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創業與創業精神

2.3.3 創業研究之觀察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一種創業過程來做探討。然而,本研究想要強調的是創業精神並不止於「新 事業的創立」,創業精神是一種具循環累積性的過程(Lindgren & Packendorff,

2003)。Lindgren & Packendorff(2003)就將創業精神視為一種行為導向

(action-orientation)之創業行為(entrepreneurial acts),其主張該創業行為並 不只侷限於創立新事業,創業行為在企業家的人生中將會多次且以不同之型態 出現並帶來不一樣的結果,並將此種觀點之創業精神被稱為「專案式基礎觀點 之創業精神(Project-based View of Entrepreneurship)」(Lindgren &

Packendorff,2003)。

在談及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時,本研究先檢視在既有的定義下,設計產業 到底具不具備創業精神,從而在延伸出本研究結合設計產業之特性,重新為設 計產業之創業精神給予定義。首先,經由對「設計」之文獻分析可知,設計是 一種具創造性的整合活動,其由科技、創新以及人文共同組成並能讓使用者與 製造者之間獲得價值(ICSID、IDSA)。設計之產出是一種創意概念以及構想,

並藉由適當的輔助物(草圖、樣本或模型)將構想視覺化與具體化,然後將具 體化之設計構想商品化,以增進產品之價值。又,有學者認為「取得創意並使 創意成為一種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過程」即是創新(毛曉鷁,2002;

Gray & Smeltzer,1989)。這樣看來,根據 Drucker(1985)定義:「創業精神 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在過程中被確認、創造,最後被開 發為創造新財富的能力」,當中設計之過程已滿足了「創新」、「新產品服務 之創造」以及「創造財富」等創業精神之關鍵,因此,設計產業可說是一個深 具創業精神之產業。

為此,本研究綜合各學者對創業精神所界定之定義,並結合設計產業之特 性,將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定義為「秉持著一股熱忱將創意構想轉化為機會並 將機會實現,以持續不斷的創新來創造生活便利及提升生活品質等價值之行為 過程」,在此必須強調的是,該行為過程趨像於「專案式基礎觀點」之創業精 神,是個具累積且循環性之過程,企業家在每一次的行為過程當中,必能累積 一些能力再將該能力運用於下一次的創業精神行為當中,而這樣的一種能力累 積循環過程,亦是本研究探討創業精神的研究重點所在。

2.3.3 創業研究之觀察模型

回顧過去的文獻,許多學者對創業研究架構均有不同的見解,缺乏一套具 有代表性的理論基礎(Shane & Venkataraman,2000)。Moroz & Hindle(2011)

將創業研究模式分成四大類:階段模式(Stage Model)、靜態框架(Static Framework)、過程動態(Process Dynamics)與量化序列(Quantification Sequences)。Moroz & Hindle 同時評估了 32 個有關創業研究架構,並試圖找 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但研究結果顯示,這32 個創業研究架構所主張之重點是

學者 Gartner William Timmons Christian

模 Gartner 模式為 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境」所帶來之影響的關注(Gartner,1985、Timmons,1999)。因此,後來有 更多的學者,藉由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架構所提及之構面,發展出自己的創業 精神研究架構,如:古鋒源(2004)、劉常勇和謝如梅(2006)及陳姿香

(2008)等。劉常勇和謝如梅以 Timmons 所建構之觀念模式為基礎,進一步建 構出以「創業家/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環境」及

「創業績效」等五項構面作為創業精神的研究觀念模式,如圖2-10。

圖2-10 劉常勇與謝如梅提出之創業管理研究之觀念模式

資料來源:劉常勇、謝如梅(2006)

劉常勇、謝如梅所建設之研究模式為一般通用之觀念模式,並未針對任一 產業來作設計,而忽略了各個產業在創業精神過程中的差異性。倘若將之運用 在分析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則忽略了設計產業所獨有之特性在創業精神過程 中所產生之差異,未能清楚的分隔設計產業與其他產業在創業精神中的不同之 處。

近年來,廣受推廣的另一類創業精神研究模式,即是過程動態(Process Dynamics)類,以流程之觀點來檢視創業精神過程,說明不同的創業精神階段 隨時間推展開來,在完成上一階段的任務後就進行到下一階段,直到整個事業 的結束。在動態的狀況下檢視創業精神過程能避免靜態觀點所忽略的企業家所 面對的不斷改變的任務及挑戰,以及他們隨之而變的想法與感受。此外,將企 業家精神視為一個進行的過程,能讓我們更加關注關鍵活動,此能讓我們確認 其所需的技術、知識及特質。此觀點亦指出,不同的因素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上 影響著創業精神,而其效果及重要性也會隨著新事業的創辦而改變,如:Baron

& Shane 於 2008 提出以過程觀點來檢視創業精神之研究模式,如圖 2-11:

1.創業家/團隊 o 心理

o 特徵(教育、過 去知識與經驗)

2.創業機會 o 發現 o 利用 o 評估

3.創業資源 財務、實體、技

術、人力、社 會、組織 4.創業環境

5.創業績效

資料來源:Baron & Shane(2008)

2004 年學者古鋒源以設計能力為基礎探討創業模式,其將「以設計能力為

說,創業只是其過程中的一種發展形式(Lindgren & Packendorff,2003),因 此,若用此架構來探討設計產業之創業精神則缺乏完整性。話雖如此,此一創

整個過程。(William,1997、Shane & Venkataraman,2000、Schumpeter,

1934、Drucker,1985 及 Baron & Shane,2008 等)。然,對於設計產業或其他 產業之創業者來說,他們未必先是受到機會的驅動從而產生創業行為,換句話

Baron & Shane,2008、陳姿香,2008 等)但鮮少以探討企業家如何建構其能力 來推展創業過程的角度來探討企業家之創業精神。因此,即有理論對於企業家 的研究重點在於結果面之「怎麼樣的人能成為企業家」、「怎麼樣的行為能力 會影響或產生創業精神」,而忽略「企業家怎麼去建構能力來執行創業精神」

之執行層面之議題。

第三,以流程觀點來檢視創業精神的研究模式中,大多以單向線性的觀點 來敘述創業精神過程,如圖2-14(Baron & Shane,2008 及 Christian & Julien,

2000 等)。