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研究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階段性或線性概念,整個行為過程是一種累積性的概念,各構面之間會隨著 企業家執行的成果逐步累積,並增強企業家執行之能力,繼而持續循環。

3.2 研究範圍

台灣創意中心將設計產業分成兩大範疇,即主要範疇和關聯範疇,此一範 疇之界定於學術界被廣泛地運用6,因此本研究亦以其為設計產業範疇之界定的 依據。然,台創中心所定義之設計產業範圍過於廣泛,為能作更詳細且更精專 之探討,必須從中再選擇細分類別,又,考量到設計創業者在產品設計與服務 設計間可互相跨界流動,因此本研究選擇聚焦於「主要範疇」此一類別中進行 研究,其包涵了產品設計與服務設計。當中產品設計之主要內容涵括工業產品 設計、電腦輔助設計、包裝設計、流行時尚設計以及工藝產品設計;而服務設 計則涵括CIS 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平面視覺設計、廣告設計及 網頁多媒體設計等。

另,本研究選定以台北縣市之設計公司為訪談對象。原因在於目前設計產 業仍是以台北市場最為活絡,不管是廠商家數或是總銷售額的佔比,都比其它 縣市來得高,此外,亦考量到研究者所在之地理區域、資源及能力上之限制,

是故,本研究擬定以臺北縣市之設計公司為訪談對象,進行訪談邀約。

此外,有關創業精神之定義亦缺乏統一認定,本研究綜合各學者對創業精 神之定義,結合設計產業之特性,將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定義為「秉持著一股 熱忱將創意構想轉化為機會並將機會實現,以持續不斷的創新來創造生活便利 及提升生活品質等價值之行為過程」,並強調該行為過程是個具累積循環性之 過程,企業家運用其能力展開該行為過程,並在每一次的過程中累積新的知識 能力,並將之運用至下一次的創業精神行為當中,而這樣的一種能力累積循環 過程,即是本研究的研究重點所在。

3.3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設計產業創業精神之特殊性,進而擬構出設計產業之 創業精神的總體輪廓,因此,本研究主要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 採取深度訪談設計產業創業者來蒐集資料,然後以紮根理論為基礎將資料分析 編碼,最後再綜合統整出研究結果。

                                                                                                               

6 如:黃智彥、賴杉桂等人所著之 <台灣設計產業創業育成輔導資源與環境需求調查研究> (中小企 業發展季刊,第 20 期,頁 121-146。)、林榮泰和王銘顯所著之<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現況與願景之探 討>(藝術學報,第 82 期,頁 49-70。)等文中可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1 深度訪談法

訪談就是被引導的談話(conversation),深度訪談則是誘導研究受訪者詮 釋自己的經驗,是對特殊的主題或經驗的深度探索(Charmaz,2006),其也 被稱為質化訪談(Qualitative interview),乃質性研究中常被用來蒐集資料的重 要方法。深度訪談可分為不同等級之結構,其中包涵結構式、半結構式及非結 構式,為有效獲得研究資料,事先規劃訪談問題實有其必要性(張文智,

1999),而為求在訪談過程中能具有充分的彈性調和空間,往往半結構式的訪 談方法是最佳的選擇,又,因此本研究為求結構與彈性兼具,選擇採用半結構 式的訪談方式,事先擬列出一系列開放性問題為依據作為訪談的方式,問卷設 計請參見附錄一。

本研究最初以台創中心所發行之《設計產業工商名錄》所登記的公司為訪 談對象,後來為擴增訪談來源,亦將業者所推薦之相關設計公司列入訪談對象。

因地理區域上之限制,本研究訪談對象是以臺北市設計公司為主,並預計訪談 30 家設計公司。本研究先以電子信件寄發邀請函,待公司回覆確認許可後,先 行提供訪問大綱以供受訪者參考,並於訪談前,事先以公司網站及報章雜誌報 導等管道瞭解公司概況,同時提供受訪者填寫企業家創業初期營運資料問卷並 於訪談期間回收問卷,為尊重受訪者的隱私,本研究將以代碼之方式來呈現訪 談資料。

訪談時間約為1-3 小時,為求訪談內容不致疏漏,現場備有錄音筆及筆記 兩種方式同步紀錄訪談內容。每結束一個訪談個案後,即著手處理逐字稿之繕 打工作,並將資料作一初步整理編碼,以利後續資料分析統整之用。在經歷數 次訪談後,經由整理編碼找出不足之處,再修訂訪談大綱以供後續訪談之用。

個案內容整理以紮根理論為基礎,探討設計創業者創業歷程、相關能力之建構 及如何應對環境等議題,最後則是對各現象進行統整分析。

3.2.2 資料分析

在質性研究中,紮根理論被視為是最具科學的(簡民倫,2006),同時也 是最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其主要是透過有系統且不失彈性的蒐集及分析資 料,藉此建構出「紮根」於資料上的理論(Charmaz,2006)。換言之,紮根 理論是以系統化方式,對現象加以分析、編碼以及歸納,並建構出理論的研究 方法,其中,編碼指的是將分割分段後的資料歸入不同的範疇,然後將之命名 的一個過程。透過編碼的過程能讓研究者分析性的解釋資料,以更瞭解資料的 意義,是連結資料與理論發展的關鍵。

本研究依照Strauss 與 Corbin(1998)所提出之三種資料編碼方式,對所蒐 集之逐字稿資料進行編碼。首先是開放編碼(open coding)的階段,在最初的

編碼過程中,本研究以逐行分析(line-by-line analysis)的方式將資料歸入不同 的類別中,企圖將大量的資料濃縮成數個類別。其次為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的階段,主要目的在於將類別與次類別加以連結,指明類別的面向(dimension)

與屬性(properties)並將前階段經分解之資料重組,以形成對現象更精確的解 釋。最後,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階段,是一個統整(integrating)與精 鏈(refining)理論的過程。本研究依據欲探討之主題,進行各概念之統整,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1 萬以上 1 4.76%

總數 21* 100%

註*:遺失 6 筆資料為受訪者未填寫。

註**:遺失 7 筆資料為受訪者未填寫。

表3-1 個案公司資料匯總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12 根據表3-1 資料所示,本研究受訪個案公司的成立時間,多介於 1 至 10 年 間,佔有71.43%,其餘為經營 10 年以上之設計公司,佔有 28.57% ,此比例與 目前設計產業之趨勢相似。近一半比例的受訪設計公司經營年數在5 年內,正 經歷初創階段,此階段中的個案公司必須經歷嚴酷的市場考驗,才能在產業中 存活。另外,此階段之創業者對企業經營及市場掌握仍處於摸索的階段,需透 過大量的學習來增進其面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因此,利用這些個案來瞭解設計 業者如何建構能力及發揮創業精神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在員工人數方面,受訪個案公司在創業初期以1 至 5 人為主,達 76.19%,

而絕大部份受訪公司之創業人數在10 人以內,總共佔有 95.24%。此數據與個 案公司受訪時期的員工數相比,可觀察出仍有一半的受訪公司將人數維持在1 至5 人之間,雖然其它受訪公司的員工人數有漸漸增加的趨勢,但仍有 90%的 受訪公司將員工人數維持在20 人以內,體現出台灣設計產業多屬於中小型的企 業型態,而此類典型案例更有助於讓我們瞭解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 家該如何擇賢適所,達到人力最大的彈性,以維持企業穩定運作。

最後,在創業資本額方面,有將近90%的受訪公司創業資本額在 500 萬以 內,並有75%的受訪公司之創業資本額在 250 萬以內。與受訪時期的資本額相 比,可發現其變動不大,仍有80.95%的受訪公司之資本額維持在 500 萬以內。

此現象可與目前設計產業之趨勢相互呼應,有學者提出設計產業的資本結構乃 屬於小本經營為主,並有資金投入不足的趨勢(林榮泰、王銘顯,2008),一 方面原因在於設計產業的資本進入門檻較低,另一方面則因創業家在有限的能 力下無法獲得資金的資助。為此,小本經營及資金不足為大多數設計公司所面 臨的現況,故,透過這些個案公司能讓我們瞭解到設計公司如何能運用最少的 資源來發揮最大的效益,在有限的資源下,將利益極大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