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文創產業之創業精神:以設計產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文創產業之創業精神:以設計產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以設計產業為例. 學. ‧ 國. 台灣文創產業之創業精神.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韓志翔教授、林政逸助理教授 研究生:黃靜沂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

(2) 致謝辭 首先,由衷感謝韓志翔教授不斷給予鼓勵與支持,時時刻刻給予的關懷與 照顧,使我能夠安心地完成論文。同時,也由衷地感謝林政逸教授鉅細靡遺的 指導,並不辭辛勞地帶領學生進行訪談,讓我的論文能如期完成。 此外,特此感謝蕭瑞麟教授與張岑瑤教授百忙之中,仍愿意抽空擔任口試 委員一職,並提出許多寶貴的專業意見與學術指導,讓我獲益良多。 其次,也感謝這些日子來,提供我幫助的朋友們。特別感謝我室友,跟我 一起歇斯底里、一起打架然後再一起瘋狂的玩。剩下要感謝的人太多,不及備 載,唯有以感謝一詞相送。. 政 治 大. 最後,將我最致高的謝意,獻給我的父母、奶奶以及在天上爺爺。. 立. ‧. ‧ 國. 學. 黃靜沂 於政大企研所,2012 年 08 月.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論文摘要   近年來,台灣設計產業逐漸在世界嶄露頭角。2011 年的「臺北世界設計大 展」更是將台灣設計產業推進世界的國際舞臺中,並獲得各界的關注。隨著台 灣政府積極的鼓勵及推動,有越來越多的人力及資源逐步投入到該產業中,興 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創業浪潮,形成新一波經濟成長的動力,也成為了目前台灣 最重視的軟實力之一。 蓬勃的創業故能成為新經濟成長的動力,然,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有 限的資源以及激烈的競爭態勢下,新事業若要生存且嶄露頭角,則有賴於創業 家不斷的創新,同時為市場創造新的價值。於此當中,「創業精神」更是創業 家賴以生存的先決條件,故,有關「創業精神」的研究逐漸備受重視,相關文 獻亦有增加之趨勢。然而,對於該議題之相關研究所涉過於廣泛零散,毫無統 一性,且國內以設計產業為主軸作為探討的創業研究廖廖無幾,是故,本研究. 政 治 大. 針對該議題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試圖建構出特屬於設計產業的創業精神研究架 構,並以此架構進行訪談,共訪談了 26 家設計公司及 30 位設計創業家,續而 進行資料分析,解析出設計產業相關環境現況之議題,同時釐清設計創業者該 如何應對其所帶來之影響,以供後者借鑒之用。. 立. •. • 國. ㈻㊫學. sit. n. al. er. io.  . y. Nat. 關鍵詞:設計產業、創業精神、創業家、創業模式. Ch. engchi. i Un. v.

(4)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5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5 1.2 研究目的 .................................................................................... 6 1.3 研究流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2.1 設計與設計產業 .......................................................................... 8 2.1.1 設計之定義與領域分類 .................................................... 8 2.1.2 設計產業之定義與範疇 .................................................. 10 2.1.3 設計產業之特性 ............................................................ 13 2.2 設計產業發展概況 .................................................................... 19 2.2.1 經營家數、營收總額分析及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 19 2.2.2 空間分佈 ....................................................................... 25 2.2.3 經營年數 ....................................................................... 26 2.2.4 小結 ............................................................................. 28 2.3 創業與創業精神 ........................................................................ 29 2.3.1 創業 ............................................................................. 29 2.3.2 創業精神 ....................................................................... 29 2.3.3 創業研究之觀察模型 ...................................................... 33 2.4 理論限制 .................................................................................. 3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1. sit. n. al. er. io. 3.1 研究架構 .................................................................................. 41 3.2 研究範圍 .................................................................................. 45 3.3 研究設計 .................................................................................. 45 3.2.1 深度訪談法 ................................................................... 46 3.2.2 資料分析 ....................................................................... 46 3.2.3 個案公司資料總匯 ......................................................... 47. Ch. engchi. i Un. v. 第四章 設計產業環境 ......................................................... 48 4.1 設計相關政策 ........................................................................... 49 4.1.1 政策介紹 ........................................................................ 49 4.1.2 政策分析 ........................................................................ 51 4.2 社會文化與相關制度分析 .......................................................... 55 4.2.1 社會文化 ........................................................................ 55 4.2.2 相關制度 ........................................................................ 57 4.3 產業特性與產業結構分析 .......................................................... 60 4.3.1 產業特性 ........................................................................ 60 4.3.2 產業結構分析 ................................................................. 62 4.3.2.1 原料供應商與製造商 ........................................ 62 4.3.2.2 通路 ................................................................ 64 4.4 小結 ........................................................................................ 69. 1    .

(5)  . 第五章 企業家與創業行為 .................................................. 72 5.1 企業家 ..................................................................................... 72 5.1.1 認知能力 ....................................................................... 72 5.1.1.1 教育背景 ......................................................... 72 5.1.1.2 工作經驗及創業經驗 ........................................ 73 5.1.1.3 人生經驗 ......................................................... 75 5.1.1.4 其它提升認知能力之方式 ................................. 75 5.1.1.5 認知能力之體現 ............................................... 77 5.1.2 創新能力 ........................................................................ 78 5.1.3 組織能力 ........................................................................ 79 5.1.4 小結 .............................................................................. 80 5.2 創業行為 .................................................................................. 82 5.2.1 概念 .............................................................................. 82 5.2.2 資源 .............................................................................. 84 5.2.2.1 財務資源 ......................................................... 84 5.2.2.2 人力資源 ......................................................... 85 5.2.3 聲譽 ............................................................................. 86 5.2.4 重疊性網絡 ................................................................... 89 5.2.5 經營型態 ....................................................................... 89 5.3 小結 ......................................................................................... 94.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98. sit. Nat. y. •. 6.1 研究結論與發現 ........................................................................ 98 6.2 研究限制 ................................................................................ 106 6.3 後續研究 ................................................................................ 107. 附錄一 設計創業家訪談問卷設計 a. iv l C n 設計創業家訪談資料 hengchi U. n. 附錄二. er. io. 參考資料 ......................................................................... 108.  . 2    .

(6)  . 圖目錄   圖 2-­‐1  設計的三大領域  .................................................................................................  8   圖 2-­‐2 國藝會定義之設計產業範圍  ......................................................................  12   圖 2-­‐3  2008-­‐2011 設計產業家數  ...........................................................................  20   圖 2-­‐4  2009-­‐2011 設計產業家數成長率  ............................................................  21   圖 2-­‐5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總計  .......................................................  22   圖 2-­‐6  2009-­‐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成長率  ..................................................  23   圖 2-­‐7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  24   圖 2-­‐8  2009-­‐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成長率  ..................................................  25   圖  2-­‐9 設計產業以經營年數為基礎之家數及銷售額  ....................................  27   圖 2-­‐10 劉常勇與謝如梅提出之創業管理研究之觀念模式  .......................  35   圖 2-­‐11  Baron  &  Shane 提出之過程觀點創業精神研究模式  ....................  36   圖 2-­‐12 古鋒源提出之設計創業之觀念性創業模式架構  ............................  37   圖 2-­‐13 陳姿香提出之創業模式的主要因素  ....................................................  37   圖 2-­‐14  創業精神過程  ................................................................................................  39   圖 3-­‐1 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研究架構  .................................................................  41   圖 4-­‐1  「設計產業發展旗艦計畫」之發展策略  .............................................  50   圖 5-­‐1 創意管理流程  ...................................................................................................  79   圖 5-­‐2 能力建構圖  ........................................................................................................  81   圖 5-­‐3  創業精神驅動圖  ..............................................................................................  83   圖 5-­‐4 專案式設計服務之設計鏈  ..........................................................................  91   圖 5-­‐5  創意設計商品之設計鏈  ...............................................................................  93   圖 5-­‐6 設計公司之發展途徑  ....................................................................................  93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

(7)  . 表目錄 表 2-­‐1 設計的四大領域與分類  ..................................................................................  9   表 2-­‐2 設計產業次產業範圍及說明  ......................................................................  11   表 2-­‐3  設計產業行業標準分類對照表  .................................................................  11   表 2-­‐4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定義之設計產業範圍  .............................................  13   表 2-­‐5  Caves 創意活動之七項基本經濟特性  ....................................................  15   表 2-­‐6  Garnham 所提出之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  15   表 2-­‐7  Hesmondhalgh 所提出之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  16   表 2-­‐8  設計產業之特性  ..............................................................................................  18   表 2-­‐9 設計產業次產業名稱與代碼  ......................................................................  19   表 2-­‐10: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家數  ...............................................................  20   表 2-­‐11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總計  ....................................................  22   表 2-­‐12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  24   表 2-­‐13  2008 與 2011 年各縣市設計產業家數與銷售額  ...........................  26   表  2-­‐14  設計產業以經營年數為基礎之家數及銷售額  .................................  27   表 2-­‐15 創業過程管理之觀念性模式一覽表  ....................................................  34   表 3-­‐1  個案公司資料匯總表  ....................................................................................  48   表 4-­‐1  設計服務品項與需求不確定性及風險之關聯  ....................................  60   表 5-­‐1 認知能力的來源與對象  ...............................................................................  75   表 6-­‐1 環境構面之研究發現與建議  ...................................................................  103   表 6-­‐2 創業行為之研究發現  .................................................................................  105   表 6-­‐3 專案式設計服務與創意設計商品之差異  ..........................................  106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i Un. v. 4    .

(8)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工業時代的落幕,掀開了全球迎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布幕,21世紀更是 颳起了「美學經濟」風潮,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為了有效提升及維持其國家競 爭力,紛紛轉向以「軟實力」來取勝。當中,英國首先提出「創意產業」的概 念,而此概念隨後為各國所沿用,延伸出許多相似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 掀起一股文化創意熱潮。在此浪潮的推動下,台灣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視為繼 第三波「資訊產業」後的第四波經濟動力,於2002年推出「挑戰2008-國家發 展重點計畫」,正式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試圖將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成國內經濟的重要支柱及新增長點。 在面對嚴酷的自由競爭市場壓力下,各國逐漸開始意識到「設計」已成為 促進經濟永續之發展,讓國家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許多國家在體認到設 計政策之重要性後,紛紛開始注重國內設計產業的發展,除了英國、丹麥、芬 蘭、日本等先進國家持續發展其設計服務業之外,近年來,鄰近國家如韓國、 澳洲、泰國、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也致力於扶植國內設計產業之發展, 並制定出明確的國家政策,積極建立國家級設計中心以及各種基礎建設 (林榮 泰及林伯賢,2009; Lee,2004、Leong & Clark,200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在此階段,台灣亦不落人後,在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執行下,於 2003年成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且於隔年委託該中心負責執行「台灣設計 產業起飛計畫」。其後,經建會、經濟部及文建會更陸續推出「2015年經濟發 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台灣設計產業翱翔計畫」 (2007-2011)及「設計產業發展旗艦計畫」(2009-2013)等計畫,以扶植國 內設計產業之發展。台灣政府的推行重點在於如何將文化加值,將「設計創意」 變成可營利的商業模式,以形成美學經濟(林榮泰,2007)。在眾多計畫的推 行下,台灣產業發展形態已逐漸面臨轉型,由過去代工所主導的「製造經濟」 轉化成附加價值較高且由設計創意所主導的「知識美學經濟」。. Ch. engchi. i Un. v. 近年來,台灣設計產業逐漸在世界嶄露頭角,在國際知名的設計競賽舞台 中不時可聽到台灣設計師傑出亮眼的表現,其更於今年 2011 年,在國際設計聯 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IDA)的支持下,舉辦了「臺北世界設計大 展」,企圖將台灣設計產業展現於世界舞台中。該會展總共吸引了 3036 位來自 全球設計界的相關人士以及湧進了超過 136 萬人次的民眾參觀(臺北市政府, 2012),可說是相當的成功。然而,台灣設計產業表面上是發展得相當蓬勃熱 絡,但實際上却並未成熟,國內尚未具有一套完整協助設計產業的相關輔導措 施與政策(黃智彥等人,2011)。另一方面,設計產業之商業模式多元且無界 限,無一既定的商業模式可遵循,且關於此領域的相關文獻也相當匱乏,基於. 5    .

(9)   以上之因素,本研究認為該產業具有深入探討的價值,此造就了本研究的動機 之一。 另一方面,新經濟成長的動力來自於蓬勃的創業風潮,以及新時代創業家 所賴以成功的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與創新活動(innovation)(Baron & Shane,2008、毛曉鷁,2002)。又,Drucker(1985)認為,具備「創業精 神」是所有企業在此一迅速變遷及創新的時代中賴以生存的條件。因此,在探 討設計產業整體發展之形態時,亦可從該產業中創業精神之體現的角度著手, 而目前有關創業精神之研究,以組織層次議題居多(劉常勇及謝如梅,2006; Davidsson, Low & Wright,2001),於個人層次之創業精神則鮮少涉略。 此外,隨著經濟時代的改變,台灣中小企業家數在 2010 年更創新高紀錄, 較 2009 年增加了約 1 萬 5,973 家,增幅達 1.30%;而大企業的增幅更達 12.78%, 從分的顯示了台灣蓬勃的創業活動,正走向「創業型經濟體系」的形態(經濟 部中小企業處,2011)。有鑒於此,本研究希望透過以創業精神的角度來分析 及探討設計產業,為欲進入設計產業之企業家提供一個可思索及參考的方向, 此為本研究的第二動機。. 立. •. • 國. ㈻㊫學. 1.2 研究目的. 政 治 大. n. al. er. io. sit. y. Nat. 根據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設計產業中個人層 次之創業精神,藉由深入了解設計創業者之生涯發展、創業歷程以及如何克服 相關環境議題,來了解設計創業者如何透過各種知識能力的累積與運用來推展 創業精神之過程。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 建構具設計產業特殊性之創業精神基本分析架構。 二、分析設計產業相關環境議題,並了解設計創業者如何應對其所帶來之 影響。 三、探討設計創業者如何開啟其創業歷程並在過程中獲取所需之能力。. Ch. engchi. i Un. v. 1.3 研究流程. 6    .

(10)   本研究將以以下之流程進行研究探討: 研究動機、目的與背景 . 相關文獻回顧與理論限制 . 建構研究架構 . 訪問大綱之擬訂 修 正 . 進行深度訪談  . ㈻㊫學. •. 利用「紮根理論」處理訪問稿 .  . 分析 . n. al. 編碼 . Ch. 統整 . engchi. er. io. sit. y. Nat. 持 續 蒐 集 相 關 文 獻 . • 國. 立. 政 治 大. i Un. v. 結論與建議 . 7    .

(11)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設計與設計產業 2.1.1 設計之定義與領域分類 在談論設計產業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設計」?許多人對於「設計」 的瞭解與認知都有所不同,每個設計師對「設計」的定義也有所不一,如美國 圖形設計師保羅.蘭德認為「設計就是關係,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浩漢 產品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龍則表示:「設計是將市場情報、市場競爭 資料『轉換』成在市場具有銷售力與競爭力的結果」,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陳建男則認為「設計的目的在於創造生活便利與提昇生活品質,設計- 整合藝術、科技與行銷,是一種跨專業領域,凝聚知識與經驗的統合工程,其 形於外的是增進產品的價值,然其內在卻是文化傳承的精髓呈現」,亦有學者 認為,設計是一種構想、計劃,其為一種思考過程,並藉由適當的輔助物(草 圖、樣本或模型)將構想視覺化、具體化(周敬煌,1980)。根據國際工業設 計社團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ICSID)認為,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主要是在整個系統中建立一個具有多面向特性的對象、 流程與服務,因此,設計是以科技、創新、人文共同組成的整合性活動,並為 文化與經濟互動至要關鍵的因素,而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The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則認為,設計是為了讓使用者與製造者之 間獲得具創造性、最佳化構想以及價值的一種專業服務。.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日本學者川添登在「何謂設計」一書中以「人」、「自然」與「社會」構 成世界的三要素為對象,將設計分為以下三個領域(參見圖2-1): 1. 產品設計:製造適當的產品,以作為人與自然間的媒介。 2. 視覺傳達設計:製作良好的訊息,以作為人與所屬社會間的精神媒介。 3. 空間設計:規劃和諧的空間,以作為自然與社會間的物質媒介。. Ch. engchi. i Un. v. 人 . 產品設計 . 視覺傳達設計 . 社會 . 空間設計 . 自然 . 圖 2-1 設計的三大領域 資料來源:川添登(1990). 8    .

(12)   佐口七郎認為,在實際進行設計時,較理想的設計方式必須以綜合的方式 來進行設計,意即統合、控制與管理。現代企業組織多透過視覺媒體來塑造企 業形象,而綜合的設計方式考量了整體設計的一致性與獨特性,故此備受企業 關注(如企業識別系統,CIS) ,所以,除了川添登所提出的三大領域外,未 來的設計趨向,亦朝向超越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及空間設計範圍的統合性 設計(佐口七郎,1990)。表 2-1 為依據設計領域及次元向度來將設計分類。 次元. 2 次元 領域 視覺傳達設計 標誌設計 . TV-CF 設計 . 字體 . PS 廣告設計 . 動畫 . 印刷設計 . POP 廣告設計 . 影像設計 . 編輯設計 . 展覽會、展示設計 . 海報設計 插畫 . 治 政 定期性樣品設計 大. 立. 壁紙設計 . 服裝設計 . 裹布(interior . 流行設計 . fabric) . 機械設計 . 地毯設計 . 手工藝設計 . y. 工業設計 . n. 成衣設計 . Ch. 室內設計 . e n建築設計 gchi. er. io . sit. 傢俱設計 . al. . •. • 國. 配件設計 . ㈻㊫學. 紡織設計 . Nat. 空間設計 . 4 次元 . 包裝設計 . 廣告設計 . 產品設計 . 3 次元 . i Un. v. 景觀設計 . 庭園設計 戶外設計 綜合設計 . . 企業識別系統(CIS) 博覽會 DM . 環境設計 . 設計、管理 . 舞台設計 . 表 2-1 設計的四大領域與分類 資料來源:佐口七郎(1990) 本研究試圖藉由釐清設計之定義來界定設計產業之範圍,然,經由文獻分 析可知,設計無法具有明確且統一的定義,各界對設計定義的詮釋也很模糊難 懂,原因在於「設計」本是由一種難以被人們辨識的虛擬思考過程轉化而成,. 9    .

(13)   因此,難以對該思考過程加以定義。綜合以上文獻分析所得,本研究主要採用 周敬煌學者所主張之設計定義,將其視為一種構想、計劃的思考過程,藉由適 當的輔助物(草圖、樣本或模型)將構想視覺化與具體化。. 2.1.2 設計產業之定義與範疇 以設計定義之模糊性來看,設計所涉及的範疇亦是難以區隔界定的,且當 設計的定義被擴大解釋時,其運用範疇更是可被無限延伸(林榮泰及王銘顯, 2008)。台灣設計產業是從企業內成立設計部門開始的,台灣早期之產業多以 代工為主導形態,設計則附屬於各產業之下並未受到重視,直到近年來,台灣 提倡企業轉型從 OEM 轉型至 ODM 或 OBM 以提高產業價值,在此轉型的過程 中,「設計」隨即被視為提高產業附加價值之關鍵因素而被人們所重視。「設 計產業」一詞就此興起,設計相關專業領域大量的被探討,並依其專業特性作 一歸納。廣義的來說,設計產業之定義主要是以從事設計並以「設計」為交易 之產業,換句話說,公司所生產之產品即是融合美學、商學與工學之設計創作. 立. (張家誠及楊超閎,2004)。. 政 治 大. •. • 國. ㈻㊫學. 由於台灣設計產業仍屬於新興產業,對於產業範疇之劃分尚未獲得統一, 因此呈現出不同政府部門對設計產業範疇的區隔不盡相同。過去,經建會所提 出之「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正式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國家發展的 重點產業之一,並將文化創意產業分成四大類別,包含:藝術產業、媒體產業、 設計產業及數位內容產業,共有 13 種次產業。其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設 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及創意生活產業屬設計產業之次產業(台創中 心,2009),後於 2010 年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制定與頒佈之下,文化 創意各次產業類別,從原本 13 類廣增至 15+1 類,並將設計產業的次產業作一 重新劃分,分別為「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及「設計品牌時尚」三個 次產業。各次產業之範圍及說明如下:. n. er. io. sit. y. Nat. al. 次產業 產品設計產業 . Ch. engchi. i Un. v. 範圍及說明 指從事產品設計調查、設計. 備註 . 企劃、外觀設計、機構設 計、人機介面設計、原型與 模型製作、包裝設計、設計 諮詢顧問等行業。 視覺傳達產業 . 指從事企業識別系統設計. 1、 視覺傳達設計產業包. (CIS)、品牌形象設計、平面. 括「商業包裝設計」,. 視覺設計、網頁多媒體設. 但不包括「繪本設. 計、商業包裝設計等行業。 計」。 2、 商業包裝設計包括食. 10    .

(14)   品、民生用品、伴手禮 產品等包裝。 設計品牌時尚產業 . 指從事以設計師為品牌或由. . 其協助成立品牌之設計、顧 問、製造、流通等行業。 表 2-2 設計產業次產業範圍及說明 資料來源:文化部(2010),本研究整理 雖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已將設計產業之範疇作一定義與歸納,然而 其他政府部門並沒有跟進,仍是以自己所訂製的範疇為主,像是行政院主計處 與財政部統計處針對設計產業範疇之分類及編碼,皆有所不同(如表 2-3),此 造成了學者們在統計研究上的混亂。. 740 . 專. 室內設計 . 7401-00 . 室內設計 . 7402 工業設計 . 7409 其他專門設計服務業 . 子目 . 工業設計 . 7409-11 . 產品外觀設計 . 產品外觀設計 . 7409-12 .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 . •. 門. 子目 . ㈻㊫學. . 6 次修訂) 政 治財政部統計處(第 大 「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 「中華民國稅務行業標準分類」 立 7401 室內設計業 7401 室內設計業 行政院主計處(第 9 次修訂) . • 國. . 計. . 產品機構設計 . 7409-13 . 商業設計 . . 產品人機介面設計 . 7409-14 . 工業設計 . 7409-15 . 流行時尚設計(包括. 業 . al. 子目 . Ch. sit. er. 7409 其他專門設計服務業 . n. 務. io. 服. y. . Nat. 設. iv 服裝設計) n U. e n g c7409-99 hi. •. 包裝設計 . 其他專門設計服務 . •. 平面設計 . •. 珠寶設計 . •. 企業識別標誌設計 . •. 家具設計 . •. 多媒體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平. •. 服裝設計 . •. 流行時尚設計 . •. 家具設計 . •. 珠寶設計 . •. 商標設計 . •. 商業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面) . 表 2-3 設計產業行業標準分類對照表. 11    .

(1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11)、財政部統計處(2007)、本研究整理 (2012) 另外,薛保瑕、孫華翔等人於2002年在其《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 中指出,設計產業是以設計思考活動為核心價值的產業,並提出設計產業的主 要範疇可分為「產品設計」與「服務設計」兩大主軸。其將設計思考活動概念 作一延伸,使設計產業之範疇涵蓋了模型製造業、產品行銷業、策展業(例: 資訊展、傢俱展)、智財授權、市場調查等關聯範疇(參見圖2-2)。其中「產 品設計」包括:產品外觀設計、機械設計、工業設計、傢俱設計、電腦軟體設 計、包裝設計、流行時尚設計、服裝設計、工藝產品設計;而「服務設計」則 包括:專利商標設計、品牌視覺設計、平面視覺設計、廣告形象設計、商業設 計、網頁多媒體設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2-2 國藝會定義之設計產業範圍 資料來源:吳榮義等人(2003)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在其「設計服務產業政策簡報」中將設計產業的服務範 疇劃分為主要範疇與關聯範疇。除了提出與國藝會相同之「產品設計」與「服 務設計」兩大主軸外,台創中心將設計思考活動概念作更進一步的延伸,將設 計產業外擴至活動設計與空間設計(參見表 2-4)。國藝會與台創中心所提出之 設計產業範疇是相似的,僅在各構面類別中的應用範疇稍有些差異。往後由台 灣政府所出版之刊物中,像是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2010 年後. 12    .

(16)   隸屬文建會)所出版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均用表 2-4 來定義設計產 業之範疇,其可算是較為普遍被學術界所運用的產業範疇。 設計服務類別 . 應用範疇 . 主要範疇 產品設計 工業產品設計、電腦輔助設計、包裝設計、流行時 尚設計、工藝產品設計 服務設計 CIS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平面視覺設 計、廣告設計、網頁多媒體設計 關聯範疇 產品設計 機構設計、模具設計 服務設計 遊戲動畫軟體設計、動畫設計 活動設計 展演活動企劃、公關活動企劃、產品展銷企劃 空間設計 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展場設計、舞台設計、建築 設計、櫥窗設計、照明設計 . 政 治 大. 表 2-4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定義之設計產業範圍 資料來源:台灣創意設計中心(2006). 立. • 國. ㈻㊫學. •. 綜合以上各政府部門對設計產業範疇之劃分與定義的情況,不難發現目前 設計產業的行業標準編碼與範疇定義是無法直接對照的,而產業的標準行業分 類亦不夠精細,構成了實證研究的一大困難點。該產業定義與實證資料編碼的 不易連結,讓研究者難以正確的解析及區隔產業,僅能以籠統的方式進行,讓 實證研究缺乏可信度。另一方面,以業務內容來看,設計產業之應用範圍仍可 被持續大幅擴展,導致其界線模糊與過於廣泛,這也是造成研究上的困難因素 之一。為達學術上的統一性,本研究以較普遍被使用之台創中心的設計產業範 疇定義為本研究主要的設計產業範疇劃分,然而,在該產業分析之章節論述中, 主要是以財政部統計處所提供的數據為主,故以其設計產業之範疇定義為輔。.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1.3 設計產業之特性 本研究必須先了解設計產業之特性為何,才能了解這些特性對設計產業創 業者的影響為何,並如何影響創業精神之體現。由經濟部工業局所編制之<2005 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中提出,設計產業之特性有: 1. 深度美學與知識力密集 設計是將美學、技術知識與創意構想結為一體,從而讓創意視覺化具體化 的一種過程。設計可涵蓋於不同產業,設計師除了本身所具備之設計專業能力 外,也必須具備委託產業之相關知識技術,且還需具有深度的美學素質及各種 創意思考來將工作完成。由此,設計產業可說是具有高度整合專業知識特性的 產業。. 13    .

(17)   2. 高度消費者導向性 設計產業之商業模式多屬專案式接單服務,其與其他產業主要不同之處在 於其需依個別客戶之需求提供高度客制化服務。除了將委託客戶視為主要考量 因素外,還需瞭解最終消費者之特性,並將其特性列入考量,是具有高度消費 者導向之產業。 3. 具高度加值型特性 設計產業是個以設計思考活動為核心的產業,主要的價值在於提供客戶創 新性的概念與知識,並將創新概念具體化及產品化。設計服務所提供的產品是 具有高度附加價值的創意,是一種無形知識,而此往往是需要知識的整合及經 驗的累積才能產生的無形知識。 4. 具統合性與差異性 設計產業是知識力密集之產業,需要設計師高度的統合性來將創意、美學 及技術整合起來,同時在面對各種不同產業客戶之際,也需將該產業的不同技 術作整合。此外, 其所提供的產品主要特徵是具有高度的差異性,面對不同客 戶需求時提供客製化服務,所產出的產品差異性通常都非常大。.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5. 具質化產能的特性 設計產業之管理模式也較一般生產產業有所不同,它所提供的產品是設計 及創意之構想,屬於質性產能,一般無法以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創意之產生過 程也並非如一般生產流程可被衡量評估。. sit. y. Nat. n. al. er. io. 由於,設計產業乃屬文化創意產業之內,所以藉由瞭解創意產業之特性我 們可窺探出設計產業之特性。其中,較為學術界廣為接受的有,學者 Caves (2003)提出的創意活動所具備之七項基本經濟特性如表 2-5 所示。 經濟特性 需求之不確定性 . Ch. engchi. i Un. v. 內容 . 由於創作者難以實際在消費者面前創作,且創作者 對作品創作過程過於投入,造成對等的無知 (symmertrical ignorance)致使無法掌握消費者對 其創作的評價。 . 創意工作者重視其作品 . 藝術家與工匠的差異在於對藝術真實的追求,此外 創作者的品味與偏好亦會影響創作表現,因此對企 業家而言,創意工作者的僱用條件與其創作的產品 特性必須同時協議,但實際上有困難。 . 創意商品需要多元技能 . 大多數的創作需要眾多不同專業的工作者完成,某 些產品,甚至每位投入者必須在場工作或至少以熟 練的在某個端點執行任務。 . 14    .

(18)   區隔性產品 . 消費者評價一件創意商品時通常透過比較的方法做 商品評估,比較的方法包括垂直性區隔(如一張 CD 與一部電影)與水平性區隔(如兩首歌)。這 樣特性誘使創作者創作較受歡迎的作品。 . 垂直性區隔之技能 . 創作者被熟悉市場運作的經理人定位在不同的水平 上,而這樣的排名評比建構創意市場的價格。 . 時間就是金錢 . 因為部份創意商品的創作必須要所有參與者同時在 場,因此人力成本被視為重要考量,具備短期密切 合作及快速兌換獲利之經濟依賴的特性。 . 耐久性產品與耐久性租金 因為藝術不朽的特性,因此許多的創意商品時耐久 性的,並且會隨著每一次的演出或播放而累積。 表 2-5 Caves 創意活動之七項基本經濟特性 資料來源:Caves(2003).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對於 Caves(2003)所提出的七項基本經濟特性,英國學者 Garnham (2005)表示部份認同其觀點,並進一步的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具備之特性為 表 2-6 所述。 內容 . •. 產業特性 . 高固定成本、低管理及再製成本 因為這樣的特性,因此利用規模經濟、消費. Nat. n. al. 固有公共財特性 . 在產品完成並銷售之前,包括創作者與消費. er. io. 因需求未知導致高度投資風險 . sit. y. 者極大化、垂直與水平整合作為因應策略。 者都無法事先知道需求與市場情況。 . iv n C h原有公共財的特性無法藉由價格機制完全私 engchi U 有化,另外也藉此突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又另稱為「內容產業 (copyright industries)」。 . 關聯性生產 . 文化產業被視為一個複雜的價值鍊:利潤的 關鍵在於控制生產投資與分配及是否已發掘 創意工作者,創意產業的管理者選擇將關鍵 的創意事務外包,轉而以經營智慧財產權為 核心。 . 受科技影響 . 因為所有的東西逐漸受到科技與數位化的影 響,取得利潤的關鍵已成為掌握多少科技而 非提供原始文化產品及服務。 表 2-6 Garnham 所提出之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15    .

(19)   資料來源:Garnham(2005)、整理自:林麗卿(2007) 另一方面,英國學者 Hesmondhalgh(2006)提出以「文本」的概念來詮釋 文化創意產業,主張文化產業的產品都是「文本」,可任人加以解讀並引起心 智反應,借以達成溝通之目的。此外,其訂立了「核心文化產業」一詞,說明 核心文化創意產業是指工業化產製、文本流通及高度仰賴符號創作者的產業 (Hesmondhalgh,2006),並指出文創產業之特性包括三個問題及五個對問題 的回應,如表 2-7 所示。 問. 產業特性 . 內容 . 高風險產業 . 文化產業之核心是要產製文本以供買. 題 . 賣,而閱聽人使用文化商品的習慣卻反 覆無常。 生產成本高而再製成本低 . 有些商品具備公共財的特性(例如:廣. • 國. 告),有些則否(例如:工藝)。 . 生產大量作品以平衡失敗作與 利用「過量生產」的手段,使失敗作品. •. 應 暢銷作 . 與暢銷作品相互抵銷。 . 集中、整合及知名度管理 . Nat. y. 利用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國際化、多. io. sit. 部門及多媒體整合、收編(co-opt)使企 業形態大型化,以管理風險並極大化閱 聽人的數量。 . n. al. Ch. 經由人為手段創造稀有性 . er. 回. 再製後續版本。 . ㈻㊫學. 半公共財 . 立. 這是多數文化商品的特徵,只要「原 治 政版」製作出來之後,就可以極低的價格 大. i Un. v. 透過垂直整合來達到稀有性創造的目. e的,其管道例如廣告,影響銷售利潤; ngchi 版權,禁止文本自由複製. 類型化、類目與系列作品 . 等。 . 利用「類型化」降低產製出失敗作品的 可能性,而類型化主要的方式之一,就 是建立明星體制(例如列出明星作家或 者電影的強大卡司)。 . 鬆綁對符號創作者的控制;嚴 有些創意無法接受科層組織的管理,因 密管理通路及行銷 . 此為了降低管理創意帶來的高度風險, 管理者選擇更嚴密的管控再製、通路及 行銷等流通面向的策略。 . 表 2-7 Hesmondhalgh 所提出之文化創意產業特性 資料來源:Hesmondhalgh(2006). 16    .

(20)  . Cantwell 與 Mowery 彙整了有關文化產業特性之研究,指出文化產業所具 備之共同特性為: 1. 產業架構之特性為一生態系統。 2. 由中介者(intermediaries)介導及由自由工作者與非正式互動所促進之 重疊性網絡(overlapping networks)。 3. 相對的缺乏中型企業。 4. 壽命短暫之優勢,聯合自由工作者的專案式公司。 5. 市場不確定性並伴隨著高度的失敗風險。 6. 創新、時尚及產品週期更替率迅速。 7. 「成王敗寇」系統形態:勝利與失敗間差距大。 8. 內容條例與競爭條例之間的緊張局勢。. 政 治 大. 從以上有關文創產業所述之特性,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所提出之產業特性 是有相似之處的,尤其是 Garnham(2005)及 Hesmondhalgh(2006)所提出之 產業特性更是極為相同。當然,也不盡是所有的文創產業之特性都可被視為設 計產業之特性,故本研究以前文提及之文創產業特性中,挑選出符合設計產業 之特性,並與經濟部工業局所提出之設計產業特性相結合,彙整出設計產業之 特性如下表 2-8 所示:. 立. •. • 國. ㈻㊫學. 市場不確定性、高投資風險 . 創作者無法預測消費者對於創作品的喜好反應,. y. 內容 . Nat. 產業特性 . 設計師除了本身所具備之設計專業能力外,還必 iv n C須瞭解相關產業之工學技術知識,並能將概念系 hengchi U 統化具體化,從產品的發想至銷售,均需統合不. 元技能、統合性) . al. er. 設計服務涉及將美學、工學及經濟學統合操作,. io. 深度美學與知識力密集(多. n. sit. 高度的需求不確定性造成其市場具有高風險。 . 同領域之技能才能夠完成,還需具有深度的美學 素質及各種創意思考來將工作完成。 高度消費者導向性 . 設計服務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概念,以滿足消費 者需求為目的來設計產品。某些專案式設計產品 (如室內設計)更強調與用戶交流,讓用戶參與 設計過程,以創造高度客制化之產品。 . 具高度加值型特性 . 設計服務所提供的產品是具有高度附加價值的創 意,是一種無形知識,而此往往是需要知識的整 合及經驗的累積才能產生的無形知識。以創意為 基礎所構成之差異性,是讓產品增值的利器。 . 17    .

(21)   具質化產能的特性 . 設計服務所提供之產品為設計及創意構想,屬質 性產能。一般無法以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創意之 產生過程也並非如一般生產流程可被衡量評估。 . 創作者重視其作品 . 創作者需投入大量的心血才能將作品完成,而作 品亦能反應出創作者之品味與偏好,兩者之間的 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 區隔性產品(差異性) . 為不同產業領域之客戶所提供之客制化服務,造 成其產品間較大的差異性。此外,設計業強調創 意及獨特性,因此產業內產品區隔性強。 . 垂直性區隔之技能 . 創作者被熟悉市場運作的經理人定位在不同的水 平上,而這樣的排名評比建構創意市場的價格。 . 高生產成本而再製成本低 . 設計「原創」的過程較耗費精力資源,而原創出 品後則能以較低的成本再製。 . 生產多樣式作品以平衡失敗. 立. 作與暢銷作 產品類型化、系列化 . • 國. 製出失敗作品的可能性。 . 強調由中介者(intermediaries)介導及由自由工. •. 作者與非正式互動所促進之重疊性網絡 (overlapping networks)。 . Nat. 具「成王敗寇」之特性,產業形態處於大者恆 大,小者恆小之局勢。 . n. 創新、時尚及產品週期更替 迅速 聲譽 . 以專案式合作方式與自由工作者合作,讓人力更. er. io. al. sit. y. 相對的缺乏中型企業 短期性合作之優勢 . 將受歡迎之設計商品類型化、系列化,以降低產. ㈻㊫學. 重疊性網絡 . 政 治 大 品與暢銷作品相互抵銷。 . 因市場難以預測,利用產品之多樣性,使失敗作. iv n C具有彈性。 hengchi U 創新、時尚及產品週期汰換迅速,因而造成市場 不確定性高。 . 創作者之產品價值決定於其聲譽。 表 2-8 設計產業之特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8    .

(22)  . 2.2 設計產業發展概況 為更瞭解台灣設計產業之發展現況,本研究根據財政部(2012)、經濟部 (2010、2011)及其他相關研究(林榮泰等,2008)等,就設計產業過去發展 現況作一比較與分析。以下分析所指的設計產業是根據財政部統計處「中華民 國稅務行業標準分類」第 6 次修定所定義之範疇,如下表所示: 7409 其他專門設計服務業 7409-11 . 產品外觀設計 . 7409-12 .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 . 7409-13 . 商業設計 . 7409-14 . 工業設計 . 7409-15 . 流行時尚設計(包括服裝設計) . 7409-99 . 未分類其他專門設計服務 • •. 立•. 治 政 大 家具設計 珠寶設計 . 視覺傳達設計(平面) . • 國. ㈻㊫學. 表 2-9 設計產業次產業名稱與代碼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2007),本研究整理(2012). • y. Nat. 2.2.1 經營家數、營收總額分析及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sit. n. al. er. io. 首先,以台灣設計產業經營家數來分析,有數據指出自 2002 年至 2009 年 之間的設計產業經營家數成長率高達 62.19%(經濟部,2010),意指設計產業 在這 8 年期間經營家數成長了半倍之多,平均一年新成立之公司約有 126 家。 以目前數據來看(表 3-2),設計產業各次行業的經營家數仍具顯著正向成長。 2011 年,商業設計之成長率以 87.5%居首,其次依序為工業設計的 44.9%及流 行時尚設計的 36.23%。. Ch. engchi. i Un. v. 以 2008 至 2011 年的增幅來看,流行時尚設計次行業的家數由 20 家增至 94 家成長將近三倍多(370%)是目前成長幅度最大的次行業,此外依序為工業 設計與商業設計,它們的成長幅度亦具三倍之多。雖說如此,這三個次行業的 家數總數仍遙遙不及產品外觀設計的家數,其佔整體設計產業家數之五成,或 許正因如此,該行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而造成其增幅已趨緩和。. 19    .

(23)   單位:家數、百分比 . . . 次行業 . 家數 . 7409-11 產品外觀設計 7409-12 . 企業識別系統 設計 . 7409-13 商業設計 7409-14 工業設計 7409-15 流行時尚設計 7409-99 7409 . 2008 . 未分類其他專 門設計服務 設計產業 . 2009 . 1,333 . 2010 . 2011 . 1,390 . 1,478 . 1,513 . 成長率 . - . 4.28% . 6.33% . 2.37% . 家數 . 25 . 26 . 27 . 33 . 成長率 . - . 4% . 3.85% . 22.22% . 家數 . 40 . 62 . 88 . 165 . 成長率 . - . 55% . 41.94% . 87.5% . 家數 . 16 . 29 . 49 . 71 . 成長率 . - . 81.25% . 68.97% . 44.9% . 家數 . 20 . 34 . 69 . 94 . 成長率 . - . 70% . 102.94% . 36.23% . 家數 . 829 . 877 . 934 . 1062 . 成長率 . - . 5.79% . 6.5% . 13.7% . 總家數 . 2263 . 2418 . 2645 . 2938 . 9.39% . 11.08% . 成長率 . 立. 治 6.85% 政 - 大. • 國. ㈻㊫學. 表 2-10: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2008  . 2009  . 2010  . •. 廠商家數 2011  . 2938  . Nat. a27  l. n 26   25  . 40  . y sit. 2418  . 1062   2263  . 33  . 165   88  . C62  h. 71   49  . 20  . 934  . i Un. v. 94   877   69   829   34  . 29   en gchi. 16  . er. io.  1,513      1,478      1,390      1,333    . 2645  . 2011   2010   2009   2008  . 圖 2-3 2008-2011 設計產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稅中心、本研究整理(2012). 20    .

(24)  . 家數成長率   2009   2010   2011   0  . 產品外觀設計  . 20  . 40  . 60  . 80  . 100  . 4.28   6.33   2.37   4   3.85  .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  . 22.22   41.94  . 商業設計  . 工業設計  . 55  . 44.9  . 87.5   68.97  . 81.25  . 70  . 政 治 大. 流行時尚設計  . 立. 5.79   6.5  . 13.7  . ㈻㊫學. 6.85   9.39   11.08  . •. • 國. 未分類其他專門設計服務  . 設計產業  . 102.94  . 36.23  . sit. y. Nat. 圖 2-4 2009-2011 設計產業家數成長率 資料來源:財稅中心、本研究整理(2012). n. al. er. io. 其次,以台灣設計產業銷售額及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來看,整體設計產業 正面臨負成長的現象。有研究指出,設計產業內銷市場正逐漸呈現飽和狀態, 而導致營收總額呈現負成長的現象(林榮泰等人,2008)。以 2011 年來說,整 體設計產業之銷售總額有 65%是來自產品外觀設計,而該次行業這兩年來卻維 持負成長的銷售額,進而影響了設計產業整體銷售額之成長。然而,工業設計、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及商業設計之銷售額仍具有顯著的成長,當中,以工業設計 86.01%之增幅為冠,其銷售額比 2008 年高出 7 倍。. Ch. engchi. i Un. v. 另外,以設計產業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來說,除了企業識別系統與工業設 計產業外,其它次行業廠商都面臨營收成長衰退的現象。此現象反應了,銷售 額的成長遠不及廠商家數的成長,大部分業者正面臨營收衰退的狀況。. 21    .

(25)   單位:新台幣千元、百分比 . . . 次產業 . 銷售額總計 . 企業識別系統 設計 . 7409 . 43,270,702 . - . 27.63% . -27.94% . -16.33% . 163,044 . 560,028 . 950,585 . -19.99% . 243.48% . 69.74% . 488,355 . 608,153 1,001,738 . - 424,597 . 成長率 . - . 15.02% . 24.53% . 64.72% . 32,236 . 110,673 . 205,859 . 33.5% . 243.33% . 86.01% . 130,136 . 193,958 . 262,839 . - . 69.16% . 49.04% . 35.51% . 19,368,505 . 16,714,553 . 18,660,961 . 20,461,774 . - . -13.7% . 11.64% . 9.65% . 76,332,833 . 89,298,989 . 71,849,621 . 66,153,497 . -19.54% . -7.93% . 銷售額總計 . 24,146 . 成長率 . - . 銷售額總計 . 7409-15 流行時尚設計 . 76,931 . 成長率 . 未分類其他專. 銷售額總計 . 門設計服務 . 成長率 銷售額總計 . 設 計 產 業 . 成長率 . 立. 2011 . 51,715,848 . 203,773 . 銷售額總計 . 2010 . 71,770,665 . 成長率 . 7409-14 工業設計 . 2009 . 56,234,881 . 成長率 . 7409-13 商業設計 . 7409-99 . 2008 . 銷售額總計 . 7409-11 產品外觀設計 7409-12 . . 16.99% 政 治   大. • 國. ㈻㊫學. 表 2-11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總計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2008  . 2009  . 2010  . •. 銷售總額計 2011  . sit. n. al. er. io. 51,715,848   43,270,702   56,234,881  . C 950,585  h. 560,028   163,044   203,773   產品外觀設 企業識別系 計   統設計  . 89,298,989  . y. Nat. 71,770,665  . e n g c205,859   hi 608,153   1,001,738  . 488,355  . 424,597  . 商業設計  . 110,673  . 32,236  . 24,146  . 工業設計  . i Un. 71,849,621   66,153,497   76,332,833  . v. 20,461,774  . 18,660,961   262,839   193,958   16,714,553   19,368,505   130,136  . 76,931  . 流行時尚設 計  . 2011   2010   2009   2008  . 未分類其他 專門設計服 務  . 設計產業  . 圖 2-5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總計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22    .

(26)  . 銷售額成長率 -­‐50.00%   產品外觀設計. 企業識別系統 設計. 2009   2010   2011   50.00%   100.00%   150.00%  . 0.00%  . 200.00%  . 250.00%  . 300.00%  . 27.63%  . -­‐27.94%   -­‐16.33%   -­‐19.99%  . 243.48%  . 69.74%   15.02%   24.53%  . 商業設計. 64.72%  . 33.50%   工業設計. 243.33%  . 86.01%   69.16%   49.04%   35.51%  . 流行時尚 設計. -­‐13.70%  . 11.64%   9.65%  . 未分類其他 專門設計服 務. 16.99%  . -­‐19.54%   -­‐7.93%  . 設計產業. 立. 政 治 大. 7409-13 商業設計 . 42,187 - . 平均每家廠. al. 8,151 . 商營業額 . 10,615 . 51,634 . 成長率 . - . 2011 . 34,990 . 28,599 . -32.23% . -18.27% . 20,742 . 28,806 . 230.76% . 38.88% . 7,877 . 6,911 . 6,071 . -25.80% . -12.26% . -12.15% . 1,112 . 2,259 . 2,899 . -26.34% . 103.19% . 28.37% . 3,828 . 2,811 . 2,796 . -0.49% . -26.56% . -0.53% . 19,059 . 19,980 . 19,267 . -18.43% . 4.83% . -3.57% . 22.39% . iv 成長率 C - -23.06% n hengchi U 平均每家廠 商營業額 . n. 設計 . io. 7409-12 . 2010 . sit. 商營業額 成長率 . 企業識別系統. 2009 . 平均每家廠. Nat. 7409-11 產品外觀設計 . 2008 . y. . 次產業 . er. • 國. . 單位:新台幣千元、百分比 . •. . ㈻㊫學. 圖 2-6 2009-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成長率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6,271 . 平均每家廠 7409-14 工業設計 . 商營業額 成長率 . 1,509 - . 平均每家廠 7409-15 流行時尚設計 . 商營業額 成長率 . 7409-99 . 未分類其他專 門設計服務 . 3,847 - . 平均每家廠 商營業額 成長率 . 23,364 - . 平均每家廠 7409 . 設 計 產 業 . 商營業額 成長率 . 33,730.81   . 36,930.93 27,164.32 9.49% . -26.45% . 22,516.51 -17.11% . 23    .

(27)   表 2-12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2008  . 51,634   34,990   28,599  . 42,187  . 2009  . 2010  . 2011  . 28,806  . 20,742  . 19,267   19,980  . 6,071   2,899   6,911   2,796   19,059   6,271   7,877   23,364   2,259   2,811   8,151   10,615   1,112   3,828   1,509   產品外觀設 企業識別系 計   統設計  . 工業設計  . 立. 27,164.32  . 33,730.81  . 流行時尚設 計  . 22,516.51   2011   2010  . 3,847  . 政 治 大. 商業設計  . 36,930.93  . 2009   2008  . 未分類其他 專門設計服 務  . 設計產業    . •. • 國. ㈻㊫學 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成長率. n. al. -­‐50.00%  . 0.00%  . 產品外觀設計 -­‐32.23%  . er. io. sit. y. Nat. 圖 2-7 2008-2011 年設計產業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iv n 50.00%   100.00%   150.00%   C hengchi U 22.39%   2009  . 2010  . 2011  . 200.00%  . 250.00%  . -­‐18.27%  . -­‐23.06%  .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 230.76%  . 38.88%   商業設計. -­‐25.80%   -­‐12.26%   -­‐12.15%   -­‐26.34%  . 工業設計. 28.37%  . 流行時尚設計 -­‐26.56%  . 未分類其他專門 設計服務. 設計產業. 103.19%  . -­‐0.49%   -­‐0.53%  . -­‐18.43%   -­‐3.57%  . -­‐26.45%   -­‐17.11%  . 4.83%   9.49%  . 24    .

(28)   圖 2-8 2009-2011 年設計產業銷售額成長率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2.2.2 空間分佈 以空間分佈來看,在 2011 年,有 69.73%的銷售額來自新北市與台北市, 而新北市及台北市的廠商家數佔總家數的 52.59%,顯示出目前設計產業仍以臺 北為主要市場,其次為台中市,佔有 13.95%的家數比率及 8.3%的銷售額比率。 若將數據與 2008 年相比,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家數雖具成長,但其成長幅度仍不 及花蓮縣(68.18%)、屏東縣(61.29%)及南投縣(51.61%)等地區,顯示出 中、南及東部地區之設計產業亦具有蓬勃發展之現象。 此外,以 2008 年來說,具 61.13%的銷售額來自佔總家數 54.81%的新北市 與臺北市,與 2011 年的數據相比,說明具有更多的銷售額比率掌握在總家數佔 比逐漸萎縮的北部市場,此現象亦說明雖然其它地區設計產業的家數有成長,. 政 治 大 但對總銷售額之貢獻程度仍不大,而北部仍為產值較高之地區。當中,不可忽 立 視的是,台中市、桃園縣的產值貢獻亦提高了約兩個百分比。而新竹市之產值 縣市別 . 家數 .  2011 .   . 百分比 . 銷售額 . 家數 . 百分比 . 單位:新台幣千元 銷售額 . •. • 國. 2008   . ㈻㊫學. 貢獻比率雖有下降之勢,但其平均每家營業額最高,顯示出其卓越的獲利能力。 百分比 . 799 17.88% . 7,180,833 . 939 . 17.44% . 臺北市 . 1,650 36.93% . 55,777,502 . 1,892 . 35.15% . 臺中市 . 606 13.56% . 6,425,676 . 751 . 13.95% . 7,883,413 . 8.30% . 臺南市 . 296 . 6.62% . 1,046,311 . 355 . 6.59% . 1,169,917 . 1.23% . 高雄市 . 244 . 1,241,419 . 330 . 6.13% . 1.21% . 58 . 1.30% . v ni 1.36% . 1,151,932 . 宜蘭縣 . al. 289,073 . 0.30% . 桃園縣 . 309 . 6.92% . 6,149,762 . 6.48% . 新竹縣 . 75 . 1.68% . 18,901,131 . 103 . 1.91% . 5,067,144 . 5.34% . 苗栗縣 . 30 . 0.67% . 73,041 . 45 . 0.84% . 74,268 . 0.08% . 彰化縣 . 90 . 2.01% . 342,438 . 116 . 2.15% . 234,510 . 0.25% . 南投縣 . 31 . 0.69% . 63,620 . 47 . 0.87% . 80,503 . 0.08% . 雲林縣 . 27 . 0.60% . 117,526 . 26 . 0.48% . 63,471 . 0.07% . 嘉義縣 . 14 . 0.31% . 130,795 . 14 . 0.26% . 183,790 . 0.19% . 屏東縣 . 31 . 0.69% . 34,064 . 50 . 0.93% . 58,927 . 0.06% . 臺東縣 . 9 . 0.20% . 10,206 . 13 . 0.24% . 25,361 . 0.03% . 花蓮縣 . 22 . 0.49% . 25,402 . 37 . 0.69% . 54,591 . 0.06% . 澎湖縣 . 4 . 0.09% . 1,672 . 6 . 0.11% . *** . *** . 基隆市 . 34 . 0.76% . 141,870 . 37 . 0.69% . 122,620 . 0.13% . 新竹市 . 102 . 2.28% . 6,830,716 . 121 . 2.25% . 6,089,653 . 6.41% . n. C h321,186 73 U e n g c h380 i 7.06% 4,259,955 . 7.71% . y. 58,896,448 62.02% . sit. io. 5.46% . 7,321,325 . er. Nat. 新北市 . 25    .

(29)   嘉義市 . 30 . 0.67% . 37,069 . 39 . 0.72% . *** . *** . 金門縣 . 6 . 0.13% . 20,434 . 8 . 0.15% . 45,482 . 0.05% . 連江縣 . 1 . 0.02% . 1,184 . 1 . 0.02% . *** . *** . 總計 . 4,468 100.00% 102,984,050 . 5,383 100.00% . 94,962,190 . 100% . 說明:***表示不陳示數值以保護個別資料。. 表 2-13 2008 與 2011 年各縣市設計產業家數與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本研究整理(2012). 2.2.3 經營年數 以 2009 年的數據來看,台灣設計產業之廠商經營年數 5 年以下佔有約 5 成 多的比率(55.92%),僅佔總銷售額 6.92%的比例,顯示該產業中的廠商大多 經營資歷尚淺,在面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獲利能力較不足,處於求生存之階 段;經營年數介於 5-10 年的廠商佔 2 成多(26.46%),並佔總銷售的 37.17%, 顯示出他們的獲利能力已提升許多,是經市場淘汰後生存下來的廠商;而經營 年數為 10-20 年的廠商有 15%的比例,卻擁有高達 45.43%佔比的銷售額,顯示 出其資歷較深,並具有強大的獲利能力。另外,值得關注的是,20 年以上的廠 商僅有 2.62%的廠商佔比,卻擁有 10.49%的銷售額佔比,其平均廠商獲利能力 優越於 10-20 年的廠商,顯示出他們是產業龍頭的地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整合數據結果可推知,在前五年之經營,設計業者將普遍面臨激烈的競爭 環境,在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設計業者所推出之服務或產品需獲得市場之肯 定才能求以生存,因此,在資源有限、競爭激烈以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因素下, 造成其較低之獲利能力。隨著經營年數的增加,表現不佳之業者會經市場淘汰, 而留下產品或服務獲得市場青睞之廠商,在建立起自己的顧客群後,讓他們在 獲利能力方面表現較佳。而經營 10 年以上者,在該產業中已累積相當的經驗、 聲譽與資源,形成產業龍頭之角色並具有相當高之獲利能力。然而,當中值得 探討的是,經營 20 年以上的廠商佔比急遽下跌至僅有 2.62%,說明該產業中若 要維持 20 年以上之經營是非常困難的,當中,亦可歸因於產業激烈的競爭環境、 變化快速的產品生命週期以及較高的市場不確定性等。此分析結果,也因應了 林榮泰1等人所提出的「進入門檻不高,永續經營困難」之設計產業概況。. Ch. engchi. i Un. v. 單位:新台幣千元. 經營年數 . 家數 . 百分比 . 銷售額 . 百分比 . 1 年以下 . 388 . 14.73% . 321,902 . 0.56% . 1-2 年 . 316 . 12.00% . 782,752 . 1.37% . 2-3 年 . 295 . 11.20% . 806,978 . 1.41% .                                                                                                                 1林榮泰、王銘顯(2008)。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現況與願景之探討,藝術學報,第. 82 期,pp.54。.  . 26    .

(30)   3-4 年 . 263 . 9.98% . 1,177,624 . 2.06% . 4-5 年 . 211 . 8.01% . 865,016 . 1.51% . 5-10 年 . 697 . 26.46% . 21,251,099 . 37.17% . 10-20 年 . 395 . 15.00% . 25,973,082 . 45.43% . 20 年以上 . 69 . 2.62% . 5,998,544 . 10.49% . 合 計 . 2634 . 100.00% . 57,176,997 . 100.00% . 表 2-14 設計產業以經營年數為基礎之家數及銷售額 資料來源:2010 台灣文創產業發展年報(2011)、本研究整理(2012). 20年以 上   3%  . 1年以 1-­‐2年   下   1%   1%  . 家數  . 11%  . 1-­‐2年   12%  . 10-­‐20 年   45%  . 5-­‐10年   37%  . al. er. io. sit. y. Nat. 3-­‐4年   4-­‐5年   10%   8%  . •. 2-­‐3年   11%  . ㈻㊫學. 5-­‐10年   26%  . 1%   年   4-­‐5 2%   年   2%  . 政 治 大20年 以上  . 立. • 國. 10-­‐20 年   15%  . 1年以 下   15%  . 2-­‐3. 銷售額   年   3-­‐4. v. n. 圖 2-9 設計產業以經營年數為基礎之家數及銷售額 資料來源:2010 台灣文創產業發展年報(2011)、本研究整理(2012). Ch. engchi. i Un.  . 27    .

(31)  . 2.2.4 小結 綜合以上數據所示,本研究整理出設計產業各次行業所面臨之概況。首先, 以產品外觀設計來說,其廠商家數成長趨於緩合,其銷售額及平均每家廠商營 業額均面臨成長衰退,呈現市場飽和之現象。反觀,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及工業 設計領域,無論在廠商家數、銷售額及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均具顯著成長,是 目前設計產業發展較為熱絡的領域。相較於其它領域,企業識別系統設計較高 的獲利空間,使其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最高,未來更可能吸引更多的潛在進入 者及現有其它領域的業者轉型加入。 另外,以商業設計及流行時尚設計來說,它們都面臨正向的家數及營業額成 長,但在其平均每家廠商營業額當中卻面臨著負成長,顯示出其家數成長比率 不及營業額成長比率,過快的家數成長稀釋了它們的獲利空間,未來若要持續 成長則必須突破營業額成長,提高自己的獲利能力。. 政 治 大. 設計產業的獲利普遍降低,平均每家廠商的營業額正逐漸減少,但家數卻逐 年攀升,主要原因在於該產業的進入門檻低,所以很多人懷抱夢想擠進來開設 自己的公司,而當產業供給增加需求卻維持不變時,激烈競爭下造成廠商獲利 下降,拉低整體平均廠商的營業額。而過度競爭的結果,除了造成部份廠商獲 利不足外,亦促成廠商規模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局勢。學者林榮泰於 2008 年, 亦提出設計產業具「小企業競爭激烈,大企業穩定成長」及「小本經營為主, 資金投入不足」之現象。. 立.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以空間分佈來說,主要市場仍以臺北市場為主,其中包涵新北市與臺北市。 值得關注的是,台中及桃園的市場亦逐漸強大,尤其是台中市,其廠商家數佔 比雖不及新北市但其對總銷售額的貢獻度卻大於新北市,證明他們平均的獲利 能力是勝於新北市的。此外,數據顯示出花蓮縣、屏東縣及南投縣在 2008 年至 2011 年間在廠商家數及銷售額中都具有較大的成長幅度,歸因於其原先家數不 多縣內競爭不大產業具有成長空間,而臺北的廠商家數已趨飽和且競爭激烈促 成成長阻礙。另外,以平均每家營業額來看,以新竹縣新竹市為最高,再來是. Ch. engchi. i Un. v. 台北市與台中市,顯示出新竹市及新竹縣在設計產業中獲利能力良好,極可能 吸引其它潛在競爭者加入。因此,目前台灣設計產業之發展仍以都會區較為蓬 勃,主要原因在於多數設計業者仍以企業作為主要客群,而都會區之企業也較 多因而對設計之需求也較高,形成都會區設計產業較蓬勃之原因。. 28    .

(32)  . 2.3 創業與創業精神 2.3.1 創業 所謂創業指的就是「創造一個新事業」(劉常勇及謝如梅,2006;Low & MacMillan,1988)。早期首先對創業議題產生關注並進行探討的是經濟學家, 他們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詮釋創業之特性,像是 Richard Contillon 提出創業風險 與不確定性的概念(劉常勇及謝如梅,2006)。創業概念提倡者 Schumpeter (1934)更是提出「創新」之概念,認為創新是利用資源將各種生產要素重新 組合,並創造出新的生產函數來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利潤驅動經濟成長。 其認為,創業家會利用新組合來打破原有經濟活動的思維及行為模式,以推進 經濟發展,並將此過程稱為「創造性破壞」,同時將創業定義為「新資源組合 的過程」。Timmons 於《創造新事業》(New Venture Creation)一書中,將創 業定義為:「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和行為方式,它為運氣所帶來的 機會所驅動,需全方向考量方法的運用並同時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而 Dollingers 則將創業定義為:「在風險與不確定環境下創造出的一個新經濟組 織」。.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繼 Schumpeter(1934)之後,有關創業概念之研究可分為兩派,其一是著 重於研究與經濟發展相關,以及產品創新與商品化等企業議題之創業研究;另 一派則是著重於研究創業機會之議題,如:由 Frederick van Hayek 所提倡之以 知識觀點來探討為何某些人可發現市場機會及由 Ludwig Mises 所提倡之以研究 創業家如何在市場上發現機會(劉常勇及謝如梅,2006)。. sit. y. Nat. n. al. er. io. 創業研究發展至今,所涉及的層面不僅限於經濟學角度,還可以社會學、 心理學及人類學的角度來探討創業活動。像是心理學觀點,其著重於探討企業 家的人格特質與內心狀態,他們認為某些人格特質能造就創業行為,而後期的 研究更著重於以行為觀點或是以後天之心理因素(例如:認知)來探討創業 (Swedberg,2000)。. Ch. engchi. i Un. v. 2.3.2 創業精神 「Entrepreneurship」這一詞常被翻譯為「企業家精神」、「創業家精神」或 「創業精神」等,現在普遍與「創業」、「創業過程」及「創新」劃上等號, 由於學者們均以不同的角度來定義及詮釋創業精神,至今為止,仍欠缺一個受 大家所統一認同之定義。因此,本研究勢必要先釐清何謂「創業精神」。 早期在談論創業精神的時候,主要可歸類成兩大學派,一是從個體為中心 切入(individual-centric approach);一則是以環境為中心(environment-centric approach)作探討(Shane,2003、Baron & Shane,2008)。. 29    .

(33)  . 1.. 個體中心面向(individual-centric approach) 該學派主要是以富有創業精神之個體為研究對象,並視創業精神為一種人 格特質,探討「怎樣的人會成為企業家?」之議題,像是承受風險與不確定性 (Knight,1921、Khilstrom & Laffont,1979、Schere,1982)、追求成就感 (McClelland,1961)及冒險精神(Mill,1948)等之人格特質,換言之,該學派 理論之探討重點著重在「企業家」本身之個體。 企業家(entrepreneur)源自於法文「entreprendre」,指的是去做一些事 (to do something),強調個人積極主動完成某件事情(劉常勇及謝如梅, 2006)。現今許多對於企業家的具體定義,是以個人的特質與行為層面為主, 像是 Brockhaus(1980)、Yee(1991)認為「企業家是一位有願景、會利用機 會、有強烈企圖心的人,愿意擔負起一項事業,予以組織,籌措所需的資金, 並承受全部或大部分風險的人。」(古鋒源,2004)Bygrave & Hofer(1991) 認為「企業家是能夠認知機會且創造新事業組織的人」,而古鋒源(2004)則 將企業家定義為「確認機會,建立公司(組織資源、執行策略),提供市場創 新價值的個人或團隊」,並認為「企業家」是在執行「創業精神」實質層面2的 意涵。.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有關企業家的研究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強調心理路徑(Psychology approach),二則是強調社會路徑(Sociological approach),前者是以心理學觀 點,探討企業家之先天條件像是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等,試圖找尋「哪一類人 會成為企業家?」的答案,但這一類的研究結果,往往缺乏一致性,因而也無 法準確的區分出何者能成為企業家或何者無法成為企業家。另一派學者則是將 研究重點放在企業家的經歷,以社會學或人類學為觀點的社會路徑,試圖瞭解 企業家的經歷,如:個人經驗與教育程度等以及他們的行為決策過程,分析該 經歷如何影響創業。.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對於「強調心理路徑」,學者們始終無法證實何種特質是對創業具有顯著 影響的,因此該學派多被證實是失敗的(劉常勇及謝如梅,2006;Baron,1998、 Mitchell、Busenitz、Lant、McDougall、Morese & Smith,2002)。為解決此一 問題,後期的學者提出將企業家的行為與能力納入探討中,如:Pitt & Kanncmcyer 於 2000 年指出,除了人格特質外,還應探討其行為與影響,並提 出三個構面來詮釋創業精神,分別為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內外控制因素及承 擔風險的傾向;另,Covin & Slevin(1989)將創業精神分成三個構面:創新性 (Innovativeness)、承擔風險(Risk-taking)及預警性(Proactiveness);而 Erikson(2001)也提出了三個構面來探討創業精神:協調能力、將風險轉換成                                                                                                                 2  古峰源將創業精神分為精神層面和實質層面,「精神層面是指一種作事的方式、思考模式, 而實質層面則是指確認機會,並建立新公司,以組織事業之資源,進而提供社會新的價值。」  . 30    .

數據

圖 2-11 Baron &amp; Shane 提出之過程觀點創業精神研究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At least one can show that such operators  has real eigenvalues for W 0 .   Æ OK. we  did it... For the Virasoro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Otherwise, if a principle of conduct passes only the universal test but fails to pass this test, then it is an “imperfect duty.” For example, the principle “takes care of

Utilitarianism uses only a simple principle to make moral judgement of right and wrong: “Do things that increase happiness and reduce pain.” This principle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