改變表現作者的觀念解釋和表述方法;第二、中國史、臺灣史、 世界史都略古詳今。第三、強調知識與過去到當今的歷史關係,強調與今日生 活世界密切關係的古代史,這策略採取依照時間脈絡由古代講過來,不過更需 要從現在看過去。」86 關於上述部長介入議程、干涉編寫的質疑,在筆者訪問課綱委員、杜正勝後, 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說法,分別如下: 1、就時代背景而言 杜正勝於訪談中提到: 「當時政府組成藍大於綠,我為本土派人士,部長級別的官員須公開每天 行程,教育部設有常駐記者辦公室,記者隨時都在教育部伺機而動。且政府各 項開會,都會安排會議紀錄,詳實記錄整場會議中的與會人、發言人、議題及 結果等,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便會被媒體大肆報導,與 面臨統派人士攻擊,實在不可能介入議程干涉課綱編寫。」87 2、部長介入會議,刪改、修訂課綱內容方面。 (1)部長介入會議與修改課綱內容: 首先,關於部長介入會議一事,多位課綱小組成員皆表示,在會議中沒有 看到部長與政府官員。例如:. 84 85 86 87.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頁 67。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頁 74。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頁 76。 筆者訪談資料,受訪者 A:杜正勝,2016 年 11 月 17 日,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 content teachers need to support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those parts of language knowledge that students are missing and that may be preventing them mastering the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以下簡稱「99 課綱微調」)命題 1 。本考試說明即針對實施 99 課綱微調後,施測之化學 科,說明命題方向與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